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

  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党委书记、全国人大代表毛丰美,带领村民20多年坚持不懈地进行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把一个山秃水恶的穷地方,变成了山青水碧、花果满山的人间乐园。近日,大梨树村又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图为毛丰美(右二)正为冒雨上山的游客讲述大梨树村的奋斗史。
  本报记者王忠家摄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

  镇江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本报讯江苏省镇江市委针对近年来新经济组织出现的新情况,出台了《关于在深化改革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对党组织的设置、党组织负责人的选配等方面,进一步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保证了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该市坚持做到新经济组织与党组织同步筹建,行政部门与党务部门同步设置,行政领导与党务干部同步配备,企业管理制度与党建工作制度同步制定,企业生产经营与党组织建设同步发展。目前,全市新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1116个,占应建数的98%以上,其中,党委12个,独立党总支、支部823个,联合党总支、支部281个。(陈平才)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

  永定区建立干部督学制度
  本报讯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使干部学习落到实处,近两年来,严格坚持以干部讲学、查学、考学为主要内容的督学制度。全区科局级单位开展干部轮流讲课800多人次,坚持党委(组)书记定期批阅学习笔记,每年举行两次理论业务闭卷考试,人均分达88分以上,考试合格率达99%以上。与此同时,该区每年年终,对干部集中学习、自学、考试、论文等进行综合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通过严格督查,全区干部学理论学业务蔚然成风,有力促进了干部素质的提高。近两年来,该区有580名干部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干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共撰写调研论文700余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200多篇,有20多项调研成果实现了转化。(童吉春李宗莲邓学军)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

  赣榆农村党员成为科技致富领头雁
  本报讯近年来,江苏省赣榆县委在抓好农村党员“双学”的基础上,实施了“1611”致富金桥工程,以示范基地为依托,以电化教育为手段,卓有成效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全县80%左右的农村党员掌握了两门以上的实用致富技术,成为科技致富的领头雁。(守华其松)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

  武汉后方基地党委树“三正”新风
  本报讯总后武汉后方基地党委针对“三讲”教育中查找出来的问题,从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建立个人廉政情况汇报制度、压缩会议和减少文件、规范接待标准等具体事项入手,狠抓整改措施的落实,真正在部队树立起领导行为正、党委风气正、个人品行正的“三正”新风。(姚道满)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

  慈利加强受处分干部教育管理
  本报讯湖南省慈利县出台《关于加强受处分降免职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十条规定》,为进一步探索受处分和降免职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新路,作出了成功的尝试。目前,慈利县71名受处分和降免职党员干部中,已对35人进行了交流,对5人重新给予组织处理,对15名因表现出色的干部,县委给予重新起用。(周伯林卓名云李茂久)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

  蒙文敏是武汉铁路分局武昌工务段的一名道口工。1997年,纸坊县划归武汉市成为江夏区,她光荣地当选为江夏区第一届人大代表,也是当地铁路企业唯一的女人大代表。身为人大代表,她常常放弃休息时间走家串户,倾听群众心声,并积极地为江夏区建设出谋划策,3年来,她记下了3本“群众反映”笔记,先后提交区人代会议案30条,经她提议后,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当地老百姓对她充分信任。瞧,下班后,蒙文敏(左一)又深入群众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周斌摄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公仆心声

  以开放推动改革和发展
  熊同发
  鄂州是在改革开放年代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城市。1998年,全市综合经济效益目标考核居全省第一,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经济效益考核最佳市”称号。回顾鄂州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坚持对外开放,走开放强市之路是鄂州改革进展比较快、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因。
  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鄂州作为湖北省改革开放试验区和鄂州毗邻武汉的优势,以创办全省第一家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突破口,循序渐进地扩大开放,逐步形成了全市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通过开放引进,到目前,全市直接和间接利用国外境外投资7.2亿美元,兴办三资企业143家,三资企业的资金到位率、开工投资率、出口创汇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十年间,全市外贸出口年均递增24.9%,增幅在全省名列前茅。1998年,在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困难情况下,全市外贸出口仍然以20.7%的速度递增。
  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和市外国内投资项目已成为最具活力的企业,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1998年三资企业工业产值、销售收入、税收在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比重都超过了1/3。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和市外投资项目还安排了2.3万人就业,为全市稳定作出了贡献。
  通过引进嫁接,优化了我市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全市先后引进了80多条具有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开发新产品100多个。多佳、武昌鱼、鄂丰模具、中绿环保等十大企业集团通过嫁接改造,资产已占全市企业资产总额68.90%,税收占71.70%,初步形成了具有鄂州特色的经济支柱。
  外商投资不仅引进了资金技术,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模式,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到1998年底,全市国有企业通过合资合作改制为股份制公司达92%。市直81家国有企业已有75家通过兴办合资企业实现了解困。
  当前,我们正处在利用外资发展的新阶段。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跨国公司投资出现了新动向。面向21世纪的机遇挑战,我们认识到,鄂州改革和发展的希望在开放,更要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大规模地掀起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新高潮,使鄂州成为湖北乃至中西部地区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充分展示鄂州改革开放的新形象。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鄂州市委书记)(附图片)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公仆心声

