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市场先行
  □小夏
  在农副产品销售不畅、价格走低的呼声不绝于耳的时候,这组稿子传递出的信息着实令人欣喜:
  首先,农民的市场意识越来越强。地还未种,果还没栽,先要问一问,哪里要?要多少?什么价格?根据市场行情确定种什么、种多少。庄稼还在地里,果子还在树上,通往市场的道路已经铺平,农民心里笃笃定定。
  其次,农产品的品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三篇稿子里所提到的水稻、苹果和梨,无一例外,都是名优品种。农民们明白了,产品不在多少,稀罕的、好吃的、有营养的才卖得出去,才能卖个好价钱。
  这说明,市场冷中有热,产品滞中有畅。历经市场风浪的洗礼、摔打,农民们的苦没有白吃,泪没有白流,他们正在走向成熟。不过,市场经济是门大学问,要真正学懂弄通,还得多实践、多琢磨。了解市场,适应市场才能最终驾驭市场,如何最大限度地受其惠而避其害,这不仅是农民,也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面对的课题。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走向大市场

  资山五千亩水稻未产先销
  本报讯 4月12日上午,湖北省枣阳市资山粮管所与该镇王桥村签订了1000亩196万元的水稻产销合同。至此,资山镇今年计划种植的5000亩水稻优质新品种已全部实现了未产先销,合同总额达980万元。
  (谢强伦)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走向大市场

  莒县名优西瓜未摘已卖完
  本报讯 慕名来山东莒县订购无籽西瓜的大连客户王永胜差点碰了一鼻子灰,他万没想到眼前这片西瓜竟早已“卖光”。据介绍,当前西瓜虽未成熟,但莒县种植的5.95万亩西瓜已有近万亩名特优稀新品种有了买主。
  莒县农民有种植西瓜的传统,往年他们将主要精力和功夫下在种植管理上,辛辛苦苦操劳一季,往往发现最后“亏”总吃在销售上。经过市场的考验,今年莒县将5.95万亩西瓜按比例分别种植在大棚、小弓棚、地膜覆盖、常规栽植地块上,并转变营销观念,早铺路子抓销售。
  县里在第一批瓜苗栽植结束后,就组织瓜农、技术人员、供销人员组成专门考察小组到各地进行市场调查,引导400多个运销户与省内外2000多个贩运户、零售网点签订销售协议,建立协销关系。(徐文峰孙启和)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不穿鞋”与“没鞋穿”
  □成尚城
  据说在太平洋上的某一个岛屿,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岛上来了两个分属英国和美国皮鞋厂的推销员。他们分头在岛上跑了一圈,发现居住在该岛上的人都没有穿鞋。于是,第二天便各自给工厂发了电报。英国推销员的电文说,“此岛上的人不穿鞋,我于明天飞返。”美国推销员的电文是“此岛上的人没鞋穿,皮鞋销售前景极佳”。第二天,英国推销员飞离此岛;美国推销员则留下来,并且打开了皮鞋的销路。这个故事使我联想到当前农村卖难的问题。
  近年来,农产品市场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重大变化,过去一直紧缺的粮食、蔬菜、肉类等大宗农产品普遍丰裕。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农民朋友误以为农产品多得不得了,甚至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也觉得农产品市场已经饱和,农民种什么都难以赚钱。
  农产品是多了,还是少了?种田是没有甜头,还是有很深的文章可做?有两件事很有说服力。一是一位韩国商人想从某省进口一大批红富士苹果,要求每只苹果重量在225克至250克之间,果形圆整,成熟度一致,色泽鲜艳,甜度高,水分足,农药用量不超过5次,而该省生产的苹果无法满足韩商的质量要求,特别是农药用量严重超标,在苹果大丰收、乃至卖难的情况下,这笔送上门的生意也只好作罢。另一件事是美国百威啤酒中国分公司想采用中国产的大米作酿酒原料,美商出价较高,但对大米的质量要求也极其苛刻,要求大米水分含量极低,但烘干时又不能有一点热伤,还要无污染,无杂质,无色差。结果,只有少数地方能供应一部分达标的大米,其余大部分还得从美国加利福尼亚进口。
  由此可见,当前农产品卖难并不完全是生产超过需求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产品质量差,产销不对路造成的。因此,帮助农民朋友走出农产品卖难的误区,正确认识农产品卖难的原因,就显得特别重要。首先,应该让农民懂得品种好、质量优的农产品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解决农产品卖难的关键是要打破传统的种植模式,逐步从产量型、粗放型走向质量型、效益型。其次,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服务。质量型、效益型农业,说到底就是高科技农业。只有帮助农民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科技知识,才能保证农产品品种好,质量优,产量高,销路畅。同时,还要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要让农民随时了解国际国内市场行情。诚如是,农产品销售就不会那么难了。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邓州:农工联合社
