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记者调查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中英街形象严重受损
  本报记者胡谋
编者按:深圳的中英街在人们心目中曾有过美好的记忆。如今,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暴利,违法经营,坑蒙拐骗,使初到中英街的顾客上当受骗。而当地的工商管理等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袒护有加,致使不法商贩有恃无恐,严重损害了中英街的声誉。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英街是深圳的一个窗口,其文明水平直接影响整个城市的形象。希望有关部门从讲政治的高度,拿出有力措施,严厉打击违法经营活动,还中英街良好的购物环境。
  记者在8月1日接到武汉市实用外语学校学生曹晓飞的来信。
  曹晓飞在信中说:7月31日中午,我们一行人来到深圳市中英街上的“新佰伴”商店电器柜台选购随身听。我们选中一种带遥控的“乐声”牌机子,与售货员讲好价格为人民币480元。我付款后,这位售货员一边开收据,一边“提醒”我们:“你们领了海关报批单没有?中英街属国际自由贸易市场,家用电器出中英街是要征收关税的。”接着,他指着“乐声”机盒上的英文说,这是台湾产的组装机,要收200%的关税。我们表示没有带那么多钱,不买了。他说:“那不行,已经交钱了,怎么能不买呢?”随后,他又拿出一种“爱华TA173”的机子对我们说:“买组装机我们只开收据,出中英街要交关税。而买这种日本原装机,我们给开发票,出中英街无须再交税。不过价钱贵点。”我们看了一下,发现这种机子式样老,功能也少。我们表示还是想买“乐声”机。这时,柜台后走出一个青年人,很凶地说:“你们来一个人,带960元钱,跟我去办补税手续,其他人留在这里。”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们只得加100元,“买”下他们“推荐”的“爱华”机。售货员给了我们一张用繁体字印刷、无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出中英街时,我们发现并没有人查问我们所购的随身听。回到住处,我们细看发现,包装盒上写有一行小字:“MADEIN-INDONESIA”。很明显,该机并非如商家所言是“日本原产”,而是印尼的厂家生产的。随后,我们到市内商场“比价”,在岁宝百货店,同一型号的机子仅售200元;在顺电家居广场,性能较其先进而且是真正日本原装的“爱华”TA273型也仅售289元。
  中英街过去购物环境一向较好,是什么原因变成这样了呢?来信反映的情况真实吗?记者于8月2日下午与曹晓飞一起来到中英街内的工商所。刚开门的工商所接待厅里已有六七名分别来自辽宁、新疆、四川的顾客排队投诉。
  接待曹晓飞的是一位姓黄的男“工商”,尚未听完投诉,他就吩咐人把商家找来。在“工商”面前,经手销售的李姓青年仅承认把顾客要的“乐声”机换成了“爱华”机,至于他欺骗顾客换机的话一概不认账。在客商双方争辩时,黄明显地偏袒商家,未露身份的记者见状直言,马上遭到黄的喝斥。李有恃无恐,坚决不退货。
  在受理其他几起投诉时,“工商”的方式也都非常简单,不是打发走人,就是让商家来退钱了事,对明显错了的商家不批评教育,更不处罚。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中英街不少商家在经营中确实存在商业欺诈等不法行为。其表现手法是:以名牌低价为诱饵,顾客交了钱就“节外生枝”;强买强卖,甚至以暴力威胁;漫天要价,牟取暴利,如一套进价仅百余元的西服,售价高达3000余元。如果顾客对商品及价格不熟悉,就极有可能落进他们所设的陷阱。记者看到,上当受骗的人不少,与欺诈者理论、投诉的人也不少。记者还发现,中英街沙头角镇所辖一方的一些商家,利用游客不熟悉中英街建制的弱点,大量使用港式收据和假发票偷税。
  记者在中英街检查站检查通道的侧墙上看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沙头角海关”署名的《进出沙头角人员须知》第四条规定:“家用电器、名贵手表、照相机、摄像机、通讯器材等不得携带出镇。”记者就随身听是不是家用电器,以及“新佰伴”李某所说“买组装机……出中英街要交200%的关税;买原装机……无须再交关税”一事,采访了3名海关工作人员,竟然听到4种不同的说法。沙头角海关桥头所打单室的小姐明确表示:“随身听属家用电器,组装机要交200%的关税,原装机同样要交200%的关税。”8月3日上午,记者电话询问沙头角海关,一位接电话的女同志说,随身听应属家用电器,但那么小的东西也难断定,家用电器是一定要交关税的。至于具体税率是多少,让问桥头所经管科。记者打电话给该科,又是一位女同志接电话。她说,随身听等小型家用电器如果数量少,只是自己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查。当记者表明身份,追问如果交税到底该交多少时,这位女同志放下电话,与旁边的男同志商量后回答说,是家用电器就不许出镇,不是补不补税的问题———终于又回到了《须知》的规定条款上了。
