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改革开放的胜利 民族精神的丰碑
  ——写在’98抗洪胜利之际
  新华社记者 万武义 曹智 鹿永建 余孝忠
  长达几个月之久的特大洪水终于颓然而去。世纪之交的中华民族,在经受住了空前严峻的考验之后,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入改革开放第二十度金秋。
  今天,当我们透过抗洪军民用沙石、用汗水、用血肉之躯筑成的巍巍长堤,仿佛还看到了一道更加强大的无形堤防:
  ——它的取之不竭的材料是改革开放20年所形成的强大物质和精神基础;
  ——它的钢筋铁骨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制度;
  ——它的坚固基石是邓小平理论。
  (一)
  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几乎每一页都可以见到“天灾”、“洪涝”的字眼。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49年的2155年间,就有1029次水灾的记载。在这块饱受水患的国土上,平均每10年一次大洪灾。
  然而,当流淌千年的江河在今年再度发生特大洪水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对手——
  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改革开放20年洗礼的中华民族,奋起保卫改革开放成果,并充分运用这一成果使之成为战胜洪魔的强大武器。
  从“三个确保”的提出到发出决战决胜的总动员令,从部署“严防死守”到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实行抢险救灾工作的重点转移,党中央总揽全局,运筹帷幄,科学部署,果断决策,牢牢把握着抗洪斗争的主动权。
  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分布着一个个现代化工业城市和鱼米之乡,尤其是拥有3.4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1/3的长江流域,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保卫“三江”流域免受洪水之祸,就是保卫改革开放20年的胜利果实。
  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号令下,饱受水患的中华民族打响了一场抗击自然灾害、保卫改革开放成果的特殊战争:从长江两岸到白山黑水之间,广大军民万众一心奋起抗洪。党员干部冲上来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冲上来了,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冲上来了;一趟趟列车紧急启运,一架架飞机星夜出动,一辆辆军车昼夜兼程,抗洪前线急需的各种物资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源源不断运来……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30余万子弟兵,800多万干部群众,以及为之服务的交通、通讯、医疗服务人员,动员的力量足足上亿人,投入人员之众、物资之多,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罕见,在世界抗洪史上也是闻所未闻。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已具备了打赢这场战争的雄厚实力。
  事实上,抗洪大军决战决胜的信心,就来源于此;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洪抢险斗争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也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过去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0.36万亿元增至1997年的7.47万亿元,日益强大的国力,是支撑起这次抗洪的坚强后盾。据统计,整个抗洪抢险期间,调运的防汛抢险物资价值高达30亿元,仅编织袋就有5亿多条,救生衣700多万件,此外国家防总还调运编织布和无纺布1663万平方米,数量之大、渠道之广,超过建国以来的历次抗洪抢险。
  调运速度之快更是前所未有:在灾区,抢救遇险群众用的是冲锋舟、交通艇、直升机,转移灾民用的是大轿车、大卡车;三江告急,20多万精锐之师搭乘160多架次飞机、127趟军列和6000多台军车直抵抗洪一线;各地防总收到电传两个小时就可发运前线所需物资,上午还在车间生产的防汛物资当晚就已运抵大堤上……纵横交错的空中、地上交通网络,快捷及时的通讯手段,把前线与大后方紧紧联结在一起。
  经历过1954年长江大水的长江水利委员会老专家韩承荣深有感触地说,当年抗洪时水文资料只能靠电报传送,洪峰每15分钟报一次,几个人骑自行车跑都跑不赢。后来装了一部“摇把子”军用电话,喉咙都喊哑了。不能说那时候人不拼命干,但国力不如现在啊。
  正如韩承荣所深切感受的那样,这次抗洪抢险斗争,从党中央、国务院的宏观决策到每一个重大行动的部署和实施;从汛情预测到查险排险;从危堤抢险到防洪调度,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现代化的设施。计算机广域网络、气象卫星通信系统、水上自动测报系统、卫星遥感、卫星定位观测、水下彩色摄像、堤坝隐患电法探测等现代科学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气象未卜先知,高天风云可测……
  1954年,面对长江特大洪水只有两大工程措施:建国前建成的十分脆弱的堤防和1952年建成的荆江分洪区。尽管政府带领几百万军民奋力抗洪救灾,并启用荆江分洪闸分洪122.7亿立方米,但武汉仍被洪水围困3个月。
  今天,全国已建成水库8.46万座。在今年水灾中,共有1285座水库经科学调度有效拦蓄了洪峰,加上长江、松花江大堤等江河堤防将洪水约束在河道之中,计减免经济损失7200亿元。这些“参战水库”的“功臣”中,既有丹江口、隔河岩、葛洲坝、漳河、五强溪、二滩、丰满等大型水库,也有大量的中小型水库。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州之地自古就有“水来打破万城堤,荆沙便是养鱼池”的民谚。8月16日,入汛以来最大的一次洪峰———长江第六次洪峰向荆江大堤奔泻而来,撕扯、撞击着已经承受了50多天高水位浸泡的干堤。历史最高水位被突破,45米的预定分洪线被突破,水位仍在暴涨!
