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委员长会议
  李鹏主持 决定22日举行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
  本报北京6月15日讯 记者苏宁报道:今天上午在京举行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委员长会议作出决定: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将于6月22日至26日在京举行,会期5天。李鹏委员长主持了今天上午的会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何椿霖首先向会议作了关于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议程草案和日程安排意见的汇报。据何椿霖介绍,委员长会议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的主要议程有:审议执业医师法(草案)、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草案)、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的议案;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议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引渡条约》的议案;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1997年中央决算的报告、审查和批准1997年中央决算;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1997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议全国人大代表团访问巴西、智利、秘鲁三国情况的书面报告等。
  今天的会议还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维澄关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草案)、执业医师法(草案)和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修改意见的汇报。会议还听取了何椿霖关于九届全国人大与外国议会友好小组名单(草案)的说明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活动安排的有关规定(草案)的说明。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活动安排的有关规定。
  规定指出,为保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集中精力,思考、处理重大问题,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除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统一组织的外,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一般不题词,不出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召开的会议以及接见、照相、颁奖、剪彩、首发式、首映式等事务性活动。
  田纪云、邹家华、王光英、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彭珮云、何鲁丽、周光召、成克杰、曹志、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副委员长出席了今天的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永远让人民满意
  ——哈尔滨市东莱街派出所纪事(上)
  新华社记者 刘玉勋 王雷鸣 本报记者 苏宁
  一个外地人把钱丢在出租车上,陌生的城市,到哪儿找?司机拾到万元巨款,茫茫的人海,交给谁放心?共同的信赖,使失主与拾主惊奇地相遇在哈尔滨市东莱街派出所。类似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正数不胜数地在这个“人民满意的派出所”里发生着……
  东莱街派出所管区坐落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是哈尔滨市三大闹市区之一,是公认的商贩多、低收入户多和治安难度大的街区。
  能否让管内2.2万名居民享受充分的“安全”,是摆在民警面前的最大课题。
  和平年代,民警们还要经历刀光剑影的考验。为了经受这个考验,他们在每个人的警民联系名片上写下誓言:“愿受千番冰霜苦,永为人民挡风寒。”
  一天晚上7点多,有人报警:两个歹徒在五柳街饭馆吃饭不给钱,调戏女服务员,还别有用心地问晚上几个人值班。民警江海洋一路小跑赶到现场。歹徒一见警察就穷凶极恶地一刀捅进他的肚子。鲜血渗了出来,小江不顾疼痛,和同伴一起奋力扭住凶犯。
  两伙流氓在一家饭店发生口角打架,何小波闻讯赶去,发现一个文身的家伙,右手插进上衣口袋。“不好,有枪。”何小波佯装没看见他,暗中靠拢,冷不防一把死死地抱住了歹徒,同伴抢上前去搜出了一支子弹已经上膛的“六四”手枪。其他打架的人见状也都乖乖地被押上警车,围观的群众自发地鼓起了掌。
  民警的勇敢赢得了群众的赞扬,但东莱街派出所的领导者心中却另有一份不安:8000多住户,2500多流动人口,22个民警不能只当“灭火队”,关键是要当“气象预报员”,随时掌握社情民情,防患于未然啊!所里为此提出每个民警都得成为“百家熟”,要“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熟百家情,办百家事”。
  当年,东莱的前辈们进居民大院,一个个就像回自己家似的。如今,面对钢筋水泥大楼的丛林,年轻的后生们还能不能敲开一扇扇紧闭的铁门?
