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院士园地

  半导体叩开知识经济大门
  中国工程院院士 许居衍
  作者简介微电子技术专家。1934年生于福建,195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电子工业部第二十四研究所、无锡微电子科研中心、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顾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顾问,电子工业部科技委委员。长期从事半导体工程技术开发和工业发展工作,80年代后,探索科研生产结合模式,促成我国最大科研技生产联合企业的创立,主持完成国家微电子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主持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完成集成电路大生产技术研究和关键产品开发等项目。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
  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使所有其他技术都相形见绌,它作为数字化革命的核心与基础,改变了所有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并因此叩开了知识经济的大门。
  1947年12月16日,贝尔实验室的布莱顿和巴丁在研究半导体表面物理时,在一块锗片上,发现了既有电子管跨导(Transconduction)又有变阻器(Varistor)性质的点接触晶体管(Transistor)效应。1948年1月,肖克莱提出面结型晶体管模型和场效应理论,并于1951年、1952年先后实验证实。1956年,诺贝尔奖评委会缘于肖克莱、布莱顿和巴丁“在半导体研究和发现晶体管效应”方面的贡献,把当年的物理学奖判给了他们。因此,晶体管不仅是技术发明,而且是科学发现,它“呼唤新物理学”(肖克莱1956年获奖会上讲话),推动了固体物理的研究,并因此导致微电子技术的蓬勃发展。
  回顾人类近百年来的科技活动,我们看到有两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前30年,人类由牛顿力学困境中走出,创立了改变整个自然科学观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而后70年,基本物理学没有新的突破,但半导体科学技术却获得了辉煌成就。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肖克莱回乡创办半导体实验室以及随后的一系列裂变与繁衍,触发了半导体工业的创业连锁反应,并因此引发了世界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即美国加州硅谷的崛起。由此可见,没有晶体管,没有肖克莱,就不会有硅谷。现在“硅谷精神”已成为知识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现象,并已在全世界广为扩散,成立了数以百计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挥了各自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作用。以我国最早成立的52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1991年至1996年技工贸总收入、年实现利税、年出口创汇分别增长了26倍、20倍、36倍,已成为发展我国知识经济的“增长核”。硅谷的形成及其扩散,成了人类自文艺复兴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之一。
  半导体技术发展中,有两个反映创新的规律,一个是指导技术更新的物理规律,叫做器件按比例缩小原理;一个是追逐利润的商业技术竞争规律,叫做器件集成度增长原理,因为它是摩尔(Moore)在1965年总结少数几个发展数据中领悟的,因此也叫摩尔定律。前者表示器件尺寸缩小K倍时,芯片功能和性能就提高K2倍;后者表示每18个月芯片上的集成器件数目就增加1倍。依照这些规律,半导体器件尺寸从早期的十几微米,缩小到现在的深亚微米;芯片上的集成度由第一个商品化的几个器件,增加到现在的几亿个器件。其中特别是1971年发明的微处理器(MPU),集成了2300个器件,运算速度达每秒6万次,超过占满整个大房间的第一台电脑水平,从而开创了在硅片上浓缩电脑的新纪元;而今天,一个高性能MPU则集成了1000万个器件,运算速度高达每秒近10亿次。
