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致驻港部队
——兼致其他部队战友
  魏巍
  香港回归已经一周年了。我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也整整一年了。
  回想去年那个动人的夜晚,我目不转睛地面对着电视屏幕,凝视着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友,我们的威武雄壮之师如何进入香港。那面在这块土地上炫耀了一百五十年之久的米字旗如何在夜色里黯淡地徐徐落下,而我们的五星红旗又如何在军乐声中迎风飘扬。我周身的热血都在沸腾。
  那天夜晚,我之所以特别激动,是因为一位老战友的女儿早就告诉了我:
  “叔叔,你知道吗?这次进驻香港的,就是我们的老一团、红一团!”“真的吗?是我们那个老一团吗?”我问。
  “没错儿。是我爸爸和你呆过的那个老一团。我们以后也到那里看看吧!”
  “好好。”
  “到时候,你可别忘了叫上我。”
  这就是那个夜晚我特别激动的原因。尽管我凝望着的是我还没有见过面的年轻的战友们。
  我说的这位姑娘,她的父亲就是老一团一营营长李德才。江西人,造纸工人出身,战斗中是一员猛将,外号“土佬”,连聂荣臻元帅都知道他。长征时他是红一团的重机枪排排长,曾为掩护十七勇士冲过大渡河立下战功。
  这个红一团,就是在安顺场最先冲过大渡河的大渡河团,其二连就是出过十七勇士的大渡河连。其七连又是出过狼牙山五壮士的狼牙山连。所以,它是很有名的。抗日战争爆发,红一师改编为一一五师独立团,由杨成武任独立团团长东渡黄河,挺进敌后。乘敌后空虚,连续攻克了七座县城,成为晋察冀最初的发展基地。我作为一个年轻的干部到这个团初学乍练,已经是1939年春天的事了。这时的团领导是陈正湘和王道邦。在日趋频繁激烈的敌后战场上,在杨成武将军的统一指挥下,老一团作为主力,连续取得了大龙华歼灭战、二十天雨季战斗,尤其是秋末冬初雁宿崖歼灭战和黄土岭围攻战的胜利,击毙了被称为“名将之花”的阿部中将。这是老一团战史上光辉的一页。此后团领导先后由宋玉琳和邱蔚同志担任,但它依然保持了勇猛善战的作风,依然是驰骋华北的劲旅,成为我们心头的骄傲。哪里想到,数十年后进驻香港的就是这支部队呢!
  说老实话,当我以亲切和尊敬的目光,注视着这支部队的前进时,我的心情是复杂的。也就是说,一方面我对自己的部队充满信心;一方面也不是没有一点担心:它在未来漫长的征途上,是否能经得起新环境的考验呢?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一支军队,一个党,也同一个人一样,是要经过许多不同时代、不同环境的考验的。从长征结束到全面抗战开始后的国共合作,就是一个环境上的大变化。这时候在党内曾出现了阶级投降主义,在军队的干部中也不是个个都经住了考验,有人甚至以接受国民党的委任状为荣,结果成为历史渣滓而为时代所抛弃。但是就整体来说,我们的部队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而且在最艰苦的条件下空前地壮大和发展了。全国胜利前后,我军进入大小城市,这是军队历史上又一次重大的考验。那时我军加上全国党员也不过几百万人。在全国人口中占极少数。而按照毛主席的比喻,那时资产阶级的污泥浊水淹到了我们的胸脯。我们究竟是被这种污泥浊水淹没或者融化呢,还是我们以自己的无产阶级的崭新作风来影响和改造这一座座旧城市为新的城市呢?若按许多人的看法,不要很久,我们就会被这些腐朽腥臭的东西吞噬掉。然而,这一切已为历史所证明:在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不仅没有被腐蚀,反而使一座座旧城市吹满了新风。在这中间,应当说我们的军队发挥了巨大的主导作用。提起来不能不使我们感到自豪。“南京路上好八连”就是其中最优秀的典型。同志们看过《霓虹灯下的哨兵》这出很精彩的戏吗?很动人的电影吗?那就是这个过程很生动的写照!
