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月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纪念与回忆)
专栏:历史珍藏

  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多次来河南开会视察工作,我作为河南日报的记者,曾有幸跟随采访拍照,这些瞬间永远留在我的镜头里,深深地保存在我的心中。
  那是1958年4月20日下午,一场春雨过后,周恩来总理和彭德怀、习仲勋副总理来到了河南郑州关虎屯。周总理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走去,村里干部向总理介绍说:“他是劳动模范鲍有德。”总理紧紧握着老人的手,亲切地问道:“多大年纪了?”鲍有德用手比划着说:“今年74岁啦。”周总理风趣地说:“你长我14岁,咱俩都曾是光绪皇帝的子民啊!”老汉看总理那么可亲可敬,也无拘无束地说:“我咋能和您比呀!”这时总理认真地说:“总理和农民只是分工不同,你能种地就比我强!”总理和老农谈得是那么亲切,那么融洽,那么开心,我举起相机,拍下了这个镜头。这时总理发现我在拍照,立即转过身来,一面把老农介绍给彭总和习仲勋,一面向我们招手说:“来来,记者同志,给老汉多照几次。”魏德忠供稿


第6版(纪念与回忆)
专栏:难忘的日子

  第一张人民币
  石雷
  1948年12月1日一大早,我在河北省石家庄中华北街11号人民银行筹备处,睡得正香,有人把我弄醒说:“老石,你听听。”我睡眼矇眬,听到广播电台说:华北人民政府召开了第三次政务会议,征得山东省政府、陕甘宁晋绥两边政府同意,决定将华北银行、山东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定为三区本位货币,统一流通,以华北银行为总行,三区银行的债权、债务统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又听广播说:一元人民币(新币)等于冀南银行币、北海银行币一百元(旧币);等于晋察冀边区银行币一千元;等于西北农民银行币二千元。旧币未收回前,照固定比价流通。后又听得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票子的通告:12月1日起,发行伍拾元券、贰拾元券、拾元券等等。
  12月1日那天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我是知道的。约在一周前,南汉宸同志(时任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主任,华北人民银行总经理,后又担任中国人民银行总经理)把我和秦炎同志(时任发行处副处长)召去询问了人民币的库存情况后说:“中央原定人民银行1949年1月1日成立,发行人民币,现在革命形势发展很快,11月2日解放了沈阳,东北解放军已进入关内,平津战役就要开始了。平、津不仅是中国的大城市,而且是东北、华北解放区结合部位,是军需、民用采购集中点,它的周围现有八九种解放区的票子(有东北银行、长城银行、热河省银行、内蒙古人民银行、北海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冀南银行、西北农民银行、陕甘宁区银行等),这些解放区的票子,印刷很粗糙,不仅比价不一,而且天天在贬值,折算困难。如果让这些票子一起进入平津,将会造成多种货币闹北平的混乱局面,不但采购、折算难度大,也给平津商民带来很大不便。群众将责难我们:光会打仗,不会管经济。因此,中央决定把人民银行成立日提前到1948年12月1日。成立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跟国民党发行金元券不一样,他是币制改革,而我们是统一货币,整理发行。要求石雷同志(时任人民银行发行科科长)在12月1日以前写一个发票子的通告,经过老秦审查,我批准后,12月1日在人民日报见报。当天必须把人民币发行到市场中去,跟群众见面。不管票面大小,人民币多少,都要发行。这是政治任务。老秦要通知印刷局停印中州币和冀南币,全部改印中国人民银行票币,要多做几块票版,带到平津印刷,北平有大清银行印钞厂,印刷量很大,把它管起来,为我们印票子。”
  早饭以后,我找到发行科的赵善普、张馥、安珈、吴德奎、封永山等同志,把人民币从库房取出来,准备送到石家庄分行发行。恰在此时,平山县银行行长来取款,我为了纪念筹建人民银行,特与平山县银行行长商量,把第一张伍拾元券换下来了。这张人民币是冠字“ⅠⅡⅢ”,号码为“00000001”的伍拾元人民币,作为纪念,收藏至今(见下图)。从票面上看,号码的前两个零与后面的大小不一,这是因为当时的号码机只有6位数字,这两位是临时拼凑的。之后,把其余票券送到石家庄分行发行。当时石家庄分行营业厅内有许多客户,知道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纷纷要求付给他一部分新币。有人要求拿旧的票子换人民币。不少人说,成立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货币统一了,到各地方采购就方便多了。在街上,人们围着争看新人民币,并兴奋地说:“快了,全国快要解放了,有人民银行了。”回到总行机关,见业务处的同志们和打印室的同志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封装发行人民币的指示和宣传要点,个个笑容满面。
  晚上,在花园饭店聚餐、照相。南汉宸同志在全行大会上,分析了国民党金元券,说:“我们这一边是胜利,国民党那一边是失败,这一边是巩固和发展,那一边是崩溃和灭亡。”50年过去了,时间证明南汉宸这个讲话是完全正确的。当年人民银行筹备处只有南汉宸、何松亭、秦炎、武子文、孙及民、赵善普、王厚溥和我8个人,而现在,银行队伍已是万马千军;当时人民银行只有十几平方米一间民房,现在则高楼大厦遍布全国;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的资产,我一个人就可以打起背包背走,现在人民银行已是万贯家财;当时,中国人民银行仅仅面对几个解放区银行,而现在作为中央银行,面对全国。当年国民党的官僚银行早已被我接收,变成我们的机构。人民币不仅成为全国的法定货币,而且在全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第6版(纪念与回忆)
专栏:峥嵘岁月

  光辉的历程真实的纪录
  ———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出版之际
  洪学智
  第四野战军老同志和部队广大官兵热切盼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最近,经中央军委审定和批准,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战史著作,以其丰富的历史资料,客观、全面、准确地记述了第四野战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遵循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并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是一部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是我军战史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对此,我们感到很高兴。
