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7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喜看《朱德上井冈》
  李准
  每逢“八一”,人们自然会想起“八一”南昌起义和朱毛井冈山会师,怀念我国革命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朱德元帅。在纪念朱毛井冈山会师七十周年之际,在今年的“八一”,看到由江泽民主席亲自题写片名的八集电视连续剧《朱德上井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让人由衷地感到高兴。
  从“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到井冈山会师,这段历史不长,总共只有半年多,但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却有着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朱德上井冈》的拍摄成功,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上带有填补空白的性质,是一次可喜的开拓。该片第一次完整地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段艰难而又辉煌的革命进程,再现了革命先辈们那鲜为人知的英雄经历和丰功伟业。其中许多重要篇章,诸如三河坝阻敌、奇袭隘口、巧夺仁化、智取宜章、痛击许克祥、联合范石生等,都是首次在荧屏上得到艺术呈现,有相当强的新鲜感。可以说,它是一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形象教材。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朱德的形象已屡屡见之于影视,但此前尚无一部片子是以朱德为中心人物的,朱德形象的艺术表现和朱德的历史地位还很不相称。《朱德上井冈》是第一部真正以朱德为主人公并在朱德形象的塑造上倾注了全力的影视作品。编导者在严格忠于史实的基础上用合理的艺术虚构创造生动的细节,在真实表现朱德朴实宽厚、平易近人、热爱战士、身先士卒的可贵品质的同时,着力凸现了他的高瞻远瞩、大智大勇、临危不惧、坚韧不拔的非凡气概。全片紧紧抓住危难之中见英雄的独特视角,通过对朱德率起义军转战赣、粤、闽、湘四省,独立地探索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思想,直至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的描写,为观众塑造出一个胸怀宽如海、意志坚如铁的真实可信的革命领袖朱德的形象,可喜可贺。
  《朱德上井冈》写的是曲折历史和艰难岁月中的艰苦奋斗,但它没有渲染苦难和沉重,更不用血腥镜头去追求刺激感官的效果,而是追求一种明亮、清新的色调,用主人公们心中的理想的火炬照亮全片。片子描写了牺牲但不陷入消沉,展现了曲折但不归于压抑。创作者们努力在艰难中突出希望,在挫折中展示昂扬,并用革命精神打通历史和现实的内在联系。在引人思索的同时,片子留给观众的不是叹息,而是开拓前进的呼唤。虽然因条件所限,片子在艺术上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创作者们在思想艺术风格上的这种积极追求,无疑是值得称赞的。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评奖后的评论
  ——第八届文华奖话剧获奖剧目浅析
  姚欣 林毓熙
  第八届文华奖已经评出,其中有七台话剧获奖。透过每年一度文华奖评奖这个窗口,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年来话剧创作把握时代脉搏、贴近现实生活的发展态势。
  树立精品意识,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在作品中寻找与当代观众思考热点与审美情趣的最佳切入点,创造鲜活的典型人物形象,正是话剧艺术永葆青春的力量所在。
  《虎踞钟山》与《沧海争流》突出地体现了话剧创作的新水平,堪称话剧精品剧目。《虎》剧虽然着重描写了建国初期以刘伯承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高瞻远瞩为培养我军高级军事人才而创立军事学院的业绩,而且又是站在面向未来的时代高度,展现我党我军第一代领导人在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战略远见和历史性思考,但对当代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强烈现实意义和启迪。该剧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有致,在戏剧语言、舞台调度及表、导演方面,都很好地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因而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沧海争流》的突出成就在于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用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再现了明末清初郑成功和施琅两个历史人物在收复台湾、统一祖国方面所建立的不朽功勋。
  《虎踞钟山》的刘伯承形象,是我党我军领袖形象的新收获。剧作家吸取了新时期以来戏剧和影视塑造领袖人物形象的经验,充实而具体地展现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把他们置身于矛盾斗争之中,并描写他们的心理和情感历程。与此同时,还着力写好领袖周围的人物,如剧中的杨震、崔保山、甘有根和起义将领吴觉非。而历史剧《沧海争流》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对郑成功和施琅这两个人物,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并从原来对施琅这个人物的不同评价中,另辟蹊径,透过施琅的回忆,深刻而生动地描写了两个人物之间的冲突和恩怨,鲜明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并使人物具有审美价值。
