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探望斯里兰卡总理
  赞扬班达拉奈克夫人为发展中斯关系所作的贡献
  本报科伦坡12月3日电记者温宪报道: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3日在这里探望了81岁高龄的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
  李瑞环首先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和朱镕基总理对班达拉奈克夫人的亲切问候,并赞扬了班达拉奈克夫人为发展中斯关系所作的贡献。他说:中斯建交40多年来,两国的友好关系经受了种种风浪的考验,始终真诚合作,亲密无间,堪称国际友好关系的典范。为了中斯友好关系的不断巩固和发展,阁下曾经四次访问中国,并极力倡导中斯签订米胶协定;阁下对中国的友好之情,在中国广为人知;阁下不仅受到贵国人民的尊敬,也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中国有句古话:“俯者易而蹴者难”。当权的政治家,由于他所处的位置、所掌握的权力,可以做很多的好事、实事,一念之兴、举手之劳,就有可能解民于倒悬,为人民谋取更多的福利。李瑞环指出,人生有限,政治家当权的时间也有限,要利用条件,抓住时机,为国家、为人民、为人类多做好事。中国人常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好事并不是为了回报。事实上只要做了好事,人们就会不忘记他,永远怀念他。李瑞环说,总理阁下为发展中斯友好所做的好事、所付出的心血,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班达拉奈克夫人对李瑞环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她说,中国是斯里兰卡的伟大朋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老一辈领导人都给予了斯里兰卡很大的支持和帮助,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就是斯中两国友谊的象征。她表示相信,斯中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郑万通、房维中、龚育之、白大华、张云和斯里兰卡总理秘书费尔南多等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总理分别会见黎可漂杜梅
  积极评价中越两党两国关系的发展
  本报河内12月3日电记者唐进修报道:今天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前往越南主席府,会见了越共中央总书记黎可漂。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朱镕基表示很高兴应邀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他向黎可漂总书记转达了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
  朱镕基积极评价中越两党两国关系的发展。他说,中越关系正常化8年来,两党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各个领域的友好交往与合作不断深入。双方高层互访不断,说明我们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密切。特别是江泽民总书记同黎可漂总书记从战略高度和两国友好关系大局出发,确立了新世纪两国关系发展框架,标志着两党两国关系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朱镕基说,两党总书记今年2月就年内签署陆地边界条约、明年解决北部湾划界问题达成重要共识,为两国边界谈判指明了方向。在两党总书记的关心和指导下,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陆地边界存在的问题已全部得到解决,我和潘文凯总理已经就此达成共识。希望两国政府边界谈判代表团加快各项准备工作,力争今年内正式签署陆地边界条约,以把一条和平、友好、合作的中越陆地边界带入21世纪。在取得这一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双方应继续努力,力争明年解决北部湾划界问题。
  黎可漂表示,越共中央和政治局高度重视朱总理的访问。他说,越南党、人民和政府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党、人民和政府在越南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中所给予的巨大帮助。最近两党领导人确定的两国关系发展十六字方针,即“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充分体现了越中两党两国之间的相互信任,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损坏越中之间的这种相互信任关系。他说,中国在国内和国际上取得的成就对于越南十分重要,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
  黎可漂说,越中两国已就解决陆地划界问题达成协议,力争在今年年底签署边界条约。这是一个巨大的成果,也将成为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协议的达成,具体体现了我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将对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要争取明年解决北部湾划界问题。
