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理论)
专栏:

  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
  李乾元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和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要求全党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把全党的理论学习提高到新水平。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结合新的形势,着眼新的实践,努力学习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以提高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学习掌握邓小平理论的根本立场。邓小平理论的根本立场,主要体现在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坚定的党性原则,维护国家最高利益等方面。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他反复强调制定政策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要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改革成败、政策对错的标准,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和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邓小平同志始终以坚定的党性原则立场,坚定不移地带领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以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冷静研究思考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根本问题,给一切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思潮以有力回击。国家的主权是我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不怕压,不信邪,不怕威胁,与任何外来的强权政治作坚决的斗争。他郑重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永远不会接受别人干涉内政”,表现出了我国人民应有的尊严和原则立场。
  学习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邓小平领导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前进的关键所在。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正是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冲破了“两个凡是”的干扰,冲破了旧体制的束缚,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邓小平同志非常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强调:“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最根本的一条”。邓小平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坚持实践观点。在实践中大胆试验,敢于探索,善于总结,是邓小平同志实践观点的重要方面。他指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要由实践作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强调:“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面对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这一全新事业,要“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有一点闯的精神和“冒”的精神。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种坚持真理、尊重科学、大胆试验、敢于创新的思想观点,成为广大群众不断解放思想,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学习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集中表现在抓重点、抓主要矛盾上。改革开放以来,他强调,一心一意地搞建设,力争经济有较快的发展,从而使我们党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科学思维方法,就是从实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灵活运用,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为社会主义开辟新的道路。例如,他提出“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等著名论断,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方针,从而形成了先富带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良好局面;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使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在统一的一个国家内和平共存,共同发展,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指明了方向,等等。


第10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科学攀登的成功之路
  蒋金锵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是知识经济大发展的世纪。全面振兴中华,必须全力发展科技。在新的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上,应当弘扬什么样的精神呢?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只有把全副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这番话说得多么恳切、多么精辟。
  专心致志则得。打开科学发展史,我们看到,一朵朵灿烂的科学鲜花,一座座夺目的科学丰碑,无不属于那些在科学道路上聚精会神、锲而不舍的攻关者。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图书阅览室的地板上,留有两道清晰的脚印痕迹。它就是上个世纪马克思长年累月在那里阅读时磨出来的。由于专心致志,这位伟人总是处于忘我的境地,写出了一部部不朽的著作,提出了光辉的学说。瓦特在研究蒸汽机时,邻居失火,烧向他的房顶,他却毫无察觉,仍在喃喃自语:“蒸汽是水的变态……”
  精益求精则进。真理无终点,科学无止境。“治之已精,而益求精”,才能不断前进。牛顿发现运动定律,是在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精益求精的结晶,而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又是在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定律基础上精益求精的成果。爱因斯坦是在许多人认为物理学理论体系业已完备而无需突破的情况下,立志跨进这一门槛的。不满足人类认识的现状,是他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大特点之一。一九○五年,他建立了狭义相对论。一九一六年,他又在此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他还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后期,他进而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研究,直至去世前夕仍在改写有关统一场论的著作。这就是爱因斯坦作为二十世纪科学巨匠精益求精的品格和硕果。宇称守恒定律曾被认为是完美无缺的理论,但是,李政道和扬振宁经过深入研究,首先从理论上指出,后又由吴健雄等人在实验中证实:至少在基本粒子弱相互作用的领域内,宇称并不守恒,从而证明宇称守恒定律不是普遍适用的。可以说,当代一切高科技成果,都是多代人精益求精的产物,同时又是后来人继续精益求精的起点。
  不畏劳苦则成。攀登科学高峰,决无坦途可走。宋代思想家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不畏劳苦,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驶向真理彼岸的航船,登临奇景险峰的阶梯。多少科学前辈为了探索科学之谜,难题,挡不住他;贫穷,撂不倒他;人祸,压不垮他;残疾,吓不了他……放牛娃出身的斯蒂芬逊,刻苦钻研,发明火车,开辟了运输的新纪元;高龄得病的巴甫洛夫,仍在做“科学的苦工”,把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研究引向崭新的领域;双目失明的欧拉,面对黑暗继续驰骋于数学王国,直至躺在工作椅上与世长辞;从小盲聋的海伦,学会五种语言,著书十四部,成为闻名的教育家;因实验受病毒感染的高士其,身残撰写科普著作半个世纪,被誉为“科学铁人”。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力量。
  百折不回则胜。探求和发现真理的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科学上攻关,决不可能一开始时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只有勇于实践,不怕失败,百折不回,才能取胜。物理学家汤姆逊晚年时说过:“有两个字最能代表我五十年内在科学进步上的奋斗,这就是“失败”。”发明大王爱迪生曾经做过近万次试验。他把无数次失败都当成变未知为已知的要素,认为“我只发现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种无法适用的方法而已。”正是“屡败屡战”的爱迪生,以自己的发明,兴起了电力技术革命,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
  所有这些品格,都是“全副身心投入进去”的体现。时代呼唤科学,科学的发展期待攀登精神。这种攀登精神大力弘扬之时,必定是科技成果大丰收之日。


