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3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响起在农村大地上的钟声
  ——看电视纪录片《村民的选择》
  陈宏
  正当朱镕基当选政府总理后第一次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中国农村是否实行民主选举制度的时候,一位中国电视编导正携带着她的反映中国农村民主选举村委会领导的电视纪录片《村民的选择》(北京电视台摄制,仝丽编导),出现在法国的真实电影节上。由于这部五十分钟的电视纪录片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农村一个村子的民主选举过程,因而在本次电影节上成了各国观众和众记者关注的热门话题。日前,这部电视片在北京电视台同观众见面了。
  这部片子的价值不仅在于告诉人们中国农村民主的程度,传达出村民们的民主意识,更在于它真实地记录下了二十一世纪到来前夕波澜壮阔的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一个“完整的片段”。说它完整,是因为该片记录下了偏远山村的农民在选举全过程中的复杂微妙的心态:
  片中,人们看到在民主选举之前,村民的心态是漠然的。但是,当民主选举开始时,纯朴的村民们似乎本能地感知到民主与其切身利益的关系,因而对投票选举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认真。一个名叫左金文的村民竟自己投了自己一票,而且主动向周围的村民畅述他的想法:“我竞选村长的意思,大伙听一下,一不想争名夺利,就想为咱村民脚踏实地办实事,二不拉帮结派……”
  由于是差额选举,最初候选人名单上并没有半路杀出来的左金文的名字,但是村民并不理睬“差额”,他们要求在选票上写上自己想选的人。记票板上出现了左金文的名字,而且票数扶摇直上,远远超过另外两名候选人。
  “能选出一个好村长来,是我们老百姓的福分!”镜头前的村民群情激动,跟最初的冷漠形成反差。左金文家里更是热闹。当晚村民来到左家跟他探讨今后治村方略,还特别嘱咐他说:“告诉你,今后上台后你要有贪污一分一毫的行为,我就敢踹你揍你,你必须得往正直的道上走!”
  村委会主任的任命并没有随选举结果一起宣布,喇嘛寺沸腾一阵之后,突地沉寂下来。村民面面相觑,静静地等待,各种小道消息不时传出。当然,最后的结果是符合民心的。经过一个月的调查了解,上级政府确认喇嘛寺村的选举过程符合法律程序,选举结果有效,并向左金文颁发了村委会主任的聘书。
  左金文最终当选,村民反映如何,编导没有直接展现。有意甩开这一笔后,片子里只说左上任后一周,喇嘛寺村民等了七八年的水渠问题得到了解决,堆积已久的垃圾开始清理……
  据作者说,她是从二百多个正在进行民主选举的村子中挑选出喇嘛寺村的。喇嘛寺村地处承德避暑山庄,山庄寺庙林立,僧侣穿梭,山庄外八庙的第一个庙就是喇嘛寺。这里的村民可以说是世代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因此,村民进行民主选举的心态是在这样一种背景映衬下加以表现的,这无疑给该片增添了几分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村子的那口古老的钟。几个关于钟的短切镜头,以及那似从远古传来的悠远的钟声,触动着我们的联想,使我们对片子读解得以升华。这口钟是供昔日喇嘛在寺里上课作息使用,然而今天,仍然是这口钟,却敲出了不同的声音,它招引的人们是为了参政议论而来。尽管他们的脚步还有些迟疑,心情还有些忐忑,然而这民主的钟声毕竟敲响了,在古老的神州大地,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这或许就是本片给人最根本的启示。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重庆举办优秀国产片汇映活动
