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家庭医疗保健常识(八十二)

  白癜风的“四联疗法”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了,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然而,有一些病症虽然不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却会给人们的仪表美造成极大的损害,白癜风便是这种病症之一。郑某几年前额头和双手开始出现白斑,如今已连接成片,致使半个额头白化。前几天,他专程来京向我问诊求医。
  郑:我们家祖祖辈辈没人患过这种病,我怎么会这样不幸?
  刘:白癜风是一种后天性局限性皮肤色素脱失病。其病因与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致黑色素细胞被破坏及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有关,只有10%—20%的人与遗传有关。中医学上称这种病为“白斑病”、“白驳风”,认为是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以致局部气血失和,发为本病。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局限性色素脱失,表面平滑、无鳞屑。皮损初为圆形,可单发,也可对称发生,后渐呈不规则形,边缘色重,有时中央有正常皮肤或深色斑点,称为皮岛。斑内毛发可变白。本病好发于面、颈、背、躯干及外生殖器,可见于各种年龄。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但有碍美观,一般心理负担较重。
  郑:的确,患了白癜风虽然不痛不痒,但自己就是不愿见人,心理压力很重。听说您用“四联疗法”治这种病效果很好。请问“四联疗法”是怎么回事?
  刘:白癜风病易于诊断,但治愈难。相对而言,在治疗效果上,发病时间短、皮损面积小的要优于时间长、面积大的,儿童优于成人,面部优于手脚等末梢神经部位。“四联疗法”就是根据不同病因的患者,采取祛风胜湿,活血通络,益气固表等灵活辨证的施治方法,达到从免疫功能上进行双向调节,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黑色素再生,恢复皮肤功能的效果。
  所谓“四联疗法”则是指心疗、内疗、外疗、体疗等四种方法和手段。心疗:是通过心理咨询使病人保持乐观情绪。内疗:是让患者连续3个月内服消癜丸等治疗药物。外疗:是连续3个月在皮损部位涂有关的外用药物。体疗:则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身体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同时,要提醒您的是,在治疗期间要忌食牛、羊肉,不饮酒,不吃辣,不服维生素C片,应多食黑米、黑芝麻、黑木耳等黑色食品。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门诊部白癜风专科主任医师 刘维林
  电话:(010)64014411转2908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事中有法

  夫妻复婚不登记 非法同居被解除
  马汝云
  梁某与丈夫郭某于1977年7月登记结婚,1979年2月生一子。后因夫妻性格不合而经常发生矛盾,1983年3月协议离婚。可事后不久,双方又不忍心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经人调解即以夫妻名义又开始同居生活。但由于双方不知复婚有登记程序,而一直未履行登记手续。在此后的同居生活中,双方又为家庭经济问题争吵不休,直至1998年3月10日,两人不堪同居,梁某遂向法院起诉“离婚”。对此,郭某则辩称,婚生子尚未独立生活,为了孩子希望法律能保护其与梁某继续共同生活。法院受理了此案,经审理作出裁决,解除梁某与郭某的非法同居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四条规定:“离婚后双方未再婚,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又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一方起诉‘离婚’的,一般应解除其非法同居关系。”