  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措施
  赵禄祥
  今年以来,河北省工商系统在工商企业申请开业登记和变更登记上,办理时间由原来的30天分别缩短为7天和3天,过去那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衙门作风较少了,为群众为企业办实事3000多件,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这是省工商局在全省工商系统推行政务公开带来的可喜变化。
  80年代后期,河北为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创立并实施了“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把公开作为密切干群关系的一个重要措施。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升华,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推行政务公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必然前提,是促进依法行政的有效措施,也是推进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之举。
  推行政务公开,要按照公平执法、公正办事、方便群众、服务经济建设的要求,通过提高政务和权力运行的透明度,重点公开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与其切身利益最为密切的热点问题和应该向社会、向群众公开的重大事项,接受群众监督。要把政务公开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应积极采取一些有力措施。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把政务公开工作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哪个部门领导重视,认识程度高,政务公开工作就抓得好,成效就明显。二是突出重点,规范形式,力争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在公开的内容上,把代表国家行使管理职能有实权的要害部门、办事过程中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作为重点,公开有关的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办事纪律、监督制度和机构等内容。在公开的形式上,大体分为三种:一种是利用公开栏、橱窗进行公开,有的县(市)在政府部门比较集中的地方创办了政务公开一条街,据匡算,全省建有近10万个不同形式的公开栏;第二种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进行公开;第三种是上计算机互联网和设置触摸式电脑自动查询系统。三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务公开落到实处。通过接受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聘请社会监督员,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强化监督力度。目前,全省11个市的政务公开监督电话已向全社会公布。一些单位采取监督反馈卡的方式,及时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系河北省人事厅厅长)(附图片)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本期特稿

