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

  发展旧货市场 活跃商品流通
  ——西欧四国发展旧货市场对我们的启示
  郭文
  最近,我们实地考察了瑞士、西班牙、比利时、丹麦四国的消费品旧货市场,走访了旧货市场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四国的旧货市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我们得到不少启示。
  一、旧货市场的主要类型
  西欧四国旧货市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因时间紧,仅对部分消费品旧货市场进行了考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旧货连锁商店。这是一种现代形式的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旧货经营方式,近年来发展较快。例如:在西班牙开设的CASH旧货连锁商店,是一家国际连锁店,总部设在澳大利亚,全球有400多家分店,分布30多个国家,年营业额逾3亿美元。CASH公司1995年在西班牙试办第一家分店,现已发展到30多家,一年后将达60家。
  救济型旧货商店。这是由社会慈善机构或服务机构兴办的商店,物品基本来自社会各方的捐赠。这些机构将捐赠物品清洁整理后,拿到所属旧货商店销售,所获利润用于慈善救济事业。丹麦红十字会自1991年起在全国公共场所设置了7200个固定的旧服装收集箱,居民可将捐赠衣物清洁后用塑料袋装好,放进箱内。丹麦红十字会年收集旧服装近4000吨,通过两个分拣中心分拣处理,一般将衣物分成三类:一类较好的,拿到其开办的旧服装店销售;一类次好的,直接捐助给安哥拉、波黑等一些发生战乱国家的难民;一类较差的,当作垃圾处理掉。政府对这些商店均实行免税政策。
  个体旧货商店。主要是个体或家庭经营。商店物品来源分成两类:一类主要是免费得来的。居民要淘汰旧东西,可打电话通知这些商店上门拉货,虽一般免费收取,但对于一些比较值钱的东西,商店也要酌情付费。另一类是以买断方式收购进来的,这是主要方式。有经营百货的,也有经营专品的。如在布鲁塞尔,我们看了一家灯具商店,店主是一位残疾人,收购的灯具具有工艺性质,不仅向国内销售,还卖到国外,有一定的知名度,许多买主慕名而来,年营业额10多万美元。
  跳蚤市场。这是活跃旧货交流的一条重要渠道,主要集中在大都市的商业区和居民区附近,采取摆地摊的形式。我们在哥本哈根参观了全市最大一家室内跳蚤市场,有325个摊位,营业面积4500平方米,周末两天全开,每个摊位费350—400丹麦克朗(1美元约合6.8丹麦克朗),每个顾客光顾市场要交5丹麦克朗,两天客流量约4500人,营业额约10万丹麦克朗(约合1.47万美元)。
  二、旧货市场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通过考察和了解,我们对旧货市场的特点和作用有以下一些认识。
  第一,经营旧货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萎缩,而且得到新的发展。过去那种典型意义上的旧货市场概念,即为了糊口去卖旧货,因为缺钱去买旧货,已经不能完全包容。经营旧货和消费旧货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赋予了新的内涵。“旧货”不仅仅是指新货被使用才成为旧货;还包括商品的调剂,即卖出旧货的人是为了买入新货,买入旧货的人是因为符合自己的需要,不管新旧;有的商店还包括一些高档的工艺品、古董、字画、家具等商品;有的还包括新货卖不出去,企业或店主为了盘活资金,削价销售积压产品。
  第二,旧货市场有助于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旧货市场一般主要为社会中、低收入层所接受,同时也可以满足一些人的特殊需要。旧货市场近年来能够迅速发展,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价格便宜,旧货价格一般只及新货价格的一半或更低。低廉的价格和几乎保持原商品使用价值的效果,可以适应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
  2.旧货市场也为社会中高收入阶层更新旧货,启动新的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发达国家,往往中、高收入阶层购买力较强,他们追求时新,卖掉旧货意味着购进新货。这部分人在社会消费构成中占有较大比重,这部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虽然旧货交易是整个社会商品流通的一小部分,但它对于活跃商品流通仍是不可或缺的。实践证明,发展旧货市场可以促进新产品流通,拓宽全社会的消费需求,还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一定的国际商品流通。
  3.旧货市场的开辟,既使原有商品价值得到再次实现,也能创造出新的价值。我们在西班牙参观的CASH旧货连锁商店,一般用新货的1/4价格收购旧货,从而使旧货商品的价值得到第二次实现;商店再用新货的1/4价格用于旧货的清洗、修整和加工以及商业经营,最终用新货一半的价格卖出,利润很高。这后一个1/4价格,实际上是商店的成本耗费加利润,是增加值,在统计上当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因而是经济增长的直接表现。
  第三,现代经营管理形式在旧货市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促进了旧货业的发展。首先,商业连锁经营在旧货市场发展中得到运用。连锁经营的管理方式严谨、规范,实行规模经营后,成本低,信誉高,顾客都愿意到连锁商店买东西。我们参观的几家旧货商店,甚至连社会慈善机构办的旧货商店,都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其次,信息业已广泛渗透到旧货市场中。旧货市场离不开信息沟通,关于旧货的报纸、广告咨询业比较发达。丹麦有一家专门为旧货市场服务的“兰报”(DETBLAPAKHUS),为买卖双方免费刊登旧货广告,报纸靠出售赚钱,发行量很大。最近“兰报”已上电脑网络,顾客购买网络卡后,不出家门即可查询。顾客可根据“兰报”信息直接上门洽购,这种私人之间的买卖不仅是合法的,而且还免税。
