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

  群策群力 救助灾区
  ——访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
  本报记者 王斌来 周朗
  编者按:由民政部、文化部联合举办的《携手筑长城》大型赈灾义演8月21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两个小时的义演,有近千名演职人员参加,接到捐赠热线电话500多个,为洪涝灾区募集海内外捐赠近11亿元人民币。
  《携手筑长城》大型赈灾义演,展现的是全国亿万军民支援灾区、奉献爱心的一个窗口。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有全国人民的无私奉献,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自然灾害。晚会后,我们专门采访了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和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受到党和政府对灾区的关爱,感受到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感受到全国人民支援灾区的骨肉之情。
  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从党中央领导人到普通百姓,都在关注着灾情的变化。大家最关心的是受灾群众的安危和生活安排,以及灾区急需什么。应广大读者的要求,记者于8月23日中午采访了刚从灾区回来的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
  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提起今年的洪涝灾害,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感慨万千。他说,入汛以来,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的大洪水,造成的损失非常大,而且目前灾情还在发展。这一段时间,我走了灾区的不少地方,看到一些乡镇整个浸泡在洪水之中。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首先要确保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保障抗洪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为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民政部几位部长分头带队深入灾区,检查受灾群众生活安排和救灾款物落实情况。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民政部正集中精力抓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了解、掌握灾情动态,分析评估灾情损失;积极协调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落实支援重灾区的救灾款物;及时向国务院反馈救灾工作信息;组织开展国内救灾捐赠活动,如与文化部联合举办了《携手筑长城》大型赈灾义演;积极向国际社会通报灾情,接收境外捐赠;向各重灾省区下拨生活救济资金和救灾捐赠款物;指导地方灾区开展救灾工作等。
  全力以赴救助灾区
  据多吉才让部长介绍,重灾省区的各级民政部门目前正在紧张进行的工作主要有:1.在灾情尚未稳定的地区,各级民政部门随时对受灾害威胁的群众进行转移,通过多种措施临时安置。2.要确保转移安置出来的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御寒衣被、有临时住所、有病可以及时医治。3.组织协调救灾捐赠活动,及时下拨救灾捐赠款物。4.各级民政部门派出的工作组正在深入进行灾情调查,摸清受灾底数,区分不同情况登记造册,为更好地开展救灾提供可靠翔实的资料。5.如何保证倒房户在入冬前迁入能过冬的住处,是恢复重建工作中最重的任务。民政部已经着手拟定成片倒房灾区的新村建设规划,决定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即“自筹一点,政府补助一点,社会帮助一点,政策优惠一点”。
  非灾区民政部门正积极组织本地救灾捐赠款物的接收、统计和上报工作,并根据民政部的调拨通知及时调运救灾物资。
  捐赠款物统筹规划
  从7月27日至今,民政部已发出四个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规范救灾捐赠工作,管好用好救灾捐赠款物,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同时,要求各地加强对救灾工作的领导,主动配合审计、监察部门对救灾工作各个环节的审计和监督,严惩救灾工作中的渎职和违法、违纪人员。
  救灾款物的发放原则是专款专物专用、重点使用、统筹规划,不能平均发放,必须保证救灾款物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捐赠款物发放要纳入农村正在开展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体系,实行群众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坚持走群众路线。
  截至8月23日,民政部门共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17亿多元,已累计向各重灾省区下拨救灾捐赠款物2.3亿元。这些救灾款物有力地支援了灾区,极大地鼓舞了灾区群众战胜灾害的斗志。
  救灾工作任重道远
  多吉才让强调,抗洪抢险和救灾救济要两手一齐抓,既要保护大堤,严防死守,又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整个救灾工作要整体规划,作长远考虑。如有的村庄建在地势低洼处,房子年年都被水冲,就应考虑在重建房屋时另安排地址。灾情还在继续,救灾工作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救灾任务十分繁重。要看到,这么大的灾情,仅靠国家或者社会是不行的,因此,下一步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互助互济。当然,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是不可缺少的。
