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4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走向大市场

  射阳蒜薹为何要“压价”?
  □江士荣 李志勇 彭辰阳 刘宏奇
  5月中旬,全国重点大蒜产区之一的江苏省射阳县,蒜薹开始集中上市。蒜农白天冒雨采摘,夜间交易,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云集,每天都有千余辆卡车进进出出,热闹非凡。更与眼下不少农副产品滞销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射阳蒜薹上市以来,价格一路看涨,由每公斤1.4元开秤,攀升到每公斤2.30元,与外地产区价格也拉大了差距。
  农产品价格上扬,蒜农自是喜出望外。然而,主管农业的副县长陆体才告诉笔者,县和产区乡镇的干部最近已紧急出动,挨家逐户地做外地客商和蒜农的工作,把蒜薹价格上涨的势头“压”下来,稳定在正常的幅度内。
  县长为何要“压价”?笔者通过一番细致采访才弄明白。
  为了让今年蒜农的产品卖得出、卖出好价钱,这里的县乡党委、政府煞费苦心。射阳蒜薹有薹粗色绿、无病无渣、极耐贮藏等优点,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经过几年的调整,全县大蒜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年产蒜薹、蒜头各10万吨以上。经过保鲜和加工的蒜产品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大蒜也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今年全县蒜薹总量增加、市场供过于求等行情,该县从3月中旬到4月中旬,就组织了对北京、吉林、辽宁等北方五省市的“蒜薹促销万里行”活动,一举签订了6.16万吨的销售意向合同,结交和稳定了一大批新老客户。
  与此同时,县里还在切实维护客户利益,创造公平规范的交易环境上下功夫,向客户和社会公开承诺,取消一切关卡和不合理收费。工商、税务、公安、金融、技术监督等部门在蒜薹销售期间全部到产区现场为客户和农民义务服务,确保货畅其流。县政府还专门设立了“县长热线电话”,昼夜畅通,为客户排忧解难。
  多种市场开拓措施的到位,为蒜薹销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秤的前两天,就有3000多辆外地卡车开到产区收购。销路大开自然是好事,然而,当蒜薹价格出现暴涨的苗头时,县委、县政府及时从俏销中看到了潜在的危机。他们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分析价格高走的因素后发现,今年蒜薹价格偏高,有优质优价等原因,但在相当程度上是“车到地头死”的客户抬价竞争和一些经纪人的盲目竞争。价高固然能使蒜农获取较高的效益,但一旦背离价值规律,客商和市场不堪重负,蒜薹后期和来年的销售就要受到影响,到头来吃苦头的还是蒜农。县领导明确指出,保护客户,就是保护市场,就是保护蒜农的根本利益。
  于是,县、乡镇干部立即展开“保护客户,稳定市场”的行动,一方面动员外地客户不要盲目竞争抬价,另一方面又积极做蒜农的工作,不惜售,不抬价,保证质量,共同维护射阳蒜薹的良好形象。
  射阳地方政府“保护客户,稳定市场”的措施,引起了积极的反响。截至5月19日,全县蒜薹已销售80%,且价格稳定,客户、蒜农和政府都露出了满意的笑脸。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小议

  呼唤秩序
  小夏
  这篇通讯和这封来信编排在一起,形成的反差是如此强烈,让人不由得心生感慨,有话想说。
  不能不佩服射阳县政府的明智之举:尽一切努力,为客户创造公平交易、井然有序的市场环境。为了维护市场的信誉和形象,保持对客商长久的吸引力,他们甘愿舍弃眼看到手的利益。保护客户、保护市场,也就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道理,他们想得透透的。
  不能不为发生在苍山县境内的事情感到遗憾。苍山是全国闻名的蒜薹之乡,这些年当地为搞活市场做了大量工作,知名度也愈来愈高。发生在几个乡镇的事情很可能是个别的,但是如果这类事情多了,又得不到有效制止,就难免会损害当地市场的整体形象,失去一批客户和一部分潜在市场。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为了商品流通的正常进行,它有它所遵循的法则,它有它所要求的秩序。目前,部分农产品销售不畅,人们往往注意到质量问题、市场容量问题以及流通渠道问题,却忽视了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的影响。其实,这不是件小事情。一个市场能否引来八方客人,这是重要的条件之一。道理再简单不过,假若有两个市场,一边秩序井然,服务周到,待人礼遇有加;另一边秩序混乱,强买强卖,对人恶语相向,如果您是客商,会选择哪儿?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谁还敢到那里收蒜薹!