  1994年春节期间,陈云同志首先提出“要写好四野战史”。根据这一建议,中央军委决定编写四野战史。随后中央军委又决定,由陈云、彭真同志为总顾问,由伍修权、萧克、吕正操、李运昌等26位同志为顾问,成立编写领导小组,由洪学智任组长,由军事科学院、沈阳军区、广州军区组成的编写组共同承担编写任务。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在第四野战军老首长、老同志的支持下,编写工作迅速展开,同时得到军事科学院、沈阳军区、广州军区党委的关心、支持和指导,经过4年的努力,这部战史终于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能征善战的部队。四野部队发展壮大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艰险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历史。
  抗日战争胜利后,饱尝战争痛苦的中国人民,渴望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医治战争创伤,把中国建成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然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违背人民的意愿,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蓄谋发动全面内战,妄图消灭共产党,消灭解放区及人民军队,并把抢占东北地区作为它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为打破国民党的企图,中共中央确定先机控制和发展东北。1945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以彭真、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前往东北,开展工作。接着,中央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在调整全国战略部署的同时,从各解放区抽调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约11万人和党政干部2万余人挺进东北。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这些部队连同东北抗日联军和冀热辽军区部队,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1946年初,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全军总兵力达到27万余人。
  在解放战争的过渡阶段,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决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在坚持发动群众的同时,集中主力英勇抗击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先后进行了山海关保卫战、秀水河子战斗、本溪保卫战、解放长春之战和四平保卫战等一系列自卫作战,打破了国民党独占东北的企图,配合了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的谈判斗争,为开辟和建立东北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全面内战爆发后,东北民主联军坚决执行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制定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和打运动战、打歼灭战等作战方针,首战新开岭,一举歼灭国民党军1个师。之后,针对东北国民党军的战略企图和四平保卫战后国民党军控制了东北的中心地区,东北民主联军被分隔在南满、北满两个战场,两区主力部队不能集中于一个战场作战的实际情况,采取南打北拉,北打南拉,东、西、南、北满密切配合的作战方针,取得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的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迫使东北国民党军在战略上采取守势,从而扭转了东北战局。
  1947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由战略防御逐步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在东北解放区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下,从1947年5月到1948年3月的10个月内,接连发起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在东北广大地域内机动作战,歼灭国民党军30余万人,迫使国民党军退守沈阳、长春、锦州等几个孤立地区,为解放东北全境创造了条件,并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和华北战场实施战略进攻作战。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全区总兵力达73万余人,其中野战军42万人。
  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后,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战略方针,首先发起辽沈战役,将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封闭在东北境内予以全歼,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从此东北野战军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1948年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奉命入关,会同华北军区部队共同发起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华北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50余万人,使野战军获得了更大发展。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的主力,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1949年1月,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全军有13个军,连同特种兵在内,总兵力达90万人。
  遵循党中央、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第四野战军依据中央军委向全国进军的统一部署,首先以南下先遣兵团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并于1949年5月解放武汉三镇。随即以主力进军中南,实行战略追击。部队以排山倒海、势如破竹之势,直逼湘中、赣西,促使程潜、陈明仁率部起义,长沙实现和平解放。随后,在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和华南各游击纵队的密切配合下,发起衡宝战役、广东战役、广西战役和海南岛战役,全歼白崇禧集团、余汉谋集团和薛岳残部,解放了中南广大地区,圆满完成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第四野战军的光荣历史任务。
