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首都纪念田汉诞辰100周年
  李岚清出席座谈会丁关根发表讲话
  本报北京6月20日讯 新华社记者尹鸿祝、本报记者陈维伟报道: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田汉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出席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我们纪念田汉同志,就是要缅怀他在革命文艺事业中的光辉业绩,研究和继承他为我们留下的丰厚的思想艺术遗产,发扬他忠诚党的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崇高精神。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丁关根指出,田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中国现代革命文艺的先驱者之一。他不但是成就卓著的剧作家、歌词作家和诗人,是中国话剧运动的重要奠基人、戏曲改革的开拓者,而且是我国早期革命音乐和电影事业的优秀组织者和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他为我国新文艺事业奋斗近半个世纪,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在现代文学、话剧、戏曲、电影、音乐、文艺评论以及文艺事业的组织管理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国际国内享有广泛声誉。
  丁关根说,我们要学习田汉同志紧跟时代、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思想信念。无论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还是在左翼文艺运动中,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田汉同志都走在时代前列,与民族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积极投身革命实践,坚持文艺的正确方向,以富于时代气息和革命激情的作品,鼓舞和激励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他是一位杰出的时代歌手和人民艺术家。
  他说,田汉同志学贯中西,博古通今,长期保持旺盛的创作热情,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在不少艺术门类都有新的突破和建树。他在艺术上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具有强烈的创造精神。他的许多名篇佳作成为民族艺术的瑰宝,他的艺术实践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艺术的革新。我们今天纪念田汉同志,就是要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文艺规律,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发扬艺术民主,倡导文艺工作者加强文化修养、提高艺术水平,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努力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统一、具有强烈吸引力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
  丁关根说,田汉同志热情似火,光明磊落,乐于助人,对同志推心置腹、真诚相待,特别是对年轻一代言传身教、关心爱护。他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团结同志,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优良作风为党凝聚了各方面的文艺人才,他是广大文艺工作者敬重的良师益友。我们今天纪念田汉同志,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大家的精力集中到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上来,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增强精品意识,把一个更加繁荣兴旺、绚丽多彩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带入21世纪。
  座谈会由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主持。有关方面的代表赵实、周巍峙、张庚、李焕之、红线女、唐之享、田申先后发言,缅怀田汉在中国现代戏剧史和革命文艺工作中的业绩。
  王光英、毛致用、谷牧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翟泰丰等同文化艺术界人士数百人出席座谈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青年同志们,奋发努力啊
  ——江泽民总书记关怀青年和青年工作纪实
  中国青年报记者 张建伟
  已经好几年了,江泽民总书记和青年们一起欢度“五四”青年节。1998年5月4日,江总书记和北大学生在一起;1997年5月4日,江总书记和首届“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在一起;1993年5月3日,江总书记和团十三大代表在一起;1992年5月4日,江总书记和首都青年在一起……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对青年有着深厚的感情,寄予了热情的期望。总书记对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关注,体现着党对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热情鼓励和亲切关怀。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中国青年要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无限的信任之中,饱含着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之情。
  近年来,青少年实践“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许多重要活动,都得到了江总书记的亲切关怀。
