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2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摄影)
专栏:

  科技转化看以岭
  ——来自河北以岭医药集团的报道
  河北以岭医药集团6年前还是一个小型医药研究所,如今已是拥有上亿元资产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并被中国中医学会确定为国家级糖尿病和肌萎缩治疗中心。几年来以岭集团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转化,推进民族医药产业化的新路。
  创业之初,以岭医药集团就确立了“医院、研究所、制药厂”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他们利用医院的临床治疗为科研工作提供各种病例和大量的经费,通过研究所提供科研成果并用之于临床,检验疗效。科研成果经临床实践检验成熟的品种,制药厂转化为成药投放市场,并把取得的利润返还于科研开发。如此的良性运行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与技术保障。
  更可贵的是,一大批青年医药工作者聚集于此,成为活跃在科研一线的中坚力量。他们当中大专、本科生占70%,医药学硕士占10%,各部门主管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高层次的人才与新的运行机制相结合,促使中医药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成药,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目前他们承担的国家级新药研究基金项目和十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已有6项获得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级新药通心络被列为“全国中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并开创了应用中医络病理论研究冠心病病理机制之先河。中药肌萎灵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实验与研究,填补了世界医学的空白。
  对于未来的发展,以岭人充满信心,他们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开发并投产6个国家级新药项目,再为国家创造10亿元产值。
  本报记者 李舸 摄影摄道
(附图片)
  ↑每年都有几十名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充实到集团。图为又一批毕业生加入了科技开发的行列。
  ↑作为国家级治疗中心,这里的医生们不但有高超的医术,更有高尚的医德。图为医生们在为来自新疆和吉林的肌萎缩患者诊治。
  →投入巨资引进高科技设备,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医疗产品。
  ↓严格管理出效益。在通心络生产车间,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质量监督。


第8版(摄影)
专栏:

  半个世纪的追求
  陕西省合阳县和家庄乡故池村77岁的刘竞之老人近日在自家屋檐下鲜红的党旗前,庄严地举起右拳向党宣誓……他50年的入党愿望实现了。
  刘竞之一直从事教育工作,1981年离休回乡后,协助乡党委在各村建起了30多个关心教育小组和校外辅导站,成立19所家长学校,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他虽然每月的离休费只有300余元,却年年给学生购买学习用品。他还在自己家里办起报刊接转站和双文明黑板报。刘竞之老人先后被团省委、省少工委聘为“省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先后67次受到省、市、县及有关部门表彰奖励。
  张焕玲 摄影报道
(附图片)
  ↓刘竞之老人庄严地举起紧握的右拳向党宣誓。
  →宣誓结束,离退休支部的老党员向刘竞之表示热烈祝贺。


第8版(摄影)
专栏:

  暑假学生“三下乡”
  ↑近日,江西师范大学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全面启动,5000余名大学生身背行囊深入全省各地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大学生们用学到的知识为农民进行文化扫盲、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等活动。朱建安 摄


第8版(摄影)
专栏:

  “背包银行”又下乡
  ↑地处四川南部边远山区的叙永县叙永镇信用社,多年来坚持走村串户、流动服务的好传统,定时上门为农民发放农贷资金,极大地方便了农民。今年以来,他们已累计发放贷款846万元。沈鸿林 摄


第8版(摄影)
专栏:

  精神“食粮”送下乡
  ↑安徽亳州市龙扬镇远离城市,农民的文化生活贫乏,为此镇文化站成立了两个电影放映队,到乡间地头巡回放电影,让全镇各行政村的农民每月能看上两场电影。他们放映的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的科技片,特别受农民欢迎。陈钟晨 摄


第8版(摄影)
专栏:摄影报道

  金陵老人学艺忙
  为满足离退休干部的求知欲望,南京金陵老年大学利用与驻宁高校联合办学的优势,开办了6个系24门专业课程,吸纳3000多名老干部入校学习。老人们在这里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促进了身心健康。图为国画系的学员正在学习山水画。程光 摄
(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