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改善生态环境 再造秀美山川
  ——纪念江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批示一周年
  历史遗留下来的这种恶劣的生态环境,要靠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齐心协力地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去加以根本的改观。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摘自江泽民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批示)
编者的话
  建设秀美新河山
  去年8月5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姜春云同志《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上,专门就生态环境问题作出重要批示。之后,李鹏同志也作了重要批示。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更好地规划中国21世纪的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员令,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
  江泽民总书记在“8·5”批示中,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揭示了我国生态环境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由于长期大面积的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虽然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造林绿化、整治国土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治理速度仍然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当前,全国水土流失、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2%;荒漠化土地面积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7.3%,是全国耕地面积的两倍多。而且环境恶化趋势加剧。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新增沙化土地2460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恶劣的生态环境是导致贫穷的重要原因。建国以来,全国因为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减少湖泊500多个,减少水域面积2790万亩,淤废水库总库容200亿立方米。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和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江总书记重要批示发表后,全国上下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还不能说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共识。特别是有些地方的领导,不能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工作中缺乏统筹规划和长远考虑,建设生态环境的措施不落实;在管理上,保护生态环境力度不够,甚至对毁林毁草、破坏植被的现象放任不管。这种状况亟须根本改变。
  治理水土流失、实现国土绿化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江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团结奋战,把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再造山川秀美的锦绣中华!
  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布赫
  去年这个时候,江泽民总书记针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作了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再造秀美山川的重要批示。
  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在新的历史时期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征服自然、改善生态环境的伟大号召。一年来,各部门、各地方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江总书记批示精神,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齐心协力开展造林绿化、防止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使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向深度发展,加快了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一个大抓生态环境建设的热潮已经开始形成。
  在肯定一年来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无论是治理水土流失,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水旱灾害频繁、风沙危害加剧、土地荒漠化扩大,尤其是西北风沙区、黄土高原和长江上游等地区,生态环境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很严重。
  我们一定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的批示精神和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要求,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要在全国掀起一个再学习、再宣传江泽民总书记重要批示的新高潮。要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绿化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开创生态环境建设新局面。
  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要把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实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建设责任制。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各个方面都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搞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要加强社会发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村群众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要把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做到既绿山、治沙,又富民、富县。
  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科研成果、先进技术的普及推广,搞好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
  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制建设,要按照森林法的规定,抓紧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设好生态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
  对各种破坏林草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打击。要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实行综合整治,为生态环境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快生态农业建设
  陕西省副省长 王寿森
  一年来,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全面贯彻江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把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掀起了群众性大规模的治山、治沙、治水的热潮。
  去年8月,江泽民、李鹏同志的批示发表后,省委、省政府把国家关于建设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大决策,作为陕西跨世纪发展的难得机遇,及时在全省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宣传活动。
  启动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被列入1998年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点。编制《陕西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出近、中、长3个阶段的治理目标和方案。目前,我省黄河流域的75个县区已全面按计划行动,其中46个县已完成了3年实施规划。按照国家关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精神,已经完成了5个森工采育企业天然林保护规划,今年采伐量比上年压缩了2.7万立方米。
  同时,先后出台了《关于治理开发“五荒”资源,进一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的通知》等文件,掀起了“五荒”治理开发热潮。
  今后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把治理水土流失和防治荒漠化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奠基工程来抓。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建立全社会投资生态环境建设的新机制。其次,突出重点,抓好区域生态农业建设。以基本农田建设为基础,以林草建设为重点,抓住蓄水节水这个关键,走综合治理的路子。第三,从减少江河水患压力出发,整体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治理水土流失
  水利部副部长 朱登铨
  去年,江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后,8月国务院在陕北召开了“全国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经验交流会”,12月水利部在山西省吕梁地区召开了“全国拍卖‘四荒’使用权加快治理水土流失现场经验交流会”,有力地推动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
  一年来,各级水利、水土保持部门通过深入学习江总书记的重要批示,认真总结经验,制定规划,部署任务,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治理速度大大加快,治理质量迅速提高,综合治理面积达到了4.2万平方公里。
  各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了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建立稳定的资金渠道,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水利基金。
  一年来,各地拍卖“四荒”使用权,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到去年年底,全国有21个省、区、市拍卖“四荒”累计达到5600多万亩,已经初步治理了2800多万亩。
  各地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优化配置各项治理措施,不断提高综合治理水平。以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为突破口,开展以治沟骨干工程为主的沟道治理,加强小微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发展灌溉农业。坚持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综合开发,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水土保持措施的科技含量。
