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6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社会调查

  “三进三桥”好困惑
  ——枞阳县白湖乡三桥村农民负担重
  安徽日报记者 程世来 孟晓阳 叶水茂
  编者按:对于减轻农民负担,党中央、国务院早有明确规定,提留统筹费不得超过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然而,安徽省枞阳县白湖乡三桥村农民却没有感受到中央的关怀,负担高出规定的3倍。从这篇调查中可以看出,三桥村村干部置中央的政策于不顾,另订“土政策”,欺上瞒下,多收加收乱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三桥村村干部如此胆大妄为,农民数次上访不见结果,恐怕与基层少数领导干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关。解决三桥村农民负担重的问题,不仅要废除少数人订的“土政策”,对有关人进行严肃处理,还要查一查他们搜刮民财得来的钱是怎么花的,花到哪里去了!我们期待着“四进三桥”,听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今年2月,安徽枞阳县白湖乡三桥村39名农民联名投书新闻单位,再一次反映该村农民负担过重等问题。1996年以来,该村部分村民曾多次上访,将信访材料递交有关部门,均石沉大海。
  4月17日,我们前往三桥,途中在庐江县罗河镇一家旅社小憩。30多名三桥村民闻讯赶来,不少人刚丢下农忙时的活计,脚上还沾着田里泥土。他们有的含悲忍泪,有的不停地在地上跺脚,异口同声:“咱三桥村民简直没法活!”
  程应斗、周许明等人出示的交款收据表明,该村1996年、1997年每年人均负担达400多元,可《农民负担监督卡》仅填100多元。徐光正、李秀芝、谢兆萍等人反映,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周冲民“从正月初一忙到腊月三十,除了收钱啥事也不干”,动不动邀一些乡村干部带着棍棒、警具,闯进农民家催收款费,任意罚款、打人、撬房,搬走东西作抵押。高四九去年被打后,到医院看伤先后花了340多元的药费。童立和说:“我是他们的挑夫,去年腊月二十八,一次就挑了3台电视机放在村部。”乡亲们忘不了1996年6月的一个晚上,73岁的周振应老汉因为周冲民带人催款时说了一句“我要让你加倍交钱,倾家荡产”的话,一气之下,喝下了农药。
  18日上午,我们“一进三桥”。村里的安泥公路上坑坑洼洼,仅有两三堆石子,可三桥村2000多名村民为修这条路,两年来人均上交70元。眺望着那口不甚起眼的侯庄塘,高桂生等人反映,“如果全村劳力趁农闲挑8000方土,15天就能完工。可周冲民偏要搞什么以资代工、推土机作业。搞就搞呗,就按每方4元算,1万方土收4万元足够用,可偏要逼全村每人交30元,总计6万元。结果是损失了5亩田,淤塞了2亩塘,即便开支了4万元,他们也多收了农民2万元。”
  在村委会,一见我们,周冲民就让村民离开,随即关门关窗。村委会副主任钱济才则拔腿就走,唤他也不回。记者问起农民负担,周冲民一会儿用笔算,一会儿掏出计算器算,右手一直在颤抖。他无法回答记者的疑问,只好应诺,下午3时30分将与村副主任、会计、保管员一道,携带村里的账本和我们相见。
  我们下午按时赴约,“二进三桥”。可直到傍晚,周冲民等人无一露面。记者找到周冲民那幢上5间、下5间的二层小楼,他妻子一边扫地一边说:“他哪有心思在家,中午连饭也没回来吃哩。”数十名村民聚在村委会,久久不愿离去,记者如实地记录下他们的诉说:周冲民1994年当村党支部书记还不到一年,就贪污并且有生活作风问题,受到报纸的批评,曾停职6个月。在村里3次落选后,被乡里任命为副职,再转为正职。他家的6亩地,由村里付工资雇人种地,另外请人在村林场为他种了3亩花生。吴大铁、王文龙等人反映,周冲民为收费,多次指使村干部从邮政所扣留外地打工乡亲寄给家人的款子;一些收上来的税费并未上交或办实事,而是被周冲民等人大吃大喝用掉了,部分还成了高利贷用来剥削乡亲……
  19日上午,我们“三进三桥”,周冲民仍然不见踪影。我们在乡政府所在地一家饭店找到了村副主任钱济才、会计陈明。他俩承认,该村个人所得税两年任务为6万元,实收13万元,多收7万元;按规定,生猪屠宰税应由屠宰户按60元×210(头)的任务承包上交,可周冲民硬坚持要全村430户不论是否养猪,养几头猪,每户平摊60元,此项款去年多收1万多元。至于多收钱款的下落,他们也不知道。
  随后,我们又来到乡政府等了3个多小时,也未见到乡里负责人。我们在一块“乡干部4月17日、18日游天柱山”的告示牌前,接下了几份其他村农民的申诉材料。看来指望这里的负责人现出身来,止息民怨,是不可能了,我们只好离开白湖乡。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朴素人生