  会见中,双方认为,中越两国有许多共同点,两国在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问题也很相似。两国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下,中越两党两国更应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双方表示相信,通过共同努力,我们两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
  会见时在座的有外交部长唐家璇、农业部长陈耀邦、特别助理刘华秋、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阎海旺等中方陪同人员。
  越方在座的有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阮孟琴、越共中央对外部部长阮文山、政府办公厅主任段孟蛟等。
  今天下午,朱镕基总理会见了越共中央顾问杜梅。朱镕基向杜梅转达了江泽民总书记的问候,并表示,长期以来,杜梅同志一直关心中越两党两国关系的发展,曾亲自参加了1990年的中越成都会晤,为两国“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越关系正常化后,杜梅同志多次率团访华,目前仍十分关心中越友好事业,我们对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杜梅说,今年年初黎可漂总书记访华,年底朱总理访越,这样的高层互访十分重要。他认为,朱总理访越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越中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越南党和国家能有今天,要永志不忘中国所给予的无私帮助。杜梅对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对外关系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高兴和欣慰,并祝愿中国党和国家圆满实现既定的发展和奋斗目标。杜梅还向朱镕基介绍了越经济社会发展和革新开放的情况。
  朱镕基说,近年来,在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关心下,两国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有了很大发展,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昨天,我同潘文凯总理进行了很好的会谈,就两国关系特别是两国经贸合作达成了原则一致。中国愿为越南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效益提高提供帮助。
  朱镕基向杜梅介绍了中国国内的情况,并表示,中国愿与越南相互学习、交流,推动两国合作沿着既定方向继续向前发展。
  今天上午,朱镕基总理还会见了越南国会主席农德孟。农德孟表示,越南党、国会和政府高度重视朱总理的访问。目前,两党两国正为落实两党总书记确定的两国关系发展方针而积极努力,以使两国关系在21世纪进入一个新的高度。他对两国各个领域关系的迅速发展表示满意,并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经验对越南十分重要,越南国会愿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全国人大的交往与联系。
  朱镕基说,中越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中越友谊是两国人民世世代代交往中形成的,也是毛泽东、胡志明等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共同培育起来的。今年2月两党总书记发表的联合声明,使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朱镕基赞扬越南走上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一定会不断取得成功。中方愿与越方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促进共同发展。
  今天上午,朱镕基总理还会见了越中友协副主席范如纲。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越陆地边界存在问题全部解决
  本报河内12月3日电记者唐进修报道:中越双方就两国陆地边界谈判达成共识,双方共同宣布如下:
  中越陆地边界存在的问题已全部解决,有关实质性谈判业已结束。根据中越两党总书记达成的共识,下一步双方应集中力量加紧进行陆地边界条约的起草工作,力争年内正式签署两国陆地边界条约。


第1版(要闻)
专栏:

  第七次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免疫活动展开