  中英街的这些问题,让人产生疑问:法规有、条例有,严格执法为什么没有?!有关部门应该从怎么依法、执法方面去重树中英街形象了。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来自一线

  全面推进村务公开
  桦甸农村变化喜人
  吉林省桦甸市1996年开始搞农村村务公开试点,1997年全面铺开。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提高,村务公开在广大农村正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使这个市农村的基层政权建设、农业生产形势、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最近,我们到桦甸市农村进行调查,村干部和村民们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为例,讲述了村务公开的种种好处。
  “老大难”不难了。收统筹提留款、公益事业义务用工、计划生育等一直是困扰农村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原因是群众对此有种种猜疑和误解。实行村务公开,把国家的政策规定、本地实施情况明明白白地告诉群众,情况一目了然,群众心里有了底,“老大难”就不难了。以收统筹提留款为例,去年全市比往年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市179个村,90%以上的村做到了“三个不差”,即按合同规定的数额、规定的时间,“一分不差,一户不差,一天不差”。
  干群关系融洽了。北台子乡新政村有6个村办企业,集体年收入10多万元。以前有些村民总怀疑村干部有经济问题,常发生谩骂、攻击村干部的事情,村干部们也一肚子怨气。村里的财务一公开,群众看到这些年的集体收入用来修了村里的路,建了公用的桥,盖了花园式的村小学,村民建房用村砖厂的砖每块补助六七分钱,账款两清,笔笔有着落。村务公开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群众对村干部满意了。在去年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67岁的村委会主任王洪民以95%的得票率再次当选。
  有些矛盾就地化解了。村务公开凝聚了人心,消除了群众对干部的误解,村干部威信提高了,说话好使了,工作顺手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很多矛盾就地化解了,好多原来的上访户不告了,钉子户不“横”了,对抗户不蛮了。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全市农村治安案件和信访案件大幅度减少,与实行村务公开之前相比,刑事案件下降7.6%,民事案件下降18.6%。
  村干部说:“现在村官好当了。”榆木桥子镇二道沟村委会主任聂开生对我们说了这样一件事:村前的一块上好的16公顷水田,前些年一到插秧季节就因为缺水而撂荒,即使勉强插上秧,也因水源不足长不好,亩产不超过400公斤。村里多次动员群众集资打井,可群众怕村干部把集资款挪作他用或吃喝乱花了,一直没有办成。实行村务公开后,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群众放心了,1998年集资2.8万余元,打了3口机井,解决了水源问题,平均亩产达到900公斤,当年就把集资的本钱收回来了。过去群众对村干部信不过,干啥事都费劲。现在只要对大家有好处的事,群众都支持。
  村民说:“我们心里亮堂了。”在座谈中,村民告诉我们:年初村里要开一个“明白会”,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村里的公益福利、集体企业承包及年内要办的几件大事,交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然后通过村民大会公布,这叫一年的事早知道;家家户户有一张“明白卡”,涉及各家各户的收费项目写得一清二楚;村里还有一个“明白栏”,上级的政策规定,村里的财务收支,村民该知道的大事小事,随时去看,一目了然。市里、乡里和村里的广播、电视也经常播送村务公开的事,国家的事,村里的事,我们自己该做的事,心里清清楚楚,心里可亮堂了。
  农村的文明程度提高了。实行村务公开,农民参与民主管理,激发了农民群众爱集体、爱家乡、学科学、讲卫生、团结互助的积极性。全市179个村,没有一个村修建庙堂,每个村的小学教学条件都得到了改善;156个村建立了农业技术协会,17个乡镇建起了农业技术学校,乡镇有科技推广站,村村有科技致富示范户。桦郊乡柳树村通过建立农户文明档案的方法开展文明户评比活动,把农户子女受教育情况、义务工出勤情况、家庭卫生情况、合同兑现情况、家庭成员有无违法违纪情况等作为评比内容,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现在全市农村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学科学用科学的多了,封建迷信的东西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赌博耍钱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邻里纠纷少了;讲卫生的多了,传染性疾病少了。
