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新闻追踪

  荣誉生出危机感 压力带来新突破
  邯钢:成名之后的考卷
  本报记者 何伟
  编者按:7月21日,国务院召开表彰先进电视电话会议,14家先进企业和单位受到表彰,邯钢集团再次名列榜首。两天以后,本报一版发表了《邯钢逐步扭转效益下滑局面》的报道。本栏今天再次刊出有关邯钢的报道,是为了回答一些读者提出的疑问:邯钢经验有多大的广泛性和持久性?钢材价格一降再降,原材料价格一涨再涨,盛誉之下的邯钢经验还灵么?请看本报记者实地“探营”发回的报道。
  压力,从未有过的压力。
  干劲,从未激发的干劲。
  邯钢怎么样了?顶着夏日的炎热,记者怀着疑虑走进十里钢城,眼前火热的场面可歌可泣。比武榜、竞赛栏、军令状,遍布厂区班组。钢花飞溅的炉前,货车川流的厂区,报表频频的调度室,都在诠释着一个倔强的誓言:市场越是严峻,干劲越是高涨。
  公司主要领导的办公室空空如也,一打探,都下分厂“督阵”去了。记者追到炼铁厂的一间工人休息室,只见总经理刘汉章和党委副书记张建平正与工人一笔笔测算:产量能不能再提高,成本能不能再降低?
  今年伊始,北京大学邯钢经验课题组,向中央领导呈送了题为《应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深入认识邯钢经验》的调研报告。中央领导批示,邯钢在帮助舞钢、水钢、新钢扭亏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并探索出一条路子,要求加大邯钢经验的推广力度。
  恰在此时,钢铁市场出现从未有过的严峻局面,钢材价格一跌再跌:一季度邯钢每吨钢材平均售价比去年下跌93.74元,仅此一项,就减利5000多万元;加上原材料、能源、运费涨价,一季度减利因素高达1亿元。全公司实现利润只有4135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一半还多。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邯钢上市股票走势低迷,犹如雪上加霜,给“邯钢经验”画出了一个个硕大的问号。
  邯钢会不会一蹶不振?邯钢经验会不会昙花一现?
  厂外有担心,厂内也有动摇。有的职工觉得“当典型吃亏”:冶金行业的利润都在下滑,我们怎么说也是盈利4000多万元,为啥非要完成5个亿不可呢?有的职工觉得推行“模拟市场核算”机制已经7年多了,“指标到顶,潜力挖尽”,生产再上新台阶已无能为力;还有的职工认为设备档次低,外部环境差,再增创效益已没有了可能。
  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董事长刘汉章坐不住了。会议一结束便连夜返回公司。“全年完成利润目标5亿元,一分钱也不能少。”
  这是从未遭遇过的考验。从公司机关到班组车间,一场“全国学邯钢,我们怎么办”的大讨论展开了,主旨是:找差距、挖潜力、降成本。
  担负材料管理的供应处率先承诺:全年节支2500万元。刚从法国引进生产线的三炼钢不甘人后,立下比一季度吨钢降成本1.20元的军令状。
  与前两年相比,现在来取经的客人少了,但邯钢人从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济南钢铁公司的人来了,二炼钢的人在与之交谈中得知自己设备管理不如人家,便马上去学。炼铁厂与唐钢炼铁厂订了一个“君子协定”:谁的效益好就奖励谁。去年10月,第一个回合,邯钢夺魁,但在第二、第三个回合的竞争中却连连败北。今年,邯钢炼铁厂迅速把6项新指标分解到人头,“誓把第一争回来”。
  炼钢系数学首钢,入炉焦比学宝钢,钢材合格率学济钢,———总公司“残酷”地规定:凡是在全国工序指标排序中列第三位以后的,不能评先进。
  这不单纯是完成几个亿的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国有企业还有没有希望搞好的政治问题。大讨论、大学习、大比武,带来大发展、大回报:4月份实现利润4413万元,比一季度利润的总和还多,5月份再一次全面刷新历史最高水平,实现利润5872万元。各项经济指标也全面提高。
  国有企业的潜力还有多大?刘汉章的回答耐人寻味:“只要肯挖,到处都有百元钞票。”
  压题照片为邯钢一角。
  本栏照片均由魏征提供(附图片)
  围绕生产经营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实施党员先锋号工程。
  刘汉章总经理和职工们在一起算成本账。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一样的市场一样的困难,不一样的是机制:
“牛鼻子”越牵越紧
  何伟 徐光明
  在同行业中,邯钢的产品并不“紧俏”,技术装备也非“高、精、尖”,唯独效益是第一流的,这是为什么?经济专家对此有着各种见解,但有一条共识:邯钢有一个神奇的“牛鼻子”理论。
  邯钢经验简单概括为“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其内涵在于营造企业内部微观市场机制,把总厂与分厂、分厂与班组、班组与个人用市场价格的信号串连起来,以成本作为效益的“牛鼻子”。就在邯钢经验被越来越多企业学习的时候,邯钢的决策者们把成本这个“牛鼻子”越牵越紧。
  转炉边钢花灼目,一位炼钢工人谢绝了记者的采访:“我真的很忙。只要稍一走神,能耗就会增加。”
  工人忙,领导更忙。二炼钢厂厂长是在去生产现场的路上被“逮”住的。中板厂的厂长和书记是在轧机旁接受采访的。炼铁厂厂长陆汉涛为了高炉大修竟20天没有回家。看到我们敬佩的目光,他不以为然:自己的企业难道不该这样么!
