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启动消费看亮点系列报道之三
  住房消费亦喜亦忧
  本报记者李丽辉
  11月15日,北京市公房上市交易第一天。一大早,不少人就来到北京各区县的房地产交易中心,咨询有关公房上市交易的政策和手续,其中打算买房的人远远超出准备售房的人。最近北京市房改政策的出台,使居民对住房消费的关注空前高涨。无论是单位同事还是街坊邻居,见了面三句话就会直奔“住房”这个主题。
  当然,关注住房消费、迫切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绝不仅仅是北京人。
  贷款购房时机成熟
  有人说,住房消费是最好推动的,同时也是最难推动的。好推动是因为人们急待释放压抑已久的住房消费冲动,没房的想买房,有房的想住更好的房;难推动是因为在家庭所有的消费中,住房的花费是最大的,一套房子价格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对一般家庭来说负担确实很重。
  为了解决百姓购房“钱紧”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近来出台了一些政策,以拉近百姓与房价之间的距离。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9年9月21日起,个人住房贷款的最长期限由现行的20年延长到30年,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根据贷款期限划分为两个档次:5年以下(含5年)为年利率5.31%,5年以上为年利率5.58%。中国人民银行还会同建设部决定,个人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最长期限也由现行的20年延长到30年,其利率水平同幅度下调。而在此之前,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也发出通知,从8月1日起,个人购买普通住宅契税减半征收。加上房改政策中居民所购公房可以上市交易,未达到住房标准的人买房可向单位申请住房货币补贴等,更加拓宽了百姓买房的“融资”渠道,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一圆住房梦。
  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房地产信贷部负责人谷祥认为,与过去相比,如今个人贷款买房时机更趋成熟:贷款期限更长,还款利率更低,贷款条件更宽。贷款可选择的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困扰居民贷款的担保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另外,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多次下调,也降低了房地产商贷款建房的成本,使房价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对贷款购房者来说,现在买房不失为一个好时机。
  警惕购房陷阱
  对购房者来说,买房首先要把钱凑齐,但有了钱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要买一套可心合意的房子不容易,而要对付商家设下的陷阱圈套就更难。
  在北京的一个房展会上,记者曾看到这样一幕:十几位住户围着一房地产项目的展台,不断地告诫参观者:“千万别买这里的房子,根本没法住。”弄得房产商十分尴尬。原来,这些住户搬进新房后不久就发现,房屋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水管里的水混浊不堪无法饮用。一打听才知道,住宅的饮用水来自开发商自打的井中,根本不符合饮用水标准。这些问题住户反映了一年多仍没解决,无奈之下住户只好自发地来到房展会上进行现身说法。
  物业管理收费高、服务差,也是购房者十分头疼的问题。一家远离市区的住宅项目,发展商在售房时对购房者承诺,小区每天有开往市区的班车,交通不成问题。然而,等客户买房入住后才两个月班车就停了。住户质问物业公司,物业公司还振振有词:“我们只说会有班车,但并没有说班车要开多长时间。”还有的商品住宅冬季取暖成问题,室温达不到要求,造成住户改用空调取暖并拒交取暖费。而物业公司竟以断电相威胁,强迫住户“消费”其提供的取暖服务,令住户苦不堪言。
  中消协公布的信息显示,随着个人购房的增多,消费者关于商品住宅质量问题与物业管理服务差投诉已成为投诉热点之一。由于住宅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空间,而商品住宅价格不菲,因此一旦出现问题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害更大,是其他商品不能比的。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严厉打击房市中各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不法行为,真正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让消费者住上称心房。
  潜力仍待开发
  据测算,在城镇一个人工作20年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才够买一套房子。是让一个人非得工作20年才能拥有住房,还是让他“先住后买”,到20年后把钱还清?这是潜在消费与即时消费的区别所在。如何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住房消费潜力变为现实行动,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仍需进一步努力。
  比如,青年人是住房需求最为迫切的群体,但他们又是“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一族。因为青年人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工资收入不是很高,没有什么积蓄,而结婚育子等花钱的地方又多。他们当中许多人无缘享受房改政策种种优惠,而贷款买房又缺乏一定的经济实力,甚至拿不出房产商要求的几万元首付款。是让他们在而立之后仍与妻儿一起长期挤在单位的一间宿舍里,而眼看着大量的商品房积压空置,还是再多想些办法解决他们的暂时困难,使其早日跨入住房消费者的行列,值得认真探讨与研究。
  最近看商品住宅广告,发现有的住宅项目在银行提供贷款的同时,发展商还推出了“零首付款”、免几年物业管理费等措施,使购房者入住更加轻松。只要我们多方采取措施,降低住房市场的门槛,就会有更多的人走进来,住房消费潜力也就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第2版(经济)
专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4)

