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百年美术之链
  ——读《20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藏品选》
  冯远
  与历史纵向比较,二十世纪是中国美术史上最富有变化的一百年;与百年史纵向比较,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八九十年代又是美术作品风格、图式、技巧上最富有成果的时期。不管是从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纳采西学的主张与实践,还是最近二十年中国向世界开放迎来真正百花齐放的艺术繁盛时期,二十世纪的中国美术都是一部值得以浓墨重彩书写的历史。由中国美术馆及浙江、山东美术出版社联手推出的以藏品为基础的《20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藏品选》正是反映这段历史的一部值得称道的好书。
  由藏品集成来映现一部百年美术史,从大量的艺术家的作品中选取,以不同风格、形式、技艺见长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断代分期,衔珍串珠,分门别类,排序归位,组成美术史之链殊非易事。从宏观处着眼,须脉络清晰,遍数家珍,拾遗补缺,举重若轻;又落实具体作品,于评于论须审慎谨严,经得起历史的敲打。这需要史家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和富于新见的批评精神。它要求史家不受或者少受世俗的光环误导,将作品一一置放在当时历史的、政治与经济文化的、价值观念的、审美取向和民俗特色的背景之中,拂尘去垢,通过文字解说,令历史作品重新焕发光彩,这是颇见功力的工作,该书在这些方面把握得极有分寸感。
  人无完人,书难尽书。该书的难题是,既冠名“20世纪中国美术”,就须有一定的涵盖面,若要相对充分展示百年美术史的各个阶段、层面和不同学术主张的成果,仅以藏品为挑选的基础是颇受限制的。编者为此特邀近百件非馆藏作品插于论文之中,遂使涵盖面得以拓展。但作品撷选似仍有因人因作之嫌,而那些出自名不见经传作者之手的优秀作品因未获收藏可能仍无机会入选,这未免有“遗珠之憾”。当然这是个别现象,瑕不掩瑜,这本书仍然是目前所见有学术价值的二十世纪史书性的图典。期望国家进一步重视国家美术馆的收藏,藏品丰盈,方可为学术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是涉及久远的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读《耶律楚材》
  王科
  陈今越、崔向东、李树基著、吉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耶律楚材》,是一部改革家的本传,是一曲民族大团结的颂歌,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采录,是华夏人文精神的正气篇。
  在我看来,《耶律楚材》是跨文体写作的实验文本。它不是那种字字确凿的信史,也不是那种习见的人物传记;它不是那种以历史为背景,演绎铺陈的小说,也不是那种借历史之轮廓,拼凑杜撰的浪漫故事。你不能拿它当小说读(它的一些人与事皆有史可考),也不能把它当历史来看(它的一些人、事又来自历史真实原则指导下的虚构)。它可能没有文采飞扬的描写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也可能没有“无一字无来历”的严格考证和科学推理。然而,读这部书,会有一股磅礴之气吸摄着你,会有一根人物命运的红线牵引着你,让你不忍释手。
  历史上的耶律氏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是从辽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名人,但由于他曾事金元两朝,又不是主体民族成员,故尔后人对其评价不一,甚至颇有微词。“以至于在几乎家喻户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同时,却又几乎无人知道与这位‘天骄’及其事业关系极密切、影响极大,甚至比‘天骄’还值得称颂的”十分了不起的人物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通过翔实的史实、生动的故事、闪光的细节告诉我们:耶律楚材“是一位在他那个时代非常难得的杰出的政治家、改革者、诗人。他热爱人民群众,维护民族团结,主张革故鼎新,重视国民教育,力行惩恶扬善,坚持廉洁操守”,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凤毛麟角”。在凸现其主体性格的同时,作品还注意突破政治社会层面,在多层面的剖析中全方位地展示主人公的性格,丰富他的神韵。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论著简评

  新的尝试
  ——读《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文新