  今年5月,公司领导班子果断作出一项重大决策,年初制定的承包指标全部作废,实行根据变化了的市场重新确定的成本指标。调整后的数万个新指标层层分解,将市场的压力传递到企业的角角落落。
  连年获公司成本降低额第一的一炼钢还有没有潜力?成绩颇佳的厂长杨秀生回答:“我们的产品完全达到合格率了”。“市场的要求可不是合格,而是优质。”刘汉章“得寸进尺”。
  “日核算、旬分析、月总结”是二炼钢厂大板坯工段的“专利”。近几年,工段所要完成的成本指标连年降低,完成指标的难度一年大过一年,怎么办?大板坯工段集思广益探索出了一条捷径:每一个班组设立一名兼职成本核算员,根据每天组里投入和产出,算出当天的生产成本;每旬召开一次成本分析会,找出成本管理存在的隐患并进行成本预测;每月进行一次成本总结,探寻降低成本的新途径。
  成本的“牛鼻子”牵得越紧,效益越佳:在全国18家特大型钢铁企业10项可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排序中,邯钢进入前三名的指标由1995年的5项增加到7项。
  听他们讲当家作主的故事更是带劲。四轧钢腾飞的希望全在全连轧技改项目上,这样每吨钢材可降低成本200元。每天可为公司多创效益20万元。这样的工程,国内同类企业投资均在2亿元以上。“我们只有8000万元的资金”。寻求良策的厂长谭华杰把难题交到职代会。大伙的回答斩钉截铁:“能自己安装的工程自己干,能自己加工的备件决不包出去。”职工们当起家、理起财,可算得上锱铢必较。他们说,这可是咱家的8000万元呀!
  那是一个奇热的夏季,299名职工,2万多个奉献日,还有无法称量的汗水,浇铸起全连轧项目的骨架。总厂领导动情万分:“有这样的主人翁,还愁企业搞不好?”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邯钢的改革观:
  扭住效益不放松,不赶时髦玩花活
  何伟 魏征
  如果把邯钢经验仅仅理解为增产节支、艰苦创业,显然过于肤浅了。实际上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更是不同凡响。仅就他们正在进行的两项改革,便可看出邯钢的过人之处。
  资产如何扩张?邯钢自有邯钢的方式。当地政府要求他们兼并一家亏损企业,由于该厂难与邯钢产品形成互补,经过慎重考虑,他们没有兼并。然而,从市场考虑,从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出发,去年邯钢跨省、跨权属兼并了原冶金部直属特殊钢生产企业———河南舞阳钢铁公司。虽然舞钢严重亏损,包袱沉重,但是能够使邯钢产品结构实现重要调整。邯钢兼并舞钢后,全面推行邯钢的企业管理经验,并注入一定的启动资金,短短五个月实现扭亏为盈。“我们需要的是一加一大于二式的兼并,一加一小于二甚至等于二都不行。”
  减人增效是时下改革的热门。一般企业的通常做法是将下岗职工推向社会,邯钢不忍心这样。实际上,邯钢再就业工程五年前就启动了,因为降低成本的一项内容是解决人浮于事。根据测定,邯钢本世纪末达到人均产钢二百五十吨的国际水平,需减员一万三千人。怎么裁?他们练的还是“内功”,采取“下岗不失业,减员不离厂”的方针,把住入口、培训转岗、合理配置。新项目补充一批,“三产”解决一批,老弱病残“内退”一批,今年已精减分流一万余人。在没向社会推出一个富余人员的前提下,全员劳动生产率由一九九一年的五万零二百五十二元提高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一万零八百八十一元,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二。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头条竞赛

  联户扶贫务求实效
  忻州地区9万党员攀穷亲
  本报忻州8月1日电 记者刘伟报道:7月25日,忻州地区地委书记梁滨接到他所联系的贫困户王卫东的来信后,专程到岢岚县三井村。经过一番详谈,梁滨帮助王卫东定下了建一座小型养猪场的计划。山西省忻州地区自去年4月开展“党员联户扶贫”活动以来,落实扶贫建设资金3400多万元,为贫困乡村举办1026期科技培训班,9万多党员与贫困农户“结亲”,使21万贫困农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山西省有两大贫困区,一是吕梁,二就是忻州。忻州地区14个县(市)中有10个是贫困县,其中9个是国定贫困县,54万贫困人口占地区农业人口总数的30%以上。忻州地区对联户扶贫党员的个人特长、综合素质、收入水平等情况进行摸底,有针对性地建立帮扶关系,提高扶贫的实效性。
  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地委副书记常毓兴亲自到书店选购科技书籍,半年内四到岢岚县三井村,帮助“结亲”的贫困农民徐润生种大棚菜着手脱贫。地委组织部长夏振贵到五寨县的小刘家湾村,帮助贫困户宋喜全制定脱贫计划,还捐出700元,鼓励其发展家庭养殖业。在地委、行署领导的带动下,地区1200名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全部与贫困户“结亲”。
