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9-02-10

1999-02-10新闻联播 文字版

老人当自强

第7版(国际专版)<br/>专栏:<br/><br/> 老人当自强<br/> 张友新<br/> 今年是国际老年人年,拨动着全球亿万老人的心弦。<br/> 银发资源是人类文明的一笔宝贵财富。老人们回首往事时,有激动人心的喜悦,也有风雨中的怀念,更有平静生活的沉思,但他们都能看到始终伴随自己的那盏明灯,那就是追求。几十年的辛劳和创造,在步入老年后,他们犹如秋后的果树,将有一批金色的果实奉献给社会。<br/> 古今中外,老有所为、大器晚成的人不胜枚举,他们创造了人类文明的银发风景线。当代美术大师齐白石,60岁前只是一个高级画匠,60岁以后追求画风革命,刻意创新,成为一代名师;奥地利的弗里希74岁发现蜜蜂舞蹈语言,87岁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美国宇航员格林去年不顾77岁高龄,毅然乘坐航天飞机重返太空,媒体称他“为老年人树立了老有所为的光辉典范”。<br/> 但是,现在社会上仍流传着“人到60万事休”的观念,受其影响,不少人闲散度日,埋没了本来可发光发热的生命价值。这种消极现象是不可取的。诚然,造成这种情况有社会、家庭及个人等原因,需要方方面面关心帮助加以改变。<br/> 老人当自强。要把“年过60万事休”的观念从内心深处赶出去。其实,年过60是晚年人生新的开始。打开你的窗户,睁开你的眼睛,你会看到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上有着无数活跃在各个领域中的银发老人,不管是“老头子”还是“老太太”,他们没有老态,没有伤感,没有叹息,也没有沉浸在逝去的时间深井里打捞往日的成功与失败,而是自信自强,脚踏实地,做着他们爱做的事,或再攀科学技术的高峰,或在市场上再显身手,或把经验和智慧传授给后代,或在社区给人们送去爱心,或在家庭中营造温馨。他们以积极的态度给有限的人生增添着新的光辉。<br/> 老人当自强,不仅因为是人类文明的需要,而且也符合老年人愿望及自身发展的规律。生命在于运动和平衡,适当的运动和健康的身心是长寿的保证,而现代科学研究又表明,人脑越用会越好,就像刀子越磨就会越亮。良好的精神状态,动手动脑,适当活动,有利于社会进步,也有利于老年人延年益寿。<br/> 如果你有意,今年可以听到世界各国各地的老人们在唱一支没有唱完的“自强之歌”:进入西夕之年,我们每一个脚步都在证明生命的力量、生命的执著、生命的延伸……

