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世纪青年

  江水中奏响青春之歌
  ——300万团员青年踊跃投身抗洪第一线
  郝向宏 万速成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一些地方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面对严峻的抗洪抢险形势,各级团组织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和青年志愿者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闻“汛”而动,用青春和汗水、热血和生命,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奏响了昂扬的青春之歌。
  坚强的战斗堡垒
  6月中旬以来,长江流域连降大雨,江水暴涨,堤防告急。灾情就是命令。沿江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团委迅即发出了《关于动员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入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发出后,团省委机关率先行动,机关干部身先士卒,用自身抗洪抢险的实际行动,筑成了指挥、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和青年志愿者投入抗洪救灾斗争的坚强的战斗堡垒。
  6月24日,长江干堤湖北境内1100多公里堤段全线告急。30日,湖北团省委副书记李新华立即带队赴监利抗洪一线,坚守新洲民垸至今。汹涌的江水拍打着堤岸,离堤岸10米处就是他们的指挥部。
  7月30日,团湖南省委在原有的青年志愿者突击队的基础上,成立了“省会青年志愿者抗洪救灾服务总队”,团省委书记刘莲玉任总队指挥长。当夜11时,由团湖南省委、团长沙市委及省直团工委机关干部60人组成的省会青年志愿者抗洪救灾服务总队的首批突击队员,在团省委副书记胡伯俊的带领下,连夜赶往开福区苏托垸大堤。
  7月18日,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春华来到荆州长江大堤险区险段,看望和慰问了战斗在那里的青年突击队员。7月24日,团中央致电沿江5省团委,要求各级团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和朱镕基总理对防汛工作的重要指示,带领团员青年在抗洪抢险中发挥突击队作用。8月7日,在长江抗洪救灾进入最关键的时刻,团中央再次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动员广大团员青年为夺取抗洪救灾全面胜利再立新功,并拨款150万元团费支援一线青年。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说:“面对抗洪救灾的严峻形势,各级团组织要坚决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把抗洪救灾当做头等大事,各级团干部要身先士卒,全团上下要同心协力,用实际行动为夺取抗洪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目前,北方地区也进入主汛期,嫩江、松花江发生了大洪水。黑龙江、吉林等省团委迅速行动,组织全省百万团员青年投入到抗洪抢险的第一线。
  青年突击队——高扬的旗帜
  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活跃着近2万支青年突击队、300多万团员青年。他们在洪灾面前,舍生忘死,冲锋在前,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武昌粮站二号闸口是武昌段长江干堤两大险段之一,由一支25人的青年突击队驻守。“人在堤在,誓与江堤共存亡”,这是他们的铮铮誓言。7月28日深夜,正处于风口的闸口段发生严重险情,1米多高的巨浪翻过闸口,卷走了防浪沙袋,直接冲击裸露的江堤。危急关头,粮站团委书记张凡带领11名青年突击队员系上绳子,毅然跳入江中,组成一道人墙,用身体挡住了洪水的冲击,直到大部队赶来消除了险情。
  7月4日,由于黄石连降暴雨,黄石长江水位突破了紧急水位线,黄石告急。团市委迅速组织3万多名青年组成青年突击队,奔赴各险工险段。团市委书记成佳刚率领一支突击队驻守河口险段。7月23日,洪水漫进黄石市区,正在堤上指挥抢险的成佳刚得知自已正在发高烧的孩子被洪水困在家里,也全然不顾,在齐腰深的水中一直坚持到最后。
  在江西省灾情最为严重的九江、南昌、景德镇等地,3200多支青年突击队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近30万团员青年日夜坚守湖河堤坝,严防死守,抗御洪魔。九江市城防大堤护卫着32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7月27日晚,大堤56号闸口下面形成涵洞,大水如柱往外奔涌。大堤万一决口,九江市区将成一片汪洋,形势万分危急。这时,守卫闸口的九江大桥五处团委书记韩巍不顾自己不习水性,第一个跳进激流漩涡中,紧跟着第二个、第三个……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涵洞被堵住了。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青年突击队员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坚强防线。湖北大冶市大箕铺镇团干部彭志龙,在洪水中抢救30多名群众,最后自己被洪水吞噬;湖北阳新县公路局青年女工柯琴芳为救5位群众而被山洪卷走;武汉市江夏区市政局青年工人曹涛在排溃中壮烈牺牲;湖北石首市高基庙团员张孝贵为抢救落水儿童英勇献身;长沙市郊望城县南坪乡青年农民赵杰龙为救落水群众献出生命;江西上饶地区余干县邮电局青年党员刘巍在洪水中抢运邮件,以身殉职……他们奋不顾身,舍身忘死,表现了一代青年的非常高尚的精神和非常可贵的品格。
