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中止同以直接会谈
  巴委员会批准自治政府改组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8月9日电(记者戚德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地方政府部长、巴高级谈判官员埃雷卡特9日对巴勒斯坦电台发表讲话说,由于以方在最近举行的巴以直接会谈中一直就撤军问题拿不出新东西和对会谈缺乏诚意,巴方8日决定不再继续同以方举行直接会谈。
  埃雷卡特说,3天来,巴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已向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写了3封信,向她详细通报了巴以会谈的情况。阿拉法特在信中指出,以方依然拒绝接受美国提出的以军从约旦河西岸13.1%的土地撤军的方案,也未能就撤军问题提出新的建议,以方的这一立场很难使巴以会谈有所突破,因此巴方认为打破巴以会谈僵局的唯一办法是美国尽快正式公布上述撤军方案的内容。
  埃雷卡特说,阿拉法特在信中还详细阐述了巴方接受美国方案的立场,表示巴方将不折不扣地执行有关业已签署的协议,同时敦促美国采取行动以迫使以方改变立场,并切实执行有关协议,因为只有如此,巴以和谈僵局才有望被打破。
  新华社耶路撒冷8月9日电(记者戴巍)巴勒斯坦委员会9日以55票赞成、28票反对、3票弃权通过了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递交的内阁改组计划。
  据巴勒斯坦传媒通讯中心报道,全体新内阁成员将于9日晚在自治区宣誓就职。
  根据阿拉法特5日递交的新内阁名单,自治政府增加了10名部长。在自治政府中担任要职的计划和国际合作部长沙阿斯及地方政府部长埃雷卡特的职位没有变化。
  原高等教育部长阿什拉维改任旅游部长后随即提出了辞职,并指出内阁改组未解决政府中的腐败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马吉德呼吁伊与安理会对话
  科威特对伊拉克新危机表示不安
  新华社开罗8月9日电(记者安江)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秘书长马吉德9日对此间新闻界说,伊拉克与安理会必须进行直接对话,以便和平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
  马吉德表示,他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处理这一危机上所采取的立场。据悉,安南日前发表谈话,希望在解决伊拉克与联合国特委会之间的矛盾时避免使用武力,并呼吁伊拉克继续与安理会进行直接而广泛的对话。
  马吉德强调,伊拉克领导人与安理会成员国和联合国秘书长之间有必要通过直接对话尽快解决问题,从而为最终解除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缓解伊拉克人民的痛苦创造条件。
  另悉,马吉德8日约见了俄罗斯驻埃及大使馆代办,俄代办向马吉德转交了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的一封信。
  据马吉德透露,俄外长在信中表示,俄罗斯正在与有关各方和安理会进行接触,试图通过外交途径平息这场危机。马吉德对俄罗斯的立场表示赞赏。
  据新华社科威特8月9日电(记者伏柏林、关心国)科威特政府9日对伊拉克与联合国之间就武器核查问题进行的谈判陷入新僵局表示担忧,并呼吁国际社会迫使伊全面执行安理会通过的所有决议。
  科威特内政大臣和代理内阁事务国务大臣萨巴赫在每周一次的内阁会议结束后发表谈话说,科威特政府对伊拉克当局的举动感到担忧。他说,这一举动违反了安理会通过的针对伊拉克的决议,并将对地区稳定与安全构成威胁。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新危机 老问题
  张祝基
  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再次出现紧张。8月3日,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同伊副总理阿齐兹的会谈破裂。5日,伊政府宣布立即中止同特委会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直到特委会改组和联合国有关解除对伊制裁的决议条款得到实施为止。美国对此立即作出反应,表示伊采取的新立场“不可接受”,美将视事态发展,以决定是否对伊采取军事行动。
  8年来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不时爆发。表面看,是伊拉克抗拒核查,同特委会矛盾升级,实际上是伊拉克同美国进行的一场较量。今年2月,为迫使伊拉克就范,美国就曾调集大批飞机战舰进驻海湾,战争呈一触即发之势。后经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斡旋,伊拉克同意开放总统府等敏感地点,并接受特委会原班人马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进行核查,才使危机得到缓解。但是,自1990年就一直遭受制裁的伊拉克,其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摆脱制裁是其第一要务。而美国为了控制世界能源,千方百计想遏制伊朗和伊拉克这两个海湾地区大国,既然制裁的绳索已经套在伊拉克的脖子上,岂肯轻易松开?伊拉克为求生而抗争,美国为其战略利益而遏制,这个矛盾难以调和。所以,危机一再出现,并不奇怪。
  这次伊拉克武器核查新危机,也许可以看作是伊拉克“故伎重演”。今年2月,伊拉克引得美国劳师远征,但又避免让美国抓住动武的借口,结果使美国不但劳民伤财,而且发现国际反伊阵线已“今不如昔”。如今,国际上普遍认为对伊武器核查已经基本完成,应当转入长期监控,而美国坚持没完没了地“核查”下去,在安理会中也得不到一致的支持。另外,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僵局,使美国在阿拉伯世界声望下降,欧洲更为关心家门口的科索沃危机,再加上克林顿总统被国内官司所困,种种原因使美国难于再次对伊起兵。美国这次的反应比较低调,道理就在这里。白宫发言人说,伊拉克又跟美国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正道出了美国的一种无奈。
  根据目前形势和以往事实推断,美国和伊拉克这次兵戎相见的可能性不大,双方都将会寻求不失面子的方式结束这场纠纷。可能的结局是,这次危机经过一番周折再次缓解,而美国同伊拉克的矛盾则将继续存在下去。