  第四,旧货消费观念开始发生转变。随着旧货市场的发展,旧货业已成为一种古老的新产业,“旧货”名声不旧了,上层人士不再羞于光顾此类商店了。人们在周末假日光顾旧货市场,既能买到经济实惠的东西,又可以观赏。据了解,旧货市场已成马德里的一大景观,每个星期天到旧货市场光顾的除了当地市民外,还有大批游客,人数多达20万。因为旧货市场具有当地文化习俗特征,许多游客乐于到此一游,外国游客还可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第五,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旧货业是对原有商品的再次经营,从全社会来看,是能够增加就业岗位的。一是旧货经营人员,如各类旧货商店的员工,个体旧货店的店主,跳蚤市场的职业摊主。二是直接为旧货市场服务的部门,如各类为旧货市场服务的电脑网络、报纸、广告、咨询等信息产业的工作人员,搬运工,市场管理人员,等等。
  三、对我国发展旧货市场的几点启示
  发展旧货市场对我国有现实意义。西欧国家的实践表明,发展旧货市场,具有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缓和社会分配矛盾和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等多方面意义,是值得我们认真兴办的一个行业。我们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把旧货市场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进一步办好。
  1.我国应积极发展旧货市场。目前,我国旧货市场数量很少,组织形式单一,管理落后,与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纺织、轻工、家电等许多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已由过去的供给不足转向需求制约。如何积极地发展旧货市场,启动消费需求,是一条值得重视的途径。不少中、高收入家庭打算更新耐用消费品,但苦于没有地方转让旧货;而低收入者想购置便宜、实惠的旧货消费品,也苦于没有地方买。因此,开办旧货市场,让旧货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进行调剂,有利于满足社会不同群体多层次的消费需求,活跃商品流通。旧货市场不仅要在大、中城市办起来,还要办到小城镇、办到农村去,让旧货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进行流通,开辟广阔的内地和农村市场。
  2.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发展旧货市场,面临着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对“旧货”的观念过于陈旧。一方面,家里有了旧货没法处理;另一方面,一般也认为,购买旧货和逛旧货市场是失身份、丢面子的事。把“旧货”视同旧物,只能自己使用,很难认同把旧货拿到人们之间进行相互转让和再消费。人们还没有把“旧货”真正放到市场经济的视角中去看待,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旧货市场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消费品更新速度加快,已客观存在着一批供、需者。因此,要从改善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宣传工作入手,使人们认识和了解发展旧货市场的意义,逐步转变观念。
  3.把发展旧货市场与实施再就业工程结合起来。经营旧货属于商品的二次流通,能够增加就业岗位,并且投入少,见效快,对于开辟就业门路,具有积极意义。应把发展旧货市场与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结合起来。开办旧货市场,只需短期的培训,投入较少的资金,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制定相关的法规,就能很快开展起来。据了解,各地已经有一些好的做法,如西安旧货交易中心响应市政府号召,首批摊位全部出租给本市下岗职工;青岛市举办的旧货市场优先考虑招聘下岗职工,等等。值得总结。
  4.把发展旧货市场与开展社会救济事业结合起来。西欧国家的这种做法,效果较好,可参考借鉴。这样做,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互助互济的良好风尚,也可以把人们以自愿捐助形式从事的社会救济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使捐助物品更好地调配给贫困地区和灾区。可通过有关部门(例如民政部门、红十字会等)举办救济型旧货商店的试点工作,待总结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5.对旧货市场给予扶持、引导和管理。一是制定必要的法规。由于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有必要逐步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规范旧货市场的发展。要防止把旧货市场作为不法交易和销赃的场所。可在认真总结各地开展旧货市场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一个规范性的行业管理办法。并主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对旧货市场实施必要的管理。二是实行一定的税费优惠政策。建议从旧货业经营的实际出发,制定具体办法,尽早实施。三是各地似应以中介组织(如旧货市场行业协会)为主加强自律管理,但必要的工商登记、治安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