  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十一年前,《上海文论》杂志推出“重写文学史”专栏,曾在学术界引起过热烈的争论。陈思和作为当年专栏主持人之一,经过十年磨一剑的理论探索与写作实践,终于拿出了初步的成果。在这部图文并茂的当代文学史中,主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把它编成一部既是通俗浅近的普通文学史,又要能够体现个人的研究成果和创新风格。这似乎是两个相悖的目标,一个求浅,一个求深,要做到两者统一难度相当高。所谓通俗浅近,主要是突出了“以文学作品为主”的文学史观念,舍弃、压缩大量老生常谈的文学运动史料和文学史背景,把重点放在分析解读各种文学作品,让初学者直接接触活生生的作品,由读作品来构成对文学史过程中体现的精神传统和理解。其创新之处也是很明显的,陈思和是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学者,他在研究实践中提出了一套具有个人心得的文学史理论,如“民间文化形态”、“战争文化观念”、“共名与无名”的文学史状态等,它们构成了这部文学史叙述的核心观念。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本书突破性地提出了“潜在写作”与“当代文学的多层次性”的概念,并将这二者贯穿于全书之中。“潜在创作”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说明当代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多元性和多层次性。由于这部文学史引进了一系列新的文学史理论和观念,使所解读的文学作品内容骤然增加了许多,五六十年代的文学由此变得丰富而多元。这是以往文学史从来没有过的。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新书拾零

  新书拾零
  ▲“野草文丛”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分别有:邵燕祥的《夜读抄》、钱理群的《六十劫语》、王乾坤的《一路“洋葱皮”》、王得后的《世纪末杂言》、孙郁的《灯下闲谈》、林凯的《夜雨小集》等。
  ▲一部真实记录和充分展示新中国出版事业历史的大型文献资料汇编——《中国当代出版史料》最近由河南大象出版社推出。
  ▲张聂尔新作《风云“九·一三”》(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再现了林彪崛起与沉落的过程。
  ▲多角度展示我国新一届政府治国方略的图书《中国新政》最近由长征出版社出版。
  ▲北京读书新知教育图书公司与北京大学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共同推出“胡东华系列文教图书”。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仪仗先锋》
  曹德才著
  华艺出版社出版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读书天地

  《澳门的故事》
  王俊彦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同样是春天
  吴涛
  提起秦晓鹰,人们也许会想起八十年代那套振聋发聩的“走向未来丛书”,或许会想起那部著名的《神州第一街》,如今光阴荏苒,秦晓鹰已然年过“知命”,自嘲是“已叩暮鼓,愧称晓鹰,寄望青年,民族晨钟!”(《散石集·自题小传》)给人一副仿佛要步遗老之后尘的姿态。然而,他的文字,却依旧是那么年轻。
  秦晓鹰的文字,关注一切与灵魂有关的问题,关注一切与青春有关的问题。在谈“知青热”问题的《回首当年不困惑》中,他清醒地说:“经历是一种力量,苦难是一种力量。当我们在命运的门坎上磕磕绊绊了许多年之后,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回首当年不困惑呢?”在谈教育下一代的《不同的幸福》中,他主张灌输给下一代的,“不仅包括歌声,也包括哭声;不仅包括胜利,也包括忧患。”在谈创作问题的《迎接鲁迅,迎接托尔斯泰》中,他质问“请看在当今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能如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来得丰富多彩,变幻无穷?”所以说,“在这样的特殊气候中,鲁迅的种子、托尔斯泰的种子难道不会发芽吗?”在谈称呼的《叫声同志不尴尬》中,他认为“一个人的内心总要保留一些崇高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说,‘同志’这个有着某种崇高意义的称呼不会被先生、小姐的称呼所代替。”作者所关注的灵魂,是保持着崇高气质的灵魂,作者所关注的青春,是保持着理想激情的青春。渗透在他的关注背后的,是一种凛然的正义,一种广阔的胸襟,一种无畏的胆识。
