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路明
  编者按:21世纪将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而现代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这篇调查报告所阐述的观点及引用的典型事例,很有说服力,给人以深刻的启示。特推荐给读者。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传统农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难以承载大量增殖的人口,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现代农业由于化肥、农药的残留和工农产品的废弃物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危害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生态农业必须在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环境污染两条战线上作战。
  我国地域广阔,发展不平衡,建设生态农业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困难主要是缺粮、缺钱、缺燃料。根据生态学原理应主要抓好以下三件事:一是增加种植业的投入,增施化肥,使用良种,推广地膜,解决贫困人口的粮食问题;二是利用秸秆养牛,利用玉米等饲料养猪、养鸡,同时根据不同条件发展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开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推广沼气解决农民的能源问题。
  案例一:南方“猪一沼一果”生态农业模式
  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是以养殖业为龙头,以沼气建设为中心,联动粮食、甘蔗、烟叶、果业、渔业等产业,在吸收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农业生物综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具体地说,就是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出栏两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被称为“121”工程。利用人畜粪便下池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和照明,利用沼渣、沼液种果、养鱼、喂猪、种菜,从而多层次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
  目前,“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已经在南方得到广泛应用。仅在江西赣南地区,就有这一模式的示范户24.48万户、示范村1053个、示范乡107个,全区已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35.43万户,占全区总农户的24.1%,开发荒山荒坡,种植以橙类果品为主的果业面积16.06万公顷,年出栏生猪400万头。通过开展“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建设,赣南地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是一个不靠铁路和公路的偏远县,通过推广“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带动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生猪出栏量3年翻两番,实现了全县人均出栏肉猪超1头的目标;水果产量3年年均增长50%,人均水果收入达到1600多元,同时农业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县林木覆盖率由47%增长到70.84%。
  案例二: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四位一体”是辽宁省开发成功的生态农业模式。它是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组装在日光温室中,三者相互利用、相互依存。温室为沼气池、猪禽、蔬菜创造良好的温湿度条件,猪也能为温室提高温度。猪的呼吸和沼气燃烧为蔬菜提供二氧化碳气肥,可使果菜类增产20%,叶菜类增产30%。蔬菜生产又为猪提供氧气。同时,猪粪尿入沼池,产生沼肥,为蔬菜提供高效无害有机肥。在一块土地上,实现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建立起生物种群较多、食物链结构较长、能流物流循环较快的生态系统,基本上达到了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
  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则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70%至90%的农民不再养猪、养牛,传统农业中的农牧结合链条断了。如何适应生产力水平较高、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北京市留民营、浙江滕头村等地的实践作了有益的探索。
  案例三:北京大兴县留民营生态农业模式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模式,是在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的前提下,运用大系统的观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过去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生产结构和生态循环关系,建立并优化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因地制宜地通过食物链和产品加工环节,提高物质循环、能量转化效率以实现增值,逐步形成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的结构。粮食加工的麸皮及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作为饲料送至畜牧场。牲畜粪便和部分作物秸秆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供农民作为生活燃料。沼渣和沼液,一部分送至鱼塘养鱼,一部分送至大棚温室作为肥料,一部分沼渣经过加工成为饲料。鱼塘的底泥又是农田、果园的肥料。这样多层次循环利用,使废物不废,变废为宝,整个农业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有机整体。
