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9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调查报告

  专业合作社
  内乡农业产业化新尝试
  安身健
  近几年来,河南省内乡县以供销社为依托,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创办的专业合作社,加快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一体化进程,走出了一条“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路子,收到了明显效果。
  专业合作社是加快产业化的有益探索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以村为基础,以供销社为依托,围绕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吸纳若干农户带资入社组建而成,它通过内部成员之间的技术交流、信息传递、资金融通、销售服务等合作,形成规模,联手入市,实现一体化经营。目前,内乡县已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89个,入社农户1.4万户,入社股金250万元,涉及大白山羊、小辣椒、湖桑、食用菌、蔬菜、花生等10多个产业,并从种植业逐渐向养殖、加工、服务等领域拓展。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产销联结型。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专业合作社通过代理制、合同制和利益返还制等形式,将农产品集中起来,统一销售,架起生产与销售的桥梁。这种类型大多是依据特色农业和市场而组,季节性强,服务内容单一。如瓦亭、师岗是小辣椒主要产区,1996年4月供销社本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吸收600多椒农成立了小辣椒专业合作社,去年小辣椒价格下跌,产品积压,椒农着急,专业合作社一方面派出200余人次到全国各地了解行情,设立窗口,与46家客户签订供货合同1000多吨;另一方面,按保护价收购辣椒500多吨,有效地保护了椒农利益。
  二、物资供应型。就是围绕农业生产为社员提供农资消费服务和农机具租赁维修服务。其经营特点是:专业合作社对入社社员统一发放社员证、优惠卡和返利卡,入社社员凭借“一证两卡”享受优惠。灌涨乡杨岗村和师岗镇西坡村农资消费专业合作社对社员需要农资的品种、数量、时间,逐户登记造册,汇总反馈到依托单位。依托单位免费直运到村,送货上门。去年以来,两社共向社员直销价值150多万元的化肥、农药、农膜等,优惠让利1万多元,并为经济困难的422户社员赊销21万元的生产资料。
  三、生产加工型。就是围绕支柱产业,兴办加工企业,通过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一体化生产经营格局。其特点是:组织实体化、经营一体化、产业化层次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积累,兴办加工厂。如辣椒专业合作社在瓦亭、师岗和灌涨等乡镇,分别建了辣椒品腌制厂、辣酱厂、香波辣椒生产线等,多层次满足了市场需求,提高了综合效益;一类是专业合作社依托公司或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销加工关系,让农民产前省心,产中专心,产后放心。如灌涨乡杨营村湖桑专业合作社,与新野、镇平绸丝厂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在去年蚕茧滞销、价格下跌的情况下,统一组织收购,解除了蚕农的后顾之忧。
  专业合作社是加快产业化的现实选择
  内乡县农村专业合作社运作现状,虽然经营范围不同,产业化层次不同,但都具备了“上连市场,下连农户,融产供销于一体”的特点,具有自己的发展优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加速产业化的现实选择。
  从运作机制上看,“公司(企业)+农户”等产业化经营形式,是以农产品加工或购销业务的公司为核心,公司与农户、工厂与农户是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经营上是一种纯粹的买卖关系,当利益发生冲突而又缺乏有效的约束时,企业或公司容易将亏损转嫁农户,出现“有利伸手,无利缩手,遇到风险就甩手”的现象,整个产业链条就会发生阻塞,一体化经营就会被破坏。而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入股联合,一方面,农民直接参股管理,直接获利,减少了利益分配环节;另一方面,靠资本联结,能容纳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力,较好地发挥了资本与劳动的整体效力,实现农户利益最大化。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岂能如此
  “目标管理”
  刘胜林
