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育聚焦

  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已经颁布。由于新专业目录要解决我国原来专业设置中专业划分过细,专业范围过窄,门类之间专业重复设置等长期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问题,因此它必将对我国今后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高校建设等产生深刻影响,为我国带来——
  高校改革新契机
  韦荣华
  新专业目录:拓宽、科学、规范
  解放前我国的高等学校只有院系,不设专业,新中国成立初期沿袭旧制。1952年为适应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才学习前苏联经验,按部门所属和专业特色组建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开始设置专业。此后,进行过三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按部门和工程对象、业务对象设置专业的弊端仍很突出,特别是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过窄。一些部门所属的院校,甚至按一个产品,一个零部件,或者一个生产环节来设置专业,这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适应性差,往往“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给国家造成巨大浪费。有的专业名称欠科学,不规范,没有准确而科学地反映出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业务范围,专业内涵不清,培养目标不明确,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门类之间专业重复设置的问题相当严重,比如不同的门类都设有管理学专业,师资、设备条件不具备,也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教育部指出,我国新时期的本科教育是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宽口径教育。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此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有意淡化专业意识,拓宽专业口径。绝大多数过细的相关专业都合并成了一个专业,如原来的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学、商法、刑事司法等如今已归并为法学专业。少数不宜在本科阶段培养的研究型专业,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语言学、人类学、空间物理学等,则予以撤销,只可以作为专业方向在本科阶段设置课程,或整合入相关课程中。没有独立学科体系的职业型专业,如文秘专业,不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很多专业名称都已规范化,如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保险、投资经济(部分)合成金融学,舞蹈史与舞蹈理论、舞蹈教育合成舞蹈学,都准确而科学,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有些专业名称未改,但内涵已有进一步变化。根据学科发展和现实需要,新专业目录增加了戏剧学、信息对抗技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这样,经过全面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设置了11个学科门类,下设71个作了较大调整的二级类,专业种数从504种减至249种,调减幅度达到49.4%。
  修订工作从1997年4月开始,就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切期盼。教育部高教司司长钟秉林指出,新目录较好地体现了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的原则,门类和专业的划分比较科学、合理,专业种数适当,名称也比较规范。
  管理学门类:首次单独设置
  新专业目录一个很大的变动是将原来渗透在各个门类里的管理学单独列为一个学科门类。管理学门类下设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图书档案学5个二级类共18个专业。管理学门类的各个专业也体现了拓宽、科学、规范的原则。如工商管理专业包括了原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分)、企业管理、国际企业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部分)、工商管理、投资经济(部分)、管理工程(部分)、技术经济、邮政通信管理、林业经济管理(部分),既尊重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也规定了工商管理专业独特的对象和范围。
  我国曾于50年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校开设了管理学方面的课程,但一直未予重视,不当做科学看待。8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大批管理学方面的人才,才开始扶持管理科学。由于管理学相对独立又交叉渗透到各个领域,近几年围绕管理学的地位和是否给予单列门类,国内有不同意见。参加目录审定工作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晏智杰教授认为,管理学有其独特的内容和范畴,已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学的作用更加明显和突出,从经济生活到公共领域,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资源、知识的有效利用将受到极大制约。
  负责管理科学目录审定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郑绍濂教授说,管理学在改革开放以来已慢慢发展成熟,国内研究生专业目录和国际有关专业分类中都已将管理学单独列为一个门类,此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大家取得共识,将管理门类单独列出,对管理学科发展和管理人才培养都将起重大作用,是我国高教发展中一个很大的进步。
  但目前我国的一些管理学院的独立性不明显,例如许多工商管理专业实际上在讲授经济学的内容。对此,晏智杰教授认为,管理类院校应本着科学、对国家负责的精神严格执行新专业目录,不随意插手别的领域,以免破坏管理学的专业结构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规格。
  目录出台:引发高校新改革
  尽管普通高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自1999年起才按新目录执行,1999年以前招收的在校生的培养和就业工作原则上仍按原专业目录执行,但目前许多高校抓住盼望已久的新目录出台的契机,开始对院系、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造,制定全新的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中国人民大学已着手研究和制定新的专业建设方案和培养方案,对那些符合新专业目录要求、有发展前途和较强生命力的专业予以保留并促其提高,对那些不符合新专业目录要求的专业则进行改造或转向,并在符合新专业目录精神的新专业之下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一些比较灵活的专业方向。该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也在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目前已组建了工商管理学院、马列学院、对外语言文化学院、财金学院和经济学院,对原来重复交叉的课程进行了清理和归并,教学资源实现了优势互补,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北方交通大学专业改造任务繁重,这次也作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教务处处长杨肇夏教授介绍,北方交大原来的16个系已调成7个学院,原有的28个专业调到了18个,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提前全面实施根据新专业目录修订的教学计划。北方交大调整专业后对课程进行了整合,如机电学院把关于汽车和车辆的8门课整合成3门,极大地减少了课时,而实质性的内容却保留下来。专业调整引起学科重组,随之而来的是师资力量的优化组合,教师必须重选学科组,考核不合格的必须待岗、转岗或接受培训。
  教育部高教司综合处处长陈田初指出,作为高等教育工作中层次很高的基本文件,新的本科专业目录的出台,将引起我国普通高校的专业结构、院系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大纲编写、教材建设等一系列连锁性的本质变化。我国的普通高校正面临着一次改革与发展的新契机。