  关注时代,贴近现实,是话剧舞台的主潮。话剧艺术具有现实主义的光荣传统,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时代前列,密切关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变化,仍然是剧作家关注的热点。
  广东省佛山话剧团的《新居》,以富裕起来的农民家庭为载体,深刻地表现了兄弟、父子、夫妻之间受利益的驱动而使家庭进入不和谐的险境,但最终,美好的传统和新的道德光芒,使一家人重新找回了真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农民富裕之后仍然要致力于营造“精神家园”———“新居”的问题。
  《一人头上一方天》(黑龙江齐齐哈尔话剧团)描写的女主人公柳青青道德观念的巨大变化和感情冲突。这一形象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社会嬗变期农民的思想特征。而柳青青的女儿丢丢则是农村新女性形象,使人看到农村美好的明天。该剧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有个性,演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使人再次领略了黑土地文化的韵味和风采。
  《炮震》的作者在深入生活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到在我军装备现代化的进程中,军人这个特殊的群体,也同样面临着知识更新和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性和严酷性。作者思想认识和生活感受撞击出的火花,使这部话剧具有思想穿透力和艺术震撼力,有着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
  迅速反映沸腾的现实生活,密切关注当代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经历和情感变化,表现他们的追求和奋进、迷惘和困惑,使剧作家的视野更加开阔,题材领域也更加广泛。南京市话剧团的《大江奔流》以轰动全国的非法集资案为背景,写了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反腐倡廉问题,塑造了省纪委书记程之光的形象,让他和战友们在反腐斗争前哨,赢得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胜利。
  在申报的剧目中,不少作品从不同生活层面写了老百姓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的生活状态,使剧目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并透过剧情所隐喻的哲理性和思辨性给观众以启迪。特别是以当代英模人物为表现对象的剧目,仍占有一定数量。和前几年相比,“英模话剧”在人物形象塑造、营造舞台综合艺术美以增强可看性上都有长足进步。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金狮奖第三届全国少儿杂技比赛将举办
  由文化部主办,贵州省遵义市人民政府承办,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广播电视厅、贵州遵义卷烟厂协办的金狮奖第三届全国少儿杂技比赛将于今年9月1日至8日在遵义市举行。
  金狮奖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核准,文化部正式立项的全国杂技、曲艺、木偶、皮影艺术专项政府奖。自1988年以来,已成功地举办过两届。本次比赛将演出从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产业系统的三十七个杂技团体中选出的六十多个节目。
  这次参赛节目品种繁多,形式多样,有高空类、杂耍类、武术类、筋斗类、滑稽、软功、蹬技、顶功、车技,将反映出杂技苑地百花竞妍、五彩缤纷的喜人局面。另外,形式美、观赏性强、技巧高的一批新节目也将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比赛设金、银、铜奖,单项奖设导演、表演、优秀教师、创新、道具、舞美、音乐等奖项。(闻青)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第四届全国戏剧小品电视大赛将举行
  为丰富电视屏幕,活跃广大观众的电视文化生活,锻炼培养戏剧创作和表演人才,中央电视台将举办第四届全国戏剧小品电视大赛。
  大赛以促进这一艺术品种健康发展、提倡风格多样化、鼓励创新为宗旨。第四届戏剧小品电视大赛从现在起至9月30日前为征集作品及报名参赛的筹备阶段。比赛将设专业组和业余组,也可以个人名义参加比赛。组委会将聘请有关专家、学者、著名演员组成权威性的评比委员会,对作品进行认真公正的评选。专业组和业余组各设一、二、三等奖及最佳编剧、导演、演员奖等,并将于11月举行决赛,中央电视台将向全国进行现场直播。(种荣茂 刘章春)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探寻军事题材话剧创作的新视角
  ——评小剧场话剧《冲出强气流》
  吴然
  小剧场话剧《冲出强气流》这部由总政话剧团新近推出的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断面依然属于军事题材领域,但由于作品择取的视角和对生活诠释之点的独特,其思想容量和艺术效应已远远超出了既定的题材领域。
