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朱镕基会见德斯坦和巴尔
  看望我驻法人员
  本报巴黎4月5日电 记者李文政、王芳报道:正在法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5日下午在下榻的国宾馆分别会见了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和前总理巴尔。
  应对方要求,朱镕基介绍了中国的经济形势、今后几年的重大改革措施以及中国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看法和举措。德斯坦和巴尔分别表示,法国关注中国的发展,重视中国在亚洲和世界上的作用。中国经济中的三种情况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即持续增长、不断开放、保持稳定。中国在亚洲发生金融危机时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对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稳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法中两国不仅要在经济上加强合作,而且要在国际事务上协调立场。
  朱镕基对德斯坦和巴尔关心中国的发展表示感谢。
  当天晚上,朱镕基总理到中国驻法使馆看望了使馆工作人员以及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向大家表示慰问。


第6版(国际)
专栏:

  韩国同意与朝鲜举行副部级会谈
  本报汉城4月6日电 记者王林昌报道:韩国政府今天表示同意朝鲜于本月4日提出的双方举行副部长级会谈的建议,决定派出以统一部次官为首席代表的5名成员参加会谈,并建议会谈地点选在板门店等朝鲜半岛内朝方认为方便的地方。
  据韩国政府称,朝鲜于本月4日以红十字会代理委员长的名义电话通告韩红十字会总裁,提出就南北间肥料支援和相互关心的问题于本月11日在中国北京举行副部长级别的会谈的建议。
  今年初,朝方曾经多次通过民间渠道向韩方提出要求给予20万吨化肥的支援。韩国政府曾经表示,如果北方正式提出要求,则给以支援。这次会谈将讨论支援化肥的条件等具体问题。此外,还将就互派特使讨论执行南北协议书等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会谈。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克林顿的非洲行
明非
  4月2日,克林顿结束了他的非洲之行。这是20年来美国总统首次踏访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次访问的高潮是克林顿总统和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共同主持召开有民主刚果、肯尼亚、卢旺达和坦桑尼亚四国总统及埃塞俄比亚总理参加的小型“首脑会议”,并发表旨在推进非洲民主和贸易的“恩德培宣言”。可以认为,克林顿此次访非是一次精心安排的“重大外交行动”,其主要目的是推行美国的“新非洲政策”。
  冷战结束后,美国利用“一超”的优势,大力增强在非洲的地位。近年来,美国在“大湖地区”连连得手,力图把法国等对手排挤出它们的势力范围。有人说,美国企图建立一个北起埃及,中经民主刚果、乌干达等中部非洲国家,南至南非共和国的“美非轴心”,以确保21世纪美国在非洲的霸主地位。克林顿总统的非洲之行显然是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步骤。
  90年代初,美国等西方国家曾在非洲掀起一股“多党民主化”浪潮,结果造成了不少非洲国家的社会动乱和经济衰退,也损害了西方国家自己的利益。近两三年来,它们进行了政策调整。然而,在这次访非过程中,克林顿总统一再呼吁“加强民主和尊重人权”,看来,西方国家推行“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念,完全彻底西化非洲的战略决策并未改变。
  非洲资源丰富,市场广阔,近年来政局趋向稳定,经济开始复苏。克林顿出访前,美国政府就推出了一系列加强美非经贸关系的措施,如《美国对非洲综合贸易和发展政策报告》、《促进非洲经济增长和机遇法案》等。在这次访问过程中,美则明确地提出了美国在非洲的贸易和投资计划,宣布将成立“非洲贸易办公室”,召开非洲“改革国家首脑会议”,最终建立起21世纪“美非伙伴关系”。这表明,美国是想借非洲的资源和市场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以确保在下个世纪的全球霸主地位。美国总统访非,对促进国际社会关注非洲问题、推动减轻非洲国家债务负担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美非关系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美国能否成为非洲国家真正的伙伴,还是一个问题。法国媒体认为,克林顿非洲之行是一次“公关行动”,一种“商业行为”,美国的“新非洲政策”是“山姆大叔试图进行诱惑”,“美国人永远不可能成为患难之交”。至于非洲国家,他们对美国以往的强权政治和冷漠态度记忆犹新。因此,对于美国的“新非洲政策”,曼德拉总统一针见血地指出是“进行贸易而不提供援助”;针对“美非伙伴关系”,穆塞韦尼总统提出警告,“非洲大陆既不是法国的,也不是美国的”;“非洲受外国控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看来,克林顿总统访非之后,美非关系将会有所发展,但美非之间干涉与反干涉、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还会继续下去。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第斯共同体首脑会议闭幕
