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16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锡山科学种田蔚然成风
  本报讯 江苏省锡山市科技兴农意识已深入人心,农民科学种田蔚然成风。近3年中,该市采取多形式的农技培训近万人次,已有1758名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全市涌现出一代知识型农民。这一代新农民具有懂农艺、精农技、擅长经营管理的专长,其中有上百人已拥有高级农艺师、农艺师和农技员职称,他们已成为锡山市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栋梁之才。去年,锡山市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份额达到了55%。土地约占全国万分之一的锡山市,不仅养活约占全国千分之一的人口,还人均交售国家170公斤粮食。近年来,他们积极参与锡山市的“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使全市粮食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高幼元)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瓦店镇无偿转让路林
  本报讯 河南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无偿转让82条路林让个人经营。为从根本上杜绝年年植树不见树,年年花钱不见利的现象再次发生,今年植树造林一开始,该镇就明确提出了放手放胆,让利于民的口号。具体做法是:村里统一购苗,统一规划种植,无偿转让给农户经营。树木毁坏在10%以内,村里出资补栽;毁坏超10%的个人补栽,树成材归个人。
  (贾鹏举)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打好扶贫攻坚战

  痴心一片凿富路
  ——山西泰成实业公司投资修路纪实
  □娄宝山 竹建华
  民营企业山西泰成实业公司热心投资社会公益,在禹凿龙门的故地——山西省河津市与乡宁县之间,投资3300万元,修建一条20余公里长的山区二级公路,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称赞。
  泰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煤矿、房地产为主要业务的民营企业,近几年靠艰苦创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董事长柴夫全提出要多办些公益事业,以回报社会,造福百姓。
  乡宁县西交口乡一带四面环山,沟壑纵横,但是这里贮藏着丰富的优质煤、铁、铝钒土、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由于交通不便,这些资源长期埋在地下,群众守着金山过穷日子,祖祖辈辈走的是羊肠小道,靠的是肩扛畜驮,沿线5万多人口至今没有脱贫,不少村子不通电。山里农民行路难的状况深深地牵动着泰成公司董事长柴夫全的心。他想,如果能在此修建一条公路,既可尽快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山区农民脱贫,又能促进河津市的经济发展,一举两得。他和公司一班人形成了共识。
  为了搞好公路的勘测设计工作,柴夫全带领有关技术人员翻山越岭,顶烈日、战狂风,饿了啃口干馍,渴了喝口凉水,20多天时间,就搞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
  筹集资金是又一道难题。由于资金缺口较大,泰成公司上上下下勒紧腰带,压缩开支,并采取吸收社会资金入股,争取银行贷款等办法解决资金困难,保证了工程急需。
  就在这时,一些单位提出了与泰成公司合作建宾馆、炼焦厂等一些见效快的项目,但为了集中资金修路,都被柴夫全一一谢绝了。
  泰成公司投资修路的义举,深深感动了沿线乡村干部和群众。他们主动提出:房屋拆迁、树木砍伐等费用都自己负担。群众主动腾出最好的房子,让施工人员住。一位在山上放牛的老农说,我家里最值钱的是这头牛,只要修路需要,我就把这牛捐出来。泰成公司的员工和施工人员一道,风餐露宿,克服缺水缺电等困难,争时间、抢速度,使工程进度大大加快,今年年底可望竣工通车。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湖北襄樊老河口棉纺厂下岗职工熊爱英(右)发挥特长,承租六亩荒地,种果种菜,找到了致富门路。图为熊爱英夫妇在护理菜园。周华玲 摄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精准”的魅力
  ——烟台发展现代农业纪实(上)
  □姜文强 张启宝 管斌
  麦黄时节,在全国优质高效创汇农业示范区山东省烟台市,笔者既被眼前如诗如画的景象所陶醉,更佩服烟台人在“七分丘陵三分田”上创造的奇迹:
  烟台成为全国最大的小麦、玉米育种基地,冬小麦单产创全国纪录,夏玉米单产创世界纪录;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无毒苗木繁育基地;节水灌溉面积居全国地市级首位;蔬菜出口量全国第一;是全国最大的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在1997年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全市有20多个品牌、80多个产品被评为名牌产品。
  别无选择
  烟台农业像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在传统农业的巨大惯性推动下,走过一段辉煌之后,矛盾和困惑也曾相伴而来。
  一方面耕地面积锐减,10年来年均减少10万亩;另一方面人口数量攀升,年均增加5万人。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由建国初的2.5亩下降到1.07亩。
  一方面烟台人均水资源仅是全国的1/5;另一方面农田大水漫灌,地下水超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一方面农产品全面进入买方市场;另一方面过时的产品仍在盲目生产。曾经引以为自豪的烟台苹果一时成了“难嫁的姑娘”,洋果堂而皇之地进入烟台市场。
  面对严峻的现实,烟台市的决策者们在深刻的反思中领悟到:粗放,是农业问题的症结所在;从粗放走向精准,烟台农业别无选择。于是,他们提出了“基础入手,典型引路,市场拉动,科技驱动,梯次推进”的发展思路,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大力实施“精准农业”战略,一场跨世纪的农业变革在烟台大地蓬勃兴起。