  □许光选
  农忙合伙种地,农闲在自办厂上班,农工兼营,协调发展,这是眼下出现在河南邓州农村的新景观。
  几年前,靠种庄稼富裕起来的农民李丰云,看到当地群众吃面难,与另外5户人家集资3.4万元,办起了一个农工联合社,社内有一个年产45万公斤的面粉加工厂和联户的50亩责任田,厂内工人全是集资农户的剩余劳动力,农忙种地,农闲在面粉厂上班。由于他们经营有方,不久就收回了投资。后来,他们利用面粉厂赚的钱,购了手扶拖拉机、脱粒机、匀播耧等农用机械,使责任田从种到收全部实现机械化。
  邓州市委、市政府对致富农民合伙组建农工联合社的,协调银行贷给低息贷款,帮助解决好场地、项目等方面的问题。
  优惠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1996年初,城郊乡农民李明东与另外3户农民合资创办了一个“东方农工联合社”,年获纯利15万余元,他们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资农业,一年粮食单产增长两成。据统计,目前,全市1万多农户自愿结合,创办不同类型农工联合社806个。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枣树畦内种蔬菜
  当你走在山东省乐陵市的乡间大地上,会看到大片的麦田棉田里,每隔三五十米,就铺排着一个窄窄的小畦,畦内种着菠菜、韭菜、葫芦、青蒜、葱等蔬菜。这里的蔬菜为何夹杂在大田里种植呢?该市蔬菜局的同志对笔者说:“小畦蔬菜是我市在枣粮间作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实惠的‘副产品’”。
  乐陵金丝小枣闻名天下。近年来,乐陵市注重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积极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把枣粮间作当成兴市富民的头等大事来抓,已完成枣粮间作面积60余万亩。为保证枣苗成活,便于浇水施肥、防治病虫、果枝修剪等环节的管理,市里统一要求,依据枣树栽植行调出1.5米宽的标准小畦。就这样,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没有政府行政干预的情况下,惜地如金的农民们纷纷在自家的小畦内种上菠菜、香菜、葱、青蒜、韭菜、萝卜、白菜、甘蓝等矮生蔬菜品种,按季节不同,一年倒换两三茬,结果就出现了这种遍地蔬菜的喜人景象,全市增加蔬菜面积5000余亩。种这些矮生蔬菜品种,既不影响幼树的生长,又把这部分土地充分利用起来,不致造成闲置浪费。仅此一项,可为农民增加收入千万元以上。(李卫升 宋殿滨)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戈壁滩上米粮川 荒沙地里栽水稻
  素以干旱著称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大兴农业综合开发,使昔日黄沙滚滚的戈壁滩成为青海高原上的米粮川。原来只有一株红柳的香日德镇,如今靠数百万株绿树营造起总面积近2万亩的比较完善的防护林体系,香日德镇已成为青海省的产粮重镇。图为该镇林网化的农田。新华社记者马千里摄
  近年来,南靠黄河北缘腾格里大沙漠的宁夏中卫县农民利用黄河水之利,大面积治理沙漠,现已形成10多万亩的生态农业区。这是新北乡沙边子村农民在新开垦的沙地上种植水稻。新华社记者 刘海峰 摄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两全其美
  ——芜湖金田集团兼并蔡塘村纪事
  □李郁夏
  一
  地处皖南丘陵黄土坡的芜湖县三元镇鲁村蔡塘自然村,曾流传着这样一句乡谣:“种山芋地讨山芋妻,吃山芋饭拉山芋稀。”
  1979年8月,包产到户的改革春风吹到蔡塘后,夏财兴家分到了5.7亩田、2亩地后,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拿他的话说,家中人口少,劳力又足,只要勤奋,还愁富不了?果然,第二年家境就大为好转。之后的几年中,他家各业一起上,特别是种了两年烟叶,收了两万多块钱,日子越过越好。然而,又是他自己说的:没想到到90年代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是因为种田的种肥农药等成本高了,粮食又卖不了好价钱;子女长大了,读书的费用又高得很,老大老二相继成家,收入没有大的增加,支出却越来越多。