  就建立共同市场等达成共识
  据新华社基多4月5日电(记者余定良)为期两天的安第斯共同体第十届首脑会议在达到预定的目标后,5日在厄瓜多尔工商城市瓜亚基尔闭幕。厄瓜多尔临时总统阿拉尔孔主持了闭幕式。
  本届首脑会议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秘鲁和厄瓜多尔5个成员国就建立安第斯共同市场、加强安第斯共同体与南方共同市场、欧盟和其他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达成了共识。此外,与会首脑还就健全安第斯共同体内部各种机构、完善一体化体系的各项制度、共同迎接21世纪的挑战取得了一致意见。会议不指名地对美国单方面评估别国反毒斗争的做法表示担忧。
  会议通过的《瓜亚基尔纪要》宣布,共同体5国4日同巴拿马签署了一项关于谈判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奥尔布赖特呼吁加勒比国家
  共同加强反毒斗争
  新华社哈瓦那4月5日电 西班牙港消息:正在加勒比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5日在该国多巴哥岛表示,加勒比国家应当加强反毒斗争的力度与合作。
  奥尔布赖特是在当天同特多总理潘迪会晤后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作上述表示的。她称,如果加勒比国家加强反毒斗争的力度,美国将会研究增加对这一地区国家的经济援助。
  在谈及关于古巴能否加入加勒比共同体的问题时,奥尔布赖特指出,这应该由加勒比共同体国家决定,但她又强调美国所提出的“要力促古巴实行民主化的重要性”。
  据报道,奥尔布赖特在与潘迪会晤时着重探讨了两国在投资、贸易往来、环境和反毒斗争等领域内的合作,并签署了能源及环境合作两项协定。
  奥尔布赖特定于6日前往特立尼达岛,参加在那里召开的加勒比共同体成员国部长会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内塔尼亚胡致电穆巴拉克
  希望埃及帮助打破和谈僵局
  新华社耶路撒冷4月5日电(记者支林飞)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5日晚打电话给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向他通报中东和平进程近况,希望埃及帮助打破巴以和谈僵局。
  据以色列电台报道,内塔尼亚胡在电话交谈中希望穆巴拉克利用其影响,说服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在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第二阶段撤军问题上显示出更大的灵活性,并同意将第三阶段撤军工作纳入最后地位谈判之中。
  内塔尼亚胡坚决否认以色列参与谋杀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炸弹专家沙里夫。巴勒斯坦官员和哈马斯都曾指责以色列特工谋杀了沙里夫。
  目前巴以和谈因在以撤军问题上存在分歧而陷入僵局。巴方近日表示愿意接受美国提出的撤军方案,即以色列撤出约旦河西岸13.1%的土地,条件是以色列承诺继续贯彻第三阶段撤军工作。但以方不同意这么做。


第6版(国际)
专栏:

  索尼娅出任印国大党主席
  据新华社新德里4月6日电(记者李家声)印度国大党代表大会今天批准索尼娅·甘地为该党主席。
  据报道,出席印度国大党今天举行的代表大会的约1000名代表一致拥护索尼娅·甘地为党的主席。
  索尼娅随后发表了讲话,呼吁重振国大党。她说,在最近结束的大选中,国大党失利的真正原因是党的组织薄弱,未能团结各小党。她还严厉批评了党内某些成员违反纪律的行为。她表示,将到全国各地亲自了解党基层组织的情况,以便重振党的组织。
  索尼娅·甘地是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的遗孀。国大党前主席凯斯里是在3月9日辞去该党主席职务,为索尼娅让位的。该党最高决策机构———国大党工作委员会于3月14日推举索尼娅为党的主席。(附图片)
  索尼娅·甘地
  新华社发(法新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乌克兰议会选举初析
  本报驻乌克兰记者 于宏建
  3月29日举行的乌克兰议会选举已初步揭晓,乌克兰共产党等8个政党和联盟在总共30个竞选组织激烈的角逐中进入新一届议会。乌共以24.68%的得票率稳居首位,巩固了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舆论认为,这一结果虽未出乎人们的预料,但却突出反映了在错综复杂的党派竞争中各政治派别的实力现状和选民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将对乌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产生影响。
  这是乌克兰新宪法确定议会地位后,依照新《选举法》所举行的首次议会选举。议会沿袭的450个席位由原来在全国以多数制直选产生改为混合制选举,其中225名议员通过选区直选产生,另225名议员由获得4%以上选票的政党和联盟按比例分配名额。