  飞行副师长彭飞和妻子安叶的情感经历,是时代发展变化的一个富于特殊意义的注脚。编导没有按照习惯的方式把视点放在军事题材的主体表现对象上,而是从另一侧面———军人家属的角度来看待和阐释生活。无论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为军人的彭飞的职责似乎并未发生根本变化,除了职务的提升,飞行训练或安全飞行是他始终不变的任务,也是他和妻子的永恒话题。但对安叶个人来说却完全不同了。这个原本对把军人配偶称为军人家属就颇感不习惯的倔强女性,由于面临下岗和重新择业的考验,心理上和生活观念上都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冲击和震荡。如果说以前那种按部就班的“计划”生活,尚可使她以丈夫的一切作为自己的生活中心,那么她突然发现,完全依附丈夫将使她在“计划”消失的今天很可能完全消失掉自我。
  安叶形象的复杂性和社会意义在于,现代意义上的军人家属在企图冲破传统角色的束缚、接受时代挑战的同时,又受到了环境和自我的羁绊。对安叶来说,所谓自我羁绊不仅仅是在心灵深处还拘囿于对传统角色的认同感,更重要的是由于她懂得军人家属对执行特殊任务的军人有着特殊意义而难免时时流露欲说还休之意,譬如,飞行员要安心飞行,就不能有包括家事在内的丝毫分心。正因如此,安叶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便只有取决于这两个症结的释解。从戏剧情节的演绎线索来看,“安叶醉酒”预示着家庭矛盾的盖子即将揭开,“分居之夜”则把这种矛盾推向极致。安叶与彭飞的矛盾只是时代变革在一个军人家庭中引起的小小插曲,因为事实上他们都深深懂得,在变革的岁月中哪些生活的浮尘真正需要拂去,而留下哪些关于人生和爱的永恒真谛。
  军人不可能离开广阔的社会背景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倘若没有家庭的衬托,我们则无法从细微之处看清军人灵魂中最真实最具感情的成分。应该说,彭飞是在一场并非简单的家庭矛盾纠葛中重新认识到了自己位置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的现实使他猛然间看到了一个熟悉中透着陌生、并已然有了自己生活轴心的妻子。尽管他因此在情感和观念上产生了从没在意、不习惯到极力反对等一系列变化,但这一切毕竟在他眼前展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安叶身上潜藏着的巨大热情、工作能量以及对社会的适应程度,都是他始料不及的。邻居小苏是作为生活的参照系出现的,她在演示着别一种生活状态的同时,在客观上也起到了释解生活的作用。事实上,彭飞正是因了小苏而获得了领悟,并对妻子和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冲出强气流》为我们提供的思考是颇具价值的:军人固然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但军人也需要理解社会。从根本上说,理解从来都是多向的或相互的,它不但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处在社会变革时期的人们走向文明与进步的共同需要。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在即
  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将于8月14日至28日在北京、上海等地举行,五大洲十六个国家的民间歌舞团将来华展演。
  参加艺术节的国外歌舞团有被誉为“民间艺术之顶峰”的波兰玛祖夫舍国家民间歌舞团和墨西哥响板舞大师索尼亚·阿梅利奥演出组,有日本鬼太鼓座鼓舞团、俄罗斯民间歌舞团、新西兰毛利舞蹈团等。图为南非艺术团演出剧照。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全国优秀儿童舞蹈展演将举行
  为弘扬民族文化,推动儿童舞蹈事业的发展,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中国东方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小荷风采———全国优秀儿童舞蹈展演》活动,将于8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来自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二十多个民族的一千五百名五至十二岁的少年儿童将汇聚京城,一展风采。这将是儿童舞蹈的一次空前盛会,也将成为首都少年儿童暑期文化生活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此次展演作品为1996年至1998年期间的新作,经过层层遴选,集中了全国一百九十七个具有鲜明时代感、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洋溢着儿童情趣的优秀少儿舞蹈作品。这些作品题材、体裁丰富多彩,内容、形式大胆创新,特色鲜明,风格多样,美不胜收。参加表演的汉、满、蒙、回、藏、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朝鲜、彝、傣、壮、苗、瑶、黎、畲、羌、卡佤、傈僳、哈尼、撒拉等各族小演员来自全国各地学校、艺校、少年宫、少儿艺术团、群众艺术馆及幼儿园。他们都经过严格的舞蹈训练,表演自如流畅,富有时代感和艺术感染力。《花笑我也笑》、《瑞雪丰年》、《山旮旯里的“小博士”》、《播下希望的种子》等作品,充分展示了我国当代儿童舞蹈创作的风貌和水平。(伍雪)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华之杰”长影联手征集剧本
  为振兴中国电影事业,广东华之杰影视传播有限公司与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文学》杂志社,日前在京宣布共同发起举办“华之杰影视剧本”有奖征集活动。
  广东华之杰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颇具实力的民营影视制作发行机构,曾制作过许多电视专题片和综艺节目。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文学》杂志,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大型电影文学刊物,四十年来刊登过大量优秀的电影文学剧本和电影理论文章,被国内外同行誉为新中国电影编剧的摇篮。