  同志们,我的未见过面的战友们!现在你们在香港驻军,不就是去做这个霓虹灯下的哨兵吗?也许这个新的环境会比过去的霓虹灯更迷离,更复杂,因为一百五十年殖民统治所留下的影响及其特点,毕竟不是我们即刻就认识的。在这种岗位上,我们如何来做好一个尽职的哨兵?如何能经得住多方面的诱惑和考验?是不是能做到“拒腐蚀,永不沾”?这些问题,我劝战友们多想一想。在新的八一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我心里有许多话想对你们说。但千言万语凝为一句话,这就是希望战友们,不要忘我们的老根子,不要忘我们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主席缔造的军队,是井冈山下来的朱毛红军,更不要忘我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千万不要贵族化,千万不能资产阶级化,而要永远珍惜和保持我军无产阶级的本质!……我想,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心愿,也是万千老同志的心声。我坚信:你们是一定会这样做的!“南京路上好八连”一定会重新出现在香港,新时期的霓虹灯下的哨兵,一定会给我们的老红军团继续写上光荣的记录、光辉的篇章!
  同志们,你们的责任是重大的,你们的工作是艰苦的。在八一节来临之际,请允许我向你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东山岛情愫
  刘白羽
  遥遥十四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同东山岛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一篇文章里,我写道:
  “那是一枝细小精巧的红珊瑚。在阳光闪耀之下,这一棵不过两寸多长的珊瑚,忽然红得发光、耀眼、灼亮。于是在密封的玻璃罩里浸泡着珊瑚的海水忽然荡漾起来了。我仿佛感到墨蓝色大海底层,海的暗流在那儿打着涡漩,红珊瑚扎在礁岩上,像一丛丛随水飘荡的海藻,稠密的热带鱼群,在射入海底的阳光中,有如千千万万点小火花,在珊瑚林里,悠悠飘渺地游着。”
  这一盂小红珊瑚,是我当年到鼓浪屿在曲曲街巷的一家店铺里看到的,它太美了,便买了下来,我问这是从哪里来的,店铺的人说来自东山岛。
  啊!多么神奇飘渺的东山岛。从此我饱含着上面说的那段幻觉,我的心灵时时如同一片嫩叶在随风颤抖,飞往那遥远的南国,我多么希望到那海岛,我总觉得那儿深深的海底,飘荡着密密森林一般的珊瑚林,这赤红火焰奔放的生命啊,燃烧了那浪涌奔腾的大海。我向往着到那里,可是那里太遥远、太遥远了。
  谁知在我已经八十有余的时候,一个机遇来到我的跟前。当我把《风风雨雨太平洋》这部长篇小说写完,我简直疲惫不堪,有如瘫痪,友人约我来到厦门放松放松。东山,原来可望而不可即的,谁知开上汽车当天就可到达,于是我来到了我心往的东山岛了。哪里晓得,第二天早起一看,窗外细雨纤纤,远望却是一碧万顷。主人很理解我爱美的心情,还是放车直趋大海。天下就是有那么多巧事,你怎么也想不到我忽然看见路边几棵百年老树,茁壮龙钟的树躯,红艳艳地压满了满树红刺桐花。我一下惊呆了,啊!这是赤红,朱红,不,我说是血红,花朵浓艳稠密,有如浓的血染满天空。我仰望凝视,心中不禁愀然怅然,写到这里,我免不了记下我郑重庄严之感,啊!这是东山岛的灵魂,东山岛的骨气啊!东山岛的血啊!
  我到妈祖庙,在北国的长山列岛,我第一次听到妈祖的故事,现在坐在庙旁招待室里,一边喝着一茶盅功夫茶,一边又谈起敬奉妈祖的东山岛渔民精诚动魄的精神,同时还谈到关羽。原来在古代东山岛只是一处荒凉的岛屿,不知何年何月,由遥远的山西、河南各处,一群一群人远走天涯,到这岛上来捕鱼,从此关羽落户东山,他不但成为冲风破浪的保护神,也造就东山岛渔民的忠义气节。渔民们在海上一旦见有落海受难者,总是停下船来,把尸体捞起,运回岛上,而决不弃之不顾,径自前去打鱼谋利。他们把死尸埋葬之后,等过多时,将骨骸刨出葬于陶瓮墓中,这个陶瓮墓设在一座庙宇门边,人们常常络绎不绝来为死者的灵魂祭奠,在漫漫香火中飘摇的不是痴迷,而是东山岛人一片日月可鉴的耿耿忠心。至于妈祖就是离这里不远的莆田人,在深夜里,不管有多么剧烈的狂风暴雨,她为了不让海上航船迷津,高高举着一棵火把,为遇难者指引航向。关于妈祖、关羽,我觉得已不是一般神佛迷信,而是女娲、普罗米修斯那样为人间造福的伟大圣者。妈祖庙正中壁上高悬着一个横幅,上写“天上圣母”,这题得确是恰当。