  揭开共建家园的新篇章
  近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团组织和全国民航团委分别致电5省团省委,对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的团员青年表示慰问,并采取实际措施支援灾区。
  各级青联组织积极开展了赈灾义演、捐款等活动,为灾区人民献爱心。8月4日,全国青联、中华慈善总会倡议,开展抗洪赈灾募捐活动,为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全国青联还向全国的青联委员发出募捐信,号召全体青联委员积极参加捐款救灾。募捐信发出的当天,就收到了全国青联委员、海政歌舞团演员陈红捐出的1万元。
  爱比水深,共建家园。一方面是兄弟省市的支援,一方面是灾区的生产自救,大家合力揭开了灾区重建家园的新篇章。安徽池州地区团员青年在组织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奋战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同时,发挥青年志愿者服务网络优势,成立了助耕包户、扶贫帮困小组,为生产自救提供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江西省团员青年在抗洪抢险的同时,主动帮助灾区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南昌市青年志愿者帮助灾区群众修复水毁工程,集中人力、物力抢时播种二晚稻苗,扩大经济作物的播种,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湖南长沙、岳阳等地团员青年也积极开展“交纳特别团费”、“为灾区儿童进行希望工程劝募”等重建家园的活动。
  压题照片:贺延光 摄(附图片)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兰州
  七条热线建起连心桥
  晓章
  在兰州,由团市委开设的七条“下岗青工再就业服务热线”,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下岗青工。通过热线,下岗青工既可以免费获得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也可以接受心理咨询和求职心理测试,他们亲切地将热线称为“连心桥”。
  依托下岗青工再就业服务中心,设立“下岗青工再就业服务热线”,是团兰州市委实施下岗青工创业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七条热线像一座座桥梁,似一条条纽带,把下岗青工和团组织紧紧联在一起。12名服务小姐用她们亲切的话语和汗水为下岗青工送去了阵阵春风。
  在12个姐妹中,吕琪的年龄是最大的,也是她们的“头儿”。她曾在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工作,后来下岗,心里无比失落。再后来,她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最让吕琪不能忘怀的是,前段时间,兰州通用机器厂下岗青工刘思祥在热线中说,他下岗后,曾先后求助于几家中介服务公司,结果都以上当受骗而告终,“希望团组织给予我帮助”。为此,吕琪对他百般鼓励,并积极为他牵线搭桥。终于,刘思祥一周后在兰州天赐公司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每当谈及此事,吕琪都感慨地说:“我也曾下岗,人要将心比心啊。”
  截至今年6月底,七条热线共接听咨询、求职电话1.2万余人(次),帮助400多名下岗青工实现了再就业。
  近日,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孙金龙专门对兰州市下岗青工创业行动作了调查,对团市委开通七条再就业热线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甘肃各级团组织从服务改革攻坚大局,维护青年利益的高度,努力做好下岗青工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下岗青工创业行动。积极引导下岗青工增强创业意识,投身创业实践。加大培养青年兴业领头人的力度,使更多的下岗青工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锐意创造,有所作为。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衡阳
  下岗青工组建联合体
  成新平
  5月4日,由邓秋生等两位下岗青工合伙创办的“九州实业有限公司”经过一段紧锣密鼓的业务培训后,又有80多名下岗青工持证走上了再就业之路,至此,“九州实业”共安置下岗青工136名。
