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2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林顿在《新闻周刊》发表文章指出
  遏制中国不可取
  本报华盛顿6月21日电 记者李云飞报道: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前夕,在最新一期的《新闻周刊》上发表题为《我为什么去中国》的文章。文章指出,与中国合作符合美国利益,遏制中国的主张不可取。
  文章认为,孤立中国的企图只能把中国推向美国的对立面。美国政府的对华接触政策是“务实而原则”的,即扩大合作领域,坦诚对待分歧。
  文章进一步说,与中国进行合作,有利于亚洲的稳定,中国在解决亚洲金融危机、南亚局势和举行朝鲜半岛问题四方会谈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防止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扩散,中国近10年来几乎参加了所有的武器控制条约;有利于打击国际犯罪和毒品走私;有利于保护环境,去年副总统戈尔已就这个问题与中国进行了商谈;有利于开放美中贸易,应该继续给予中国贸易最惠国的待遇,自1980年以来历任美国总统都是这样做的。
  另据报道,克林顿19日在白宫接受美国新闻媒体采访时说,他主张给中国以永久性最惠国贸易地位,因为国会每年就此问题进行辩论,对美国有害而无利。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总理为扩建耶城计划辩护
  巴埃约谴责以强行改变耶城地位
  新华社耶路撒冷6月21日电 (记者戴巍)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21日在特拉维夫宣称,以内阁通过的扩建耶路撒冷计划不会改变这个城市的现状。
  内塔尼亚胡在总理府对记者说,扩建计划是为了改善耶路撒冷的经济状况,而不是出于政治考虑。他还强调,这一计划只涉及以色列内政问题,并未违反巴以业已签署的有关协议。
  但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的高级顾问提比指出,以方的这一计划将兼并约旦河西岸一些地区,改变被占领土现状,从而违反了巴以此前达成的协议。
  以内阁21日通过的上述扩建计划,不仅将耶路撒冷以西的一些社区并入该市,而且还扩大了目前耶路撒冷市政府对西岸部分地区的管理权。根据奥斯陆协议,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应由巴以在最后阶段谈判中解决,此前双方不得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改变这个城市的法律地位、人口组成和地理结构。
  据新华社开罗6月21日电埃及外长穆萨21日发表声明,认为以色列政府当天公布的扩建耶路撒冷的计划是”非法的”。
  穆萨说,以色列政府的这一计划将单方面改变耶路撒冷的地位并破坏其稳定与安全。他指出,这一计划是对阿拉伯世界、穆斯林世界和国际社会的公然挑衅,是对中东和平进程的严重威胁。为此,穆萨敦促以色列政府立即重新考虑其立场。
  据新华社安曼6月21日电(记者夏林、朱少华)约旦副首相兼外交大臣阿纳尼21日在这里发表声明,“全面拒绝和强烈谴责”以色列政府同日批准的扩建耶路撒冷的计划。
  阿纳尼说,以色列政府的耶路撒冷扩建计划是对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侵略、是对巴以业已签署的和平协议的践踏、也是对国际法的蔑视。
  阿纳尼敦促以色列政府尽快终止其非法行径,并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和其他国际及地区性组织出面,阻止以色列政府的有关行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唐家璇结束非洲五国之行强调
  中国愿与非洲国家亲密合作
  据新华社科托努电 (记者孙星文)中国外长唐家璇18日在贝宁首都科托努对中国记者发表谈话时指出,非洲国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愿与非洲国家一道,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共同致力于建立真诚友好、长期稳定、全面合作、平等互惠的亲密伙伴关系。
  唐家璇说,非洲尽管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甚至还在发生局部战乱和冲突,但总体上形势正在朝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演变,非洲国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非洲是一个有希望、有前途的大陆。
  唐外长指出,中非友谊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中非关系建立在长期共同战略利益基础之上,决不会因世局演变和各自国内情况的变化而改变。