  1996年7月,在纪念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20周年的日子里,江总书记来到唐山视察。26日上午,江总书记到“康复村”看望在那次地震中不幸截瘫的残疾人。他看望了两个残疾人家庭,亲切接见了20多户坐在轮椅上的村民。每一次,他都听到一个词汇:“青年志愿者”。
  在王宝占的家中,江总书记关切地问:“你们生活上方便不方便,有什么困难?”王宝占说:“大部分困难我们都能克服,还有很多青年志愿者每个星期都来帮助我们。”听了王宝占的回答,江总书记宽慰地笑了,说:“这是两个方面,你们克服一些困难,志愿者帮助你们解决一些困难。这对我们的青年一代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接见“康复村”村民时,总书记又说:“祝愿你们生活得好!你们也不要怕麻烦青年服务队,你们有一些不大好干的活,就请青年志愿者来帮助。”
  1997年12月底,江总书记为志愿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中国青年志愿者”亲笔题名。如今,已有7000万人次参加过这一行动,为社会提供服务达30亿小时。全国建起近2000个青年志愿服务站,长期结对的“一助一”服务对象已达130万户。
  1996年11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第二次来到广西百色地区田阳县永常村。6年前,1990年11月21日,他第一次到永常村,看到山区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贫困现状,心情十分沉重。临别前,他嘱咐随行的广西党政领导:“扶贫任务很艰巨,你们任重道远啊!”江总书记现在看到,这个偏僻山村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曾经访问过的村民苏其权家,他看到已经戴上红领巾的两个孩子,高兴地摸着他们的头说:“都长这么大了!”孩子胸前的红领巾说明他们已经上学了。他听说村里有了希望小学,立刻就要去看一看。
  6年前,这所学校校舍已属严重危房。而现在,展现在他面前的已是通过希望工程捐资48万元援建的新学校。村干部告诉江总书记说:他们还剩下了10万元,存入银行作为奖学金。
  江总书记兴致勃勃地从一楼走上二楼,从学前班来到毕业班。一边看着,一边连声说:“好,好!”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见到敬爱的江爷爷来到他们的学校,呼啦一下围了上来。他们给江爷爷系上红领巾,然后簇拥在他身边合影。
  1995年初,江总书记来到了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的贫困村郑油坊村。
  在贫困户张秀财家的小土屋里,一个坐在炕上流泪的姑娘引起了他的注意。
  江总书记问张秀财:“这孩子多大了?”姑娘一边擦眼泪,一边自己答道:“15岁了。”“读书了没有?”张秀财道:“现在不上了。”一位村干部介绍说:“她学习不错,很用功,还考上了初中,因为家中困难没去上。”江总书记对张秀财说:“你就这一个孩子,还是要让她念书啊。”接着又对大家说:“这个困难要想办法帮助解决。”
  河北省委领导同志说:“她读书的事,希望工程可以帮助。”
  很快,这位名叫张素珍的姑娘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又回到了学校。一年后,她参加“六一”庆祝活动,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向江总书记汇报。江总书记拉着她的手,欣慰地笑着说:“你又回到了学校,好,好!”
  姑娘的眼泪又流了下来。她记得江总书记坐在她家炕头时,总书记说的一句话,刀刻一样深铭在心:“我们共产党人要处处关心群众,帮助老百姓办实事,离开了群众,我们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此时此刻,她更加理解了江总书记的话。
  “希望工程”这一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爱心的事业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已经接受捐款13亿多元,救助失学儿童180多万名,资助建设希望小学5000多所。
  他亲手书写的“青年突击队”旗帜,如今飘扬在全国每一个青年建设者的工地上。他亲笔题写“青年文明号”,如今全国已涌现出3万多个青年文明集体。他亲笔为“挑战杯”竞赛题写杯名,如今高校学生已经发明了1万多个优秀课外科技成果。他亲笔为“雏鹰行动”题词,如今亿万少年儿童按照他提出的“五自”要求,努力学习,勤于实践,健康成长。
  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关怀、关心,很多,很多。
  用青春和汗水创造新的业绩
  党的十四大以来,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向新一代青年提出新的迫切要求。这也是江总书记时刻关心的课题。
  1994年10月16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开工前夕,江总书记冒着细雨来到中堡岛视察。他指着一期土石围堰上竖立着的“青年工程”标志牌说:“你们搞‘青年工程’这很好。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很有希望的。像标志牌写的那样,要有志气把三峡工程建好。”
  期望殷殷,信任无限。“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这是祖国和人民给予我们青年一代的光荣,更是我们必须努力承担起来的庄严责任。
  在广阔农村,活跃着3亿青年农民。他们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已成为农村改革和建设的生力军。
  1996年10月,20位农村青年从全国各地来到了北京,他们获得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和提名奖,在人民大会堂接受隆重表彰。表彰会的前一天深夜,他们激动地聚集在一起,有人提议给江总书记写封信,一方面,表达他们扎根农村,推广科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青春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说一说对党和人民给他们如此高的荣誉的激动心情。这个提议得到一致赞成。他们围在一起,由山西青年农民刘笑执笔,你一言,我一语,在信中向江总书记道出他们的心声。
  他们的信送进了中南海。一个月后,11月22日,江总书记给他们回信了!江总书记在信中说:
  “看了你们的来信很高兴。你们作为全国青年农民的优秀代表,受到表彰,是很光荣的。我向你们表示祝贺!并向奋斗在农业第一线的全国广大农民致以亲切的问候!
