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月6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民主与监督)
专栏:监督广角

  林业局长下了“岗”
  1998年8月20日,四川省营山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依法对县林业局4名负责人进行了述职评议。评议后对该局局长和一位副局长评定为不称职,遂于10月份依照法律程序免去了该局局长职务。
  据了解,在评议前,该县人大组织组成人员和代表对林业局70%以上干部职工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该局领导班子不团结,工作存在严重问题,群众反映十分强烈。评议会上,参评人员坦诚直言,有理有据地对林业局班子成员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了以下主要问题:一是班子中主要成员敬业精神不够,履行职责不力;二是班子不团结,两名主要成员表率作用差,工作中各行其是,缺乏合力;三是存在违纪违规的严重问题。参评人员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班子中两名主要负责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局长和一名副局长被评议定格为不称职。评议结束后,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时向县委写出了评议专题报告,提出了调整该局班子成员的建议。县委常委会议对人大的评议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采纳了县人大党组提出的建议。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召开全体会议,依法免去了林业局局长的职务。
  这样的评议结果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人民群众说,人大监督敢于碰硬,“橡皮图章”越变越硬,这样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能够代表人民当家作主。今年被评议的其他部门负责人认为,在推行法治的今天,人大评议监督既是催化剂,又是清醒剂,很有必要;林业局评议结果给我们每个在位干部敲响了警钟;我们只有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法,才对得起授权于我们的人民。
  目前,人大评议的6个职能部门工作已有了新的进展。县林业局班子调整后,面貌已有改观,他们认真吸取上届班子的教训,有信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下,努力搞好工作,推动全县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
  (英子李双向东)


第12版(民主与监督)
专栏:委员论坛

  对再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鞠文华
  第一,加强宏观调控,严格劳动力管理。
  有关部门要加强劳动力宏观管理,把握下岗总量,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有机结合,以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严格规范企业用工行为。采取强硬措施,坚决取缔非法劳务中介;坚决制止采取变相买断工龄和不持股就下岗等做法裁减职工;坚决纠正歧视下岗职工或有意压低再就业职工劳动报酬的行为;坚决查处用人单位拿到下岗职工安置费后又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的事件,清退外来劳务人员挤占的本地职工能接受和从事的工作岗位。
  第二,完善就业机制,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劳动资源,促进就业人口的适度增长和就业结构迅速变动,实现充分就业。从这一战略目标出发,各级政府应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把注意力放到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来。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管理,不仅要建立一个竞争的市场,而且要创造公平的环境,通过市场重新配置劳动力资源,促进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同时,财政部门应加大投入,开辟再就业资金新来源,解决好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运转资金问题,切实做到政府、社会、企业“三家负担”。
  第三,探索福利转移形式,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
  当前,在社会保障制度暂不完善的情况下,可考虑从四个方面入手,逐步建立失业和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机制:一是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在覆盖国有企业基础上逐步向外资、私营、乡镇等非国有企业延伸,尽快将城镇所有职工全部纳入失业保险范围;二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敦促企业为下岗职工缴齐、交足各种保障金;三是积极探索福利转移形式。前不久,大连市总工会与保险公司为部分下岗职工办理了意外伤害等四个险种的保险就是一种福利转移形式;四是加快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监督,使有效的基金用在刀刃上,增强下岗职工抗风险能力。


第12版(民主与监督)
专栏:公民建言

村务公开应堵塞四个漏洞
  当前,在推行村务公开中,应堵塞四个漏洞。
  一、检查漏洞。某些县乡对村务公开的检查只限于表面。例如:应看按规定需要公开的项目是否齐全;各种表格是否按要求填写;责任人是否履行签字手续等等。有些地方对收支详情,不能准确掌握,责任人是否真正签字也一概不知。因此,在检查时应与有关负责人签订内容虚实追究责任书。对隐瞒具体支出账目尤其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公开的,按情节追究党纪或法律责任。
  二、制度落实漏洞。有的地方村务公开的配套制度不能全面落实。例如:《村民代表会活动制度》中村民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讨论决定或审理收支账目的权利难以实现;又如部分监督组名不副实,起不到监督作用等等。所以,在村务公开中,既要重视制度建设,更要重视制度的落实,不要把制度变成挂在墙上的摆设。
  三、监督漏洞。个别监督组成员责任心不强,怕得罪人,对问题视而不见;有的监督组没经村民选举,由干部指定,无论支出是否合理只管签名了事;甚至有的名义上建立了监督组,实为虚设,表格中需要签字的干部一律代劳。针对这些情况,监督组成员必须让村民推选,财务收支在监督组的监督下运作。
  四、内容漏洞。有的村财务收支只公开总数目,具体事由含糊不清;只公开合理或基本合理的,公开内容与实际来往账目不相符;只公开日常运转的收支项目,因集体经济薄弱,在代销店或乡村食堂赊账买东西、吃饭的账目不公开等等,造成村务公开后财务管理仍然混乱,村民意见大。
  河南省尉氏县庄头乡徐洪新张连峰


