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本期聚焦

  编者按:从1996年6月开始,吉林省公安厅在全省公安系统开展了为期3年的教育整顿活动,随着教育整顿的深入,厅党委一班人发现,干部队伍建设上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是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是干部能进不能出的问题仍然存在;三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比较普遍。厅党委认识到,要打开工作局面,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走改革这条路。为此,厅党委从健全完善制度入手,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用人制度改革。两年多的改革,增强了厅机关的生机和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调动了广大干警的工作积极性。
  活力源于改革
  ——吉林省公安厅机关用人制度改革纪事
  浦生林
  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是干部制度改革的难点,能不能解决好上述问题,是深化用人制度改革的关键。对此,吉林省公安厅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加大工作力度,步步深入,务求取得工作实效。
  解决不胜任干部下岗难。干部上去容易下来难,是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厅党委以中央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条例为依据,确定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具体标准:一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适合工作要求,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决议不得力。二是组织领导能力差,政绩平平,工作打不开局面。三是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履行职责不到位,在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上出现明显问题,造成不良影响。四是个人主义严重,群众反映大。在确定标准的基础上,厅研究制定了操作性较强的干部考核工作方案,确定1名副厅长牵头,抽调7名处级领导干部组织3个考核组。1996年末,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厅及所属事业单位的128名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认真全面的考核,考察谈话人数占厅机关干部的50%,有的处室达到了100%。民主测评采取纵横结合的办法,组织厅机关478名科级以上干部,市、州公安局850名处、科级以上干部,厅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1300余名干部参加,对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3次民主测评,把这3次民主测评情况作为认定干部是否胜任的重要依据。然后评定出优秀、称职、不称职3个等次。厅党委全面听取了考察情况的汇报,认真尊重群众评议结果和考核意见,慎重决策,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1997年2月,对10名领导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威信高的副处级、正科级干部提拔为处长、副处长,占处级干部的7.8%;对11名不胜任现职的正、副处长免去了领导职务,改任调研员或助理调研员,占处级领导干部的8.6%;对民主测评不称职票占30%左右,接近不胜任的8名处级领导干部(占处级领导干部的5.5%),决定亮黄牌警告,实行诫勉谈话,限期一年改正,期满考核如没有转变,就地免职。
  解决调入干部择优难。去年,在教育整顿过程中,吉林公安厅党委对机关干部队伍结构及素质状况进行了认真分析,既感到机关干部素质在不断提高,又感到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据统计,厅机关实有干部609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186人,占干部总数的30.6%;由机关工勤人员转干的达87人,占干部总数的13.3%;而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的只有35人,占干部总数的6%,其中公安、法律专业的仅有29人,占干部总数的4.9%。多年来,真正需要的优秀人才进不来,而不具备条件的干部通过各种渠道挤进了机关。为此,1996年7月,厅党委制定下发了《吉林省公安机关调任、录用人民警察的暂行规定》,明确省厅机关录用人民警察的基本条件为:年龄30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专业对口,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方法,择优录取,实行公开招考。两年多来,厅党委严格执行这个规定,从党委成员做起,不开口子,不批条子,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认真把好入口关,对改善厅机关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解决干部流动难。干部流动是培养锻炼干部、提高其素质的有效途径和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多年来,厅机关的干部流动较少,有的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为解决这个问题,厅党委制定了《吉林省公安厅机关干部轮岗交流下派锻炼暂行规定》,明确交流干部的年限和条件,使这项工作有章可循。1997年2月以来,厅党委结合干部调整,对52名处级干部和93名科级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分别占处级干部的61.9%、科级干部的68.9%。1997年已有47名干部和新进机关的30名大学毕业生下派到全省9个市、州和铁路公安处的基层所、队工作。去年底,在省委的重视和省委组织部积极支持下,对8个市、州公安局长的异地异岗交流,社会反响好,局长的工作劲头足,工作起色大。
  通过用人制度的改革,增强了厅机关的生机和活力,机关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有效地推进了公安工作的发展,保证了严打斗争的顺利进行。1996年,全省严打集中统一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果,受到了中央政法委、公安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1997年行风建设有了新的进步,全省50个部门参加的行风测评,公安系统群众满意率显著提高,位次明显前移。1996年以来,厅机关有47人荣记二、三等功,有133人受奖,收到表扬信198封,锦旗、牌匾135面(块)。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专论