  远眺京沪高速铁路
  本报记者 江世杰
  “积极做好京沪高速铁路前期工作,力争2000年开工建设。”
  3月28日,铁道部在“加快铁路建设动员大会”上作了上述宣布以后,立即吸引了国内外许多人士关注的目光。为此,记者走访了铁道部有关单位的同志。
  80年代中期提出构想
  中国高层部门领导人早就意识到,提高铁路运行速度、建设高速铁路是铁路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是国家经济实力强大、科技水平提高的具体体现,早在8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初步构想。到“七五”末期的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将全长147公里的广(州)深(圳)线改造成能开行时速160公里的铁路,并把它定名为准高速铁路,作为我国发展高速铁路的“试验田”。1991年底,广深准高速铁路正式开工。1992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高速铁路研讨会”认为,建设高速铁路条件最成熟的地方是京沪线。1994年,国务院批准铁道部开展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1997年,铁道部向国家正式提交《北京至上海新建高速铁路项目建议书》。1998年2月,国家高层决策部门提出“力争2000年开工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目前,正在进行京沪高速铁路的可行性研究,各项基础技术参数正在按计划进行研究。
  选定“京沪”理由多
  京沪沿线地区人口数量约占全国的1/4,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则占到全国的1/3以上。
  京沪沿线虽然是我国交通运输网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相对于运输需求来说,又是当前我国交通运输能力最为紧张的一个地区。全长1463公里的京沪铁路,是我国客货运输最繁忙的铁路干线,货运和客运密度分别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5.2倍和3.6倍。按目前的技术装备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所能提供的运输能力,其利用程度几乎已经饱和。京沪线扩大运输能力势在必行。
  当前世界高速铁路分为轮轨接触系统和磁悬浮系统两大类。前者已在日、法、德等国家长期使用,实践证明是一项既先进、可靠,又比较经济、成熟的高新技术。后者尽管试验列车的时速超过了500公里,但用于商业运行的线路尚未动工,主要原因是造价太高和技术尚不够成熟。我国专家们提出的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方案是轮轨系统:以运行高速客车为主,初期允许跨线中速列车上高速铁路行驶;老京沪线以货物运输为主,也开行少量的铁路局管内客车。
  数字勾出大“轮廓”
  京沪高速铁路将是什么样子?以下数据为我们勾画出一个大致轮廓:
  京沪高速铁路为双线、电气化牵引的客运专线,线路走向大体上与既有京沪铁路平行。全长约1300公里,初步考虑设26个车站,平均站间距离约50公里。
  由于京沪高速铁路位于东部沿海平原区,地质基底普遍松软,部分线路通过软土区和江河水害区,故路基采用高架桥的比重较大,初步估计桥梁总长约占全线33%。
  高速列车设计运营速度为每小时300公里,中速列车运营速度为每小时160—200公里,桥、隧、路基等基础设施按时速350公里的要求设计。届时,从北京到上海只用5个多小时。
  全线全封闭、全立交,并设自然灾害预报系统;沿线的环境保护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关于京沪高速铁路使用的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等技术装备,前一段有的报道说全部由中国制造。其实,这还没有完全确定。虽然我国也在积极开发研究这些技术,国家科委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已在“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中作了相应的安排,但由于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包括土木建筑、机械制造、信息与自动化、电力电子、材料工艺、空气动力、环境保护等多个技术领域,也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掌握,因而比较合适的途径是:以我为主,引进技术与科研攻关相结合,国内外和路内外技术相结合,博采世界各国技术之所长,使京沪高速铁路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又能逐步形成符合我国特点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也许,京沪高速铁路在准备开工和开工以后还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神州大地将飞驰高速列车则是肯定无疑的。因为,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乘坐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时就说过:“新干线推着我们跑,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图为行驶在北京东郊列车试验场内的从瑞典引进、时速200公里的摆式高速列车。 原瑞伦摄(附图片)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小资料

  何为高速铁路?高速铁路有哪些优势?