第12版(民主与监督)
专栏:

  河南省南阳市安皋镇推行村民监督财务制度,由村民推选德高望重的代表组成理财小组,定期对村组干部一切开支进行监督审查。图为该镇秦岗村理财小组查核账目票据的情形。李忠刘长柱摄影报道


第12版(民主与监督)
专栏:民主建设巡礼

  当家人,自己定,百姓参政又议政,民心顺,风气正,干部群众都高兴,请看——
  选举,带来了什么
  沙国武齐文进
  随着1997年河北省全省范围内的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的大幕徐徐落下,97%的行政村,49069名新的村主任当选,标志着中国农民终于迈上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村民自治为主要特征的民主政治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生产方式的根本变化,要求基层组织的管理体制做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这些年老百姓把能否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体现出自己的意愿,看作是行使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一条。由于多年来有些地方在农村选人用人这个问题上,未能很好地坚持走群众路线,而习惯地采用党委政府任命指派。这样派来派去,派得群众心里有气,政治热情下降,凝聚力减少,由不关心不支持村里的工作发展到与村班子离心离德,甚至对集体事业冷漠。解决这个问题,首要的一条是让群众独立地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村干部。这样做的结果正像晋州市总结的那样,由过去的“村干部,乡里定,百姓说话不中用,只顾上,不顾下,群众和党员是两家”,变为现在的“当家人,自己定,百姓参政又议政,民心顺,风气正,干部群众都高兴”。
  选出了什么人
  直选到底把什么样的人筛选了进来?以下一些数字,我们可以对问题的结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河北省共有50201个村委会,共选出村委会主任49069名,其中连选连任的34155名,占69.6%,其中党员40010人,占81.5%,企业家、专业户13578人,占27.7%。从新一届村委会成员的年龄结构看,平均年龄44.3岁,比上届下降3.2岁,30岁到50岁的144463人,占73.3%,比上届上升8.2%。从文化结构来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51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83289名,占93%,比上届上升9.2%。
  这些数字一方面说明,第一,一大批为百姓办实事,工作政绩突出的村委会干部得到了认可,得以连选连任;一大批优秀党员进入了村委会班子,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大批年富力强,有科技文化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能带领广大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人被选进村委会的领导班子。
  第二,扩大了选人的范围,解决了当前农村人才匮乏,纠正了在选人用人上任人唯亲的问题,对稳定农村的局势大有好处。过去我们选人用人过于强调政治标准,有成分意识,愿意选自己用着顺手的人,选与自己利益有关联的人,这与农民的整体愿望不能不发生背离。这次大批的经济强人、能人进入村委班子就很耐人寻味。村委会作为村民的自治组织,首要任务就是管理农民的公共事务,谁有威信,有带领大家致富的能力,老百姓就必然拥戴谁。
  第三,解决了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新当选的干部不仅责任感明显增强,还改变了干部作风。原来的任命制,因为自己的乌纱帽捏在上级部门的手中,只唯上不唯下就在所难免了。这次直选以后,情形就不一样了。唐山开平区李各庄前任班子在没有征求群众意见的情况下,与福建某厂签订了项目,因对方没有履行合同,给该村造成了270万元的损失。新班子上任后,以此为戒,立刻健全了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坚持大事同群众商量,以群众的意愿为依据。
  选举的特点
  这次直选,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新选上来的村委委员有的并非是党委、政府部门的意中人。这里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党委和政府部门的意中人为何偏偏未被群众看中?究其原因:一是有的地方领导只考虑小集团的利益,此意中人并非真能代表民意;二是宗族、帮派势力的干扰,影响选举;三是一些人确实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如年龄老化,思想保守,工作平庸等等;四是农民的短视造成一部分封官许愿的人蒙混过关;五是政策性因素影响,如在计划生育、“三提五统”中,得罪过群众,丢了选票,当然,新当选村委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前农村人才的主流,其中不乏各方面的精英。
  但是,整体上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俱在。如有的村委无任何领导经历和能力,缺乏起码的农村工作经验;有的村委成员中非党员比例较大,政治素质偏低。据了解,有的对党的基本知识知之甚少,不懂法,不守法,刚上任就闹矛盾,搞独立,与支书争谁大谁小;有的村主任有历史和现实问题,如有的曾经是信访骨干,有的是大家族势力的代言人,有的受过各种党纪、政纪处分。所以说,无论是这一些人当选,还是那一批人落选,都不能一概而论。如有的村委认为自己按法律程序当选,有真正代表民意这个护身符,把民主误认为无政府主义。令人担心的是制度建设的滞后,针对直选这一新生事物,多数地方尚缺乏有效的双向约束机制,基层党组织“管得了干部,管不了群众”,给选举带来了隐患。
  另一个特点是,一大批个体和私营经济的代表上了台。这次直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占总数近1/3左右的个体和私营经济的代表进了村班子。这些在农村率先富起来的经济能人、强人,论商品经济意识、开拓能力,对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影响选举的因素
  村委会直选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之所以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推动,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和参与,但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其他因素同样不能忽视。
  其一,直选与经济文化的关系。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直选提供了存在的可能。应当说,直选的结果与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是正相关的关系。这一点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在非国有制经济成分比重比较大的地方尤为突出。如清河县的直选之所以比较顺利,原因就在于此。近几年来,清河县的经济腾飞尤其是非国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主要归功于县、乡、村三级干部队伍和农民企业家队伍所起的关键作用。在清河,没有致富能力的人不能当干部,不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也不能当干部,以此作为选干部和评判干部的标准已经是一种共识。
  其二,直选与国民素质的关系。国民素质的高低是直选水平高低的基础。直选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能从国民素质上找到答案。因此,说直选是对国民素质的一次最好的检验,这话并不过分。如果在直选过程中掺杂个人动机不纯、宗族势力、派性严重等不良的因素更会使直选增加难度。承德某小康村因财务混乱,支书丢了位子。直选时本村包工头李某认为时机已到,声称如果支持他当选村委主任,一定还大伙一个明白。也许是老百姓心切,稀里糊涂地投了他的票。原支书也认为大势已去,面子又不好看,便投河自尽,命丧他乡。李某上任后,非但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还忙于与现任支书争财权,挥霍集体的钱财。支部班子出于无奈,向镇党委提出集体辞职。干部群众痛心地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下一次选举选谁不选谁还真得仔细掂量掂量。
  其三,直选与宏观政策的关系。政策历来是党的生命,对于直选也不例外。虽然现在农村难点很多,但应当看到党中央对这些问题十分关注,陆续出台了如减轻农民负担、理顺购销体制、完善土地承包等一系列政策,等于搬掉了一座座压在村干部头上的大山,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调动了参选村干部的积极性。