  30岁的民警刘义,一开始就碰了钉子。新搬回管内居住的王淑珍大娘,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刘义一声声叫着“大娘”,就是没人开门。“一天不行,我就天天来。”终于有一天,老人说:“我一个孤老太婆,有啥可看的?少来虚情假意。”刘义不急不躁地说:“大娘,您这门坏了,我来帮您修修。”说着,他便用自带的白铁皮,把那扇破旧的门包得焕然一新。从此,一扇更结实的门,对刘义敞开了。
  “敲开了百姓的门,还要走进百姓的心。”刘义又多了一位“母亲”,洗衣、做饭、看病、煎药,老人的事儿他全包了。逢年过节,刘义和妻子还把王大娘接回家“团圆”。老人流着泪说:“原以为这辈子就这么算了,现在我又觉着没活够。”以后,每当老人看到周围什么事,都要跟刘义说说。
  民警们不但熟百家人,还熟了百家物。副所长杨玉国巡视管区时,发现一个陌生人推的摩托车有点眼熟。“这不是居民吴进宝的吗?”他立即上前盘查,结果由此线索破获了一个重大盗窃团伙。杨玉国往回送摩托车时,吴进宝才发现丢了东西。
  东莱街派出所趁热打铁,适时开始了新形势下“群防群治”工作的探索。他们把管内200多名待业青年和离退休老人组织成“治安联防队”,在民警的带领下,日夜巡逻在社区内。他们联系着上千治安积极分子,这上千人又联系管区2万多群众。近3年来,管区内只发生一般刑事案件68起,没有恶性案件,没有杀人案件,在全市派出所中创出一系列纪录。近年来,管内进行旧城区改造,居民普遍要求回迁,图的就是在这儿住着安全。
  东莱街派出所孙富民所长说:“警务活动一时一刻离不开群众。只要群众需要,就没有分内分外。”多年来,他们成了名符其实的“管得宽”:民政的事要管,劳动部门的事也要管,该街道管的调解的事还要管……
  周佩民是这里的一位特殊居民。他曾三次被劳教、判刑,对警察一直有抵触情绪。儿子出生后,他担心民警会在申报户口上刁难自己。这时,他正好因涉案被审查,心想这回户口更没指望了。谁知3个月后回家时,妻子告诉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咱孩子的户口早送来了。”
  片警何小波紧跟着来了,和他聊孩子、说家庭,筹划着帮他办个小饭店。周佩民这次真的听进去了。从此,他就像换了一个人,小日子越过越红火。还是这个周佩民,一次一伙人在他店中寻衅滋事,当年动不动就拿刀子的周佩民,被人打伤也没还手。何小波闻讯赶到医院看望他,周佩民说:“我到中年才活出个滋味来,再惹事就对不起您了。”
  无儿无女的贾云苓老人,晚年生活渐渐不能自理。愁肠百结之际,户籍警崔云刚进了家门,一照顾就是好几年。老人住院,他天天送饭、喂药、聊天,直到老人安静地睡着。从来不照相的老人,一定要和小崔合个影。弥留之际,老人执意要把几十件不知积攒了多少年的金饰品留给他。
  崔云刚激动了。他违反老人的意愿,把这份遗产送给了老人的一位远房亲戚。有人说他傻,他说:“我已经收下了比金子还贵重的东西。”
  30多年来,几十位老人在东莱民警的青春陪伴下,在不是养老院的地方却享受到了养老院的温馨,安详地走完了人生的终点。同时,这里又成为许多生命的起点——仅老所长尹燕珩救助和转送的弃婴就有10多名。他们说,能将生命的终点和起点联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群众,包括慕名的外地群众,对民警们的过于信任,有时也会带来许多近于“苛求”的请求,即使如此,他们同样没有丝毫的犹豫。三九寒天的深夜,派出所接到一个跨区的求援电话:“我们是肇东市来的,车坏在松花江公路大桥北了,急需一个轮胎。”副所长杨玉国和民警褚胜利马上设法找来轮胎,冒着纷飞的大雪跑了10多公里,找到了抛锚的汽车,帮忙修好。冻得直哆嗦的司机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要不是你们来,还不冻死。”
  近两年,困难企业多了,管内下岗职工多了,东莱的民警们也就多了一桩心事。民警王新志发现居民程金梅的丈夫,白天不是蒙头大睡,就是喝得大醉。一问原因,两口子都下岗了,孩子正上初中,愁得没着没落。
  王新志建议办个小食杂店,又一连跑了两天,帮着盖齐了所有的公章。他还悄悄把刚领到的500元工资,垫付了押金和费用。同样下岗在家的妻子,向他要工资时,他竟掏不出。
  东莱地区有家汇丰公司,与其他企业资产合并重组后,职工和新任领导产生了一些误解。许多职工开始集体上访,人数最多的一次达600多人,企业无法正常运转,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企业真垮了,这么多人上哪儿找饭吃?”平时少言寡语的民警刘波,竟赶去慷慨激昂地谈起了企业的难处和面临的机遇,说服大家上下一心共渡难关。平时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所以他的话句句中听。最后大家啥也没说达成了协议。公司对外招商、分配摊位时,又有了新问题,几次抓阄都分不下去,公司领导又来搬“救兵”。当刘波出现在业户面前时,吵吵嚷嚷的场面像海水退潮似的平静下来,最后还是那句话:“东莱的民警,咱信得过。”结果在他的主持下分配一次成功。
  事后,有人问:“这不是管闲事儿吗?”刘波却说:“找派出所的人多了,找政府的人就少了,这才是最大的正事。”


第1版(要闻)
专栏:

  牢记宗旨永不忘
  本报评论员
  爱民为民,34年如一日;保一方平安,34年辖区治安稳定;清正廉洁,34年无违纪,创造了“爱人民、讲奉献、保平安”的“东莱精神”,哈尔滨市东莱街派出所以合格的班子、过硬的队伍、突出的业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为全国公安战线的一面红旗。
  爱民为民,植根于人民,是东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最重要的原因。正像东莱街派出所现任所长孙富民说的那样,经济工作要围着市场转,公安工作要围着群众转,工作是否有成绩,就看群众满意不满意。
  公安机关履行社会治安管理的职能,是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最多的部门之一。警民关系怎么摆?东莱的民警说得好,中国警察特殊就特殊在前面多了“人民”二字。因此,他们旗帜鲜明地提出:“进了东莱门,就要爱人民。”爱人民,就意味着吃苦、受累、牺牲、奉献,就意味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和人民群众共享安康。正是因为东莱民警“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几十年如一日的吃苦、受累、牺牲、奉献,才换来了辖区几十年的治安稳定,换来辖区百姓的衷心爱戴。只有警民一家,警民关系融洽,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才真正有了坚实的基础。有了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再复杂的社会形势、治安条件,都可能创造出良好的治安环境。东莱的经验,生动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继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挥人民警察服务人民、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职能,对于各级公安机关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和考验。同样是为人民服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应该、也一定会有不同的任务和方式。但是,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环境如何不同,只要我们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不断增强爱民为民的意识和观念,就一定能面对新的形势和考验,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第1版(要闻)