  从解放战争开始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第四野战军先后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战场,从松花江畔一直打到南海之滨,共歼国民党军188万余人,剿灭土匪135万人。缴获各种炮1.6万余门,各种机枪5.2万余挺,长短枪69万余支,坦克270余辆,汽车6900余辆,飞机86架,舰艇35艘,以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战争中,第四野战军不断发展壮大,由解放战争初期的11万人发展到1950年的153万余人,成为包括炮兵、工兵、装甲兵、铁道兵等特种兵在内的诸兵种合成军队。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定,第四野战军一部组成东北边防军,担负保卫东北边防的任务。10月,这些部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入朝作战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为支援朝鲜人民、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者、保卫我国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第四野战军之所以取得辉煌战绩,首先,归功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与指挥。中央制定的战略方针、作出的战略部署、提出的建军原则,是我军发展壮大和克敌制胜的法宝。第四野战军根据党中央、毛泽东的指示,结合本战区、本部队的实际,坚定而又灵活地加以贯彻执行,从而保证了作战的胜利。第二,四野所取得的战绩,归功于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全体指战员。在那血与火的战争中,广大干部战士发扬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部队涌现出“塔山英雄团”、“渡海先锋营”等英雄战斗集体和舍身炸地堡的董存瑞、以双手顶住爆破筒炸毁敌堡的英雄战士梁士英等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全野战军立战功的占总人数的28.5%,平均4人中即有1人荣立战功。解放战争中,全野战军共伤亡28万余人,其中阵亡6万余人(包括300余名团以上干部)。四野的历史,饱浸着革命英烈的鲜血。第三,四野所取得的战绩,归功于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无论在东北战场、华北战场还是进军中南作战,第四野战军都得到了地方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积极支援。每次较大的战役,前面是浩浩荡荡的主力部队,后面是望不到尾的支前队伍,形成了人民战争的壮丽图景。在东北历时3年的战争中,支前民工达300多万人次,运送粮食450万吨。四野进军中南后,东北解放区运送物资1700车皮,其中粮食达2.25万吨。在海南岛战役中,人民群众支援船只即达2000余只。四野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才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第四,四野所取得的战绩,也是各战略区兄弟野战军和军区大力支援和配合的结果,尤其是东北战场,正是由于其他战场的胜利,使得国民党军无法从关内抽兵增援东北,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东北作战。
  第四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针,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主要有:一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一切听从党的指挥,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二是贯彻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加强根据地建设,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特别是开辟东北根据地过程中,东北民主联军抽调主力部队,剿灭土匪10余万人,并充分发动群众,建立政权,使根据地得到了巩固,成为东北我军可靠的战略后方。三是从战区实际出发,贯彻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与作战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创造。东北野战军提出的“三三制”、“一点两面”、“三猛战术”、“四快一慢”、“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组一队”等战术原则,是对毛泽东作战原则的具体运用,体现了指战员集体的智慧。四是依据毛泽东建军思想,全面加强部队建设。注重加强部队的政治建设,把政治工作看成是我军的生命线,将强有力的政治工作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使广大指战员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远大的理想,发扬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军政一致的优良传统,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辽沈战役中,一些部队驻在苹果园,不吃群众一个苹果,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由于部队纪律严明,密切联系群众,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群众热烈参军、参战,部队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保证了战役战斗和其他各项任务的胜利完成。加强部队的军事工作,在发展壮大部队的同时,注意加强炮兵、工兵、装甲兵、铁道兵以及航空兵等兵种的建设,并注重军事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根据战争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健全有力的后勤保障体制,不断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第四野战军所积累起来的建军、作战经验,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宝贵财富。