  在湖南衡阳市,类似邓秋生这样的下岗青工“命运联合体”有270多个,为1900多名下岗青工提供了再就业岗位。
  近年来,衡阳市委、市政府在健全多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和帮助下岗职工更新观念自谋出路,出现了下岗职工“不找政府找市场”的新气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了一大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有经济实力的“下岗老板”。他们抱着“为国分忧、回报社会”的责任感,纷纷组建下岗青工“命运联合体”。这种以资金、技术、财物和劳力等形式组建的“命运联合体”,由于有相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和一致的目标,一诞生就有很强的凝聚力,呈现出勃勃生机。
  衡阳市商业大厦青年职工王仲建1993年放弃“铁饭碗”后,由“小摊小贩”式的“提篮小卖”到组织“大兵团”作战,积累了资金和经验。看到不少下岗青工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一时难以适应,1996年他投资300多万元,兴建了集餐饮、住宿、娱乐、商场为一体的中建大酒店,接纳了80多名下岗姐妹。由于他管理有方,使下岗姐妹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衡阳市还有许多志趣相投的下岗青工一开始就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弥补其资金、技术、业务、信息等方面的不足,并在能力上扬长避短,不断吸纳有专业特长的下岗青工“入伙”,使“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曾当选为团省委委员的下岗女工王萍,去年初创办了汇珍食品商行,成为海南园之梦系列饮料衡阳总代销。她与6名下岗女工一道,用自己的智慧、汗水与热情,以女性特有的吃苦耐劳和韧性,逐鹿商场。不到一年时间,商行就销售饮料近万件,营业额数十万元。通过下岗创业,王萍坚信:让你的理想高于你的才干,你的今天才有可能超过昨天。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踏上勇敢者道路
  本报记者 唐维红
  编后: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草原探险夏令营。孙云晓的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孩子身上的许多弱点,也发现了我们在青少年教育和培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几年过去了,虽然孩子们的弱点并没有完全消失,但我们在努力,在探索。这就是希望所在。
  如果您家里有个尚年幼的孩子,您一定和我一样熟悉北京电视台的《七色光》节目。大约半年前,《七色光》中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勇敢者的道路》。这个栏目一推出,就在孩子和陪孩子一起看电视的年轻的父母中,引起了不大不小的冲击。
  《勇敢者的道路》是个实验性栏目。“找家”、“智擒盗车贼”、“车站接人”、“独自在家”、“寻找失主”……随着节目主题的不断变换,一个又一个自愿报名参加的孩子踏上了勇敢者的道路,迎接挑战。
  6岁的豆豆从没单独上过街,可在节目中,她却被编导叔叔蒙上眼睛,带到了离家十几公里外的一个胡同里。她要面对的挑战是找家。
  下了车,电视台的叔叔递给她5块钱,告诉她“这钱可以坐车、可以打电话”,然后就扛着摄影机不远不近地跟着她,不再给她任何提示。
  豆豆知道自己的家在方庄,可朝哪儿走、坐几路车才能回去就全不知道了,唯一的办法是问路。她选了一位正在捡废纸的老太太,“请问方庄××园×楼×单元×号怎么走?”豆豆一口气报出了自己家的详细地址。外地口音极重的老太太听不懂豆豆的话,豆豆也听不清老太太在讲些什么。那边有个面的司机在擦车,还有几个大人在聊天。豆豆围着他们转了好几圈儿,嘴都张开了就是没敢出声。
  半个小时过去了,豆豆还在原地转悠儿。她发现了个电话亭,走过去,踮着脚尖给家里拨电话。听到妈妈的声音,豆豆抹起了眼泪。妈妈虽然着急,但依然鼓励她自己找回家。因为电视台的叔叔已经跟妈妈商量好了。
  电话亭里的阿姨告诉了豆豆正确的路线。她似乎听懂了,点点头,却朝相反的方向走去,情急之下也忘了交电话费……
  几经周折,豆豆终于靠自己的努力回到了家。许多和她同龄的孩子则看着电视,跟着她学会了问路,懂得了坐公共汽车前要辨清来向、去向,北京的公交车有原线、支线之分。
  “独自在家”是迄今为止拍过的主题中唯一进行了偷拍的一个。编导告诉参加节目的孩子,今天拍的是他干家务。孩子一听立刻忙活儿起来,又是擦家具,又是拖地板,可劲儿地表现。这时,编导谎称要出去买电池离开了他家,悄悄把两台摄像机一个对准房门,一个对准沙发。
  10分钟后,由工作人员扮演的陌生人敲响了房门。12岁的小主人问都不问一声就开了门,把自称书籍推销员的陌生人请到沙发上就坐,而后埋头翻书,任由陌生人对房间里里外外打量个够,而且有问必答,“我父母都不在家,上班去了,要晚上才回来”。虽然他不买书,却并不急着送客,还热情地说:“要不你等我爸回来,看他买不买。”然后,他把陌生人留在客厅,自己到厨房关门洗起衣服来。陌生人一看机会难得,拿起窗台上的一部手机放进自己兜里,从从容容地告辞出来……
  看着孩子在电视中的表现,年轻的父母一方面为孩子着急、担心;另一方面,也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式该如何校正和调整。