  日前,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王晓棠将军率《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导演杨光远、主演卢奇、傅学诚等主创人员,来到影片故事的主要发生地——重庆,参加了热情的山城人民举办的隆重的首映活动。首映式的那天,重庆市中心的国泰影院座无虚席。市委书记张德邻等重庆党政领导,和近千名观众一道饶有兴致地观看了这部已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的优秀影片。
  在重庆直辖市设立一周年之际举办的这次首映活动,拉开了“民族魂情系巴渝风”重庆’98优秀国产影片汇映的帷幕。此次汇映为时半年分三次进行。6、7两月在“喜庆香港回归重庆直辖周年”的专题下,将上映《大进军·席卷大西南》、《飞越太平洋》、《世纪大典》、《97进驻香港》、《燃烧的港湾》、《灯塔世家》、《安居》、《海之魂》等影片。《长征》、《挺立潮头》、《红西服》、《惹事生非》、《黑眼睛》、《非常爱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一批优秀影片将在国庆前后集中上映。同时,暑假期间,重庆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将与市教委一道,为孩子们开辟“第二课堂”,为孩子们集中放映《花季·雨季》、《男孩女孩》等优秀国产片。
  全市一百家影院参加此次汇映活动。同时,在农村集镇分期分批举办“优秀国产影片汇映月”,让广大农民及时看到优秀国产影片。据悉,汇映期间重庆晨报、商报及电台、电视台,将以影片介绍、群众征文等多种形式,为国产优秀影片市场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向兵)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冬去春来 势不可挡
  ——电视连续剧《冬去春来》观后
  张书政
  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冬去春来》终于问世了。时下荧屏,历史戏多,现代戏少,表现国企改革的好戏更少。《冬去春来》直面现实,难能可贵。
  《冬》剧里的故事发生在东北工业重镇松江市,松江一条重工业街,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松江阀门厂和一个姓蜀的世袭产业工人家庭。这里是中国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有过辉煌。步入经济转型期,重工街里好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这里,到处都在躁动,都在变革,都在出新。国企陷入困境和经济体制转型,也使一些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发生迷乱。
  发生在这里的一个个当代故事,都具有经济体制转型期的典型特征。我们从《冬》剧看到了老工业基地里林林总总、色彩斑斓的现实生活。
  国企改革是一道大难题。《冬》剧取材于此,片子里却没有悲观、失望情绪。电视剧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这部剧用气力写了“风雪”,写了“冬”,即:松阀厂改革遇到的困难和阻力。
  《冬》剧认为,一些人的观念旧是阻碍企业深化改革的最大障碍。《冬》剧安排不少情节、场面表现旧观念这一阻力,有的情节很精彩。《冬》剧把国企改革中困难和阻力的戏写得很足,“矛盾的对立面展开得很充分”,实际上,是为陪衬正面人物的形象,为烘托阀门厂走出困境,作了厚实的铺垫。“待到山花烂漫时”,人们回首“严冬”,受到的鼓舞就越强烈。《冬》剧精心塑造一个“拼搏型”的主要人物蜀牛,精心塑造一群支持他的次要人物,精心描写了阀门厂的治厂方略和改革实绩,用这三个精心实现《冬》剧创作者的理想主义,以正压邪,最终战胜改革的困难和阻力,显示了《冬》剧讴歌搞活国企的良苦用心。
  蜀牛生长在世袭工人之家,是老工人蜀虎的二儿子。他是清华大学毕业的留德博士后,本应到北京或者国外寻找更美好的施展才能的天地,却毅然选择了行将倒闭的松江阀门厂,担任一厂之长,负起企业振兴脱困的重责。蜀牛在市委张书记面前袒露心迹,“舒适使人慵懒,导致无所作为;逆境使人警醒,能够成就大业!”
  带领阀门厂走出困境的蜀牛称得上新时代的模范厂长、劳动英雄!