  我国首次由民营公司和电影制片厂共同发起的这次活动,面向全国征集内容健康的电影文学剧本和电视剧本,并由我国影视界权威人士及电影电视文学评论家组成评委会进行评选。凡应征剧本的作者都有机会与广东华之杰影视传播有限公司和长春电影制片厂签约,并将剧本搬上银幕。同时,华之杰影视剧本库宣告成立。该剧本库将征集到的影视剧本输入库中。该剧本库首批推出电视连续剧《海峡风云》和《无悔豪情》剧本,日前正由广东华之杰公司筹拍。(向文)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大智大勇擒毒魔
  ——电视剧《缉毒警察》观后
  陈钧
  歌声动地,烈火冲天。令人惊心动魄的画面,依次展现在观众面前。这就是中央电视台八频道在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一百五十九周年前夕、国际禁毒年到来之际播出的十五集电视剧《缉毒警察》的序幕。
  该剧是根据“锦鲤鱼”一案进行艺术创造而成的,是一曲昂扬激越的缉毒凯歌,大长了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毒魔的凶焰。
  “锦鲤鱼”一案,发生在1988年3月。当时,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获得情报:有个利欲熏心的跨国贩毒集团,利用一种名贵的观赏鱼“锦鲤鱼”,经由中国上海至美国旧金山的航班贩运毒品海洛因。他们将海洛因装进乳胶袋中,藏入剖开的鱼腹,然后死鱼活鱼混装,以求一逞。正当毒魔们交接毒品、得意忘形之时,三国四方的刑警有如神兵天降,将作恶多端的毒魔一举擒获。
  影视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锦鲤鱼”案为蓝本而提炼出的《缉毒警察》正是这样。近几年来,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不少电视剧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充满了媚俗、庸俗的低级趣味。《缉毒警察》则以浓墨重彩,抒写了我国缉毒英雄为了祖国富强、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机智英勇地向毒魔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斗争,以及所取得的重大胜利。
  《缉毒警察》在描绘英雄人物上,用崭新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以缉毒队丁涛、李拔、石丹“三剑客”为代表的英雄群体。他们怀着扫毒除害的壮志,凭着一股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和一身过硬的本领,谱写了社会主义时代的英雄曲。
  同时,《缉毒警察》没有像某些电视剧那样,把毒贩、歹徒写得软弱稀松,不堪一击,或者面目狰狞、行动愚蠢,或者类似小丑,滑稽可笑,而是用多彩之笔,揭露出他们阴险、奸诈、残暴的嘴脸,唤起人们的警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侦破、检察、审判等方面的案件为题材而反映和表现社会主义法制的电影、电视剧不少。《缉毒警察》既是一部优秀的法制影视作品,也是一部普及法律知识的生动教材。
  一首好的歌曲,在影视剧中既可烘托气氛,又可加深印象,为全剧增色。《缉毒警察》的主题歌和片尾歌,都是由恩涛同志作词,著名女作曲家雷蕾谱曲的。主题歌雄壮激越,气势磅礴,使人精神为之一振;片尾歌清脆优美,亲切动人,可以使观众回味无穷。
  纵观全剧,也还有些值得商榷之处。比如:某些场景的选择,还可以理想一些;打斗动作的设计,应求再精彩一些;摄制、化装亦有需改进之处;在整个节奏把握上,还可紧凑一些。演员抽烟,这已经是影视中的一种通病,但为了社会公德,建议改正。当然,就全剧而论,这还是一部值得称赞的优秀之作,它主题深刻,塑造的英雄人物群像极具光彩。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迎来六十华诞
  单曲
  今年7月,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迎来它的六十华诞。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雄厚艺术实力的文艺团体,承担着陕西地方戏曲研究、改革、创新、实验和示范演出的任务,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戏曲界享有一定声誉。其前身是在党中央、毛主席亲切关怀下,于1938年7月在延安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她从诞生之日起,就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秦腔、眉户戏等戏曲艺术形式,及时有力地配合了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
  六十年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繁荣民族戏曲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培养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推出了一大批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剧目,在中国戏曲艺术史上,谱写了璀璨的篇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创作演出的《中国魂》、《十二把镰刀》、《血泪仇》、《穷人恨》等优秀剧目,赢得了广大军民的热爱和赞誉。建国十周年之际,又以《游西湖》、《赵氏孤儿》、《梁秋燕》等戏参加陕西省赴京演出团、晋京汇报献礼及巡回江南十三省(市)演出,饮誉京华,蜚声南国。改革开放以来,戏曲研究院在弘扬时代主旋律,出人、出戏、出成果,推动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创作演出了一批高品位、高质量的剧目。其中秦腔《千古一帝》在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中获演出大奖和十一项单项奖,并赴日本访问演出。眉户戏《漂来的媳妇》、《杏花村》,华剧《杨贵妃》、《真的,真的》,秦腔《西湖遗恨》、《蔡伦》,同州梆子《泣血无字碑》、《关西夫子》等戏,在全国及省各项交流演出中获得“文华新剧目奖”和“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等多项奖励。
