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

水灾牵动保险人
  今年是我国洪水灾害严重的一年。进入6月中旬以来,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降了特大暴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广东大部分地区、安徽大别山地区、广西桂北地区、浙江省中南部地区、湖北省大部分地区、重庆市和四川成都地区都遭受了特大暴雨和洪水的袭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此次特大洪涝灾害给中保财险公司造成的保险财产损失已超过10亿元。
  防灾防损是保险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保险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灾害的经济补偿上,灾前检查、灾前预防、灾前抢救、灾中施救和灾后及时准确查勘理赔也是保险公司工作的重要环节。保险公司在这场洪水灾害中积极防险、抢险、救险,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

  平保 洪水未至 保险先行
  艾智强 苏小河 符军
  入夏以来,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江西受到自1954年以来最大洪涝灾害的侵袭,面对日益上涨的洪水,平安保险公司南昌办事处(产险)积极做好防灾防损准备工作,将企业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为公司挽回了较大的损失。
  在汛期到来之前,办事处认真研究和分析了江西的汛情趋势,并成立“防汛救灾领导小组”,同时积极与水文、气象、防汛救灾部门联系,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客户,让客户对此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敦促其切实做好防汛抗灾工作。
  针对平安承保的沿江、沿湖、低洼及历史受淹标的情况,办事处抽调专人对这些标的进行清点和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及汛期预防和标的转移的具体方案,先后对8家重点单位进行了检查,以此引起各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据统计,这8家单位在特大暴雨面前未遭受任何损失。
  6月12日南昌市开始进入第一次汛期,12—13日降雨量为159毫米,市内大面积积水,平安承保的省石油公司洪大加油站、南昌柴油机厂、市宏昌汽修厂均大面积受灾。接报案后,查勘人员冒雨赶赴现场,在近20厘米深的积水里进行实地查勘,并根据汛情及时做好标的转移工作,为减少公司和企业财产损失作了最大的努力。
  6月以来,湖南省宁乡县遭受特大洪灾,全县受灾人口近90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2亿元,但平安宁乡办事处所承保的近2000万元企业财产安然无恙。这得益于超前的防灾防损和全方位的抢险工作。
  早在4月份,办事处就成立了12人的防灾防损小组,对承保客户进行了逐一排查,对360多户地处洪灾区的客户发出了书面的防灾防损通知书,组织业务员分头上门进行防灾防损指导,为客户制订防灾防损措施方案。5月中旬又对客户进行了回访,重点检查防灾防损措施,并对易引起灾情的隐患进行了处理。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

  中保 闻“水”即动 抢险理赔
  束蔚冬 陈会养
  在洪水到来之前,根据国家气象部门和中央气象台提供的气象资料,中保财险总公司向所属分公司及时发出了防洪防灾的具体指示,使各级公司有充足的时间做好防灾准备,各级公司也做好了抵御大灾的准备。
  在洪水到来之前,中保财险广东分公司发出防洪通知,督促分公司做好沿江河段重点保户的防洪工作。广东佛山分公司向3000多家企业发出了转移物资的通知,并派出人员到定点企业进行检查,做好防洪准备,并拨出部分施救费,给一些地处低洼地带的保户建防洪坝,取得良好效果。在灾害到来时,广东三水支公司组成了20多人的防洪抢险队,深入各投保企业,帮助转移物资。广东肇庆分公司在洪水期间,协助保户转移物资2000多吨,减少保险财产损失1.5亿元。
  江南、华南及西南地区的灾情牵动着中保财险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心。中保财险总公司派出5个工作组分赴江西、湖南、广西、福建和广东灾区,慰问受灾保户和群众,指导查勘理赔工作,并向这些灾区政府捐赠抗洪救灾款300万元。孙希岳总经理介绍说:中保财险公司已做好了人力、物力和资金上的准备,全系统已组成近千个查勘理赔小组全面开展理赔工作。为了使受灾保户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中保财险公司将简化理赔程序、加快理赔速度,本着“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原则,尽快把赔款送到保户手中。
  水灾发生后,湖南分公司出动1800多人,组成了301个大灾理赔小组,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他们一边查勘、一边理赔,有力地支持了受灾企业及时恢复生产。特大洪灾发生后,中保财险广西分公司要求各级公司尽快进入现场,快速查勘,快速定损,并制定了先小后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理赔原则,对高精尖保险财产的定损工作,将聘请专家指导,以保证定损工作的准确性。
  福建南平是此次灾害受损最严重的地区,为了把赔款早日送到保户手中,全体干部职工冒高温,战酷暑,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截至7月1日,仅南平地区已结赔案即达297起,正在进行的2381起,预付赔款1673万元。此外,中保财险福建分公司开通的保险热线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但为保户提供了便利的服务,而且帮助当地传送了大量的水文信息。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