  这部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表现手法上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风情和亮丽的轻喜剧风格。画面上有雾凇美、冰雪美、钢花美和人物的形象美,听觉上能感受到歌曲美、乐曲美和语言美。
  工业题材的戏,尤其是描写国企改革的戏,以风格浑厚、凝重者居多,《冬》剧有意设置了爱情副线,写了几组人物的婚事、恋情,对于丰满有血有肉有情的人物形象,不无补益。爱情这条副线的另一作用,就是增加了《冬》剧风格上的轻松感、风趣感。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中央台将播出《远离毒品》
  为贯彻国家禁毒委和原国家教委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毒品预防教育,落实把禁毒教育作为在校学生必修课而摄制的电视片《远离毒品》,日前拍成,近日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向全社会发行。
  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等单位拍摄的这部电视片,在五十分钟的内容中,从采访吸毒者和戒毒所入手,真实地揭示了毒品对吸毒者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通过药物专家的讲解和动物实验,生动地展示了毒品对人的毒害。由教育部长陈至立任总顾问的这部电视片,对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向文)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缉毒警察》受到好评
  电视连续剧《缉毒警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较大反响。日前,有关单位邀请专家、学者对《缉毒警察》进行了研讨。与会者高度称赞说:这是一部有独到思想深度和独特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
  15集电视连续剧《缉毒警察》是公安部干部朱恩涛与北京作家杨子,以前些年破获的国际特大运毒案为素材,结合近年来我国打击贩毒的斗争实际,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创作的。该剧成功地塑造了以丁焘、李拔、石丹、华芸为代表的一批令人信服的缉毒第一线公安民警群体形象。
  与此同时,作者同一题材的长篇侦破小说《鱼孽》也出版发行。(文一)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旁观者说

  电视台用字应规范
  高进贤
  作为新闻媒体,电视台在使用汉字时应规范化,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这样一个极平常的问题却被不少电视台所忽视,造成本不应发生的混乱。诸如“副”错成“付”,“副主任”、“副导演”成了“付主任”、“付导演”等等现象,在一些电视台已见惯不惊。长期以来,一些电视台不遵照中央新闻出版署的通知精神,也不遵从权威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的规范,当全国学人都把“像”和“象”两字作不同用途使用时,电视台的编辑却仍顽固地把应该用“像”的行文均用“象”代替,这种做法不光让人看了十分别扭,也给教学工作、青少年学文化及文化交流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文化较低的人群不曾见过新闻出版署对“像”等字使用的有关通知,他们也不愿去翻词典,他们常常把每日能见到的电视台上的文字当典范。而电视台却抱着“文革”中的简化汉字当法宝,实在害人不浅。
  愈是权威的新闻媒体,愈应带头使用好汉字,不然实在笑煞人也。抱残守缺,以废为宝,不是新闻工作者应取的态度。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天道教老 风淳千古
  ——评电视剧《老干部局长》
  冯守文
  《老干部局长》是一部反映现实生活中英模人物的戏,剧中老干部局长周欣光,是根据全国老干部工作战线先进代表、内蒙古五原县委老干部局长曹凤光的事迹改编而成。该剧一开头,就把主人公周欣光推到矛盾的焦点上。上任伊始,他面临着九原县因老干部工作没做好,受到上级党委通报批评。县委决定选派任了八年城建局长的周欣光担任老干部局长。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下,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各种矛盾交织、利益关系调整、人际关系变换。他有过得到支持、理解的喜悦,也有过爱莫能助、鞭长莫及的无奈。