  17日晚20时,洪峰通过荆州,千里长堤牢牢锁住了桀骜不驯的大江。此时,漳河水库已满负荷运行96个小时,共拦蓄洪水1.02亿立方米,错峰时间达79个小时……
  固若金汤的大堤不仅保护了长江和嫩江、松花江两岸的耕地、人口安全,而且保护了武汉、岳阳和齐齐哈尔、哈尔滨、佳木斯等重要城市的安全,保护了京九、京广等交通大动脉的安全,直接经济效益达4000多亿元……
  历史不会忘记,1931年长江流域暴雨成灾,长江中下游西起沙市,东至上海变成了一片泽国;1932年,嫩江、松花江流域普降大雨,哈尔滨市的松花江大堤溃决20多处,市区淹没在水里长达一月之久;1935年的那场大水,汉江遥堤轰然溃决,一夜之间淹死8万余人……
  与历史比较,虽然今年的洪水有的超过、有的接近历史纪录,造成的威胁比任何一年都大,但相对而言损失却最小。
  所有这一切,都凝结成一个不容置疑的结论:是改革开放新时代赋予了人民抗御洪魔、战胜洪灾的伟力,也只有在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创造出如此人间奇迹。
  (二)
  历史将永远铭记,中国共产党人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洪斗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几十天来,我们走遍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的每一处大堤,只见哪里最紧急,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在大庆,当凶猛的洪水漫过拉海堤坝,市委书记刘海生挺身而出,第一个扛起沙袋冲向大堤;在武汉,今年抗洪斗争中献身的第一个人是市水利局高级工程师潘良勇;在岳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罗典苏因过度劳累,心脏病突发,晕倒在抢险现场;在安乡,34岁的县环保所副所长李建国,猝死在坚守了35个日夜的大堤上……他们虽然职位不同,岗位各异,但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崇高的称号:共产党人。
  历史将永远铭记,人民子弟兵在这次抗洪抢险斗争中所建立的卓著功勋。
  作为抗美援朝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作为渡江战役以后长江流域最大的一次兵力集结,30余万跃动的迷彩服构成了’98抗洪一线最壮美的图景,114位将军、5000多名师团职干部和广大指战员把长江当作前线,从坚守荆江大堤、抢堵九江溃口、会战武汉三镇到保卫大庆油田、阻截哈尔滨漫堤洪水、决战佳木斯,子弟兵无不是冲锋在前,力挽狂澜。
  两个多月来,全军和武警部队共出动官兵700多万人次,组织出动民兵和预备役人员500多万人,排除险情6000多处,加固堤坝7000多公里,抢运物资8000多万吨,安全转移群众420万人次。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1998年发生在中华大地上这威武雄壮的一幕,再次证明了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历史将永远铭记,亿万中华儿女在滔滔洪水面前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
  这次抗洪抢险斗争告诉我们,改革开放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和胸怀,人们舍“小家”保“大家”,牺牲局部保整体的全局意识进一步增强。在保卫京九的抗洪前线,我们看到九江艾城镇雷桥村村支书万金水,为堵泡泉群,把家中的6条棉絮全拿来了;缺少木料时,他带头拆去自家的门板;没有土,他又领着大伙把自家门口挖成了一口小水塘。在大庆,我们看到6万多农户在自家房屋倒塌时,把困难埋在心里,上堤一线的民工天天保持在2万人左右。在湖北,我们看到为了保卫大堤群众掘开了坚守了一个多月的民垸,把洪水引向了家园……
  洪水砥砺了民族的意志,洪水也升华了民族精神。在风口浪尖,在洪水激流中,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时代精神在凝聚、在闪光。
  ——今年的抗洪抢险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这就是10多万人组成的水利科技人员队伍,他们中有截流专家、防渗专家、预报专家、勘测专家、土木专家。在他们的科学指导下,一处处险情得到及时发现和排除,一次次科学调度水库拦洪错峰得到准确实施。