第12版(民主与监督)
专栏:民主评说

  关键在于 依法治“吏”
  丁利民杨官松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包括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普法等组成部分,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那么,百事待举,以何为要?笔者认为,依法治国,关键在于依法治“吏”。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阐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时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据此,可以将依法治国的内容概括为“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而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的管理,主要是国家机关通过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实施的。所以,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法治国,必须首先严格依法治“吏”。
  在我国历史上,许多政治家、思想家都已看到这一点。战国时期的孟轲在《离娄上》一文中写道:“徒法不能以自行”;清朝皇帝康熙说过:“有治人,始有治法”;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则强调,法治首先是为了正官位的;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代表商鞅在总结前人推行“法治”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一条教训,他说:“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宋代的王安石更是明确地指出:“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这些论述,从正反两个方面阐明了治吏对于法治的极端重要性。
  “吏治纯而不杂,则民心感而易从。”依法治“吏”,干部管理走上了法治轨道,就会激发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推动整个社会形成依法办事的良好风尚。否则,依法治国就只能是海市蜃楼。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抓住依法治“吏”这个关键,去带动整个社会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当务之急是加快干部管理方面的立法,尽快出台公务员法、监督法,完善法官法、检察官法、警察法。通过立法,为所有权力的行使设定正当程序,并尽可能地设定实体规则,为违法行使权力和渎职行为以及滥用权利的行为预设法律责任,也为其他权力主体行使监督权提供依据。“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执法责任制,加大对错案和执法过错的查究力度,防止和纠正权力的滥用,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第12版(民主与监督)
专栏:代表影集