  编辑同志:
  我是河南省虞城县人民政府蔬菜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本月20日,我们一行6人到山东省苍山县收购蒜薹,委托该县芦柞乡小古庄村民梁某等人帮助组织,按照协议,质量由我方把关。结果,在梁某组织的蒜薹中,有2万多公斤质量低劣不合要求,但梁某强行让我们收购,遭到拒绝后,21日他又带人将我的同事董效轩扣留一天。24日上午,我正在该县磨山镇收购蒜薹,梁某又纠集一伙青年,突然冲到跟前,揪住我的头发强行推上一辆无牌照机动三轮车,其中一人朝我胸部猛击两拳。他们把我拉到一个农家小院,扣了20多个小时。我的同事向磨山镇派出所报案,所长却说是经济纠纷,不予处理。同事又和苍山县委、县政府联系。最后虽然我被放了出来,我的同事仍被扣在苍山县的长城镇。(到截稿前我们了解到,在临沂市有关部门的关注下,人已放回。——编者注)
  我们到苍山收购蒜薹,是冲着蒜薹生产大县的名声去的。这样对待我们,实在令人伤心。这样的事情若没人管,今后谁还敢到那里收蒜薹!
  河南省虞城县人民政府蔬菜办公室 侯倩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调查报告

  农民浇地有困难,只要打一个电话,说明要求,付合理的费用,就可以得到及时优质的服务。请看河北省乐亭县喷灌协会的调查——
  喷灌服务走向社会化
  □冀唐亭
  河北省乐亭县喷灌协会经过10年的发展,现有会员970人,喷灌设备980台(套),占全县总数的81%,资产达647万元。目前已形成了县、乡、村、户四级抗旱节水服务网络。
  集中抗旱力量
  乐亭县位于唐山市东南部,属于冀东滨海平原区,历史上十年九旱。自1982年开始,该县在大力发展水浇地的同时,积极推广节水灌溉。他们根据本地机井多、地下水埋深较浅的特点,推行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因其使用方便,移动灵活,适于农民一家一户或联户购置,很受农民欢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个体喷灌专业户应运而生,他们浇完自家农田后,也为其他农户浇地,既帮助了有困难的农户,也减少设备闲置的浪费,增加了收入。个体喷灌服务发展初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灌溉价格混乱,作业信息不灵,技术水平低,机具维修缺少配件等。因此,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有一个组织将“灌溉市场”规范起来。县水利部门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县抗旱服务中心为龙头,组织成立了农民喷灌协会。喷灌协会将分散的社会抗旱力量集中起来,形成了一支社会化抗旱服务的有生力量。
  规范喷灌市场
  喷灌协会是在县抗旱服务中心指导下的民间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实行理事会制度,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协会的经费来源是会员上交的管理费和会费。在实际运作中,他们有批文、有章程、有组织、有会员档案、有服务公约,实行承诺制服务,抗旱服务中心作为龙头为协会会员服务,协会向农户承诺服务。
  为了调动农户加入协会的积极性,协会利用贴息贷款吸引农民购买喷灌机,动员购机户参加协会。全县已累计使用贷款230万元,吸引会员投资417万元。这种投资方法,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在资金管理上,建立健全了申请、立项、办理公证手续和借还款制度,贷款回收率达到98%。目前,全县14个乡镇、60多个村建立了抗旱节水服务组织,专业户或联户914个,全县形成了县、乡、村、户四级服务网络。
  协会先后举办技术培训班8期,会员全部经过培训。每年春季,在电视台向全县人民公布喷灌作业收费标准,将有偿服务收费置于农民监督之下。协会及时提供作业信息,帮助会员扩大服务范围,优惠供应零配件,组织抗旱设备集中会战。
  走向网络化、产业化
  协会对全县的喷灌机具实行了统一管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培训、统一调度,提高了作业水平,稳定了灌溉市场,使农民手中的喷灌机具在抗旱中发挥了规模效益。据统计,协会会员除给自己和亲属浇地外,每年为用户喷灌服务达121万亩次,为该县农业连年大丰收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同时,喷灌专业户每套设备每年作业3个月左右,创收8000—10000元,当年可收回设备投资。
  农民浇地有困难,只要打一个电话,说明要求,付合理的费用,就可以得到及时优质的服务。协会解决了群众浇地困难,并减少了农民浇地时争井争水矛盾。他们对老弱病残及特困户实行价格优惠政策,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由于统一调度,设备利用率显著提高,单机控制灌溉面积达280亩,是农户自备喷灌机120亩的两倍多。协会980台套设备共控制灌溉面积27.4万亩,如全部由农户自备,需多增置喷灌机1300台套。仅此一项,全县减少了设备重复投资858万元。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土农民”成了“洋专家”
  寇占文 傅雨时 杨海洋
  张洪阁、张景和这两位一辈子侍弄庄稼的农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作为水稻专家受聘到辽宁省传授水稻旱育稀植技术。面对1.2万元的年薪,当地农民感慨地说:“以往农民外出挣钱只能靠打工卖力,如今是科学使咱成为名利双收的座上宾!”