  其实,“勇敢者”要告诉孩子们的远不是“勇敢”二字能够涵盖的。让孩子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这才是“勇敢者”的目的所在。
  “勇敢者”的编导叫崔笑田,是位年轻的父亲。他6岁的儿子一直是他观察的对象。有一天,他想做一个实验,带着儿子在街上走,让儿子突然找不到他。这时,他发现儿子除了哇哇大哭外,没有想出任何办法。从那时起,他开始担忧。从北师大毕业的崔笑田,也就很自然地将这件事与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联系了起来。
  崔笑田认为,过去的孩子大多是一起在室外玩耍着长大,他们习惯于与人交往。而现在的孩子更多是在家里孤独地长大,父母任何事情都想包办、代劳,几乎没有机会接触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自理能力、应变能力、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都不够。应该想办法教他们、训练他们。
  创办“勇敢者”这一节目是受日本的一个电视短片的启发———一个4岁的男孩被大人派去买东西。摄像机跟着这个似乎连路都走不稳的孩子过高坡、趟小河,记录下孩子的每一次畏缩和最终的成功。在体验中学习、记忆,似乎是成长的最好方式。
  连崔笑田自己也没有料到,“勇敢者”推出后,会产生如此轰动的效果。要求参加节目的来信、来电不断。其中还有早已长大成人的大学生们。
  家住朝阳区水碓子东里的居民刘海平是一位9岁的男孩儿的母亲。她在给崔笑田的信中写道:“‘勇敢者’的出现和我的想法真是不谋而和。现在的儿童不是家长关心不够,而是保护关爱过度,使他们不但缺乏自理能力,而且很少关心他人,遇事慌乱。如此下去,我真不知道他们将来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希望‘勇敢者’能越办越好!”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工作的吕同舟称赞电视台的这种尝试非常好,“是利用现代传媒对孩子进行有益教育的好形式”。他认为孩子在各个方面都需要培养和塑造,节目的选题不一定局限于做个勇敢者,可以从人格教育、科技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方面考虑。目的是要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能自我发展、人格健全、对社会负责的有用之才。
  “勇敢者”至今已播出7个多月了。每月一个主题。前3个星期是不同参加者的体验过程,最后一个星期则是一次“勇敢者聚会”,参加同一主题的学生、家长、老师坐在一起共同品评,让更多的人有所收益。
  为了“勇敢者”的如期播出,编导、摄像们加班加点工作是常有的事。青少部的工作人员自不必说,就是其它部门的同仁也常被崔笑田拉来当差儿,扮个偷自行车的,演个拐骗小孩的。虽然大伙儿戏称形象都被崔笑田毁了,但依旧招之即来。因为大伙儿明白,他们是在做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为这个栏目吃苦受累,值!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关心孩子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
  节目越往下做难度越大,尤其是选题。孩子面临的问题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做电视节目来解决的。
  8月6日,北京气温高达34摄氏度。“勇敢者”今天要拍摄“野外有人病倒”的主题。记者闻讯一大早就赶到了电视台。9岁的程骁尧和11岁的杨君分别在妈妈的陪同下赶来了,一人手里举着一个网子。因为他们被告知要到野外采集标本。
  上午10时,我们一行人驱车来到位于北京西郊的白望山。两位“勇敢者”在一位工作人员扮演的老师的带领下,开始爬山采标本。10分钟后,老师突然中暑晕倒。面对摄像机,两个孩子并不很着急,而是小声嘀咕———“今天可能不是拍采标本”。达成共识后,他们不慌不忙地从背包里掏出了矿泉水和饮料,洒在老师脸上,杨君还掐了掐老师的人中,又用草捅了捅老师的鼻孔。见没有动静,杨君似乎很有主意,说:“我还有一招。”只见他含了满满一口水,噗地一声喷在老师脸上。只可惜这招也不灵,老师还是一动不动。
  此时,太阳正火辣辣地挂在天上。不知是热的,还是急的,两个孩子开始冒汗,水也喝得差不多了。此时,他们想到该找人帮忙。杨君很快跑下了山。可转了一圈儿,他也没开口向山下的人求助,往回跑时,还迷了路……
  事后,我问他们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是否满意。他们不好意思地笑了。“那应该怎么做呢?”两人抢着说:“打电话报警,或者找120急救中心。老师身上就有手机。”“那你们为什么不打呢?”两个孩子又笑了——“他是假装的。”
  崔笑田在感叹“现在的孩子太聪明”的同时,又忙着想补救办法,以便在下午的拍摄中让这个主题设计得更合理、更圆满。
  虽然孩子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可孩子的妈妈们还是真诚地感谢电视台为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做了一件好事。
