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岳阳多方筹资构筑公路网
  洞庭湖区改渡为桥见成效
  本报讯昔日舟楫之利,不如今天道路之福。湖南省岳阳市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在洞庭湖区改渡为桥,大大改善了这里的交通环境,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洞庭湖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由于渡口阻隔,交通发展受到制约。为此,岳阳市着力改渡为桥,消灭干线渡口,建设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近几年来共争取部、省立项160余个,省以上重点工程13个,总投资近50亿元。他们走引进外资、银行借款、社会融资和争取投资之路,保证了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如今,连接湘鄂两省的华容二桥、南华渡大桥已经建成,洞庭湖上长5000多米的国内内河特大桥即将竣工,藕池河上注滋口大桥已经动工,湘江、资江大桥前期工作业已完成。
  岳阳公路建设方兴未艾,吸引了一些实力雄厚的投资商。目前,湘(阴)长(沙)公路、湘阴湘江大桥等工程,有的已合资或由外资建设,有的已形成了投资意向。这些公路桥梁建成后,将与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高等级干线公路联结成网,岳阳作为湘北门户和湖南唯一水上开放口岸,其物资集散、水陆中转、经济辐射能力会大大提高。(甘晓明李少波)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现场目击

  关道小学租农舍
  山区少儿读书苦
  祁勇郑少忠
  西安市教委早在1996年12月就宣布全市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所有小学均已达到“自有校舍”、“无危漏校舍”的标准要求,但记者11月1日在西安市蓝田县厚镇乡关道小学却看到了相反的场景:
  20多名五六岁的学前班孩子挤在租来的一间农家废弃的厨房里上课,熏得发黑的四壁使本来就光线不足的室内显得更加昏暗,阵阵寒风从屋顶的漏口吹进来。厨房旁边的几间民房分别是一、二、四、六年级的教室。教室的屋顶上有一个鸽笼,鸽子不时飞进正在上课的教室,门外猪、牛、羊、鸡的叫声和读书声混杂在一起……
  据介绍,关道村共有8个自然村,关道小学是该村唯一的小学。学校原有的校舍建于五六十年代,属全乡重点危漏校舍。去年4月23日的一场暴风雨使校舍遭到严重破坏,全校师生从此开始了租屋教学的生活。现在全校7个班被迫分散在相距1公里的两个村子里上课,体育课、少先队活动和教研活动无法开展。学校教学质量原来在全乡名列前茅,但今年毕业会考成绩已下滑到数学第七名、语文第三名。由于条件艰苦,原有的243名学生中已有近60名投亲靠友转到别的学校上学,3名教师调走。
  “建一所新学校需要50多万元。”闻讯赶来的乡党委书记刘育忠告诉记者,“这里地处山区,群众十分贫困,村、乡两级都拿不出这么多钱。我们曾多方争取,县上领导也很重视,现在县教育局答应给5万元,乡政府挤出5万元,村民集资4.5万元,只能先建一层13间教室”。
  据了解,去年该校五年级几名学生曾联名向陕西省委写信反映情况,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很快作了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协助解决。但截至记者发稿时,一年多来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关道村的185名小学生要想“享受”国家规定的小学校舍标准,还不知要等多久。
  在透风的农舍里上课,关道小学的师生已经熬过了去年的冬天。11月8日又是立冬,我们真心希望当地政府想方设法帮助其解决困难。如果一时建不起达标的新学校,那就先让孩子们暖暖和和地念书吧。
——编后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哈尔滨回访住房质量得民心
  本报哈尔滨11月6日电记者胡斌报道:住房质量问题是困扰部分城市居民的心病,投诉起来旷日持久。最近哈尔滨市建委与当地新闻媒体联手开展“老百姓行动”,通过报纸宣传、群众举报、部门解决、新闻监督等形式,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回访工程质量问题,受到群众的欢迎。
  在一个多月的行动中,市建委工作人员走访了692栋住宅的64000多户居民,受理投诉2000多起,一些群众反映大、拖延时间长的质量问题得到了解决。
  许多责任单位由被动受理投诉变为主动回访服务,全市176家施工企业、150余家开发企业和80余家物业管理公司共回访住宅1250栋,万余户居民住宅质量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目前,哈尔滨市建设管理部门已决定把工程质量回访纳入制度化轨道。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吉林高院处罚十五名办错案法官
  本报长春11月6日电记者张玉来报道:日前,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办错案的15名法官公开处理,给予相应处罚。
  这15名受到处罚的法官在审理案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不当;对庭审当事人质证不到位,认定的事实证据不足;审判作风不严谨,合议庭评议走过场;庭长把关不严等。其中一位法官在审理一件经济案件时,对上诉人提出的正确意见不予理会,固执己见,从而造成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案件作出的终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不服,申请再审。经院审判委员会讨论,裁定予以撤销。