专栏:

  人民日报纪念创刊五十周年
  决心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题词致电精神把人民日报办得更好
  受党中央委托丁关根出席会议讲话提出把人民日报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本报北京6月15日讯 新华社记者曲志红、本报记者陈维伟报道: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今天迎来了五十华诞。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全国报纸排头兵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题词:“办好人民日报,宣传改革开放,反映群众愿望,振兴社会主义经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致电表示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题词:“坚持正确方向,尊重新闻规律,发扬创造精神。”
  在今天上午召开的人民日报创刊50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受党中央委托,向人民日报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
  丁关根指出,人民日报的50年,是不平凡的50年,是艰苦创业、积极进取的50年,是事业不断发展、影响日益扩大的50年。对办好人民日报,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都非常关心人民日报,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丁关根指出,在我们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宣传思想战线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战线;在宣传思想战线中,新闻工作是一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的工作;在新闻工作中,人民日报对全国的报纸和整个新闻界具有重大的示范、导向作用。他说,报社的每一位同志都应当充分认识人民日报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把全部智慧、全部力量奉献给人民日报的事业,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丁关根强调,现在,全党和各族人民正在党的十五大精神鼓舞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战略任务,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人民日报应当按照中央的要求,集中精力办报,努力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有力的思想保证。
  丁关根说,把人民日报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第一,要心系大局,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人民日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最重要的是积极、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要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要从大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促进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第二,要发挥优势,办得高出一筹。人民日报在50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优势。客观存在的优势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变成真正的优势。要抓住有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迫切问题,多发表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新意的好文章。第三,要深入实际,改进作风文风。党的各级组织是人民日报的坚强支柱。人民群众是人民日报的力量源泉。人民日报要更好地面向全党,服务全党;面向人民,服务人民。只有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认真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大量又新又实又活的有思想、有感情、有文采的好作品。第四,要从严治社,培养更多人才。人民日报有一支德才兼备、热爱新闻事业、肯吃苦、能打硬仗的高素质的办报队伍,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在成长。要贯彻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指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打好“五个根底”,发扬“六种作风”,努力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编辑记者,培养一批思想敏锐、旗帜鲜明、立言公正的评论员和理论宣传工作者,培养一批坚持原则、勇于进取、善于经营的报业经营管理者。