  加快改革和发展迎接西部大开发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
  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切实解决突出问题
  今年以来,我们全面落实中央确定的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在困难和矛盾比较多的情况下保持了全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4%。
  (一)始终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抓住干旱缺水这个主要矛盾,大力推广“南塘、北窖、关中井”的群众治水经验和旱作农业技术。去年旱塬地区地膜小麦播种248万亩,每亩平均增产90公斤左右,今年秋播扩大到400万亩。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苹果为重点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今年全省苹果产量40亿公斤左右,预计产业总收入在百亿元以上。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全省已有98%的农户签订了新一轮土地延包合同。总结推广了小额信贷扶贫到户等经验,今年有17个县、50万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加大减轻农民负担的力度,从省级部门做起,彻底清理涉农负担文件,全面实行“三提五统”限项定额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
  (二)认真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全省共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484户。我们首先全力以赴抓国企改革与发展的第一阶段目标。今年1至9月,237户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34.8%,今年底57户可以脱困,列入明年脱困计划的还有70户,这样,到2000年亏损面可降到25%以下。到今年底100户企业可完成较为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明年还有100户可以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们组建了10个企业集团。纺织行业经过压锭减员基本实现全行业脱困。十五大之后,我们作出了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两个决定。全省已有4300个、80%以上的国有小企业实现了转制。
  (三)加快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缓解“瓶颈”制约。去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5亿元,拉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今年投资可达到630亿元。在建的115个重点项目,40个已建成投产,18个新项目都将如期开工。
  (四)发挥科教优势,力争在某些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我省现有省部属科研院所111个,高等院校43所,专业技术人员85.1万人,初步形成了以西安、宝鸡、杨凌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我们制定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产业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强调科技产业化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相结合。今年全省实施的20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项目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安排了40个重点技改项目,总投资100亿元。
  (五)做大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我们从深化体制改革入手,冲破条块分割的障碍,组建了陕西省旅游集团公司,对旅游产业实行市场化运作。前9个月,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8.5%,接待境外游客增长22.1%。
  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能够提供财源和积累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比较弱小,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很大,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启动。在明年的经济工作中,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力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一是千方百计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继续做好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二是始终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治理水土流失,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确保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有重点地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四是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争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有更大增长。五是采取综合措施,综合小城镇建设、住房制度改革、发展旅游产业,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拉动消费增长。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西部大开发的各项准备
  我们认真学习了江总书记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对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想法,开始做了一些工作。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和江泽民同志指示精神上来。通过学习,把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动员起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做好西部大开发的思想准备。
  (二)从西部大开发的高度,认识和做好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主要有这样几件事:1.实施山川秀美工程,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有计划、分步骤地治理我省10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2.继续以交通、水利、能源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开发奠定基础。3.发挥科教优势,推动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全面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4.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经济,形成旅游、能源、电子、医药、果业等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5.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完善所有制结构,继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6.更好地发挥西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抓紧建设全省9个各具特色的中等城市,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全省城市化水平。7.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采取灵活政策,提供良好服务,吸引境外和东部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到陕西来。
  (三)深入调研,理清思路,制定规划。我们成立了陕西迎接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配备专门工作班子,吸收专家学者参加,结合编制“十五”计划,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国人民银行出台指导意见
  加强和改进对小企业金融服务
  本报北京11月23日讯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共十项内容。
  《意见》提出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各商业银行要健全和强化小企业信贷部,充实信贷管理队伍;国有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大银行在网点、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城市商业银行要按照市场定位要求,切实办成为小企业服务的主体;城乡信用社要真正办成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小型企业入股,由入股人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股东服务的合作组织,对股东贷款可不实行抵押和担保。人民银行将在再贷款、再贴现和发行金融债券等方面积极扶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意见》要求改进小企业信贷工作方法。各金融机构要逐步探索建立小企业信贷评估、审批和贷款制度,借鉴国外信用评分办法,将小企业资信与小企业经营者个人信用相结合发放贷款。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在强调防范风险、明确责任的同时,建立相应的贷款激励机制。积极支持科技型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小企业的技术进步。适当扩大出口信贷业务范围,对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可以采用卖方信贷,也可在符合贷款条件的前提下办理买方信贷业务。
  《意见》还就支持再就业安置工作,支持小企业为大中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及参与政府采购合同生产,支持商业、外贸及新兴领域企业的发展,适当扩大贷款的范围,支持建立小企业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密切关注贷款投向,加强贷款管理,加强对金融机构改进小企业服务的引导和督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心真)