  “你们立身农村,心怀祖国,辛勤耕耘,艰苦创业,为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你们身上,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新一代农民崭新的精神风貌。你们是全国青年农民的榜样,也是各行各业青年学习的榜样。”
  江总书记在信中还说:“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而道远,前途十分光明。在这个伟大的实践中,需要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成为突击队和生力军。希望你们再接再厉,自强不息,带动更多的青年献身农业,用青春和汗水,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希望你们既做生产建设的模范,又做‘四有’新人的模范,永远保持先进的荣誉。”
  收到信的时候,20位青年农民已经回到各地。他们备受鼓舞,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当时,辽宁青年农民金令久正在自己耕种的4100亩土地上收秋,他的妻子抱着孩子,连声说:“江总书记回信了!咱一个普通的农民得到总书记的回信了!”
  “立身农村,心怀祖国,辛勤耕耘,艰苦创业”,这是江总书记对新一代农民的殷切期望。他的回信使全国广大青年受到了巨大的鞭策,决心用青春和汗水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科教兴国要靠年轻英才不断涌现
  在1995年5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总书记讲道:“要重视跨世纪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努力创造青年优秀科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委派他们在关键岗位承担重任,使他们在实践中健康成长。”
  时隔两个月,1995年7月,江总书记接见了参加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的代表,看到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江总书记由衷感到高兴。他说:青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非常宝贵的时期,要珍惜青年少年时代的大好时光。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代表着祖国科技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的广阔舞台上,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只要奋发努力,就会大有作为。
  情真意切,只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让我们的祖国早日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面向即将来临的新世纪,我们要牢记一条道理,这就是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江总书记每次面向科学界讲话时,都要强调:世界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明都是由青年创造的,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就创造出了重要的科学成果。
  据1992年的统计,当时国内744名学科带头人中,56岁以上的占61.5%,50岁以下的只占10%,35岁以下的年轻人如凤毛麟角。而世界科学史表明,科学家作出第一项发明,有61%是在25岁以前完成的。实施科教兴国,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的年轻科技人才。作为党的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不断地加以强调和推动。
  1998年6月1日,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总书记莅会讲话。他再次高瞻远瞩地强调,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而要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
  江总书记再一次强调指出: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明创造,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他一口气举出了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领域等方面的例证: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是38岁;
  ——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时,分别是22岁和28岁;
  ——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时是22岁,后来写出了著名的《物种起源》;
  ——爱迪生发明留声机时是29岁,发明电灯时是31岁;
  ——贝尔发明电话时是29岁;
  ——居里夫人发现钍、钋、镭三元素的放射性时是31岁;
  ——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才26岁,提出广义相对论时是37岁;
  ——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时,分别为30岁、34岁;
  ———《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是30岁,恩格斯是28岁,马克思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时也不过41岁;
  ——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还只有56岁,小平同志是45岁;
  ——西汉的贾谊死时才33岁,毛主席称赞他的《治安策》是西汉第一雄文;
  ——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千古名句的《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死时才27岁。
  一位科技史专家说:江总书记为我们画出了一条“科学精英峰值线”。