  关于中非合作,唐外长说,他亲眼看到,中非在各个领域的合作特别是经贸方面的互利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他说,在访问中,5国领导人都表达了加强和扩大同中国合作的强烈愿望,双方就此达成了广泛共识。中国愿意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同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拓展合作形式,提高合作效益,使之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唐家璇强调,中国将继续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非洲国家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和民主形式,支持非洲国家维护独立和主权、反对外来干涉的正义斗争。他呼吁国际社会在政治上尊重非洲,经济上帮助非洲,多做实事,支持非洲的脱贫和发展。
  唐家璇于6月10日至18日先后对几内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和贝宁5个非洲国家进行了正式访问。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朝野“中国观”的变化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 宋宝贤
  江泽民主席去年秋天访美以来,中美关系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月2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将对我国进行回访。中美两国首脑经常会晤,表明中美关系走上了正常发展的道路,这既是两国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与美国朝野“中国观”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首先,在美国人心目中,中国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冷战结束后,中国顶住压力,站稳脚跟,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不但没有如西方某些人所预言的那样“垮台”,反而出现了经济增长、政局稳定、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新局面。尤其在近一年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的“抗震能力”和负责任的态度使美国许多人认识到,中国是保持亚洲政治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美国要解决亚洲问题,首先要取得中国的理解和支持。
  目前,美国朝野普遍看到,中国的崛起,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是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外部势力都难以阻挡的,美中关系状况如何,对双方的战略利益影响将越来越大。
  其次,美国某些人所渲染的“中国威胁论”近年来已有所降调。美国曾是“中国威胁论”的始作俑者和鼓吹者,而且至今仍有人在弹“中国威胁论”的老调。但整体而言,“中国威胁论”在美国已悄然降调。部分政界、学术界人士明确指出,从历史上看,中国不是一个富于侵略性的国家;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的战略利益在于与美国共创和平、稳定与繁荣的未来;中国既没有威胁美国的能力,也没有威胁美国的意愿。
  基于此,当美国部分保守势力最近掀起反华浪潮时,大批有战略眼光的美国政治家和专家学者纷纷勇敢地站出来,严词批驳某些人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名对克林顿总统的现行对华政策进行攻击,指出这是“不顾世界新现实的冷战言辞的翻版”,是“虚构出的有关中国的歇斯底里”。
  再次,美国朝野近来对中国做出了一个意义深远的评估,即中国正在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前几年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中,有些人认为,中国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大国,很可能对现存国际秩序形成“破坏性冲击”,因而主张设法使中国深入地“融入”现存国际体系,用国际规范和国际组织来约束中国的行为,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一个“负责任的成员”。