通过主人公一件件实实在在的行动,将老干部工作者艰苦奋斗,勤勉廉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办实事、办好事的动人情景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无不为主人公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满腔热情的服务精神、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老》剧还在如何表现好当代英模人物这一问题上,作了极为有益的探索。该剧努力摆脱模式化,既坚持主旋律,紧扣时代精神,热情讴歌英模人物,又力戒虚假说教,没有大话、空话、假话,没有豪言壮语。它把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串起一串闪光的“宝石”,使全剧焕发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在现实环境中,周欣光完全以平常心、平常态,从平凡事做起。而这正衬托出英模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该剧在挖掘英模人物至诚至真,至亲至爱情感方面下了功夫,用真情去体味英模人物的情感世界,用真情去讴歌英模人物的奉献精神,用平易近人的叙述风格去刻画人物,通过用心创造,鸣奏出时代强音,引起观众的心灵共鸣。
  《老干部局长》是一曲尊老、敬老的中华文明赞歌,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该剧以一群天真的孩子唱着一首不知哪年哪代“娶了媳妇忘了娘”的民谣,揭开了序幕。全剧贯穿着主人公周欣光用儿女般的真情,在尊老、敬老的历程中留下的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他在县委魏常委与老干部们发生矛盾时,满含深情、如数家珍地列举着老同志们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和他们的高风亮节;他为给老干部李怀玉争取到建房款,与蒋局长周旋和据理力争;并因重病的李老住不进特护病房而对院长大发雷霆;他背着一袋面粉登门探望没有落实历史问题的老干部陈月娥;他在暴风雨中为因战伤残的老干部许有才家排除水患。通过这些镜头,把一个尊老、敬老的典型形象树立在观众面前,让人敬佩不已。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飞兵襄阳》塑战将雄姿
  反映中原野战军攻克襄阳的四集电视连续剧《飞兵襄阳》,日前由八一厂和襄樊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完成。这部电视剧真实生动地表现了1948年6—7月间,在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的精心运筹指挥下,我军发起襄阳战役。著名战将王近山指挥我军一举攻克历史名城襄阳,打开了西进四川,南下江南的通路。此战役,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电令嘉奖,是震撼全国的“五路大捷”之一。《飞兵襄阳》着重刻画的主要人物王近山,曾被邓小平誉为一代战将。该剧由张光胜编剧,八一厂霍德集、朱建民导演。(西文)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电视剧《还看今朝》封镜
  由北京恒万广告艺术公司投拍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还看今朝》日前封镜。该剧以当代中国为背景,讲述几个年轻人在命运的起伏中,寻找人间的真情,寻找生活真谛的故事。为了增强该剧的可视性,恒万公司请来港台导演赵崇基及霍志谐参与该剧的拍摄。尹扬明、陈国邦、关礼杰、李立群、常戎、刘蓓等参加该剧演出。(文一)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用爱,去编织温馨
  ——记四川有线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
  晓方
  山城重庆,一个叫王莉的女孩因病从五岁起就永远不能站立起来了,她只有一个愿望:“我要读书!”年过半百的外婆用她全部的慈爱托起外孙女的希望:“好孩子,外婆替你上学去!”十几年风雨不误,外婆背起小王莉的书包上小学、中学,捧回课堂上每一滴知识的甘霖洒进外孙女饥渴的心田。如今小王莉以优异成绩读完初中课程,还在外婆的帮助下掌握了电脑操作技术……这是电视专题片《好孩子,外婆替你上学去!》讲述的真实故事,它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一次意外的工伤使新婚不久的杨文忠僵直地躺下了,一躺就是四十年。妻子赵文陶无怨无悔地厮守侍候了他四十年,浸泡在艰辛苦涩中的连理枝,四十年来未曾有过一叶爱的绿色败落……这个被记录进《人间第一情》的电视专题片的家庭故事,引起了许许多多人对“什么是爱情”的深沉思索。
  这些打动人心的电视专题片都是四川有线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拍摄制作的。打开这家频道制作的节目单,你会发现《千里送迷童》、《像健康人一样活着》、《谁来抚养老母亲》、《孩子需要爱》、《恶梦醒来是铁窗》、《一个母亲的忏悔》等等一个个催人泪下、发人深思的故事。由此,如今在四川省众多电视频道中,创办仅三年的妇女儿童频道已成了观众收视率最高的频道之一。