  村里与夏财兴家类似的人家逐渐多了起来。不少在外打工的人,家中的田地荒了,家里的事误了不说,不少人还被包工头所骗,白干一场还闹一肚子气。下一步棋怎么走,成了村民日思夜想的头等心事。
  二
  正当一村之主夏财兴愁眉不展时,同县一个日益壮大的金田集团引起了他的注意。老夏想:金田是农工商贸一体的“农”姓大企业,也是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老总夏成水又是我们老乡加老相识。我们有劳力有地有田有山场有水面,不如投入集团,共同闯富路。他把自己的想法给村里人一说,立即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当夏财兴代表全村村民强烈要求集团兼并自己时,金田公司的全体职工都震惊了。之后,经再三考虑,反复调研,仔细评估,终于达成了意向性协议。一张摁有66个通红指印的申请交到了金田集团。金田集团向县政府递交了请求兼并蔡塘村的“工程建议书”报告,很快,报告就得到批准。于是,蔡塘村与金田集团的这桩“婚事”就算定了下来。
  集团决定:全村成立金田农业开发公司,由集团派出3名工作人员与原村干部组成领导班子;全村的山水林田路统一由省规划设计院设计,形成路相连、田成方、渠相通、林成网的小康示范村;并聘请了5名高级农艺、林业、水产、兽医工程师当顾问,进行现代化、工厂化、集约化生产。
  三
  经过一年的运作,集团投入的资金,除基本建设未计外,其余全部收回,并盈利5万多元。同时,建好了村中的水塘,修好了道路;年产1600万块砖的窑厂当年建成,第一窑砖已开始出砖。在销路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年产值可达300万元左右。如今集团不但有了自己的后勤基地,还有了一大片山水林田路和一批强劳力。金田集团总经理夏成水说,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奔小康的一条充满活力的康庄大道,公司本着服务于农、富裕农民、壮大自己、增加财税的原则,不仅促进了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得到增值,还让农民得到了实惠。目前,全村户户通了电和自来水,再没劳力外出打工,全在集团上班,有的还由公司安排到全国各地工作,农民的收入和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反假币莫忘农村编辑同志:
  近年来,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农民识别假币能力差的弱点,乘机作案,由于当前农村市场物品买卖甚至大宗商品交易多为现款结算,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今年2月19日,我县陈庄乡吉岗村农民吉增海在县城大桥路中段卖20多公斤芝麻给儿子交学费,在卖的175元当中,就有一张100元假币,老人痛心疾首。
  据此,笔者建议,各金融部门应加强对广大农民进行反假币知识、技巧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以维护农村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安定。
  农发行泌阳县支行 席正山 于汉轩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精卫填海”三兄弟
  □梁贵斌
  山西省盂县苌池乡东苌池村刘昕酉、刘昕明、刘昕亮三兄弟去年投资250万元,搬山填沟造地500亩,在三晋大地传为佳话。
  改革开放以后,刘昕酉三兄弟依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先后办起了木器厂、建筑队和铸造有限责任公司,到去年他们的企业和建筑队固定资产达到400多万元,累计上缴国家税金200多万元。
  有了钱怎么花,刘氏三兄弟坐到一块商量: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号召珍惜土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平衡,我们把挣的钱拿出来治理祖祖辈辈没能治理的“官道沟”,这不是件大好事吗?于是刘家兄弟专门找到乡里、村里征得同意后,以1万元购买了本村“官道沟”的治理、使用权,决心把它建成米粮川。
  去年秋收后,他们专门请来了有关部门专家、技术员对官道沟的综合治理做了规划预算,按照规划铺开了治理官道沟的一期工程。为了争时间、抢速度,他们投资100多万元购买了3台装载机、两辆大卡车,从去年10月份开始已投资150万元,出动机动车辆20000马力,造地300多亩。
  目前,他们正在新造的地里精耕细作,运用种子包衣、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农业科技,将这300亩地全部种上玉米,按正常年景计算,到今年秋天可收玉米15万公斤。全部造地工程预计年底全部完工。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走向大市场