  张洪阁、张景和两位农民所在的河北省隆化县张三营镇河东村是传统种稻区,过去由于种植技术落后,单产一直在300公斤左右徘徊。1990年,隆化县聘请日本水稻专家原正市传授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河东村农民敢冒风险,在全县率先把186亩最好的地块作为试验田,当年便获得亩产680公斤的好收成。几年来,这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技术在河东村乃至全镇家喻户晓,日臻成熟。一批像张洪阁这样的“土专家”脱颖而出,使水稻种植面积由7.4万亩迅速扩大到21.2万亩。
  “花香引蝶来。”仅去年一年,来河东村参观学习的就有来自18个省区的1500多名专家、干部、农民。今年3月,辽宁省建平县老官地乡党委书记、乡长以每月1000元的高薪,聘请张洪阁、张景和两位农民专家前去常年指导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农民争当科技人
  湖北省枣阳市太平镇掀起全镇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热潮,共涌现“科技致富带头人”326名,“科技示范户”184家,一大批乡村“土专家”、“田秀才”活跃在村组,使该镇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380元,是3年前的2倍多。你瞧,枣阳市新华书店送科技下乡的地摊前,太平镇的大姑娘和小伙子们选书有多踊跃!
  尚保林 孙雁冰摄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药都”安国寻药香
  本报记者 何伟
  没有料到,中草药的最大集散地,竟位于冀中平原这个并不算大的县级市。有人说:“草到安国方成药”。实地探访,果然名不虚传。
  日益拓展翻新的县城,药店草铺占去了一半,这里有国内一流的中药加工企业,有品种齐全规模壮观的药材市场,更有身怀绝技的药师、熟谙种植的药农。投资6亿元的“东方药城”集贸易科研娱乐于一体,可谓中药市场风云变幻的“瞭望塔”。可容纳5000商家的中心交易大厅,云集四方客商,会聚八方药材,《本草纲目》上的1892种,大都可以在此找到。县城的里里外外,整日浸泡在这浓浓的百草香里了。
  耐人寻味的是,安国的方位并不具备种植药材的气候条件,更无舟楫之便,却神奇般成为蜚声天下的“药都”,奥妙何在?
  县志记载,安国药业起源于东汉,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清初。当初,安国每年总要举办春秋两季药材庙会,“春五秋七,经年不断”,全国各地乃至周边国家的药商常住于此,形成“五会”、“十三帮”,“药都”美名天下扬。
  盘踞城中的千年“药王庙”是这一渊源的历史见证。据称,这是为纪念东汉开国功臣邳彤而建。邳彤精通医理,济世救人,死后被敕封为“药王”,葬于安国南关。
  其实,药都的真正灵魂,还是那些代代相传的药师。据统计,今天的安国,仍活跃着5000名土生土长的药师,而全国中药师,十有八九又与安国有着直接或不太直接的血脉关系。
  时代列车进入市场经济年代,安国药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短短几年,全国涌现了10个大型药业市场,直逼安国。是固守,还是乘势而上,市委书记刘彦华带着一班人选择了后者。其思路是把药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牛鼻子”,走以市场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之路。当地农民把它形象地比喻为“龙型经济”。海内外客商驻足的东方药城是龙头,加工增值的工业园区是龙身,种植药材的千家万户是龙尾。目前,龙头昂起伸进国际市场,依靠国际互联网和信息网,天南海北的客商只须抬头瞧瞧电子屏幕,药材市场的晴雨便了然于胸。
  “市场+企业”是深受安国人喜爱的产业化模式。李晓恩在安国是个“明星”,他是全市最大的私营药厂的老板。10多年前,因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文化不高的他只能背着药材篓沿街叫卖。今天,他的药厂固定资产已达3000多万元。拳头产品“双黄连片”被国家列为中药保护品种,年销售额近亿元。
  据匡算,安国围绕药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已分别占到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财政税收、农民纯收入的2/5。全市每两个农民就有一个从事药材种植,每三个企业就有一个加工药材。正是一业兴,百业旺,饮食、宾馆、邮电、电力等服务行业攀绕药业这个支柱壮大了自己的筋骨。
  如何实现县域经济飞速发展,使农业县变为经济强县,安国开出了一剂“药方”,那就是:从本地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走产业化之路。而世世代代土里刨食的农民,在药业产业化链条延伸的带动下,实现了向务工、经商的角色转换,意义则更深更远。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应县综合开发成效大
  本报讯 山西省应县立足农业大县实际,大打农业综合开发总体战,截至1997年底,全县8年累计用于农业综合开发投资3500多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8.76万亩,新增水地5.39万亩,改善水地13.37万亩。累计增产粮食6155万公斤,油料293万公斤,甜菜7635万公斤。
  应县是粮棉生产大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县、乡、村三级层层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领导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目标责任制。对“四荒”的开发治理,实施三年内免交提留,五年内不征购,可转让等优惠政策。
  (杨甫 刘瑞新)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自吸节能水泵问世
  本报讯 河南省原阳县高新技术试验厂技工张继明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发明成功自吸型节能水泵。其特点是:操作起来简便,省力省时,且出水量大,高效节能。1996年6月已获国家专利。今年4月初正式批量生产后,深受农户欢迎。他们说,过去安装老式水泵抽水浇地需三四个人帮忙,现在一个人只用4分钟就可以安装完毕抽水,不用灌注引水,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庄园平)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谁给麦秸找条路?