第6版(国际)
专栏:

  英国华人发起签名运动
  抗议迫害印尼华人暴行
  本报伦敦8月9日电 记者蒋千红报道:由英国各界华人组成的支援印尼华人委员会今天下午1时在伦敦唐人街发起签名运动,抗议迫害印尼华人、奸杀华人妇女的野蛮暴行,强烈要求印尼政府严惩行凶者,并敦促印尼政府采取措施,切实保护当地华人的合法权益。
  记者下午来到唐人街。只见前来签名的人络绎不绝。支援印尼华人委员会会长丘添说,英国华人从当地的中文报纸、欧洲华人电视台和与家乡的联络中不断获悉印尼华人在印尼5月骚乱中的悲惨遭遇,感到非常气愤。我们要为他们伸张正义。
  据了解,支援印尼华人委员会将于11日前往印尼驻英大使馆递交签名抗议信。此外,全英华人社团妇女联合总会也于4日发表声明,强烈抗议印尼暴徒残害华人。英国扬州同乡会、英国福建总商会等4个英国华人社团还于近日联合发表致英国及欧洲全体华人书,呼吁他们采取行动,敦促所在国政府要求印尼政府切实维护法纪,保护华人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第6版(国际)
专栏:

  雅加达将建治安体系
  印尼前总统苏哈托女婿接受审查
  据新华社雅加达8月10日电(记者赵金川、麦棠源)印度尼西亚大雅加达特区(包括雅加达和邻近城镇)警察总长努格罗霍·查尤斯曼10日在这里宣布,将在首都雅加达所有地区建立起社会治安体系,以防止各种犯罪活动的发生。
  努格罗霍在一个有关建立社会综合治安体系的会议上说,社会大众和治安部门一样都对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负有责任,因此,社会大众也要承担起维护社会治安的义务。
  据新华社雅加达8月10日电 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哈托女婿普拉博沃中将因涉嫌参与绑架政治活动分子,10日在这里接受了武装部队维护军官荣誉委员会首次审查。
  该委员会主席、印尼陆军参谋长苏巴吉约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如果普拉博沃被证实有罪,他将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
  从去年底至今年3月,共有20多名反对苏哈托的政治活动分子遭到绑架,其中12人至今下落不明。


第6版(国际)
专栏:

  利比亚政府十分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为解决用水问题,国家投巨资修建了一条人工河,将南部地下水通过管道引向沿海地区。图为技术人员在对管道进行科学测定。(本报资料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厄当选总统会见我特使
  据新华社基多8月9日电(记者余定良)厄瓜多尔当选总统马瓦德9日在基多接见了前来参加新总统就职仪式的中国政府特使、外经贸部副部长张祥。
  张祥向马瓦德面交了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亲署信,邀请他在方便时访问中国。马瓦德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并表示感谢。他请张祥转达他对江泽民主席和朱镕基总理的问候。
  马瓦德感谢中国政府派高级官员出席定于10日举行的总统权力交接仪式,感谢中国对厄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他说,他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将重视发展对华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尼继续从东帝汶撤军
  新华社雅加达8月9日电 据此间媒体今天报道,印度尼西亚8日再次从东帝汶撤出600名士兵。这是自7月27日以来印尼第三次从东帝汶撤军,也是印尼和葡萄牙两国外长在联合国会谈之后撤出的第一批士兵。
  据报道,印尼8日从东帝汶撤出了3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和300名精锐的陆军战略部队士兵,从而使撤军总人数达到1300名,超过原来宣布的撤军1000名左右的计划。
  哈比比总统今年5月上任后,为最终解决东帝汶问题提出了一揽子方案。三次撤军行动是这一揽子方案的组成部分。葡萄牙外长5日在联合国与印尼外长的会谈中肯定了印尼采取的积极步骤,并同意深入讨论印尼提出的给予东帝汶“广泛自治的特殊地位”的建议。东帝汶一些团体表示欢迎两国外长的会谈结果,并表示希望能够早日解决这个问题。
  印尼军队于1975年12月出兵占领葡萄牙殖民地东帝汶,并宣布东帝汶为印尼的一个省,随后葡萄牙与印尼断交。同年12月,联合国通过了呼吁尊重东帝汶领土完整、要求印尼撤军的决议。1995年和1996年两国就这一问题举行了4轮谈判,均未取得实质性成果。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科索沃危机
  眼前山重水复
 何日柳暗花明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 吕岩松
  近来,科索沃局势出现两个引人注目的新动向:持续了一个多月的相对平静被打破,武装冲突再度升级;与此同时,西方大国提出了有关科索沃未来地位的“框架”,恢复和谈再度提上日程。这两个动向本是相互矛盾、彼此排斥的,不过它们之间似乎也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6月中旬,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在莫斯科同叶利钦总统签署了有关科索沃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接受国际联络小组提出的大部分要求。在此之后,南斯拉夫武装力量保持克制,暂停清剿阿尔巴尼亚族非法武装。然而,“科索沃解放军”并未偃旗息鼓,它利用这一机会加紧扩大地盘,甚至对城市发动进攻。从上月下旬起,南斯拉夫警察和军队转守为攻,除打通普里什蒂纳—佩奇、普里什蒂纳—普里兹伦两条具有战略意义的公路外,还重创阿族非法武装,摧毁其在马利舍沃村等地的据点。
  科索沃冲突升级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美欧大国纷纷呼吁贝尔格莱德恪守在莫斯科声明中的承诺,停止大规模军事行动。一些政治家认为,科索沃危机已是山重水复,只有北约的军事干预才能阻止局势进一步恶化。不过留心观察,不难发现西方对南斯拉夫政府的压力似乎多了点“分寸感”,它迄今尚未提出进一步制裁等具体措施。西方一些新闻媒介分析说,南斯拉夫政府最近对阿族非法武装发动的进攻似乎得到了国际联络小组的默许。几个月来,西方一直利用“科索沃解放军”对贝尔格莱德施加压力。在南联盟军队和警察被迫保持克制的环境中,阿族极端势力迅速膨胀,不仅控制了科索沃30%以上的领土,而且拒绝接受任何阿族政党的合作,扬言要通过武装斗争建立“大阿尔巴尼亚”。舆论指出,在美欧大国看来,“科索沃解放军”的行为已经“越线”,威胁到西方对科索沃局势的控制能力,而且可能在巴尔干地区产生连锁反应,因此希望借助南斯拉夫发动的军事行动“削弱”(而不是铲除)“科索沃解放军”,将其推到谈判桌旁。目前的紧张局势有可能成为恢复和谈的序幕。
  如果目前的冲突真的成了和谈的序幕,那么即将恢复的和谈进程是否会像上次一样脆弱呢?应该说,近几个月科索沃的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谈判条件较前更为成熟。首先,事态的发展表明,双方都难以用军事手段结束这场危机,对话是其现实的抉择;其次,西方大国为谈判制定了框架,有关科索沃未来地位的讨论将找到某种依据点。据此间权威人士透露,根据国际联络小组制定的方案,科索沃既不是“第三个共和国”,也不完全从属塞尔维亚,它将在塞尔维亚议会拥有自己的代表,在有关科索沃问题上拥有否决权,同南联盟的关系将建立在某种形式的分权条约基础上。另外,科索沃将拥有一定的立法权和对当地警察的主要控制权;第三,重新组建的阿族谈判代表团将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对局势更具控制能力,这有助于消除冲突和对和谈进程的干扰。
  应该看到,目前的科索沃局势还相当严峻,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还有许多障碍有待克服,如某些敏感问题处理不好,不排除武装冲突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
  (本报贝尔格莱德8月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索沃
  国际小组提出解决危机方案
  美法要求北约制定干预计划
  本报贝尔格莱德8月8日电 记者吕岩松报道:英国驻南斯拉夫大使多奈里昨天和今天分别会见南联盟政府副总理沙伊诺维奇、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领导人鲁戈瓦,向科索沃危机双方正式递交了国际联络小组制定的解决科索沃危机方案,从而为有关科索沃未来地位的谈判提供了框架性文件。
  据报道,国际联络小组在这一方案中表明了在科索沃未来地位及自治形式等问题上的立场,方案的具体内容目前尚未公开。据正在此间访问的俄罗斯副外长阿法纳西耶夫斯基透露,此方案反对科索沃独立,认为科应在南联盟范围内获得高度自治。
  本报贝尔格莱德8月9日电 法国总统希拉克和美国总统克林顿8日就科索沃问题进行了电话交谈,双方要求北约继续制定对这场危机进行军事干预的计划。据法国总统发言人宣布,法美总统交谈中一致认为,北约采取军事行动前应得到俄罗斯的同意。希拉克还强调,北约发动的进攻必须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支持。