  ●定位——一个不能缺少关怀的空间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京召开前夕,四川有线电视台决定筹办妇女儿童频道。当时,创办专门以妇女儿童为主题的电视频道,在全国还是第一家。不能不佩服四川有线电视台的眼光,当时他们已意识到,妇女儿童是中国社会中一个特别重要的群体。当今中国正经历一场巨大的社会转型,妇女儿童这个虽受到党和政府重视,但在社会中尚显柔弱的群体,他们维系家庭、社会和谐的那份温情和率真能否得到足够的呵护?建设现代文明的精神家园如何使这个不可或缺的社会群体担当起更重要的角色?……这种种思考,打开了频道创办者们的视野,使他们发现了一个可大有作为的天地。
  定位的正确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最初的探索曲曲折折,编采人员曾把镜头对准职业女性、少儿娱乐、妇女儿童购物等等,虽对观众不无影响,但总未走出与他人雷同的框框。妇女儿童题材领域广阔,何处是最佳切入点?编采人员们颇费思量。1996年大年初三发生的一个女青年被刚结识7天的男友杀害的突发事件,引起这家频道编采人员的注意。他们敏锐地发现案件背后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凶犯毫无法纪操守的疯狂、漠视妇女人格的凶残以及被害人自我保护意识的薄弱,折射出当今妇女生存状态中存在的若干社会性问题。频道抓住这个案件跟踪采访,连续播出了三集系列节目。通过剖析案件宣传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知识,呼吁社会关注妇女问题。这组节目当时创下四川有线电视台收视率之最。从对这个案件报道的实践中,频道创办者们得到启示:把镜头与妇女儿童实际生活的距离拉近再拉近,抓住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反映他们的共同心声,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就一定能找到进入这个特殊社会群体的切入点!《社会、家庭、女人》专栏创办出来了。正是着眼于这三者间的内在联系,这家频道的镜头前展开了一个妇女儿童的真实世界。广大观众通过镜头了解了国企下岗女工的自强不息、救助迷失儿童的无私奉献、失学儿童的痛苦、离异家庭中孩子的不幸、家庭赡养老人的道德义务、孕妇就医的遭遇、隐名埋姓资助穷困大学生的下岗女工的真情、劣质玩具的社会伤害、走出国门创业的“川妹子”的智慧……短短两年间,妇女儿童频道推出了数百部反映妇女儿童问题的电视专题片,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唤起了社会的真情与良知,为政府和社会解决妇女儿童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责任——拍摄真故事需要真感情
  四川有线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的编采人员绝大多数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扛起摄像机投入工作的那股热情、劲头,那种对观众、对社会、对被采访对象负责到底的敬业精神,在四川电视同行中有口皆碑。这家频道《社会、家庭、女人》专栏主持人王玲说:“没有一份真感情,就拍不出一个真故事。”
  年仅五岁的小女孩张倩两岁时失去了父亲,积劳成疾的母亲也倒下了,小张倩成了全家唯一健康的人,穷困、不幸使这个家庭陷入极度悲惨的境地。妇女儿童频道的编采人员最先伸来温暖的手,给这个家庭送来钱物,并照料起张倩和她的母亲。他们满含同情的泪拍摄了《小张倩有个不幸的家》,唤来了社会的温情和援助。小张倩的母亲不久也去世了,参加拍摄的编采人员安排处理了丧事,并帮助小张倩找到一位善良的收养人……
  “让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在这家频道拍摄的许多专题报道中,都有编采人员对事件的积极参与。成都市公安部门两位民警为把两个迷失归途的儿童送回家,不辞千里奔波,编采人员一面跟踪报道,一面协助民警千辛万苦把儿童送到了家。他们拍摄下一个个动人场面,使每个关注此事的观众看了都流下热泪,对公安民警为民急难救困的辛劳更多了一份理解。今年春节,妇女儿童频道编采人员走进儿童福利院,以《领个孩子回家过年》为题报道社会各界关心孤儿的事迹。而同时参加拍摄的编采人员每人也接出一个孤儿回家过年——不仅是为做好节目需要自己一份真感受,更因为自己的心灵需要一份关怀他人的真感情。爱心都是相通的。编采人员怀着爱心拍摄的电视报道,总能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
  这家频道编采人员对工作真心真情的投入,使他们做起节目来常常能见他人见所未见,言他人言所未言,节目一播出,就能紧紧抓住观众。这家频道针对妇女儿童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需要开办的《妈妈学堂》、《乖娃娃》栏目,设有“准妈妈日记”、“初为人母”、“成功妈妈对你说”、“乖娃娃看世界”等板块,成了当地许多家庭的必看节目和家教、家政、娱乐、购物的良师益友。