  近年来,许多地方风行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把乡镇的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的全面进步进行量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本无可厚非,但到了一些基层就变了味:生搬硬套,把上面的指导性目标变成指令性任务,原封不动或层层加码地分解到各行政村,以此来管理村级目标,并与村主要干部的年终报酬挂钩。这种死任务、硬指标是非完成不可的。待到年终统计时,村里只好“上面要多少就填多少,各种数据全部达标,甚至大有逐年递增之势”。而基层主要领导又以这些饱含水分的数字来证明自己的决策之正确……形成“村骗乡,乡骗县”的浮夸风气。
  目标责任管理,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探索出的一种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模式,它对下级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把握不准就容易流于形式,带来相当程度的负作用。一是责任书所列指标项目过多过细过于具体,弹性空间小,可操作性差,致使乡、村干部一年到头围绕这些目标奔波,精疲力竭。二是客观上诱导乡镇主要领导人注重短期行为,难以制定长期规划,习惯按上级目标管理来抓工作,根据上级的目标管理给村级下达任务,用“目标管理”来管理目标,客观上走不出目标管理这个圈子。三是要求数字效益,助长浮夸风。上面往往以目标管理的验收情况决定基层主要领导干部的去留升降,所以一些领导干部便将各种指标不顾实际地逐年“递增”,企盼某一天“攀缘”而上。
  目标管理责任制是可行的,但无论是制定者还是执行者,都要端正心态,必须实事求是地区别对待具体情况,不能搞一刀切。凡事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多想一些农民兄弟的生活现状,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工作的现实问题,真正使当地的经济繁荣起来。唯此才上不负组织,下无愧人民。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听老农说“菜经”
  新华社记者 赵连庆 本报记者 董建勤
  初夏,记者来到江苏省淮阴县王营镇沈渡村的连片棚菜区。淮阴是已进行三年之久的江苏省农科院实施淮北农业科技促小康工程的9县之一,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21元,比1995年增长70%。沈渡村是114个小康村之一。
  听见招呼,一位面色黝黑而精瘦的老农走过来,自报家门说,今年52岁,没念过书,但知道自个儿名字“张昭宝”几个字怎么写。
  老汉不是很健谈,但谈起菜来津津乐道:“今年种了将近6亩地,有6个大棚,清一色的辣椒新品种,都能卖得出去,收购价1.5元1斤;要是人家来收,就便宜1毛钱。”
  “不过,往前20天还害怕呐,整个家当主要靠大棚。开春时,卖了十几万棵的辣椒苗子,2元1斤,贩运大户给运走了……”
  “要说我干么能赚钱?主要是技术高,省县乡的技术人员传‘经’后,自家再讲究个精专。种起菜来一心一意,连打麻将的时间都没有,电视就看看新闻。有时夜里两三点钟就起来了。那时心情真好,收获的时候更是欢喜,昨天就卖了900多公斤呢,收回1000多元。”
  “种田要有个明白账,投本要赚利润是起码的道理。本村每人的负担一年是八九十元,还算受得了;化肥价也比往年低,电费是8角多钱1度,加上蔬菜不收税,卖价由买菜的人和菜贩子一块商量着定……除去成本3000元,去年卖了2万多元钱。我种了12年菜,最早是买了5钱种子,一点一点地撒,收成后发现1斤辣椒可以买四五斤米,就投资3000元建起了一个大棚。”
  “生活嘛,马马虎虎过得去,以前吃粗面饼,现在每顿都有三四个菜,好粮也够吃个二三年的,我和老伴一天也要十几元钱开销;大儿子是市二建公司负责人;老二在市里的药店,农忙时就请假回来,都有楼房和电话。每家盖房子我都支持了2万元,出嫁的女儿也给了1万元房钱,我自己没盖房子……”
  “种菜,也有烦恼,那是累的时候;另外,大棚菜在降价。想扩大面积又没地,跨县承包吧,最大的问题是投入,有机肥没得解决;劳力也不够,不能全家都出去;还有技术的问题,要把大棚弄好,不用支架,手扶拖拉机最好可以一路开进去;能不能一年一收变成三收,电视上讲的遮阳网、防虫网也是我关心的事情,县上技术人员讲的无公害蔬菜,能不能尽快帮着普及普及呢?最好先有村上的能人示范一下……”
  “过两年有钱了,我也想出去旅游旅游!”老人兴奋地对我们说。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280亿只赤眼蜂显神威
  虫口夺粮5500万公斤
  本报讯 全国闻名的产粮大县吉林省公主岭市近日向13万公顷玉米田放飞280亿只赤眼蜂。这个市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已经连续9年超过10万公顷,累计达76万公顷,可换回粮食4亿公斤,折合人民币3.15亿元。
  公主岭市是全国5个15亿公斤以上县级产粮大户之一,玉米是这个市的主要高产作物。玉米螟是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据专家测算,每年虫害平均可使玉米减产10%左右。赤眼蜂是玉米螟的天敌,人工养殖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目前防治螟虫的最好办法。1992年,国家、省、市共同投资270万元,在公主岭市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赤眼蜂繁殖基地,松辽平原黄金玉米带的生物防治技术已达到全国最先进水平。