  程骁尧的妈妈程元认为,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是每个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责任。单靠电视台的一个节目是远远不够的。她说:“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关注我们的孩子,在今后的较量中,我们的孩子就不会让我们失望!”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寻找人生亮丽风景
  ——丰城电厂启动青年人才工程
  张同吾 王立彬
  作为江西省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装机容量最大(120万千瓦)的现代化企业,丰城电厂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机遇,把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带进新的世纪呢?人才,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知识和精湛技艺的人才,是把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推进21世纪的真正动力和重要前提。于是,丰电在打下第一桩基的同时,也开始了选才、育才、用才的“三才”战略。
  丰电人事改革的第一锤敲在新分配入厂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的工作安置上。1996年下半年,厂里规定,每一名新入厂的学生,必须自行联系参加一年社会实践,厂里对其实践情况跟踪调查,然后由厂培训中心培训一年,再参与岗位竞争。
  技校毕业生严琳,入厂后屁股还未坐稳又被推上社会。她觉得茫然和不解。后来,她在一家出版社学会了彩色排印等多种实用技术,回厂参与竞争她有了“本钱”。在人们赞许的眼光中,她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丰电的改革,始终贯穿着赛马式的竞争,通过竞争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佳组合,实现共同理想。总经理牛亚平明确提出:“是猴子就给你一棵树,是老虎就给你一座山,是蛟龙就给你一条河。”于是,丰电的岗位竞争,波浪迭起,如火如荼。
  1996年10月的一次竞争,调岗面达40%,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从低岗走上高岗,22岁的青工茅义军,以优异的成绩登上值长的岗位。竞争,使丰电的职工走出惰性,一次次实现人生的超越。22岁的退伍军人李路君敢吃“螃蟹”,自带2万元风险金,带领9名从生产一线分流的“婆姨们”创办商务中心,承揽印刷业务。一年的发展,商务中心日益红火。体弱力小,昔日在主业黯然失色的“婆姨们”,今天,在方块字的组合中,找到了人生之路的亮丽风景。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图为由15名湘南医科大学和中医学院青年志愿者组成的湖南大学生“三下乡”卫生分队,在为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的乡亲们诊病送药,宣传卫生防疫知识。杨必坤 叶汉平 摄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捧文明进山寨
  留本领给村民
  杨必坤 蒲秀芳
  7月20日下午,当湖南农业大学的朱琪、钟斌、王忠华3位研究生要返回县城的消息一传出,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上坪乡大竹园村的上百名村民自发来到驻地,欢送同他们结下深厚情谊的志愿者。一位老大娘使劲地往志愿者手里塞着香瓜和蒸熟的苞谷。
  湖南大学生暑假“三下乡”服务队由在湘六所大专院校的70多名青年志愿者组成。他们将总营设在芷江侗族自治县,深入湘西南边远山寨,开展了为期20天的“送卫生、送科技、送文化”三下乡活动。他们以“捧一片文明进山寨”、“留一份致富本领给山民”、“献一份智慧为兴芷”为宗旨,充分利用各自专业特长,为当地山寨农民排忧解难,受到了当地群众和政府的高度赞誉。
  大竹园村是位于湘西南边缘地区的一个省级贫困村,四面高山环绕。农业科技下乡分队来到大竹园村后,同学们发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村民随便使用农药,水稻病虫害的防范和根除办法十分缺乏。目前,该村水稻正流行“白叶枯病”。这种病轻则造成水稻减产,重则使水稻颗粒无收。而农民们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识别能力和用药知识,家里有什么药就打什么药。尽管三天两头打农药,禾苗仍是越长越差,农民们急在心里,愁在脸上。
  水稻专业硕士钟斌同学不顾炎热和酷暑,在田里和农民们一起研究、一起识别,手把手教村民们如何正确用药,如何对病虫进行防治。四天过去了,钟斌同学黑了、瘦了,但禾苗虫病却被制住了。
  为增强当地农民自我发展、提高自我致富的实际能力,他们还举办了100多个有文化基础的村民参加的农业科学技术班,系统地向他们传授种养技术。在培训班上,王忠华讲授养猪技术专题,钟斌讲授水稻农作物栽培高产技术专题,朱琪主讲农村经济发展专题。为了准备资料,为了讲授得通俗易懂,他们几易其稿,常常备课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服务之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