  李岚清为北京适龄儿童喂服糖丸疫苗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秦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今天上午来到北京市西城区洁如保育院,参加第七次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给适龄儿童喂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或婴儿瘫)是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却可通过服用疫苗进行有效预防的急性传染病。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全球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号召,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确定了全球将限期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对此我国政府做出了庄严承诺。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之一。自1993年国务院批准在全国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以来,我国已开展了6次强化免疫活动。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分别参加了以往强化免疫活动,为儿童喂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上午9时,李岚清副总理冒着严寒,来到位于太平桥大街按院胡同的洁如保育院。在认真听取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关于全国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情况的介绍后,李岚清笑容满面地走到孩子们中间,向保育院的老师和孩子们问好。他抱着孩子,耐心地对他们说,糖丸很甜,嚼碎后咽下能防止生病。他从在场的医生手中接过喂食糖丸疫苗的小勺,把糖丸送进孩子的嘴里,笑着看他们吃下,称赞孩子们很勇敢。此后,李岚清又与孩子们亲切交谈,听他们唱歌说话,并与保育院的老师、孩子们合影留念。
  有关部门负责人徐荣凯、王陇德、殷大奎、刘敬民和日本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代表处代表贾德、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代理代表阿兰施诺等也参加了今天的活动。
  据介绍,强化免疫活动的开展,大大加快了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进程。为在我国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卫生部决定在今冬明春再次在全国较大范围开展强化免疫活动。届时将有云南、新疆、重庆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两轮强化免疫活动,其它地区将针对工作薄弱地区和流动人口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我国的消灭脊髓灰质炎活动得到了有关国际组织和友好国家的大力支持。


第1版(要闻)
专栏:省区市的“奋进之笔”

  兴建小城镇搞活小企业
  安徽实施“两小战略”富民强省
  省区市的“奋进之笔”
  编者点评为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今年安徽省把发展小城镇、搞活小企业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事实证明,很多地方的小城镇之所以发展不快,关键是工业化水平不高,经济支撑力不够。正是清醒地认识到两者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在具体实施“两小战略”时,安徽省委、省政府重视将两项工作整体推进,积极引导各地依托小城镇发展各类小企业,取得了成效。这种用辩证思维指导工作的做法,值得借鉴。
  本报合肥12月3日电记者王启明、刘杰报道:今年年初就下决心精减会议的安徽省,却在上半年连续召开了两个省、市、地及省直“一把手”的高规格会议,一个是全省小城镇工作会议,一个是全省发展小企业工作会议。近期,省里有关部门又多次组织专家调研会商,检查督促,千方百计推进小城镇和小企业工作,形成了一个八方争先的大好局面。省委、省政府领导告诉记者,“小城镇,大战略”、“小企业,大文章”,安徽决心以“两小”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快本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安徽是农业大省,又是人口和资源大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以发展小城镇和小企业为突破口,提出加快实现安徽由“人口大省向经济大省跨越、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资源大省向工业大省跨越”的奋斗目标。针对本省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上存在着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特色不浓、城市化水平低等问题,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发展若干意见》,决定在原有800多个建制镇的基础上,再选择200个左右的中心建制镇作为重点,实现城镇管理市场化,建设集约化,投资多元化,经济格局外向化,到200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5%,比现在提高12.7个百分点。