  这15名办错案的法官,均依照院岗位责任制的规定受到了相应处罚。3位参加合议庭支持错误裁定的庭长或副庭长承担连带责任,也受到相应处罚。造成多起案件被改判的法官,将下岗接受培训。记者与包括因办错案受到追究的几位法官交谈,他们真诚地说,作为人民法官,既要慎之又慎,又要不断提高断案水平,才能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尊严。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长阳重视保护清江环境
  青山绿水造福土家儿女
  本报宜昌11月6日电“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长阳是画廊。”今年国庆节期间,3万多国内外游客来到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他们饱览长江三峡风光之后,再领略清江秀色,不禁由衷赞叹。
  清江是长江出三峡后接纳的第一条支流。在开发清江的同时,长阳人始终把环保放在首位。他们请科研单位论证大规模养鱼对清江水质的影响,与中科院水库渔业研究所联合成立长阳分所,对饲料定期抽检;在清江建立了渔政执法大队,规范养鱼秩序;在船运码头成立水上环保站,环保人员终日巡航,严格管理。
  为使清江两岸山常青水常绿,长阳县沿江封山育林,在4万亩坡地种植意杨,对珍稀树种编号挂牌保护,并制定了清江防护林实施方案。近年来沿清江两岸种植的5万亩柑桔、4.2万亩茶叶,成为保护清江的绿色屏障,当地农民也因此脱贫致富。县委、县政府明文规定,在清江沿岸25公里内,关闭所有排放污染、废弃物的工厂,禁止再上污染项目。县林业局森林执法大队根据有关条例关闭了所有森工企业和樟油厂。坚持不懈的环境保护,使清江旅游成为一条热线。如今,长阳县沿清江开发出9大景区41个景点,1998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45.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00余万元,创利税1000万元。(陈哈林杜若原)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广州剪报业紧盯市场提供信息服务
  本报讯目前,广州地区剪报业已从最初简单的信息收集,上升到综合的信息服务。广州现有“剪报公司”50多家,它们每天从300多份全国各类期报刊中收集信息,根据企业需要和市场需求,写出产品在市场上的分析报告。剪报公司大都有几十家乃至上百家固定客户和众多的临时散客,每出一期分析报告,可获得该行业60%以上的企业订阅。(刘莉杨文雯)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新闻追踪

  苏州古城展新姿
  王文标张建玲
编者按: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给苏州留下了一份丰厚的遗产,也给古城的现代化建设出了一道难题:如何在保护历史遗产和古城风貌的同时,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使苏州古城能保留特色,焕发青春?
  苏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保护古城风貌,建设现代化新区”的战略,走出了一条“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路子。如今的苏州,在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古城美景中透出不少现代化气息。
  苏州作为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古城保护和发展历来为世人所瞩目。苏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务院“在保护好古城风貌和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加强旧城基础设施的改造”的要求,正确处理保护古城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走出了一条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路子,逐步把苏州市建设成环境优美、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苏州建城已有2515年的历史,环城河以内14.2平方公里为古城保护范围,现在居住人口30万人。苏州的文物、园林、古建筑主要集中在古城区内。过去,古城区的基础设施薄弱,道路交通拥挤,建筑密度高,居住条件差,城市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问题和矛盾不仅直接影响了苏州市民的生产和生活,而且也影响到苏州的城市形象,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苏州市委、市政府为达到既要有效地保护古城,又要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需要的要求,确定了“保护古城风貌,建设现代化新区”的战略,在古城外两翼拓展城市空间,古城以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古城以西开辟了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从而形成了“东园西区、古城居中、一体两翼”的城市发展新格局。1998年底,苏州市建成区面积为79.09平方公里,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也缓解了古城区人口、工业、交通方面的压力。