  今年年初,水利部完成了《全国水土保持建设规划》的编制,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与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确定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总体规划和实施规划。一是以黄河上中游、长江上中游、风沙区和草原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集中治理区域,加快水土保持建设步伐。二是通过各种综合性防治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大江大河减少泥沙、根治水旱灾害服务。三是水土保持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奠定基础,为实现第二、第三步战略目标提供保障。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使我国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治理,生态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大力植树造林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 王志宝
  一年来,国家林业局和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采取了一系列“再造秀美山川”的新举措。全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又取得新进展。国家林业局先后召开六次党组扩大会、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高级专家座谈会,学习领会批示精神,并以其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高潮。按照批示精神,组织制定了“全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规划”。今春节来得早,各地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截至7月底,全国共完成造林面积5037.2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2.1%。各地以10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重点,特别是以长江、黄河流域和重点风沙区6个重点治理项目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为突破口,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展开。在工程建设上,把生态环境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绿山与富民相结合。从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集宣传教育、严格执法、重点打击、新闻曝光于一体的“跨世纪保卫绿色行动”,以打击毁林行为为重点,唤起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当前,全国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一是面积不断扩大。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2%。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是全国耕地面积的2倍多。二是恶化趋势加剧。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新增沙化土地2460平方公里,相当一个中等县的面积。三是危害、损失严重。各类自然灾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主体。为此,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进一步宣传动员,形成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大气候。(二)总体推进,重点突破,加快整个造林绿化工作的进程。切实加快10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特别是要抓好长江、黄河流域及重点风沙区6个重点治理项目的实施,带动全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三)切实加强植被保护,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做到一手抓造林绿化,加快生态环境建设速度;一手抓保护管理,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四)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依法治林,依法兴绿。努力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制化。
  依靠科技 加大投入
  科技部副部长中科院院士 徐冠华
  生态环境建设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要有一个科学的建设规划。对土地、森林、草原、水等自然资源要统筹规划、科学开发、合理利用。要走一条科学的建设路子。就拿治理水土流失来说,无疑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但工作的重点应当是林草植被建设。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多是林草植被稀少的地方。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泥沙主要来自中游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黄河现在已成为地上悬河,年年加高加固大堤,岁岁汛期严加看守,但这只能是应急之策。治本之策是要加快上中游的植被建设。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研究工作。
  生态环境建设还必须加大投入,给予扶持政策。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新《森林法》已于7月1日正式施行,法律给予了植树造林、国土绿化、发展林业许多经济扶持政策,如征收育林费,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征、占用林地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等。要把这些规定真正落到实处。
  让沙区群众过上好日子
  陕西榆林海子梁乡农民 石光银
  我是陕北榆林沙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在最近十几年时间里,我带领乡亲们在沙漠里种草种树,重建家园。在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长期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先后联合起200多户农民组成治沙公司,累计承包治理国有林场的荒沙面积近12万亩,使生活在沙区的群众逐渐摆脱了风沙的侵袭,开始过上好日子。
  在江总书记作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后,我决心为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再尽一份力。去年,海子梁乡6万亩荒沙的治理已基本告一段落,我又和国有长城林场签订了承包治理该林场5万亩荒沙的新合同。
  原来的海子梁乡的6万亩林场我打算交还给国有林场,省林业部门的领导得知此事后,表示要给我重奖。我觉得,得奖是次要的,治沙造林致富群众才是根本目的。我们陕北还有更多地方更多的荒沙需要治理,如果国家能够加大扶持力度,在经济上给予更多鼓励,相信会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向沙漠宣战。
  科学探索须更深入
  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沈国舫
  建设山川秀美的大西北,这是一个大命题、大目标。要实现这个大目标需要许多科学技术知识来支撑,而我们在技术措施方面还有许多有待开拓发展的需求。例如,我们对西北许多地区在史前时期原始景观面貌还知之甚少,对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演变趋势的认识远远没有达到数量化、精确化的程度,因此对于在这些地区进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工作还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要合理利用水热资源、控制风沙、保持水土,就需要有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配置,合理的植被类型(乔、灌、草)的比例和配置以及合理的资源利用(特别是节水)技术措施来保护,这些也都有待不断澄清和探明。总之,在我们科技工作者面前还摆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和试验实践。
  把山清水秀的新赤峰带入新世纪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代市长 高延青
  去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作出“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批示后,沙区群众深受鼓舞。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层层建立领导干部治沙造林任期目标责任制,将生态建设任务列入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签订责任状;同时,在治理过程中探索新路,引入新机制,搞好示范,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治沙造林进程。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治理开发沙地2100万亩,占沙地总面积的58%,森林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680万亩增加到近30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不足5%提高到21.65%,年泥沙流失量由原来的1.1亿吨下降到5000万吨,八级以上大风天数和沙暴天数分别比60年代下降了40%和65%。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发生了逆转。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江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批示和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加强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我市于今年年初确定了全市跨世纪生态建设奋斗目标,即从1998年起,全市的生态建设每年完成造林135万亩、治沙150万亩,到2010年,基本治理沙化土地,全市消灭宜林荒山,森林覆盖率稳定在35%以上。
  建设山川秀美的攀枝花
  中共四川省攀枝花市委副书记 赵世华
  去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就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朱镕基总理在视察攀枝花时,针对我市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少砍树,多栽树”,把“森老虎请下山”的要求。一年来,我们遵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和国家的部署,就生态环境建设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在国家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编制完成了《攀枝花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二滩库区水土保持防护林建设规划》等规划方案。全面启动了市区视野区荒山绿化工程。今年已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市区视野区荒山绿化工程。建设二滩库区防护林带。计划用5年时间实现库区及沿江第一层主山脊以下的绿化。
  转产分流,减少主伐,控制消耗。一年来我们初步解决了依靠采伐林木生活的退休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问题;并建设转产项目,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实施转产分流。
  为彻底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今后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领导。二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三是停止林区主伐,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设置沙障固定流沙。
  图为甘肃部分地区水蚀荒漠化。
  图为8月4日,中宣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全国绿化委员会、水利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召开深入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批示座谈会。(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