  关注灵魂和青春之外,秦晓鹰以飞扬的气势,也关注着天下风云,国家大事。在《北中国畅想》中,他针对中国北方的经济落后状况,满怀深情地指出:“北中国经济的振兴,会直接关系到国防巩固、社会安定,也关系到我国下个世纪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结论是:“故土应该永远是热土,大江南北应该同样是春天。”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耿村民间文化大观》出版
  由袁学骏和李保祥主编的《耿村民间文化大观》已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耿村是冀中平原的一个普通村落,约一千一百余人,却有一百五十多位善于讲唱的民间讲述者,极具特色的语言艺术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令人瞩目。
  《耿村民间文化大观》由石家庄市文联和藁城市文体局、河北文化实业公司共同编纂,全书共四百五十余万字,按体例分为故事、歌谣、谚语、民俗资料、研究文章等七类,其中民间故事占百分之八十五。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五个一工程”获奖文艺作品评论征文

  童心童趣写真情
  肖艳
  第七届“五个一工程”歌曲评选落下帷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非常荣幸地担任了评选活动的评委。
  在本届歌曲评选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特别值得欣慰的是,在本届参评的作品中,有近百分之十的作品是少儿歌曲。这些作品以优美的旋律、独特的视角、巧妙的艺术手法,把少年儿童的生活情趣、精神风貌、现代意识、远大理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从本届获奖的少儿歌曲中,我们可以看出,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旋律通俗上口、曲调清新明快、易唱易记、富于鲜明的儿童特色,是少儿歌曲创作的成功所在。
  《花季雨季》是一首充满青春活力、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校园歌曲。“青春的花季,希望的雨季,奉献给世界一个惊喜。梦里的翅膀,捧起太阳火炬,拥抱那灿烂的新世纪”,为我们勾画出一幅蓬勃向上的青春图画。歌曲的旋律流畅清新、简洁明快,非常适合在青少年之中普及传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曲调具有浓郁的三峡地方特色,活泼、流畅,通过三峡儿童“江水长高我长高,大坝建成我长成”的梦想和憧憬,抒发了三峡孩子纯朴的情感,展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走进校园》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都非常有特点。“和晨风一起走进校园,和校园一起朗读春天,和国旗一起亲吻太阳,和太阳一起打开书卷”,既有诗意,又富童趣。《种下一九九九棵团圆树》是一首献给澳门回归祖国的爱国歌曲。歌曲通过种下1999棵“回归树”、“纪念树”、“团圆树”、“爱国树”,来表达孩子们对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的喜悦心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爸爸》是一首十分感人的少儿歌曲。小歌手通过歌声,再现了在1998年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中,始终战斗在抗洪防汛第一线,舍小家、保大家的爸爸。小歌手的演唱情感真挚,极富感染力。《快乐的夏令营》曲调轻松活泼、充满童趣,表现了孩子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尽享祖国大好河山,抒发爱国情怀的心情。乐曲欢快跳跃,生动、形象地把少年儿童活泼、愉快、奋发向上的特点展现出来。《小背篓》,是儿童眼里看到的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可喜变化。《喜鹊窝》等也都是孩子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观察改革开放使家乡产生的变化。歌曲的曲调和歌词简洁易懂,具有鲜明的儿童特点。
  此次参评作品无论在质量上、选材上和数量上,都是往届所不及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它说明关心下一代、重视少儿歌曲的创作,已经成为广大音乐创作者的普遍共识。
  在本届“五个一工程”歌曲评选中,少儿歌曲可谓大丰收。在欣喜之余,心中也有些许遗憾。在此次参评作品中,反映青年和大学生生活的题材几乎是空白。对于这个庞大的新生代群体,我们全社会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重视,让富于青春朝气和时代气息的歌声,永远伴随着青年人成长的脚步。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创作手记