  丁关根最后指出,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把全党思想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五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这是当前第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今年我们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明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宣传思想战线要唱响“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他衷心希望人民日报的广大同志,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扬人民日报的优良传统,不负党的重托,不负人民的期望,真实反映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真实反映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热情讴歌人民群众奔向新世纪的豪情壮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在纪念大会上代表人民日报编委会讲话。他在讲话中深情地回顾了人民日报所走过的50年奋斗历程,并表示,全社同志一定要牢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托,深刻认识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办好人民日报的一系列要求,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为本报创刊50周年题词致电精神,坚持以办报为中心,从严治社,努力搞好经营和管理,把人民日报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报社老同志代表、原人民日报总编辑李庄,报社职工代表卢新宁,首都新闻界代表、新华社社长郭超人,读者代表、江苏省张家港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钱学仁也先后在纪念大会上发了言。
  在纪念大会上,丁关根等领导同志向曾参与人民日报创刊工作的老同志代表和在人民日报工作30年以上的老同志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有关部门负责人刘云山、胡光宝、赵启正、孙家正、袁守芳等,曾经担任过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的吴冷西、秦川、钱李仁、范敬宜等老同志和首都新闻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也应邀出席纪念大会。
  今天的大会由人民日报总编辑许中田主持。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二阶堂进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记者于海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日本前官房长官二阶堂进一行,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李鹏说,二阶堂进先生曾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过特殊贡献。他希望二阶堂进和日本各界朋友继续为发展中日关系作出努力,并希望中日两国年青一代继承前辈的友好传统,使中日两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李鹏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江泽民主席将于今年秋天对日本进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访问。李鹏指出,中日关系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重视发展同日本的睦邻友好关系,支持日本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日两国应在坚持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
  在谈到亚洲金融危机问题时,李鹏说,金融危机给亚洲各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近来日元不断贬值又给亚洲各国的经济带来了新的压力。他希望日本政府及有关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稳定日本的经济。
  二阶堂进感谢李鹏委员长的会见。他说,李鹏去年对日本的访问十分成功,促进了日中关系的发展。二阶堂进说,这是他自1972年以来第二十次访华,每次来华都看到了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此他感到由衷的高兴。二阶堂进表示,作为日中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见证人,他今后将继续为日中两国之间的友谊作出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对外友协会长齐怀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周成奎、日本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等参加了会见。二阶堂进一行是应中日友协邀请来华访问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会见海内外青年制造科学会代表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记者朱幼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海内外青年制造科学会议代表。
  李岚清在听取了代表的发言后,向代表们介绍了我国政府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的情况,鼓励海外青年科学家积极开展与国内的科技合作。
  李岚清还介绍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面对亚洲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和保持人民币稳定的政策。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美国吴贤铭基金会和中国高校校友海外联谊会联合举办的“海内外青年制造科学会议”,有来自海内外制造领域的150余名青年学者参加,会议就下一世纪制造科学与工程发展的趋势及关键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与讲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政协举行主席会议
  李瑞环主持 决定九届二次常委会今日举行