  农村奔小康的步伐加快了。村务公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全市19个乡镇有17个达到了小康水平,农民人均收入2608元,171个村进入小康村行列。今年3月,桦甸市被民政部命名为“村民自治模范市”。
  吉林省吉林市纪委赵宪廉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基层见闻

  辽宁盘锦市:
  建材经销违法使用发票
  近日,盘锦市双台子国税分局稽查局以发票检查为突破口,对辖区内二十五家建筑材料经销单位进行专项检查,发现有二十二户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使用发票的问题,追缴税款和罚款合计三十八万元。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借用他人发票偷税。有的业户到税务机关只办理税务登记不领取发票;有的不设门市部,也不办理税务登记,发生销售行为,需使用发票时,从其他业户手中转借,税务机关无法掌握其应税收入,致使税款流失。
  非法向他人提供发票,导致税款流失。一些建材经销业户受利益驱动,非法向无票业户或个人提供发票,导致对方偷逃税款。双台子区双益机电供应站等三户企业向其关系户非法提供空白发票,然后在存根联上填少量销售额向税务机关申报,使得对方偷税九千元。
  开具“大头小尾”发票偷税。此类问题涉及面广,危害性大,占本次稽查发现违法行为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二。如某建材经销处于一九九八年一月份开具普通发票一张,发票联填开金额八万三千元,存根联只填开十元向税务机关申报,隐匿收入近八万三千元,偷逃增值税四千六百九十七元。不法业户在开具“大头小尾”发票时,普遍将发票联撕下后填写,很难被发现。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违法使用发票单位的处罚力度。
  辽宁盘锦市国税局
  李伟夏才源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社会聚焦

  阳泉狮脑山 多见恼人处
  山西阳泉狮脑山是抗日战争百团大战的主战场之一,山上矗立着百团大战纪念碑,纪念公园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也是群众节假日登山游玩和瞭望阳泉市景的好去处。
  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其安全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游人常去的刀刃山,山顶峭壁危崖,这里的护栏索链所存无几(图一)。山脚通往山上的台阶两旁的护栏丢失殆尽,立杆被锯断(图二),路基遭破坏。
  山西阳泉市二矿翟银亮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实话实说

  数字游戏玩不得
  赵蓓蓓
  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生存”时代,大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国家财政预算的制定,小到一个企业的生产甚至一个家庭的开支,都离不开数字。真实、准确的统计数字(据)是个人、国家、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依据,而数字的虚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生存基础的虚实。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关虚假统计数字的新闻却依然层出不穷。本报10月19日的“社会观察”栏目刊登的《统计报表提前出,胡编乱造太离谱》的文章,披露湖北省丹江口市的一些乡村,7月底便把全年乡镇企业的产值、收入、利润报表做好了。问其原由,一个并无任何工业企业的村的文书说:“这是上面按分配的任务硬压给我们村的,没办法,只好胡编乱造……从1997年开始,年年如此。”近来有文章指出,“虚假数字成了社会一大顽疾:长官们想要的数字、体现政绩的数字、欺上瞒下的数字、乞贷数字、嫁接数字———种种充斥各行各业统计报表上和‘各取所需’的数字,让社会深受其害。”老百姓则一针见血地将此概括为“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10月18日,本报《经济周刊》一记者在其下乡手记中也以《经历浮夸》为题,讲述了他这几年采访中耳闻目睹的几次基层干部造数字的情形。某市的一位书记道出了个中原委:“现在的工作很难做……有的市,情况比我们差远了,可上报的数字却比我们大得多。别人都掺了水,只有我们实打实地来,那最后挨板子的还不是我们?”这位因怕“挨板子”而说假话、报假数的干部该不该“挨板子”暂且不论,他这种“挨板子”之说却道出了某种实情:在不少地方,在许多情况下,“虚拟生存”方能生存,实话实说则难以生存。