  一个被誉为党员干部之家的组织部
  ——关于漳州市委组织部加强自身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联合调查组
  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市委组织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以党性坚强、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为目标,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他们创造的“组织部长夜谈”经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人们称赞他们是真正的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知识分子之家。
  实践宗旨,做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知心人
  近年来,漳州市委组织部十分重视树立党员、干部之家的形象。对来机关办事的党员、干部坚持做到:“一张笑脸迎送、一声热情问候、一张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款待、一阵促膝交谈、一个实在说法。”华安县平东村一位老红军邹天水在红军时期入党,后因回乡组织漳龙赤卫团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为恢复党籍,一家3代奔波申诉了40多年。1996年,邹天水的儿子邹木山老人3次到市委组织部找部长,都没有遇到,只好留下3封信怅然离去。当时已90多岁的邹天水表示,不恢复党籍死不瞑目。获悉此事后,组织部长张绳华亲自去华安县彻底查阅了全部有关档案资料,搞清了历史事实,在省委组织部的支持下,终于使邹天水同志的党籍问题得到解决。通过这件事,漳州市委组织部的同志们看到了组织部与党员、干部之间存在的距离。他们经过举一反三、深入思考后提出,组织部门是做人的工作的,无论什么理由,不能忽视和冷落了来访者,而要乐于接触人、了解人、关心人,积极贯彻党的政策,特别是要创造一个让群众同领导直接见面和让领导直接了解群众的机会。于是,他们从方便大家找部长出发,于1996年12月建立了“组织部长夜谈”制度,确定每月15日下午4时至晚上11时为接待党员、干部来访时间。
  “夜谈”制度犹如一条“绿色通道”,拉近了组织部同党员、干部之间的距离,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党员、干部由原来不敢、不想、不愿到组织部去,变为敢来、想来、爱来倾吐心声;组织部的一些同志由过去的怕人找、怕事烦、怕压力大,变为敞开大门,为广大党员、干部排忧解难、热心服务。当地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中很快流行起一个“顺口溜”:“遇到为难处,去找组织部;心里话要讲,大胆找部长”。原“闽南公学”、“某地下工作组”、“龙溪地区护士训练班”共580多名老同志,分别要求组织上给予准确认定入伍时间。为此,他们专门组织人员到档案局全面查档,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内查外调、个别走访等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查清了历史事实,根据政策规定,使上述同志入伍时间逐一得到正确认定。教师李文炳是建国后厦大首届毕业生,后因历史问题不明不白地被退回老家,于1995年含冤去世。他的学生郑祖源代已故老师反映了这件事。组织部长张绳华带领工作人员,在8天之内内查外调,找到了原始档案,终于查明了情况,按照有关政策恢复了李文炳的干部待遇。此事被群众赞为“43年沉冤8天昭雪”。
  “部长夜谈”制度所以能够产生积极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还在于漳州市委组织部不是做做样子、搞“轰动效应”,而是倾注感情去抓,真心实意去做。对党员、干部反映出来的业务范围之内的问题,他们马上就办;对一般群众求助的实际问题,也不推诿,而是积极联系、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市区延光南路60户200多名居民派代表来“夜谈”,反映住宅区建车棚一事因涉及多个部门久拖未决。部领导随即出面协调建委、城管、公安等有关部门现场办公,就地协商解决办法。对遇到的突出问题,采取特事特办,一抓到底。有位残疾青年的自行车修理摊在市容整治时被撤销,因生活无着上门求助,经组织部的联系,民政部门不仅为其落实了店面,还送他去培训,帮他搞起了摩托车修理业务。“部长夜谈”制度实行以来,不论是干部群众直接面谈,还是他人代言;不论是来自本市人员,还是其他省、市或海外人士;不管是个人诉求,还是批评建议,市委组织部都一样认真对待。他们还开发了“夜谈”微机管理系统,保证件件有个结果。“部长夜谈”关键是要有部长。每逢“夜谈”日,在家的部长全都出席。有几次“夜谈”日,张绳华同志正在300多公里外的福州参加会议,为参加“夜谈”,下午会议一散他即往回赶,直到深夜一两点接待完最后一名来访者后,又马上往福州赶,“夜谈”、开会两不误。到今年6月底,“部长夜谈”已接待来访来电3634人次,受理2104件,已解决752件,达35.8%,回复率达到96%。通过“夜谈”所反映的大量社情民意,也使市委组织部多角度地了解了干部,强化了对干部的监督。自“夜谈”以来,对群众反映多、意见大的200多名干部,经过调查核实后,对其中的80多名干部分别进行了谈话诫勉、岗位调整或转执纪执法部门处理。
  漳州市委组织部的“组织部长夜谈”制度,在改进党政机关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方面带了好头。1998年4月,漳州市委决定在市直机关20个部门实行“夜谈”联动,进而又发展到市、县、乡三级448个单位同步实施。自实施“联动”至今年6月,共接访13771批、30148人次,接访总件数12694件,已办结10113件,办结率占总接访件的79.7%。自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有了这样一个说话的地方,民意顺了,民情畅达了,全市信访总量有了大幅度下降,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坚持从严治部,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素质
  漳州市委组织部从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组织工作的对象是分布在各行各业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自身素质不高、知识面有限,就很难与工作对象进行交流,就缺乏共同语言,工作任务也很难完成好。因此,他们在提高组工干部队伍素质方面始终保持着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地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精神带队伍,把“从严治部”的要求,贯穿于自身建设的各个环节。在学习方面,他们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主要内容,联系实际,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在坚持中心组和党支部、党小组学习制度的基础上,自1996年11月以来一直坚持每周三2个小时的“夜读”制度,至今已连续进行92次。在学习方式上不仅是读文件、念报纸,还有专题研讨、专家讲座,以及他们创造的“模拟公务员考试”、“干部考部长”、“知识测试”、“读书演讲”等形式,既培养、强化了口头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又使每个干部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有几次“夜读”时间正赶上雷雨交加,但人员照常到齐。几年来,全部机关已有90多篇学习心得体会文章被省级以上刊物采用。他们还有计划地安排本部干部参加党校培训、外出考察学习、军事训练、到省直机关跟班学习、下派挂职锻炼等活动,让大家“充电”、提高多种能力。同时,在部内实行定期交流轮岗制度,使干部在多种岗位上锻炼提高,加快成长。经过两次大面积换岗和3次小调整,干部轮岗面达86%。他们还开展义务“劳动日”活动,组织部机关全体党员到市区清扫卫生,慰问街道环卫工人,使大家不断增强劳动观念、群众观念和服务观念。
  他们坚持以制管人、以章理部。通过对实际工作的反复研究、总结,制定出包括机关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行为规范、职业道德,以及党组织活动和事务管理等一整套内容的《工作规范》,建立起一套既职责明确,又便于进行协调、齐抓共管;既能有效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又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能迅速反映各方面信息,又能及时处理各种问题的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规范。为提高办事效率,他们提出了“凡事不过三”的要求,规定对上级重要会议、指示和重大工作部署,科(室)必须在3天内向部领导或部务会汇报并提出贯彻意见;对基层请示的紧急事项必须在3天内作出明确答复。他们重视抓好“文明办公”、“公开办公”,实行工作职责上墙、干部挂牌上岗,接受群众监督。进行干部考核,必须认真查阅干部档案,通过对干部历史与现实情况的完全了解,全面准确地判断干部;考察材料中,必须体现群众公认原则,详细说明在什么范围、找了多少人谈话了解和民主推荐得票名次。去年,有一位同志写的考核材料没有按上述规定注明情况,部里要求必须返工,并责其认真自学《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有一位干部填错被考察对象的简历情况,被发现后也作为工作教训进行教育,以此警示大家时刻牢记组织部门无小事,要做到大错不出科,小错不出部。
  近年来,漳州市委组织部先后获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30多个荣誉称号。他们创造的“组织部长夜谈”制度、新村建设、建立青年干部实践锻炼基地等经验,已由福建省委组织部在全省广泛推广。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三讲”教育笔谈