  多吉才让告诉记者,他这次到灾区深受感动,一方面是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抢险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另一方面,为了减轻长江大堤的压力,许多村庄被淹。作出了很大牺牲的老百姓没有怨言,不顾自己损失严重,主动投身抗洪抢险。还有我们的党员和基层干部,冲锋在前,成为党和政府在群众身边的主心骨。这一切,无不体现中华儿女在困难面前不屈抗争、团结奋战的民族精神,充分说明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

  在最危险、最紧急、最关键的时刻,一大批新闻记者迎难而上,争取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以最快的速度播发新闻,他们与抗洪抢险勇士们一样,用自己的行动——
  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本报记者 吕明军 王斌来
  1998年夏季,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汹涌而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在这场人与自然斗争的空前考验面前,新闻工作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在最危险、最紧急、最关键的时刻,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手段,真实记录了抗洪抢险军民团结奋战、不畏艰险的动人场面,记录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拼搏精神……
  洪水就是命令
  早在6月长江汛情刚刚出现之际,中央各新闻单位就派记者深入重点地区,密切关注汛情的发展。7月中旬后,长江流域告急,松花江、嫩江流域告急。与肆虐的洪水咆哮而来的同时,各新闻单位紧急派出精干记者,配备精良装备,赶赴抗洪救灾第一线,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报道。
  新华通讯社担负着向国内外全面、准确、及时反映整个抗洪抢险全过程的任务。因此,社党组十分重视这次宣传报道,多次召开会议,确定报道重点,指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吉林、黑龙江7个分社紧急派出记者,全力以赴报道抗洪抢险消息。总社还在关键时刻派出应急小分队,赶赴重点地区支援。新华社副总编辑何平说,全社现在派往各抗洪抢险现场的记者已有200多人,其中解放军分社派出30名记者,有26人坚持在抗洪前线。分社社长刘回年少将亲临一线,乘坐冲锋舟深入灾区,为广大记者树立了榜样。
  长江及东北地区的汛情发生后,中央电视台迅速跟进,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先后派出48路、近400人的采访报道队伍,携带单机设备60台,租用直升机一架,开通整个微波线路和卫星信号,构成全面、及时、准确、有效的运作体系和立体报道网络。记者采访地域涉及川、鄂、湘、赣、皖、苏、黑、吉等省份20多个重要坝段和50多个大中城市。
  本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早在6月中旬,邵华泽社长就指示沿江驻地记者深入现场,关注汛情发展。7月中旬,报社成立抗洪救灾宣传报道领导小组,由邵华泽社长任组长,许中田总编辑任副组长,三位副总编辑任组员,指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7个记者站的同志克服困难,全力投入到抗洪抢险报道中。同时,总社紧急派出增援记者,携带最新的数码相机和图片传输设备,与前方记者一起深入抗洪抢险前线。7月29日,副总编辑张虎生率领总社一批记者急赴江西、湖南、安徽等抗洪第一线。
  洪水就是命令。在抗洪救灾的紧急关头,新闻单位快速反应,不畏艰难,迎着洪水而上,全面、及时、准确、生动地报道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全过程,发挥了新闻报道的宣传鼓舞作用。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记者
  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哪里就有新闻记者。
  8月7日,长江九江段城防堤出现决口,全世界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一中国长江1954年以来首次发生的溃决事件上,一些外国通讯社采用道听途说的办法进行了不实报道,影响了受众的视听。新华社江西分社政文对外采访室副主任卢晶接到险情报告两小时就赶到现场,及时采访事故发生时的目击者和指挥抢险的官员、专家,客观、公正、及时地报道了此段险情、灾情以及决口抢护的全过程。以大量来自被采访人员的直接引语和记者亲眼所见的具体生动材料构成的新华社对外新闻稿件从8月7日晚开始播发后,外国舆论逐渐转向,换用新华社的稿件。据不完全统计,从8月7日当晚开始到现在,根据卢晶现场口述编发的英文电讯稿已超过40篇。
  军事记者李刚主动请缨到一线采访,身背三大包摄影、传真器材,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7月24日,李刚辗转进入湖南安乡灾区,以最快的速度向北京传发照片,最先报道了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奋力抢救安造垸受灾群众的实况。他拍摄的群众搭救解放军的镜头《将军被群众救起》,被多家报纸采用,还被中央电视台选播。7月27日,他乘坐的冲锋舟通过安造垸决口处时突然熄火,小舟像脱缰野马,顺着3米落差的洪流,疯狂下漂200多米,幸亏卡在一棵树上,才幸免于难。
  中央电视台记者孙朝中,刚从西藏采访回来后,就急赴抗洪抢险第一线。他爱人怀孕五个月,在洗衣服时发现一张诊断书,得知孙朝中在西藏晕倒过,当地武警医院检查他心脏有些问题,让他住院,但他执意要出院。医院无奈,只好在诊断书上注明:本人要求出院,后果自负。就是这样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记者,现在还在前线,在抗洪形势十分严峻的洪湖地区不断地发回消息。