  形式多样办实事,从根本上扶贫。地区农牧局党员4个月中,为贫困户举办了4次农业科技培训班,送去优良品种,到田间地头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静乐县上店村先行致富的党员集资3.4万元建起一座股份制砖厂,吸收所联系的18个贫困农民进厂,使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省目前已有近66万党员联系了近54万个贫困户,通过党员联户扶贫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全省已有30万户农民走上脱贫路。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亚洲野象出山觅食
  思茅农民叫苦不迭
  本报昆明8月1日电 记者张帆报道:进入潮湿、闷热的7月,5头亚洲野象出没在云南省思茅市思茅、南屏两镇和镇东乡附近。田里即将成熟的稻子、山里的包谷、地里的红薯让野象们流连忘返、大快朵颐,这让当地农民们叫苦不迭。
  近年来,随着思茅地区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一度难觅踪影的亚洲象、孟加拉虎等野生动物的活动频繁。由于野象食量极大,在山林里找不到足够的食物时,往往会侵入附近农民的庄稼地,有时还与农民们发生“冲突”。据思茅市近几年的统计,野象及其他野生动物造成的粮食损失在4.5万公斤左右,农民们受伤之后花掉的医疗费约2.5万元。
  亚洲象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云南省根据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每年从省长基金中拨专款对遭受损失的农民给予赔付,1998年达到200万。思茅行署从1997年起对辖区内的所有山林实行禁猎5年。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甘肃发现五千年前陶鼓
  本报兰州8月1日电 记者陈伟光报道:甘肃博物馆近日从永登县民间征集到一件马家窑类型陶鼓,距今约5000年。这件单面腰鼓鼓面一端略大,直径20厘米,呈盘口状;另一端直径12.2厘米,呈罐口状;通长36.7厘米。而此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陶鼓器物,距今约4000—4500年。
  这件单面陶鼓可视为两面陶鼓的前身,是黄河流域陕北安塞腰鼓和兰州太平鼓的“老祖宗”。这件陶鼓的发现,说明早在5000年前,我国原始艺苑中已有了打击乐器。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适应大市场谋求大发展
  郎酒集团实施战略转移
  本报成都8月1日电 记者梁小琴报道:四川郎酒集团日前将公司总部及主要对外部门从较为偏僻闭塞的古蔺县迁往成都,实施战略转移,使企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适应更大的市场,增强竞争力。
  在日前召开的“郎酒集团跨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著名经济学家钟鹏荣、魏杰以及到会的国家及省有关管理部门对郎酒集团的这种具有战略眼光的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集团公司总经理付志明告诉记者:“这是我们深思熟虑的结果。在大城市,我们可以吸纳高素质的人才,支撑高素质的企业;用现代化的管理保证企业有序的发展。”
  四川郎酒集团成立于今年3月6日。它是以四川古蔺郎酒厂为核心,以资产为纽带,联合古蔺仙潭酒厂、古蔺印刷厂和古蔺药厂共同发起成立的。位于川黔交界之处的四川古蔺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诞生于此的郎酒已有90多年的历史,当年的手工小作坊已经发展成为有2600多人,拥有总资产近10亿元的国家大型企业。1997年,生产白酒60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4.82亿元,利税2亿元。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现场目击

  深圳:马路边的证件交易
  本报记者 胡谋
  深圳市福田区华富路靠深南大道这段,花坛旁浓浓的树荫庇护着一条长长的小路,它是行人夏日首选的路径。7月30日午,“大哥”,一声甜甜的招呼让匆匆走在这条小路上的记者放慢了脚步,一位着装朴实的女子迎上来低声问:“办证吗?”塞到记者手中的名片上赫然一行大字:东南亚证件集团公司深圳分公司,姓名的头衔是“帮办”。名片背面列着10多种证件名称及“可根据客户要求制作一切证件并刻章”的字样。
  “办这些证都不贵的。”女子指着名片说。
  “大学毕业证多少钱?”记者问。“180元。”
  此时,记者才注意到,这条200多米长的小路,隔几米就有手拿名片靠在花坛护栏上的人。记者每往前走几步就有人缠上来,逼得你不得不与他“讨教”一番。几番“讨教”下来,随着手中名片的增加,记者的眼界也大开了。
  先是弄清了最低价:各类文凭、职称证120元,结、离、未婚证100元,户口本、回乡证、护照280元,最贵的算香港身份证、带档案的机动车驾驶证,开价5000元,最低2500元。