  事实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与国际社会的融合日益加深,中国以负责任的态度正在向国际规则靠拢。单在防扩散领域,中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已经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化学武器公约、生物武器公约和全面禁核试条约等。中国在稳定朝鲜半岛和南亚地区局势方面正在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顶住巨大压力,坚持不让人民币贬值。如此等等,都使美国朝野得出新的结论: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负责的”行为,已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综上所述,在冷战结束后的几年内,美国朝野的“中国观”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积极的变化是进一步推动美中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事实证明,只有两国继续加深相互认识和理解,扩大共识,才能把一个稳定、健康的中美关系带入下个世纪。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要求以允许反对派人士返回家园
  巴警逮捕一批激进组织成员
  本报开罗6月22日电 记者朱梦魁报道:据巴勒斯坦通讯社昨天报道,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最近照会以色列,要求允许解放巴勒斯坦运动(法塔赫)、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人阵)和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民阵)的领导人返回巴勒斯坦地区。
  消息说,巴向以色列方面提交的巴各派领导人的名单包括:法塔赫中央委员会的两名委员穆罕默德·古奈姆(阿布·马希尔)、法鲁克·卡杜米(阿布·卢特夫),民阵总书记纳伊夫·哈瓦特迈和人阵总书记穆斯塔法·纳伊布。
  本报开罗6月22日电 记者朱梦魁报道:据来自加沙的消息:巴勒斯坦伊斯兰激进组织———“圣战者”的发言人阿扎姆昨天发表声明,指责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自17日以来逮捕了该组织的大批成员,并拒绝公布逮捕的人数。
  另据伊斯兰电台广播,大约有35名“圣战者”组织的成员近日遭巴自治机构逮捕。
  据巴勒斯坦警方和情报部门宣称,“圣战者”组织的一些成员被捕的原因与日前在汉·尤尼斯地区发生的枪击和安放炸弹事件有关。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朗内政部长被议会弹劾
  当天被任命为副总统
  据新华社德黑兰6月21日电 (记者荣松)伊朗议会21日通过了关于弹劾内政部长努里的议案。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在有265名议员进行的投票中,137票支持弹劾努里,117票反对,11票弃权。
  本月10日,伊朗议会31名议员提出弹劾努里的动议,指控他在国内制造紧张局势,发表煽动性讲话,公开支持正在受审的德黑兰市长卡尔巴希,并任用一些缺乏经验的官员。
  伊朗总统哈塔米日前曾公开表示支持努里,呼吁议员们考虑伊朗目前敏感的政治环境与政府所面临的困难,对努里投信任票,以使政府能够履行其职责。他警告说,伊朗内阁中没有努里将是政府和国家的损失。
  据新华社德黑兰6月21日电 (记者荣松)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伊朗总统哈塔米21日在伊朗议会当天下午通过了弹劾内政部长努里的议案后,立即任命努里为发展与社会事务副总统。同时,任命原内政部副部长塔吉扎德为代理内政部长。


第6版(国际)
专栏:

  帕斯特拉纳当选哥总统
  本报讯 哥伦比亚全国21日举行大选的第二轮投票,反对党保守党候选人安德烈斯·帕斯特拉纳当选下届总统(上图为帕斯特拉纳获胜后在首都圣菲波哥大向支持者示意。新华社发)。帕斯特拉纳1954年生于圣菲波哥大,曾在罗萨里奥圣母学院就读,获法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国际问题中心进修。他历任圣菲波哥大市政议员、市议会议长、圣菲波哥大市市长,1991年当选全国参议员。帕斯特拉纳已婚,有三个子女。(管彦忠)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驻黎使馆附近发生爆炸
  新华社贝鲁特6月21日电 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附近21日发生爆炸事件,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据此间新闻媒体报道,当日下午1时左右,3颗由火箭发射的榴弹在距美驻黎使馆约500米的地方爆炸。黎巴嫩安全部队随后对事件进行了调查,并在爆炸现场发现了定时装置部件。黎负责安全事务的官员称,爆炸并不一定是针对美使馆的。