第6版(国际)
专栏:

  数百柬难民逃入泰国
  新华社曼谷8月10日电 据此间新闻媒体今天报道,柬埔寨政府军和忠于拉那烈的部队日前发生战斗,迫使500多名柬埔寨难民逃入泰国境内。
  报道援引泰军方官员的话说,目前没有柬政府军与忠于拉那烈的军队进一步冲突的报告,但在泰柬边境地区仍可以听到轻武器射击的声音。
  这位没有透露姓名的官员说,这些难民进入泰国后更加重了柬埔寨难民给泰国造成的负担。目前,滞留在泰国境内的柬埔寨难民约有8万余人。


第6版(国际)
专栏:

  缅甸拘捕十八名外国人
  据新华社仰光8月10日电(记者段廷常)缅甸政府今天发表的一份新闻公报说,缅甸警方9日拘捕了18名试图在仰光制造骚乱的外国人。
  公报说,这批外国人是在仰光闹市区散发旨在煽动骚乱的小册子时被警方拘捕的。这些人中有6名美国人、3名印度尼西亚人、3名泰国人、3名马来西亚人、2名菲律宾人和1名澳大利亚人。他们是由总部设在泰国的一个名叫“纳加论坛亚洲集团”派来仰光的。
  最近,缅甸不断指责西方国家利用新闻媒体试图在拒不接受西方影响的国家制造动乱,并呼吁国民对外国干涉缅甸内政的活动保持警惕。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朗外长致信安南
  呼吁帮助被扣外交官获释
  据新华社德黑兰8月10日电(记者荣松)伊朗外长哈拉齐10日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呼吁联合国全力帮助被阿富汗“塔利班”武装扣押的伊朗外交人员和记者获释。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哈拉齐在信中说,“塔利班”武装违背国际法准则,向伊朗驻阿富汗北部马扎里沙里夫的领事馆开枪,并蛮横地将领事馆内的外交人员关押在地下室,随后劫持到不明地点。
  据报道,“塔利班”武装8日攻入马扎里沙里夫后,占领了伊朗驻该城的领事馆,并扣押了11名外交人员以及伊通社驻该城的1名记者。


第6版(国际)
专栏:

  莫伊视察爆炸现场
  8月10日,肯尼亚总统莫伊来到美国驻肯大使馆爆炸现场,视察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塞岛再起导弹风波
  本报记者 唐进修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塞浦路斯希腊族领导人克莱里季斯不久前在莫斯科宣布,双方将实施关于俄向塞希族交付S—300导弹系统的协议。土耳其立即表示强烈反对,声称准备摧毁这一导弹系统。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又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之一。
  塞岛导弹危机并非始于今日,早在去年初就已闹得沸沸扬扬。去年1月4日,塞浦路斯希族政府同俄罗斯签署了购买价值6亿美元的俄制S—300导弹协议。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土族当即作出强烈反应。当时的土耳其领导人强调指出,要千方百计防止塞浦路斯部署俄制导弹,万一导弹运抵塞岛,土将用武力加以摧毁。希腊政府坚决站在塞希族一边。一时间,东地中海战云密布。美国不愿看到北约的两个成员国希腊和土耳其兵戎相见,急忙出面调解。结果,塞希族领导人同意16个月内不在塞岛部署S—300导弹,导弹风波暂告平息。
  导弹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久拖不决而又错综复杂的塞浦路斯问题。塞岛虽然面积不大,却是一个老“热点”。塞岛矛盾始于1974年。由于希、土两族的种族矛盾和宗教纷争,塞浦路斯后来分裂为国际社会承认的希腊族塞浦路斯共和国和只有土耳其承认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目前,土耳其在塞土族区驻军约3.5万人,而希腊在塞希族区仅有1万兵力。土耳其空军在塞占据明显优势。
  塞希族决定购买和部署俄导弹的用意有两个:一是要确保在希族控制区帕福斯新建的军用机场的安全和打破土方的制空权;二是以此向土方和西方国家施加压力,迫使土方在裁军和塞岛统一问题上作出让步。而土方则认为,俄导弹的部署将改变该地区的战略平衡。俄军事技术人员可能帮助希族人把防御导弹改装成进攻性中程导弹,那时土耳其南部,甚至中部都会受到威胁。土耳其军队参谋部的报告认为,S—300导弹可能威胁到土耳其的重要港口伊切尔。它是伊拉克—土耳其输油管道的出海口,也是拟议中的从高加索地区向外运送石油的管道终点站。看来,导弹问题牵涉到对峙双方的重大军事、政治、经济利益,双方很难作出妥协。
  俄罗斯向希族出售导弹也是用心良苦。首先,俄想重新挤进几乎要丢掉的中东武器市场,把塞浦路斯作为其向中东拓展军贸的中转地。同时,导弹的雷达系统将使俄罗斯得以把东地中海地区和包括土耳其在内的黑海沿岸诸国置于自己的监控之下;其次,土耳其利用与中亚、外高加索国家的传统联系,频频与它们拉关系,俄也想通过与塞希族的这宗买卖,牵制土耳其的对外渗透;第三,北约东扩使俄罗斯十分被动。塞岛希土两族的背后支持者均为北约成员国,俄利用出售导弹这一招,实际上也是想为北约制造点“麻烦”。
  塞岛导弹风波一开始就引起了美国的关注和不安。美认为,导弹风波影响了欧洲的稳定和美在该地区的根本利益。如果塞岛爆发武装冲突,将削弱北约的南翼,使北约解决冲突机制的声誉遭到破坏并影响它的扩张进程。华盛顿正在劝说莫斯科和尼科西亚取消S—300导弹交易协议,同时也警告安卡拉不要作出过激的反应。
  据透露,俄向塞希族交付导弹的时间拟定于今年10月或11月。然而,希族领导人又放风说,土方若能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希族可放弃购买俄导弹的计划。这些条件是:一、土方从塞岛撤走1.5万名军人和相关设备;二、土方无条件同意恢复两族谋求统一的和平谈判;三、土方同意在塞岛上空及附近空域建立禁飞区。但舆论认为,从目前情况看,希族的上述要求没有一点是土方可以接受的。塞岛风云变幻,尚属未定之天。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驻坦桑使馆爆炸起因有新说
  据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8月9日电(记者张大成)坦桑尼亚最高保安公司业务主管恩则马·阿达姆9日说,袭击美国驻坦桑尼亚使馆的炸弹藏在使馆自备运水车的发动机盖内。
  最高保安公司协助美国海军陆战队负责美国使馆的保安工作。阿达姆说,当地时间7日上午10时50分左右,美国使馆一辆丰田牌7吨运水车驶回使馆,在对其进行例行检查时,探测器发出了警报声。当一名保安员试图打开发动机盖时,发生了爆炸。
  阿达姆说,这名保安人员、运水车司机和其他4名保安员(包括1名女性)被当场炸死,但目前还不清楚炸弹是触发式、遥控式还是定时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