  当我走到大海细软的沙滩上,望着像一片碧玉的大海,连一丝浪迹波纹都没有,我的心轻松极了,平静极了,一刹那间,我的心灵走进大海,大海流入我的心灵,我的心胸便有如宇宙一样渺渺无垠。主人从沙滩上摘了一朵黄花给我看,我十分惊讶,海水涨潮时,这花不给淹死了吗?不,这是在海水里也能活着的花!啊!世界上竟有这样强劲的生命。我仔细看这鲜嫩的黄花,花瓣有如纤细的轻丝一样柔软,从花芯中吐出一根花蕊,茎头上有一朵细小的十字花冠,那样柔弱,又那样挺拔,东山人管它叫西瓜黄。
  原来东山岛上只是一片荒凉的莽野,但是,新中国时代,人们以无比强大的毅力,开荒辟莽,改天换地。1958年从国外引进不怕海水浸蚀的木麻黄。我一算,正好是四十年了,它在东山岛已成为到处密密森林染绿了大地,树干笔挺高直,纤细浓浓的树叶在微微海风中潇洒飘荡,使你觉得整个东山岛都在刮着一阵阵绿的清风,于是在树林的保护下,挡住了风沙,改造了荒野。东山岛的大自然变得那样幽美,西瓜黄从海滩爬上来,大片大片染黄土地,这个花名实在太好了,它使你感到黄瓤西瓜那样清凉,那样鲜嫩。我喜得跳下车来,坐在黄花丛中,感到吃西瓜那样清凉,甜蜜。这岛上满山遍野随便摘一朵花,比如七彩花,不但色彩绚烂,而且发出浓香,总之,东山岛上所有的花都很香,不论是清淡的香,还是浓郁的香,都是那样醉人。
  晒着晴和的阳光,爬上无数石阶,到了山顶,上面耸立着出名的风动石。这是上帝造地时不知怎样巧妙地搁了这块岩石,翘在下面山峰上,随时好像都可以滚入大海。据说海风吹动,或者人手推动,有时这石头就微微摇动起来,这使我一下想起《红楼梦》中描写的那有灵性的顽石。从山顶一望东山澳,这真是一个天然的良港,如果海上卷过万里台风,太平洋上打鱼的渔船都避到这海湾里来,一道横俯的山脉,正好挡着狂风恶浪。
  我想一访东山岛渔家,于是主人要司机把汽车驶向澳角村,他顺便说了一句可听的话:
  “那里的人都很美。”
  一看,这个小海湾边上都是瓷砖贴面的两层楼房,一碧如洗,清洁美丽。来到一家渔民家庭,客厅宽敞,完全电气化,我们和这全家老少聊起天来,只有父亲出海捕鱼去了。
  “星期天也不休息?”
  那已经在上大学学了工业技术,现在东山岛一家公司上班的儿子说:
  “渔民没有星期天,要看汛情啊!”
  我原来以为海上渔民人家,经常在狂涛恶浪,飓风暴雨之中,肤色应当是漆黑的,身材应当是粗犷的,谁知在闲说中我顺眼看了一下,祖母、母亲、儿子、儿媳、女儿,一个个俊秀姣美,特别是那洁白的面孔竟有好像瓷制的滴水观音。这实在使我太惊讶了,而这正是我们澳角村的渔民。新中国的渔民,他们的生活富裕了,他们的生活洁净了。
  好像有意同当年荒凉的岛屿对照,现在在马銮湾,现代化的“百亿新城”,一幢幢雪白的度假村小楼,紧临着一望无际大海的晴波碧浪,雪白碧绿相映成趣。市内全陵区的三星级华福饭店,套间装饰精美,大廊上客室墙壁上都悬挂着非常雅致的画幅,特别是下面大厅里,一棵大龟背竹,像倾泻而下的绿色瀑布,每天夜晚,这里都有钢琴演奏。这里的海鲜都是从大海里刚刚捕了送来的活的海物。还有非常可口的芦笋嫩尖,不在这南国海岛是吃不上的。我每次外出经过绿油油的田野,总看见几个农妇,在这里摘采什么,主人告诉我,东山岛的田地上种的都是芦笋,每天来摘一次嫩尖,经过汕头,远销海外,这使东山岛获得大批外汇收入。嫩嫩的芦笋尖吃在口内有一种特别的清香的味道,再加上每顿饭前饮一杯功夫茶,就着比酒盅稍微大一点的白瓷茶杯,饮上一口浓郁的乌龙茶,十分开胃。前面我说过东山岛曾经是荒凉的海岛,但从这里精美的饮食,说明东山岛有着悠久的文化。
  去看风动石时,在山上望着海面上悠然返航的渔船,谁知主人指着山边一片旧宅院说这就是黄道周的出生之地,啊!我从年轻时就已仰慕的这一位明末殉国的诗人,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多年以来对明末遗民兴趣甚浓,我从他们的诗文中钦佩他们亡国不屈慷慨浩然的气节。我有一次到珠海,就为飘落在零丁洋上的文天祥而写过一首旧体诗,哪里晓得在东山则竟然找到了黄道周,我在黄道周纪念馆里,看了他写的诗、文,这明末在金陵以身殉国的义气千秋的名画,名诗,名字,竟在这里留下一片华彩像斜阳余晖一样闪闪发亮。人们告诉我黄道周母亲也是一个有文才的女人,她教训黄道周用功苦读,黄道周为了专心致志的读书,就到前面描叙过东山澳出入口那道横立的山岭上,孤身在石室中苦读,难怪他留下来的翰墨书香,品格如此高尚,当我想到他殉国一死时,我的心灵不禁为之怵然震颤。
  东山岛是满山遍野花气芬芳温馨的岛屿。
  东山岛是为碧绿大海围绕浸润的岛屿。
  东山岛是海洋气候,像一杯冷饮一样清凉的岛屿。
  东山岛这南国哪怕是急雨,也柔细纤纤的岛屿。