  在对古城区保护和改造中,苏州市委、市政府采取严格把关、慎重对待的态度,保持了三纵三横加一环的水系及小桥流水的水城特色;保持了路河平行的基本格局和景观;保护了古典园林、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继承和发扬了环境空间处理手法的传统建筑艺术特色。近年又有计划地对古城旧街坊实施了保护性改造;去年起又对观前街地区、石路和南浩街地区、凤凰街地区、盘门景区等商业区、风景旅游区进行了与古城风貌相协调的综合整治工程。在古城保护的同时,着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到1998年底,人均道路面积达10.3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4.74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7.2%,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14.6平方米。苏州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环境保护十佳城市称号,1998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附图片)
苏州古城盘门。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街坊改造日日新
  姑苏古城历尽沧桑,迭经兴衰,至今保留着自己特有的风貌。但由于多年来古城在城市基础设施、住宅建筑等方面的问题一直未能根本解决,市区人均道路面积仅2.7平方米,供水管网老化,管道煤气难以进入古城区,有5.5万户居民住在危房中,有近6万户居民的生活离不开“三桶一炉”(马桶、浴桶、吊桶和煤球炉),人均绿地仅1.6平方米。
  为了让千年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1995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古城街坊进行改造,使古城在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依然的前提下,让现代气息悄然融入。市委书记梁保华提出,要走出一条既保护古城风貌,又适应现代生活的城建新路。现在,古城区54个街坊中已完成改造5个,正在改造的5个,需局部改造的10个,尚待改造的24个。在已经改造完成的10、16、37号三个街坊中,新建建筑30万平方米,使7000多居民改善了居住环境,人均居住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5.4平方米提高到25.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从原来不足10%提高到25%以上。广大人民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梦想变为现实。
  在街坊改造中,对古城中极具传统特色的建筑进行了保护和整修。37号街坊的宋时苏东坡等名人居所,在街坊改造中得到了全面修复;10号街坊中有一处在拆迁时发现该房与清代的吴状元府相连,有关部门立即修改规划,经综合整修,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并准备以博物馆的形式对外开放。(附图片)
双塔小区景色新。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综合整治水色青
  水是古城的特色,水是古城的灵魂。保护建设姑苏古城的关键之一是改善姑苏这座水城的水环境。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的姑苏古城至今仍有35公里河道。
  长期以来,由于排污量增加,河道淤积严重,姑苏古城水环境严重恶化。苏州市委、市政府按照“疏、截、治、引、管”的方针,实施古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目标是通过疏浚整治河道,引清洁水进入古城,改善河道水质,再现水城风貌,利用河道发展旅游业,振兴古城经济。
  3年多来,苏州已沟通了古城三纵三横加一环的水系,疏浚了古城内外建成区的80公里河道,共清淤110万立方米;先后关停了两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的有关车间;完成了4个污水处理厂的兴扩建工程,使污水处理率提高到65.29%;水环境综合整治总投资达11.3亿元。如今,姑苏市区河道中出现了久违的鱼群,水环境已大为改观。(附图片)
河水清澈映城廓。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冷水盘门”成胜景
  今年国庆节前,苏州盘门景区喜庆的锣鼓、悦耳的钟声驱走了“冷水盘门”的冷清和寂寞。苏州市委书记梁保华从建设者代表手中接过钥匙,打开了中央庭园的将军门。从这一刻起,盘门景区正式开放。昔日古城内最大的低洼棚户区,成为苏州最大的风景旅游区。
  盘门景区拥有全国仅存的水陆城门。开发建设前,盘门地区是古城内最大的低洼棚户区,居住人口密集,垃圾成堆,危房及违章建筑随处可见。蜚声海内外的“盘门三景”被苏州人称为“冷水盘门”。
  苏州市委、市政府去年将盘门景区开发建设纳入了苏州大旅游规划,提出了将盘门景区建设成充分展示江南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及文化积淀,塑造一个在盘门这一独特环境下的大众文化旅游景区。经过16个月的建设,现在完成首期工程投资8500多万元,建成了盘门景区中央庭园。开发建设后的盘门景区,更加突出了盘门古桥、古城墙、古塔的历史文化内涵,还新增景点48个,使盘门成为集休闲、游览、观赏、娱乐、购物、居住等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百年老街显生机
  今年10月26日,苏州市中心的商贸街观前街一片欢乐景象,千年道观玄妙观前,数千个气球腾空而起,数千只白鸽展翅飞翔。这里正在举行观前街整治更新一期工程竣工开街仪式。