  世界上铁路列车运行速度的划分通常是:每小时200公里以下为普速;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为高速。自从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在1959年开工兴建以来,全世界已经建成高速铁路的国家有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等,线路总长超过4000公里;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高速铁路的国家和地区有:韩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土耳其、中国及中国台湾省。
  高速铁路的特点是:
  ——速度快,运营时速已达300公里,试验时速已超过500公里;
  ——运量大,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单方向运输能力每小时可达1.5万人以上,1991年日发送旅客超过37万人次;
  ——占地少,只相当于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占地的40%;
  ——能耗低,只是小轿车或飞机耗能的20%—30%;
  ——污染小,是唯一不用液体燃料的交通工具,可大大减少有害物质对大气的污染;
  ——安全好,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已安全运行30多年,至今各国的高速铁路没发生一起旅客死亡事故;
  ——效益高,目前已运营的高速铁路大都盈利。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

  干红 红到何时?
  干红:时尚风景线
  干红葡萄酒虽然对很多中国人还比较陌生,但却是西方人餐桌上的必备之物。法国人每人平均每年饮用几十升干红。两年前,韩国报纸披露干红葡萄酒有抗癌之功效,立刻在该国掀起了干红消费热潮。当然,这股浪潮不可能不影响到对外开放的中国。
  1997年我国干红销售量升至近4万吨。今年春节期间,目前居干红销量首位的张裕干红葡萄酒在北京、福建、山东等地竟然脱销。干红的流行反映出我国的饮食文化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在解决了温饱以后,人们更注重饮食的养生之道。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方式已不再畅行,豪饮、海量也已不值得称道。90年代以来,我国饮酒习惯已经由高度酒转变为低度酒,就反映出这种变化。干红酒的流行很可能会成为由白酒向果酒转变的开始。从喝干红开始,饮酒就不会轻易变成酗酒,高雅文明的饮酒方式会带动生活品位乃至人的文明素质提高。
  干红生产厂家:分我一杯羹
  资料表明,目前外国原装干红的平均进口价格每0.75升为12.7元人民币,市场零售价平均高达200多元。如果用进口葡萄原酒分装其利润更是高得惊人。目前进口散装原葡萄酒的平均价格每0.75升不过4.2元人民币,而分装后在市场上的售价动辄一二百元。高利润引发了一场干红市场争夺战。现在全国的干红生产企业以及干红品牌都超过200个,但目前的市场容纳量相对来说仍是非常有限的。1997年全国国产干红销量两万多吨,其中,张裕干红4000多吨,长城干红和王朝干红各2000—3000吨,其他的厂家合起来卖了1万吨左右。而两万吨是什么概念呢?像具有张裕公司这样的生产能力的公司一家就足可以“包圆儿”。另外,众多的外国葡萄酒公司也一直看好中国这个市场。目前,已经有1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干红品牌进入中国。1997年我国进口两升以下的瓶装干红将近1万吨,比前一年增加了303.9%。
  干红生产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从原料到技术到生产都自成体系的葡萄酒传统酿酒企业,以张裕公司为代表;另一类是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建立起来的合资企业,以长城和王朝公司为代表;第三类是作坊式的或由白酒企业转产而来的,其中一些企业靠购买葡萄汁发酵或直接进口散装原酒装瓶出售。
  干红:市场也有苦涩