  走近毛泽东
  《开国领袖毛泽东》导演杨光远
  本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我们并不陌生。然而,所选择的角度新颖。片中我们着力开掘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揭示他作为开国领袖的品格,作为诗人的潇洒、浪漫的气质,他所特有的气质和人格魅力。特别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即开始考虑的“怪圈”问题,贯穿于全片的始终:进北平前,他就提出“不能学李自成”;七届二中全会上给全党敲起了警钟,严防“糖衣炮弹”的袭击;他认真读《延安归来》一书,向黄炎培讨教治国之道;看京剧,他想的也是不学西楚霸王……直到决定“三反”“五反”,挥泪斩马谡,一定要处决刘青山、张子善——毛泽东日夜思虑的如何避免“怪圈”的周期率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是留给我们这些后人的严峻课题。形象深刻地体现这些立意,将带给观众以深刻的思考,温故而知新。
  本片的风格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寻求如何将毛泽东的内心世界转化为视听形象;强化视觉和听觉语言,切入闪现、闪回等多时空的艺术手段,以影视艺术的思维特性,增强本片的艺术感染力。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代表一代人的高峰!但他同样是人不是神。我们要在作为领袖人物的毛泽东的生活中,善于发现他与常人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叙事中寻找到毛泽东内心情绪的切入点。例如,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许多细节要深入挖掘,处理得要入情入理。“情理”与“分寸”四个字,在领袖人物形象塑造中至关重要。如毛泽东与儿子毛岸英,毛泽东与诸多长者,毛泽东与荣妈妈等人物的关系,以他为轴心处理得好,就会处处闪耀出毛泽东的人格魅力。
  由唐国强来扮演毛泽东,这是一个定位。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人物,也都要起用新的演员,以强化新中国建立前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特点。力求形神兼备、以神为主。对蒋介石这个人物,注重他复杂的心理刻画。戏中要表现出蒋氏父子不甘失败、始终不忘东山再起的一面。本片避开场面的铺排,以文戏为主,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人物的刻画。同时要使本片表现的历史环境,在屏幕造型上透出一种历史的文献感,有了这种文献感也就达到了逼真感,这就是通过艺术的真实达到营造特定环境的历史感、岁月感。
  搞历史片,大量要靠美工部门通过视觉造型,让人感受到再现的力量,创造出动人的戏剧环境和氛围。每场戏,每个人物,都要像一颗颗珍珠,闪闪发光。一当这些晶莹剔透的珍珠串联在一起,就衬托出毛泽东的神韵。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民族舞剧的新收获
  梁胜明牟豪戎
  二十年前,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中,以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誉满京华、蜚声中外的甘肃省敦煌艺术剧院(原甘肃省歌舞团),二十年后,在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献礼演出中,又给首都舞台送来一部大型民族舞剧《悠悠雪羽河》。
  《悠悠雪羽河》在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等方面都有新的视角、新的感悟和新的美学追求。该剧以甘肃南部山区独有的白马藏族这一特定地域的民族风情为背景,第一次将一个鲜为人知的民族文化形态展示给我们,别出心裁地为我们编织了一段意味隽永、真切感人的故事:年轻的白马藏族少女在一场雪崩中,从遇难汉族母亲的怀中救起了一个女婴并收养了她。十八年后,长大成人的汉族少女阳萨,又救了狩猎中不慎落马的白马族部落青年首领达嘎并萌生爱情。但按照白马藏族不与外族通婚的族规,他们的婚姻遭到了长老与族人的强烈反对。为了成全女儿的婚事,母亲划破脉管用自己的鲜血为女儿刺出了作为白马藏人标志的羽毛纹饰。忏悔的长老捧起巨幅哈达向死去的母亲深情行礼,全体族民朝着母亲身躯化成的雪山顶礼膜拜。
  这出舞剧的戏剧脉络自始至终交织在白马藏族母亲、汉族少女阳萨和部落首领达嘎三人的命运线中,他们之间的内涵丰富的母爱和情爱的关系,与民族血缘和门第等级形成戏剧冲突,通过多层聚集和情感碰撞,终于以母亲的牺牲得到了消除和化解,从而歌颂了超越民族地域的美好人性。