第10版(理论)
专栏:

  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
  张兴杰 王秋梅
  社会主义优越性之一是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果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悬殊,就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因此,对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拉大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要把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为此,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实行保障城镇困难居民基本生活的政策。目前,国有企业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加,其中部分人员的基本生活发生困难保证这些人员的基本生活,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尽快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也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二,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加大扶贫攻坚力度,通过政策、体制、法律以及组织机构等来保证扶贫攻坚计划的完成;必须正确处理区域扶贫与农户扶贫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有些地方摘掉贫困帽子后,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仍未脱贫,因此要把扶贫效益落实到农户;必须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实践证明:由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大改革,是今后扶贫工作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第三,取缔非法收入。非法收入是不义之财,意味着对国家财产、集体财产的占有,意味着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剥夺,意味着对法律、道德和公平原则的肆意践踏,因而非法收入是每一个守法公民所不能容忍的。现在,许多人对收入差距、贫富差距拉大表示不满。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非法收入大量存在。因此,遏制贫富悬殊的当务之急应是依法取缔和杜绝非法收入。在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堵塞体制上的漏洞;继续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把取缔非法收入同反腐倡廉紧密结合起来,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
  第四,整顿不合理收入。目前收入分配秩序比较混乱,除存在一些非法收入外,不合理的额外收入也相当普遍。以各种名目落入个人腰包的不合理的额外收入,是形成不同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重要原因。因此,严肃整顿不合理的额外收入,同取缔非法收入一样,也是需要抓紧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五,调节过高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重要的经济杠杆,也是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得力工具。在西方国家,缩小收入差距、贫富差距的主要方式是实行累进税,即按照收入量划分几个等级,随着收入量的增大,增加个人收入调节税。鉴于国外的经验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今后我国也应该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实行严格的累进税制。为了发挥税收对收入差距、贫富差距的调节作用,在制定个人所得税政策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级差和税率高低的确定应控制在人们能够接受的水平,体现社会公平。二是要把依靠生产经营所得同纯粹依靠资本收益所得区别开来,根据收入来源情况规定不同税负。三是开征遗产税、赠予税等新税种,并适当提高其税率,以防止坐享其成、游手好闲群体的形成。四是开征奢侈性消费税,抑制高消费和超前消费,使“先富”者尽可能把收入投入社会再生产。
  第六,规范收入分配。我国目前个人收入的来源过于繁杂,细分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之多,包括货币收入与实物收入,单位内收入与单位外收入,工资奖金收入和福利性收入,等等。由于收入形式繁杂混乱,造成个人收入的透明度不高,一个人的实际收入究竟是多少,从工资单上难以反映出来,使人们无法确切判断收入差距、贫富差距的真实情况,更使国家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遇到重重困难。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一个规范化、明晰化的个人收入显示系统,使个人的各种收入尽可能以货币形式发放,以便于监督和管理。


第10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为什么政法机关不能经商
  理轩
  中央最近决定,政法机关等部门一律不再从事经商活动,它们及其所属单位办的各种经营性公司,要认真进行清理,这些公司与政法机关要尽快脱钩。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推进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形势令人鼓舞。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在下个世纪前十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任务还相当繁重。实现我国改革和发展目标,迫切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环境。前些年,由于各种原因,政法机关和所属单位办了各种经营性公司,从事各种经商活动。这样做,虽然对缓解政法机关经费不足起过一定作用,但也引起了许多矛盾和问题。比如,有的利用部门的权力,违反公平交易、正当竞争原则,搞垄断性经营,与民争利;有的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规,走私贩私,牟取非法利益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干扰了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生产经营活动,在一些地方还引发了社会矛盾,造成恶劣影响。近年来,虽然我们对政法机关经商办企业进行过几次整顿,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必将严重影响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可见,中央决定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政法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机关,肩负着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重要职责。应当肯定,我们的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是好的,在巩固国家政权,保障和促进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政法机关发生种种腐败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法机关开办经营性公司、从事经商活动。政法机关经商,必然会涣散干部队伍,削弱队伍的战斗力。而在经商谋利与公正执法之间发生矛盾时,往往会影响公正执法,助长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基础的需要。
  同时,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还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需要。我们党历来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腐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党中央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使这一工作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不断取得积极成果。但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一些消极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因此,如何解决标本兼治、从源头上抑制腐败滋生问题,引导这场斗争深入开展,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今年以来,中央决定在政法机关开展教育整顿活动,在公检法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行“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决定在全国开展反走私的联合行动和专项斗争,现在中央又作出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决定,必将对整个反腐败斗争产生深远的影响。毫无疑问,只要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决定,同时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和消除政法机关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条件。
  中央决定政法机关今后不再从事经商活动,主要是从机制、体制和管理上防止权力市场化,做到公正执法。这项工作做好了,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就会更好,威信就会更高。有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我们的政法工作就会越做越好。