  王民岗谈青年突击队着力点时说——
  跨世纪人才要有跨世纪本领
  张军城
  北京城建集团37岁的王民岗,先后获得许多荣誉称号: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五四”奖章获得者,北京市优质青年工程指挥,北京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北京市奔小康爱国立功标兵,首都青年建设奖章获得者,北京城建集团优秀“十佳”共产党员标兵等,但他最看重的称号是“青年突击队”队长。
  1954年1月13日,首都建筑工地第一次竖起青年突击队的鲜红的旗帜,从此,一代又一代优秀青年工人在祖国建设的急、难、险、重工程中,在惊心动魄的攻坚战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用汗水浇灌水泥钢筋,筑起一座座大厦;用青春和热血抒写了人与自然拼搏、意志与困难较量的壮歌。
  当时代的列车进入90年代,跨世纪的青年面对汹涌而来的市场经济,开始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青年突击队,你的着力点在哪里?北京城建集团一公司副经理王民岗就是这些思考者之一。他认为:传统的青年突击队,完成任务靠出大力、流大汗,主要靠体力拼搏,限制了对高学历、高文化素质青年人的培养锻炼,既不适应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也使靠体力的青年突击队员在进入中年、老年后,没有发展后劲。为什么不能把青年突击队建设成孕育跨世纪人才的摇篮?
  伴随着王民岗的这一思考,1992年5月20日便诞生了我国建筑战线第一支管理型青年突击队。作为一队之长,王民岗提出了“管理型”这个新的概念。在这支突击队里,队员不再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根据分工从事计划统计、经营核算、材料供应、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等管理工作,成为各居其位,各司其职的管理者、组织者和指挥者。
  从此,王民岗把“攻坚”的方式,由靠流汗变成了靠智慧,靠科技进步、巧妙运筹。在亚洲第一大“菜篮子”、北京市“八五”重点工程项目大钟寺农贸批发市场建设中,王民岗和他的青年突击队员在国内首次采用大柱网无粘结预应力后引法等多种施工新工艺,使这座27300平方米的大型建筑,结构分项优良品率达95%,工人劳动强度减轻一半,工效提高47%,经济效益提高43%。
  几年来,王民岗的管理型青年突击队采用多项国内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出色地完成了多项重点工程项目,接连被评为首都建设功臣青年突击队和北京市优秀青年突击队标杆。他们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突出的成绩,成为北京百万建筑大军中的“名牌”。香港帝苑房地产公司在京投资1.5亿元兴建龙潭湖花园别墅,其先决条件之一是由王民岗青年突击队独家议标。
  王民岗的管理型青年突击队不再是某一方面的专业工程队伍,而是一个复合型的施工组织和经济实体,对工程项目实行全过程承包经营。为了逐步完善这一转变,王民岗创造条件让青年队员业余学习深造,使绝大多数队员获取了中专以上学历,半数以上的队员攻读第二专业,突击队真正成为“人才的摇篮”。王民岗说:“跨世纪人才要有跨世纪的本领。”
  1997年,北京城建集团京秦基础工程公司严重亏损,集团总公司领导让王民岗临危受命,担任该公司总经理,发扬青年突击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扭亏为盈,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经过一年的努力,在补足跨年度工程亏损情况下,上缴税金70余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3万元,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达80%以上。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社会聚焦