  发扬三大作风 负起历史重任
  刘明祖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三大作风。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和党的性质的体现。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它是我们党团结人民、克服困难、战胜敌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
  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理论是前提,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是目的。不掌握理论,联系实际只能是一句空话;不联系实际,再好的理论也没有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创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经过20多年来的成功实践和探索,以党的十五大为标志,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的科学体系已经形成,特别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制定的一系列符合我国改革发展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已非常明确。因此,全面、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准确、透彻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
  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心实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既是每个党的干部思想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又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帮人民群众所需,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密切联系群众,还要求我们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基层和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他们加以解决;了解基层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及时纠正我们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群众按照中央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典型和经验,并用以推动全面的工作。不深入群众,对基层存在的问题不调查、不研究,甚至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漠不关心,就必然导致改革难以深化,发展难以加快,社会难以稳定,我们的奋斗目标就必然不能实现。
  批评和自我批评,历来是我们党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的有效武器,是纯洁党的肌体、增强党的团结的传家宝。应该说,近年来,我们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下,怎样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问题研究不够。在党内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不力、治党不严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思想建设方面,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不够解放,改革开放意识不强,部分领导干部事业心差,存在着“软、懒、散”的问题;在组织建设方面,贯彻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不够和集中不够的问题并存,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甚至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作风方面,一些党员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现象相当严重。甚至有的党员干部把党的宗旨忘得一干二净,利用职权追逐私利,徇私枉法,敲诈勒索,索贿受贿,搞权钱交易。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勇敢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党的领导干部,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的要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大局、讲团结、讲纪律,在任何情况下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常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宗旨对照检查自己,克服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的缺点和不足。在党内,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不断地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领导班子的团结与统一。同时要善于接受党外广大群众的批评与监督,以促进勤政廉政建设,防止滥用权力和减少决策失误。这样,各级党的组织就会真正成为带领广大群众战胜一切困难的战斗堡垒,最大限度地提高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就会无往而不胜。
  (作者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剖析与思考

  党内“批评难”难在哪里?
  何永良
  近几年,许多基层党组织,包括一些领导干部,都感到在党内开展批评很难,出现了明显的弱化趋势。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党务工作的实践看,如今批评难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是不愿开展批评。一些单位总结工作、评选先进总是热热闹闹,可开展批评总是冷冷清清。开党内民主生活会,作自我批评的多,批评别人的少,批评上级的更少。有时明知身边发生的事不对,却也不愿去批评,怕得罪领导,破坏了那种所谓“正常”的人际关系。
  二是批评吃“大锅饭”。批评不指名道姓,不直截了当,而是拐弯抹角,多用“有的同志”、“个别单位”、“某些人”等词代之。这种“大呼隆式的批评”,“板子”没有打在具体人的“屁股”上,被批评者常常不知所云,无动于衷。群众称这种批评是“阳光普照,天塌砸众人”。
  三是批评走过场。少数单位不是把开展批评作为加强党组织建设的一项内容来抓,而是应付差使,流于形式,雷声大,雨点小,会议开了,总结报告也写了,可还是“山河依旧”,问题还是问题。
  四是批评隔靴搔痒。批评没有“棱角”,即使有一点,也要把话磨“圆”,比如:“有时工作不够认真”、“有时作风稀拉”、“有时……”等等;要么把问题变成“建议”、“希望”代替批评,其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造成“批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庸俗的“人情关系”作祟。在我党的历史上,陈独秀的家长制,王明的一言堂,“四人帮”动用“大批判”开路,把党内正常的批评变成了整人的手段,这些都严重地破坏了党内民主制度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另外,近年来,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庸俗“关系学”也影响了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展。现在,在不少人和单位中形成了“多栽花,少挑刺,留下人情好办事”的信条,出现同志间、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相处不讲原则,不论是非;党内民主生活会上,你好,我好,大家好,当“好好先生”等现象,导致党内民主生活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空气越来越淡薄。
  二是少数领导同志不重视党内批评。有为数不少的领导干部不能以身作则,时常把官架子带入政治生活,习惯于“我说你听,我讲你从”,容不得别人批评;少数领导还刁难、排挤、报复批评者。有的领导遇到问题绕道走,有了矛盾往上交,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单位出现的矛盾不注意教育引导、化解,却做起“中间人”,当好人,使勇于批评者往往受到孤立。有的是自身不正,批评别人也就不理直气壮了。
  三是片面接受过去的经验教训。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消极地接受十年动乱的教训,把党内批评和整人混为一谈。第二种是片面地理解团结的含意,认为团结就是“你好我好,少管别人事”。第三种是主观地把自己工作不顺、进步受挫,如调级、提升等未能如愿,归结为是自己批评人、得罪了人的结果,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四是少数同志存在心理障碍。主要指某些人对党内批评的曲解而产生的几种心理障碍:一种是顾虑心理。其表现是“怕”字当头,批评领导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票数”等,结果对谁也不敢批评。一种是迁就心理。这种人往往是原则性不强,该批评的不批评,迁就照顾,有意为别人开脱。一种是徇情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也懂得党内开展批评的重要性,却摆脱不了感情的绳索。因为是老熟人、老同志、老上级,过去受利于人,觉得批评他们口难开,面子过不去,不够意思。
  当前,解决“批评难”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努力。就目前来讲,正确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十分重要,这一点常常为人所忽视,而从现实看,批评的效果不佳往往与方法不当有很大关系。正确的批评方法应该是:
  说服教育,以理服人。就是要讲事实,摆道理,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切忌无限上纲,强迫压服。
  态度诚恳,以情动人。就是以真正的同志式的态度进行批评帮助,要把对错误的“无情”和对同志的有情结合起来。
  注重原则,不求全责备。就是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不求全责备,更不要纠缠鸡毛蒜皮的小事,防止批评庸俗化。
  经常谈心,交流思想。就是要以诚相见,增进了解和信任,切忌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领导带头,以身作则。就是说领导干部要带头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就会给批评与自我批评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总之,只要认识提高了,原则把握准了,方法正确了,批评就不再是难事。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平凡岗位上的共产党员