  编辑同志:
  昔日,麦秸是我们苏北农家煮饭烧菜的主要燃料。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农家用上了清洁、卫生的液化气灶具。因此,近几年来,一到麦收季节就可见到许多农户或将麦秸堆推入河中,阻塞水上交通;或在田里付之一炬,浓烟滚滚,造成环境污染。虽然麦秸还田是肥料;炒菜、烧砖是燃料;制作纸浆,又能作原料,但是夏收距夏插时间紧,而麦秸利用却费工耗时,又不值钱。因而焚烧麦秸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今年麦收即将来临之际,我们迫切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出出主意,看看麦秸还有什么用,同时最好不那么费工耗时,从根本上杜绝麦秸污染环境现象的发生。
  江苏省盐都县鞍湖镇企管站 顾仁洋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馆陶 麦秸生出“金娃娃”
  □郭怀峰
  麦秸如今在河北省馆陶农村日渐珍贵起来。这是因为它已成为该县农民种植双孢菇的主要培养料。
  紧临县城的安静村,一九九四年就从福建省三明市引进利用麦秸种植双孢菇的技术。当年试种获得成功,每百平方米菇棚经济效益达三千多元,等于种六亩至七亩小麦的收入。
  安静村利用麦秸种蘑菇赚大钱的信息迅速传遍全县乡村,前来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看到了麦秸垛里能生出“金娃娃”的事实。全县在一九九五年发展菇棚七十万平方米,一九九七年又迅速发展到一百五十万平方米,馆陶县成为河北省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
  今年该县把发展双孢菇作为产业化经营的重点项目,并按照产业化格局与农民签订了合同,县还成立了双孢菇服务中心,为菇农提供良种、物资、加工、销售系列化服务。
  该县农业局领导说,今年全县有八个乡镇一百七十个村的一万多户农民签订了种植双孢菇合同。仅此一项,就可转化麦秸数千吨,农民增收三千万元。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宁津 加工秸秆可出口
  □孙久生
  麦收在即,山东省宁津县发达饲料公司“广告”当地农民:不要再乱烧乱扔秸秆,他们收购。以前农民不要,一把火烧完了事的麦秸,现在每亩却能卖到50元到100元钱。仅此一项全县农民每年将增加500万元收入。
  宁津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秸秆资源丰富,每年小麦、玉米秸秆量达30万吨。近几年虽然秸秆养殖发展很快,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秸秆利用不起来,扔到沟渠里烂掉或烧掉。去年,该县张大庄乡政府联合一私营业户投资150万元,组建了专门加工秸秆饲料的发达饲料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北京老乡牵线,与日本荣吉株式会社签订了供货合同。今年3月第一批800吨玉米芯和麦秸由天津运抵日本,并返回货款30多万元。目前该公司正抓紧时间加工,月加工秸秆1200吨,为达到月供应3000吨能力,又投入20多万元添设备、建厂房、扩场地,使场地达到40亩,预计年加工达2.5万吨以上。周边乡镇以及相邻河北省乡镇的剩余秸秆能全部加工利用,年利润100多万元。大批加工秸秆出口,不单给农民带来收入,还带动起周边乡村发展运输业。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安徽省霍邱县向生态效益型农业迈进。图为孙岗乡农民在银杏地里间种地膜花生。尹宏声摄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秸秆,如何利用?
  ——天哪,机场附近烧麦秸,下不去了!
  徐鹏飞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攸县“的哥”占深半壁江山
  本报讯 湖南攸县农民撑起了深圳市出租车行业的半壁江山。据统计,到1997年底,深圳市攸县籍承包经营出租车达3676台,遍布全市96%的出租车公司,从业人员占全市总数的47.2%。加上毗邻深圳东莞市攸县籍的1000多台,大部分时间也在深圳市营运,实际上目前攸县有近1.3万人在深圳从事出租车经营活动,年人均可创纯收入3个亿。(洪克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