  告别传统农业
  精准灌溉。“头水旱,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这种现象在烟台已经成为过去,代之而起的是粮田灌溉喷灌化、果园微灌管灌化、输水渠道防渗化、农田灌溉科学化、工程管理企业化。国外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在这里应有尽有,各展风采。据测算,粮田管灌可节水30%—40%,省地1.5%—2%;果园与菜园的微灌可节水50%—60%;防渗渠道与土渠相比,可节水50%。
  目前,烟台市节水精准灌溉面积达375万亩,其中管灌、喷灌面积270万亩,微灌面积15万亩,渠道防渗4000公里,控制面积90万亩,年节水达4亿立方米,年直接经济效益达3亿元以上。1993年,烟台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节水农业示范市,1996年所辖莱州、龙口、招远、海阳4个市被国家列为节水增产重点县。
  精准平衡施肥。烟台市的土肥站系统不仅拥有土壤化验分析、电脑配方等先进仪器设施,而且还培养了一支操作熟练的测土队伍。只要在每块地里取0.5公斤土,再知道农户要种什么庄稼,计划产量多少,只用一天时间,就可拿出既能节省生产成本,又能创出高产的理想肥料配方。实践证明,实施配方施肥技术,可使农作物提高产量8%—15%,同时还可降低化肥亩成本20元左右。蓬莱市正在大面积推广含有根瘤菌、固氮菌、解钾菌、解磷菌的神菌。这种菌施入土地,两小时繁殖一代,疏松土壤,培肥地力,有益生态,每亩还比施用化肥节约70元,目前全市粮田推广面积达50%。
  精准育种和播种。烟台应用快中子、N离子束诱变技术、组织培养、航天育种和生物工程等多种高新技术方法,培育出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优良品种。在农业部公布的全国种植面积前10位的小麦品种中,烟台占了4个,并在去年夏季创出了小麦单产731.73公斤的全国最高纪录。目前,全市选育推广的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有40多个,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在35%以上,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在95%以上,创造出上百亿元的经济效益。
  精准农业给了烟台人以丰厚的回报。5年来,粮食总产稳定在300万吨左右,比前5年增加177.65万吨。水果、水产品、蔬菜和肉、蛋、奶总产量均比1992年增长一倍以上。199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852元,比1992年增长1.7倍。
  农业,不再是低利润的同义语,已变成了优质高效的富民产业。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神农之子

  旭日干与试管牛犊
  □徐树人
  1984年3月9日,世界上第一只“试管山羊”在日本筑波诞生了,这一重大成果的取得,引起了轰动,可谓举世瞩目。这是我国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取得的成果,旭日干由此被誉为“试管山羊之父”,并且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内蒙古大学校长。此后,我国的第一只“试管牛犊”于1989年在内蒙古大学旭日干实验室又诞生了,它为世界上家畜体外培育技术,特别是肉牛试管胚胎技术产业的形成,从理论与实践上开拓了一个新的时代。
  旭日干和他所领导的实验室近年来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强有力的支持,先后完成了国家863计划的“七五”、“八五”和“九五”中试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农业部等项目。在牛、羊卵巢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及胚胎冷冻和解冻后的移植等各项研究工作,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并且,成功地开发出无可争议的我国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牛IVF胚胎批量化生产工艺”。为了推动这一重大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旭日干实验室在澳大利亚建立了良种肉牛试管胚胎培育生产基地。从1996年至今,已经培育出1万多枚肉牛试管胚胎。旭日干院士还运用此技术,在不同试验点上培育和生产了30多头试管胚胎牛犊。
  培育一个肉牛优良品种,或全面更换我国的生产性状较差的土牛,需要几代科学家付出艰辛努力,而且还需要很大的投资。我国现有的优良肉牛品种,多是由原有品种与国外优良品种经过杂交、改良培育的,如:秦川牛、鲁西黄牛、草原红牛等。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品质上与国外良种肉牛仍有差距,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我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5000—6000吨优质牛肉,以满足国内消费需要。如果能够把在国外培育的纯种肉牛试管胚胎直接拿来,利用我国现有母牛作为受体牛,借腹怀胎,从而得到大批的优良品种纯种牛犊,必将大大提高我国肉牛生产的经济效益,加快我国肉牛结构优化速度。
  欲使我国肉牛试管胚胎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目前的关键是,要在大面积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发展。不少有实力的实业家对肉牛试管胚胎技术的产业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大战引江河
  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泰州引江河工程是江苏省第一条全部采用机械化开挖的大型河道工程,1996年全面施工。水利部门组织了省内外30多家施工队伍,累计投入铲运机、水力挖塘机等机械1000多台套。目前,工程已完成土方2300多万方,约占干河土方工程量的80%。广大施工者正全力以赴,日夜奋战,力争使24公里长的引江河工程年内基本完成土方工程,实现提前通水。图为泰州引江河328国道北部施工现场。
  潘秋中 摄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联合收割机
  市场有多大?
