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日本新科技战略
  冯昭奎
  战后日本的科技体制与教育模式具有非常适合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特征,对战后日本成为工业经济时代的“成功者”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连年出现“零增长”(不到1%),1997年度甚至出现了石油危机以来未曾有过的负增长。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作为旧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良好适应者,却未能跟上已经到来的新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潮流。也许正是日本在工业经济时代“太成功了”,它的那套科技体制与教育模式“太适应”工业经济时代了,以至于新时代来临时,一时难以摆脱对旧体制旧模式的依恋。
  1994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口号,强调日本要告别“模仿与改良的时代”,创造性地开发领先于世界的高技术。“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方针正是带着对“避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落伍者”的强烈危机感,在新旧时代交替之际出台的。它以新时代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日本科技体制与教育模式的另一个侧面,这个侧面在工业经济时代虽然时而也被提起,但人们总是不怎么拿它当回事。
  相比而言,日本的科研支出太少,在全国科研经费中所占比重只有21%,远低于美、德、法的36%、37%、46%。研究人员的研究条件不如欧美:人均研究费只及美欧的2/3多一点,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这个差距就更大;每位研究者的研究辅助人员只有0.13人(相当于8名研究者共用1名),而在欧洲主要国家每位研究者均配有1名以上研究辅助人员;国立研究所超过耐用年数的设备占全部设备的82%。在创造新科学知识方面所作的国际贡献太少:整个科研中基础研究的比重只有14.5%(按研究经费计算);仅有5名科学家获诺贝尔奖,其中两名还是以其在国外的研究成果获奖的,而美、英、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分别为175名、66名、61名。在应用研究方面真正比美国占优势的仅是生产、机械领域,其他如生命科学、物质材料、信息电子、海洋与地球科学、能源技术等均不如美国。1997年底,日本因特网用户仅占全世界的8%,远低于美国的54%。高层次人才不足,1991年取得理科博士学位的只有600人,不及美国9700人的一个零头,在产业界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只有7000人,只及美国14万人的5%。
  针对上述问题,“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方针特别强调了要努力充实作为“全人类的宝贵资产”的科学技术知识;大力发挥研究人员的创造性;力求达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均衡发展;积极推进产业、政府研究机构及大学的密切合作;切实加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结合。
  日本“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方针得到了法制手段的有力支持。1995年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法”,1996年又制定了“将1996年—2000年的科学技术政策具体化”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这项计划规定把预算总额增加到17万亿日元(约1600多亿美元)。与此同时,日本政府提出了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方针,预计到2000年,日本科研人员将达到84.5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拥有65人,高于届时美国的45人。除了确保、培养人才外,日本政府还决心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诸如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挥才能与参加交流的机会;加强研究设施建设与研究后勤保障;为每位研究者配备具有通信功能的计算机,并将国内主干网络的通信速度提高到与美国同等的水平;为每位研究者配备1名研究辅助人员(第一步先达到0.5名);开展“万名博士后支援计划”;振兴有关科学技术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等等。在改善科研者的研究条件与待遇的同时,也采取各种措施将竞争机制引入科研工作之中,以更好地激发研究者的创造精神。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副所长)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重视科技教育
  发展知识经济
  编者的话
  如果说,在200年前工业经济开始替代农业经济;那么今天,知识经济正开始替代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世界各国现有的科技和教育体制,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乃至领导决策活动正在产生重大的影响。
  发展知识经济,离不开科技和教育,前者是“催化剂”,后者是“发动机”。可以这么说,科技和教育从来没有像在知识经济时代那样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如此生死攸关的意义。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近的脚步,世界各国正在加紧调整科技战略和教育体制,以期在21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愿我们今天推出的这块专版能给读者一些有益的启迪。
  高技术产业
  知识经济第一支柱
  史清琪 王昌林
  在工业经济时代,高技术产业起先导作用。高技术的先导作用主要通过提高投入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推动劳动和资本向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产业转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技术产业将成为第一支柱。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结果。走出了工业化——后工业化并初步实现了信息化的发达国家,其计算机、电子和航天等高技术产业的产出和就业的增长是最快的。过去10年中,经合组织成员国的高技术产品在制造业产品中的份额和在出口中的份额翻了一番多。过去3年中,美国的经济增长有27%要归功于高技术产业,而工业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只占14%,汽车仅占4%。有人说,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现象的出现是知识经济开始形成的标志。近一年来,微软公司平均每周增加资产4亿美元,现在微软公司的产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