  舞剧是用形体语汇外化人物情感的舞蹈与用人物角色展示故事情节的戏剧的结合,而它与以语言意象抒发情感意志的诗歌可称得上孪生姐妹。《悠悠雪羽河》的编导深谙这些姐妹艺术的亲缘关系,这个舞剧的结构布局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借鉴中国传统美学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既以简洁、明朗的叙事方式展示情节,满足观众喜爱欣赏完整故事的习惯,又以诗化的意象和意境抒发人物情感,揭示戏剧底蕴。贯穿全剧的雪羽河,不仅为全剧赋予了诗的意象的内涵,而且在不同场次以不同形象、色彩、节奏显现时,既是塑造人物的典型环境,又是表现人物感情,揭示舞剧题旨的象征符号。这些诗化的处理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情与景化、意与境融,达到了融汇无穷之味和无尽之意的艺术境界。
  舞剧的舞蹈语汇既有青藏高原藏族舞蹈的风格,又有川北甘南安多藏区特别是白马藏族舞蹈的鲜明特征。同时,舞剧的音乐旋律清新流畅,优美和谐,舞美设计绚丽多彩,大气磅礴,均充满西部特色的诗情画意,很好地渲染和烘托了剧情的展示与主题的升华。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不能富了口袋,空了脑袋。”深圳市罗湖区近些年坚持正确的文化工作指导思想,使罗湖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图为近日由罗湖区政府组织的重点商户文艺汇演的场面。彭桂华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叶京和梦开始的地方
  本报记者向兵
  踩着隆冬的雪花、初夏的柳絮,在二十世纪将要过去之际,一群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青春伙伴带着一代人的记忆,意气风发从岁月深处向荧屏走来了。由此开始,长篇电视剧《梦开始的地方》演绎出一段“从那个年代磨练出来的,今天成了共和国栋梁的人们”的故事。
  在即将和人类一道步入下一个世纪时,回首往事,那些曾随着祖国的命运而历经坎坷的人们,为了新世纪的未来该用怎样的方式与情怀向昨日告别?三年前,退役军人叶京就着京城黄昏的余晖,在面前的稿纸上写下了这个剧名,由此开始了他平生第一部电视剧创作,并由此第一次做了导演。从那以后的三年里,他沉湎在往事的回忆中,沉湎于再现往事的激情和浪漫气息里。三年过去了,在本世纪的最后这些日子里,以不同的心理忆及往昔岁月的人们,将在不同的地方从各省市电视台,看到这部有滋有味引人回忆让人唏嘘激人奋进的电视新作。兴许那时有人会琢磨,这叶京是谁?
  其实,叶京对于我们并不陌生。电影《甲方乙方》中那个好日子过腻了一心想吃苦的人,就是第一回涉足演艺圈的叶京。出身军人家庭,服役时也曾是个想当将军的军事尖子,退伍投身商海却耿耿不忘年轻时的文学梦。在北影和博炬广告公司的支持下,年已不惑的叶京用镜头讲述起他所经历的那个年代,和从那个年代走出终于成长为共和国栋梁的一代人的故事。借助京城上至高干下到普通职员四个家庭二十年的变迁,透过刻骨铭心的爱情纠葛,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将共和国二十多年的时代风云和巨大变化真切地展示出来。让无数经历过上山下乡、唐山地震、恢复高考、特区建设、出国热、经商潮的人们难免在心中激起阵阵涟漪。听着有人称赞该剧时代感强、细节生动、历史氛围真实,叶京忙说是演员演得好。也难怪,主演是李雪健,还有刘蓓、陶虹、丁志成、傅彪一帮正当红的新秀。
  然而,叶京是否真的圆了一代人无愧于时代的梦,还得听观众的。(附图片)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舞台屏幕

  四川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活跃
  四川坚持实行面向广大群众与广泛吸引中外游客及商业人士并重,使群众文化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做到群众文化活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确定了创建国家、集体、个人和社会共办群众文化的新型运行机制。各地根据本地历史、文化、民俗、特产等优势举办文化节,如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乐山国际龙舟会、大佛节,成都熊猫节,成都灯会,泸州、宜宾名酒文化节,广元女儿节以及凉山州的“火把节”,阿坝州的“高原艺术节”、甘孜州的“四月八转山会”等。四川各地将县(区)建设“小康经济”与建设“小康文化”结合起来,推动县、乡镇、村文化工作的巩固发展。全省有上百个县开展了创建“文化先进县”活动,上千个乡镇进入了“文化先进乡镇”行列。由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广泛组织群众参与的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及健身活动等达到新的水平,一些业余作者的作品积极参与海内外演出和展出,赢得了各种奖励和荣誉。
  (本报记者刘裕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