  通过生态农业建设,留民营村已步入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清洁化生产的良性发展轨道,蔬菜已全部实行标准化日光温室、大棚栽培,养殖业已实现了工厂化生产。每亩耕地化肥平均使用量由125公斤降到30公斤以下,蔬菜生产已做到基本不使用化肥。
  上述几个典型表明:
  一、根据生物链原理建立起来的生态农业是高效的生态农业,它体现了人类按照客观规律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一方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解决中国农业人均资源少,农民难以致富的矛盾;另一方面使人类和自然更加协调,使环境更加优美。通过生态农业的实施还大自然以“碧水、蓝天、绿色”。
  二、抓住沼气这个纽带可以把动物生产和植物生产结合起来。通过沼气厌氧发酵和沼液生物净化,使之成为能源和肥源,沼气作为高燃烧值的能源,沼渣作为固体肥料还田。沼气是生态农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当前应下功夫推广沼液无土栽培技术。
  三、解决秸秆利用问题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当前仍要以机械化直接还田为主。下一步要调研秸秆养牛——沼气还原的组装模式,把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还原这个生物链联结起来。
  四、确定了技术路线之后,加强领导,制定政策,增加投入将成为重要工作。初步设想采取贴息贷款的办法加以推动。
  (作者系农业部副部长)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家谈③

  优质粮冷热观
  河南裴会永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的总量和品质结构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调减或扩产都要以市场需求定品种,定规模,满足社会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和动态发展的需求。一句话,盲目地一哄而上、一哄而下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南方的早籼稻在结构调整中被打入了另册,似乎前景暗淡。然而在一片调减声中,浙江一些地方却呈现“早稻热”,乐清市出了优质稻卖不过普通稻的新鲜事。优质早稻“中丝2号”每50公斤收购价仅51元,除了定购粮有价外补贴,没有任何加价。相反,一般的主要用于工业用途的早籼稻,不得不从外地大量调进,收储公司反而每50公斤加了2元的价外价。
  早稻在浙江又吃香起来,并非偶然。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粮食用途的多元化,优质品种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除了口粮的需求外,还有优质工业用粮、优质食品用粮、优质饲料用粮。各行业对优质粮有各自不同的评定标准,仅按食用标准来衡量优劣,未免失之偏颇。对乐清市场来说,优质的“中丝2号”作为口粮,市场有限,作工业用,米质又太糯,优质而不畅销,照样要调减,普通的早籼稻在别的地方是劣质品种,在这里很受欢迎,就要加价收购刺激种植。看来调整种植结构,要多层面立体地考察市场。各地的粮食需求不尽相同,整个市场也在不断变化。调整结构,一定要因地制宜,切不可简单化、一刀切。
  今夏以来,北方掀起了优质专用小麦热,大家对高蛋白、高面筋值的面包麦、方便面麦越来越青睐。山东打算发展1200万亩,河南欲突破500万亩,河北计划推广100万亩,江苏要把淮北建成面包麦、饺子麦基地,安徽省农业厅已把“皖麦38”作为安徽小麦优质化的主要推广品种,陕西初步提出了一整套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方案。生产春小麦的黑龙江、内蒙古也对发展优质麦充满了自信。各路诸侯争做优质小麦这个大蛋糕,市场能否吃得消?一下子生产出那么多高筋率的小麦,但需求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呢?全国每年小麦消费约1200亿公斤,其中面包麦36亿公斤,方便面麦120亿公斤,分别占3%、10%的份额。大家都来种面包麦、方便面麦,会不会撑破了加工企业的胃口呢?
  巨大的扩种热情与有限的市场容量形成了不小的反差,怎样才能在这轮调整中稳操胜券呢?发展订单农业,实施产业化经营,是避免优质麦卖难的最积极、最稳妥的选择。1992年,山东省宁阳县优质麦曾一度发展到20万亩,大部分没卖掉,只好自己吃掉了,今年县里和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签了合同,每公斤小麦比普通小麦高出两角钱。所以,在优质麦生产中,一定要以销定产,有备无患,避免盲目生产带来的诸多问题。
  (作者单位:《粮油市场报》编辑部)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家谈③

  靠能人带动
  湖北李鸿三玲贾环
  湖北省荆门市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近年来,市里每年都要在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上出台一系列措施,但政府宏观指导受各种因素影响,常常与变幻的市场需求脱节,使得结构调整收效不大。几年下来,农民有想法,基层干部也感到茫然。而一批“什么赚钱种什么”的农民却成为当地的致富大户,这些农民绝大多数年轻、文化程度高、信息灵敏,有的甚至在全国建立起较为庞大的市场网络。受此启发,从1997年开始,荆门市着手实施“农村经济能人带动工程”。
  能人带动工程就是在种植、养殖、加工、流通领域的生产经营中,扶持和培育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大、辐射区域广的农村经济中心大户,让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带动农户发展。这种带动不是行政命令,强行捆绑,而是双向选择、互惠互利。3年来,荆门市先后选派5000多名能人到大中专院校进修深造,制定各类优惠政策50多项,培养和扶持经济能人3.9万多人,带动农户40多万户。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许多能人改变了过去单跑单干的局面,采取用工式、契约式、链条式等多种形式带动周围农民闯市场,一批经济实力强的能人还构筑起了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沙洋县毛李镇农民张绪金1997年创立了长湖荸荠公司,1997年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他带动全镇500多农户发展荸荠1万多亩,仅此一项户均增收2000元。经济能人带动工程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一批专业镇、特色村和精品园相继出现。截至目前,全市由农民自己创立的品牌已有30多个,引进各类农业科技成果50多项。由能人牵头建立的各类中介组织达100多个。