编写第四野战军战史,准确、全面地再现历史,系统、深入地总结经验,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第四野战军战史开始编写之初,编写领导小组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确定了编写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第四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辉煌历程和战果,科学地总结四野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作战建军的基本经验,为新时期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加强军队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编写过程中,总顾问、顾问和编写领导小组,随时掌握进程,指导写作。担负写作任务的编写组成员,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广泛搜集资料,精心研究和写作,力求写出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信史。
  在编写中,编写人员注意把握和处理好以下重大问题:一是系统全面。按照第四野战军的历史发展实际,把作战、建军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准确地记述四野作战和建军的历程。既从战略高度反映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提出和制定的方针、决策和部署以及第四野战军贯彻执行情况,又具体地反映部队的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反映部队的发展壮大和广大指战员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二是真实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凡四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无论是取得了战役战斗的胜利,发展壮大根据地,还是出现的某些失误,遭受的局部挫折,都以史实为依据,如实地作了记述和评析。三是正确处理林彪问题。林彪是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在四野的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但他后来叛党叛国,成为历史罪人,又理所当然地受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声讨和唾弃。对于这个人物,陈云、彭真和其他许多老同志都强调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不因林彪后来沦为历史罪人而否定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作用。编史中,在充分肯定第四野战军党委集体领导作用的同时,对林彪在当时的作用,无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都作了恰当而准确的记述。四是正确处理好四野历史上一些有不同看法的问题。在中央军委的领导和关怀下,编写领导小组对这些问题采取了极为慎重的态度,既向总顾问、顾问作了咨询,听取了原四野有关老同志的意见,又征求了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军战史研究部门及专家的意见。编写人员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共中央东北局和第四野战军总部的原始文电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摆事实讲道理,如实地反映历史。处理的方法是,凡中央和军委已作出明确结论,且这种结论为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则以中央和军委的历史结论为依据;凡原来没有作出明确结论的,根据当时文献资料和历史实际,审慎作出结论,如实反映历史真实情况,努力做到准确公允,经得起历史检验。
  第四野战军战史编著历时四年,经过资料准备、试编、分编、统编、征求意见、修改等阶段,最后形成定稿,经中央军委审定和批准出版。这部战史凝聚着战史参编人员的辛勤劳动,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解放军各总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四野的老同志以及军史战史专家对四野战史书稿分别进行了审议,认为:“书稿较全面地反映了四野光辉的战斗历程,对重大问题处理得当,对林彪问题处理恰如其分,是一部信史”;“对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前9个月斗争历史的叙述,脉络清楚,史料丰富,符合历史实际;对几个有争议的历史问题的处理,指导思想正确,符合历史本来面目”。
  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在审定四野战史时指出:“编写领导小组按照军委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以史实为依据的原则,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艰苦细致的编写工作;所报书稿广泛征求了军内外权威部门及军史战史研究专家的意见,特别是对有争议的历史问题,处理是慎重的。”1998年7月24日,江泽民主席批准四野战史出版发行。
  第四野战军战史是历史的真实记录。翻开这部历史,几十年前的历史风云重现在眼前。它记载着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它是对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牺牲了的革命英烈最好的纪念。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的出版发行,反映了原第四野战军老首长、老同志的共同心愿,也体现着部队广大官兵、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这部战史对于继承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夺取新的胜利是有深远意义的。第四野战军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我们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弘扬革命传统,振奋革命精神,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第6版(纪念与回忆)
专栏:

  编者的话
  新的一年来临,《文件·报告·回忆录》专版以新的面貌———《纪念与回忆》与大家见面了。《纪念与回忆》专版将努力以新的形式、大的容量和更加生动、充实的图文来回报读者的厚爱。《革命家风范》、《难忘的日子》、《峥嵘岁月》、《历史珍藏(照片)》等是我们推出的新栏目。这些栏目将反映历史长河中的重大事件、史实片断和珍贵瞬间。希望更多的朋友不吝赐稿,用一二千字的文章和传神的图片讲述那些难忘的岁月里发生的难忘的故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