  共产党员应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
  黄同文
  在安徽省合肥市开展的“法轮功”骨干人员“集中学习中央精神、深入揭批‘法轮大法’”的活动中,有的老党员、老干部在分析总结自己为什么受李洪志蒙骗、误入“法轮大法”的沉痛教训时痛心地说:就是因为认为自己退休了,不读书,不看报,警惕性、敏感性差了,党的信念淡薄了。这再次说明: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对事业成败,对把握人生之路是多么重要!
  马列主义认识论认为,信念是人们为执著追求既定目标而产生的一种巨大的、持久的精神激励力量。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的共产党人,才能对共产主义目标必将最终实现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坚信共产主义事业正确性和必然性,并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我们党的全部实践表明:必须把远大理想目标同现实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才能有深刻、坚定、科学的政治信念;如战争年代,许多革命先烈历尽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就是因为他们把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同现实的努力奋斗很好地统一了起来;在和平建设时期,这种信念更不能有丝毫动摇,必须结合得更紧密才行。那种认为人已退休了,不需要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了,或认为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只是前人需要的看法都是十分错误和十分危险的,是缺乏坚定的共产主义的政治信念的集中反映。
  信念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一个形成的过程,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集中体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管在多么复杂的环境中,都要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在这次“三讲”教育中,广大共产党员,一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如果我们不能真正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不可能以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态度来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要始终同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中去。三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反腐倡廉,增强在复杂形势下承受抵御各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三讲”漫笔

  讲理也应讲“礼”
  沈小平
  同样一句批评的话,说得好,被批评者能愉快接受;说得不好,被批评者就不一定能听得进。在当前的“三讲”教育中,一些单位在开展相互批评时,有些同志不是满腔热情,而是拉开架势,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面孔;不是促膝谈心,而是盛气凌人,我讲你听;不是和风细雨,言恳意切,而是措词偏激,让对方难以接受。作为被批评者不应计较批评者的态度和方法,但作为批评者则应当十分注意批评的态度和方法。否则,不但难以达到帮助同志的目的,而且容易弄得很僵。应当明确,开展批评的目的在于分清是非,增进团结。由于一些地方很长一段时间批评与自我批评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一些同志听表扬的话听惯了,对批评意见往往比较敏感。如果在开展相互批评时,言语上不注意分寸,态度上不诚恳,就很容易让对方产生对立情绪,不利于解决问题,促进团结。
  在有些同志看来,“理直”就应该“气壮”;“良药”就一定要“苦口”;我讲,你就得听。这些同志的动机也许是好的,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批评,实际上是一种思想工作。而思想工作有其特有的规律性,因此,在开展批评时,也必须遵循思想工作的规律。对待思想上的问题,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总之,开展批评,既要有一针见血的针砭,又要有肯定和沟通;既要坦诚地指出问题,又要中肯地分析原因;既严格要求,又与人为善,使被批评者思想上受到触动,感情上得到温暖。
  开展相互批评,要使自己讲的“理”,让被批评者能真正接受,真正成为一把钥匙,解开对方思想疙瘩问题,关键要注意三个环节:一是批评前,深入调查研究,把“批评什么”的问题找准。只有把领导干部个人党性和党风方面的问题找准,开展批评时,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二是批评中,抓住重点,不纠缠细枝末节。在开展批评时,要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只有从“三观”的高度来分析问题,就能抓住本质,不会就现象讲现象,不会把深层次的问题当作表面现象,把重大原则当成一般问题;三是帮助对方制定解决党性党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古人云:“至诚而不动者,末之有也;不诚,末有能动者也。”在相互批评中,只有以礼待人,以理服人,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