  1995年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记者伍辉,向我们谈到这次赴前线采访时的感受,热泪盈眶,声音哽咽。她为周围的战士的英勇事迹和高尚精神所感动。她忘不了,在冲锋舟熄火,顺水漂落的危急时刻,一个老兵奋勇抓住一棵树才转危为安;她忘不了,一个23岁的班长把救生衣让给18岁的年轻战士,说:“你还年轻,我已经活了23年了”;她忘不了,在危急时刻,最能体现的是人的最美好的东西,生命虽然只有一次,但我们的战士却经常把死的机会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
  本报记者罗盘,在投入武汉防汛抗洪采访中,因高温炎热和疲劳,引发突发性神经性耳聋,右耳完全失去听力,并伴有眩晕等症状。同志们急送他住院。他仅打了半天点滴,就不顾医生劝阻,假称报社要开重要会议,不回北京不行,带了许多药品,赶到受灾严重的现场,当晚便向总社发回通讯《武汉:万众迎战特大暴雨》。摄影记者王忠家连续奔波在湖北的几个重要坝段,感冒后发烧不退。但为了拍到最好的照片,几次跳下并不熟悉情况的水中,手举照相机,记录下了一幅幅抗洪勇士英勇抢险的场面。
  这些记者仅仅是奔赴抗洪前线记者队伍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就足以表明,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在大灾面前,在艰难面前,没有退缩,没有害怕,没有倒下……
  是考验,也是检验
  关键时刻,对新闻单位是个严峻的考验,也是个严格的检验。考验党的新闻队伍在关键时刻能否冲得上,打得响;检验新闻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敬业精神是否过得硬,能否交出令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在这场宣传报道中,新华社社长郭超人亲自主持部署,总编辑坐镇一线具体指挥,从早到晚,毫不松懈,直接指挥报道行动,掌握汛情、灾情状况,提出应急办法,决定下一步计划。从7月24日到8月21日,全社向国内发布文字稿1052篇,图片新闻500多幅,图表新闻20多幅,对外用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等七种文字发稿1807篇,对内对外发稿的总字数有上百万字。这些稿件准确及时地报道了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和指示,以及对灾区的关注关怀;准确报道了防总的汛情通报和民政部的灾情通报;充分反映了抗洪抢险军民的战斗场面,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井然有序,做到报道力量布局合理,人员设备调度迅速,应变灵活,快速反应能力强。为了组织、完善编辑系统,两个台成立了策划协调中心,及时全面掌握各灾区的最新消息和情况,与前方记者建立热线联系,根据情况,调兵遣将。在整个报道的处理上,根据面广点多的特点,加大节目播出量。重点新闻栏目《新闻联播》、《新闻30分》、《晚间新闻》、《早间新闻》有关抗洪抢险的新闻报道占到了总篇幅的30%至50%,特别是《新闻联播》,每天抗洪抢险的新闻已占到80%以上。每档新闻节目都及时播出或滚动播出最新消息。《新闻纵横》、《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新闻评论栏目也集中力量宣传报道抗洪抢险,特别是对九江堵口、簰洲湾溃坝抢险、保卫大庆等重大事件的后续报道力度大,冲击力和感染力很强。此外,中央电视台正在赶制一部100分钟的全面反映长江抗洪全景的大型专题片,力求气势恢宏,真切感人。
  在抗洪抢险这一头等大事面前,本报在编委会的统一部署下,发挥言论优势、版面优势和深度报道优势,及时、准确、生动地报道抗洪抢险消息。从7月1日到8月20日,本报共刊登抗洪抢险报道文字稿482篇,照片105幅。仅从8月13日到18日,本报就已经拿出21.5个版面,刊登消息198条,通讯22篇,评论7篇,照片55幅,总计18万字。
  8月9日,本报一版头条突出处理了评论部及时赶写的评论员文章《当前的头等大事》,及时明确地传达了党中央的精神,使全国人民认识到长江抗洪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从这一天起,每天一篇评论员文章,及时传达党中央的声音,表达抗洪前线广大军民的共同心声。在版面处理上,文字、图片、评论三者并举,力求气势大、力度强、全方位,体现出本报的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反映出版面处理的艺术。在深度报道方面,记者不惜花大功夫,笔尖饱含深情,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众志成城抗洪图》一书,收录了13篇反映抗洪抢险的报道,其中有9篇是本报记者采写的。虽然抗洪抢险的斗争还在继续,新闻记者的报道行动还在深入,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央新闻单位一定会不辱使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

  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访文化部部长孙家正
  本报记者 周朗
  8月21日晚,通过电视荧屏,全国亿万群众的目光集中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在民政部、文化部联合主办的《携手筑长城》大型赈灾义演晚会上,众多著名演员充满激情的表演,感动了无数观众。尤其在李默然、鲍国安、李媛媛、丁嘉丽四位影视艺术家集体朗诵《致抗洪前线将士书》时,字字铿锵有力,句句饱含真情,把晚会推向高潮,将后方人民的心与抗洪前线将士、与灾区群众的心紧紧联系到了一起……
  8月23日是星期天,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公务繁忙,没能休息。应记者要求,他在办公室接受了采访。
1
  话题从《携手筑长城》大型赈灾义演晚会的策划开始。
  孙家正部长告诉我们:“这台大型赈灾义演晚会的策划和准备时间非常短,所以取得成功,完全是因为受到了抗洪精神的鼓舞,得到了文艺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今年入汛以来,我国部分省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严重损失。得知这一切,文化艺术界人士和全国人民一样揪心、着急;当他们从报纸、广播、电视中看到和听到抗洪前线军民奋战洪水、保卫江堤的英雄事迹,感到非常振奋。他们有强烈的愿望和要求,通过赈灾义演,募集资金和物资,向抗洪前线军民、向灾区群众奉献爱心。