  有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梦,我又梦到那鲜红色的红珊瑚,醒来久久怔怔不能入睡。
  十四年前,在鼓浪屿得到那一小棵红珊瑚现在还在我家里,可是,现在,我走到这天涯海角,却没寻到一丛红珊瑚。如果我能潜入海底,我也要从礁石上摘下几支珊瑚,我就可把东山岛美的灵魂带走,我也就兴意盎然自满自足了。不料来送别的主人提了一只塑料袋进来。从窗玻璃上耀进的朝阳忽然一闪,主人伸手取出两盂红珊瑚,红珊瑚枝也是细细的,艳艳的,像精雕细塑丛生密布的细丝网罗在东山岛的天空,好像海水在荡漾,海风在吹动,那一刻,我真高兴极了。哎呀!这是东山岛何等的恩赐呀!我一下拥抱着了东山岛,是的,我确确实实就这样把东山岛美的灵魂带走了。在那一片红色的梦后,早晨坐在床沿上痴痴遐想,窗上却已朦胧发亮,我想早餐后我就将离开这里了,谁知现在又多了一个红色的新梦,这红艳艳的珊瑚呀!不过我终于找到了我的东山岛的情愫。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诗三首
  李瑛
  野草
  除了植物学和羊
  没有谁知道它们的名字
  大地上无处不在的
  蓬勃的野草
  比起鲜花的绚丽和芳香
  它更简洁、单纯和质朴
  它是贫贱的
  它的形象是火焰的形状
  在狂风骤雨中生长
  不怕艰辛
  也不怕爪趾和牙齿
  纵使身上结满伤疤
  地下钢丝般的根,仍
  紧缠住砂砾和石子
  在金属的意志和凝重的思想中
  只有一个强烈的信念:生长
  它不认识怯弱
  它有泪腺但从不哭泣
  它的叶脉中流的是
  用来酿造乳汁和牧歌的血
  就这样,它以
  爱、勇敢和野性的方式
  歌唱
  把生命献给世界
  它无怨地面对时间
  在艰辛中成长
  在痛苦中相爱
  待种子成熟
  就把它们丢进荒原
  旱风野水的漩涡里
  谁看了它们都感到可爱
  但嘴里却有些发苦
  它们的肉体在挣扎中常感到疼痛
  它们的灵魂在歌唱尊严和自由
  我把我死去的生命埋进大地
  坟头上长出的就是这种野草
  枯叶蝶
  一只不用化妆品的蝴蝶
  倚在花枝肩头,也许
  它是春天的第一片枯叶
  严肃地望着人间
  我问它:“你为什么
  不穿绚丽的舞衣”
  “我不想变成花朵”它说
  “我并不是一只不会舞蹈的蝴蝶
  我并不贫穷和丑陋
  我有旺盛的生命”它说
  “世界上惟有生命最美丽,它能
  使大地颤动和倾斜”它说
  “不要看见我就想起冬天
  我不知道是我像枯叶
  还是枯叶像我”它说
  “我的存在是想告诉你
  我就是我自己
  是的,我是想告诉你
  大自然多么丰富,而生活
  又多么残酷和艰辛
  关于门的一些闲话
  搬进新居
  第一个遇见的,是
  门
  它彬彬有礼的鞠躬
  说:“欢迎!”然后
  无论白天或午夜
  就永远忠诚地站着
  沉思
  主人进来,首先
  请木工为它换一把新锁
  然后,再加装一把撞锁
  这是第二副铁的牙齿
  然后,装一只窥视镜
  一只圆溜溜的猫眼
  总是直直地睁着,一眨不眨
  望着这个世界,有些可怕
  然后,又请电焊工
  装一扇有三个插销的防盗门
  犹如钢筋铁骨的防波堤
  外面是大海
  原谅我以苦涩的嘴
  和你说这一切,这是
  我们的新的生活方式的闲话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有感于战争年代
  黎汝清
  接到编辑部的约稿电话,当即欣然从命,觉得在我军建军七十一周年之际,作为一个部队作者,应该有话可说,放下电话后却颇感踌躇,说什么呢?记得1994年在总政召开的长篇小说座谈会上,我说过这样一段话:“文章随时运,无日不趋新,我却深感落后于时代,别人在极力开拓视野,我却极力封闭自己;别人在极力打破传统,我却在极力回归传统,所以处在以不变应万变的状态。”由于我从事文学创作之前,做过十几年的政治工作,积习难改,我的作品中有许多非文学的东西。在文学的审美规范中,最忌说教,我却一向推崇文以载道,从童年起就信奉“书是劝人方”,在文学的娱乐、知识、情趣、审美诸多功能中,我最推崇教育功能,相信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文学规范认为作品的主题越隐蔽越好,我却认为主题越鲜明越好,有时一开笔就直奔主题。
  因为我经历过革命战争,写的都是革命战争题材。但是,写革命历史,并不是重翻旧账,也不仅仅是重现当年的战争生活场景,而是借助那段特定历史的时空内蕴,给当代人以道德的熏陶和哲理的启迪,温故而知新,引发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新的参悟,唤起革命战争年代那种强烈的爱国热忱和献身精神,是对民族优秀品格的弘扬!