  无愧神圣称号
  贺应辉 谢中华
  江河呜咽,苍天垂泣。湖南省宁乡县西部边陲龙田镇的人们,谁也想不到还不满53岁的彭端初就这样走了,而临终时陪伴他的只有那块用来挡洪水的门板。这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担任过村干部并从1968年就任生产队的村民组长,以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歌。
  6月12日,暴雨袭击龙田镇。下午4点钟,彭端初和老伴一起冒着大雨察看组上的农田。渠道的水越来越满,有一处地方已漫过渠堤。老彭赶紧招呼几个人挖草皮加高渠堤,可水势太大,草皮挡不住。如果这里决堤,堤下本组、外组的几十亩梯田将毁于一旦。老彭当机立断:“我回家去扛门板,你们去找木板。”说完,踉踉跄跄地往回跑。回到家里一看,房里都进了水,屋后塌下的一大片土堆满了水沟,房屋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妻子连声叫他:“你快来担一下土。”老彭头也没回:“我要去护堤,土你先担吧。”说完取下堂屋的门板就走。老彭扛着沉重的门板开始爬屋后的山坡。陡峭的山坡此时竟那样的无情,眼睁睁地看着劳累、病魔、饥饿将老彭击倒了。
  老彭的一生,是默默奉献的一生。出生才三个月的他,便失去了母爱。吃不饱、穿不暖、住茅棚的日子伴他长大。一穷二白的家底,加上夫妻俩长年生病吃药,尽管他勤劳肯干,三次建房,可至今仍住在几间不牢实的砖瓦房里,还欠下了几千元的债。对饥饿刻骨铭心的老彭深深知道:组上那人平才八分、只能种一季的农田对村民是何等的重要。长冲大塘是水口组的骨干塘,因为山洪暴发,泥沙淤积,变得“天晴三日干,下雨三天涝”,严重影响塘下20来亩稻田的灌溉。老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发誓要把数米深的泥沙担空。他走东家,串西家,动员群众,分解任务。担塘泥的日子里,老彭总是一清早起来,组织群众,并一担担将泥沙过秤。怕自家的任务完不成,他叫妻子从几十里外喊来了女儿、女婿,加上儿子、媳妇,一家6口奋战在工地上。彭家人起早摸黑,埋头苦干,也没去算已担了多少,只知道反正要和别人一起把泥担完。最后算数量,彭家除了10万斤任务外,还多担了7万多斤!担出来的泥沙没处堆放,老彭把自家的两分菜地无偿让出来。塘泥担空了,农田灌溉得到保障,他家的地却成了沙场。
  水口组20多户人家住在平均海拔700多米的山上,交通极不便利,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为了让村民们早日致富,1992年,老彭下决心组织村民修一条公路。修路的任务极为艰巨,让我们看看老彭是怎样分任务的吧。路分为三段,劳动力分为三组。最难修的一段路留给自己那个组,而最强的劳动力分给别组,老弱的留在自己那组。无疑,这最难修路段中最重的任务,老彭留给了自己。他只有拖着病体,带着全家,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地干。在工地上,人们经常看到老彭挖几锄土,又摁一下绞痛的心口,再挖几锄,又摁一下……就这样,在老彭的带领下,两公里长的山路终于修好了。村民们开始尝到了有一条致富之路的甜头。采访中,一位村民指着屋前准备建房的红砖说:“有了路太好了,你看我烧砖的煤一车就拉上来了,买肥料、打米、拖木材出去卖,好方便呢。感谢老彭啊,这是对子子孙孙都有好处的。”
  老彭走了,这位连芝麻官也算不上的村民组长,留给家里的是一笔债务,而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共产党员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大形象,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公仆心声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吕清海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话虽是老生常谈,但却涵义深刻。为官能否为民造福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标尺。我到卫东区后,没有先烧三把火,没有给群众什么不切实际的许诺,而是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蒲城村青年吴新民种蘑菇致富,我就找到他,让他传授技术,并发动全村农民向他学习,都种蘑菇。这样一来全村70%以上的农户靠种蘑菇发了财。广大群众兴奋地说:“党的政策暖人心,蔬菜、蘑菇也能变成金。”目前,全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已发展到500余座,年产蔬菜3200吨。为了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区委、区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出开发荒山、荒水、荒岗、荒坡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垦荒积极性,使四荒拍卖工作顺利进行,先后建起了林果基地,养牛、养羊基地,水产基地,建起了万亩石榴园,绿化了金牛山。去年全区农业全面丰收,粮食、蔬菜、林果、畜牧等主导产业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区农民纯收入2000多元,比上年增加329元。
  我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区委书记,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要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3年来,每年我们都要为老百姓办好6件实实在在的事,并把所办的6件实事写在区委和区政府的工作报告中,以便群众监督。3年多来,我们先后解决了3个村的人、畜吃水和用水问题,恢复改造旱涝保收田5000亩,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建起了教学大楼、教师住宅楼、农贸市场等,接待来信来访300件次,协调工农关系纠纷61件,件件都得到妥善处理。
  (作者系河南平顶山市卫东区委书记)(附图片)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泉州加强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
  本报讯 记者黄敬报道:近几年来,福建省泉州市委花大力气加强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新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抓到哪里,并且抓出了实效。
  前不久,福建省德化德义有限公司(外资企业)进行锅炉点火调试,由于采用国内首创的循环流化床燃烧系统,虽聘请外地专家调试一个多月,但都失败。外商怀疑这一投资2000多万元的大锅炉质量有问题。关键时刻,公司党支部提出成立以党团员为主的技术攻关小组并得到董事会批准。党支部书记连文锻带领党团员连续奋战80多小时,在没有外来技术员参与的情况下,点火成功并过渡发电。外商感动不已,说,“共产党员真行!”
  泉州市委针对党组织设置难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强新经济组织的党组织组建步伐。有3名以上的党员建立支部或党小组,不足3名党员的就近或行业相似建立联合党支部。
  据统计,泉州已在新经济组织中组建党组织1048个,已有党员11901名。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特困生牵着党员心
  新近,湖南省怀化市财政局机关党委派出10余名党员代表,又一次来到本局支教点———通道侗族自治县播阳镇,将全局党员捐献的4000多元现金送到镇中心学校,帮助该校10名特困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这是怀化市财政局的党员和被资助的学生在进行交谈时的情景。陈学武 摄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建百花园