  依据上述法律规定,梁某与郭某曾在婚姻登记机关协议离婚,后又重归于好,但因双方缺乏依法登记的意识,而未再进行复婚登记,则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已构成非法同居关系,依法应予解除。郭某要求与梁某继续共同生活的主张,与法不符,法院不予支持。因此,法院作出解除梁某与郭某的非法同居关系的判决,于法有据。
  由此可见,复婚不登记属于无效的婚姻关系,不受法律保护。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外来务工青年园地

  图方便 打工借证件
  吃大亏 失臂遭拒赔
  江西乐安县流舍村青年陈明亮,当初为自己用他人的身份证瞒过了老板的眼进了厂,颇为得意了一阵子。他认为那里的人马虎好骗。可事过不久,他却为自己的这个小聪明开始后悔一辈子,深感这样做吃亏的是自己。
  去年10月,陈明亮在没有身份证的情况下,为了省几个小钱,也为了图方便,急匆匆地赶到一个亲戚家,借到一张身份证便踏上了南下的旅程。开始他还忐忑不安,因为事先他只是听人说,有不少人借用他人的身份证进了厂,但自己这样做总是放心不下。后来他到了广东东莞,果然凭这张借来的身份证进了一家工厂当了一名车工,厂里竟然还用那张身份证为他办理了伤残事故保险手续。今年3月,陈明亮没想到,在工厂操作机器时不慎被齐肘截去左臂,经抢救,命总算保住了。当时他痛不欲生,但当得知保险公司会给他巨额工伤事故赔偿时,他心里又宽慰了一些。出院后,保险公司派人对他的情况和这次事故进行了调查,发现当事人与投保人身份证不符。经核实后,保险公司按规定拒绝了陈明亮的索赔。陈明亮又哭又闹,但仍无济于事。
  如今,陈明亮带着一条残臂回到了村里,后悔莫及。他常常告诫外出打工的乡亲们,千万不要做他那样的蠢事了。
  江西乐安县委宣传部
  董金声 徐冬华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朋友信箱

  加强法律文化的沟通
  开来,1978年至198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和国际政治系,自1988年做专职律师。1993年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了东京国际法学会,其发言受到国际法学界极大关注,破例被选为大会共同主席。近年,她不断受国外有关机构邀请进行法律文化交流,被称为证明中国法制进步的典范律师,美国人文大学聘她为法律文化学客座教授。海外一些杂志长年开辟有开来律师信箱专栏。
  1995年开来作为第一个用女律师姓名命名的律师事务所创办人,成立了“北京开来律师事务所”。1997年2月,开来律师事务所成功地组织了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反诉,为国家避免了1400万美元的损失。
  地球上的50多亿人,以地域或归属关系生活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又以不同的文化群体形成数以万计的民族;数十亿的人群在相对稳定的或绝对流动的经济生活中还组成不计其数的工作群体。国家、社会组织、经济实体、家庭及个人等诸多的相互关系,都受到相应规范的约束。在每一条人们行走的“路”上,都需要相应的“交通规则”。所以,大概没人能够回答,世界上究竟有多少法律?但是,法学家却可以准确地说出,世界上有四大法律体系———不同的法系使得法律从其渊源、形式、部门划分到法律的适用方法和司法审判程序等等都不尽相同。然而这种简约的划分终究是形式化的,并不能使人们真正理解异国法律的全貌。
  随着全球人类日益频繁的交往,异国法律与文化如何沟通的命题越来越突出。任何发展到极端的矛盾、冲突、纠纷以至战争的结论,都要依据当事国现行法律规范进行裁判。正在被法律进行着裁决的过程,即是俗称“打官司”的诉讼过程,而这个过程一旦发生在异国人之间,就无可避免地从法律问题一直延伸到异国文化的问题。
  由于人类生活中存在着相异的文化空间,因此不同国家法律之间的互异性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理解法律的互异性,就要理解法律背后的东西。著名国际法学家、现任联合国国际法庭大法官王铁崖先生一语道破“天机”:“法律的背后是文化。”
  由此看来,中国人在外国打官司的过程,首先是一个法律文化沟通的过程。
  以笔者曾经历过的中国人在美国打官司的情况为例:
  一位移民到美国的年轻母亲,经年为女儿用中药治病不愈。正当她为女儿的疾病四处奔波之时,美国法庭判决剥夺她对女儿的监护权。这位母亲的罪名是:非法使用中药治病危及了病人健康。她的律师以本案所适用的美国法律所基于的文化背景同中国文化理念下的法律之间的冲突为辩护基点,认为美国法律应如其民族多元化一样容纳多元化文化。一番深入浅出的剖析,使美国法庭知晓了美国文化对中国医药文化的误解,理解到异国之间法律背后应具有相同的爱心。于是律师在异国法律对监护权的不同规定与人类共有的母爱之间找到了共同语言,终使法院改判,撤销了原剥夺监护权的判决。
  这一案例说明,中国和美国由于文化原因,可能对法与非法的规定不同,而一旦能够做好文化上的沟通,法律对于特定案件的适用就可能发生改变。
  又如一家中国企业被美国法庭要求进行该企业的产品检查,理由是发现在市场销售的一种商品中含有害物质,这家企业的产品是制造原料之一。这家企业认为他们的原料常年出口合格,美方明知有害物质与其无关,再行检查是无事生非。以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检查”通常是负面行为,但以美国法官的思维方法,“检查”也是排除有罪的必要法律程序。正如一些国家法律要求当事人承担自己无罪的举证责任,而中国法律却以问心无愧的文化心理出发,被控人不承担自己无罪的举证责任。后来这家企业接受律师的意见,简单出入一次法庭后完事大吉。但同时要求被检查的另一家企业,却因为拒绝接受检查的行为本身,被列为第一嫌犯,一直被缠诉不清。
  这一案例表明,中国人面临国际官司时,只要能够主动地、大度地、更有理解力地认知对方国的法律,特别是了解对方执法者的文化心理,可能会从容地避险,坦然地避嫌,沉着地从难缠的官司中脱身。
  在国外打官司,不但要了解当地国的法律规定,更要了解当地国法律的原理,了解法律背后的东西。官司即纠纷,纠纷即矛盾,矛盾即差异,差异的背后既有利益冲突,也有对于规则的误知,还有思维方式的碰撞。西方法律学把法律的语义学放在重要的研究位置,正是由于恰当的表达可以加强沟通,减少差异。法律是一种有别于情与理的特殊的语言,当事人的动与静、雄辩与沉默都会构成准证据。因此在国外打官司,技巧只是一种微观方法,在分工细致的现代社会,技巧属于专业人员的专业研究范畴。但对于面临国际官司的非专业人员(包括中国的法律工作者在内),对于法律背后的文化语言的了解,却可能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驾驭和调度全局的能力。
  由于国家不同,诉讼发生地的法律制度也不同,因而应对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如何维护自身利益,要运用专业知识、文化智慧,甚至勇气。也需要在利害比较中进行选择是否起诉、应诉、反诉;如何运用当地国的法律;如何摆脱缠诉或利用缠诉;怎样与外国律师“谈生意”,请到称职的代理人,等等。然而许多中国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往往是,一遇国际官司,聪明智慧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塞。究其原因,主要来自面对国际法律事务时的自卑心,或来自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的傲骨,也来自讼事缠身不吉利的文化心理。当然,也有资金、责任等其他考虑。
  因此我想,中国人面对外国讼事时,要之又要的,还是先要拿出自信和勇气,敢于跑到冷峻的法律背后,先在文化语言上做到知己知彼。谨摘录国际最新行语以激励国人:中国人的智慧是全人类一流的智慧。(附图片)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

  如何在国外打官司?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到国外旅游、求学、定居、做生意的中国公民也越来越多。如何在国外打官司,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不仅是我们每一位正在境外的中国公民面临的现实问题,也应该是我们更多的中国公民所应了解的常识。北京朝阳区卫红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实话实说

  干部联系群众的八种误区
  孙山青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但目前一些领导干部却不能把握其内涵,以致出现以下几种误区:
  一是坐而论道。谈起联系群众的重要性时,一些领导干部旁征博引,借古喻今,一副与民心血相连、心心相印的样子。扶贫帮困的举措更是详尽,“科学性,时效性,实用性”都有,但这些举措都是喊在会场里,写在报告上,就是不付诸实施。