  安徽特别强调,发展小城镇要与发展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有机结合起来。省委书记回良玉、省长王太华告诉记者,安徽小城镇建设之所以发展不快,关键是工业化水平不高,经济支撑力不够,“两小”没有形成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发展态势。省体改委主任周吉廉分析说,小城镇是小企业发展的外在形式,小企业是小城镇发展的内在支撑力,两者不可相左,不可分离。省政府今年重新制定了关于加快小企业改革与发展意见,再一次要求各地要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依托小城镇发展各类小企业。同时结合城镇发展,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实行“大改制小放开”,“抓大放小”,通过“扶持、挂靠、兼并、承包、合资、破产”等措施,使小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对繁荣城镇经济起到重大作用。
  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两小”的战略,在江淮大地掀起巨大波澜。江泽民总书记曾三次视察过的凤台县毛集镇重新制定了发展规划,把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吸引外资和创建文明城镇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中心镇,强化城镇功能,扩建工业小区,培育农村市场,以镇兴市,以镇聚企,靠市、企活镇。今年1至9月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3.4亿多元,利税3342万多元,实现财政收入1689.9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18%和15%。地处大别山区的叶集镇,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配套发展城镇功能,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幅度都与毛集镇不相上下。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写

  把脉五指山区
  本报记者鲍洪俊
  “中部山区的发展事关全局,具有重要意义。大家要以空前的责任感、紧迫感,找准着力点,发挥区域优势,尽快实现小平同志把‘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的遗愿。”12月1日下午5时许,海南省委书记杜青林在五指山下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向海南省中部山区6个贫困市县的党政一把手,布置世纪之交的硬性任务。
  从上午10时开始,杜青林带领省委秘书长钟文、副省长韩至中一行,把通什、屯昌、保亭、定安、琼中等市县的“一把手”们召集到一起,共同为中部山区的发展把脉。
  “世纪之交,中部山区如何发展?”杜青林在肯定中部发展成绩的同时,指出有的市县“发展思路不清,工作线条较粗,急需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他要求中部山区的同志“盯住市场,发挥资源优势,坚持效益中心,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科技进步,实施名牌战略,培育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县域经济实力”;“各级干部要确保任务细化量化、工作进村入户。特别要注意维护群众利益,决不允许在山区开发进程中侵犯、瓜分、蚕食群众利益”。
  为了解山区的开发现状,12月2日杜青林一行继续攀行在五指山深处,翻山越岭,走访农户,就中部山区的农副产品加工、扶贫开发模式等问题,再次现场诊断,提出参考“药方”。


第1版(要闻)
专栏:

  执迷不悟酿成人伦惨剧
  任丘一“法轮功”分子残杀亲生父母
  据新华社石家庄12月3日电(记者罗绮)河北省任丘市近日发生一起“法轮功”分子迷途不返、残杀亲生父母的恶性事件。河北省委要求各地以此为反面教材,加大打击邪教组织力度,进一步做好思想转化工作,教育广大人民群众。
  河北省沧州市所辖任丘市青塔乡张各庄村“法轮功”分子朱长久,迷信“法轮功”的邪说,认定他父母应在11月25日晚死去。26日早晨,他见父母还活着,就顺手从窗台上抄起一把铁锤向老父亲朱振亮头上砸去。朱长久的母亲董大举见此惨状,一边高喊救人,一边去夺锤子,走火入魔的朱长久又把锤子向母亲头顶砸去,见父母拼命反抗,朱长久又从屋里拿来一把剪子向父母刺去……73岁的老父亲和69岁的老母亲就这样倒在被邪教迷住心窍的亲生儿子屠刀下。
  今年33岁的朱长久,8年前和邻村女青年边某结了婚,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然而,这幸福在1996年被打破了。那年,朱长久在集市上买了一本《转法轮》的书,开始练起了“法轮功”。此后,他越练越迷,孩子病了也不让看病吃药。家人多次规劝,他不听,执意练下去。
  中央明令取缔“法轮功”后,朱长久的父母将其练功的书籍和磁带等全部烧毁,朱长久对此怀恨在心,很长一段时间不与父母说话。书烧毁了,他又找出过去的手抄本,自己偷偷地关在屋里练。据朱长久的妻子介绍,村里的干部和民警多次找他谈话,劝他不要听信李洪志的歪理邪说,与邪教彻底决裂,他口头上答应了,实际上仍在偷偷练。
  朱长久日前已被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据他供述,他杀人是从《转法轮》上学来的,这本书上的“理论”说,人活着就是受罪,死了是享福,所以他是帮父母去“享福”。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征文

  灭绝人性的恶魔
  王海友
  河北任丘发生的这起惨案发人深省:一个执迷不悟的“法轮功”分子残酷杀害亲生父母,其暴行令人发指。可悲的是,凶手竟认为这是为父母做了“好事”,“解脱”了父母,度他们上了“天国”。这一触目惊心的事件,进一步戳穿了“法轮功”邪教组织鼓吹“真善忍”的狰狞面目,激起了广大群众对邪教组织“法轮功”的极大愤慨。
  杀人凶手曾是一个年轻有为的致富能手,有贤妻爱子,家庭美满。据了解,他的父亲更是受人尊敬的抗日英雄,他没有战死在枪林弹雨中,却惨死在亲生儿子的屠刀下。杀人者在灭绝人性地葬送一切美好东西的同时,实际上成了李洪志“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又一个殉葬品。