读书·旅游·志愿者——访退休老人贝克曼

第7版(国际专版)<br/>专栏:<br/><br/> 读书·旅游·志愿者<br/> ——访退休老人贝克曼<br/> 本报驻美国记者马世琨张勇<br/> 我们本想采访76岁的《今日美国报》资深编辑格林,但他说,贝克曼是位很有阅历的小学教师,又是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美国老人退休后的生活,她更有代表性。<br/> 贝克曼所住的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属于大华盛顿地区。房子是自己的,虽然不大,却布置得温馨舒适,很有格调。我们向她复述格林先生的话,她笑着责怪“这个老头”,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说起退休后的生活。<br/> 4年前,她65岁时退休。通过家长—教师协会,了解到一所小学缺少科学课老师,她便志愿去代课,一周一次,一次一小时。贝克曼每次要花两个小时备课,还学习一些新知识,充实自己。她说:“这是一个挑战,我喜欢挑战。虽然花掉一些时间,但也从中得到乐趣。”贝克曼提到,在美国有许多老人退而不休,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比如教英语、为教堂和红十字组织服务等。老年人有耐心,有经验,工作大多干得很出色。美国有关政府部门和一些教会团体专门印发材料,提供诸如什么地方需要什么样的志愿者之类的信息。<br/> 同许多美国老人一样,贝克曼喜欢读书看报。她说,退休后这几年,平均每年可以读25到30本书,多数为悲剧和古典小说,也读些人物自传和历史书。她还订阅《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她说,“现在很多人有电脑,我没有。我知道从电脑上可以得到更多信息,而且我教过电脑课,但我还是喜欢阅读”。<br/> 在她家客厅里的茶几上,我们发现一本关于土耳其的书。贝克曼由此谈起退休后的另一乐趣:旅游。3月底,她将去土耳其观光3周。她对这次旅行兴致特别高,因为她的儿媳妇是土耳其人。她已经去过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现在想到中国和日本等东方国家走一走。每次出国前,她都要读一些介绍有关国家的书籍,以便更好地认识它们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使旅行更有收获。“在美国,100年的东西就算有历史了。当我看到罗马时代、中世纪的建筑,才真正感到人类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丰富”,她认为美国人可以从其他民族学习很多东西,“生活并不一定非要有两辆汽车才能过下去,简朴的生活同样可以让人享受乐趣”。<br/> 贝克曼有四个子女,三个在外地,一个女儿住在隔壁。除了自己的退休金,她还享受过世丈夫的部分退休金。贝克曼说:“虽然现在的收入要比工作时少一点,但足够用了,因为花费少了。”我们问:如果遇到困难,主要是从社会还是从子女那里得到帮助?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子女”。贝克曼说她与子女保持着一种“轻松的关系”,“他们过他们的,我过我的,他们不担心我,我也不担心他们”。她常去探望孩子,过节时孩子也会回家团聚。她不愿成为孩子们的负担,也不觉着孩子欠她什么。生病时,女儿送她去医院;女儿有事时,她就把孩子接过来。<br/> 贝克曼告诉我们,社会也为老人提供了许多方便和优待,如乘公共汽车可以半价;想继续学点什么学费减免;社区都设有家庭服务中心,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看病等;一些旅行社也给老年人的旅游费用打折扣。美国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物质保证。本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创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即有工作能力的人把收入的一部分存入社会保障基金,退休后从那里支取退休金。目前,随着美国社会老龄化问题加重,社会保障基金面临枯竭的局面。不久前,克林顿总统在国情咨文和财政预算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想。我们想听听贝克曼对此的看法,她笑了起来:“抛开绯闻不说,我支持这个计划。”<br/> (本报华盛顿电)

开发银发资源

第7版(国际专版)<br/>专栏:<br/><br/> 开发银发资源<br/> 熊必俊<br/> 联合国秘书长在联合国第五十届大会上对国际老年人年主题的论述中再次强调“人人共享的社会是一个根据所有人的需要与能力,调整自身结构和运作,并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计划的社会,从而发挥所有人的潜能,并为所有人谋福利”。老年人既是共享社会的建设者,也应该是共享社会的受益者,老年人继续参与发展表明,开发银发资源是建设共享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br/>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使有些人对未来产生了忧虑,担心社会养老保障会走向崩溃,甚至有人担心21世纪20年代当战后高出生的一代进入老年时,由于老年供养系数过高会导致年轻人与老年人争夺生存资源的“代际大战”。<br/> 实际上,老龄化也带来了有利因素,那就是人口寿命延长使人们能够从事劳动的岁月相应延长。劳动岁月延长不仅能使劳动资源量增多,而且还能使劳动成本下降,两者皆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条件。原苏联人口学家托米林认为“平均寿命每增加一岁,是经济状况的一大成就,因为它意味着大大节约国民经济的资金,这是国民经济数据统计不到的”。另一位人口学家麦奇可夫指出延长寿命与保持劳动能力是一致的,取得经济与人口协调发展的根本办法是发挥老年人口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对经济对社会均有充分的价值。<br/> 一些发达国家还制订了开发银发资源的政策和规定。例如,美国制定《禁止歧视老年人法》,日本通过了《老人福利法》,瑞典实施了《保证就业法》,根据具体情况为老年人创造可能的工作条件。<br/>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这是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走出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困境的唯一出路在于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两者都与开发银发资源密切相关。当前人才不足严重地制约着两大战略的顺利实现。解决人才不足的办法有四,一是在校培养,二是在职培训,三是从国外引进,四是开发银发人才资源。四者相比,以第四种方法投入最少,收效最快。开发银发资源对我国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变部分消费人口为生产人口,这样既能为国家多创财富,降低实际供养系数,又能提高老年人自养能力,减轻社会负担,大大有利于经济发展。<br/> 开发银发资源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法规和政策配套。国际社会和一些发达国家开发银发资源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br/>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教授)