  二是走马观花。下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坐在车中看市景,来来去去一阵风。听汇报,看简报,查报表,皮球浮在井水上。听美的,讲好的,看富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调查结果当然为:“形势大好。”
  三是嫌贫爱富。热衷到经济发达地区、效益好的企业调查研究,热衷与厂长、经理、私营企业老板、富裕农户打交道,搞锦上添花,为自己脸上贴金。怕钻寒屋,怕交贫友,怕被矛盾缠身。
  四是出钱代替办实事。少数干部和单位,以为金钱可以代替一切。要他去防洪抢险,救灾安民,扶贫脱困及开展群众思想教育工作,他一句“我们出钱!”不能发扬“三同”传统,既不能身入,更不能心入,不能设身处地地时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似乎拨点钱,就是办了实事。
  五是欲与先取。还未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便暗示基层只要送点“砖”,便可保证引来“玉”,吃点感谢饭,得点土特产,甚至索、拿、卡、要,还没有为基层“输氧”,先要群众“出血”。
  六是哗众取宠。走访群众喜欢搞层层陪同,人未到通知到,事未做,广播电视报刊先报道,蒜皮小事,硬要妇孺皆知树口碑。或对决定自己“选票”的下级、人大代表等搞一团和气,栽花不栽刺,甚至搞拉扯吃喝,称兄道弟。
  七是越俎代庖。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联系群众,更重要的是要发动下级部门与广大干部共同参与,不能搞包揽,这样往往会束缚基层的积极性,把他们的思想变懒,素质降低。
  八是花样文章。为群众办事,不是抓一件落实一件,而是崇尚形式主义,热衷于花样翻新,满足于上级肯定,醉心于领导欣赏,这样的人联系群众往往有始无终。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扶贫济困的梁连起
  古城保定,有一家玉兰香大酒店,以其高质量的服务、物美价廉的菜肴而享誉燕赵大地。酒店创始人梁连起扶贫济困、挚诚爱心献社会的义举,更是在保定被传为佳话。
  梁连起经过十年艰苦创业,创办了玉兰香大酒店,又创出了经营管理的牌子。为了向社会多一些奉献,梁连起决定创办玉兰香厨师技术学校,努力为社会多培养人才,多创造一些就业机会。1997年12月的一天,来自河北贫困山区顺平县下叔村的孤儿王学强,从报纸上读到了保定玉兰香厨师技术学校招生的广告,抱着闯一闯、试一试的想法来到了保定。
  梁连起从王学强那里了解到下叔村贫困的情况,激起了他的同情和关注,他决定到下叔村看一看。来到顺平,他看到这里的群众还在温饱线上奋斗的情景,暗暗发誓:我一定要为他们摆脱贫困尽份力。从此,包括王学强在内的一批来自贫困山区的孩子,成了梁连起关注的重点。从这些孩子们的学习到生活,他都一一放在心上。有一次,梁连起出差回来,看到王学强的鞋子破了,得知他无钱买新的,马上给他买了双新的。随后,他又叮嘱学校的有关负责人,对那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一一摸底,了解他们衣食上的困难,并给予适当的接济。
  一批批像王学强一样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梁连起又为他们的就业操劳着。这些孩子有的在城里找到了工作,挣到了钱;有的带着技艺回到了家乡,为改变贫穷的面貌开始了新的奋斗。
  关心和帮助王学强等贫困地区的孩子,只是梁连起扶贫济困的一件小事。他每年还为河北农业大学扶助多名贫困学生。每逢灾害,他的慷慨捐献更是无法统计。
  梁连起倾注心血扶贫济困,对自己的生活却是近乎苛刻的。他的午餐通常也只是一盘青菜一碗饭。我访问他的那一次正是午饭时间,他正在办公室用餐,一盘素豆角、一碗米饭就是他的正餐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梁总经常如此,有时一个馒头就是一顿午饭。”
  河北保定市 王常顺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攻关主任”苏伟
  先交钱再看病,不管病治好没治好,钱总得要交,该多少是多少,这是进医院的规矩。但在卫生部医疗改革的试点单位,河北黄骅市中医精神病专科医院如今却破了这个规矩。去年他们公开向社会承诺:治疗精神类疾病如不痊愈,退还全部药款。这家医院的领导说:“我们为什么敢这样承诺?因为我们有一个过得硬的攻关小组,有一位响当当的攻关主任。”
  这位“攻关主任”叫苏伟,出身军人,是一位在国外科研机构工作多年后回国的中年女性专家。如今,在黄骅市中医精神病专科医院,她领导着有8名正副教授和一批中年知识分子组成的攻关小组。