第10版(理论)
专栏:

  用科学理论指导妇女工作
  顾秀莲
  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要站在面向世界、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大局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兴起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关键时期,完成十五大确定的历史任务,最根本的要靠邓小平理论的指导;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确定跨世纪妇女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大力促进我国妇女的解放和发展事业,最根本的也要靠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各级妇联组织和妇女干部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带头学好邓小平理论。
  平等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妇女运动的主题
  妇女运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如何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清醒认识妇女发展的基本状况,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妇女运动的主题和规律,是当前我国妇女运动必须解决的基本课题。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从五十年代中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到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使我国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已经确定,经济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都有了很大发展;然而,从根本上说,人口多、底子薄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生产力总体水平仍是落后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这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我国妇女发展的基本状况:一方面,妇女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家庭地位与过去相比,有了根本性的进步和转变,妇女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另一方面,法律规定的男女平等权利在现实中还没有完全实现,妇女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渠道相对有限,获得社会资源的机会也比男子少。由于妇女整体素质偏低,市场经济中效益与公平的矛盾等深层次因素的影响,使妇女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鉴于这个基本国情和妇女发展的基本状况,当前我国的妇女运动必须以平等和发展为主题,以切实解决妇女平等与发展这个主要问题作为研究制定妇女工作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地为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创造机会、拓宽渠道,增强妇女的经济实力,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宣传和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妇女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各级妇联组织帮助妇女脱贫,救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女童重返校园,配合劳动部门实施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工程,推动国家和政府颁布实施《中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90年代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把促进妇女发展纳入了国家发展规划和依法治国的轨道。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跨世纪妇女工作的关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后得出的重要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面对这个历史性转变,妇联组织如何积极适应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工作方针,是做好跨世纪妇女工作的关键。邓小平理论科学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同时也深刻阐明了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为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振兴中华民族离不开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离不开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离不开发展,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离不开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还是离不开发展。同样,推动妇女进步、促进妇女解放也离不开发展。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最终决定和制约着妇女进步和解放的程度,只有经济发展了,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妇女的进步和解放才能有必需的物质条件和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思想、观念、意识等精神条件;另一方面,妇女只有广泛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特别是参与生产劳动这个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才能增长才干,提高素质,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因此,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抓住了我国妇女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妇女在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提高自己的地位,实现妇女的进一步解放,这是当代我国妇女运动前进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二十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全国妇联紧紧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动员妇女全面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坚持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实现妇女的进步与发展的妇女工作方针,在全国城乡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双学双比”活动和做“四有”、“四自”女性活动,以及“巾帼建功”活动,调动了亿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在农村有一点二亿妇女参加了“双学双比”活动,有一千多万妇女摘掉了文盲的帽子,近亿名农村妇女通过参加培训掌握了一二门实用技术。“八五”期间,各级妇联组织帮助九十八万妇女脱贫,近两年又帮助五十八万农村妇女解决温饱问题。在城镇,有三千七百万女职工参加“巾帼建功”活动,她们爱岗敬业、发愤图强,下岗不自卑,主动从社会需求中寻找新的就业岗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开创新的事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妇女工作方针,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经济地位,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全面提高妇女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问题,邓小平同志讲得最多、最深刻。他说,“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他反复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民族素质的提高要通过公民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社会的进步要通过社会成员的进步来实现,邓小平理论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确定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就是抓住了根本。理想是精神支柱,道德是行为规范,文化是重要条件,纪律是必要保证。这四条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情操、文化素养和民主法制、纪律观念上的要求。
  多年来,各级妇联组织正是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把全面提高妇女素质、培养“四有”、“四自”女性,作为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对妇女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家庭文化建设、家庭读书活动,大力宣传表彰“十大女杰”、“三八”红旗手等先进妇女典型,组织城乡妇女禁赌协会,发动妇女参与“扫黄打非”。这些活动富有群众性特色,体现了群众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帮助妇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而且对于清除各种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弘扬文明新风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迎接挑战和机遇的强大思想武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搞革命,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社会主义,也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去认识世界和分析问题,做到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主观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妇女运动带来诸多新的重大课题,深化改革触及到的某些深层次矛盾也向妇女工作提出了挑战。随着世界范围的科技和信息革命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崛起,妇女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至关重要的是要始终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工作,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全面掌握邓小平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以邓小平理论作为观察世界、发展自己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统领全局、贯穿各项工作的灵魂。广大妇女干部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把握大局,努力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新的能力,培育新的品质,创造新的业绩,真正成为妇女运动的强有力的推动者和领导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