  ——一年前的8月29日,我国第一部规范防治自然灾害的法律——《防洪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于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在汛情紧急时刻,江西、安徽、湖北等省依法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在抗洪一线采访的日日夜夜,我们无处不看到,在出现险情的关键时候,防汛指挥者依法征用物料、交通工具时,人们坚决服从法律的权威,显示出良好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汛情、灾情容不得拖延。奔波在抗洪一线,我们没有看到推诿扯皮、拖拉延误,一切都是雷厉风行、高效运转。
  整个抗洪期间,千里铁路线上,运兵车一辆接一辆,一切为军列让路。8月8日这一天,武汉流芳、江岸西站间隔不到10分钟,就有一列军列驶入,运行密度为建国以来所罕见。参加抗洪抢险的一支支部队接到命令后在2小时内迅速开赴前线;为了堵住九江溃口,国家防总紧急从各地调运大量抢险材料,仅石料就达14个专列,分别从山东、河南等地急驰九江。
  ’98抗洪,建立在科学、法制和效率意识上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显得更加博大、亮丽……
  (三)
  回眸已经过去的惊心动魄的90天,我们耳旁再次回响起一位世纪老人的声音:“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早在一年前的8月5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一份关于西北生态环境建设的调查报告上就作出重要批示,号召人民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新河山。
  8月13日,就在抗洪抢险斗争还在紧张进行之际,国务院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一切毁林开垦行为。9月初,朱镕基总理在长江中上游五省区考察时指出,从现在起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要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恢复生态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防治地质灾害;要大干几年,全面加固长江、黄河干堤,清除河障,疏浚河道,提高防洪行洪能力;要加大治理洞庭湖、鄱阳湖的力度,切实禁止新的围湖造田,对过度围垦的田地,要根据条件和可能,逐步退田还湖。
  与此同时,国务院决定增发1000亿元国债,以支持包括农田水利、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
  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令,从9月1日起,川西57个县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实行常年管护,460多万公顷原始森林由此与斧头、油锯等采伐工具告别。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等地也纷纷向国人承诺,停止砍伐天然林,保护生态平衡,防治水土流失。全国各地各级政府也对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工作提前动手,早作规划。
  在这场人与洪水的殊死搏斗中,人民群众再次切身感受到了战争年代那种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美好情感,也再次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共产党好,子弟兵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
  团结一心,不可战胜,是因为党和人民的利益高度一致。利益一致才能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党群一心,干群一心,军民一心,艰苦奋斗,勇往直前。
  如今,洪水已经退去,怎样珍惜和继承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摆在每一位党员干部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
  人民衷心希望:当党员干部在带领万千群众用血肉之躯筑起防洪大堤之后,一定不要忘了继续垒筑思想上的大堤,不要忘了抵御更可怕的洪水——腐败的袭击。在反腐倡廉的战场上,考验将更加严峻,“战斗未有穷期”。
  这是党的要求,人民的愿望,时代的呼唤!