  能人带动工程的实施也使基层干部由“指挥员”转变成“服务员”,工作思路由过去“该让农民干什么”转变为“该帮农民干什么”。干部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到开展技术服务、优化环境、培养和扶持新的经济能人上来。
  钟祥市转斗镇是棉花主产区,在一批蔬菜种植大户的带动下,全镇1200多名农户建起蔬菜大棚1.6万个,产品远销到南方许多城市。为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更好地掌握市场行情,今年转斗镇投资3.8万元购置了两台微机加入互联网,每天上网查询的农民络绎不绝。镇委书记方琦说:“过去我们用政府行为代替市场需求,结果调来调去调不出名堂,现在让能人在前面带,我们站在旁边帮,老百姓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跟上来了。”
  (作者单位:荆门有线电视台)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农业产业化“三字经”
  伊人
  从生产环节向流通领域转化,这是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由于受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习惯的影响,在广大农村,“低头种田”而不“抬头看市”的情况还普遍存在。
  解决这对矛盾的办法就是进一步衔接好产销关系,不失时机地有效组织农产品进入市场,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我总结了个“三字经”:重基础,强支柱,壮主导。
  重基础,就是首先要建立一批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大量引进良种,实施优良种植方法,促进规模生产的良性循环;其次,要积极兴办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业、运销业等龙头企业,为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和打开市场创造必备条件;再则,加强市场建设,创造载体条件。
  许多朋友在参加各种商贸交流活动时听得较多的一句话是:“你们那儿有什么特产?”就像陕西的苹果湖南的大米海南的椰子新疆的葡萄……一句话,在地方经济中能够占相当份额,在群众收入中能有一定比例,能够撑起一片“天空”的产业——那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支柱”。
  强支柱,要从高效益的项目入手。经过充分论证,选择技术含量相对较高、附加值大、效益好的项目。在经过充分论证、试种、试养之后,选择培植试验示范基地,逐步壮大规模。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创造品牌效应。
  农业产业化最大的影响和效益,首先在于它的主导产业。所以,壮主导,做大主导产业这块“蛋糕”,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壮大主导产业,基础是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特色经济基地。核心是抓好以加工、运输、销售企业和活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为重点的“龙头”。关键是一切瞄准市场,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和经营。
  我认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的培植、发展、壮大过程,就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不断壮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将逐步确立,并使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江苏省东海县李埝乡利用本乡秸秆、坡陵牧草等丰富的饲草资源,大力发展养牛生产。今年上半年全乡肉役兼用牛存栏量达1.6万头,户均两头,同比增长14.3%。图为牧牛一景。顾德章邵雷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冬闲农民盼信息
  编辑同志:
  不少农民朋友想借冬闲闯市场,从事季节性的经商活动,以便增加收入,加快致富步伐。但由于信息闭塞,有不少难点摆在面前,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农民朋友在出售自产的农副产品、搞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从事远途贩运、开办各种传统民间作坊、季节性养殖时,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仍不能及时了解到各地市场需求的新信息。为此,农民朋友希望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搞好社会调查,在摸准可开发经营项目的基础上,按照各地农民闯市场的不同需求,运用多种有效设施和网络,广泛收集有用信息,经科学筛选后,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朋友传递各地市场需求、价格、上市量等信息,为农民闯市场当好参谋,提高闯市场的科学性,防止盲目性。
  河北省卢龙县毕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水稻与螃蟹一起长
  张超文刘志强
  一望无际的稻浪下,成群的肥蟹爬上田埂,这是怎样一幅诱人的美景!位于渤海岸边的河北省唐海县的摄影家们,摄下了今秋一个个醉人的丰收镜头:有“新小站稻”之称的优质米畅销京津,肥美的唐海蟹从天津机场直飞沪港……
  徐伟副县长高兴地对记者说:“唐海发展稻田养蟹一举三得:农民的粮仓满了,钱包鼓了,唐海绿色食品的牌子创出来了!”
  唐海县的前身是国营柏各庄农场,是“小站稻”的主产地之一,以盛产优质稻驰名北方。90年代初,他们在农业专家的支持下开始发展稻田养蟹,逐步取得成功。今年全县养蟹稻田扩大到8万亩,大获丰收。平均亩产水稻655公斤,亩产河蟹50公斤。同时,他们又以养蟹稻田为基地,利用稻田养蟹不用化肥农药的特点,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水稻,使土地、水稻、虾蟹相得益彰。
  如今,唐海九农场组建的天源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被河北省定为龙型企业,作为这里发展绿色食品的龙头。他们的“新小站稻”也进了超市、上了航班,供不应求,成为消费者信得过的名牌绿色产品。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海洋资源锐减,许多鱼类濒临绝迹。海洋渔业出路何在——
  日照:扬帆远行
  刘磊吴继安孙正武
  地处黄海之滨的山东日照市有100公里海岸线、100万亩可供养殖的浅海水面和7.6万亩滩涂,发展海洋渔业得天独厚。然而,随着近海鱼类资源的日趋贫乏,昔日那种“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的景象已很难再现。
  日照市海洋渔业之船该往何处驶?