太保
  全力以赴保险平灾
  张湘 杨路
  自6月16日起,桂林连降大雨和暴雨使漓江水位猛涨,18日出现严重内涝,24日特大洪水袭击桂林,水位从146.16米涨到147.70米,超过警戒水位2.70米,给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太平洋保险公司桂林分公司在洪水到来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面对洪水,员工心理稳定,工作秩序正常,表现出良好素质,使一大批保户的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4日的特大洪水使不少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遭灾,该公司又紧急派出7个小组分别到各受灾企业查看灾情,与企业一道奋力抢险。在羽绒厂,查勘小组在1.5米多深布满油污、散发恶臭的积水中冒着生命危险查看灾情,组织施救。一些企业如棉纺厂、羽绒厂、橡胶制品厂等单位,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已转移了大批物资,使损失大大减少。对受灾企业的损失,业务、理赔人员坚持十多个小时在现场清点物资,查看账簿,不要照顾安排,实事求是定损,使理赔工作有序进行。
  据初步统计,桂林分公司承保的100多家受灾企业损失已超过1000万元,其中损失比较大的企业有机床电器厂(240万元),漓航船厂(120万元),东风被服厂(80万元),棉纺厂(30万元),橡胶机械厂(30万元),乳胶厂(60万元),榕湖饭店(50余万元)等。机动车辆已报案受损200多辆,损失在30万元以上。目前查勘定损工作紧张进行。
  6月18日,受一场来势凶猛的暴雨袭击,在太保重庆分公司投保的许多企业不同程度受灾,分公司全天接报案近30余起,报案金额上百万元。
  接到报案后,公司干部员工冒着大雨,迅速赶赴现场。投保企业南岸猪鬃厂受灾情况比较严重,厂里还未报案,南坪支公司员工已赶赴厂里,协助其做好抢险工作,使厂方深受感动。在查勘过程中,查勘人员一方面积极组织施救,协助企业做好资产及物资的减灾工作,力争使国家财产损失减轻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认真了解受灾情况,对受损资产、受损物资品名数量、受损程度进行登记,为及时、准确理赔做好准备。目前,在认真核实受损情况的基础上,理赔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上图:洪水未退,太平洋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就划着小艇进入被洪水淹没的车间查看灾情,上门预付赔款。(附图片)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

  保险保什么
  百合
  水灾频仍,令人们又关注起保险来。
  有些企业和个人,总喜欢在买不买保险上打小算盘:买了保险没发生灾害,就觉得钱花得“冤枉”;当灾害发生时,却又为没买保险而后悔。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他们对保险了解得还不够清楚。
  拿财产保险来说,保费一般只是保额的千分之一左右,即投保者花一百元可买到保额为一万元的财产保险。如果所保的财产受到损失,保险公司将赔付投保者一万元;如果所保的财产没有损失,保险公司也不会把保费退还给投保者。花几百元钱出了险可得到几万元的赔偿,谁都觉得划算;那么,不出险是不是就花了“冤枉”钱呢?
  保险是一种风险补偿,没有风险也就得不到补偿。投保者花钱实际上是向保险公司购买了一种保障——使自身财产不受损失的保障,只是这种保障只有在保户财产遭受损失时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从这一点上说,保险对保户的功能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投保者在灾后获得保险公司的经济补偿,并不是保险公司的“爱心”与“慈善”行为,而是投保者应该享有的正当权益,是投保者花钱“买”来的。保险公司不是印钞厂,不是慈善机构,它之所以能拿出大把钞票赔付给出险的保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出险的保户的数量远远大于出险的保户。没有众多不出险保户的“白”交钱,出险保户也就不可能得到成百上千倍的补偿。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正是由于目前灾害还不能完全被预测、抗御,才使保险业有了存在与发展的必要。企业和个人在保险时不能只在花钱上“精打细算”,而更应着重于对风险的判断与承受上。如果自己对风险造成的后果完全有能力承担,那么不买保险也罢;如果自己无法承担风险损失,那么保费还是不能省的。以免省了小钱,伤了大财。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热点聚焦

