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启动消费看亮点系列报道之二
  国内旅游刚“破题”
  本报记者龚雯
  欢欢喜喜去旅游
  对于家住北京方庄的王林来讲,1999年是他们一家三口的旅游年:春节上哈尔滨赏冰灯,“五一”登泰山观日出,暑假到秦皇岛,“十一”游世博园。几次加起来,花了近2万元积蓄,可王林一点儿不后悔:“玩得高兴,长了见识,这钱花得值!”一家子正在筹划着明年春节玩一趟广东。
  国旅总社国内旅游公司总经理葛群说,自元旦以来,他们就没有歇过,整天忙着组团。特别是国庆节接待国内游客超过2000人,同比几乎翻了一番,就是这样,还有好几百位报名者被公司婉拒。
  世纪之交,国内旅游的滚滚热浪让业界惊呼“没想到”。逢年过节,许多中国人像是换了个活法,纷纷结伴出游,阖家度假。更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公布,会在旅游市场产生如此强烈的回应。
  据初步测算,10月1日至7日,全国出游居民达4000万人次,旅游花费约141亿元,同比均增3倍,其中旅游花费相当于去年国内旅游总收入的5.9%。
  旅游热潮直接带动了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兴旺。国庆期间,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348.7万人次,同比增长14%,超过春运最高峰;尽管民航取消折扣,增开航班,但机票依然十分紧俏;旅游购物大增,上海主要商业街日均接待几百万外地游客,创下新高,一些与旅游相关的专业商店营业额上升50%以上。
  “假日旅游”待开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国内旅游业正在成为一项大众化的日常消费。需求拉动产业,产业的发展又引导了新的消费趋向,培育了新的消费方式。进入90年代后,国内旅游在规模和速度上,都远远超出国际旅游。去年,国内旅游人数6.9亿人次,占全球旅游人次1/10强,出游率达56.4%,其中城镇居民出游89%,农民出游47%;国内旅游收入达2391.2亿元,相当于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9.2%,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2/3。世界旅游组织的官员曾指出,中国的国内旅游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旅游市场。
  应该承认,作为高度市场化取向的产业,旅游业已具备充分的拓展空间和潜力,是国民经济新增长点中的亮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人旅游消费的需求量必将不断扩大,加之旅游的产业关联度高,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最终与国民经济构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有人算过一笔账:国家延长公休假后,我国将有春节、五一、国庆三个旅游黄金周,加上元旦、寒暑假和大周末,公民的闲暇时间更多了。而全国现有3亿户家庭,其中城市家庭8000万户。看来,刚刚破题的“假日旅游”,是业内外人士亟须仔细研究的一篇大文章。
  让“雪球”越滚越大
  旅游意识的强化,旅游消费的升温,并不意味着国内旅游市场业已成熟。从今年春节、五一和国庆的情况反馈看,一些旅游热点城市和景区均存在着游客“吃不上饭,住不进店,坐不着车,回不得家”的现象,旅游投诉集中于服务、安全、交通和旅行社合同。比如,某些旅行社组织接待不力,疲于应付,服务不到位,承诺难兑现,甚至出现从业者“甩团”、殴客等违法违规行为;住宿紧张,餐饮拥挤,交通运力不足,提前量不够;部分景区人满为患,道路堵塞,疏导困难;景点的超负荷营运导致安全系数下降,等等。
  国家旅游局的专家认为,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不满足于常规的走马观花,不满足于赶鸭子式的被动旅行,而是希望真正地度假休闲,希望有相应的、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就这一需求看,国内旅游业仍应重视管理,改善质量,规范服务,并加强有关行业和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比如假期中在交通上实行总量调控,合理分流游客,提高景区景点承载力。特别要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特色旅游,现在各地的农家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修学旅游、婚庆旅游、银发旅游、探险旅游等,市场需求都很旺盛。
  此外,国内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有进一步的投入。有人建议,可考虑推出国民旅游计划,并在有关政策上予以支持,让旅游消费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本报11月19日一版刊登的《居民消费,再加把劲》为启动消费看亮点系列报道之一)