第11版(教育)
专栏:家教之友

  孩子更需家教的心理辅导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聂振伟
  十几年前,家庭教师还是个很陌生的名词。而今天,在我国现实生活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智力投资,请个家庭教师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目前社会上家长请家教的目的大致有四类:一是培养孩子的某一方面的特长;二是给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孩子补课;三是帮助学习成绩好的子女进一步提高成绩;四是家长工作太忙,请家教陪孩子玩,顺便教点儿什么,这类孩子一般年龄较低。当然,也有硬着头皮赶时髦的。
  家教的出现,多由于家长对子女成材的渴望,一部分出色的家庭教师也确实为学生带来了新的视野、新的学习方法和新的知识。但是家教所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聘请家教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大量业余时间被占用,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同时聘请家教也加大了学生的依赖性。
  尽管家教热几起几落,现实中请家教的效果总的来说并不理想。还有的孩子对父母的良苦用心不以为然,认为家庭教师不过是父母搬来管束自己的“救兵”,于是千方百计地给家教出难题,或者只让家教陪自己多玩玩儿,不愿听那些枯燥的数理化。而一般的大学生,虽然他们在文化知识方面有一定的水平,但由于缺少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做起家教来也很难把知识很快地传授给学生。一位中学生曾这样描述他的家庭教师:“听说,他还是当年高考的状元呢,他讲物理题时只顾自己推理计算,对我不理解的地方他只会反复讲,没有其他方法使我明白。”有的家庭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当你看出孩子是因为情绪问题而学习成绩不好,想通过多种方式开导他时,可往往过不了家长这一关,家长看中的只是教学辅导,他们不信还有别的什么东西能够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这种无奈之中,家教换了一个又一个,当家教的大学生出了这家又进那家。
  现如今孩子们究竟缺什么?孩子成绩不好应该补什么?家长首先想的是补文化知识。其实,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孩子的成长需要多种营养成分。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美好的道德品质、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对他人及外界事物的兴趣和责任感,都会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孩子的智力水平,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因此,笔者在这里给准备请家教或已请了家教的家长提个醒: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今天请家教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不用再请。如果您对家庭教师的要求侧重放在了对孩子的心理辅导方面,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海月谈