  保与不保 大不一样
  ——四川’98夏季洪灾理赔调查
  姚忠富 李春社
  今年6月下旬和7月上旬,四川省125个县(市、区)遭受了近年来罕见的特大暴雨和洪水袭击,农作物受损面积1275万亩,5.6万处水利设施、95座水电站、22座水库、73公里堤防、248座桥梁、1340公里公路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25.6亿元。
  灾情发生后,中保财产保险四川省分公司迅速组织500多个抗灾理赔组,深入灾情最严重的企业和城乡居民家中,边抗灾施救边查勘理赔。灾后仅几十个小时,保险公司的同志就为2000户投保家庭和企业送去了1200多万元赔款,很快解除了这些企业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燃眉之急。另有约2万户投保家庭和400户投保企业9000万元洪灾损失的查勘理赔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财险遇冷损失难补
  中保财产保险四川省分公司提供的数字表明,这次洪灾主要赔付的险种为企业财产保险,约占整个赔款的90%;其次为居民房屋及家庭财产长效还本保险,约占4%左右;大牲畜和耕牛保险不到1%;农作物保险几乎为零。不仅参加保险的比例失调,而且各种保险已出现缓慢增长甚至负增长现象。如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曾兴旺一时的农作物保险,因多种因素制约,现各地已逐渐放弃该项业务,以至这次1000多万亩农作物损失几乎得不到赔付。
  此外,企业财产保险也已开始萎缩。以洪灾损失最重的成都市为例,全市最高峰时1993年投保企业财产保险的户数为4500余户,此后逐年减少,到去年只剩下3900多户,多数企业未保此险,有的企业即使保了,也未能保全和保足。去年该市财产险保费约1.2亿元,不到16.9亿元总保费的1/10,与全市巨大的社会资产相比,如此小的保险密度和深度是难以抵御较大的自然灾害的。据统计,这次洪灾造成该市受灾企业达1240户,损坏房屋2.3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但灾后到保险公司报损的投保企业才200多家,报损金额不到4000万元,这就意味着5/6的企业、9/10的损失得不到保险的经济补偿!
  保与不保大不一样
  成都市九兴印刷厂1998年6月29日投保,7月3日受灾后,仅隔两天就获得保险公司54700元赔款。成都南郊一家羽绒制品厂是一家出口企业,连续两年交保险费都达六七万元,厂里部分人士觉得年年投保有些“冤”,但厂领导态度坚决,并以有险防险,有灾防灾,无险无灾就为他人做贡献教育员工。今年续保不久,厂里价值130多万元的设备和产品便被7月3日的特大洪水毁于一旦。灾后仅10多分钟,中保财险员工就赶到厂里,与职工们一道进行抗灾施救和查勘理赔工作。而与该厂相邻的一家大企业,为节约十来万元保险费,尽管保险公司的同志三番五次上门劝其投保,也未能打动厂领导的铁石心肠。结果价值2000万元的设备被洪水冲了个精光。
  巴中地区南江县花溪乡沿河电站,几年前曾在中保财产保险公司投过保,可投保的那年未出事,电站有关人员竟觉得保险费交得“冤枉”,后来无论保险公司的同志怎样做工作,总是抱着侥幸心理,以为电站大坝牢固,洪水再大也冲不垮。未曾想,今年连日的暴雨造成山体滑坡,整个电站被冲毁,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万元。据悉,类似沿河电站这种因抱侥幸心理而在这次洪灾中受损的小型水电站有约40%的比例。
  成都一家与外地合资的乡镇企业,协议投保时,成都方要全保,而外地方为节省保险费,只同意象征性地保了固定资产。当7月3日的洪水袭来时,保险公司虽然及时赔了5万多元的固定资产损失,但对20多万元的流动资产损失却爱莫能助。
  农村保险亟待加强
  这次洪灾造成1000多万亩农作物受损,而几乎得不到多少保险赔款。其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已很少甚至停止开办农村种植业保险业务。其原因:一是承保农作物风险大,保险公司收得少赔得多;二是国家没有出台多少农业保险优惠政策,不利于调动保险公司和农民的承保、投保积极性;三是不少地方把保险与增加农民负担联系在一起,使保险公司出力不讨好。如90年代初期,尽管保险公司在农业保险上的赔付率高达200%—400%,但为了支持发展农村经济,占领和开发农村保险市场,仍然千方百计地为农民提供保险服务,每年提供保险达数亿元。后来农村保险还是背上了“增加农民负担”、“乱收费”等“黑锅”,保险公司不得不减少或放弃这块阵地。即使从四川走向全国的农村房屋及家庭财产长效还本保险也还有待加强。
  这次洪灾造成的6万多间房屋倒塌、25万间房屋毁坏,而仅1.9万家农户报了损,多数农民未参加该项保险,即使保了险的,大多也未足额投保(一般只保了约1000—2000元),灾后难以获得足额的经济补偿。
  题头照片:李人模摄(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