  时代已经大大不同,面对改革开放波涛汹涌的大潮,面对我国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也面对着令人担忧的越来越严重的种种腐败和道德的滑坡,我时时怀念革命战争年代,深深感到革命战争的烈焰在熔炼着一个民族的性格,在苦难的铁锤煅打中,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勇于反抗、奋然崛起的精神熠熠闪光。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惊心动魄的搏斗中,在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营地里,在忍受非刑拷打的刑室里,在极端困难的革命低潮时期,所表现的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所表现的为正义为真理而战的献身精神;所表现的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所表现的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和困难的气势;所表现团结友爱互相支援互相帮助的精神;所表现的顾大局识大体的壮阔胸怀……这些人类的优良品性,在现实生活中,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都是极其需要的!
  在这种意义上说,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是属于今天和未来的艺术,优秀的革命文学作品,仍然是振奋民族精神的号角和鼙鼓。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所以面对当前社会上的穷奢极欲、纸醉金迷、见利忘义、以权谋私、巧取豪夺、贪赃枉法、诈骗受贿、吃喝嫖赌种种丑恶现象,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奋斗精神依然是一种具有强效的防腐剂。
  我感到最可怕的是民族精神丧失了是非感、羞耻感和道德感———善恶标准、真假标准、美丑标准遭到扭曲———吃喝嫖赌挥霍无度成了潇洒,勤劳节俭成了保守落后;敲诈勒索、弄虚作假、集体作弊不但脸不发红心不跳,而且视为生财有道,忠诚尽职、诚实助人反而成了傻瓜,这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病态。
  在当前,经济腾飞物质生活突飞猛进之时,精神文明的滞后却令人担忧。经济繁荣和精神文明这是祖国腾飞的两个翅膀,缺少哪一个翅膀都只能在地上打扑棱。我们绝不能再回到只重义不重利、不患贫只患不均的年代去,我只是希望用过去战争年代那种革命激情,那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优良品性的圣火,去焚毁社会上的精神垃圾,让祖国的伟大事业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两个巨翼之下,鹏程万里!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南中国海挟风带雷的波涛,北国边陲飞花漾笑的劲风,在每年一度的一个日子里,溅起绿色的歌声,那激荡着民族自豪、祖国尊严的歌声。这个歌声浸濡的日子,这个歌声陶醉的日子,就是“八一”。
  整整七十一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英雄军队。神州大地,因为有了这绿色的方阵而威武;华夏子孙,因为有了这整齐的队列而骄傲。
  今天,是这支军队的生日。我们为这个伟大的日子欢呼,更为这个日子所托举的时代而鼓舞!为此,我们约请四位军旅作家,用文、用诗,用他们壮心不老的激情,抒发他们对人民军队、对火烈生活的感想。
  四位作者文体不同,感受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军队的感情,对生活的热情,对祖国的爱情。
  ——编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