  留给子孙方寸耕地
  陈钰王德
  有人富了,将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穷奢极欲,花天酒地……而他,湛江市十届人大代表、雷州市六届政协常委许立华,却过着严谨而简朴的生活,把自己赚到的钱大部分用于家乡的建设和公益事业。这在群众心里,耸起一座可敬的丰碑。
  前年春节,许立华回到家乡雷州市附城镇河北村。他看到家乡村巷狭窄,低洼不平,布局不合理,尤其雨天,村里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给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极大不便。更让人痛心的是,由于这一原因,群众纷纷搬出旧村,占用自己自留地建房子。原有的旧村荆棘丛生,零零落落,成为“空心村”。
  耕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800多户人家,4900多人的大村庄,耕地面积2900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6亩,本来人多地少,寸土寸金,这样下去,子孙后代怎么办?
  许立华找来管区干部,找来父老乡亲,找回外出工作人员,大家一起商量,一起规划,决定:在全村范围内,建设两边砌有排污沟的“五横五直”十条宽10米、总长10多公里的村道,以引导农民回到旧村建房,保护好耕地不被占用。所需250多万元资金,许立华一人全部承担。
  村道的建设,拆迁是一大难题,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许立华动员自己的伯父许鸿鹊先拆迁。侄儿桑梓情深,伯父不甘落后,二话不说,拆掉自己刚建不久的5间瓦房,面积80多平方米。干部群众看到这种情况,纷纷自觉行动。按照修路进度,全村男女老少,我帮你,你帮我,该拆的拆了,该迁的迁了。这次全村拆迁的户数108户,房屋300多间,土地庙2座,神庙23间,真是“人让路,神让道”。村中许多老人说,他们有生以来,这样大规模的拆迁还是第一次见到。
  为了减少群众损失,做到拆迁的群众人人满意,户户满意,许立华组织干部对拆迁房屋进行估价,合理补偿。村中特困户,他又不惜代价,给予特殊照顾,单拆迁补偿费就支出60多万元。
  困难户许仕有,夫妻俩是残疾人。几十年来,他们厮守祖辈留下的茅屋。规划中,这次要拆掉他附屋4间。许立华见他家庭困难,出资3万元,为他建起了7间瓦房。穷了大半辈子的夫妻俩,紧紧拉着许立华的手,眼里噙满泪水,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村中有一个80多岁的老婆婆,丈夫早逝,寡居几十年。生有一个儿子,四处游荡,不务正业,撇下母亲长期不理不睬,老婆婆住房5间变为3间,3间变为1间,破破烂烂,不胜风吹雨淋。这次修路,她的房屋本不碍事,许立华看到这种情况,掏出1万元为她建房,村中的左邻右舍,同情老婆婆的处境,运砖运砂,买钢筋买水泥……大家纷纷出工出力,不足10天,就帮老婆婆建起共50多平方米房屋。


第12版(民主与监督)
专栏:公民建言

  禁毒宣传仍需加大力度
  我是一名公安民警,在近两个月的禁毒宣传中,接触到一些深受毒品危害的事例,他们的遭遇令人痛心,有些人的糊涂认识让人担心。在此,我呼吁加大禁毒宣传力度。
  前不久,在河南省罗山县城关镇开展禁毒宣传时,有位71岁王姓老人说:“旧社会,毒品害得我家破人亡,兄弟四人,只剩下我,父亲和叔父也死于吸毒。现在又有人吸毒了,政府打击要狠,该杀的必须杀掉,要不然解决不了问题。”有些群众说,对于涉毒者该杀。虽然言过了些,足以说明群众对毒品是深恶痛绝的。但也有人思想麻木,认为自己没有钱,不会吸毒,吸毒都是有钱人的事。
  吸毒只是有钱人的事吗?就我掌握的材料看,吸毒者并非都是有钱人。张某,25岁,曾是打工族优秀的一员,为了补助家庭经济困难,除了生活必要开销外,把每月节余的600元如数寄回家中,这位平时连烟都不吸的张某,在一次老乡聚会上,在“好友”劝说下,吸了一只带怪味的“烟”,从此染上毒瘾,为了吸毒,伙同他人盗窃,抢劫,走向了犯罪深渊。尹女,系某市中学毕业生,在家待业,一次酒后随同学晕晕糊糊来到一家歌厅,她感到一种特新的刺激,从此与这家歌厅结上了缘,当上舞女,并学会吸烟,她什么时候吸毒的,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了满足吸毒需要,19岁的尹女,只有拿自己的青春换毒资,尔后染上性病,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杀……
  翻阅一例例吸毒人员的吸毒经历,除个别有钱人寻求刺激和满足好奇心外,有几例不是在对毒品的无知和诱骗下吸毒的呢?难道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不应该从思想上引起对毒品危害性的高度重视吗?禁毒宣传任重而道远!
  河南省罗山县公安局闵立顺


第12版(民主与监督)
专栏: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了下一代不再受到毒品的侵害,从今秋起将禁毒课程列为全州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的必修课。在小学、中学和大学中由专门的老师授课,各校还聘请公安缉毒人员到校授课。图为西昌市公安局缉毒大队队长朱蓉正在向该市第四小学的小朋友讲述毒品的危害。新华社记者陈燮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