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

  生命的色彩在跳跃
  ——看吴冠中艺术展
  李辉
  认识吴冠中是在八十年代初,画与人给我的印象颇不一样。八十年代他创作的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的画,清新淡雅,给人以平和静谧的感觉。我想,大概经过“文革”的风风雨雨之后,他更加留恋儿时家乡秀丽景色给他的印象,需要用水乡的温馨来慰藉疲倦的心灵。春天的江南,浅绿淡红,雨雾袅袅。在他的眼中,这素淡的色彩,也许很适合当时的心境。于是,他的笔下,平林漠漠,小桥流水人家,一派浅灰色调。他把这称作“浸透着明亮的银灰”。欣赏这样的画,感觉不出激情和热烈,而是清新,甚至还带着淡淡的冷静。
  但他完全是一个激情的人。他容易激动,容易被生活中种种不平所刺激,从而发出感情色彩浓郁的评判。
  他迷恋的是艺术,他从未停止过艺术创新,更多的时候,为了艺术,他会忘掉一切。
  按照美术史家的看法,林风眠是二十世纪中国绘画中最早清醒意识到应该开创一条既不是传统东方式的、又不是盲目照搬西方的艺术道路。二十世纪即将过去,当我们把整个世纪的画坛作一审视时,便会发现从林风眠到吴冠中,其间一直流淌着一道清流,它虽然没有大江大河波涛汹涌的壮观,但自有它的清澈、执著与强劲。吴冠中出色地体现着林风眠的精神。他永远有艺术的新鲜感,即便在古稀之年,他的风格也没有固定过,一直在色彩、结构诸多方面不断变化着。他坚持油画水墨画兼作。油画,中国画,西方,东方,他在它们之间寻找着交融点。他的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东方情调,但又有别于陈旧僵化的中国画传统格局。他吸收西方绘画的形式结构,来表现中国的意境趣味。他提倡抽象,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抽象派。他将抽象寓于具象之中。他来到陕北高原。起伏不平的黄土高坡,纵横交错的山褶,如同老虎身上的花纹在他的眼中呈现。这花纹是活灵活现的线条,这黄土高坡也就成了生命。在这样的对象面前,他的艺术观似乎找到了最好的载体。于是,他画中的黄土高坡,形体是起伏的高原,而生命却是具有气势的老虎。在他的笔下,线条、结构、色彩、具象、抽象等等,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艺术才是他的全部生命。他说他敬仰的是莫奈,是石鲁,是他们置名利于艺术之外的风范。当法国文化部因为他的艺术成就而向他颁发勋章时,他想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莫奈和石鲁。印象派的猛士莫奈,在被官方嘲笑和咒骂中探索了一辈子,当其艺术被世界鼓掌时,法兰西学院终于提供了一把交椅,请这位已经九十高龄的大师进入这堂皇的殿堂,莫奈婉谢了。“文化大革命”前,人民美术出版社已印就石鲁画集,但被迫要抽掉《南征北战》一幅作品,不得不征求作者的意见,石鲁断然拒绝,并退回了稿费。带点执拗的吴冠中便是以这样的心情崇敬忠贞于艺术的探索者,并以这样的平静看待自己获得的荣誉。
  走在展厅,浏览吴冠中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杰作,线条与色彩仿佛都是活的。它们跳跃着,与一个艺术家的生命一起跳跃。(附图片)
  ▲荷塘春秋(油画)吴冠中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

  标立山水新风范
  ——李可染艺术的当代意义
  孙美兰
  李可染是当代拥有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画家。他在世八十二年(1907—1989),跨二十世纪多半岁月。李可染的艺术革新活动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转折点上关键的一环。
  李可染的传承启后作用,突出表现在他的开拓意识。他牢固把握现代中国艺术精神的脉搏,对传统在“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的同时,也激励自己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中年时,他拜师国手与长途写生兼程并进,成为“打进”、“打出”、开拓新路的重要关键。
  李可染在探索革新之路的过程中,视野不局限于绘画本身,以极大兴趣研究兄弟门类艺术,关注科技新成就。他一生致力于探求的是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之中、融通中西的艺术创作道路,从而使他的造诣进入整体民族文化层次,创造了中国画审美新观念,同时具有了世界意义。
  在风云变幻的二十世纪,李可染的艺术经历多次自我变革,这些变革与时代潮流相呼应。“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是五十年代他开拓一代新风的座右铭。对于艺术道路的一再抉择,对于取材、精神内涵的反复熔炼,对于风格、形式语言的上下求索,固然出自画家气质、个性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是以其赤诚的爱国心、使命感,回应民族文化求生存、求发展的召唤。李可染强调“精读大自然(包括社会生活)、传统(包括中、外)两本书”,其立足点是宏观世界,在纵横比较中,探求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大道。他成功地实现了聚合结构,体势神韵,崇高壮美,形成博大、坚实、厚重、幽冥、临界抽象精神的现代山水风范。(附图片)
  杏花春雨江南(中国画)李可染
  五牛图(中国画)李可染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民居精华