第2版(经济)
专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3)

  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回顾总结了今年的经济工作,正确地分析了形势,安排部署了明年的经济工作,集中体现了全党的意志,河南省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并坚决贯彻执行。
  今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8.2%,年初提出的指导性计划可以实现。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围绕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艰苦创业,经过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农业生产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80年代,农村改革使农业生产力大大解放,农产品实现了供求平衡;90年代以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强化农业的优惠政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一方面,这是一个历史性进步,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新问题,主要是农业的发展受需求约束,使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低消费水平上的相对过剩。为了适应农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我们研究了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一方面要适应城乡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多样化需要,增加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结构调整事关全局。我们始终注意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推动全省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
  一、以市场为导向,正确引导结构调整。我们在调整中立足本地市场,面向全国,考虑国际,既注意适应农产品的现实需要,又注意研究潜在需求,努力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数量以及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和动态发展的需求,着力提高商品率。目前我省着重加快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市场体系建设,省里重点抓了郑州粮食、中原芝麻等一批国家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在农副产品集中产地建立了1700多处专业市场;同时还加强了城镇农贸市场的建设,使之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网络。
  二、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我们在调整中,加强了优质农产品和畜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培育“一优双高”优质专用粮食新品种。自90年代以来,我省小麦、玉米、棉花品种普遍更新2—3次,农作物、林果、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0%、80%、70%以上。1998年,全省科技进步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41%。
  三、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我们坚持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两篇文章连起来做,培育发展了一批大型加工企业和名牌产品。1998年底,全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4万家,产值近2000亿元,已经超过了第一产业产值。我省双汇、春都、郑荣三大火腿肠加工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70%,一年消化1600万头生猪、40万头牛的原料肉。周口莲花味精厂现已拥有14万吨的生产规模,年消化原粮35万吨,总产居世界第二,国内市场覆盖率达到46%。我们注意把传统的农业生产和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商品基地,辐射带动农户,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省里重点抓了50家大型龙头企业和20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发展较规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084家,带动农户451万户,约占全省农户的24%。
  四、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以减少结构调整的风险和成本。河南地处黄河、长江、淮河、海河四大水系,自然灾害频繁。近几年,我们从实际出发,对全省水利建设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在抓好防洪除涝体系建设的同时,重点进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力发展平原井灌和旱涝保收田建设;大力发展山区、丘陵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搞好小流域治理。目前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676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6%。对省内十个国家和省级林业生态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规划。去年以来安排129个县(市、区)农村电网改造和一批县乡公路及通讯工程建设。
  五、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搞好小城镇建设和劳务输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是解决土地资源相对短缺与劳动力资源相对富裕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我们抓住为国有企业搞好配套的有利时机,积极搞好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使乡镇企业的发展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着力抓了20个重点县、100个骨干企业的发展与提高。认真搞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与东部12省市在人才、资源、技术等方面进行合作。近两年,建成合作企业5643个,引进资金109亿元。同时,我们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重点推进的方针,逐步建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以中心城镇为主体、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群体。目前,全省县城以下镇区人口比1990年增加30%。近年来,我省农村劳务输出的人数每年都在600万人以上。到1998年底,农村二、三产业共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1600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
  六、不断深化改革,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在调整中我们进一步确立了农户自主经营的主体地位,放手让群众自主决定种什么、养什么,不搞“一刀切”。按照中央部署,坚决贯彻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购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和粮食收购资金实行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加快了国有粮食企业自身的改革步伐。深化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和林业管理体制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解决一些地方乡镇机构臃肿、严重超编、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和村级享受补贴人员过多、农民负担过重等问题。经过一年的专项治理,全省已精减乡镇不在编人员11.84万人,减少村级吃补人员12.25万人,共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约9.28亿元。进一步扩大农村对外开放,多渠道引进外资发展农业。目前,我省已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农业合作关系。


第2版(经济)
专栏:

  吴邦国在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要求
  努力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两大目标
  本报北京11月22日讯新华社记者韩振军、本报记者王彦田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今天在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指出,明年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的最后一年,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十五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进取,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坚决打好这一场阶段性的攻坚战,为国有企业的跨世纪改革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吴邦国首先对今年经贸工作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说,今年全国经济形势继续沿着好的方向发展,年初提出的改革和发展目标可以实现。与全国经济形势一样,经贸工作也是很有成绩的,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大多数行业和地区经济效益好于去年,纺织等困难行业和东北等困难地区出现转机,重点脱困企业扭亏增盈效果明显。二是改革、重组、改造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一年。行政性公司改为企业,解决政企不分,适度引入了竞争;逐步解决重点煤炭企业下放后的遗留问题,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兼并破产、债转股等工作力度加大,改善了企业资本结构;运用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技术改造取得进展。三是基本上实现了社会稳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这三条社会保障线初步建立起来,保证了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稳步推进。
  吴邦国指出,明年经贸工作有不少有利因素,世界经济可能回升,我国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群众消费心理预期也可能发生变化。但也要看到,社会需求不足矛盾尚未明显改善,通货紧缩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这是明年经贸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对此,要有充分估计。做好明年经贸工作要突出三点:一是搞好总量控制、结构调整。重点是抓好冶金、煤炭、制糖三个行业。冶金行业关键是限制大厂生产能力,淘汰小厂落后生产能力。煤炭行业要巩固成果,加大关井压产力度,力争价格回升,库存减少,拖欠货款下降。制糖行业要下决心关掉一批糖精厂、甜菜糖厂和高亏企业。纺织、石油和化工、建材、烟草等行业也要做好控制总量工作。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更好地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立足于自己扎扎实实地做工作,不能眼睛向上,等靠要。企业扭亏要靠自己,下大力气在开拓市场、调整结构、减人增效、加强管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各级政府要认真做好债转股等工作,但更要立足本地实际,分类指导,过细工作。这是搞好明年经贸工作的关键。三是立足于抓早,及早部署,早抓落实。
  吴邦国说,明年是实现三年脱困的最后一年,要坚定信心,完成这一目标。四中全会《决定》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促进企业脱困的政策力度加大,今年效益明显好转,增强了三年脱困的信心。我们要把认识统一到四中全会《决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扎扎实实地落实中央关于搞好国有企业的部署,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更要着眼于长远发展,为国有企业跨世纪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吴邦国要求,明年要根据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只有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搞好科学管理,企业才能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亏损企业也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他强调,要实实在在研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需要解决好的一些问题。当前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对国有独资企业的监管。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一环,也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要改进和完善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稽察和监管方式,从体制和机制上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二是从企业制度创新的高度探索企业有效管理形式,尤其是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公司组织形式。要集中使用现有的政策手段,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外成功做法,认真总结企业集团试点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特点的组织管理形式,建立可行、高效的管理体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中国真正有几百家像模像样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无论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还是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就都好办了。三是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转换经营机制,实现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
  吴邦国最后强调,要高度重视稳定工作,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对改制企业特别是破产关闭企业,要认真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做过细的工作,取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
  吴邦国今天上午还与参加全国经贸工作会议的各省区市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强调
  集中精力做好十项金融工作
  本报北京11月22日讯记者施明慎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分别召开了党委会和人民银行系统司局级干部电视电话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会上强调,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切实加快金融改革步伐,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集中精力做好中央银行的十项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第一,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适当扩大货币供应量。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将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8%下调为6%;继续扩大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对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增加对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再贷款,集中用于对中小企业增加贷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对今年年初安排农村信用社的150亿元贷款限额使用情况进行一次严格检查,凡使用适当、支农确有效果的,允许滚动使用,明年视情况再适当增加;扩大公开市场业务,要通过收购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向社会增加货币供应;要在保持现有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基础上,加快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步伐,适当扩大利率浮动幅度。
  第二,调整信贷政策,改进金融服务。例如督促国有商业银行积极配合财政国债安排的建设项目,增加配套贷款,督促商业银行按条件和程序,及时发放政策贴息的技术改造贷款;改进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停止对即将关闭的小厂小矿的贷款,支持有市场、有效益商品的生产,对产品积压,仍赊销贷款的企业,要收紧或停止增加贷款;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对那些有市场、有效益,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企业,要积极给予贷款支持;大力发展消费信贷。
  第三,认真落实国有企业增资减债的各项金融政策。要开辟新的资金渠道,增加对国有企业及其它借款人的呆账冲销数额;帮助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做好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收购和处理工作,实现双重目标,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债转股,同时要严防和消除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金融制度。
  第四,中央银行要做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工作,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采取各种措施和积极运用各种杠杆,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在改革中稳步发展;逐步撤销严重违规的高风险地方金融机构,严肃查处违法违纪人员。
  第五,中央银行要抓紧研究应对我国加入世贸后的深化金融改革的各项措施,加快金融改革步伐,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第六,要做好整顿和规范社会信用的工作。改进结算工具,大力推广银行承兑商业票据,扩大商品购销;逐步推广买卖双方开户银行对有条件的购销合同进行鉴证,把企业信用纳入银行之间的信用;在国内推行信用证结算。清理企业间拖欠,对产品过剩而又单方面发货赊销的企业,减少或收回贷款;会同有关部门对企业之间现有大量资金拖欠进行清理,通过增加贷款、压库促销,债转股和坏账核销,控制和降低应收款的上升。
  第七,继续加强外汇外债管理,维护国际收支平衡。
  第八,支持发展企业直接融资,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逐步扩大证券投资基金在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业务;抓紧制定和公布证券公司以股票抵押向商业银行融资的办法;支持证券公司经过有关部门审批发行金融债券筹集资金。
  第九,认真总结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经验教训,从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金融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抓紧制定“十五”规划。
  第十,加强人民银行系统党的建设,认真落实“三讲”教育整改措施,巩固“三讲”成果。