  有钱建庙堂
  无钱修学堂
  不该!
  一边是高耸耀眼的庙堂,一边是漏风漏雨的学堂。这一现象在陇东山区的平凉市贫困乡——白庙乡并不少见。当地农民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贫困落后。可是不少农民宁可让孩子少读书,甚至不读书,把积攒下来的钱用于建筑庙宇,也不愿维修破烂不堪的校舍。近几年,村与村之间修建庙宇的攀比风愈演愈烈。据了解,全乡校舍面积几乎都不够建筑标准,危房甚多,普遍存在桌凳、课本、教学设施严重不足的状况,影响了教学质量。罗湾村为修建一座庙宇,从筹集资金、征集土地,到竣工持续近10年。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公里外的村小学,条件简陋,长期漏风漏雨。甘肃平凉市驻军朱志斌刘广波摄影
  左图:白庙乡一座在建中的豪华庙宇。
  上图:小学校里学生使用的还是70年代的课桌。(附图片)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一家之言

  从泰坦尼克号沉没说起
  丁向阳
  泰坦尼克号是1912年世界上最大的一艘客轮,人们骄傲地称它为“不会沉没的船”。然而,这艘巨轮在初次航行中便撞冰山沉没,1000多名乘客遇难,令人痛惜!
  号称“不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为什么沉得这么快、沉得这么惨?不久前上映的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在描写男女主人公动人爱情故事和惊险沉船场面的同时,也揭示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
  原因之一:“不会沉没”的说法,使人们思想麻痹,放松了警惕。泰坦尼克号的庞大和坚实,使人们对它产生了近似崇拜的心理,认为它是决不会沉没的。轮船设计者指着船上不多的救生设备沾沾自喜地对乘客说:它们只是一种摆设。他要求轮船全速前进,以便创造奇迹好在报纸上大出风头。“不会沉没”是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思想根源。
  原因之二:凭感觉办事。船员们有着丰富的航海经验,知道航行中可能遇到冰山,他们过分相信自己的感觉。有人曾提醒舵手注意冰山,他却矜夸地说:“我的鼻子能嗅出有没有冰山。”可惜他的鼻子这次失了灵,等发现冰山时,一切都晚了。
  原因之三:“船大难掉头”。轮船设计者要求全速前进时,船长提出可能有冰山,他轻松地说:发现冰山可以转舵嘛!岂料“船大难掉头”,快速行驶的泰坦尼克号一时间怎么也掉不开头去,船员们竭尽全力也无法避免沉没的厄运。
  泰坦尼克号的教训是深刻的。它告诫人们:如果麻痹大意,放松警惕,再大、再坚实的船也会覆没;船大有抗风浪的好处,也有难掉头的弊端,驾驶大船一定要谨慎行事,及时准确地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使大船冲过种种艰难险阻,达到胜利的彼岸。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