第2版(经济)
专栏:

  11月23日,应海关广东分署邀请,香港海关副关长李伟民先生(左二)率香港海关4艘缉私艇队到深圳海关盐田海上缉私基地进行为期一天的访问。这是香港海关缉私艇队首次访问深圳海关。图为深圳海关向香港海关赠送牌匾。
  余朝东摄


第2版(经济)
专栏:

  水利部要求各地尽快组织
  掀起农田水利建设高潮
  本报讯今年我国北旱南涝,目前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水利工程蓄水不足,对明年的春耕生产十分不利。为此,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要求各地立即行动起来,广泛发动群众,周密部署,讲求实效,迅速掀起以抗旱节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
  这位负责人要求各地水利部门抓紧防洪工程建设。各地要利用冬春低水位的有利时机,开展以堤防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抓紧抢修水毁工程,加固病险水库,加快实施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计划。加快城市防洪和中小河流治理的步伐。要继续落实完善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贯彻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严格资金管理。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要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因地制宜地推广各种节水灌溉技术,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重点抓好大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充分挖掘现有灌溉工程的潜力,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各种先进农业增产技术的应用,逐步把大型灌区建成现代化的节水高效农业园区。
  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以长江、黄河等流域上中游为治理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贯彻“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方针,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
  大力兴修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发动群众兴修小水塘、小水库、小水窖、小引水、打井提水等“五小”水利工程,千方百计开辟水源。


第2版(经济)
专栏:

  近期调查显示——
  中国企业家对“入世”有信心
  本报讯记者朱剑红报道: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进行的“1999年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企业经营者对中国加入WTO给经济带来的影响持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在今年8月到11月进行的这项调查中,有66.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加入WTO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利大于弊,1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不大,7.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弊大于利。这表明,我国企业经营者对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较有信心。
  面对WTO的挑战,企业经营者们对各项应对措施的选择比重依次是:加强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国际化经营程度等。
  这项调查还显示,目前企业经营者的投资需求趋强,技术改造投资形成热点。有72.7%的企业经营者表示,2000年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其主要投资方向依次为: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建立企业计算机网络、兴建科研或培训中心、进口先进设备、修建环保设施和兴建厂房,其中选择进行技术改造的比重远高于其他。
  对我国的产业发展情况,企业经营者们认为应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其次为教育产业、基础产业和农业。他们同时认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依次是高新技术产业、教育产业和信息产业。如果条件适当,他们准备投资的产业依次是:高新技术、信息和教育产业。


第2版(经济)
专栏:

  内贸局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本报北京11月23日讯记者杜海涛从今天召开的’99商品流通业电子商务发展研讨会上获悉,发展电子商务是我国内贸系统面临的重大课题。有关部门将加强电子商务力量的交流与合作,大力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据了解,我国目前内贸企业大多经营规模较小,管理手段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为此,国家内贸局决定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商品代理、物流配送等新型营销方式,而这些都离不开电子商务的应用。


第2版(经济)
专栏:

  了解世贸规则方便贸易往来
  我举办亚欧会议SPS研讨会
  本报北京11月23日讯记者龚雯报道:“入世”在即,如何了解和执行世贸组织(WTO)中的有关规则显得越来越重要。今天,由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办的亚欧会议贸易便利化行动计划SPS研讨会在京举行。
  SPS即WTO《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是动植物卫检领域内的重要国际准则,也是去年4月第二届亚欧首脑会议所批准的《亚欧贸易便利化行动计划》7个优先领域之一,SPS强调要使动植物卫生措施对贸易的消极作用降到最小。本次研讨会将就简化SPS程序及单证的问题进行积极探讨。


第2版(经济)
专栏:

  审计5年追还资金700亿元
  本报北京11月23日讯新华社记者邹清丽、本报记者李建兴报道:在今天召开的《审计法》实施5周年座谈会上,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介绍,5年来,我国从多方面加强了审计监督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据悉,全国审计机关共审计92.9万个单位,查出违反财经法规已上缴财政金额630亿元,追还被侵占挪用资金700亿元。


第2版(经济)
专栏:

  前9月全国查补偷漏税逾300亿元
  据新华社武汉11月23日电(汪智勇、余鸿)记者从正在此间召开的全国税务稽查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1至9月,全国各级税务稽查部门累计查补税款总额达317亿元,为推进依法治税,堵塞税收漏洞,打击涉税犯罪,确保税收收入任务的全面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