  据了解,我国干红生产目前过于分散,需要适当集中,以形成竞争优势。一些企业原本不生产干红,所以既无稳定的资源,又无可靠的技术,更无足够的资本。酒类产品市场的形成和稳定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让消费者认同并建立忠诚度。建立忠诚度首先要有稳定、过硬的质量以及优良的服务。现在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干红有的是从别处购进葡萄汁发酵而成的,有的干脆就进口劣质原酒冒充高档干红,这样的酒怎么保证质量?最近国家技术监督局在对葡萄酒进行的抽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降低葡萄酒原料含量。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质量控制不严,造成产品感观不合格,有的铁含量超标,有的酒精度与标注不符。还有一批小企业专门从事制造假冒伪劣葡萄酒。我国的干红市场仍处于发育阶段,很不稳定。出现假冒伪劣干红,势必会打击消费者的购买欲,阻碍干红市场的进一步发育,正规的干红生产企业也会因此受到拖累,后果不堪设想。
  还应该指出的是,酿制1吨葡萄酒至少需要0.07公顷的葡萄原料基地。1997年我国的葡萄酒总产量突破30万吨,而专门用于酿酒的专用葡萄品种生产基地只有1.33万公顷,计划到2000年增加到2万公顷,而葡萄酒的年产量也将达到50万吨。由此可见,专用葡萄的缺口很大。据调查,现在的葡萄酒加工原料中,只有10%是专用品种,90%都是鲜食品种或兼用品种。还有一些企业四处抢购专用葡萄,造成葡萄提前采摘而影响质量。这样既降低了干红葡萄酒的质量又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这些干红的口味很差,在当前我国消费者对干红应有的口味还不太了解的情况下,会挫伤消费者饮用干红的积极性。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

  北京招商银行服务出新招
  “叫号机”叫来声声赞誉
  本报记者 曲哲涵
  5月17日,与门外行人熙来攘往、车水马龙的西二环路不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的营业大厅里安静而清凉。等待办理存储的顾客坐在等候席上悠闲地翻看报纸杂志。顾客进门后到服务台上一台机器“嘴”里抽出一张卡片,然后再去领取单据。记者也抽出一张卡片细看,上写:您的号码为27,请您稍候片刻,您的号码将被呼叫,并在窗口显示,谢谢合作。抬头看,各站着一位顾客的十几个柜台的窗口上方,小电子屏幕上正显示着红色的阿拉伯数字,随着扩音器里又一声清扬悦耳的呼叫,“16”号将手中的报纸放回报刊架,起身赴台。
  这就是招商银行北京分行新近推出,已普及到下属11个支行的“叫号机”。
  “往常排队又累又急,输密码、点钞票也不愿旁人看见。‘叫号机’不错,让人心里踏实,没叫到你的时候,安心等着就得了。”在北京分行,一位姓宫的中年男顾客这样说。
  “它也方便了我们的工作。”王府井支行身兼保安和咨询员两职的小郑说:“装了‘叫号机’以后,大厅的秩序比以前好多了,人多时候尤其明显。支行的工作人员不多,比如我,少用些时间站起来维持秩序,就能多用点时间坐下解答问题。”该支行的营业员张小姐也颇有同感:“行里用‘叫号机’的初衷是服务顾客,我们营业员也挺受益的。顾客一个一个地到柜台前办理和一大堆人挤在你面前,给人的心理感觉就是不一样。我觉得自己的心情比以前好,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采访过程中,很多顾客和营业员都提到了前一两年窗口行业“火”了一阵子的“一米线”,大家总的看法是:“一米线”给营业员“挡”出了一个空间,却仍将顾客束缚在长长的队伍中;“叫号机”则体谅到顾客的辛苦,让顾客拥有了一张舒适的休息椅、一段相对自由的时间和一份美好的心情。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

  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右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左一)、铁道部部长傅志寰(右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观看日本制造的高速列车模型。 原瑞伦 摄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

  图为行驶在北京东郊列车试验场内的从瑞典引进、时速200公里的摆式高速列车。原瑞伦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