  高技术产业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核心。高技术由于其高渗透性,在自身产业化过程的同时,也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发展。首先,高技术使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三大产业披上了“知识”的新装,并延伸出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在发达国家中,第一产业比重仅为3%左右,随着生物工程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渗透,第一产业将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从第二产业看,工业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制造业在完成工业化以后,曾一度被人们视为夕阳工业,但通过高技术的改造,出现了先进制造技术,使传统制造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同时,高技术还能将原制造业中的某些工序通过计算机模拟加以“软化”,如建筑业的设计、汽车碰撞试验等,既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又提高了科学性。高技术对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影响最大。在过去的20年间,世界商品出口量占全世界产出的比例几乎翻了一番,从10%增加到20%,世界贸易额中服务贸易的比重已从15%增加到22%。同时信息业的发展扩展了可贸易商品的范围。有人认为,信息是知识经济的燃料。到本世纪末,一束光纤将可传输现在全世界每天所有的电话通讯量。目前,全球135个国家共有6000万因特网用户,并且继续以每月10%—15%的速度增长。
  其次,高技术产业由于其高附加值有力地支撑着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据1993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有65%与微电子技术有关。另据我国有关部门的一份研究报告,电子类产品与其它门类产品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相比,如果以单位质量钢筋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为1,则小轿车为5,彩电为30,计算机为1000,集成电路为2000。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推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的动力。高技术的产业化不仅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延伸出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社会财富总量迅速增加。同时,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将在单位时间里生产出比工业经济时代更多的使用价值,而且由于知识更新加快,新产品不断涌现,从而推动着技术进步的进程。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及应用的能力与效率。人类的科技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一倍,本世纪末,则是每3—5年增加一倍。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也越来越短。在上个世纪,电动机从发明到应用于生产经历了65年,电话经历了56年,无线电通讯经历了35年。本世纪以来,雷达仅用了15年,喷气发动机只花了14年,电视12年,集成电路从无到有只用了2年,激光器的转化周期则仅仅用了1年。同时,高技术产业也决定着知识的传播和使用的效率,特别是影响着企业乃至国家的管理与决策。随着高技术的发展,企业的资产构成发生了变化,无形资产的比例在迅速增加。据测算,美国1995年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已高达总资产的50%—60%。与此同时,知识更新的速度在加快,知识的报废和过时,将对比例比较高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发展,进而对经济的增长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本文作者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研究所研究员)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德国“青年研究”工程计划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60年代在德国经济开始起飞期间,科研事业能否人才辈出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德国是个缺乏资源的国家,要保证经济增长具有后劲,只能依靠挖掘智力资源。然而由于物质生活的改善,当时的青年一代对从事艰苦的创造性思维劳动兴趣并不高。针对这种风气,德国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画刊《明星》杂志总编辑亨利·纳南发出倡议,在“我们寻找明天的研究人才”的口号之下,组织了名为“青年研究”的科研竞赛计划,以激发青年一代的科研兴趣。从那时至今,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一计划逐步壮大,得到各级政府和经济界的大力支持。总计约7万名青年男女参加过竞赛,成为欧洲各国中最为成功的一项培养青年科研兴趣的普及性工程。
  这项竞赛的参加者分为两个年龄层次,16岁以下和22岁以下。16岁以下的名为“学生实验”,16岁至22岁的名为“青年研究”。竞赛分为地区、州和联邦三个层次,学科则划分为生物、化学、地理及空间科学、数学和信息学、物理、技术以及劳动世界七大类。这项活动最初10年由《明星》周刊独家赞助和主办,1975年德国联邦政府的教育和研究技术两个部,各州的文化教育部也参加进来。1977年德国在职总统成为其监护人,大约上百家公司也成为正式的监护公司。与此同时,在德国的3万所学校里建立起广泛的促进网,大约有3500名教师固定负责这项计划的实施。每年春天,他们首先在学校里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动员,帮助有意参加竞赛者选题,指导研究等等。11月30日论文和研究成果提交截止,然后首先参加地区性竞赛,优胜者参加州一级竞赛,州级竞赛优胜者参加联邦级竞赛。最后一轮的评委会多由各学科的全国知名教授等组成。参加首届竞赛的仅有200余人,而今年参赛的超过6400人。