  半导体发展的这些规律,在体现科学理论和技术商品化的有机结合中,反映了半导体技术独特的“小与大”、“高与低”新技术经济辩证法,即在尽可能小的材料空间内,集成尽可能强大的功能,以实现高性能与低价格的正反馈良性推进关系。正是这种辩证关系,促使人类经济特征由“回报递减”(Diminishingreturns)过渡到“回报递增”上来。例如,美国半导体工业自90年代初恢复对日本的世界霸主地位以来,美国经济也正好同期出现了繁荣增长的势态。从1987年到1996年,美国半导体工业附加值(销售收入扣除材料、水电等费用)由112亿美元增加到416亿美元(1996年销售额为709亿美元),增加值达304亿美元,比制药业、汽车业同期增加值高出50%以上;10年间年均增长率达15.7%,比整个经济快3倍多。近20年来,因半导体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所造成的消费者购买力提高,就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从而使知识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态势。
  半导体技术不仅以自身的知识创新直接改变了经济增长质量,而且还以自己独特的集成方法推动着电脑、电信和电器走向融合,把人类逐渐推向多媒体化网络时代。回顾近20年来电脑发展历史,我们明显地看到,正是由于英特尔早期(1971—1974)推出的3种MPU芯片,吸引了美国硅谷一批20来岁早熟的“电脑迷”,他们聚会斯坦福大学校园的“自制电脑俱乐部”,交流或出卖自己利用MPU芯片制造的业余电脑和软件。其中一些人,如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苹果公司的史蒂文·乔布斯等,后来都成为亿万富翁。就是这些穿紧身裤和工作衬衫的“毛孩子”,震撼了像蓝色巨人IBM这样老牌的电脑制造商,并把他们带进了个人电脑时代,从而完全改变了电脑的发展方向。也正是由于半导体技术所具有的高性能与低价格的连锁推进机制,早期这些MPU芯片迷们关于电脑将迈出神秘殿堂、走进寻常百姓人家的预言,才成为现实。个人电脑在芯片及由此而发展起来的软件协同下,不仅日益个人化,而且正在走向网络化。今天,我们在因特网发展中又看到一个相似的事实,网络通信在半导体“小与大”、“高与低”辩证关系或摩尔定律作用下,不仅激发了个人的想象力,而且将使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燃烧起来,推动知识经济向高级形态发展。
  30年代前基本物理学知识创新,引发了晶体管效应的发现,而聚焦于创造财富的半导体技术创新,则不仅以自身的集成技术叩开了知识经济大门,而且还通过集成方法论,推动了高速智能网络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以信息或网络经济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发展阶段。(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西方七国敦促俄深化改革
  新华社伦敦8月30日电(记者王诚)西方七国集团现任轮值主席国英国首相布莱尔的一位发言人,30日晚在伦敦表示,西方七国将准备向俄罗斯提供帮助,但条件是俄罗斯必须继续坚持深化改革。
  这位发言人对新闻界说,布莱尔在过去两天中与包括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内的其它六国领导人就俄罗斯不断恶化的金融和经济形势进行了一系列电话磋商。
  七国领导人均明确表示将努力促成俄罗斯克服目前的经济困难,因为俄罗斯的经济稳定符合西方七国的利益。该发言人还说,七国领导人一致敦促俄罗斯继续坚持执行其既定的改革计划,因为这是帮助俄罗斯摆脱目前金融困境的最佳途径。
  此外,布莱尔30日还与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奥地利总理克利马通了电话,就俄金融局势交换了看法。两位领导人表示,西方七国集团和欧盟将在这场俄罗斯金融危机中密切合作,并视情况协调彼此立场。