  这的确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一个社会中,说大话假话的人不仅“活得滋润”,还能“官运亨通”,而说实话真话的人却有可能“挨板子”的话,还有多少人愿意说实话且能够或敢于说实话呢?倘若自觉不自觉地说大话假话的人越来越多,虚假数字、虚假报表就绝对少不了。有政协委员呼吁,“1999年要成为数字真实年,以切实的讲真话、办实事的面貌跨入新世纪。”现实表明,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好大喜功”的苦头我们已经吃得不少了。如果数字都是“出”来的而非干来的,如果干部都靠数字“出”,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专题调查

  从湖北咸宁市的消费现状,看——
  欠发达地区消费需求缘何难启动?
  湖北省咸宁市下辖四县一市一区,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地级市,无论从现实经济实力还是从工业科技含量来看,都属于欠发达之列,其中,通城、崇阳、通山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目前该市居民消费呈现三个特点:
  人均消费额低。今年上半年全市人均消费1143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消费775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2120元,低于全国最低消费水平3000元的标准,是典型的低消费地区。
  消费结构陈旧。调查显示,欠发达地区绝大多数居民消费停留在维持基本生活消费方面。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咸宁市居民用于吃、穿的消费额为16.76亿元,占全市居民消费总额的53.34%;用于住、行的消费额只有4.46亿元,占14.2%;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的消费额3.8亿元,占12.1%。这种吃、穿、用、住的老消费结构顺序长期没有改变。
  消费市场疲软。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有商业主渠道销售不畅。据调查,赤壁市商业局系统10家公司,今年上半年销售额1.7亿元,仅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6.5%,10家公司绝大多数亏损;二是个体私营商业普遍不景气,关门歇业现象与日俱增。
  调查显示,咸宁市居民消费水平低,启动难度大,其原因主要是:
  落后的经济现状决定了现实购买力低下。由于科技含量低的农村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企业经济效益差、财政财源匮乏、投资后劲不足,不仅导致农民实际收入下降,负担沉重,有效需求难以形成,而且干部、工人消费水平也很低。咸宁市去年企业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4935元,月平均只有411元;下岗或离岗职工月人均生活费只有69.9元,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下岗职工生活费标准。
  消费环境差,阻碍了即期消费。一是城镇没有现代商业企业。咸宁市没有一家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的商场,市政府所在地和6个县、市、区的国有商业和集体商业的营业场所,全部承包给个人经营,缺乏统一的管理,商业部门只是收取承包费,原有的主渠道功能不再存在,城镇商品市场不见生机和活力。二是农村市场没有“载体”。现在农村供销社也都承包给了个人,由于个体经济势单力薄,无法驾驭巨大的农村市场,农村居民“购货难”已成为突出问题。三是其他配套设施跟不上。如通城县1/3的乡镇没有电视转播站,农户买了彩电,只能收到两三个频道的节目。又如农村用电一般价格在每千瓦时1.3元—1.4元,远远高于城镇居民用电价格。一些农民反映,就算买了电冰箱,也因用不起电而闲置。
  预期消费增加,限制即期消费。据对90户居民问卷调查,100%的居民认为在解决了基本生活之后,应将钱存入银行,以备将来自己的医疗和儿女的教育所需。
  消费信贷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实需求。接受调查的90户居民中,82户没有向银行申请过消费信贷;20户认为开展消费信贷“不可行”,或“不切实际”;31户不愿接受银行提供的消费信贷。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各家银行累计发放消费贷款2067万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617万元,教育助学贷款706万元,其他消费贷款744万元,到6月末,消费贷款余额为1935万元,仅占全市行社贷款余额的0.225%。