  邓小平同志曾谆谆告诫我们: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的,“有这样的党,这样的军队,这样的人民,什么历史功业都可以创造出来。完全可以坚信,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共同奋斗,一定能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 本报有删节)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家计委和本报举办灾后重建与经济发展座谈会提出
  灾后重建要遵循规律标本兼治
  本报北京9月24日讯 记者董建勤报道:灾后重建事关灾区群众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任务紧迫而艰巨。灾后重建工作要有新思路,统筹规划,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以促进全年经济增长8%目标的实现。今天,在由国家计委和人民日报社共同举办的“灾后重建与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表达了这样的共识。
  与会者认为,洪涝灾害造成了很大损失,给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困难,但灾后重建也提供了加快发展、调整结构、提高水平的契机。灾后重建形成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将有利于扩大内需,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动整个经济增长。一方面,在抗洪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物力、财力,加上人民群众大量财产的损失,需要新的增量来进行补充,直接刺激一些企业的生产,特别是带动建材、冶金、医药、服装等相关产业发展。各地汇集起来的巨额捐款,也使相当一部分储蓄变成了消费资金,刺激生产。另一方面,灾后重建,特别是住房建设、企业迁并、加固干堤、疏浚河湖、修建农村电网、通讯等,都将带来大量的资金和物资需求。目前,国家已经在农田水利、能源、交通、环保、城市公用设施等领域加大了投资力度。
  灾后如何重建家园?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封山植树、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方针。与会代表认为,这对于确保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长治久安、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加快全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会议提出,灾后重建要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恢复生产与结构调整相结合,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在恢复灾区工业生产的同时,达到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高水平的目的,而绝不能搞无效或低效投入、简单恢复原样。
  会议指出,当前要抓紧做好如下几项工作:尽快制定灾后恢复生产和调整结构的规划;做好灾区市场供应和灾后恢复生产与重建的物资准备工作;多方面筹措资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做好部分企业关停、撤离、重组后下岗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其中,解决好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是当前救灾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要统筹规划、适当集中、抓紧建设,并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与有计划地建设小城镇结合起来。
  会议代表认为,只要我们继续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有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和灾区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把灾区重建、江湖整治、兴修水利与扩大内需、加快发展结合起来,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建设起更新、更好的家园,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也一定会达到。
  座谈会由人民日报总编辑许中田主持。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刘江、国土资源部部长周永康、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国家经贸委副秘书长蒋金楚、建设部总规划师陈为邦、农业部办公厅副主任刘振伟、水利科学院院长梁瑞驹、林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久荣在会上发言。(发言摘要近日将在本报二版刊出)


第1版(要闻)
专栏:
网箱养鱼富西滨
  厦门市杏林区西滨村,改革开放前人均收入300多元,改革开放后,该村农民大力发展网箱养鱼,走上了致富路。目前,该村已有85%以上养殖户人均年收入近5000元,图为该村网箱养鱼场一角。 本报记者 张悦摄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征文

  为厂务公开叫好
  金海
  几年来,石家庄天同拖拉机有限公司实行厂务公开,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企业走出亏损境地,每年实现利润1000万元。
  实行厂务公开和民主监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生动体现,也是推动国企改革的有力措施。国企改革有许多新鲜思路、新鲜经验和措施,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一条不能动摇,堂堂正正、敬业奉献这一条不能含糊。如若企业领导者把企业看作是少数几个人的,自己说了算,忽视广大职工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创造力,就很难得到职工的信任和支持,企业没有能红火的。
  实行厂务公开和民主监督,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扩大企业民主,加强依法治厂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厂务公开想到村务公开,想到工厂和农村的民主进程,令人鼓舞和振奋。


第1版(要闻)
专栏:

  尉健行抵达新西兰访问
  新华社奥克兰(新西兰)9月24日电(记者周慈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尉健行在圆满结束对越南访问之后,应新西兰政府邀请,今天乘飞机抵达新西兰北部城市奥克兰,开始对新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尉健行在奥克兰机场发表书面讲话。他说:我来到新西兰的伟大儿子、中国人民的朋友路易·艾黎的故乡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感到非常高兴。中新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特别是中新建交以后,两国的友好关系顺利发展,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保持和发展中新友好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利于亚太地区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我相信,此次访问将进一步增进中新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尉健行一行抵达奥克兰时,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陈文照、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吴祖球和新西兰外交贸易部官员在机场迎接。陪同尉健行访新的中联部部长戴秉国、中纪委常委袁纯清等同机抵达奥克兰。


第1版(要闻)
专栏:

  英国首相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今天在此间宣布: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邀请,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将于10月6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第1版(要闻)
