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为讨论印巴核试验问题
  希拉克建议召开国际会议
  瓦杰帕伊拒绝第三方介入印巴会谈
  据新华社贝鲁特5月31日电(记者王波)法国总统希拉克31日在这里建议立即召开国际会议,商讨解决愈演愈烈的南亚核试验问题。
  希拉克在结束对黎巴嫩的访问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法国已经开始同印度和巴基斯坦接触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建议立即召开有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有关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共同努力说服印巴两国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就停止生产核材料展开谈判。
  本报新德里6月1日电 记者李文云报道: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昨天表示,在印度与巴基斯坦进行的所有双边会谈中,拒绝任何第三方介入谈判进行调解。
  瓦杰帕伊要求联合国安理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采取措施,确保实现全面裁军目标。瓦杰帕伊是在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通电话时提出上述要求的。
  瓦杰帕伊说,印度可与巴基斯坦及其他国家就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问题进行双边会谈,或进行集体讨论,以阐明印度的核政策不针对任何一个国家。他强调,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只能进行双边讨论,无需任何第三方介入。


第6版(国际)
专栏:

  沙叙磋商召开阿拉伯首脑会议
  埃及强调国际社会须拯救和平
  本报大马士革6月1日电 记者吴文斌报道:沙特阿拉伯王储兼第一副首相阿卜杜拉亲王呼吁美国继续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支持公正和平。阿卜杜拉是在昨天下午抵达大马士革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上述呼吁的。
  阿卜杜拉还警告以色列政府不要使局势进一步恶化。他重申拒绝任何无视巴勒斯坦人民全面合法权利的做法。
  他在抵达这里后,已于当天下午和晚上,同阿萨德总统举行了一轮秘密会谈和两轮大组会谈,叙利亚副总统哈达姆、外长沙雷和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等出席了会谈。
  据报道,双方着重讨论了阿拉法特前不久提出的关于在以色列政府顽固拒绝执行业已签署的和平协议,美国对促和又无能为力的严峻形势下,召开阿拉伯首脑会议,以统一阿拉伯队伍,协调立场,共同对付以色列的挑战的建议等问题。
  阿卜杜拉已于今天下午离开这里前往约旦访问。
  据新华社开罗6月1日电(记者安江)埃及外长穆萨1日在此间强调,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社会有责任拯救中东和平进程。
  穆萨对新闻界发表谈话说,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埃及和法国提出了召开拯救和平进程国际会议的倡议。他说,这一倡议是在以色列政府公开拒绝了美国提出的和平方案后出台的。
  穆萨强调,中东和平进程必须建立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即以色列军队必须从包括戈兰高地、黎巴嫩南部和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在内的所有阿拉伯被占领土上撤走。穆萨在谈话中指责以色列政府企图使中东和平进程重新从零开始。他说,这是埃及和有关各方坚决反对和努力制止的。他指出,以色列政府目前所持的消极和顽固立场正在使实现和平的机会一点一点地丧失。
  穆萨还说,目前阿拉伯各国领导人正在频繁联系和接触,以期就当前中东和平进程的局势达成共识。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北约性质之争
  黄晴
  近两年来,北约东扩一直加紧进行,已成不可逆转之势。然而,在世界各国的媒体上,有关北约性质、功能、范围等问题的争论正在被广泛地提出。目前的局面显得有点怪,一个组织在拼命扩大,但这个组织对自己是什么、要干什么却不大清楚,没有准确的定义或定位。冷战之后世界上出现了许多模糊领域,北约的问题或许是其中的一个。
  在冷战时代,北约的性质是清晰的,它是美国同苏联对抗的工具,是美国主导的一个军事联盟和集体防务组织,其防务范围大体限于西欧。
  冷战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北约尽管还有不好明言的防范目标,但直接对抗目标却消失了。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说:“北约不需要任何敌人,它的目标经久不变。”然而,一个没有敌人的北约究竟应是一个什么组织,美国似也没有一个明白的说法。