  据公主岭市农业部门测算,以今年的放蜂面积、密度及虫害发生程度,赤眼蜂可从虫口夺回5500万公斤粮食,农民每亩投入1元钱,可增加收入30元。
  (伊少军 于颜明)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梅州山区的崛起
  □彭阳志 陈定开
  地处广东省东北部的梅州市是叶剑英元帅的家乡。由于历史、地缘等原因,“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梅州是广东省荒山面积最大、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加上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观念落后,造成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又是全省农民收入较低,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山光,地瘦,水恶,人穷”,是七八十年代梅州农村的真实写照。
  如今的梅州,旧貌换新颜,到处山青水绿,果茶飘香。1997年,梅州农村主要靠开发山地发展种养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农户有近50万户;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5000多户,全市农村人均收入达3098元,比1985年增长6倍多。
  梅州山区的经济发展,是一曲艰苦创业的壮歌。1985年,梅州市总结了梅县石扇、雁洋等地农民种果致富的经验,提出了“希望在山,致富在山,出路在山”的山区发展战略和“统一规划,山权不变,连片开发,分户承包,双层经营,共同致富”的方针,组织和发动农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在荒山植树造林60多万公顷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的同时,从开发坡度在25度以下的山坡地入手,兴办“山上一片林,山坡一园果(茶),园中一群畜(禽),山谷一口塘,平地稻谷香”的小庄园起步,实行林、果、茶、草、渔、畜牧、沼气相结合的立体经营,综合开发,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在发展山区“三高”农业的过程中,梅州市紧紧抓住开发优质产品和增加投入两个关键环节。1980年前,梅州农村就开始引种沙田柚,生产的沙田柚以其果肉甜脆而受到欢迎。但是,就因为不能早结丰产,而无法大面积推广。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梅州市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组织科技攻关,终于攻克了沙田柚早结丰产优质这一技术难题,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梅州金柚系列品种,研究成功配套的管理技术。经过专门培育的金柚果苗,一年就可种植,三年就能挂果并能获得丰产,为大面积推广种植金柚创造了条件。同时,还引进、开发了适合梅州山区发展的单丛茶、青榄、矮化龙眼等优质品种。有了优质品种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山区农民开发一亩优质果茶,投入只要二三千元,三年后投产,每年就有几千元以至上万元的收入,种果种茶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梅州市还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商、老板、企业单位以及外出务工经商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投资办“三高”农业。全市仅利用外资兴办的“三高”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项目就有143宗,总投资2亿多美元。建成一批外商、国内企业家投资或股份合作经营的万亩、千亩、百亩金柚、单丛茶、青榄、龙眼、荔枝专业化生产基地,百亩以上果茶基地总面积达6万多公顷;还有28.8万户专业户办起了种植优质果茶0.2公顷以上的小庄园。形成了梅县、梅江区以金柚为主,兴宁、蕉岭以单丛茶、龙眼为主,大埔以蜜柚为主,丰顺以青榄为主,五华以荔枝为主,平远以脐橙为主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到1997年底,全市果茶种植面积达到9.34万公顷,水果总产56万吨,茶叶总产8000吨,水果种植面积和水果总产、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叶总产在广东省各地级市中位居前列。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梅州山区出现了“山变绿,水变清,人渐富”的喜人景象。粮食生产连续11年增产增收,粮食总产、单产在广东省各市居前列,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梅州农村的粮食问题;“三高”农业的发展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开拓了门路,1997年基本完成了脱贫任务。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服务台