  珍视高中毕业生
  柯平
  今年高校招生工作结束了,全国320万名考生中,将有108万名升入高等学校学习,录取率为34%左右。这一比例已经不算低了,美国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也不过40%多。能直接升入高校继续求学,固然值得祝贺。没有能直接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同样值得重视,因为他们同样胜利地走过了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段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学到的东西,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社会上有种普遍的看法,认为普通高中就是高等教育的预备教育,上普通高中就是为了升入高校,如果没有考上高校,似乎就白上了。甚至有这样的说法,普通高中毕业生“种田不如老子,管家不如嫂子”。
  上述看法是不对的。上大学固然需要有高中毕业学历,但高中教育并不仅仅是向大学输送学生。高中毕业生不论是否升入大学,都是国家宝贵的智力资源和重要的文明基础。
  高中教育就其性质说,属于国民的基础教育,发达国家把它列入公民的义务教育范围。我国目前还无力把它列入义务教育范围,但将来总是要列入的。
  一个人读到高中毕业,所学的知识是非常系统而且相当丰富的,包括了人类、社会、自然界和工程技术最基本的规律和基础的知识。整个现代文明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类有很多重大的发明、创造是直接运用高中所学的知识作出的。我国的普通高中教育从学科知识来说,在世界上是高水平的,有些内容在别国是大学的课程。而且,我国的高中在人文精神、伦理道德教育方面更有优势。因此,高中毕业生是全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人群。我国目前每年毕业的高中生不过200多万,今年是221万,只占全国人口的15?,只比每年大学毕业生多一倍。像我们这样的大国,每年只有这一点高中毕业生,实在太不相称了。因此,也更显得高中毕业生的宝贵。作为高中毕业生,切不可妄自菲薄。社会更应珍视他们。
  普通高中毕业生又是自我发展和谋生能力较强的人群。他们所具有的知识既是继续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又是社会各行各业都要应用的基本知识。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专业知识更新的速度比人们设想的要快得多。具备了高中的知识底子,就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调整自己,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受高等教育,适应能力较强。从实际情况看,高中毕业生不论在城镇还是农村,就业门路都较广,低收入的不多。因此,高中毕业生是可以有很大作为的。
  当然,高中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对于很多就业岗位来说还是不够的。我国的普通高中教育的实践环节很薄弱,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较差。高中毕业生要看到这些不足,要进一步学习、实践、提高。他们成长的道路可能比考上高校的同学们要艰苦、曲折一些。但是,经过艰苦、曲折而成才的人,他们的精神、意志、毅力,往往更为宝贵,更为社会所看重。
  政府、社会要为高中毕业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仍太小,教育的供给不足,应当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尤其要发展高中后的教育和培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从江苏、山东等地的情况看,高中毕业生接受2至3年的职业教育后,适应新产业的能力较强,成为各行业十分“抢手”的招聘对象,既满足了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和社会的急需,又缓解了就业压力。
  高中毕业生,前程远大,大有可为!


第11版(教育)
专栏:

  易三小学的“异步教育”
  本报记者 毕全忠
  孙福乐是山东蓬莱市易三小学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前,他调皮,不大守纪律,学习成绩不佳。同班的王晶,在四年级前学习成绩也不大好,缺乏学习的兴趣。她对劳动很有兴趣,在家里宁可做家务,而不愿做作业。同年级的丁存兴文化基础差,学习非常困难,很自卑,但体育很好。
  这些学生到五年级结束时,基本上改掉了以前的毛病,德、智、体均得到良好的发展,都获得了荣誉和奖励。这样的事例在易三小学还有不少,全校每学期有70%的学生获得各种荣誉。
  这所以革命烈士盛易三的名字命名的小学,以实施素质教育成效显著而出名。不久前我去采访,该校现任校长章蓬生向我介绍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他介绍的情况,诸如转变教育观念,从以使学生升学为宗旨转变为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实行“愉快教育”,让学生乐学;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发展个性;改革考试办法,把百分制改为等级制,每门课分成多个单项分别考核;采取“等级+特长+评语”的学生成长评价方式等等,这些都没有打动我。因为同样做法的学校我见得多了,有的学校甚至做得更彻底。
  上述做法无疑是对的。问题是,学校、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各方面都有不少差异的个体,怎样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我感兴趣的问题。
  章校长说:“我们实施的是‘异步教育’。”
  这句话却打动了我。接着,他作了具体说明,并带我观看了部分教学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个性。他们的家庭环境、素质基础、认知习惯、兴趣爱好均有差别。他们在成长、发展中,差异是绝对的,不可能所有学生齐步走,是“异步发展”。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的基本原则,至少孔夫子教学生就是因材施教的。从工业革命以来,学校施教越来越趋向“同步化”,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进一步强化了“同步施教”,逐渐发展到什么都同步一律,用同一把尺子要求、衡量每个学生,而不顾其个性。“同步教育”有它的合理性,但往往不能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正是不少学生学不好以至于厌学的重要原因。易三小学实行“异步教育”,是真正把握住了“因材施教”这个原则,乃至于教育本质的真谛。
  “因材施教”,可以说是尽人皆知的,并非新鲜。然而要比较彻底地贯彻,就不容易了。因为工作量要比同步施教多很多。易三小学的可贵之处,也是成功之处,在于教师真正尽到了为师者的职责。他们非常深入地了解和关心班上每个学生,能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逐个教导,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时帮助每个学生各自的学习难点,鼓起他们的信心,爱护他们的个性。
  “异步教育”对学生的德、智、体各方面的成长仍然有个总体的、基本的要求和目标。每个学生如何达到这个总体要求和目标,往往不是“齐步走”,教师也是因材施教的。我观看了一堂语文课教学。我发现老师显然对几个学生特别关注,对这几个学生思考问题中的毛病很熟悉,通过提问循循善诱地使这几个学生对讲课内容有了深入了解,同时也启发了其他学生。整堂课显然是精心设计的,既活又不乱。后来我了解到,老师特别关注的那几个学生,正是语文学习较差的。这是个很普通的例子。当然,大量的工作,如个别交谈,家访等等都在课外。
  易三小学的活动课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全校开设了科技、绘画、书法、音乐(包括歌咏、手风琴、小提琴、电子琴、二胡等)、体育(田径、球类)、舞蹈、手工劳作(包括刺绣、布贴艺术、编织)、烹饪等十几方面。一到下午,全校80%的学生分别参加到这些活动中去。学校除请本校教师作指导外,还聘请校外专家、艺术家作指导,如刺绣活动就请的是我国著名刺绣艺术家、博绣的创始人王静波。活动课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学生们受到的陶冶,将使他们终身受益,他们的个性得到了自由的发展。活动课是易三小学“异步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充分体现。科技、艺术活动中,同步、一律、统一是无济于事的,而个性、创造才是生命和灵魂。
  素质教育,指的是施教的宗旨、目的。而“异步教育”或因材施教,则是施教的方法类型。两者紧密结合,便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这是易三小学教学质量高的根本原因。
  (压题照片:辅导教师正在指导学生学习编织。)(附图片)


第11版(教育)
专栏:

  在西藏,过去从未受到过教育的老一代僜人的后代如今适龄儿童都上了学,他们通过国家投资和集体、个人集资兴建中小学,现在僜人村村有小学。这是巴安通村希望小学的僜人儿童白小立(右一)和藏族学生白玛曲珍在课堂上。新华社记者 索朗罗布 摄