  心贴老干部 情系老干部
  ——江西省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本报记者 刘莉荔 何雅萍
  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老干部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读者关心的热点。不久前,记者就这些问题赴江西省委老干部局进行了采访。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江西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钟隆惠说,不管怎么改革,党的老干部政策不能改,不管体制如何变,老干部的待遇不能变。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把离退休干部按现有政策规定的各项待遇落到实处,并使他们能与在职干部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曾养育了一大批为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不朽功勋的老干部。为了使他们安度晚年,省委把老干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求全省各级领导重视老干部工作。目前,老干部工作已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作为老干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定期听取老干部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老干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
  (二)为老干部排忧解难
  全省各地、各部门根据省委部署,普遍坚持了组织老干部定期过党组织生活,定期学习政治理论,定期通报情况,按规定阅读文件,参加重要会议等制度。省委老干部局多次组织副厅级以上老干部参加形势通报会。萍乡市委多年来坚持每年都举办副县级以上离退休干部轮训班,市委、市政府领导轮流讲课,受到了老同志普遍好评。为使老干部能及时了解到社会热点以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省委还建立了在职领导干部联系老干部的制度,这既能使老干部了解中心工作情况,也增强了新老干部的相互理解。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使老干部离退休费和医药费的拖欠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1997年,省劳动厅下发了《关于认真落实企业离休干部“两费”待遇的通知》,使企业包括亏损企业离休干部的“两费”得到落实,全省共清欠279.7万元,解决了多年的老大难问题。1996年底,省委老干部局会同组织、人事、劳动、财政部门联合发文,对离休干部的公用经费、特需经费和护理费等作了适当调整。对离退休较早、收入不高、生活困难的同志给予特殊照顾,对无固定收入的老干部遗属的生活予以必要的照顾。
  (三)让老干部老有所为
  为了使老干部老有所为,省委老干部局借助《老干部之友》杂志、省人民广播电台、省电视台等媒体,加强典型宣传,以点促面。他们提出“转变四个观念,增强四个意识”,即转变老干部工作的单纯服务观念,增强为经济服务的意识;转变重养轻为观念,增强以为促养意识;转变消极养老观念,增强自强意识;转变老干部发挥作用是与在职职工抢饭碗的错误观念,增强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的意识。思想认识的深化,促进了老有所为工作的开展。
  省委老干部局根据老干部的意愿和特长,利用多种形式,组织老干部开展力所能及的、有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活动,把老有所为列入老干部工作检查评比的重要内容。全省动员组织17万老党员、老干部及各界人士加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中来,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广大老干部在对青少年和干部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廉政监督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社会短波

  628次列车保母子平安
  4月7日半夜,在广州开往长沙的628次列车上,15号车厢一位孕妇旅客突然发生紧急情况。黄波车长立即布置列车广播室广播找医生,餐车为孕妇旅客生产准备消毒工具。铁道部大桥局的覃医生闻讯赶到15号车厢帮助接生。经过许多人的努力,随着一声啼哭,婴儿终于平安地降生在列车上。列车到达韶关车站后,黄波车长又编好客运记录交站妥善安置。
  长沙客运段 晋良 赵军兴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社会短波

  京郊农民喜“送”拥军田
  驻守北京市的武警北京一总队十支队官兵,住地很分散,伙食得不到调剂,有的偏远执勤点很长时间才能外出购一次菜。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州、密云、平谷、顺义等地农民纷纷把离部队近的好田“送”给部队。通州区梨园镇东里坟的农民将几家单位争相购买的3亩土地“送”给了部队,使武警官兵每天在艰苦的训练、执勤之后能吃上新鲜蔬菜,既调剂了部队伙食,又节约了经费开支。
  北京市武警十支队
  彭珍玉 赵广裕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

  广州军区某部班长戴勇(中)到军营后,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文化,两年间取得大专文凭,还自学了计算机操作。在他带领下,连队17名战士也通过了电脑操作初级考核,因此他被官兵们称为“双休日电脑小教员”。
  王宝玉 向记华摄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社会短波

  盂县千名下岗职工再就业
  山西盂县从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入手,倡导下岗职工更新择业观念,强调政府拉一把,企业扶一把,职工干一把,采取各种具体措施,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县供销社聚鑫商城在开业时就对社会推出了承诺:凡是下岗职工优先安排柜台,减免部分租金,该商城安排下岗职工近百人。目前,全县已有1000多名下岗职工重新就业,月收入都在400元以上。
  盂县县委通讯组 梁贵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