  也知道了交易方式:一位叫林发的“帮办”说:交给我姓名、性别、年龄和照片及20%定金,3至10天到这里取证、付余款。他承诺绝不会出问题。
  总算了解到一点内幕:名片上号称“四海通证件集团”的罗某与记者“交心”:干这行没多大利润,接到活得找“老板”定货。他神秘地说:“老板”是有级别的,有的只能做一般证件,“有料”的“老板”才能弄到身份证、驾驶证,而且是真的。“帮办”见不到“老板”,由中间人接交。
  写到这里,记者看着桌上那厚厚的一沓名片,那上面密密印着的证件名称,怎么也想不通:有真文凭、真职称的人岂不白苦读、白苦干了!这些东西能用钱买吗?
  出售或购买伪造的身份证、驾驶证、大学毕业证等证件,是一种违法行为,它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后果极为严重。这种交易,应该依法打击。——编者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沈阳百姓遇问题
  热线电话解疑难
  本报沈阳8月1日电 记者冯奎报道:小区垃圾怎么处理?再就业优惠条件有哪些?“税官”无理谁来管?……在沈阳市,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想到拨打热线电话“2211”。记者了解到,“2211”开通6个月来,已有近6万市民“找”过它,所反映的问题有近3/4得到较好处理。
  今年1月25日,7部“2211”热线电话落户“沈阳市市民投诉中心”。“2211”通过电脑网络直接和各区、县(市)及各委、办、局联通,保证市民遇到的问题能够立刻反映到有关基层部门,而基层对问题的处理情况也能及时反馈回来。
  根据授权,凡是接到“2211”调度3次仍无动于衷的单位,将要受到行政处分。市电子局退休工人姚志贤两口子的回迁问题,涉及到许多部门,历时10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两口子求助“2211”,问题很快得到圆满解决。
  “2211”也为市民行使正常的社会监督开启了一条“绿色通道”。通过“2211”,该市沈河区国税分局一名要求业主请吃的税务干部被查处;辽宁移动通讯公司小西收费处不文明收费行为得到处理……
  “2211”同时还是基层部门执行市委、市政府各项政策的晴雨表。今年以来,沈阳市加大再就业工作的力度,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个别政策目前执行起来客观条件不成熟。“2211”工作人员通过每天分析电话内容,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具体意见,为决策部门制定新的政策提供依据。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七月下旬,湖北鄂州连降暴雨,特大暴雨两度袭击中南最大的地下开采矿山——武钢程潮铁矿。图为七月二十九日,矿工在塌陷区用身体筑起一道挡水“人墙”,奋力抢险。汪涌 高承刚 摄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百余岛礁砣组成的外长山列岛
  告别“就医难”治病不出岛
  本报大连8月1日电 辽宁省长海县重视海岛地区医疗设施建设和医务人员培养,使得118个岛、礁、砣组成的外长山列岛“就医难”画上句号;实现小病不出村级小岛,大病不出县、乡级岛。
  外长山列岛医疗设施落后、医务人员不足,再加上海岛交通受天气制约,群众“就医难”。针对这种情况,长海县委、县政府在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向卫生倾斜,先后投资近千万元,新建了县人民医院、海洋岛乡卫生院、县卫生防疫站、中医院等,总面积达1.1万平方米,并购置了先进仪器设备。1997年,该县在连续多年海上受灾,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决定每年从财政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的有关建设。
  (张书政 洪波)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珠海获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行动奖
  本报珠海8月1日电 记者赵京安报道:7月30日,珠海市政府接到总部设在内罗毕的联合国人居中心发布的新闻公报:中国珠海市获得该中心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行动奖。
  公报说,珠海经受住人口迅速增长的考验,从一个贫穷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都得到全面提高的城市,成绩斐然。为中国其他城市的建设树立了榜样,也是全球全面改善人居质量的模范城市。
  据介绍,联合国人居中心设立的这个奖项今年是第二次评奖,共有10个城市或社区获得此项殊荣。珠海市作为环境管理、基础设施、通讯和交通建设、城市规划的最佳范例而名列榜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