  百年老街观前街素有“姑苏第一街”之称,吴中俗语称,不到观前街枉到苏州城。观前街曾以全国第一条步行街闻名遐迩。但这条有百多年历史的700多米长的传统商业街,因设施老化、特色淡化等原因,在80年代作为古城中心商业区的功能开始逐步退化。整治观前、繁荣观前是苏州人民多年的夙愿。
  去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果断决策,全面实施观前街整治更新工程。去年12月30日,工程正式启动。经过9个月的奋战,现已完成一期工程。整治后的观前街路面平整,千年道观玄妙观更显雄伟壮观,老店、名店、现代商厦错落有致。如今,商家重返观前街,百姓蜂拥而至,最高日均客流量达30多万人次。
  百年观前街生机勃勃,为古城商贸旅游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一个以传统商业、旅游、文化、宗教为一体的综合中心区。(附图片)
古城中心商贸区——观前街一角。
(本栏照片均由杭兴微摄)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头条竞赛

  呵护生态因势造景
  滕头村宾客盈门
  本报宁波11月6日电记者范伟国报道:同成百上千个散落在浙东平原上的村庄一样平平常常,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既无山可倚,也无水可用,却成了宁波知名的景点,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今年已有8万多人到此观光。
  这是因为经过数年的艰苦劳作和精心规划,滕头村成了“田成方,屋成行,清清渠水绕村庄,绿树成荫花果香”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全村800余亩耕地全都改成一块块4亩大小的农田,平整如毯,排列整齐。每隔80米就有一条园林绿化带,地下是排灌暗渠。一条清渠绕村四周,上面搭起了葡萄、丝瓜架,中间养起孔雀等飞禽,下面则成了鱼塘。村里还办起了现代化养猪场,利用猪粪化作沼气后供村民使用,再施入农田,形成了生态的良性循环。由此,这个普通的小村庄荣获了联合国授予的“全球生态500佳”称号。
  小村生态环境好,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滕头人借此发展新的产业。邻县有条公路要拓展,要砍掉300余棵大樟树。滕头人闻讯花了6万元将它们移了过来。刚巧东海舰队的一批将校军官前来参观,滕头人请他们挥锹培土,第一批环境保护的景点“将军林”、“百校林”由此而生。
  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滕头人别出心裁搞旅游:原来的花木基地稍加布置,就成了盆景园;村里的鱼塘,略作整修就是垂钓处;将各地柑桔优良品种集中栽种,成了果树观赏林。他们还利用旧时农村的生产、生活用具,搞了一个“耕作园”:有靠溪水冲力带动的水车、水力碾米的石碓、人力牵动的犁耙,还有烧柴火灶及喂鸡猪用的家什等等。这使老人勾起儿时乡村生活的回忆,也让年轻人体会前辈生存的艰难。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南京桂花鸭
  依靠技术创新插翅腾飞
  本报南京11月6日电记者龚永泉报道:日前,南京桂花鸭公司宣布在全国开始实施“百城千店”计划。南京桂花鸭公司现在年产销“桂花鸭”600多万只,年销售收入2.3亿元。技术创新给“桂花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公司先是筹资百万元,经过上百次试验,新建成半自动化生产线。随后又投资几十万元,生产出不含任何防腐剂的真空保鲜“桂花鸭”。公司以自己的品牌、规模和技术优势,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分销网络。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走进“红领巾坚强孩子俱乐部”
  天津四千少年在逆境中健康成长
  本报天津11月6日电记者陈杰报道:敬礼,坚强的孩子!今天下午,在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10名少先队员荣获“红领巾坚强孩子俱乐部”颁发的奖学金。在这个特殊的奖励基金启动仪式上,孩子们把掌声献给不肯向厄运低头的伙伴和激励他们成长的俱乐部。
  1996年,天津河西区少工委在一项社会调查中发现,单亲家庭及一些特困、残疾人、下岗职工家庭的子女,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性格内向孤僻、自卑胆怯和敏感多疑,不愿意和老师同学们交流等等,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为帮助这些孩子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世界,河西区少工委在区教委党委的热情支持下,于1997年10月成立了“红领巾坚强孩子俱乐部”,吸收7—14周岁的少先队员加入。孩子们的口号是“培养坚强意志,塑造健康心灵”。俱乐部开通了28301652———“坚强人热线”,举办“坚强人日记展”、“共贺坚强梦”征文比赛,组织“坚强人”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的大学生志愿者与俱乐部的孩子结成“大手拉小手”对子,辅导孩子进行系列心理训练。
  两年来,河西区各学校纷纷组建了俱乐部的分部,会员总数发展到4000多人。在俱乐部,遭遇不幸的孩子从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到日常生活都得到关心体贴,他们互相理解和帮助,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增强了战胜挫折的信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