  江总书记看得更为深远,他说:我所以列举这些事例,无非是要说明一个基本道理,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新陈代谢,不舍昼夜。年轻的总要代替年老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自然界和人世间的一般规律。年轻的同志要立志学习、赶上并超过年老的同志,年老的同志则要热情帮助、勉励并真诚提携年轻的同志。在科学技术界和社会各界,都应这样去做。我相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必将是知识不断创新、新事物新业绩不断涌现的时代,必将是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时代。
  中国年轻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一定不会辜负江总书记的期望,一定会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事业心,扎根在中国的土地上,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勇敢攀登,艰苦创业,在人生的黄金时代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对青年人要热情关怀严格要求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总书记深入大学,亲自写信给大学生,把青年学生请到中南海亲切谈心,充分表达了他对青年学生的热情关怀。对青年人,他总是热情关怀,严格要求。
  要爱祖国、爱人民,树立远大理想——这是江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的第一要求。
  1990年2月,江总书记收到了一封大学生的来信。大学生们在信中提出,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评价?90年代的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青年知识分子怎样选择正确的成长道路?这些重要问题引起了总书记的重视和深思。他本打算给同学们写一封回信,但为了更直接地与同学们交换意见,他决定与同学们当面恳谈。
  3月23日,江总书记把这些大学生请到了中南海。他认真听了大学生们的发言,诚恳地说,同学们希望我们国家尽快地富强起来,这种爱国热情是宝贵的。在当前来说,爱国热情的具体体现就是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要使国家富起来,就需要有一批有志气的青年人,到贫困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改变那里的贫困落后面貌。而改变面貌要依靠群众,这就需要青年知识分子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和群众一道努力。经过这样的努力,把个人的作用和群众的力量汇流在一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把个人前途和国家的前途结合起来,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事业中锻炼成长。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志的青年,要想成为有用之才,必须准备走艰苦锻炼之路。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自我锻炼必须和国家的、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
  5月3日,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报告会上,江总书记以《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为题,对青年知识分子以及青年一代如何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使命和正确的成长道路等青年一代关心的问题,作了全面的论述。江总书记再一次表达了党和人民对青年一代的热切期望:“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我们事业的希望。21世纪是你们的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你们的肩上。老一代牺牲奋斗取得的成果,需要你们去巩固和发展。老一代坚持革命斗争方向的英勇精神,需要你们去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祖国的美好未来,需要你们去创造。”
  刻苦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这是江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
  1994年底,江总书记在天津视察工作时,来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
  在与教师交谈时,江总书记说他很想了解基础物理研究方面的资料。一位教授说:“您那么忙还要读这些物理研究的资料?”江总书记说:“要读。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不学习不行。”
  在图书馆阅览厅,江总书记与一位中文系的学生谈论起中国文学,并兴致勃勃地背诵起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赢得同学们的一片掌声。这位中文系学生感慨地说:“江总书记是学工程的,没想到他对古典文学如此熟悉,如此精通。我从心里佩服他。”
  江总书记在告别南开师生时,停下脚步对大家说道:“我非常羡慕你们学校有这么好的条件,真想来这里学习……”
  江总书记真情的流露,是给青年人树立了最好的身教。
  今年4月29日,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前夕,江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工作,给师生们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他和青年学生们谈古论今,旁征博引,不时用几种外国语与学生交谈。总书记渊博的知识,精辟的见解,风趣的谈吐,使在场的学生深为折服。
  临别时,江总书记走了几步后,又停了下来。他转过身,大声对送别的学生们说:“你们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努力再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