第2版(经济)
专栏:

  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
  “三绿工程”正式启动
  本报北京11月22日讯记者杜海涛报道:21世纪即将来临,为使“菜篮子”商品生产和流通适应人民群众对各类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绿色食品的需求,国家内贸局、财政部、卫生部、铁道部、质监局、环保总局今天向各界宣布,正式启动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
  ——开辟绿色通道,就是要统一协调和组织货源,建立公路、铁路、航空及水上等多种运输工具合理联接的常年性副食品运输网络系统,消除各种不必要的关卡和收费,严防绿色食品的在途污染,实现绿色食品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流通。
  ——培育绿色市场,就是要按照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和制度,搞好市场硬软件的配套建设,确保绿色食品产出后,经过加工、运输、储藏等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时仍能符合规定的各项质量标准,严防污染和变质。
  ——提倡绿色消费,就是要制定统一的消费政策和引导措施,促进绿色食品消费数量的增长和产品结构的优化,确立科学的、有益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食品消费模式。


第2版(经济)
专栏:

  铁道部提出深化改革新目标
  三年建立铁路多元经营新格局
  本报讯记者江世杰报道:铁道部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决定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铁路运输企业国有资产布局的调整和产业重组,形成以运为主、多元经营的新格局。这一深化铁路改革的新目标,是铁道部部长傅志寰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铁路多元经营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
  自1984年铁路开始打破单一经营局面,大力发展多元经营以来,15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96亿元,创利258亿元,从运输主业吸纳了39.9万分流人员;到1998年底,全路已拥有独立核算的多元经营企业9078个,总资产达到618亿多元,净资产为220亿元。
  据介绍,铁路多元经营新格局的基本要点,一是通过对运输企业的结构性分离,形成精干高效的运输业,建立包括工附业、建筑业、劳动服务企业等在内的多元经营体系;二是推进多元经营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所有制成分多样化,使资产总量和经营规模迅速扩张;三是进行多元经营产业结构调整,多方位开发市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是建立公司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2版(经济)
专栏:

石林游客创新高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风景区通过美化游览环境,增添斗牛、斗羊表演,邀客欢度火把节等传统内容,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今年1至10月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70多万人次,创历史最高纪录。这是客人在观赏小石林景观。新华社记者周重要摄(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