  “法轮功”组织是反社会、反人类的恶魔。这一新暴行,再次擦亮了人们的眼睛,它提醒善良的人们,对于邪教组织“法轮功”决不能心慈手软,必须坚决将揭批“法轮功”的斗争进行到底。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陈省身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钱彤)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国际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省身教授。
  江泽民对陈省身多年来对我国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就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提高教育质量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陈省身在会见中向江泽民介绍了国际数学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还就加快培养数学人才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陈省身是于9月初应邀来指导南开数学研究所科研工作的。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等会见时在座。(附图片)
  12月3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省身教授。新华社记者刘建国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雪域高原的赞歌
  ——记藏族好乡长丹增多吉
  新华社记者朱国贤马书平本报记者岳富荣
  巍巍珠穆朗玛峰,将永远地记住一个高尚的名字;滔滔雅鲁藏布江,将永恒地流传一个英雄的事迹。
  藏族好乡长丹增多吉,在平凡的岁月里,呕心沥血促边疆发展,抓边境稳定;在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一百三十七名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当激流将他四十四岁的生命吞没的时候,丹增多吉用他短暂的一生,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入党就是要把自己交给党和人民,党和人民什么时候需要我,就要把自己交出去。”
  今年二月十九日下午十七时左右,洛扎县曲吉麦乡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全乡唯一的电站鱼饶电站被水淹没,离电站最近的五户群众的房屋和羊圈已经被洪水淹没,电站下面二十五户一百三十七名群众生命财产危在旦夕。
  正在赶往乡政府值班的丹增多吉感到情况十分危急,便扯着嗓子朝村里急呼:“洪水来了,大家快出来堵水。”他深知这电站是全乡群众日常生活和发展经济的命根子。丹增多吉边喊边向电站闸门跑去,不顾一切跳进一米多深的水中,使尽九牛二虎之力,把泄洪闸门打开。为了不让洪水把电站内的设施冲走,他在冰冷刺骨的洪水中走了五百多米,来到进水口,和赶来的村民措姆和次仁一起关闭进水闸门,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大浪打来,把他卷入激流。次仁两脚挡在引水渠上,想把乡长挡住,几位群众在水边拼命拉乡长,也只扯下了乡长身上的几块衣布。无情的急流,将丹增多吉卷走了。
  第二天,人们在几里外的水沟旁找到了丹增多吉的遗体。一大早,周围几个乡的干部群众一千多人自发地向停放他遗体的地方聚集,一片哭声在山谷中回响。六十五岁的老阿妈索朗央金双手掩面泣不成声:“乡长是为我们而死的,他让我们一天天富起来,他却走了。”这天,周围的群众为他进行遗体告别仪式,这是曲吉麦乡史无前例的追悼会。
  丹增多吉走了,走得那么匆忙。洛扎县的干部群众说,丹增多吉不是因为牺牲才成英雄的,他用一生的心血和爱洒满了他耕耘的每一个角落,换来了人民的幸福、边疆的安宁。
  “党员要义不容辞地带领农牧民过上好日子,要做好经济发展和局势稳定这两件大事。”
  丹增多吉任洛扎县曲吉麦乡乡长十二年,默默奉献十二载。他用一个平凡的生命,在边疆奏响了一曲带领群众改天换地的凯歌;他用心血和汗水,滋润穷乡变富土,使乡村党组织成为边疆地区稳定局势、发展经济的战斗堡垒。
  曲吉麦乡是洛扎县最边远的一个乡,与不丹王国接壤,由于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到一九八八年人均收入只有六百三十五点八七元,群众生活很困难。一九八七年,新任乡长的丹增多吉下定决心,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此后,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在很短的时间内,他摸清了全乡的基本情况,一个立足本地实际的发展思路在他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经过他的努力,争取到了十五万元公路专项资金,他带领全乡干部群众投入修建公路的热潮中。由于过度疲劳,又身患多种疾病,他多次晕倒在工地上。群众劝他休息一下再干,他说:“我们好不容易有钱修路,就是累死也要把路修通。”一天下来,乡亲们感叹说:“乡长一身病,可一人干两三人的活,他真是个铁人!我们不能落后。”15公里的山路,两个月就修好了。曲吉麦乡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出乡公路。