  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五日电 (记者陈雁)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主席会议今天上午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主持会议。
  会议听取了王巨禄副秘书长关于政协九届二次常委会议筹备情况的说明,审定了政协九届二次常委会议日程;听取了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刘忠德《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若干问题的建议》的说明,同意将这个建议提交常委会议讨论;听取了朱光亚副主席关于起草《跨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报告有关情况的介绍,宋健副主席关于起草《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二十一世纪发展目标而奋斗》讲话有关情况的介绍。会议决定,政协九届二次常委会议于六月十六日至十九日在北京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杨汝岱、阿沛·阿旺晋美、钱伟长、卢嘉锡、任建新、李贵鲜、陈俊生、张思卿、孙孚凌、万国权、陈锦华、赵南起、毛致用、白立忱、经叔平、张克辉、王文元,秘书长郑万通出席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广东集中销毁走私盗版光盘
  本报广州6月15日电 记者杨振武、杨明方报道:今天上午11时整,广州中国商品出口交易会广场,10台塑料粉碎机同时启动,一箱箱盗版光盘顷刻变成碎片。在持续一个半小时的销毁行动中,广州海关去冬今春查获的280万张(件)走私进口盗版光盘及其外包装盒被全部公开销毁。
  从去年年初开始,随着内地打击非法光盘生产线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不法分子从境外向内地走私贩运光盘制成品的犯罪活动明显加剧。特别是广东沿海,大规模走私贩运盗版、淫秽光盘的活动猖獗,走私手法从旅客偷带发展到大规模的海上偷运、水下托带、货运夹藏。走私光盘活动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毒化社会风气,为国人所痛恨。
  广东高度重视打击光盘走私违法犯罪活动,实行“总体作战,条块结合”的做法,海上堵,岸上抓,市场查。海关、公安、工商、新闻出版、文化等部门及沿海各地党委、政府各负其责,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仅在去年冬季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中,全省即收缴非法音像制品1400多万张(盒)、非法书刊130多万册,抓获涉案人员1500多名。从去年8月至今年3月,共查获14宗共280万张(件)盗版光盘及其外包装盒,为保护知识产权、净化文化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广东省连续举行多次大规模光盘销毁活动。
  全国“扫黄”办、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中宣部出版局、海关总署和广东省委的负责同志参加了销毁现场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编者的话
  《我与人民日报》征文从4月15日开篇,到今天的《订阅人民日报50年》,一共刊出37篇稿件。在两个月里,我们收到的征文稿近4000篇,稿件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还有的寄自大洋彼岸的美国、澳大利亚;作者中有三四十年代即投身革命的老同志,有工人、农民、干部、科技工作者和在校学生,甚至还有误入歧途、正在服刑的劳教人员。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仅10岁。
  来稿充分表达了他们对人民日报的特殊情感和无限信任。今年已86岁高龄的贵州省遵义市卫生局离休干部饶瑞,订阅人民日报50年,他写道,50年的风风雨雨,人民日报始终与他常相伴,“人民日报永远是我的良师益友”。
  细细阅读每篇稿件,每封来信,我们深深地被感动了。那么多人参加征文活动,关心党报,那么多读者几十年来与党报同呼吸,共命运,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党报和读者心心相印。这让我们感奋不已,同时更觉工作的光荣,责任的重大。
  近4000篇征文,每一篇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都有一段感人的历史。作为编者,我们深知其中包含了作者太多的心血。但由于版面有限,只能编发其中极少的部分。借此机会,我们向所有的作者、读者,向所有关心人民日报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是党的喉舌,是人民的喉舌。人民日报的成长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与爱护。我们希望广大读者继续给以关心与支持,多提意见与建议,使人民日报越办越好。


第1版(要闻)
专栏:我与人民日报征文

  订阅人民日报50年
  饶瑞
  我今年86岁。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入关南下,在3月初的一天早上,我早起在唐山火车站散步,偶在报童手中得读人民日报第三期,买了一份精读。不日,第四野战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进驻天津市,我开始自费订人民日报,至今已50年了。1958年转业到人民卫生出版社,我订了人民日报;1959年到广西玉林地区,续订人民日报。一年后,我来到遵义地区卫生局工作,又自费订了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是我的良师益友,伴随了我50年。
  对人民日报上所登载的文章,我是篇篇必读,重要的篇章更是一读再读。读人民日报使我深切体会到,人民日报像指路明灯,使我坚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人民日报改版后有12个版面,我每天要读6个小时,拿到报后读到晚上,次日早晨重读。晚上,我80岁的妻子在做完家务后,也一同阅读人民日报。有了不懂的地方,两人进行讨论。
  回忆起1945年秋天我党组成干部团去东北,10月到奉天,中央委员邵式平带队,当时看不到中央办的报纸非常苦恼。1949年进驻天津市能看到人民日报,还能自费订阅,我非常高兴。
  人民日报永远是我最亲切的良师和益友,我要永远做一名人民日报的忠实读者。
  (作者系贵州遵义市卫生局离休干部)


第1版(要闻)
专栏:

  6月15日,人民日报举行创刊50周年纪念大会。图为大会会场。
  本报记者 徐烨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