爱老助老传统美德

第7版(国际专版)<br/>专栏:<br/><br/> 爱老助老传统美德<br/> 萧振禹<br/> 老龄问题现在已成为国际社会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是今年国际老年人年的主题。<br/> 世界将进入长寿时代<br/> 追求生命的健康与长寿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目标。长寿,在以往的社会是少数人的“专利”,而如今变成了大多数人的现实。全球老年人口50年前只有2亿,目前达到6亿多,再过25年会增加到12亿;人口平均寿命也由50岁上升到68岁,将再延长到75岁;特别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长的速度更快,在上述的75年间由1300万将增加到1亿人。正因如此,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长寿时代。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象征,也是带有世界普遍意义的一项生理成就,更是超越生命的智慧结晶。<br/> 人口中的老年人口绝对数和相对比例不断增加,会使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并成为老年型人口,这就不仅仅是一个人口学现象,它会影响整体人口的物质生活条件、资金和机会分配、社会正常发展,甚至改变社会文化。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仅是提供足够的食品给老年人免除饥饿而度过晚年,也不仅仅是如何使老年人有安居之处,而是在获得基本生存条件下,老人要参与社会的发展,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这个目标是全社会的责任。<br/> “帮助自助”模式的兴起<br/> 爱老助老是所有民族的属性,也几乎是所有国家的政策。农业社会以家庭养老为主。近百年来,国际社会出现两种潮流,80年代以前,实施“机构帮助”为主体的模式,80年代以后是“帮助自助”的新潮流。<br/> “机构帮助”的重点是早期工业化国家制定各种法规来规范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各种权益、政策和非政府组织与其他年龄组人口对老年人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采取这种模式,在老年人口绝对数少、老化程度不高、经济基础比较雄厚的情况下,有很大进步性,但当老年人口及其寿命有大幅度增长时,各国用于老年人生活的支出越来越大,给政府财政带来很大压力。这种模式并未取得满意的效果。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机构帮助”的模式已成为一条腿的福利计划。<br/> “帮助自助”的模式是对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方向性变迁革新。在工业化国家,已经意识到单凭经济不能解决所有老年人问题,老年人深深感到接受精神慰藉比接受生活费用更为重要。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的紧张,无法沿用发达国家养老措施来解决空前迅速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他们面对市场经济和福利国家的养老局限性,必须寻求一个全面的解决老龄问题的方案和对策。普遍公认的对策目标是减少老年人的贫困策略,同时要考虑发展需要,减轻政府财政压力,避免工业化国家的“福利病”。创造条件使老年人不脱离社会,并帮助他们保持独立、互助和预防伤残,平等分享社会成果,体现出老年人的价值和尊严。这种模式赋予老年人以生活权利与机会,而不是一种特殊的荣幸和施舍。它是一条共同的纽带,把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同上代人的发展分享,以及下代人的发展机会联系起来,营造一个新的集团和培养团队精神,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帮助自助”可能成为所有政府和老年人所接受的政策。<br/> 实施“帮助自助”模式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和行为。老年人尽管“人老珠黄”,但他们毕竟走过光辉的历程,为社会进步和后代幸福作出过应有贡献。组成我们社会的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都可以大有作为。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曾呼吁人们:“改变‘崇尚青年’态度,不要忽视老年人作用,老年人对社会发展同样大有作为。”衰老和死亡是“人人有份”的生命历程,谁也无法拒绝。不要冷漠老年人,应当用尊重、理解、同情和容忍的真情去帮助和关心他们,这不仅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个人,因为关心老人也就是关心自己的晚年。<br/>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许多传统的东西被丢掉。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认为,当今世界面临一个“社会和道德危机”。贫困、失业、疾病、社会解体等因素对老年人所造成的伤害,比其他社会群体更为严重,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仍有1/5的老年人过着相对贫困、孤独、缺乏家庭照料的日子,而生活在目前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更不堪一击。正因如此,社会更应该关心帮助老年人这个“脆弱的群体”。<br/> 发扬我国传统美德<br/> 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我国从实际出发,确立了解决老龄问题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工作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政府拿出必要的政治意愿,而且全社会要拿出规划、措施,从思想感情到实际行动负起爱老助老的责任。<br/> (作者为国家人口软科学专家组成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际老年人年