第7版(国际)
专栏:

  国际清算银行呼吁严防金融危机
  据新华社日内瓦8月31日电(记者李敬臣)国际清算银行8月31日发表的报告指出,亚洲金融市场形势在今年初稍有缓和之后,第二季度出现了新的一轮动荡,并波及到了亚洲以外的一些国家。报告认为,国际社会迫切需要采取措施防范和解决金融危机。
  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发表的《国际银行和金融市场发展报告》说,虽然印度尼西亚6月份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订了新的协议,但是该国资产和货币目前又出现新的螺旋式下降趋势。社会动荡使得投资者失去重返该地区的信心。日本经济和金融形势恶化也使得日元再度疲软。
  报告认为,新一轮金融动荡波及面较大,影响到太平洋地区的诸多货币和证券市场。与此同时,亚洲以外的地区受到的冲击也比去年更大。俄罗斯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由于宏观经济不平衡和石油等商品价格低廉,形势更为令人担忧。到今年5月,不少亚洲以外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被迫实行进一步紧缩财政和金融的政策。
  报告强调,金融危机再次抬头、金融界出现兼并与联合浪潮、衍生市场出现新的调整等种种事件都说明,国际社会有必要对不断超出国家监管能力的世界金融体系的结构加以重新考虑。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全球股市暴跌的日本因素
  本报驻日本记者 于青
  东京股票市场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大幅下跌,日经平均股价跌过14000日元大关,以13915.63日元报收,这是12年半以来东京股市的最低值,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俄罗斯金融市场动荡,进而波及欧美股市。但此间舆论指出,世界股市连锁暴跌的深层原因中,日本因素不可小视,其主要问题还是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
  首先是不良债权迫使超低利率政策长期化。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金融机构面对巨额不良债权,经营陷入困境。1992年,当时任首相的宫泽喜一曾提出投入公共资金处理不良债权的建议,但未能实行,祸根一直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良债权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恶劣影响日益增加。1995年秋,日本金融当局把贴现率降低到0.5%这个历史最低点。超低利率有利于银行筹措短期资金,作为处理不良债权的资金。若提高利率,不良债权增加,筹资成本增加,银行更难摆脱困境。但另一方面,超低利率使本应由日本市场吸纳的资金流向美国等海外市场,增加了游资的流动性和世界性股市过热,同时也为世界股市连锁暴跌提供了潜在因素和可能性。
  其次是不良债权处理前景不明朗,成为日本和世界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诱因。为帮助银行处理不良债权,缓解银行惜贷问题,稳定金融体系,今年3月,日本政府投入了30万亿日元公共资金。但此后,银行惜贷问题并未缓解,不良债权处理也无改善迹象,6月中旬日元汇率跌过145日元大关是市场发出的警告。在6月20日的东京紧急货币会议上,日本政府承诺尽快解决不良债权问题和刺激经济早日恢复。7月初,日本政府决定引用美国的过渡银行制度,以备因解决不良债权问题而发生银行破产。但政府决定须经国会审议通过方能实施。8月初,日本政府向国会提交了包括过渡银行法案的有关金融稳定的6项法案。国会从8月25日开始审议该6项法案,其间出现“长银”合并问题。在野党指出,如果给长银投入公共资金能解决问题,过渡银行法案就没有必要。政府表示,过渡银行制度是解决破产银行的程序,是支持长银合并而不是挽救长银破产。在野党说,3月份曾给长银投入过公共资金,再次投入必须公布长银经营状况。金融当局予以拒绝,说经营状况是以不发表为前提获取的。长银的领导成员8月31日将出席国会,就长银经营问题提供证言。
  从6月中旬至今,解决不良债权的程序一直不见踪影。两个多月期间,日本金融机构不良债权问题一直是市场炒作的因素,东京股市日经平均股价跌过1.5万日元大关、东京汇市日元汇率跌至今年最低点等市场动态,都能看到不良债权的阴影。如果国会审议陷入僵局,解决不良债权前景依然渺茫,就有可能成为世界股市再次暴跌的新导火索。
  从今年初到8月底,日本19家大银行的股票价格平均已下跌了50%以上。银行股下跌将导致银行实力削弱、处理不良债权时间延长,乃至银行股进一步下跌,形成恶性循环。一家报社的经济部长认为,日本经济正在从萧条走向恐慌,金融问题关系到国家存亡,政治家们应该以日本国民生活和世界经济大局为重,求同存异,共渡难关。8月30日是小渊内阁执政“满月”之日,小渊在上任后的首次记者会见中曾表示:“努力使经济在一两年内走上恢复轨道,此事关系到内阁命运。”9月下旬小渊访美之前,有关金融稳定的6项法案能否在国会通过,日本金融机构能否走出困境,不仅事关日本和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事关小渊政权的命运。
  (本报东京8月30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洲科技论文排座次
  伦敦6.5万篇居榜首
  据新华社伦敦8月29日电(记者毛磊)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对39个欧洲城市的科技论文产量统计后发现,英国首都伦敦居其中第一位。
  据英国《独立报》最近报道,这项为期一年的研究分析统计了各欧洲城市科研人员在1994至1995年间发表的论文总数。统计结果表明,伦敦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总数达到近6.5万篇,高居榜首。列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别为法国首都巴黎和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两城市科技论文总量分别为4.6万和4万篇左右。
  这项研究是首次以城市为单位对欧洲各地区的科技实力进行分析。统计具体分为十大类学科、162个具体科研领域。在这十大类学科中,伦敦共拿了六个“单项冠军”,在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医学、神经学、免疫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都居第一。