  真心真情的投入,换来广大观众高收视率的真情回报。目前这家频道的几个知名栏目已将近千期节目奉献给观众,拥有广泛、稳定的收视群,应观众要求开拍的节目已安排到两个月之后。
  ●机制——制作电视节目也是一项产业
  四川有线电视台是一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妇女儿童频道创办初期,只有借支的五万元钱、一部电话、一间办公室,事业基础相当薄弱。在上级党组织的积极支持下,频道以改革精神办电视。频道在保证党的领导和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吸收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频道掌握具有舆论导向性节目的制作,将大量服务性、文艺类的节目与台外有制作许可及能力的影视公司合办,以扩大频道制作节目的能力。
  这家频道编采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频道内部精兵简政、一人多能,分配与节目质量、工作量及劳动贡献挂钩,有效克服了人浮于事、吃大锅饭的弊端。在编、采、播的管理上创造出一套类似企业化的有效管理制度,促进了优秀节目、专栏的制作和创办,整个频道形成一种敬业、奋发、创新的工作氛围。现在这家频道每天播出的自办节目达到九十五分钟,并已拥有制作、演播、办公、机房、采访的全套先进设备,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变得雄厚起来了。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作家也有荧屏故事
  二十四集电视剧《作家的故事》剧本创作研讨会最近在京举行。
  《作家的故事》由鲁迅文学院影视文学专业97级集体创作。该剧以某文学院为主要表现环境,展现作家这一特定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与会专家认为,该剧视角独特,内涵丰厚,在雅俗共赏的基础上,探求各种曲折微妙的人生滋味。据悉,《作家的故事》是在影视界专家的指导下创作完成的。鲁迅文学院组织有关专家把研讨和教学结合起来,旨在培养创作队伍,提高剧本质量,为避免“遗憾的艺术”,提供了新的途径。
  (孙迅)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东方潮》写国企改革时代潮
  一部反映国有企业改革历程的二十二集电视连续剧《东方潮》日前开机。该剧用白描的笔触描述了当前国有企业所处的困境,内部出现的深层次矛盾,精心刻画了厂长沈珏平带领一班人马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从不同层次揭示出只有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走出困境这一重大社会现实。同时,还塑造出一批新时期工人阶级的形象。
  强小陆担任导演,廖京生和左翎主演。(朱文利)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张鑫炎再拍《新少林寺》
  由中国电影公司和北京万豪敦煌广告公司联合拍摄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新少林寺》日前在北京开机。电影《少林寺》八十年代曾在中国乃至世界影坛掀起一股新风格武术电影热潮,并使李连杰一举成名。当年《少林寺》导演张鑫炎再度出山,与《水浒传》的香港动作导演袁和平同任总导演,执导电视剧《新少林寺》。
  《新少林寺》仍取材于“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描写了少林僧人替天行道的精神力量和高超武艺。剧中李世民由香港当红明星樊少皇饰演,出身北京武术队的李连杰师弟吴京出演觉远,觉远师父昙宗仍由电影《少林寺》中的扮演者于海担任。全国武术冠军王群也在剧中担任重要角色。牧羊女将由来自浙江武术队的全国少年组冠军潘好好扮演。(郝艳)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去年年底,一部名为《最爱的人是你》由韩国当红女星崔真实主演的四十集电视剧在韩国首播,很快收视率直线上升,打破韩国电视剧收视率的历史最高纪录。有意思的是,《最爱的人是你》大获成功之日,韩国正陷入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此时,一部讲述普通人生活故事的电视剧能取得这样的成功是颇耐人寻味的。看过了该剧就不难理解,原本柔弱的女主人公不得不独立迎接生活的挑战,生活的锤炼终于使她变得成熟而坚强。其实生活的信念就在生活本身,经济危机中的韩国人所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信念吗?据悉,该剧已由曾成功发行《儿女情长》的瑞得大众文化有限公司引进,预计年内播出。(康慨)(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