  百里洲6万亩梨
  花未谢货订三成
  本报讯在万里长江第一洲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镇,笔者见到,梨花怒放,一望无垠,呈现一片银色世界。然而,更令人欣慰的是:全镇挂果的6万亩“百里洲”梨三成已有买主。截至发稿日,全国各地9800多名商家通过电报、电话和来人面谈等形式与农户订立2.13万吨购售合同。
  去年,全国水果市场饱和,果农告急,大畈大畈果树成为“刀下鬼”。百里洲却风景这边独好,梨价一路上扬,到收园时每公斤高达两元八角。
  改革开放以来,百里洲镇先是把不适宜植棉的800亩“三沙地”改种梨树,受益后亩纯收入是棉田的6倍。后来又将梨园扩至7万亩,形成规模效应。10多年来,他们共引进30多项最新沙梨栽培技术和“日本砂梨”、“黄花”等优良品种,使“百里洲”梨具备了“大若拳、色若金、脆若菱、甜若蜜”的特色。
  虎年钟声响过不久,深圳两家水果商便飞到春寒料峭的百里洲,与镇政府签订建立优质沙梨基地的协议,一下“买断”2万亩“百里洲”梨的销售权。(杨子发)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山河农场实行斤粮成本控制法
  本报讯 黑龙江垦区山河农场推出了农业实行斤粮责任目标成本控制法,将原来生产单位年终直接对家庭农场核算改为年初帮助家庭农场核算,堵塞了年终成本过大给企业和职工造成负担过重,国家收入减少的漏洞。
  斤粮成本控制法是一种新型的核算方法。推行斤粮成本控制法的显著特点是:每个家庭农场和每个生产单位年初便对一年里生产上所要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小到种子,大到机械费用的“标的”做到心中有数。家庭农场根据这些“标的”有效地监督生产单位的领导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超标”现象。(何兆程)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湘阴农副产品注册商标
  本报讯 湖南省湘阴县在实施农业名牌战略中,注重树立品牌意识,争创名牌,全县已注册的185件商标中农副产品多达100余件。湘阴是一个有50多万农业人口的农业县。近年来,该县狠抓农副产品的名牌开发,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管理手段,并组织科技人员对本地的特色农产品进行综合研究,创出了20多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冯根良)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龙岩农民果园入股办公司
  本报讯 年初,福建省首家民营农业产业化股份企业宣告成立。52位股东绝大部分是果农,他们以果园作为实物资产入股,据了解,入股的果园共有1万亩。
  十五大之后,公司创办人林必炎、卢晓英、陈开河等积极筹划,严格按《公司法》来操作。去年12月,改制和资产重组方案通过了省级主管部门论证。不久,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准设立“福建东林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林德荣)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走向大市场

  河南省西华县田口乡,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每年5月,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便云集这里采购鲜豌豆角。图为豌豆角正在装车外运。新华社记者 朱广智 摄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屋顶开荒好乘凉
  近日,笔者来到江西兴国县城居民刘山南家参观“屋顶菜园”。登上楼顶,嗨!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绿色景象。屋顶平台上用红砖围框垫土造成的整齐的菜畦,足有120平方米,种有香葱、大蒜、小白菜、空心菜、胡萝卜等十几样菜,这些蔬菜绿油油的,互不相让,争相显示自己充满生命力的绿色光亮。老刘说:去年屋顶种菜,不但供自家食用,卖菜的收入也有2600余元。像刘山南这样在屋顶“开荒”种菜的居民,仅兴国县城就有1000余户。
  兴国地处亚热带地区,夏秋二季,气温较高,特别是水泥结构的房子,白天易吸热难散发,晚上影响睡眠,于是,有人开始在屋顶填土种草、栽花,做泥土“隔热层”,慢慢地,便有人种上了蔬菜。几口之家拥有一块空中“菜园”,闲时锄草浇水,教幼识耕,体味农耕生活,品尝劳动成果,其趣盎然。据已耕“屋顶菜园”八年的邱大爷说:“屋顶菜园”不但美化环境,防止屋顶渗漏,还是“自然空调器”———可调节室温3摄氏度左右。
  (邱长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