  “青年研究”计划不同于人们熟知的奥林匹克数学、物理竞赛之处,在于它不限定研究课题,青年们可以把他们好奇的目光投向任何一个角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从参加联邦一级竞赛的课题来看,既有像圆周率这样纯理论性的题目,更包括大量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科技问题。今年5月参加联邦级竞赛的有104项优秀成果。汉堡一名19岁的中学生借助照相技术和其他理论,研究了一滴液体在滴到液体表面时溅起形成的极短暂的王冠状现象,推导出公式,寻找其形成规律。据介绍,这种以前很少进行过的探索,对研究激光喷墨打印字迹的清晰度问题有实用价值。来自耶拿的两个中学生针对夜间开车遇到弯道较多的路面时,车灯光往往不能及时提供足够视野的实际问题,设计出用一个传感器连接方向盘和车灯,根据方向盘转动角度自动调节灯光方向的方案。目前这一方案已经在进行实用性试验。科特布斯的两个中学生设计出一种计算机应用软件管理系统,连接城市电力管理中心和用户,已被当地电力公司采用。
  1990年,在“青年研究”计划成功的基础上,又兴起了“欧洲青年环境研究”计划,由德国的“青年研究”基金会和德意志银行主办。这项计划每年从欧洲各国遴选一至两个成功的研究项目,参加全欧范围的竞赛,参加者为15岁至21岁的青年,由12位国际知名的科学家组成评委。去年来自32个国家的88个男女青年拿出了54项研究成果参加竞赛,内容从蜜蜂采蜜的飞行规律直至海洋自身的净化功能等,十分广泛,许多青年在研究中都运用了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本报波恩电)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调整科技战略 迎接知识经济
  郑焕斌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近年来,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都不断调整科技发展战略,以期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角逐中占领战略制高点。
  加强对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
  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强政府对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是近年来各国调整科技战略时所采取的普遍做法。
  美国对科技政策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核心是,加强政府对民用技术开发的干预,官产联合开发关键技术,并将产业政策与研究开发政策合二为一。美国为此于1993年成立了以克林顿总统为主席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92年,英国政府为了加强对科技政策的管理,30年来首次设立了负责科技事务的内阁大臣。与此同时,还成立了“科学技术办公室”。1994年,德国政府将原来的研究技术部与教育科学部合并,组建了教育科学研究技术部,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创造能够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宏观环境和政策体系。1995年德国又成立了“研究、技术与创新委员会”,以全面把握德国有关重大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总体发展战略,提出对策和建议。
  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投入是发展科技、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基本前提,是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保证。法国总理若斯潘不久前指出“当今最有竞争力的国家是那些科技投入最多的国家”。事实上,近年来许多国家在面临政府预算缩减的情况下,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仍然保持和加强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强度。
  据报道,美国的研究与开发总投资居世界首位,近年来总投资分别为:1993年为1373亿美元,1994年为1730亿美元,1995年为1786亿美元,1996年估计为1843亿美元。其总投资小于欧洲与亚洲之和,但超过日、德、法、英之和。从研究与开发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一些主要国家均超过了2%,即使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比例也较高。如1995年美国为2.45%;日本为2.96%;德国为2.27%;法国为2.35%;英国为2.19%。
  军事科技成果向民用工业转化
  美国政府力主将科技的重点由军用转向民用,大大加快了科技产业化的步伐。1993年,美国政府加大民用技术开发的力度,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技术再投资计划”等。1994年8月,美国政府又发表了自70年代末期以来的第一项科技政策声明,决定把民用研究开发总开支增加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在欧洲,德国对民用研究与开发投资最高。1989年—1993年,联邦和各州对民用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增长了40.2%,1993年达137亿美元,而对军用研究与开发的投资下降了16.3%。
  把教育放在最优先地位
  经合组织成员国教育经费平均占政府支出的12%。1997年7月,欧盟委员会发表了《2000年议程》,强调要“将知识化放在最优先地位”。美国政府更是不惜耗费巨资培养科技人才,二战以来美国教育经费平均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现任总统克林顿素有“教育总统”之美称,1998年2月,克林顿在美国科学年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应加强教育工作,“使美国的教育质量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教育质量”。在美国1998财年政府预算中,教育和职工培训经费为510亿美元,比1997财年增加20%,到2002年将增加到600亿美元。
  1997年,日本政府掀起了“精简机构浪潮”,对中央政府组织机构精简一半,但却把科技厅升格,成立了“教育和科学技术省”,以提升教育和科技的地位。(本文作者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继续教育在国外
  本报记者 唐勇
