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把握理论 统领全局
  本报评论员
  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今天闭幕。会议认真学习讨论了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学习讨论了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总结了工作,提高了认识,制定了结合改革开放实际,把学习邓小平理论推向新高潮的计划和措施。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党在新时期的理论建设、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对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我们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在国内,我们加快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整个经济处在战略结构调整中,社会充满了活力,许多深层次矛盾也日益显露,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事业面临着新的飞跃;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政治力量经济力量的新一轮角逐和重新组合,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现代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交流,都在深刻影响着历史进程和地区稳定,影响着人们对于当代社会的认识和把握。我们面临着良好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特别需要理论的支持、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力量和自然的力量一样,在我们没有认识到它考虑到它以前,起着一种盲目的、强制的、破坏的作用,只要我们认识了它,理解了它的发展规律、方向和影响,我们就能使其服从我们的意志和目的。这就是理论的威力。
  邓小平理论是我们时代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我们党在几十年的实践中,历尽艰险,饱经坎坷,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最可宝贵的财富。邓小平理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问题所作的科学论断,是对当今时代的全新认识,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是二十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完成十五大各项任务,统领全局,夺取胜利的行动指南。
  学习邓小平理论就是要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信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神圣、不可战胜,并将其作为团结、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把“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统一起来认识和把握。不因坚持社会主义,而忘记“初级阶段”;也不能因为正视“初级阶段”,而背离社会主义。
  学习邓小平理论就是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特别要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发展,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断提高运用这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当前,一个最大的实际,就是党的十五大所提出的各项任务;一个最新的发展,就是党的十五大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在解决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所取得的新成果,达到的新水平。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十五大的主题,全面、正确领会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全面、正确领会和掌握党的十五大精神,把全党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党的十五大精神上来,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任务上来。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做表率,新进领导班子的中青年干部,尤其要刻苦系统地学习,真正在思想理论上,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上,形成新的能力,培育新的品质,创造新的业绩,成为成熟的强有力的领导者。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组织好理论学习,带头学,亲自抓,务求实效。
  理论是管全局、管规律、管发展趋势的,理论又是管信念、管思想、管灵魂的。学习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推进伟大事业的战略需要。只要我们理论上清醒坚定,思想行动上就能清醒坚定;思想理论上统一,就能信念坚定,步调一致,最大限度地凝聚和调动各方面力量,有力地推动我们的事业大步前进。


第1版(要闻)
专栏:

  丁关根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闭幕时强调
  学习学习再学习 深入深入再深入 落实落实再落实
  张全景作总结讲话
  本报北京7月19日讯 新华社记者张宿堂、本报记者张严报道:为期3天的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今天在北京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在会议闭幕时指出,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落实落实再落实,进一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邓小平理论真正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胜利前进。
  丁关根强调,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要紧紧围绕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个主题,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在全面、正确领会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全面、正确领会和掌握十五大精神上下功夫,把全党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五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丁关根指出,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形成认真学习、民主讨论、积极探索和求真务实的风气。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际,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实际,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认真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创造新业绩,开拓新局面。
  丁关根指出,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增强党性,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一心为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到实践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坚持两手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管理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丁关根最后强调,现在理论学习工作的目标任务、原则要求都已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组织、宣传部门的同志,一定要明确自己在全党理论学习中所肩负的责任,增强做好理论武装工作的自觉性。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党委领导下,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精心部署,制定方案,完善制度,明确要求。一定要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把理论学习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
  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这次会议取得的成果。他说,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中央《通知》精神,在全党兴起学习理论新高潮的实际步骤,是一次新的思想发动和工作部署,对于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把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更好地推向前进,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张全景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说,要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江泽民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通知》精神上来,在对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理解和掌握上有新的提高,在履行领导职责、推进改革和建设上有新的进步,在推动本地区、本单位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上有新的成效。
  要以整风精神,切实抓好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各级党组织要通过深入周密的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解决存在的问题,把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不断引向深入。要加强制度建设,保证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脱产进修、中心组理论学习、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和理论学习考核制度。要认真总结三年“双学”经验,使党员学理论学党章经常化制度化。学习理论与学习党章要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武装党员头脑,用党章规范党员言行。注意改进方式方法,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理论学习的领导责任制,加强对理论学习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张全景强调,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实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各级党委肩负着崇高的使命和光荣的职责。领导干部一定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一定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把全党的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工作抓得更好、更有成效。
  会议期间,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江泽民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讨论研究了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讲话和中央《通知》的意见和措施。北京、上海、广东、甘肃、黑龙江等省市和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单位在会上介绍了开展理论学习的经验。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是一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学习贯彻中央《通知》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党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的会议;是一次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进一步落实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战略任务的会议。
  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主持了今天下午的闭幕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和柬埔寨建交40周年
  两国领导人相互致电祝贺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今天是中国和柬埔寨建交40周年。中国和柬埔寨两国领导人日前相互致电,祝贺两国建交40周年。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外交部部长唐家璇分别致电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翁霍和洪森两首相、翁霍第一首相兼外长,热烈祝贺中柬两国建交40周年。
  江泽民主席在贺电中说:“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国王陛下同我国周恩来总理亲切会晤,共同开创了中柬友好合作的新时期。”“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中柬友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经受了数十年历史风云变幻的考验,在未来的岁月里,也必将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
  贺电说:“我们高度赞赏西哈努克国王为维持政局稳定、促进民族和解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并真诚希望柬埔寨人民在国王的领导下,团结建国,把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的柬埔寨带入21世纪。”
  西哈努克国王、柬第一首相翁霍和第二首相洪森分别致电江泽民主席、朱镕基总理和唐家璇外长,对两国建交40周年表示祝贺。
  西哈努克国王在贺电中说,1955年在万隆亚非会议期间与周恩来总理的会晤和1956年对中国的正式访问给他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中国在政治、外交、物质、财政等各个方面百分之百地支持了柬埔寨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西哈努克表示,柬埔寨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在柬埔寨和平进程中,即民族和解、柬埔寨国家恢复、重建及全面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有益和极其重要的作用”。
  贺电说,尽管历史发生了变化,但柬埔寨与中国之间兄弟般的友谊和硕果累累的合作关系符合两国的利益,这种关系将代代相传并不断得到加强和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上半年扩大内需初见成效
  一至五月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幅达到12.7%
  下半年将开辟一批具有长远效益的新投资领域
  据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记者李安定)记者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中央年初制定的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至5月份增幅达到12.7%,全年增幅预计达15%,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国家确定,下半年将开辟一批具有长远效益的新的投资领域。
  宏观调控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从3月份开始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调控力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逐月平稳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1至5月达到了12.7%。有关部门加快了项目审批。到目前为止,国家已批准新开工大中型项目72项,总投资1245亿元。已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308项,总投资4462亿元。
  上半年,各项重点建设资金到位及时。国务院决定,今年增加银行贷款100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500亿元,经济实用房建设200亿元,这两项贷款已下达523亿元,占74.7%;财政增加预算内投资180亿元,按项目进度同时下达;铁路建设债券已发售完毕。
  各类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普遍快于去年。1至5月,今年下达的118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实际完成投资48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29.7%,高于去年同期3.2个百分点。
  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已开始显现。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开始回升,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月增长8%,增速比4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主要是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钢、钢材、水泥、玻璃等重要原材料生产增长较快。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比上年增长15%以上,增幅增加5个百分点,对全年实现8%的增长速度,将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日前指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对基础设施投资,要进一步拓宽领域,加大力度。国务院决定,在继续加强农林、水利、铁路、公路、电信、环保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较大幅度增加国家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城镇经济实用房建设和植树造林等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为此,国家还将增加投入,加快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度,扩大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向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同时,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动员和引导全社会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创造条件。


第1版(要闻)
专栏:

  海口加大投资推动经济发展
  全市上半年经济增长超过百分之八
  本报海口7月19日电 记者鲍洪俊报道:今年上半年,海口市赢得1993年宏观调控以来最好的经济发展形势。1至6月,全市GDP增长8.1%,增幅同比提高2.4%,达到并超过全省、全国的平均增长水平。海南省委副书记、海口市委书记蔡长松说:“全市今年可望完成8.5%至9.5%的经济增幅,海口经济正逐渐步入快速发展区间。”
  海口的经济增长首先得益于投资和需求拉动。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市场疲软的约束,海口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政策导向,千方百计加大投资力度,刺激内需。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4.6%。投资主要分布在商业运输、邮电、住宅业、工业建筑业。投资项目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不仅直接导致经济的即期增长,而且蓄积了发展后劲。
  不仅如此,海口还向开放要增量,在优化投资软硬环境、按照国际惯例办事的前提下,大力吸引外资,开拓境外市场。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同比增长7.8%;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2.3亿元,增长7%;三资企业出口3133万美元,增长6%。
  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使海口经济存量资源不断优化。近两年来,全市通过优化资本结构、转让国有股权等改革,盘活存量资本6.6亿元,消化不良资产13亿元。


第1版(要闻)
专栏:

  邯郸实施项目拉动效果明显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百分之十二
  本报讯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只比去年同期增长8.9%,上半年却达到12.6%。邯郸经济增长幅度回升为什么这么快?该市市长张秋阳一语道真谛:是全市实施项目拉动见了效。
  邯郸市采取政府投资、引进外资、企业和群众集资相结合的方法,加大投资力度。全市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仅4、5、6三个月,市里就组织和参加了两个经贸洽谈会,出动1800多人进行招商引资,先后签约项目172项,合同利用外资2.4亿美元,引进内资7.4亿元人民币。在项目建设中,安排城镇居民住宅面积230万平方米,总投资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仅此一举就可安排相关产业16万人就业,可拉动相关产业增加产值38.4亿元,增加国内生产总值12.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0.7亿元。安排农业产业化项目10项,总投入36.6亿元,完工后可使农业总产值增加30%,安排工业基础项目36项,总投资171.95亿元,完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250多亿元,实现利税27亿元。仅全年1—5月,全市已完成住宅改造建设投入13亿元,国有工业技改投入10.68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0%和66.4%。(雷汉发 何伟)