  采用“种植屋面”
  必须保证安全编辑同志:
  5月28日,贵报农村经济版刊登的《屋顶开荒好乘凉》一文介绍了江西省兴国县城有不少居民在自家平屋顶上“开荒”种菜,有的居民所种的菜不仅可供自家食用,还可出售取得较好收入。
  在平屋顶上覆土种植花草称为“种植屋面”,它可起到隔热及美化环境作用。但“种植屋面”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屋面板及墙体应具有承受覆土等荷载的能力。“种植屋面”首先是要在屋面板上覆上一定厚度的土,如果厚度是25厘米,则施加屋面板上的荷载,每平方米就有4.5KN(千牛顿)之多,如果是饱和土就更多,而通常采用的一般屋面板不能承受如此大的荷载。2.“种植屋面”必须保证防水层的质量,因为“种植屋面”一旦发生渗漏是不易修理的。
  近几年,一些地区屡屡发生由于屋面板(含楼板)严重超载而造成板断屋塌事故。须提醒农民,并不是所有平屋顶均可改为“种植屋面”,必须慎重对待。
  建设部科技委员会委员 何建安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服务台

  屋顶可得半亩田编辑同志:
  看了5月28日人民日报农村经济版《屋顶开荒好乘凉》的报道,勾起了我给山区农民弟兄出个主意的念头。
  去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研究设计了一种如图所示称作“顶平底不平半田半园山地生态农家”的农房建筑,除了具有防漏、调节室温、增加收入、绿化环境等优点外,更多了建房不占耕地,既建房又造田造园的优点。在人多耕地少的山区农村更不失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这项设计采取屋顶用一块、后山平整一块、中间搭建一块的办法,使每户很容易得到半亩以上的屋顶稻田,山屋之间的这条宽敞有顶通道,解决了房间后墙防潮、贴山建筑通风不畅的难题(见下图)。
  贵州建设厅原总工程师 吴继武(附图片)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天门确保棉农增收
  本报讯 湖北天门是全国著名的产棉大市,棉花总产超百万担。今年国家规定棉价下调,加上市场、灾情等因素,全市棉农将减收。
  面对严峻形势,天门市委、市政府大胆调减低产田、病田、零星分散棉田10万亩,改种大棚蔬菜、常规蔬菜,推广小麦——地膜花生、早黄豆——秋玉米等高效种植模式。主攻科技植棉,49.8万亩棉田全部实行营养钵化,双膜棉达到40%,同时大规模实行棉田套种,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延长棉花产业链,开展深加工。依靠以上措施全市可增收3.85亿元,减去减收的1亿元,百万棉农人均增收可望达到285元。
  (谢百华 蒋德俊)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廊坊着力培训村干部
  本报讯 为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跨世纪村级干部队伍,廊坊市委组织部决定从1998年开始,全市每年招收3000余名村干部进行培训,到2000年力争用3年时间使全市农村45岁以下的村级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都参加大中专文化培训,使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中专文化程度的达到65%以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10%以上。
  (赵凤云 段振中)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世纪公司助农养兔
  本报讯 河南省郑州市世纪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已在河南省10个县建立了18个养兔技术推广站,推广优良獭兔种5000多组,为1200多户农民和200多城市市民提供了致富门路。为帮助解决饲养户在喂养、防疫等技术方面以及出售等市场环节上的难题,该公司特聘请有关专家当顾问,并对全省10个县的科技推广站站长进行了专门培训,公司专门成立了专职防疫部门,并对饲养户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李仲春)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今年,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防洪工作抓得扎实。目前,该县将开都河堤坝已加固42公里。图为1.3万多农民在加固堤坝。确·胡热 摄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村务公开
  百姓开怀
  6月中旬,江西省上高县新界埠乡城陂村首次村务公开,公开栏前,围满了村民。今年以来,新界埠乡在行政村实行政务、监督、承诺、制度、处理五公开,半年节约各种支出30余万元。
  朱建安 黄明发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