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畅谈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共话伟大祖国美好明天
  江主席亲切会见香港青少年学生
  本报北京6月29日讯 新华社记者范丽青、本报记者吴恒权报道:今天上午9时,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里欢声笑语,掌声阵阵。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即将赴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活动前夕,亲切会见了香港青少年中华历史文化教育交流团,与数百位香港特别行政区青少年学生欢聚一堂,共话祖国美好的明天。他热情洋溢地指出,香港青少年代表着香港的未来和希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你们同祖国内地的青少年一样,肩负着光荣的责任和使命。
  应中华海外联谊会的邀请,香港青少年中华历史文化教育交流团一行500多人,由香港大、中学校的校长、老师们带领,前来内地开展“认识中国历史文化,关心祖国未来”的活动。在京期间,他们先后与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校学生座谈联欢,并参观纪念馆和名胜古迹,参加升旗仪式,学唱国歌,增进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了解和认识。
  来到青少年学生们中间,江泽民主席轻松愉快。学生们热烈鼓掌,向江主席问好。
  江泽民称赞香港青少年学生正在进行的“认识中国历史文化,关心祖国未来”的活动很好,很有意义,到祖国内地参观学习,是开展这一活动的一种好形式。他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江泽民指出,香港回归祖国一年来,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的指引下,以董建华先生为首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有方,香港经济社会稳定。由于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香港经济发展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但香港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健全的金融体系和素质较高的管理人才,更重要的是有强大的祖国作后盾,只要600多万香港同胞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
  江泽民强调,我们实现祖国的现代化,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目的都是为了使祖国强盛、民族振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一定要奋发努力。
  江泽民指出,由于100多年的外国殖民统治,过去香港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对香港同胞与祖国人民血脉相连的历史,了解不够。现在香港已成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员,让香港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了解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发展祖国文明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40多分钟的时间里,江泽民主席与学生们谈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谈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谈我国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谈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聂耳等志士仁人的爱国主义情操……他殷殷叮咛香港青少年:学无止境。古人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们风华正茂,正处在学习的大好时光,一定要锲而不舍地学习,要从书本上学习,也要从实践中学习,掌握各种知识和本领,将来把香港特别行政区建设得更好。
  江泽民最后希望,香港青少年学生通过参观学习,加深对近代中华民族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的了解,加深对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的奋斗历程的了解,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的了解,从而大大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用实际行动去开创香港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参加会见的香港青少年学生们,始终静静地聆听江泽民主席的教诲,并不断报以会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钱其琛、曾庆红、王兆国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了会见。
  6月29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香港青少年中华历史文化教育交流团。新华社记者 齐铁砚摄(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适应市场要求 积极开拓业务
  四大银行加快商业化改革步伐
  本报北京6月29日讯 记者宋光茂报道:近来,在北京的一些街道两侧竖起了一块块赫然醒目的广告牌:“要买房,到建行”。银行做广告,这在前些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现在这已成为国有银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开拓信贷业务,发展低风险信贷品种的手段之一。与中国建设银行一样,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在商业化改革过程中也迈出了重要步伐。4家银行的信贷业务现已增加到12大类,贷款规模比去年同期仍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率,为确保今年经济增长8%提供了重要的信贷支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逐步形成,围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一改革的中心环节,4家银行开辟独特的“点贷”业务,针对某些指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单独安排信贷额度,给予倾斜性支持。为配合住房商品化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他们及时推出了符合国际惯例的按揭贷款业务。中国工商银行前5个月已发放住房贷款120亿元,全年安排300亿元的贷款额度。
  实行主办银行制度,稳定银企关系。针对一些工商企业多头开户、套取信贷资金的问题,4家银行按照中央银行的部署,先期对全国300家重点国有企业和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沈阳等7城市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主办银行制度,并与相关企业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原来企业与多家银行发生不稳定的信贷关系,各家银行都难以全面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贷款以后的监管、催收难度大,放贷风险高。实行主办银行制度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稳定了,由原来的多角关系变为一对一的关系,提高了放贷的安全性。
  改革贷款规模管理办法,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4家银行从今年起取消了沿用数十年的贷款规模管理办法,转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把放贷规模限制在吸收存款余额的75%,从资金源头上防范了因过量放贷而产生的风险。
  实行一级法人制度。为了防止各银行基层行之间的无序竞争,也为了保证基层行的信贷业务免受地方不当的行政干预,4家银行在商业化改革过程中坚持总行一级法人制度,省分行以下的基层行不具有法人资格,由法人授权经营,贷款权限、资金调度权限和业务领域不得超出法人授权范围。此举有效地防范了因权限分散化和无序竞争而导致的市场风险,也保障了银行基层行相对独立自主的运营。
  按照国际惯例,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这些银行划分资产类别,并针对不良资产设立了呆账准备金,去年已提取300亿元,今年增加到450亿元。呆账准备金现已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既有力地支持了少数国有企业的破产改革,也提高了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