  继续教育,又称连续教育、终身教育、推广教育,它是自本世纪60年代起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持这种观点的专家学者认为,随着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受教育的终身性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那种“一次性”的学校教育,把人生分成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的观念和做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生产、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法国是全世界第一个为继续教育立法的国家。1971年7月16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规定“培训假期”的修改补充法令。法令规定,“任何拥有10名以上领薪工人的雇主,每年应拿出本厂工资总额的1.1%作为资助国家继续教育活动的费用”。为使工程技术人员进修的时间得到保证,1978年7月17日法国又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工程技术人员“有权向其雇主要求享受培训假期”,“在同一行业工作两年以上,其中半年为本厂厂龄的职工,都可享受500小时带薪培训假期的权利”。法国政府在继续教育方面支付的经费约为全国教育经费总额的25%。目前,法国的不少企业每年约有1/3以上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脱产或半脱产地接受继续教育。
  美国也极其重视继续教育。美国一些工业公司,都设有继续教育机构,各大学也很重视为社会各界开设继续教育的课程。这些课程有的计入学历,给予学分。此外,美国还有不少以营利为目的的继续教育机构。这种教育机构只有少量教师,开设有限的固定课程,而大量课程是聘请大学教授、公司高级工程师或政府顾问来讲授。
  据统计,截至1996年底,全美有12050个工程师协会或科技人员联谊会建立了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中心。目前,美国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科技人员约占全国科技人员总数的15%,科技人员人均教育费用每年超过3000美元。
  日本在继续教育方面也是不惜血本。日本的大企业大多设有专门的继续教育机构,有些大企业每年用10%—15%的工资作为继续教育的费用。日本的“钢铁巨人”新日铁公司规定,大学生入厂3年内要学完《钢铁制造基础》,3至8年内要学完《应用工程学》,经考试合格者取得“副参事”资格,8至15年内要求精通本专业的技术,扩大边缘学科的学习,有条件的还要派到国外参加科技交流,经考核合格者取得“参事”资格。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教育从娃娃抓起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李云飞
  克林顿总统在去年的国情咨文中强调,教育是关系未来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他并提出了今后几年在教育方面所要达到的3项目标:使每一个8岁的儿童具有阅读能力;12岁的少年能操作电脑;18岁的青年能够上大学及成年人能够继续学习。之后他又宣布,到2000年时,美国的所有教室和图书馆都将与因特网联网。
  今年,克林顿总统先后提出了“加强基础教育”和“扩大儿童课外学习机会”这两项倡议,教育部也制定了“为21世纪的学校现代化”等计划。从这一系列的举措看,世纪之交,美国把素质教育的重点放在启蒙阶段,并且舍得投入,抓住不放。
  现在,一个缩小班级规模的活动正在全美的公立学校中展开。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小班上课,美国政府通过发行学校现代化债券等措施,今后10年内每年至少拨出10亿美元用于新建或整修校舍、购买教学设备和增加教师的工资。为了使教师更好地因材施教,每班的学生人数减少到18人,先从小学1至3年级开始,然后再向其它年级推广,仅此一项全国就需要增加大约10万名教师。所有的这些新教师都要通过统一的资格考试才能上岗。联邦政府鼓励各州的教育部门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材,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每年要就班级规模、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向家长汇报。教育部负责向全国各学区提供咨询,推广先进经验及帮助解决有关困难等,重点是城乡贫困学区的学校。
  一定的阅读能力是学习任何知识的基础。克林顿总统在去年的国情咨文中指出,目前美国有40%的儿童不具备阅读能力,这是美国把素质教育的重点放在启蒙阶段的主要原因。为此,新近成立了美国阅读学会,有几千名指导老师在全国各地帮助儿童们提高阅读能力。有830所大专院校接受这个学会的安排,派出学生到周围的学区、学校指导儿童阅读。
  为了进一步扩大青少年课外学习的机会,教育部制定了“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为期5年。政府每年拨款2亿美元再加上大量的私人资助,每年要使50万名青少年获得课外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电脑技术、艺术、戏剧、音乐、社区服务和基本技能等。此外,克林顿总统和夫人希拉里今年还提出一项倡议,并拨出专款,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包括婴幼儿的启蒙教育。(本报华盛顿电)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随着计算机的发明,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结合,加快了人类的生活节奏,从而使人类传统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图为美国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桌面会议电视系统与外地的同事讨论公司的商务工作。通过桌面会议电视系统,不同地点的人们可以在计算机上面对面地直接交谈,交流信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得到极大的延伸。 新华社发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尤里卡”计划是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于1985年4月提出的,宗旨是通过加强欧洲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尖端技术方面的合作,提高欧洲的工业生产效率及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尤里卡”计划合作内容包括5个计划:欧洲计算机计划、欧洲自动装置计划、欧洲通讯联络计划、欧洲生物计划和欧洲材料计划。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