第7版(国际)
专栏:

  三分之一美国人成为网民
  瑞士设立反色情举报网址
  据新华社华盛顿8月28日电(记者谷利源)一项最新的调查表明,目前总共有7020万年龄在16岁以上的美国人使用因特网,比9个月前增加了1800万人。
  由尼尔森媒体研究所和商业网络公司进行的这项调查表明,在过去9个月里,上网人数增加最多的要算美国黑人、印第安人、青年人和妇女。通过网络购物、了解信息、收发电子邮件等行为越来越成为“网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专家认为,到1999年底或2000年初,美国和加拿大的成年人将有50%成为因特网用户。
  据新华社日内瓦8月27日电(记者陆大生)为了打击利用因特网从事儿童性犯罪活动,瑞士联邦警察局从27日起设立了名为“因特网监控”的举报网址。
  瑞士警方呼吁公众通过这一网址检举一切有关儿童色情的网上非法活动,对这些活动进行“清洗”。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本台风引发洪水
  苏丹河水泛滥成灾
  据新华社东京8月31日电(记者乐绍延)受4号台风影响,日本近日暴雨成灾,洪水泛滥。
  据日本警察厅31日发表的统计,日本全国已有24个都道府县遭受洪灾,造成14人死亡,5人下落不明。大水冲毁了一些道路和桥梁,致使部分交通中断。
  日本静冈、福岛、神奈川县是这次洪水的重灾区。
  本报开罗8月30日电 记者朱梦魁报道:据此间报纸报道,因近日苏丹阿特巴拉河泛滥,16万户居民被迫流离失所,经济损失达140亿苏丹镑(约合700万美元)。
  据阿特巴拉市负责人昨天介绍说,洪水冲毁了67个村庄,淹没了上千公顷耕地。


第7版(国际)
专栏:

  一代王妃 音容宛在
  8月30日,法国一对母女在巴黎市区一个临时纪念碑前悼念英国王妃戴安娜逝世1周年。去年8月31日,戴安娜和她的男友多迪在巴黎因车祸去世,事故原因至今仍未查明。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西方学者聚讼纷纭
  蒙娜丽莎真容难见
  本报巴黎8月30日电 记者马为民报道: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应否恢复原色,这个问题在西欧和美国的美术界再次引起争论。
  蒙娜丽莎原取名《拉·若孔德》,完成于1503—1507年,后由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从达·芬奇手中购得。王室对它精心保护,并定期涂抹一层薄薄的清漆。随着岁月侵蚀,特别是清漆逐渐氧化,人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幅画色调变黄。
  据报道,收藏这幅名画的卢浮宫收到日本电视台2500万法郎捐款,拟将此画移至一特别展室专门展出。法国《艺术报》借此机会委托意大利都灵艺术品修复室,应用现代技术摹拟出了达·芬奇的原画:肖像的面部显著转亮,裙衫更有立体感。天空趋蓝,一角湖面也变得湛蓝明亮,总之跟人们如今观赏到的大不相同。
  《艺术报》还就修复此画采访了10多位专家。该报总编辑28日在该报上写道:“博物馆的使命不就是展示最接近艺术家追求的作品原貌吗?寻求对原作的忠实观赏,而敢于冒犯观众业已形成的虚假视觉,这不正当吗?一句话,难道《拉·若孔德》碰不得吗?”还有人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修复它不存在任何问题。
  目前,荷兰莫里修斯馆馆长杜帕尔、伦敦国家博物馆馆长麦格雷戈等赞成稍微除去点清漆,不主张大修。牛津大学艺术史系主任肯普等人则持反对态度。《艺术报》还援引了卢浮宫油画修复部前主任的一句名言:“你要是想促使一个修复家自杀,那就请他去修复《拉·若孔德》。”卢浮宫博物馆油画部主任表示,只有当一件艺术品的存活受到威胁时,修复才是必要的。所以现在根本谈不上去修复此画。
  据报道,待2001年专门展室开放时,将取消观众和这幅画之间的一切隔离物,采取新的照明系统,人们届时将能够更好地观赏肖像画宝库中的这件瑰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