  俄罗斯《红星报》认为,华盛顿计划把北约变成美国的全球战略工具。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指出:“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要在全球范围内捍卫自己的利益,它需要一个能够推行其强权政治的工具,北约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了。”
  随着德国统一,华约解体,欧洲发生了重大变化,北约不得不面对新的形势。北约后来在罗马通过了新的战略构想,即对话、合作和集体防御三原则。据说美国后来认为这一构想将使北约处于意见纷纭的半解体状态,于是美国提出了北约东扩乃至“全球化”的主张。
  最近,美国的一些要员开始公开谈论北约的真实意图:即必须使北约能够在世界上全面保护美国和欧洲的利益,特别要考虑美国在全球的利益重点,如海湾和东北亚的危机,北约的未来战略应更多地注意“力量的投向”,而不是“固定的防御”。
  在北约内部,欧洲国家与美国似有一定分歧。首先,北约要维护的“共同利益”究竟由谁说了算,欧洲伙伴对美国一家说了算的局面是不会满意的。法国对北约从“集体防务”转向“维护集体利益”尤其不能接受,对北约内部“美国分量过重,而欧洲分量过轻”颇多烦言。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文章认为,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加快和经济上的强大,美国将失去对欧洲的支配地位。
  美国《华盛顿时报》一篇文章认为,北约的扩大关系到21世纪地缘政治力量对比,是打破平衡的战略上的灾难,导致俄罗斯和中国反对美国,给未来美国与两大国的关系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美国《洛杉矶时报》最近刊登一文,题为《没有敌人的时代的安全问题》,认为北约应该从军事联盟转化为“安全管理机构”,这倒提出一个有新意的设想。该文认为,北约既然不需要任何敌人,它作为军事联盟就失去了存在意义。如把北约定义为“安全管理机构”,北约东扩将可避免或减缓俄罗斯的敌意反弹。“安全管理机构”的目标将不是针对“敌人”,而是谋求创造一种“不再产生敌人”的局面。从这个角度看,与美国某些人的北约新构想相比,这一构想似乎多了些现实感,少了些冷战气味。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本前驻华大使撰文说
  日中友好符合双方利益
  新华社东京6月1日电(记者冮冶)日本前驻华大使中江要介今天在《东京新闻》撰文说,根据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发展两国关系符合双方利益。
  中江要介在文章中说,今年是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这一条约是日中两国根据双方不同体制和价值观,并为建立世世代代和平友好关系而缔结的。“这在冷战时期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也可以说是超前于当今多极化世界的产物。”
  文章说,条约中明确规定日中两国都不谋求霸权,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霸权的企图。条约中还规定,对于种种霸权主义的行为,日中两国都必须予以反对。
  文章强调,日中两国一致认为,根据这一条约来发展两国的和平友好关系是符合双方利益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5月30日,美国特种部队在日本冲绳县嘉手纳空军基地举行空降演习。日本一些和平组织成员在基地旁边举行游行示威,表示抗议。
  新华社发(共同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姆贝基副总统指出
  南非仍是“黑白分明”
  本报约翰内斯堡5月30日电 记者李新烽报道:南非副总统姆贝基5月29日在议会发言时指出,南非仍是一个“黑白分明”、贫富悬殊的社会。
  姆贝基说,“由于国家重建与民族和解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种族和经济状况仍然把南非分为黑白两种社会。”他说,相对富裕的白人已经享受到发达的社会基础设施,黑人则继续生活在贫穷落后状况之中,他们仅在理论上享有平等权利。
  他认为,这两种社会在南非存在的时间越长,越说明南非的国家重建只不过是个幻想。
  但他又强调指出,“消除种族隔离造成的后遗症,需要做出相当大的努力,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索沃冲突再起
  已造成数十人死亡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5月31日电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科索沃地区31日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造成数十人死亡。
  据南通社报道,31日上午,在弗拉诺瓦茨等4个村庄,塞尔维亚族警察同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发生冲突,共有数十名阿族武装人员死亡,塞族方面有一人死亡。
  30日,南边防军战士在南联盟同阿尔巴尼亚交界地区的莫里纳哨所附近触雷,造成3死2伤。
  年初以来,科索沃地区武装冲突时有发生,31日的冲突是其中较大的一起。


第6版(国际)
专栏:

  黑山共和国举行议会选举
  久卡诺维奇一派得票领先
  本报贝尔格莱德6月1日电 记者吕岩松报道:据南斯拉夫联盟黑山共和国选举委员会今天凌晨宣布,在昨天举行的议会选举中,该共和国总统久卡诺维奇领导的政党联盟“让我们生活得更好”遥遥领先于其政治对手。
  黑山共和国选举委员会是在统计了72.77%的选票后宣布这一初步结果的。据悉,政党联盟“让我们生活得更好”得票率为50.43%,其主要对手南联盟总理布拉托维奇领导的社会主义人民党获得34.38%的选票,另外,黑山自由联盟获得6.33%的选票。其他参选的10余个政党得票率均低于3%,根据选举法,它们无权在拥有78名议员的议会中获得席位。
  黑山共和国议会选举引起南斯拉夫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此次选举不仅是分别以久卡诺维奇和布拉托维奇为代表的两派政治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也将对黑山同南斯拉夫联盟的关系产生直接影响。舆论认为,通过此次选举,久卡诺维奇一派将进一步控制黑山共和国的政权,这一政治力量主张黑山拥有更大的独立性,强调黑山同塞尔维亚完全平等,与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的关系颇为紧张。


第6版(国际)
专栏:

  五月三十日晚,美国希望中文学校的师生在马里兰州伍顿高中举办庆祝建校五周年晚会。希望中文学校是中国旅美学者创办的一所非盈利性的语言学校,目前就学学生约八百名。图为学生们在表演舞蹈《在希望的田野上》。新华社记者 刘宇摄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中国离我们近了!”
  ——波兰举办“中国文化月”
  本报驻波兰记者 朱富贤
  今天是波兰今年以来少有的好天气,万里无云。在明媚的阳光下,“中国文化月”活动在离华沙113公里、古色古香的普沃茨克市区拉开了帷幕。
  开幕式在位于维斯瓦河畔的马佐维茨博物馆举行。在开幕式上,普沃茨克省省长德伦特凯维奇说,“中国文化月”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尽管波兰和中国相距万里,通过这次文化交流活动,“中国离我们近了”。
  中国驻波兰大使陈棣在答词中说,中波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早在13世纪中叶,波兰天主教修士贝尼迪克特作为罗马教皇派出的使团成员参加了元定宗的登基大典,比马可·波罗还早29年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他说,在华沙南郊,17世纪建造的著名的维拉诺夫宫,波兰国王索别斯基专门设计了一个白色的中国消夏厅。那里陈设着古老的中国红木家具、字帖和中国画。历史典故,友好佳话,把两国的距离拉近了。
  这次展出有33套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中国少数民族服装。不少波兰姑娘请记者帮她们在傣族、布依族、瑶族和苗族等服装前照相留念。有些姑娘仔细琢磨和临摹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眼中放出异样的光芒。一位中年妇女在看了40幅中国文物古迹及风光图片后,急切地问记者,通过什么方法能够尽快地到中国去旅游。她说,她刚从夏威夷旅游回来。今天看了图片后,感到不看看中国的兵马俑、故宫、天坛、布达拉宫和江南水乡,是一生中最大的缺憾。
  中国常驻华沙的记者被一群中学生团团围住。中国中学生爱好什么、穿什么衣服、喝不喝牛奶、每天几点上课、课程如何设置等问题,连珠炮似的倾泻而来。有的学生还让我们签名和用汉字帮他们拼写姓名和城市名。
  在开幕式上,品尝中国绿茶受到了极大的欢迎。100多平方米的展厅中,人们摩肩接踵,拿着搪瓷茶杯品味着使馆带来的绿茶。凡是参加开幕式的客人都至少喝了两杯。一位中年妇女对记者说,中国绿茶清香味醇,喝后提神消乏,有治病的功能。在厨房帮助沏茶的使馆工作人员和6位波兰服务员忙得不可开交,4个开水壶,七八十套茶具都难以满足客人的需要。当地的记者不失时机地抓“新闻热点”,他们也纷纷来到拥挤的厨房,排队拍照、采访,了解如何泡中国的绿茶。这里成了又一个热闹的小“展览厅”。
  这是普沃茨克省第一次举办“中国文化月”活动。活动将持续到6月23日,除图片展、少数民族服装展外,还将放映两部中国影片,以及介绍中国经济建设、风土人情的录像带。其间,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师艺术团将演出两场音乐会,在波兰的一些中资公司将展销一批手工艺品。
  普沃茨克省面积5117平方公里,人口不到53万,工业十分发达,人均产值已达7654美元,居波兰全国第一位。
  该省首府普沃茨克市市长克拉约夫斯基向陈棣大使说,文化交流有利于增进人民之间的了解,促进两国的友谊和合作,进而推动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希望“中国文化月”取得圆满成功。(本报华沙5月29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柬埔寨第一首相出访越南
  应越南总理潘文凯的邀请,柬埔寨王国政府第一首相兼外交与国际合作大臣翁霍一日上午乘专机离开金边前往河内,对越南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访越期间,翁霍一行将同潘文凯及越南其他高级官员举行会晤,双方将讨论在柬的越南移民、两国的陆地边界、海域划定问题,以及经贸和文化等双边合作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赞比亚前总统卡翁达获释
  新华社卢萨卡6月1日电(记者荣守俊)因涉嫌军人政变被拘押达5个多月的赞比亚前总统卡翁达1日上午被卢萨卡高级法院释放。
  今天上午,卢萨卡高级法院开庭审理赞比亚去年10月发生的军人政变案。赞比亚前总统卡翁达、赞比亚民主大会党主席蒙冈巴、赞比亚执政的多党民主运动妇女主席威纳夫人和70多名参与政变的士兵到庭受审。但开庭10分钟后,法官班达就宣布“法庭宽恕卡翁达的罪行”。卡翁达随即走出法庭,受到数千名支持者的欢迎。
  去年12月25日,卡翁达及其保镖因涉嫌参与10月军人政变被捕。赞警方最初指控他们犯有叛国罪,但因证据不足,后又于今年2月以“对军人政变知情不报”而正式指控他们犯有包庇罪。卡翁达的保镖今天也同时获释。
  现年74岁的卡翁达,从1964年到1991年曾担任赞比亚总统。在1991年赞比亚选举中,卡翁达败给现任总统奇卢巴,但他目前仍担任赞比亚最大反对党联合民族独立党主席。