第1版(要闻)
专栏:纪念改革开放20年 难忘第一

  天在峰峦缺处明
  ——寻访第一家破产企业沈阳防爆器械厂部分职工
  本报记者 刘国胜
  因首例破产而闻名,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件真事,也是一件新事。
  12年前,沈阳防爆器械厂是一家不足200人的不知名小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在国内公开宣布倒闭。这家坐落于皇姑区苍山路附近的原沈阳防爆器械厂,以它的不复存在,成为中国第一家破产企业,并引出一部破产法而载入史册。
  这12年,原企业的职工是怎样生活和工作的?如今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记者日前寻踪来到了沈阳。
  从哭声到掌声
  第一个有发言权的人是沈阳市经贸委副主任韩耀先。他谈起企业破产的前前后后。
  1984年,当时的李长春市长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好的企业可以给予鼓励,那么坏的企业呢?在那以前,从来没听说过企业破产,那么,类似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企业破产的做法,在中国是否可行?韩耀先回顾说:按着市长的思路,我们当时起草了一个关于企业关闭的政策,经过反复修改,又搞出一个文件。这份开拓性的文件那时是用登广告的形式在报上发布的,然而招来上上下下不少非议。在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打破时敢于提出淘汰企业,不能说不是大胆的突破。
  第二年,市里就向3家企业发出了“黄牌警告”。1986年8月3日,沈阳防爆器械厂终因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不得已只好公开倒闭。此举在当地却引起了“八级地震”:在宣布破产的大会上,台上台下一片哭声;有人甚至在工厂的门口挂起了白色小花圈,工人见到干部就围攻:“我们是社会主义的企业,怎么还能破产呢?”人们对破产不理解、不适应,只好抱怨。
  可是,12年后再提起破产,大家的心情则十分平静。1996年,沈阳一家中型企业在大会上宣告破产时,同第一家破产企业的情形截然不同,台上台下不再是一片哭声,而是变成了阵阵掌声。尽管仍有不少职工对破产不那么情愿,但是大家都弄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破产,也就不会有新生,如同人类的新陈代谢,有生有死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苦涩之中有希望
  原沈阳防爆器械厂的旧址,如今盖起了一片民用高层住宅。记者在家中见到了原防爆器械厂的电焊工王立新。
  “当时我很伤心,认为这辈子算完了。我们是双职工,还有个几岁小孩,两人都失业,几个月没有收入,全家人的生活怎么办?”这位一米八的男子汉急得居然在家里偷偷哭了好几次。有人劝他在家等,他说不行,想来想去最后决定走出家门闯一闯,他对自己说,“有别人干的,就有我干的。”
  王立新终于在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如今,他已由三级电焊工升为八级,并任该公司总装车间二工段段长。家里应有尽有,前不久还花1万多元钱给女儿买了一台电脑。他很后悔自己没能上学,他说,不然自己成就会更大。王立新告诉记者,值得庆幸的是,当年在防爆器械厂时跟随老厂长学了点技术,那时人们都愿干轻快活,他却刻苦学技能,下岗后也是靠自己的这点钻研劲儿,才能有今天。
  与王立新交谈不仅看到他思想和工作上的活力,还发现在他身上有着另外一种宝贵精神——风险意识。他说,“我现在的岗位也并不保险,企业竞争很厉害,我必须随时进行选择”。很显然,企业破产给王立新注入了危机和忧患意识。通过下岗、再就业这样一个苦涩的过程,危机意识就会换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老厂长石永阶今年已是71岁的老人,他下岗后也同样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1984年他就被撤了厂长职务,后来企业破产了他心里更不是滋味儿。他肚子里憋着一口气,下岗后立志干个体,继续搞防爆器械。他说,“厂子倒闭了,思想不能倒闭。”那时,他手里没有钱,过年时人家吃饺子他家吃豆腐。
  为了办厂就得向人借钱,老伴受感动,拿出99元私房钱给他,后来又向老丈人借了1300元,办起了长城电器开关厂。如今,他的厂现有流动资金七八万,生产形势还算不错,产品曾出口到美国,同时他还办起了一个豆腐坊,防爆产品不景气时就用豆腐坊养。他办厂的目的很明确,不光为挣钱,主要是为了多安排几个下岗者。他和老伴每天凌晨五点就到厂里工作,他们的豆腐比别人便宜,专招下岗工去卖豆腐,生意非常红火。
  这位老人说,该破产的企业就得破产,下岗职工尽管艰苦些,但是只要肯吃苦都能有饭吃,不然大家都“耗”在厂子里,早晚得“耗”穷!
  原防爆器械厂破产后,下岗职工没有在家里闲呆着,原副厂长王建武现在是沈阳市变压器五分厂供应科长;郝万春开酒店,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张岐本人是电工,也找到了单位;张希永做生意,很红火……总之,多数人都被“逼”上了致富路。他们说,破产虽然很痛苦,但是却迫使我们在社会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回想起来,也可以说是破产救了我们,不然,到今天也许自己还在为生路而奔波呢!
  不是一个简单的飞跃
  一直参与这个重工业城市企业破产工作的韩耀先说,现在破产工作仍然很艰巨:到目前为止,沈阳共破产84户企业,约有10万职工。随着改革的深入,深层次的矛盾在冲击着各方面的利益。但是,我们毕竟迈开了破产兼并的步子,而且有了一个《破产法(试行)》,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在这方面,沈阳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不仅出现了全国第一家破产企业,而且在《破产法(试行)》研究制定时吸收了不少沈阳的经验。
  采访中记者感触最深的是,从沈阳市广大职工的心态看,尽管兼并破产给一些职工带来了暂时困难,但他们大多数人不单是从个人得失利害去判断改革政策,而更多是从国家和企业的长远利益考虑,逐步理解和接受政府所实施的国企改革政策。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看到了改革的大趋势,在努力适应新的变革,逐步走向市场,选择市场就业岗位。不少人已经尝到了再就业、再创业的甜头。
  有诗云:人从虎豹丛中健,天在峰峦缺处明。只要人们在劣境中战胜困难,就能赢得光明。


第1版(要闻)
专栏:

  改革开放前全市仅有一幢12层高楼的厦门经济特区,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目前全市已竣工的高层建筑达205幢,建筑面积679.48万平方米,其中18层以上107幢。尚在建设248幢,最高的远华国际大厦达88层。图为高楼林立的今日厦门。新华社记者张生贵摄(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