第7版(国际专版)<br/>专栏:资料<br/><br/> 国际老年人年<br/> 1992年联合国第四十七届大会通过决议,确定1999年为“国际老年人年”。这是本世纪末国际人口老龄化问题领域的一件大事。今年,国际社会和各国将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倡导全人类共同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为全球性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做好准备。<br/> 1997年联合国第五十二届大会确定从1998年10月1日为国际老年人年的开始。今年国际老年人年的主题是:“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联合国秘书长曾对这个主题与总目标提出了详尽的报告,报告表明,这个主题确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包容性的社会,并将进一步使各代人能够在互惠和公平的原则下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对中国来说,就是要构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共融、共建、共享”的社会。(新雨)

消除代沟和谐相处

第7版(国际专版)<br/>专栏:<br/><br/> 消除代沟和谐相处<br/> 徐勤<br/> “代沟”指的是不同代人之间的思想差异。代沟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外怎样处理好家庭中的代沟现象呢?<br/> 美国的家庭注重个人自由,彼此相互尊重。家长从小注意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独立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孩子从婴儿起就跟妈妈分床睡觉。孩子在两三岁时就住在自己的房间里。很多生活上的事情都由孩子自理、自我选择,大人只起督促、参谋的作用。当决策家庭大事时,父母也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br/> 美国不少家庭成员之间,彼此说话客气。哪怕是父母对待年幼的子女,都用商量的口吻说话,总是说:“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br/> 美国人的生活安排有极大的自主权。升学、找工作、结婚等,由子辈自由选择,父母一般不干涉,最多提出供参考的建议。同样,父辈与谁一起居住、是否再婚,子女也完全尊重父辈的意愿。还有,子辈也无权要求父辈照顾孙辈。<br/> 在亚洲,社会的迅速发展也导致了老少两代人之间价值观念的差异,分居倾向在蔓延。许多国家都注意到代沟问题,采取种种对策,促使代际关系向团结、和谐的方向发展。尊敬父母仍然是菲律宾人的社会风范。年轻人每逢大事总要和父母商量。在韩国,老人处处受到尊敬,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年轻人见到老人还保留了鞠躬行礼的传统。在日本,社会注意防止年龄歧视,提倡发扬爱戴老人的传统美德,鼓励年轻人对长辈礼貌、谦让。<br/> 新加坡政府为了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强调“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种美德,特别重视孝道和敬老尊贤。新加坡卫生部关于老年人问题的报告说,对老年人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强调通过道德教育并反复灌输孝顺的美德,在家庭中和社会上都要“尊敬和尊重老年人”。新加坡政府倡导老少同堂,并认为自私自利的人是不重视孝道、不愿尊老敬贤的。<br/> 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重要前提是代际和谐。只有老少两代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平等、自由,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天地,才能有和谐的气氛,实现不同代人的共同利益,达到代际共融。

图片

第7版(国际专版)<br/>专栏:<br/><br/> 一位年逾七旬的巴黎老人一月二十七日在寒风中骑车晨练。为了抵御寒风,他还安装了塑料风挡。据统计,超过半数的法国老年人在冬季坚持锻炼。新华社记者郑宣摄

向全世界老人敬献寿桃(图片)

第7版(国际专版)<br/>专栏:<br/><br/> 向全世界老人敬献寿桃·朱根华·

1999年国际老年人年标识(图片)

第7版(国际专版)<br/>专栏:<br/><br/> 1999年国际老年人年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