  加强道德修养,充实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江总书记对青年学子们的殷切期望。
  1991年12月19日上午,江泽民总书记来到了厦门大学。“总书记来了!”师生们欢呼起来。座谈中,江总书记认真听着师生的发言,微笑着,沉思着。
  师生们讲完了,静静地等待着总书记讲话。江总书记看着学生们富有朝气的脸,语重心长地说道:青年要经受必要的锻炼啊。我也是当过学生的,一个人一辈子一帆风顺是没有的。经过一定的坎坷曲折,对自已的成长也并非坏事……
  像朋友般倾心交谈,像师长般谆谆教诲,师生们心热了,感动了。看着年轻的脸上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江总书记动情地说:对你们要求严格一些,也是意在激励。未来世界谁主沉浮?就是青年一代。青年一代肩负的责任很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需要全国人民努力奋斗,青年人更要立志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这次来,就是想向你们表达这个希望。
  今年“五四”青年节,江泽民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四点希望:
  ——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对全国各界青年,对我国整个青年一代的深情嘱托,是党和人民的希望,是历史的希望。
  江泽民总书记心系青年一代,党中央寄厚望于青年一代。
  祖国的未来无限美好,青年的未来无限美好。
  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
  青年同志们,奋发努力啊!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电慰各国南极考察队员
  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日电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致电慰问各国南极考察队员,贺电全文如下:
  值此仲冬节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在漫长极夜中努力拼搏的各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致以亲切的慰问,并祝你们仲冬节快乐。
  南极,是地球上唯一未受到污染、纯洁美丽的冰雪大陆。为揭开南极神秘的面纱,你们战风雪,斗严寒,不断取得科学考察新进展,充分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和能力;你们高举和平、合作、友好的旗帜,在南极洲共同谱写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乐章。
  借此机会,我向为探索、研究、保护南极作出成绩的人员致敬。
  中国人民祝贺你们在南极科学研究各个领域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期待着你们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更大贡献。
  我祝你们越冬顺利,事业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朱镕基
  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日


第1版(要闻)
专栏:

  展现江泽民主席访美活动的彩色画册
  《历史的聚焦》在港推出
  新华社香港6月20日电 生动展现江泽民主席去年访美活动的彩色画册《历史的聚焦》中、英文版今天在香港各大书店推出。
  由国务院新闻办策划、人民画报社等单位联合出版的《历史的聚焦》多层次、多角度地记录了江泽民主席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对美国进行为期8天的国事访问。画册收集了江泽民主席访美活动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珍贵照片,再现了这次进一步增进中美之间的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合作、共创未来的历史性访问。


第1版(要闻)
专栏:

  首都群众争购《历史的聚焦》
  展示江泽民主席访美活动的画册《历史的聚焦》,6月20日在京隆重发行。上午9时,王府井外文书店四层专柜前已经有许多群众等待购买画册;花市新华书店也设了《历史的聚焦》专柜,购买者络绎不绝。本报记者 王景仁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今年公路建设投资1600亿元 开行向万家寨工程贷款37亿
  本报福州6月20日电 记者彭嘉陵报道:今天在这里召开的全国加快公路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集中力量加快公路建设步伐,确保经济增长。
  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在会上说,加快公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确保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九五”后三年,重点加快“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的建设。到2000年,全国公路要新增里程7.4万公里,高速公路新增3200多公里,使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30万公里以上,高速公路超过800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超过16万公里,投资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
  据了解,今年全社会公路建设投资,由原定的1200亿元增至1600亿元,其中重点公路建设项目900亿元,路网改造和主枢纽建设500亿元,县乡公路、国边防公路建设200亿元。
  据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记者鹿永建)作为加大水利投资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头戏之一,国家开发银行提供37亿元贷款支持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项目贷款协议今天在北京签署。