  重门曲折蕴诗情
  耿彦波
  以窗作画,以门赋诗,以壁寄怀,寓诗情、画意、雅怀于处处,一页窗、一扇门、一道墙,都那么富有灵性,那么令人陶醉。“片瓦有致,寸石生情”,“外立于象,内凝于神”,酿造出王家大院的浓浓诗意。
  从高家崖到红门堡,重重叠叠的门竟有一百八十八道,就像一首长长的抒情诗。鳞次栉比的房屋,随形生变的院落,院中有院,门里套门,层层深入,步步景移,“山顶重门次递开”,“深院春归燕入帘”,在有限的人造空间,创造出无穷无尽的变化,达到了“状飞动之趣,写真奥之妙”的境界。
  门无雷同,各有千秋,是王家大院门户艺术的鲜明特色。千姿百态的门,造型取景各异,位置参差错落,装饰有简有繁,色彩有冷有热,神游遐思。
  众多的门,不同的形,貌似随心所欲,实则有规有矩,都是严格按照封建等级礼制及阴阳八卦方位而建。如凝瑞居,大门为府第门,五间三门一开,三架两厦,装饰豪华,墙壁有鹿鹤同春砖雕,雀替有华封三祝木雕。左右墀头有青龙白虎镇宅护神,东西两侧有上马石墩,雄狮眈眈,雌狮穆穆。狮子底座雕以琴棋书画、八吉祥、八宝、暗八仙,纤细繁密,技法精湛。步入华贵的大门,过仪门或东西侧门、大堂三关六扇门、穿堂门、隔扇门、垂花门,六道门依次开启,登堂入室,进入私密性、隐匿性很强的主人生活区,重门曲折,庭院深深,往复无尽,变幻无穷,在有限天地之中创造出无限的意境。
  (中国民居艺术馆王家大院供稿)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

  王海鹰近日高举“绿色革命”旗帜,在中国美术馆推出“人与自然画展”。她以绘画的形式揭示人与自然既和谐又矛盾的复杂关系,这一行动无疑具有开拓意义。图为其油画作品《鹅城》。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艺坛风景线

艺坛风景线
  中央美术学院王嘉廉油画奖学金设立
  国外友人在中国艺术院校中设立的第一个油画专项奖学金近日宣告设立并颁发。该项奖学金由美国CA有限公司董事长、美籍华人实业家王嘉廉先生提供资金,每年奖励二十九位中央美术学院学生。
  首届“优秀毕业作品奖”已经评出,一等奖为油画系九九届研究生李荣琳,作品为《欢乐海滩》;二等奖为壁画系九九届本科生景禹朝,作品为《有夕阳的风景》,油画系九九届本科生刘商英,作品为《红土地》。
  “中国农民迎澳门回归书画展”在京开幕
  由文化部社图司、农业部办公厅、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和中国贫困地区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和各省农民书画组织协办的《中国农民迎澳门回归书画展》,近日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幕。
  此次画展展出农民书画作品五百余幅,分书法、中国画和现代民间绘画三部分。(张新华)
  那启贤书画展在广州举行
  那启贤书画展日前在广州市广东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开幕。
  那启贤先生步入艺苑已六十周年。他早年师从老一辈书画家丁文隽、溥松窗、启功先生,后就读于中央美院前身的国立北平艺专国画系,四十年代即有中国画作品在平津展出。他的书画作品精于传统,又自出新意。这次展出的书法,篆、隶、草、真各体均有佳作。展出的中国画主要是山水,气势宏伟,引人入胜。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