  “攻关主任”责任重大,苏伟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为了弄清病人的情况,以便对症施治,她和攻关小组的专家们,制定了和病人同吃同住的制度。经过无数昼夜对病人病情的观察,苏伟和攻关小组的同事们找到了精神病的新病因和相应的治疗方法。苏伟更是写出了《精神分裂并非痰迷心窍》等多篇论文,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
  苏伟更清楚医院承诺的压力,攻关小组作为实现承诺的重要保证之一。她和她的同事们都清楚只有更积极地探索和努力,才能不断找到先进有效的治疗方法。苏伟和攻关组提出了开放式、家庭式的治疗方法。在全国精神病医院首家推出的这一治疗方法,为病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一切压力都是动力的源泉。苏伟说:“不面向患者,接受患者的监督,我们就不能在治疗手段和技术上取得进步。只有把损失留给自己,才能为患者和他们的亲属放下包袱,才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把患者视为上帝,这就是“攻关主任”苏伟和她的攻关小组前进的动力。
  北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大街
  三木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世相百态

  送上拥军一片情
  5月12日,北京市怀柔县民政局、畜牧局领导来到驻守在偏远山区的武警北京一总队十支队十四中队。他们向子弟兵赠送了两头奶牛和一台榨豆浆机,使官兵们在艰苦的训练、执勤之后能喝上新鲜的牛奶和豆浆。
  上图:奶牛送进军营里。
  下图:战士喜迎豆浆机。
  赵新 赵广裕 摄影报道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人生一得

  拒绝诱惑
  吴锡平
  好友宏某原先在中学当教师,业余搞搞文学创作,虽不算富有,但活得很充实。两年前,他耐不住寂寞和清贫,辞去公职赶潮“下海”了,与人合伙搞运输。原想借机发一笔,从此摘掉穷帽子。哪知不谙“水性”,两个月连本带利赔个精光。他不甘心,又承包了校外一家招待所,由于书生味浓,难容于世俗,半年工夫账本上赤字连连,又不得不就此打住。幸好学校念他教学有方,不计前嫌,收留了他,继续留校任教。但他总不甘寂寞,日前到我家中小聚,谈起他想到某个企业去谋求发展,问我是不是合适,我无言以对。
  我这位好友的际遇除让我感叹谋生不易外,更促使我对生活的思考。
  人在生活的路上无疑会遇到很多的诱惑,事业、金钱、物欲等等,令我们沮丧的是面对这么多的诱惑只能作出唯一的选择,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同时踏上两条生活道路。现代社会生活的滚滚洪流,打破了种种传统的禁锢和束缚,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更多的选择机会。一个人有了更多的需要,也有了更多的满足需要的手段。形形色色的诱惑,声光色味的感官享受,究竟以兴趣爱好、理想事业为重,还是以金钱、物欲为先?
  诚然,只要不违法乱纪,人们有权利作出任何一种选择。只是选择前不要忘了先衡量一下自己。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每一行都有其奥妙与技巧,并非每个人对每一行都能胜任。譬如经商,羡慕富商大贾,却不知生意场上的营运、谋划也是需要一番心智与才力的。换了我们不一定就能挥洒自如。“不是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硬是去闯,就无异于南辕北辙了,于生活,于事业都有害无益。
  社会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发挥才智、技能的机会,选择的自由度大了,同时也易使人这山看着那山高,频繁地跳槽,改行,不断地变化自己的生存位置,弄不好有限的人生就在这不停的转换中悄然流逝。
  在纷至沓来的诱惑面前,为自己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对自己,对社会都是必要的。要的是不要丢了冷静和理性。过得好,活得有滋味,并不仅指物质上的富足,摒弃物质的诱惑去选择,那么就会享受到每一份成功带来的快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