  建院六十周年之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召开院庆大会,举办演出周活动,编纂出版《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六十年》纪念画册等,都是颇有意义的。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闪光的儿童剧
  陈发仁
  儿童是世界的未来,是人类的明天。儿童的教育和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儿童的艺术素养则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之一。关于儿童和儿童剧的话题,可以作为这方面的有力佐证。可以说,凡是着眼于未来繁荣和发展的国家、民族,都十分重视儿童剧的创作和生产。
  记得小时候,我们曾深深地被电影《红孩子》、《鸡毛信》所吸引,至今还对电影《卓娅的故事》中的情节记忆犹新。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整整影响了好几代人。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斩钉截铁地指出,一定要建立儿童艺术剧院。据说有一位德国人对前苏联著名歌剧演员说:“你们若不重视对儿童的艺术教育,那将是十分危险的事,你们的繁荣将不会用多少时间就会消失。”这位歌剧演员微笑着回答:“朋友,你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们很快就建立儿童艺术剧院了。这是列宁同志说的。”多么精彩的对话。是的,任何一个着眼于“向前看”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儿童的艺术教育。事实也说明,儿童艺术教育要早抓、抓实。如不在儿童时代就给孩子们传播艺术的种子,不给予他们以“真、善、美”的艺术形象的熏陶,无疑这对儿童的成长和成才,都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我们党很早就注重儿童艺术教育工作。上海解放前夕,有许多无家可归的孩子,他们三五成群地在外滩附近流浪。是我党地下组织创办了儿童救济站,一方面帮助孩子们吃饱穿暖,另一方面教育孩子们读书识字。为了使孩子们健康成长,地下党组织又办起了儿童剧社,让这些曾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孩子们排演儿童剧。这既教育了自己,又演给别的孩子看。当时,他们排演了一出前苏联的儿童剧《表》,轰动了整个大上海。
  由于儿童的教育事业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未来,我们国家,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关心儿童剧和儿童艺术教育。国家级儿童艺术剧院每年都要排演许多深受孩子们欢迎的儿童剧,像历史上曾成功地演出过的《马兰花开》、《报童之歌》等,还翻译排演了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儿童剧、童话故事。多年来,一些老艺术家也一直为儿童艺术教育事业四处奔走呼吁。他们动员剧作家拿起手中的笔为孩子们写戏。他们也曾来过安徽,热情地给予省话剧团排演的儿童剧《皮皮鲁的故事》以支持和鼓励。他们不仅认真地看戏,而且还用孩子的心理和眼光来审视剧目,提出许多宝贵意见。我们的省话剧团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他们演出过许多受到孩子们喜爱的剧目,像《霓虹灯下的哨兵》、《列宁与第二代》、《吝啬人》、《革命家庭》、《渔人之家》等等。后来,话剧不那么景气了,但孩子们还应该有戏看。省话剧团多任团长都十分钟情儿童剧。著名导演李琦同志在经费很紧张、演员极其缺乏的情况下,精心导排了许多好戏。去年,他们还排演了《山那边》这出动人的农村儿童戏。这出戏描写了一群山坳里的穷娃子渴望读书的故事。该戏贴近生活,真实动人,加上剧组演员的共同努力,产生了良好而广泛的影响。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看到属于他们的戏,剧院把票价一压再压,有的专场干脆免费,对儿童献上了真挚的爱心。
  儿童是祖国娇美的花朵,是祖国明天建设的栋梁。我们要多为孩子们着想,多为孩子们创作、生产出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用我们的一片爱心,给孩子们以温暖,用我们的艺术精品,给孩子们以艺术营养,让孩子们在祖国春天的大花园里茁壮成长。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走进美国》与《走进中国》将拍
  为了让中国人民更好地了解美国,让美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扩大与加深两国间的认知共识,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同美国华美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最近决定联合制作大型电视系列片———《走进美国》与《走进中国》。《走进美国》和《走进中国》将分别在美国和中国境内拍摄。这两部电视片将在年底前陆续与中国和美国观众见面。(卢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