第1版(要闻)
专栏:

  今年夏粮收购工作陆续在各地展开
  农发行要求切实保证夏收资金
  本报讯 今年夏粮收购工作陆续在各地展开。日前在京召开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行行长会议,对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工作作了进一步的部署,要求各级行要坚决执行国务院关于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按照封闭运行的要求,切实做好夏季粮油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工作。
  会议要求,在今年夏季粮油收购过程中,各级行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善金融服务,及时调度资金,按照资金计划和收购进度及时供应收购资金。据悉,5月下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完成各地夏季收购资金的需求测算和贷款计划编制工作,目前收购资金已陆续下拨到位。
  会议要求各级分支行切实加强收购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收购多少粮,贷多少款”的原则发放收购贷款。各级行与粮食收储企业密切配合,及时发现和解决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今年夏季粮油收购工作的顺利完成。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观看全国禁毒展览
  指出禁毒绝不能手软,要下狠心
  本报北京6月29日讯 新华社记者刘思扬、本报记者曾坤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晚观看了正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的全国禁毒展览。
  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的这次展览,通过图片、录像、案例、实物等形式,介绍了毒品的危害、我国毒品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党和政府禁毒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禁毒的法律法规等。自5月29日开展以来,展览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每天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截至目前已达63万人。
  李瑞环仔细观看了每一部分的内容,详细了解毒品和禁毒工作的有关情况。他对在禁毒斗争中作出贡献的公安武警和干部群众表示感谢,并向为禁毒事业牺牲的英烈们鞠躬,表示崇高的敬意。
  参观结束时,李瑞环说,这个展览办得很好,很有意义。他指出,对禁毒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态度要坚决,措施要得力,工作要抓实。禁毒绝不能手软,要下得了狠心,只有这样,才是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对禁毒斗争的关注,使大家真正了解毒品对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安宁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严重危害,动员各种力量,从种、贩、吸各个环节把毒品蔓延的渠道堵死。要切实加强国际禁毒合作,研究和采取从根上铲除毒害的有效办法和措施。
  公安部部长贾春旺陪同观看展览。


第1版(要闻)
专栏:

  开始在中国的第三站访问
  克林顿总统抵达上海
  新华社上海6月29日电(记者陈毛弟、周解蓉、邹春义)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天晚上从北京乘总统专机抵达上海,开始他在中国的第三站访问。
  26年前,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在这里签署了揭开中美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晚7时15分,克林顿总统和夫人希拉里抵达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时,上海市常务副市长陈良宇和夫人以及副市长周慕尧等前往机场迎接,并代表1300万上海人民热烈欢迎总统夫妇光临上海。两名少年儿童向总统夫妇献了鲜花。
  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和夫人、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也到机场迎接。
  陪同克林顿总统来上海访问的有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和夫人、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等。