  霍山县注重发展农村女党员
  本报讯 安徽省霍山县在基层组织建设中注重发展女党员。近年来,这个县把各乡镇发展女党员列入工作计划,农村党组织积极与妇代会组织配合工作,逐村建立农村女青年“人才库”,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定期开展培训,培养农村奔小康的女带头人,为广大农村妇女走上政治舞台提供环境和空间。3年来,这个县发展的农村党员中,女党员占20.6%,全县农村女党员比例已由9.2%上升到18.5%,并涌现出一批科技能人和致富能手,成为农村奔小康的女带头人。
  (高玉军 张同球)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建百花园

  应城市下岗党员开展“双带”活动
  本报讯 湖北省应城市委在下岗党员中广泛开展“带头再就业、带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双带”活动,许多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兴办各类经济实体,不仅自己找到了就业的门路,而且为下岗职工创造了再就业的条件。如市客运公司下岗党员查运林,修理汽车有一手绝活,凭着过硬的技术办修理厂,不仅使26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而且自办修理培训班,免费培训下岗职工280多人次,将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社会。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309名下岗党员创办了饮食、缝纫、加工、商贸等方面的实体,吸纳安置下岗职工4600多人。
  (陈国华 高友清 方中明)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建百花园

  工行长安办形象建设动真格
  本报讯 工商银行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办事处针对处内外群众关注的问题,大刀阔斧进行整改,切实加强形象建设。
  一是狠刹吃喝玩乐风。针对过去在业务交往中招待管理混乱的现象,建立了审批招待、报销饭费一枝笔制度,招待标准日餐为30元,陪客人数一律不得超过来宾人数,职工食堂和职工俱乐部为定点招待场所。
  二是彻底整治机动车辆管理混乱问题。规定副科长以上干部未经领导批准或非特殊情况私自开车者,停职检查直至下岗;严禁个人以任何理由借用外单位特别是与办事处有业务关系单位的车辆,现有借用车辆全部清退。
  (王计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