第6版(国际)
专栏:环球扫描

  依然任重道远
  ——多边贸易体制建立50周年
  本报记者 何刚
  5月19日,世贸组织132名成员及31个国家的代表聚会日内瓦万国宫,庆祝多边贸易体制建立50周年。1948年1月1日,由23个国家参与缔结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生效,这是20世纪第一个为削减关税壁垒而达成的多国协议,它标志着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诞生。
  成就有目共睹
  50年来,多边贸易体制在扩大自由贸易、促进全球市场开放、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关贸总协定先后进行了8个回合的谈判,达成一系列相关协议,消除了限制全球贸易增长的诸多障碍。世贸组织的统计表明:已有10万种商品被减让关税,其平均关税只相当于50年前的10%;全球贸易活动日益活跃,从50年代开始,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同期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速。
  关贸总协定为调整国际贸易关系确定了一整套法律规则,为消除国际贸易障碍提供了谈判讲坛,同时还为解决贸易争端规定了解决程序和相应的组织机构,有效地稳定和维持着国际贸易关系与秩序。50年里,参加关贸总协定谈判的国家越来越多,乌拉圭回合谈判顺利结束后,管理多边贸易机制的常设性机构———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建立。如今,世贸组织已吸纳成员132个,中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正在积极申请加入。
  世贸组织诞生3年来,受理贸易争端132起,多于此前47年里关贸总协定所受理的贸易争端数。更重要的是,世贸组织迄今已经主持进行了多项重大贸易谈判,促使各成员先后在信息技术、基础电信、金融服务三大重要领域达成了全球性贸易协议,为21世纪全球贸易开拓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问题仍然很多
  多边贸易体制为世界的稳定和发展作出很大贡献的同时,在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扩大方面仍存在许多缺憾。
  贸易壁垒还没有完全消除,尤其是在农业、纺织品、劳务和服务业等领域,相关的自由贸易谈判进展还较缓慢,发达国家的努力还很不够。特别是农业,全球农产品的关税和相关壁垒平均高达40%,奉行共同农业政策的欧盟,一直强烈抵制过快削减农产品关税。美国未起到应有的表率作用,它对服装征收14.6%的进口税,比美国的平均关税高出4倍。
  世贸组织接纳新成员也进展缓慢。目前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还不包括中国、俄罗斯等经济规模大、发展速度快、贸易额巨大的国家。1998年4月15日,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在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演讲时也承认:只要上述国家被排除在外,多边贸易体制“就不完整、不完善”。事实上,这些国家对加入世贸组织一直非常积极,并采取了大量务实措施与多边贸易体制接轨。现在的问题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要价过高,需要这些候选国家承担高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义务,这是不公平的。
  已达成的多边贸易协议还没有完全落实,有的仍是一纸空文。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全球竞争,需要所有成员确保市场的开放程度、透明度及建立起公平的竞争环境。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印度,长期对进口进行国际收支限制;另一些世贸组织成员还有加强贸易保护的趋向。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尖锐地指出:“甚至带头推动开放市场的美国和欧盟仍保护自己的一部分经济,惟恐伤害这些产业部门的利益。”