第1版(要闻)
专栏:抓好第一位的工作

  满腔热情抓紧抓实
  ——辽宁省省长张国光谈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
  本报记者 皮树义
  编者按: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又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把搞好国有企业的减员增效、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个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大政方针已定,关键是落实。最近,本报派出记者采访了辽宁、四川、湖南、山东4个省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请他们介绍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思路、措施和初步成效。从今天起本报陆续刊登记者对这4个省领导同志的专访。
  抓好第一位的工作
  谁能安排一个下岗职工,我就给谁鞠个躬!
  辽宁省省长张国光要给积极安置下岗职工的人鞠躬,令记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辽宁省面临的下岗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形势确实严峻。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多,职工队伍大,历史包袱重,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任务艰巨,职工下岗和再就业问题更加突出。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到去年底,全省国有企业分流、下岗职工占同期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21.4%,高于全国17%的平均水平;到去年底结转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占当年全省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10.2%,也高于全国8.9%的平均水平。二是全国国有企业富余人员比例约为1/4,辽宁约为1/3。三是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全省养老保险平均收缴比例已达到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24.5%,高出国家规定标准4.5个百分点。一方面是收缴比例高,企业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困难,欠缴、缓缴保险费态势加剧。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辽宁省的党政领导深感责任重大,把落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当做党政领导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张国光同志曾长期在国有大企业工作,对工人群众有很深的感情。他对记者说,党中央、国务院这样重视这项工作,工人群众对我们寄予很大期望,不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抓紧做好。这不是一般的事务性工作,更不是额外负担,而是事关全局的头等大事,是政府责无旁贷的工作。工人不容易,下岗工人更不容易,他们承担了改革和调整的社会成本,这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我们要带着感情、扎扎实实地去做安置和再就业工作。
  实际上,辽宁省的再就业工作起步较早。1994年至1997年,全省累计安置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122.6万人,占全部下岗、失业人员的51%。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后,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三年分流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20万人,今年分流安置40万人,争取国有企业已下岗职工和当年新增下岗职工都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并使其中一半的人实现再就业。省委、省政府与各市领导订立了责任状,内容包括完成再就业的目标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财政列支计划等。省政府组织了五个督察组到各地督察。全省正在加快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抓紧落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离退休职工离退休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三项资金。一些资金缺口很大的城市正在千方百计筹措。丹东市党政机关压缩小汽车,停用大哥大,以便节省资金。同时,全省加大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力度,广开就业渠道。
  张国光同志提出,再就业工作不能孤立进行,要与深化企业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劳动力布局和生产力布局两篇文章一起做。
增加就业岗位的关键还是要把经济发展搞上去。现在辽宁正在抓几个“转”:“二转一”,一些采矿企业和位于郊区的大企业,土地资源丰富,一部分职工可以转向为城市服务的高效农业。“二转三”,即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辽宁经济结构偏重,第三产业需要有较大的发展,可以吸纳更多的下岗职工就业。“国转非”,也就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走出国有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再就业。辽宁通过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积极发展非国有经济,会大大增加就业机会。“内转外”,即向省外、国外输出劳务。同时,要扩大开放,增加利用外资,培育高新技术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经济发展。再就业问题就是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哪里有市场,哪里有效益,哪里有发展,就往哪里去。
  张国光强调,再就业是全社会的事,各行各业、各部门都要出力。谁也不能只算自己的小账,更不能给再就业下绊、添麻烦。安置一个下岗职工就是救了一个人,搞活一个企业就是救了一批人。我们责任重大啊!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赞审查“报告”不走过场
  聂铁钧
  报载,武汉市政府提交的一份工作报告,因为情况不明晰,目标不具体,措施不得力,文风不实在,数字不一致,成绩讲过头,被市人大驳回。武汉市政府表示接受意见。
  这件事给人以有益的启示。一是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份报告没有走过场,不是无异议地通过,而是实实在在地履行人民赋予的、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职权;二是他们所以能发现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源于事前作了专题调查,对实际情况有深切的了解;三是提出的这些问题,在其他不少的工作报告中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人们并不鲜见,决非这份报告所独有。
  因而,这件事无论是对起草、提交报告者,还是对审议报告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值得深思。


第1版(要闻)
专栏:

  香港迎候江主席
  ——写在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庆典前夕
  本报记者 徐运平
  紫荆娇艳,国旗高扬。在临近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的日子里,香江再一次洋溢着夏日的热情。
  江泽民主席重临香港,参加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庆典的消息传来,为香港街头日渐浓郁的节日气氛倍添喜庆。
  “江主席要来了!”
  陈师傅一边用透明塑料布轻轻覆盖着刚刚铺好的红地毯,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虽然经理只说有嘉宾要来,其实我心里明白,也从报纸上看到了。因为江主席要来香港。”
  6月29日傍晚,穿过挂满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的九龙街道,记者看到,街道两旁摆满了鲜花。精心设计的遮雨棚顶悬挂着一盏盏红灯笼。一位酒店集团的董事激动地对记者说:“我们自己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来到香港,当然是我们香港同胞的荣幸。”
  早在25日,香港的各大报纸就在头版显要位置,套红刊登江主席来港的消息。连日来,香港报章就江泽民主席来港纷纷发表评论说,在香港回归一周年的历史时刻,在去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带来冲击、香港经济暂时面临困难的情况下,江泽民主席的到来,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关怀、支持和鼓励。香港同胞不会忘记,中央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支持香港维护联系汇率,不惜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香港同胞从一年来亲身经历的事实中,真切看到了“一国两制”所展现的光芒,看到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如此的坚实可信!
  “‘一国两制’是一项长期的坚定不移的国策!”
  “我们相信,香港人是可以治理好香港的。”
  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深情地回忆说:“江泽民主席三年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说过的话,言犹在耳。江主席这次重临香港,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实行邓小平先生‘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港人的充分信任和对香港未来充满信心!”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回归一年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得到了成功实践。今年的立法会选举达到了53.3%的参选率,突破历史记录,充分展示了港人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姿态。他相信,有中央政府的支持,有祖国内地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因素的保障,有港人的同心协力,香港一定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在“永远盛开的紫荆花”的金色雕塑映衬下,湾仔海边的会展中心新翼显得更加绚丽多姿。香港贸发局主席冯国经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去年7月1日香港回归大典在这里举行,会展中心成为香港新标志。香港回归一周年之际,又可以见到江主席,我们所有同事都感到非常开心。”站在大厅,一年前的情景历历在目,江主席宣告特区政府成立的恢宏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万众瞩目的香港新机场热闹非凡,客运大厅内,6只黄蓝相间的大型气球飞艇悬在空中,揭幕典礼舞台已经搭起。江主席将为机场剪彩,由500人组成的舞龙、醒狮队正在排练。机场管理局主席黄保欣先生对记者说:“江主席亲自为机场剪彩,推动香港发展新里程,是香港的光荣和骄傲。”(本报香港6月29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