  这台节目是8月11日才提出创意的,12日组建了主创班子,召开在京文化系统直属单位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得到与会者的积极支持,各艺术表演单位的负责同志代表演职人员纷纷要求参加。大家从直播中已经看到,这场义演集中了一批全国著名的老、中、青艺术家,演出阵容空前强大。但实际上,从拿出剧本到公开演出只用了5天时间。
2
  很多演员听到举办义演的消息,马上报名,不讲任何条件,只是希望能够参加。孙家正部长介绍说,参加晚会演出的有上千人,筹办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事迹。
  文化部老领导英若诚,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袁世海,著名歌唱家王昆,不仅年事已高,而且身体也不是很好,但听说举办赈灾义演,都要求参加。因演出时间所限,只好请他们与文化系统的40多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一起唱一首歌《世界需要热心肠》。
  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工作非常忙,这次却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参加义演。他非常诚恳地说:“让我干什么都行,只要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情。”
  韦唯是北京时间8月18日深夜在美国接到演出组邀请电话的,听到是为赈灾义演,她只说了一句:“我一定去。”可是她的小儿子刚生下15天。韦唯立刻给孩子办护照,第二天就买了飞机票,抱着儿子,乘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赶到北京,晚会上她饱含深情地演唱了《爱的奉献》。
  还有很多港台艺员,得到举办赈灾义演的消息,积极报名参加。原来只准备邀请3名,结果有8名艺员到了北京。台湾艺员张帝为表达对抗洪军民的敬意,临时现编歌词,引起了全场的热烈掌声。他们用行动证明了:同胞之情,血浓于水。
3
  谈到举办这台赈灾义演的目的,孙家正部长说,主要是为了鼓舞前方抗洪军民的斗志,唤起全社会对抗洪救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弘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表现全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万众一心战胜自然灾害、重建家园的坚定信念和决心,体现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从晚会后接到的各方面反映看,这个目的是达到了。这台晚会不仅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为灾区募集了巨额资金和物资。
  孙家正部长非常感慨地说,这次义演成功,充分说明了广大文艺工作者是把人民群众当做养育自己的母亲,危难之际,能挺身而出,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一些演员讲,从抗洪救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希望,看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巨大感召力。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抗洪一线指挥,动员、慰问抗洪军民,事实表明,我们党与人民心连着心。现在我们国家虽然遇到了很大困难,但只要我们军民团结,万众一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4
  孙家正部长告诉我们,自8月中旬以来,从首都到地方,文化部门已先后举办了一系列抗洪救灾募捐义演。例如:8月15日晚,文化部组织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艺术家和全国新人新作声乐比赛的部分获奖演员,在哈尔滨举行了《扬起爱的风帆》赈灾义演,当场募捐400多万元人民币。上海市于8月11日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举行了抗洪救灾千人大义演,北京市于8月20日在首都体育馆举办了《爱心与祖国同在》大型赈灾义演,天津、重庆、山东、湖南、吉林等省市文化系统的文艺工作者也积极参加了当地举办的赈灾义演活动。受灾地区的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抗洪抢险,既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
  谈到下阶段的打算,孙家正部长说,文化部将继续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采取各种文艺形式,宣传抗洪救灾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讴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精神风貌,鼓舞全国军民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努力完成今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而奋斗。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

携手筑长城
  八月二十一日晚,民政部、文化部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携手筑长城》大型赈灾义演。图为中外企业代表与演职人员同台高唱《歌唱祖国》。本报记者 张悦 摄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

  8月14日,多吉才让部长在江西省永修县了解受灾群众生活情况。王继航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