  新华社记者  王文化 张洪河
  规模越来越大的小麦收割跨区作业,使众多农民放下镰刀直起腰,收割机拥有者们从中获得了可观收益,同时牵动生产厂家纷纷上马。然而,面对汹涌而来的联合收割机热,一些有识之士发出疑问:收割机市场究竟有多大?
  起始于90年代初的小麦收割跨区作业今年已扩大到了全国所有小麦产区,跨区作业收割机达到5万多台,比去年增加近万台。跨区作业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最关键一点就是“利益驱动”,一台收割机投资七八万元,顺利的话,年内就可收回全部投资,激发了人们的购机热情。1997年全国收割机保有量达到14万台,比上年增加4.4万台,这相当于1990年以前40年的总和,预计今年购买量也在4万台以上。
  联合收割机一路“发热”,导致全国生产厂家由最初的几十家发展到目前的200多家,几乎都开足马力大量生产。据河南省农机局局长陈盘云介绍,过去全省只有一两家联合收割机厂,近两三年就增加了十几家,新转产的郑州拖拉机厂去年生产联合收割机不足50台,今年一跃增至2500台。
  那么,小麦机收市场究竟有多大?据农业部有关部门介绍,我国小麦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4.5亿亩左右,其中适宜联合收割机的最大面积占50%—60%。如不考虑收割机流动作业和其他机械收割因素,按每台收割机只收割一个割程500亩计算,全国50万到60万台收割机就基本饱和,但一般情况下,一台收割机按只割500亩计算,去掉各种费用,所得收益已寥寥无几。据初步测算,现阶段全国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在25万台到30万台之间为最佳。
  联合收割机的效益在于“流动生财”,当小麦产区的各省市收割机保有量达到饱和程度不能流动时,就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一些专家预测,照目前发展速度,再有二三年时间这种状况就可能发生,还可能出现区域封锁,限制外地收割机入内的情况。不少机手反映,今年由于收割机增多,农民对收割机开始有所选择,一些比较落后的收割机受到明显冷落,钱不如往年好挣了。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要避免收割机厂家重复建设和农民重复购置,从现在开始就要给予足够重视,以防患于未然。目前我国玉米、水稻联合收割领域基本还是“处女地”,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级政府部门还可以借鉴小麦联合收割机发展的成功经验,把农民和厂家的眼光从麦收引向秋收,引向种管收各个环节,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四荒”使用权
  拍卖勿忘管理
  □李福泉
  随着新一轮农村土地承包的实施,各地对“四荒”(荒山、荒地、荒坡、荒滩)使用权的拍卖力度明显增大。对“四荒”进行综合开发,变“荒”为“宝”,这对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无疑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四荒”使用权时间跨度大,一般在50—70年,如果拍卖后就撒手不管,任其自便,则后果不堪想象。对此,应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拍卖“四荒”使用权目的在于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在保护生态环境、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开发增效,利国富民。因此,我认为,在“四荒”使用权拍卖过程中,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对拟拍卖的“四荒”应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从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造福子孙的百年大计出发,搞好整体规划,科学布局,渐进开发。
  二是建立对“四荒”开发的法律保护机制,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指导、监护、干预的功能。“四荒”拍卖是使用权流转的一种形式,其产权主体仍是国家或集体,使用权的转移,并不代表政府或集体对产权载体管理职能的丧失,相反,应进一步强化。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及利益,通过合同形式加以确认。
  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完善和建立利益机制,做到按规划开发建设,权责清晰,高度透明。体现谁投入,谁利用,谁建设,谁受益的利益机制,要让开发者得到实惠。
  四是开发“四荒”要打破城乡、区域界限,提倡和鼓励单户与联户开发并举,个人集体一齐上,推广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为农村剩余劳力和城镇企业下岗人员提供广阔的再就业基地。有关部门还应积极培育社会性服务组织,拓展服务范围,创造宽松环境,从而保证“四荒”开发健康发展。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秸秆,如何利用?