  从咸宁市的消费状况可以看出,欠发达地区要想启动消费必须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如加大投资政策落实力度,创造就业机会;强化市场管理,全面优化欠发达地区的消费环境;正确引导,全面强化欠发达地区居民的消费意识;机制驱动,全面实现欠发达地区居民最终消费需求的启动。当前主要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社会体系,解除欠发达地区居民的后顾之忧,进而使居民主动地参与消费。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咸宁市中心支行肖国全焦开刚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

  关心老年人的学习
  关心老年人的学习?新鲜!人都老了,既不能再就业又不能再晋级,学习有啥用?让老人吃好穿暖就行了,都七老八十的人了,费脑筋学习犯不上……
  种种类似的说法,都是对老年人参加学习的好处不了解。其实,“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对河南省老年大学400余名学员的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参加学习,益处很多:
  第一,充实思想,丰富生活。很多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老职工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一时难以适应闲散的生活,失落感、空虚感、孤独感油然而生。上了老年大学后,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赏心悦目的书画世界,古往今来的历史变革,简单实用的保健常识,令其耳目一新。同时,老同志在学校里又结交了新朋友,获得了生活的乐趣。
  第二,增长知识,培养兴趣。老同志也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但由于过去忙于工作或者受条件限制,对一些知识缺乏较深入、系统的了解,有些志趣爱好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老年大学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新的兴趣。
  第三,自我保健,促进健康。老同志大都患有某些疾病。但他们往往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保健常识缺乏了解。老年大学有针对性地开设卫生保健课和心理学常识课,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以积极的态度正视身体的变化,保持身心健康。
  第四,促进老有所为,为社会再作贡献。老同志参加学习后,普遍更新了知识,提高了素质。他们积极从事各项社会活动,体现了新的人生价值,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两个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办好老年干部大学有利于团结广大老同志,使他们寓乐于学,老有所为,实现他们继续服务社会的崇高理想,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让我们都来重视和关心老年人的学习吧!
  河南省委老干部局杨智勇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尊老敬老大家谈

  义诊冷场的启示
  今年5月,已成为“小康村”的河北省乐亭县毛庄乡于家坨村,请驻村卫生院为本村200余名老年人免费体检。在经过个别动员和广播通知后,竟没有一位老人到卫生院接受义诊。为什么这里的老年人对健康有益的义诊反应冷淡呢?事后,年过七旬的老胡道出心里话:“大伙知道这是好事,可我们不乐意没病找病。人哪,乐呵呵地活着,走到哪儿算哪儿!”按老胡的想法,头疼脑热一般症状不用放在心上,只有实在支撑不住才算“病”。实际上,农村许多老人就是到了“病”的程度,也很少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他们这种对疾病和生命的认识,与城市老年人渴求健康长寿,积极防病健身的心态形成鲜明对照。如何唤醒农村老年人的防病意识,切实解决他们预防疾病的问题,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医疗消费水平。“小康”意味着衣食充足。农村老人在衣食无忧后,首先考虑的是改善住房条件、子女上学受教育等问题,难以顾及防病健身的消费。只有不断增加收入来源,才能保证老年农民防病治病的需要。
  ——改善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水平,施行对农村老年人照顾的倾斜政策。老年农民作为农村疾病多发人群,理应从农村合作医疗中多享受一些份额。
  ——赋予尊老爱老新的内涵,强化农村关心爱护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农村物质文化生活发展到一定水平,关心老年人就不仅是让他们吃好穿好,更要细心呵护他们的健康,保证他们有充分的防病治病的权利。
  河北乐亭县毛庄乡秦庄村刘维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