第11版(教育)
专栏:名家新论

  研究密集型大学的优越性
  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 盖哈德·卡斯帕尔
  我所服务的大学和世界上的许多大学一样,都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大学必须具备何种品质才能卓越地服务于社会?我常被要求说明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关系的“秘诀”。在世界范围内,硅谷已经成为关于大学与其所在地区的富有成果的相互关系的比喻。许多到斯坦福大学访问的人都试图了解其成功原因。
  答案并不在于斯坦福发现了什么“秘诀”,而在于斯坦福大学严格贯彻一所“研究密集型大学”具有的基本的目标与特性。
  当我使用“研究密集型大学”一词时,我指的是一种具有特定意义的学校,是一种符合三项条件的机构。这三项条件是:精选学生;主要致力于探索知识;富于批评性的追根究底的精神。我不沿用常见的美国名称“研究大学”,因为我所说的这种大学不只是一种研究机构,而是把研究作为大学的传统的教与学的功能中的一个部分。
  在21世纪来临之际,“研究密集型大学”目前所要做的是思考自己和其他从事教育的社会机构的区别,从而集中注意力于什么是其独特性和长远任务。并且,这些思考和我今天将讨论的“非秘诀”有关,而其更重要的目的,则是为下一世纪重申在200年前就被明晰描述过的大学的社会角色。
  在斯坦福大学和硅谷的富于成果的相互关系中,第一重要的因素是大学的根本承诺:建设在研究和教学方面的学术的“卓越性尖端”,而不是训练工程师及商业管理人员。
  在大学对其进入21世纪时的使命感到模糊不清的情况下,急待做的事是反思大学的核心任务,不要让那些要把大学变成面面俱到样样能做的人来改变大学的方向。
  斯坦福大学的“非秘诀”的第二要素是,尽管有无数诱惑存在,但斯坦福大学始终把教学和研究的结合看做其主要任务。这就是这所大学的优越性所在。
  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知识追求中都有他们各自的正当权利。教师的表现依仗于学生的出席与兴趣,不然,科学与学术皆不能发展。当学生由那些从事创造性的努力探索的工作的学者们来施教,得益的不仅是学生。当年轻一代认真或者天真地发问的时候,学术本身也会因此而大大丰富。
  在我看来,在那些学生的绝对人数及科研机构压倒一切的大学中,在研究和教学被全然分开或者部分分开的国家,大量的创造力是被闲置了。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可能太过激烈。我要强调的观点不是教学建立在研究基础上,而是研究要从教学中获益,不但获益于对研究生的教学,而且获益于对本科一年级学生的教学。
  在这样的情况下,斯坦福大学的“非秘诀”的第三个重要的方面是:大学制定学术计划的自由。学术自由是大学的不可或缺的灵魂。
  归根结底,学术自由意味着摆脱大学内部要求一律的压力。然而,假如学术自由将被解释为无人有权或有责任坚持教授们应对其教学中的缺点负责的话,也是不恰当的。这是大学自身的责任。大学必须持续地专注于改善自身的品质。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如今,在全世界存在着对大学和工业之间的更强的联系和更广的伙伴关系的需求。斯坦福大学和硅谷被看做是这一伙伴关系的典范。比如,在50年代,斯坦福研究园建立于大学旁边,使得斯坦福大学和实业界的来往更容易了。
  对大学来说,这种伙伴关系并不是干扰而是对自身的丰富化,便于大学向其工业界的伙伴学习。所以,它包含斯坦福大学的“非秘诀”的第四项主要因素。这种关系强化了企业精神以及对技术转让是一种“身体接触运动”的认识,也就是说,它假定了个人之间的互动的愿望。这种非科层化的人际互动是斯坦福文化的重要部分。
  无论如何,我们必须防范过分简单的期待。“研究密集型大学”与实业界之间的边界应当多孔道流通化的同时,它在贡献发明创造方面的优越性也依靠于设置研究方向及在研究中向各种机遇保持开放的能力。
  斯坦福持续地保持开放性。我相信,这种开放性的结果显示了这一方面的特性确实是我们大学的“非秘诀”的第五要素。如果一所“研究密集型大学”变成听命于商业产品发展的或者政府的工业政策,它就会丧失其由对于不断的质疑与探索的过程的承诺而得到的优越性。我们也必须牢记,来自工业界的支持是意义重大的,但是在经费方面,不足以取代来自政府的研究基金。基础研究是一种公益事业,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在这方面所能做的相当有限。这一层,各国政府常常忘记,尤其是在发生财政危机的时候。假如不是二战以后政府的财政支持,斯坦福大学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
  在21世纪即将开始之时,为贡献于社会,“研究密集型大学”仍然需要努力趋近19世纪初设想的理想类型。诚然,大学作为一种机构,受到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大学和社会的关系也因此而被重新定位,而这些都在斯坦福大学的创立者的想象之外。我们能否成功应付由信息技术发展所引发的新局面,对大学的前途至关重要。
  但是,不管怎么说,衡量一所大学的最终尺度仍然在于其研究对人类所作出的贡献。在这一点上,21世纪的大学仍然要用传统的尺度来衡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