  各地全力禁烧农作物秸秆
  本报讯 记者董建勤报道:近日,北京顺义县高丽营镇八村的麦田套种玉米示范新技术,被农业部肯定为“有效禁止秸秆焚烧的手段”。据介绍,这一利用特制高分子材料对玉米种子包膜,控制种子延迟发芽,麦收后秸秆直接还田,有节省机具、增加产量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农业部最近会同财政部、交通部等6部局联合发出的《关于严禁焚烧秸秆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再次强调了夏收季节要杜绝机场、高速公路及城镇附近郊区的秸秆焚烧。
  禁烧秸秆,关键在于为剩余秸秆找出路。成都市自1995年起,试验、示范、推广秸秆还田机械1560台,今年将增加到3300多台;河北、山东等地推广了堆肥还田、直接还田等形式,长期坚持后土壤肥力明显增加。过腹还田的综合效益也日益受到重视,到1997年末,全国秸秆养畜示范县发展到30个省(区、市)的208个县,其中养牛示范县164个。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秸秆,如何利用?

  小村有了“气化站”
  本报讯 黑龙江省绥化市西长发镇和平村西头,矗立着一个高达12米的钢铁庞然大物,上书“秸秆气化,造福人类”八个大字,这是和平村秸秆气化站的湿式水封贮气柜,它向这个村150余户农户供应炊事燃气,使这里的农民彻底改变了烧玉米秸秆的习惯。
  和平村秸秆气化项目是农业部在东北寒带地区的第一个试点项目。气化站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由生物质气化机组、湿式水封贮气柜、3800延长米的输配管网系统和基础设施四部分组成。玉米秸秆经过粉碎,在气化机组内不充分燃烧,产生生物秸秆气体,然后通过管网输送到各家各户,1公斤玉米秸秆可产气2立方米。和平村秸秆气化项目,既大大提高了农村能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燃料的品位和净化农村环境,又改善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李光辉 姚一)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秸秆,如何利用?

  秸秆气化大有可为
  □罗永忠
  我国共有9亿农民,大部分靠烧秸秆做饭,如果将秸秆全部改为热解气化后进行集中供气,就可以做到“一人烧火,全村做饭”,这对农民来说将是一场炊事革命。
  秸秆气化是将农作物秸秆点燃,供应少量的空气,使秸秆转化成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组成的可燃性气体。去除可燃性气体中的灰分、焦油等杂质,通过供气系统送至农户家中,用户打开灶具阀门,点燃燃气,就可以烧水做饭了。
  根据山东莱州市柞村镇坡子村的经验,建设一个供200户农家使用的秸秆气化站,总投资在40万元左右,包括供气机组、贮水池、气罐、管网和户内气表、炉具等等。如果按每公斤秸秆产气2立方米,每户每日用气4立方米来计算,若成本费按每立方米0.16元收取,那么每年须支出秸秆煤气开支233.6元,每月平均19.47元。考虑到气化站所需原料由各户收购,各户出售秸秆的收入折抵部分燃气费,按平均每户交售秸秆折60元计算,因此平均每户实际燃气支出为173.6元,平均每月14.47元。相比之下,使用蜂窝煤时每户每月燃料费支出为54元,使用液化气每户每月支出30元。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长葛调剂余缺保耕地
  本报讯 河南省长葛市土地局围绕经济发展需要,在不占用耕地的情况下,积极主动为建设项目用地开绿灯,使建设项目用地走出了一条“堵”、“疏”结合之路,共节约耕地400余亩。
  该市设法挖掘国有土地存量潜力,通过“收回改造”、“调整使用”、“分割使用”等方式,为经济建设开辟地源,取得良好效益。“零九一一”粮库去年升格为国家粮食储备库,为扩大仓储容量,计划占用耕地130亩,市土地局通过调查论证,将工业园区因重复建设而经营状况不好的6个占地项目收回,调整给“零九一一”工程使用,为夏粮收购提供了可靠保证。(孟俊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