  《中国当代书画收藏宝典》精装套书近日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杨泓任该书主编,刘洪志任副主编。启功题写书名、秦岭云作序。本书介绍的一百八十余位中国画、油画、版画、漫画家和书法家,在全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知名度。其传略、作品、签名印章等资料都是书画家本人提供的。列举的美术常识和常用名词术语,真实、准确,便于收藏时查阅对照。给人以亲切可信之感是该书的独到特点。此书是创作者、经营者和收藏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也是鉴赏家、收藏家必不可少的工具用书。(下图为该书所收孙克纲先生作品《黄山晨曦》)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艺坛走笔

  时代需要力作
  王春立
  由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优秀作品展》即将在北京开幕,作为这次全国大展的总评委之一,我事先有幸集中欣赏到了各美术门类获优秀奖的所有作品,并参与了金、银、铜奖的评审工作。总的来看,九届美展前期工作已按画种在七个地区展出,同时还举办了港澳台作品邀请展。其规模之大,参展美术门类之多,整体艺术水平之高,至少是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历届全国美展所没有的。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不看到这届全国美术大展至少还存在着这样的缺憾:虽然不乏气势磅礴、云涌风飞之笔,有着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好作品,但可称得起划时代的力作不多。所谓划时代的力作,它应该是美术史上代表一个时代的里程碑,应该以独特的艺术视角,捕捉时代的脉搏,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表现广大民众的审美理想,并以此有助于推动历史的发展进程。它应该是民族艺术的结晶,并且通过民族形式完成艺术语言从传统形态到现代形态的转化。它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应该具有独创性与不可重复性。
  缺少划时代力作的主要原因,在于美术家对生活深度的认识和挖掘不够。一位艺术家能不能通过所描绘的物象表达整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这是与他对生活深度的认识相一致的,也是与他对历史的责任感和社会的使命感相一致的。因而每一位有所作为的艺术家,都应该具有洞察社会生活本质的能力、表现生活本质的能力、营构为广大民众所认同的审美理想的能力。
  纵观第九届全国美展,万紫千红,欣欣向荣,但由于个别艺术家对在自己作品中表现生活深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应该加以认真总结。比如:某些作品所画的形象缺乏个性,缺少激情;有些作品的立意仅停留在生活浅薄的层面上,更多的把功夫花费到了精工细作上。恰到好处地借鉴其他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法是可行的,但生吞活剥、机械照搬则不好。参展作品在规格上普遍存在着追求偏大的倾向,这是违反许多画种艺术规律的。小题大做不可取。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二亿人口的国家,我们的美术作品如能被大多数民众所喜爱,这对艺术家来说,应该看作无比荣耀的事。因而在作品中着意表现现实生活的深度,反映广大人民的精神、气质、理想以及审美追求,这是艺术家应该花费毕生精力所追求的。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

  征稿启事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来临,加强全民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部、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人民日报社决定联合举办“国土资源杯”全国摄影艺术大赛。
  大赛主题:保护耕地,爱护家园,促进可持续发展。
  承办单位:人民日报文艺部
  协办单位:北京东方绿茵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
  时间:即日起至12月31日截稿。
  方式:
  1.向全国专业与非专业摄影工作者征集以上述主题创作的摄影艺术作品;
  2.大赛设立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1名、优秀奖300名,获奖者将获得证书、奖金及奖品;
  3.出版发行《国土资源杯全国摄影艺术大赛获奖作品集》;
  4.在北京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5.在北京举行获奖作品展览。
  注意事项:
  1.来稿请寄8英寸样片,评奖结束后按通知寄底版;
  2.本次大赛不收参赛费,来稿一律不退稿;
  3.来稿请寄: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68号105室北京东方绿茵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邮编:100053)。
  自《征稿启事》刊发后,得到了全国各地摄影工作者及摄影爱好者的热烈响应,但也有一些人士来函来电,询问有关事宜,故再次刊登《征稿启事》——编者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

  徐秋红199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多年来,她于教学之余,潜力编织艺术创作,其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艺术大展并获奖。其作品把现代构成因素与中国传统工艺相结合,想象力丰富,色泽响亮绚烂,构图灵动而又凝重。图为其编织作品《中国新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