  因此,进一步消除贸易壁垒,特别是适应新产品、服务和贸易方式及新技术带来的变化,以确保全球市场竞争的公正、公开和透明度,将是世贸组织及其成员的长期努力方向。在21世纪,多边贸易体制还应确保世贸组织所有成员不分大小,无论贫富,都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得公平利益,这是世贸组织面临的挑战。
  千年回合谈判
  在关贸总协定前八轮谈判之后,世贸组织即将进行第九轮谈判。由于这一轮谈判主要商谈乌拉圭回合谈判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有关乌拉圭回合谈判“内部议程”的一轮谈判,欧盟则主张称为“千年回合谈判”。根据1998年5月20日结束的世贸组织部长会议的最后宣言,1999年初将进行预备性谈判,1999年底确定谈判的议题和时间表,正式谈判从2000年开始。从时间安排来看,称之为“千年回合谈判”的确恰当,用《经济学家》杂志的话来说,“‘千年回合谈判’的名称如此美妙,如果不充分利用将是令人遗憾的”。
  新一轮谈判的内容最令人关注,也最有分歧。按乌拉圭回合谈判制定的时间表,从2000年1月1日开始的这一轮多边谈判,应集中谈农产品和服务业两个方面。美国最近极力主张加上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等议题,因为它坚持认为,“在美国竞争力最强的一些领域,贸易壁垒是最高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主张商谈削减对纺织品征收的歧视性关税、取消进口配额。欧盟则提出“举行新一轮的全面贸易谈判,谈判不仅涉及固定的承诺,而且应涉及工业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布里坦是“千年回合谈判”的积极推动者,5月18日他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说,“千年回合谈判”应加上两个议题:环保和有关竞争政策的基本原则,等等。
  议题之争会持续到1999年底,它反映出各国对新一轮谈判的不同期望及在贸易问题上尖锐的利益冲突。此外,谈判涉及过多的议题有没有必要呢?不少人表示异议,担心议题过散造成谈判各方分歧太多而难有结果。这种担心并非多余。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建立50年来的艰难历程已经表明:涉及到各方经济利益的贸易谈判,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非歧视和平衡的原则下,通过谈判制定适合不同发展阶段的、各成员能够共同遵守的规则和协议,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繁荣,这是世贸组织的使命。而真正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多边贸易体制,还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第6版(国际)
专栏:

  斯里兰卡难民超过八十万
  据斯里兰卡官方一日发布的消息,斯里兰卡因内战造成的难民已逾八十万人。其中七十九万余人被收容在各地的十五个难民中心,其余一万多难民流落街头,以乞讨度日。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国伊朗愿进一步改善关系
  德国外长金克尔和伊朗外长哈拉齐五月三十一日晚进行了电话会谈。双方一致表示愿进一步努力改善双边关系。据德国外交部当晚宣布,两国外长在电话会谈中详细讨论了改善双边关系的有关问题,并对前不久举行的德伊两国高级官员磋商的结果给予积极评价。(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哥伦比亚首轮大选无人当选
  哥伦比亚五月三十一日举行本世纪最后一次总统选举。根据初步统计,自由党候选人塞尔帕获得百分之三十四点五九的总选票,居于领先地位。保守党候选人帕斯特拉纳以微弱的差距居第二位。按照选举法的规定,在第一轮选举中如没有总统候选人获得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绝对多数票,将由得票最多的前两名候选人进入第二轮选举。塞尔帕和帕斯特拉纳将于六月二十一日再次角逐。(本报专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