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
  本报北京5月2日讯 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今天就日本涉台签证问题表谈话。有记者问,日本国会4月30日批准了修改后的出入境管理法,日本政府据此将台湾地区列为发放签证的对象地区。你对此有何评论?朱邦造表示,中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和日台关系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日方在审议通过出入境管理法修正案前,已按中日两国政府在日台关系问题上达成的谅解,多次通过外交途径向中方作了说明和通报,明确承诺继续严格按中日联合声明的原则处理与台湾的关系。日方还强调,此次修改有关法律,是在明确台湾是地区的前提下,调整涉台签证的具体做法,并不意味着日本政府承认台湾为“国家”或“政府”。日本国会通过该修正案后,外务省发言人又重申了日方的上述立场。中方注意到日方的说明和承诺,要求日方言行一致,继续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的原则。


第2版(要闻)
专栏:

  闪光的青春
  ——记南京军区某部战士、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张长路
  新华社记者 李大伟 赵秀娟 新华社通讯员 肖征忠
  1997年11月9日凌晨5时20分,一名普通战士悄然倒在了“975”国防通信光缆工地上。
  张长路,这位19岁的战士,用生命实践了他“人生不荒每一天,天天都要有进步”的誓言。
  今年4月25日,南京军区追树他为“模范共青团员”;今天,共青团中央表彰他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参加通信光缆施工的名单里本没有张长路。驻闽某团二连的领导考虑到长路平时严以律己、工作责任心强,决定让他留守弹药库。张长路找到指导员:“我是新兵,个头又大,应该上一线工地。”指导员劝他:“你这几天身体不大好,还是留守吧。”长路说:“轻伤还不下火线呢,我有的是力气。”在没有得到正式批准前,张长路默默地用杂树杆制作了10来根锹镐柄,准备上工地用。
  张长路牺牲后,人们发现他留下的1000多篇日记和文章。那里记录着他对人生的思考。幼年家贫,长路自己挖草药、采茶叶攒钱交学费;初中毕业,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专学校,因为交不起7000元学费,而与理想中的从医之路失之交臂。“山沟里的人穷,但向上的精神是不可磨灭的。”这是他15岁时在作文中倾吐的肺腑之言。凭着向上的精神,刚满18岁,他便选择了另一条理想之路——从军。踏入军营,张长路在日记中立下誓言:“让国防绿在自己身上焕发荣光。”
  翻开连队缆沟掘进竞赛记录,张长路的名字总是排在全连的榜首。连队组织“党员突击队”、“老兵突击队”,张长路是队员中唯一的新战士;打风钻、抡大锤、爆破截流,哪里活重,他往哪里钻。施工中,张长路的牙龈时常流血,战友们劝他下工地休息,长路笑着摆摆手:“少一个人干活,就多出份任务;闲着我会生病的。”
  1997年11月2日,张长路嘴唇出现红肿。去卫生队看病时,军医要为他做认真检查,长路说:“工地上的事耽搁不起,等施工任务完成了,我再来。”说完,拿上一包药掉头便走。回到连里,他把出公差的战友留下的一盆衣服洗净。第二天清晨,连队要组织突击队下到1.5米深的水沟,踩缆回填泥土。张长路第一个跳进水沟。指导员和战友们再三拉他上岸,长路恳求道:“已经下来了,就让我干吧。”他在水中挥汗两小时,直到缆沟填完。收工途中,张长路又顺道帮山区敬老院的刘大娘挑了一担粮。
  “奉献,永远是崇高的!”这是张长路军旅日记中的一句话。战友们说,他就像一盆炭,总是温暖别人。战士王永红患了骨膜炎,张长路把下铺让给他。一天深夜,刚从连部出完板报回来的长路,贴着枕畔轻唤王永红的名字:“我回来晚了,你的脚病还不见好,快起来,我用热水再给你泡泡。”
  11月5日,张长路小腿开始肿大。班长见他仍坚持施工,一把夺过他手中的铁锤。这一幕,被前来检查施工质量的营长看到:“长路,听话,快回去休息。”张长路点点头。等营长一走,他又拿起铁锹,飞快地铲起沟底的泥块。
  铲着铲着,张长路昏倒了。团里立即指派两名军医护送他到离工地最近的医院治疗。临别时,张长路紧紧拉着指导员的手,依依难舍地说:施工任务还没完成,我会很快返回工地的。
  在医院,张长路周身出血。医生诊断他患了单核细胞急性白血病。
  11月9日凌晨5时,处在弥留之际的张长路艰难地睁开双眼,握着一直守候在他身旁的军医王大双的手,吐出最后的声音:“施工……拉练……”王大双哭喊着:“长路,你有恩重如山的母亲,有血脉相连的姐姐,有什么话你就说吧,除了工地你还记挂着什么?”
  在清理英雄遗物时,人们看到张长路写给连队的一首诗:“我不是风/但总想为你吹开四周的花/我不是雨/但总想为你洗去满身的征尘/我不是火/但总想为你燃烧/啊!连队/我总想倾我所有/为你增光添彩!”


