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工作贵在创造性
  刘南方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一种有效工作方法,也是对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指出:“在跨世纪的历史关头,面对艰巨任务和严峻考验,更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判断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以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要做到这一点,应当坚持“三个结合”。
  吃透“上情”和摸清“下情”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也是领导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重要哲学依据。它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吃透“上情”,又要摸清“下情”,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根据全国范围内的情况制定出来的,是对事物的普遍性、共性的概括和反映,对我们的工作具有普遍的、一般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必须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政令畅通。同时,由于各地区、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切实有效地贯彻落实。
  继承借鉴和发展创新相结合。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的发展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把继承借鉴和发展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也就没有进步。对于任何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来说,由于主观认识和客观条件的局限,即使今天实践证明是非常成功、非常有效的工作思路、办法和经验,也不一定永远就是最好、最有效的,而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之日趋完善。但是,发展创新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舍弃过去,全盘否定历史,相反,必须以前人的事业为基础,以过去的成绩为新的起点。如果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进步的话,那么,没有继承也就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更快的进步。因此,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处理好上届与下届、前任与后任的关系。一般地说,对前一届的工作成绩要给予充分肯定,工作思路不能轻易否定,尚未完成而又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计划要继续努力完成,坚决反对为追求“轰动效应”而乱点“三把火”,搞形式主义。同时,又要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对前一届的工作思路、规划、计划作适当的调整、补充和完善,通过创造性工作,为下一届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领导个人努力和发挥群众作用相结合。领导者个人的主观努力是创造性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因为创造性开展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意味着要承担风险。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淡化个人名利意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而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是领导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基础。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领导干部的创新意图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来实现。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只有这样,创造性开展工作才有价值、有意义,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积极响应、热情参与。


第10版(理论)
专栏:

  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马向东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发挥中心城市作用,进一步引导形成跨地区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带。”这一论述,不仅科学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心城市的发展经验,而且为中心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实施中心城市牵动战略,其内涵就是通过中心城市的率先发展,运用其综合功能优势,充分发挥对区域经济的牵动作用。
  实施中心城市牵动战略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五十个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统计,1996年这些城市土地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0.9%和9%,国内生产总值占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32.8%,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利税占43.2%,财政收入占41%。同时,这些城市也是我国的教育科研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所拥有的高等院校占全国的66%,科技人员占84.3%,高新技术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达74.5%。中心城市正是以这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教育科技优势,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吸纳、辐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需求扩张以及对周边地区及广大农村发展的引导、推动作用也将进一步增强。因此,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加大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仅对当前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保持国民经济发展良好态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施中心城市牵动战略是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中心城市功能作用的发挥,既需要以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制为前提,又对其形成和确立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到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的攻坚阶段。发挥中心城市功能作用,对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比如,中心城市中建立的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发达的第三产业,在为国有企业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要素和综合服务方面,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还为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心城市社会保障等服务体系的确立和完善,城市综合改革配套措施的实施,将有效地减轻企业负担。城市多种经济成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条件。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必须着眼于搞活城市经济。
  实施中心城市牵动战略是加快对外开放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从实施沿海开放战略,到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经济迅速崛起。一些中心城市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已成为我国经济连接世界经济的桥梁和纽带。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心城市通过进一步引进资金、资源、技术、管理经验,积极开发和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而中心城市与国外一些城市开展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又将大大拓宽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强化中心城市开放功能,发挥其综合优势的牵动作用,将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快我国对外开放步伐。
  实施中心城市牵动战略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实施中心城市牵动战略,可以促进不同发展优势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中心城市创造均衡发展条件,从而能够带动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国家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中心城市的率先发展和壮大,区域间经济合作的加强,必将加快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进程,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第10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为什么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
  崔少鹏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强调指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要以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这是推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兴起学习新高潮的关键所在。为什么理论武装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
  首先,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需要。党的思想建设,核心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广大干部、基层党员的表率,他们能否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对完成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关系重大。回顾历史可以看到,我们党历来重视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同志曾经热切地期望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并指出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党的战斗力。八十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针对改革开放以后党内的实际,希望党中央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现在,我们党已有六千多万党员,正在领导着十二亿人民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大变革。在这样的情况下,用科学理论武装各级领导干部,尤为重要。
  其次,是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需要。当前,我们的发展进入了从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改革处于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阶段。同时,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一日千里,国际局势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我们既面临良好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经验告诉我们,愈是情况复杂,任务繁重,愈是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科学理论,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同志举步彷徨,胸无主见;有的同志只靠书本上只言片语或狭隘经验指导工作。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志没有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好工作,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解决矛盾,防止片面性和简单化。在学习中,我们既要珍惜已有的成果和经验,又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开拓和创新;既要有大胆探索的勇气,又要有科学求实的精神;要努力做到全面正确领会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全面、正确领会和掌握党的十五大精神,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付出切实的努力。
  第三,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理论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四大以来,领导干部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有了新的进步。但也应当看到,与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与领导干部的职责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一些同志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不高,有些同志在全面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党的十五大重大决策方面还有差距,少数领导干部学风不正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领导干部理论素养的高低决不是个人小事。大量事实表明,如果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学习理论的兴趣不浓,学得不好,就会影响本地区、本部门其他干部的理论学习,进而妨碍那里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因此,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从全局出发,正确认识理论的指导作用,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树立刻苦钻研的吃苦精神,带头学起来,更好地用起来。


第10版(理论)
专栏:

  把邓小平理论学习提高到新水平
  杨春贵
  内容提要:●深入系统学习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新阐述,主要是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提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努力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自觉性;紧紧抓住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根本问题,提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精神,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宽阔眼界观察世界的自觉性;完整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提高系统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
  ●全面正确理解十五大运用邓小平理论研究新问题取得的新成果,必须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新概括。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做到学习与运用、坚持与发展的统一。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和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要求我们把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提高到新水平。这里的关键,就是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
  深入系统学习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新阐述
  深入系统学习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新阐述,需要突出五个重点,着重提高五个方面的自觉性。
  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提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自觉性。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是我们党总结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我们都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动摇。这是我们的事业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努力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自觉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的全部内容,它形成和发展的全部过程,都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面对重大历史关头,面对重大历史课题,邓小平同志总是鲜明地表现出极大的理论勇气、政治勇气和实践勇气。可以说,离开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能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更谈不上在实践中正确贯彻这一理论和发展这一理论。因此,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首先要抓住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不断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自觉性,使我们的事业永远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
  紧紧抓住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根本问题,提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根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就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概括,澄清了对社会主义的种种误解,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他不但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而且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在上层建筑方面的特征,从而深刻而又全面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必须根据这个基本国情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这是对我国在现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回答。实践证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整套基本纲领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下去。这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各种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可靠保证。
  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精神,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宽阔眼界观察世界的自觉性。邓小平同志在精心设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蓝图时,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宽阔眼界,密切观察世界形势的变化,作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新判断;同时,领导我们党制定了正确的国际战略,为我国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邓小平理论不仅适应当代中国实践的需要,而且合乎世界发展的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我们要深刻理解这种时代精神,努力提高用世界眼光观察问题的自觉性,不仅要熟悉我国国情,而且要了解世界发展的大局,认真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各种新知识,用新的观点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完整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提高系统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因此,学习邓小平理论,要整体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不能孤立地研究某一个方面,因为离开整体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局部。同时,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对相关领域相互联系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钻研和理解,把握该领域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只有把整体理论和各个领域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我们才能高屋建瓴,深入具体,胸有大局,立足本职,卓有成效地做好各项工作。
  全面正确理解十五大运用邓小平理论研究新问题取得的新成果
  党的十五大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取得了许多新的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认真学习这些新成果,全面理解和正确地加以把握。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五大报告根据新的经验,针对新的实际,重申并进一步发挥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它强调,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八个字统一起来认识和把握,就是说,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必须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出发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这在今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必须长期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等等。这些长期坚持的基本依据,就在于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五大报告还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这表明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规律认识的丰富和深化,对在实践中具体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具有长远的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在总结我国近二十年改革开放经验、特别是最近几年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新的实际,党的十五大报告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作出了许多新概括、新阐述。例如:关于所有制结构问题,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十五大在理论上的新发展和实践上的新突破。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我们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这个问题必须作统一的理解,不能只讲一面、不讲另一面。关于公有制经济含义问题,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一是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二是公有制占主体,“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三是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四是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报告强调:“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也是十五大在理论上的新突破。十五大还要求我们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对搞活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对一段时间争论不休的股份制,报告作了明确的肯定的回答。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但也只是一种形式,而不是唯一形式,不能一刀切,也不能认为“一股就灵”。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报告强调抓大放小,这是一条重要方针。这里也有一个正确理解、全面把握的问题。“抓大”,组建大企业集团要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而不能不讲条件,以为越大越好,更不能包办代替,搞“拉郎配”。“放小”是要“放活”而不是“放弃”,更不是“一卖了之”。搞活国有小企业有多种形式而不是只有出卖一种形式。所有这些,我们都应当系统学习、全面理解,防止简单化和任何一种片面性。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十五大报告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个根本政治制度,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民主具有决定的意义。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同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是关键,发扬民主是基础,依法办事是保证,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地进行;以为发扬民主、强调法制,就不需要党的领导,是错误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则,也是衡量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
  十五大报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作了新的阐述。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努力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学习与运用、坚持与发展的统一
  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关系到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能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是理论上、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做到学习与运用、坚持与发展的统一。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进伟大事业。学习理论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们理论学习有无成效以及成效之大小,最终的检验标准就看是否真正全面推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因此,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总结经验结合起来,同推进改革和建设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结合起来,以理论学习为动力,推动实际工作的发展。运用理论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要善于把一般与个别,领导与群众结合起来。这就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结合起来。为此,要努力在全党造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实行“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要随意把学习、讨论中的不同认识说成是政治倾向上的“左”或右。
  努力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理论不但要运用于改造客观世界,而且要运用于改造主观世界。首先,我们强调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是因为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毛泽东同志说:“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我们所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艰巨性、复杂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我们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了解新事物、增长新知识、发展新思想,自觉地抵制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对我们的各种消极影响。其次,我们强调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是由当前干部队伍的思想状况所决定的。今天,广大干部认真践行党的宗旨,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本色,但也确有一些干部未能经受住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考验,忽视和放松主观世界的改造,经不住金钱、名利、物欲的诱惑,不仅自己身败名裂,而且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中央反复强调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根据当前党内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理论学习同改造主观世界很好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在新的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一个需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十五大报告就是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典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极其丰富,其中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勇于和善于在思想观念上实现重大突破。我们的事业在不断地解决矛盾中前进,我们的理论也在不断地解决矛盾中发展。创新是我们的事业和理论的真正生命力之所在。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为基础,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勇于试验和探索,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以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胜利地迈向二十一世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