专栏:辉煌的20年(三)

  改革开放政策稳定 举国上下致力发展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经济增长速度列世界首位
  ●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二
  ●吸收外资总额连续五年世界第二
  ●教科文卫事业属世界中等偏上水平
  本报北京9月24日讯 记者朱剑红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1978年为3624.1亿元人民币,到1997年达74772.4亿元,比1978年扩大近20倍,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按当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计算,1997年中国GDP为9020亿美元,位于美国(78193亿美元)、日本(42234亿美元)、德国(21154亿美元)、法国(13938亿美元)、英国(12784亿美元)和意大利(11462亿美元)之后,居世界第七位。1979年—1997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高6.5个百分点。
  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1978年—1997年,中国煤炭和布匹产量始终保持世界首位;谷物、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钢、水泥和电视机等8种产品分别由第二位至第十六位上升至世界第一位;发电量和化肥产量分别由第七位和第四位升至第二位;原油产量由第八位升至第五位。当然,人均水平仍然较低。
  在对外贸易方面,1978年我国外贸总额位居世界第二十七位。到199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251亿美元,比1978年扩大17.7倍,年均增长15.6%,列世界第十位。中国的外汇储备1978年仅有1.67亿美元,到1997年底达1399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
  改革开放前,中国利用外资几乎为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3483.5亿美元。1993年后,中国吸收外国资本总额已连续5年保持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此外,1997年中国旅游外汇收入达121亿美元,比1978年扩大45倍,位居世界第八。
  在教科文卫事业方面,中国居世界中等偏上水平。目前发达国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而中国仅为30%左右。在教育方面,统计显示,中国初、中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高等教育比较落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1992年中国成人识字率为7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的文化事业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1996年每百万人拥有图书93种,低于世界平均(160种),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55种);平均每天发行日报4918万份,平均每千人41份,接近发展中国家平均(44份),低于世界平均(96份)。而中国居民享有的医疗卫生保健已达到世界中等偏上水平,目前,中国平均预期寿命约为70岁,高于世界平均(63岁)。1997年,中国有各类医生198.5万人,居世界首位。(附图表)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同若斯潘会谈
  强调中国政府始终把加强同法国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
  本报北京9月24日讯 记者罗春华报道: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与来访的法国总理利昂内尔·若斯潘举行了友好而坦率的正式会谈,双方就中法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朱镕基首先对若斯潘一行来华访问表示热烈欢迎,并对若斯潘就任总理以来为继续促进两国友好合作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赞赏。他说,中国政府始终把加强同法国的关系放在重要的位置,中国政府愿意按照两国去年发表的联合声明的精神,不断扩大和深化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朱镕基指出,中法两国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对世界事务负有重要责任。两国都珍视自己的民族独立,都有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传统,都主张世界多极化,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两国都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中法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朱镕基说,自今年4月在巴黎同法国领导人会晤以来,中法关系继续顺利发展。两国高层往来和重要互访势头不减;经贸和农业合作续有成果;在科技文化和教育领域,两国打算继续开展交流与合作,有关合作项目和交流计划执行顺利;双方继续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协调与合作;中法两国关系正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中方愿意继续推进这一良好的势头。
  若斯潘感谢朱镕基总理的邀请。他说,法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法中两国的友好关系,重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法国愿意与中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法中双方的不断交往,充分表明法国政府愿意巩固这一重要关系。
  朱镕基还介绍了当前中国国内的经济形势。他说,本届政府自今年3月开始工作以来,受到了亚洲金融危机和严重的洪水灾害两大挑战,但这并没有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也不会影响今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对此,若斯潘说,尽管中国发生了严重的水灾,但中国军民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敬佩。若斯潘赞赏中国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他说,中国发生的变化给他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两国总理还就国际金融危机交换了看法。若斯潘赞扬中国人民币不贬值对稳定国际货币所作出的贡献。两国总理一致认为,面对当今世界性的金融问题,需要有全球性的合作。
  会谈结束后,两国政府发表了《中法关于加强金融合作的联合声明》和《中法两国政府关于成立中法农业及农业食品合作委员会的声明》。两国政府有关方面负责人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财政议定书》、《中法关于信息新技术的行动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关于知识产权的合作协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与法国国家电力公司合作协议》。两国总理出席了签字仪式。
  会谈前,朱镕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仪式,欢迎法国总理一行。
  出席欢迎仪式、会谈和签字仪式的有: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外交部副部长王英凡等,以及法国国民教育、研究和技术部长克洛德·阿莱格尔等。
  朱镕基总理夫人劳安,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王宋大,若斯潘总理夫人西尔维娅纳·阿加姗斯基—若斯潘出席了欢迎仪式。晚上,朱镕基总理及夫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招待若斯潘总理及夫人一行。
  朱镕基总理举行仪式欢迎若斯潘总理。本报记者 孟仁泉 摄(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