  作为在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的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主体工程于1994年11月份正式开工。国家计委审定的概算总投资为61亿元,由水利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三方出资21亿元作为资本金,其余投资主要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贷款。


第1版(要闻)
专栏:

  记录一段难忘的历史
  ——《历史的聚焦》首发侧记
  本报记者 江南
  6月20日上午9时整,北京王府井外文书店刚一开门,几十位等候已久的顾客直入店内,奔向位于书店四楼的《历史的聚焦》画册首发柜台。很多人是得知画册首发消息后专程赶来的。
  当天,这部展示江泽民主席去年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风采的摄影画册,在国内14个城市的近30家书店及香港特别行政区首次公开发行。90多个精彩瞬间生动地记录了一段难忘的历史。
  书店四楼,迎面是大幅的宣传招贴画和画册样本。画册封面用鲜红底色、蓝色书名,衬托着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在华盛顿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时的合影格外醒目。不少人在专柜前伫立,一页页翻看印制精美的画册。定价50元的画册,在十几分钟之内,售出了20多本。
  “它可以作为历史记录收藏起来。”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周开华捧着刚刚购买的画册,对记者说:“像这样集中展现江主席独特外交风采和魅力的书,特别有意义。”他说,他和家人都特别关注中美关系的发展,相信作为对江主席去年访美的回访,克林顿总统几天后同江主席的会晤将会进一步推动中美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一位在出版社工作的顾客说,画册的装帧、版式设计都很考究,不少大幅跨页照片气势不凡,其他大小照片的穿插、组合富有节奏变化。
  《历史的聚焦》画册当天还在北京市内西四、花市、新街口等10家新华书店同时发行。
  据介绍,画册在国内第一次发行共5000册,其中1000册为英文版;这部画册将作为礼品赠送克林顿总统一行及随同记者。
  来自上海等地的最新消息显示,到20日下午,第一批画册已订购一空。目前加印的画册正在加紧制作中,预计6月26日可以印制完成。现在,世界各地的读者还可通过中国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http://www.china.org.cn)查阅到《历史的聚焦》画册的内容。


第1版(要闻)
专栏:

  《跨世纪的握手——江泽民主席访美纪行》播放反响热烈
  历史性握手将继往开来
  本报讯 记者钱江报道:6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间播放了电视片《跨世纪的握手——江泽民主席访美纪行》,这部60分钟的纪录片再现了国家主席江泽民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盛况。该片播放后,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曾任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最后两次会谈的中方代表、前任中国驻波兰临时代办雷阳看了电视片后感慨丛生。他对记者说,电视片充分说明江泽民主席对美国的访问获得圆满成功,他对中美两国之间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雷阳说,我是中美关系从冷战的冰点走向相互接触,接着走向关系正常化,而今走上新发展阶段的历史见证人。60年代后期,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的决策,我在华沙与美国大使进行了第135次和第136次大使级会谈。历史证明,当年毛泽东、周恩来高瞻远瞩,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邓小平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而江泽民主席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事业的继承者,他把中美关系推向了历史新阶段。中美关系发展到今天来之不易,看了《跨世纪的握手》,更感到在江泽民主席领导下,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将把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带进21世纪。
  曾长期从事文化和外交工作的张颖女士是原外交部副部长、中国驻美国大使章文晋的夫人,她收看《跨世纪的握手》后对记者说,电视片拍得很好,镜头很真切,使她想起了在美国工作的岁月。电视片充分反映了美国以很高的规格接待江泽民主席的访问,像在白宫南草坪上的欢迎仪式,我还从来没有见到过美国方面做这样的安排。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时,我也正在美国探亲访友,与我相识的很多美国朋友,包括一些高级官员都一致认为,江泽民主席对美国的国事访问非常重要,对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陶文钊说,电视片把江泽民主席访美时展示的丰富学识和多才多艺,把他回答记者提问时的机敏风趣和幽默感表现得生动传神。他说,江泽民主席访美与1979年邓小平副总理访美一样将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对于江主席访美,中国公民希望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这部电视片满足了人们的愿望。
  陶文钊说,上个月我到美国进行了一个月的访问,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主任傅高义对我说,江泽民主席到哈佛大学作演说时,他就坐在江主席身后,感到江主席演说气势恢宏,那是一种大国政治家的风度。
  在上海黄浦江畔,全国劳动模范、“抓斗大王”包起帆观看了电视片后对记者说,看到江泽民主席访美的情景,感到特别亲切。江主席到美国访问了普通人家,看望了自己的老师,看望了华侨各界人士,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风采:坚定、朴实、可亲可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