  黎巴嫩外长布维兹21日指责以色列制造了这起爆炸事件。他说,以色列试图破坏黎巴嫩的稳定,以此来转移人们的视线,弱化他们对以色列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所持强硬立场的批评。
  美国使馆附近的爆炸事件是几天来在贝鲁特发生的第二起此类事件。18日,一颗炸弹在该市的一商业区爆炸,造成两人死亡。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为变革而投票”
  ——哥伦比亚大选结果初析
  本报特派记者 管彦忠
  6月21日,1200多万哥伦比亚选民走向投票站,参加选举本世纪最后一位总统的第二轮投票。今晚7时40分,全国选举机构负责人卡尔德隆宣布,根据对96%的选票统计结果,保守党候选人安德烈斯·帕斯特拉纳以50.64%的多数选票当选。执政的自由党候选人奥拉西奥·塞尔帕获得选票总数的46.24%。在1994年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时,帕斯特拉纳仅以微弱的票数败给自由党候选人桑佩尔。4年后的今天,帕斯特拉纳终于实现了入主纳里尼奥宫(总统府)的愿望。
  哥伦比亚首轮总统选举是5月31日举行的。当时塞尔帕和帕斯特拉纳得票数领先,但均未超过50%。根据哥宪法规定,须举行第二轮投票。3周来,帕斯特拉纳和塞尔帕为争取选票开展了白热化的角逐。取胜的关键是如何争取第一轮选举中得票居第三位的独立候选人萨宁得到的282万张选票。萨宁曾多次声明,投她票的选民第二轮如何投票由他们根据情况决定。可昨天她号召选民“为变革而投票”,这正是保守党候选人帕斯特拉纳竞选的口号。报界认为,萨宁的举动间接支持了帕斯特拉纳。
  这次总统选举的结果表明了哥伦比亚“人心思变”的倾向。自1986年以来,自由党已连续执政12年。在三届自由党政府期间,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哥伦比亚的消除冲突、实现国内和平、振兴国家经济以及消除贫困等问题始终没有能够解决。桑佩尔政府又受到1994年大选中贩毒集团渗入竞选活动的丑闻冲击,影响到它在国际上的形象。国内和平进程未能启动,经济处于危机之中,失业率高达14.5%,贫困人口占37%。很多人担心如自由党人继续执政,国家的现状难有改观。保守党抓住人们希望变革的心理,联合其他力量组成了广泛的“变革大联盟”,提出了“现在就变革”的口号,主张对国家的政治经济进行深刻改革,从而赢得了多数选民的支持。
  关于国内的和平进程,帕斯特拉纳表示,将亲自指导提出和平战略,将实现国内和平作为新政府的首要任务,以此推动国家的发展。他称将与游击队领导人直接谈判,甚至说下周就愿见“革命武装力量”游击队负责人维莱斯。他同意游击队将东南部5个城市非军事化才坐下来谈判的要求,并表示要让准军事集团参加和平进程。他的一些顾问已和游击队领导人进行接触。“革命武装力量”游击队最近排除塞尔帕作为和平对话的对象,倾向于与帕斯特拉纳打交道。另一支游击队“民族解放军”确认,今年2月在马德里与桑佩尔总统的和平顾问签署的“和平对话准协议”“已成为过去”。上述情况显然对执政的自由党候选人塞尔帕不利。
  在经济社会领域,帕斯特拉纳宣布的施政纲领比塞尔帕显得更加实在和有吸引力。帕斯特拉纳主张将涉及民众利益的增值税率从16%减至12%,取消对工商业的双重征税,承诺每年增加25万个就业岗位,补贴无地的农民,增加住房抵押贷款,争取到2000年每人参加健康社会保险,建立城市警察,惩治腐败,建立反对服用毒品的机制和推动预防吸毒等。他的顾问班子已对经济结构改革拟定了明确的方针和措施,受到国内外经济界的重视。
  帕斯特拉纳当选后表示,希望所有的哥伦比亚人参加国家的变革进程,强调实现国内和平和全国的团结。此间舆论指出,今后4年保守党政府面临的任务相当艰巨,要把一个和平和经济增长的哥伦比亚带入下一个世纪,并非易事。(本报圣菲波哥大6月22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布隆迪和谈取得成果
  各方表示尽快停止对抗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6月21日电 (记者张大成、顾明)布隆迪政府和所有反对派21日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结束了为期一周的首轮民族和解会议,各方都表示决心尽快停止武装对抗,继续进行和解对话,直至最终结束长期的流血冲突,开始建设一个民主的国家。
  会议发表的一份联合公报说,各方决定于7月20日继续在阿鲁沙举行第二轮和解会议,并成立6个委员会,负责停止冲突、难民遣返等问题的讨论。
  这是自两年前布约亚总统在一次军事政变上台,布隆迪遭到邻国经济制裁以来第一次由政府和所有反对派参加的民族和解会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6月21日,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被拖往夏威夷的珍珠港。这艘军舰是“二战”结束时日本向盟军签署投降协议的场所。它在完成最后这次航行后将安置在珍珠港内,作为永久性纪念馆向公众开放。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