  调整结构捕养并举
  面对海洋资源锐减的实际,日照市及时调整海洋渔业结构,将原来的以捕捞为主变成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贸易并举,既让海洋渔业快速发展,又拥有长期可利用的海洋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去年,东港区秦搂街道任家台村任守兵等原来靠出海打鱼为生的3户渔民,集资20万元一次性买断了村里的海珍品养殖池和温室大棚,又投入10万元养殖了18亩梭子蟹、海参等名优海珍品,当年就获纯利15万元。在他们带动下,任家台村今年又有7户渔民把村里1000多亩滩涂抢租一空,发展海珍品养殖。
  目前,日照市浅海和滩涂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2万亩,成为全国四大综合养殖基地之一。岚山还在前三岛深水大流海域养殖了4500亩扇贝,长势喜人,开了山东省深水流养殖的先河。
  搭陆地台唱海洋戏
  一条鳗鱼经过加工,可以增值十几倍;普通的海藻、海带加工成海洋保健食品,更是身价百倍。祖祖辈辈“靠海吃海”的日照人从市场中发现了“靠海致富”的新窍门。
  日照市在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同时,积极改善水产品结构,引导水产加工业利用海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名牌产品,由鲜活保质的粗加工向包装高档、加工精细、使用方便的深加工发展,并由单一水产品向复合调理食品转变。日照昌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原是一家以水产品冷藏为主的私营企业。近年来,该公司先后从日本引进模拟蟹肉生产线和鱼片加工生产线,产品畅销欧美十多个国家。
  目前,像昌华公司这样的水产加工企业在日照市已发展到300多家,年加工各类水产品30多万吨。
  加工业的发展拉长了海洋渔业的产业链条,实现了水产品多次增值,促进了海洋渔业经济的升级换代。1998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为45.38万吨,比上年增长不到5%,而海洋水产业的总产值却达到6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增长最为显著的就是水产品加工业,去年水产品加工产值达22亿元,在海洋渔业经济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科技扬帆船行疾
  东港区两城镇拥有1万多亩滩涂和1.46万亩浅海可养水面,水产养殖业曾一度十分红火。但是近年来由于缺乏科学技术,养殖品种单一老化,致使效益低下,养殖场多数废弃。该镇东河南村村民安玉新承包的20亩虾池一下子就亏损了10万多元。面对失败,安玉新转而向新品种要效益,去年他又承包了38亩无人敢包的虾池,全部混养梭子蟹、车虾等新品种,结果当年获利5万元。
  安玉新的成败教育了当地渔民,使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成为广大渔民追求的时尚。近几年,日照市以科技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为重点,从捕捞、养殖、加工等各个环节,全面实施科技兴海,推动海洋渔业向纵深发展。
  在海洋捕捞中,他们给渔船配备了疏目拖网、锚张网、片子网和雷达探鱼仪,实现了卫星导航;在海水养殖中,引进了30多个新品种,开发推广了虾病防治、虾池立体综合利用、深水大流养殖等100多项新技术;在水产加工中,开发了模拟蟹肉、鱼泥、鱼肠、鱼片等20多种出口创汇产品。
  目前,日照市海洋和水产研究、推广机构已发展到20多处,专业技术人员2300多人,90年代共取得科研成果400多项,市水产研究所还获得国家发明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2项。现在,日照市海洋渔业经济的科技贡献率已达40%以上。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邳州:减负先减人
  本报讯江苏省邳州市通过裁减富余人员等办法减轻农民负担,受到农民群众欢迎。
  该市开展了村级干部“四定”,即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定报酬。精简村级干部2678人,全市每年节约工资开支530多万元;撤并站、所162个,清退各类临时人员2529人。这样,不仅每年节约开支500多万元,而且有效地遏制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各村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重要开支须经小组批准。据估计,仅取消村级行政招待费一项,每年就可为农民减轻负担300万元。(仝彪)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黄寨:靠科技增产增收
  本报讯安徽省界首市光武镇黄寨行政村,全村有2070人,耕地1530亩,人均土地7分多。村办的科技阅览室成为农民学科学的场所,使每位农民都能掌握5—7门农业实用技术,对小麦生产发挥了巨大的威力。1998年夺取小麦亩产589公斤,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0元。
  (黄广跃范青山张成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