  到曲吉麦进行边境贸易的不丹商人有一次对丹增多吉说:“你们这地方好是好,十分遗憾的是没有电。”这让丹增多吉坐立不安,不通电怎么发展商品经济。他开始为建电站的事四处奔波,写报告、跑立项、联系资金、购买电杆……外出时,有便车就搭一段,饿了就着路边的溪水吃点糌粑。1995年6月,投资55万元的乡鱼饶电站终于建成。当群众第一次看到灯头朝下、“风吹不灭”的明灯时,高兴地又跳又唱,说:“这是我们第二次得解放,感谢共产党。”
  通电后,丹增多吉目标更高,他要求乡村干部要带头发展商品生产,培养群众商品意识,学会用市场手段,买卖商品。他走村串户,给每个人讲曲吉麦的优势,他说:“曲吉麦靠近边境,森林、草场资源丰富,河谷土质较好,可以多养牛羊、多种油菜,只要我们找准发展路子,百姓就一定能够富起来。”他组织群众购买了磨面机、榨油机,办起了粮油加工厂。
  曲吉麦乡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他要求群众把羊毛、牛毛、牛羊皮等原始畜产品,加工成氆氇、藏被等系列产品,销往拉萨、江孜、扎朗等地。从1990年开始,乡里每年都要组织边境物资交易会。现在每年边贸交易额在几十万元,仅此就使全乡人均增加收入300多元。
  “苦熬没出头、苦干有奔头,只有打开封闭的山门才有出路。”这就是丹增多吉一个普通边疆少数民族干部的奋斗追求。1998年,全乡人均收入达到1318元,人均占有粮食468公斤、牲畜12.8头,超过西藏平均水平。
  过去,这里一些农民治理农田病虫害,靠烧香拜佛。丹增多吉想,治穷先要治愚。近几年,他请科技人员为农牧民讲课,他自己也讲课上百次,全乡400多个劳动力多数掌握了科学种田知识。目前,优良种子工程、化肥深施方法等农业实用科技,在全乡大面积推广。每逢国家有重要的方针、政策出台和西藏开了重要会议,无论在曝晒难熬的夏季,还是在冰雪封山的冬天,丹增多吉总是夹着报纸,走村串户,进行传达。他还组织乡文艺宣传队把党的方针、政策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节目,到田间地头给群众演出。一个仅有500人的乡,却有5支文艺演出队,有上百人的文艺宣传队伍活跃在村村寨寨。
  曲吉麦乡的群众说:“乡长是我们的主心骨,是我们致富的领路人,是我们心目中那杆永远不倒的红旗。”洛扎县县委书记扎西塔杰话还没有说出口,已是满脸泪水:“曲吉麦乡在丹增多吉的带领下,乡党委和村党支部成了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依靠,成了带领边疆地区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战斗堡垒,他当乡长的12年,曲吉麦乡的各项工作,一直是全县的一面旗帜。”
  “百姓是边疆稳定的基石,要和群众同生死、共命运、心连心,边疆才能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1996年春,一场罕见的大雪,使居住在山上的牧民与外界失去联系,七天七夜没有消息。丹增多吉急了,他自己掏钱买了两箱方便面、10袋饼干和两盒电池,带着几个人出发了。在茫茫的风雪中,他和几位同志艰难地寻找着被大雪围困的乡亲。渴了就吃雪,饿了就吃口糌粑。经过几个昼夜的生死拼争,终于找到牧民兄弟。看着乡长满身的泥雪,牧民们抱着乡长哭了。丹增多吉把群众安置好后,立即赶到乡里,筹集资金,给受灾牧民建了暖棚和蓄草棚。在他的努力下,现在全乡已为牧民修建了宽大坚固的5间暖棚和9间蓄草棚,居住在山上的群众再也不怕闹雪灾了。
  谁家最穷,丹增多吉就是谁家常客,出钱、出力、出点子,帮助脱贫。三村56岁的扎西白珍指着新建的房子哭着说:“乡长真是我们一家的救命恩人,是党派来的活菩萨。”过去扎西白珍一家只有一间矮小漏雨的草房,人睡一边、牲畜睡一边。是丹增多吉用自己的工资买来木料,和乡亲们一起给她建起了100多平方米新房,又让会织卡垫的人教她捻毛线、织藏被,并亲自帮她找销路。去年扎西白珍家第一次有了存款。
  近些年,丹增多吉不仅代表党组织和乡政府时刻关心困难群众,还拿出自己家的不少钱物接济贫困户。人们忘不了他步行几十里买来药品让重病在身的次仁摆脱了病魔的纠缠;忘不了他的救命钱使扎巴对生活又充满信心;忘不了他给五保户一次次送来牛羊肉和酥油使这些孤寡老人享受党的温暖,更忘不了他带领人民走向好生活,1997年,曲吉麦乡实现脱贫。
  丹增多吉家养着45头牛、38只羊,加上他的工资,他家应该比较富裕。但真正到了他家才知道,破旧的房子、简单的摆设,与他家庭收入何等的不相称。三村村民多吉知道丹增多吉去世后,忍不住捶胸痛哭,撕心裂肺地大喊:“乡长你把东西都送给我们穷人,而你不舍得看病,也不知道照顾家人,你是贫苦群众的救命恩人,让我替你去死吧!”
  丹增多吉深知边疆稳定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他非常重视化解民间矛盾。近些年,他走村串户,解决的群众纠纷达上千起。1996年曲吉麦乡一村牧民和色乡二村牧民因草场发生纠纷,由于一村村委会处理不当,使双方在今年1月又发生纠纷。丹增多吉得知此事后,及时进行调查,对一村村委会当事人进行严厉批评,和色乡二村群众协调,解决了草场纠纷,避免了矛盾激化。
  他把边防子弟兵当亲人,把部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每年藏历年前后,他都要组织乡文艺队,到当地驻军进行慰问演出。一次,一个叫益西加措的边防战士,生病卧床不起。丹增多吉知道后,徒步往返40公里给他买来药,亲自给他喂药喂饭。边防官兵和益西加措感动得热泪盈眶。益西加措说:“我们边防战士有了你,就有了家,有了亲人,你们给了我们强大的后盾,再苦再累我们也要守好祖国的西南边疆。”
  丹增多吉牺牲后,驻军官兵无不悲痛万分,他们说,“乡长去世,使党失去一位好干部,群众失去一位好领导,我们边防部队失去一位好参谋、好助手。”
  丹增多吉,不过是世界屋脊上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层聘用干部,但他用一生的奉献,实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言,他以平凡的经历,在雪域高原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