第2版(要闻)
专栏:

  世界著名大学校长相聚北京
  新华社记者 江涛 宗焕平
  这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刻:
  60余所世界著名大学的校长和30余所国内著名大学的校长5月2日相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就“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问题举行高层次论坛。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大学校长论坛是北京大学举办的百年庆典系列活动中最重要的学术活动,其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在中国教育史上尚属首次。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开幕式上称这次论坛是“北大百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荣耀”,也是“众多历史悠久、卓有成效的大学的校长们的一次空前盛会”。
  大会于5月2日上午9时开幕。与会代表就“二十一世纪大学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战略、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大学的管理与财政事务”4个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英国牛津大学副校长科林·卢卡斯在谈到他参加这次大会的体会时说,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这样一次盛会对每一个大学校长都是有吸引力的。他认为,面对日益多变的社会现实,一些大学变得越来越相似,这令人担忧。他说:“就具体一所大学来说,保持自己的特色是十分重要的。”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前任校长田长霖说,未来的大学,必须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的东西,往往比在课堂上学到的多。他还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要改变过去那种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
  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认为:“在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大学面临着的机遇和挑战,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是共存的。”陈佳洱强调指出,大学服务社会并不是跟着社会的脚步走,而要走在社会的前面。
  台湾大学校长陈维昭说,东方国家在与西方国家交流时,不应抛弃东方传统文化。今后两岸三地的大学应进一步联合起来,共同探讨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更好地衔接起来。
  山东大学校长曾繁仁说: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高等学校必须努力培养大批高素质的跨世纪的高级专门人才,而这其中的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跨世纪的教师队伍。
  在5月2日上午的大会上,美国斯坦福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的校长,还就各自的办学思路、管理经验等向与会者作了介绍。
  尽管许多大学校长尚未发言,尽管大学校长们就某一个具体问题的见解不完全一致,但与会的大学校长们普遍认为:这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对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


第2版(要闻)
专栏:

  程思远会见日本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总顾问程思远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日本富士施乐株式会社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小林阳太郎一行。


第2版(要闻)
专栏:

  团中央表彰优秀团员团干部
  我国团员总数达六千八百五十万
  据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记者胡晓梦)共青团中央“五四”前夕作出决定,授予齐震等71名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授予李国霞等65名共青团干部“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这次受表彰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是广大共青团员的优秀代表。他们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政治素质。他们爱岗敬业,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一流的业绩。他们舍己为人,见义勇为,在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刻挺身而出,不畏牺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他们立志高远,锐意进取,努力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自己,在本职岗位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为广大团员青年做出了表率。
  团员队伍作为共青团组织的主体和党员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近年来稳步发展壮大,截至1997年底,全国团员总数已达6850万名,比1993年增加1050万名,增长了18.1%。团员占青年比例达到23,7%,比1993年增加3.7个百分点。1997年有146万名团员加入党组织,是近年来团组织“推优”入党人数最多的一年。
  共青团中央号召全国广大团员和团干部向“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和“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学习,立足本职,开拓进取,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2版(要闻)
专栏:

  北大校友向母校捐赠纪念礼品
  据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江涛、王培)今天下午,天津、河南、上海、江苏、南京、成都、内蒙古以及欧洲的北京大学校友会,向母校捐赠了一批纪念礼品,以祝贺母校百年华诞。
  天津校友会捐赠母校的是一块雕有“风雨百年”的叠层石,这种岩石形成于11亿年前,全世界只有俄罗斯和天津蓟县拥有。岩石上还雕有100个大大小小的雨点,象征着北大在100年的风风雨雨中成长的光辉历程。
  江苏和南京校友会捐赠的是平磨螺钿《百年回眸未名湖》大挂屏,挂屏上有毛泽东题写的“北京大学”匾额和未名湖博雅塔等北大标志性建筑物,还有一颗代表高科技的亮星——“北大星”和9只翱翔于天空的鸽群,寓意北大百年来在科技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河南校友会捐赠的是雄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的钧瓷大瓶。钧瓷有着“国之瑰宝”美称。其他校友会捐赠的分别是鲁迅铜像、影雕墨玉大屏风、“青花釉里红”瓷花瓶、铜铸白玉兰花等。


第2版(要闻)
专栏:

  北京大学百年华诞之际,各地学子、各方来宾纷纷倾一己之力为母校添彩,给燕园平添了无数的温情。由北京大学师生自编自演的话剧《蔡元培》已进入最后定妆彩排阶段,即将在校庆期间献礼母校。这是蔡元培的扮演者赵长征同学手拿蔡元培画像,检查自己的化妆效果。新华社记者 冯武勇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