  根据初步统计结果,在比例制选举中,乌克兰共产党获84席,右派政党“人民鲁赫”获32席,议长莫罗兹为首的社会党和农民党联盟获29席,绿党、政府总理普斯托沃伊坚科为首的人民民主党、前总理拉扎连科领导的村社党、进步社会党、前总统克拉夫丘克为首的统一社会民主党也都超过了4%以上选票的及格线,分别获14—19席。另外,通过直接选举产生的议员中,无党派的独立候选人占114席,乌共40席,“人民鲁赫”13席,农业党10席,村社党6席,其它政党1—5席。这一选举结果确立了新一届议会政治力量的分布,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此次议会选举的几个特点。
  首先,严峻的经济形势对选举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今年以来,尽管国家经济出现了一些好转,但生产下降、失业增加、拖欠严重、物价上涨等尖锐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以总理普斯托沃伊坚科为首的“政权党”———人民民主党在选举中仅获不到5%的选票,体现出选民对政府及其政策的不满情绪。乌共则利用广泛的群众基础抨击政府现行政策,其主张赢得了选民的拥护。乌总统办公厅主任库什纳廖夫在评价选举结果时说,选民支持共产党的主要原因是不满目前的生活水平。这一评价可谓一语中的,表明如何使经济尽快走上发展之路,仍是乌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
  其次,众多的党派力量在选举前后相互制约。乌克兰杂乱无序的多党体制使此次议会选举竞争激烈,造成选票大量分流,中间党派力量过于分散。“人民鲁赫”领导人也抱怨右派力量不团结,让左派钻了空子。而左派政党尽管主要以共产党和社会党、农民党联盟两股力量参与角逐,获得了议会1/3的席位,但总体力量仍未在议会形成绝对多数,难以左右时局。鉴于这一现状,多数进入新一届议会的政党领导人都已表示,将在议会组建议员团时与一切可以团结的党派进行合作,以争取议会的优势地位。
  另外,不代表任何党派参选的独立候选人在总共225名直选议员中获得半数以上席位,成为此次议会选举的又一特点。这也证明选民在意识形态和实际利益的取舍上更加注重后者。因此,一部分影响大、能力强、能够给地区经济和社会安定带来实惠的独立候选人纷纷顺利当选。占议会1/4席位的这部分力量成为各党派争取合作的首选目标,其政策倾向将对议会政治力量组合产生重要影响。
  此间舆论认为,乌克兰新议会选举事关乌国内外政策的走向以及明年举行的总统选举,政府在推进其经济转轨进程时将会遇到议会反对派的强大阻力。本届议长莫罗兹在选举初步结果公布后就表示,现在谈论输赢还为时尚早。可以看出,各派力量在新议长人选等问题上的争斗将是新一轮角逐的开始。(本报基辅4月5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走出维希政权阴影
  ——法国对巴蓬案作出判决
  本报驻法国记者 王芳
  轰动法国的巴蓬案终于结束。4月2日,法国波尔多重罪法庭以“戕害人类罪同谋罪”,判处维希政权高官巴蓬10年监禁,剥夺公民权10年,撤销他获得的所有荣誉和嘉奖。当法庭庭长宣读裁决时,坐在被告席上的巴蓬显得极度紧张。宣判一完,他当场签署了上诉书,随即走出法院后门,登上审判期间一直乘坐的防弹车。在最高法院对他的上诉做出裁决前,他将保释。
  这是法国战后最长的一次审判:经历了18年预审,6个月审判,94次开庭和终审前19个小时的陪审团辩论。被告巴蓬,在“二战”中是维希政权吉伦特省政府要员,1942年亲手签令,逮捕和监禁了1560名犹太人,后来,这些人全部遣送纳粹集中营,绝大多数没能生还。巴蓬却在战后青云直上,担任过巴黎警察局长和内阁成员。1981年,报上揭出他当年签发迫害犹太人文件之事,受害者家属以“反人类罪”提出诉讼,案子拖到1997年10月才正式开庭审理。6个月来,审判牵动了无数法国人的心。人们来到法院,一次次献花,一次次点燃蜡烛,追悼罹难者,表达他们的悲愤。判决的前一天,许多人彻夜不眠地等候在法院。在审判过程中,法庭展示了6300多份材料和大量证据,有褪了色的名信片、泛黄的照片、印有“犹太人”字样的信封和被遣送人的“黑名单”。当劫后余生者伸出烙痕斑斑的手臂,当受难者的亲人哭诉着当年生离死别的情景时,法国人再次面对半个世纪前那个黑暗混浊的时代,重新审视“二战”中的法国。
  据报道,巴蓬在维希时代是个“奉命行事”的行政官员,没有直接参与迫害犹太人,而且在“二战”后期还协助过抵抗运动,并因此在战后获得勋章和重用。所以,对巴蓬的审判和定罪,也就显得格外复杂和困难。有人说,巴蓬是个“灰色人物”,他像一面镜子,反映了维希时代的法国。法国1940年投降后,当时实际的抵抗战士只是少数,还不到人口的0.5%,拥护维希政权的并非仅仅是几个巴蓬式的官员。在此气氛下,维希政权鼓吹的“民族优越”使排犹活动达到了高峰,前后有7.6万犹太人被法国解送德国。1942年盟军登陆北非,纳粹呈现败象,法国抵抗运动才蓬勃发展。“二战”后,希望法兰西强大的戴高乐,总不愿勾起这段难堪的记忆,为的是不影响“国家和谐”,他留用了巴蓬等维希政府的官员。在1981年以前,史学家几乎全都回避了法国这段排犹的历史。1995年7月,希拉克总统正式承认法国排犹的史实,表示国家应对这一悲剧承担责任,审判巴蓬遂成为可能。因此,对巴蓬的审判,可以说是法国对是否应当反思维希政权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当听到法庭宣读的判决时,现场的许多受害者家属潸然泪下,如释重负,他们说,“要对一个埋在集体记忆中的时期进行判决是多么难,我们等了50多年”,“尽管这场审判来得太晚,法国终究勇敢地正视了这段不光彩的过去,挽回了法兰西的尊严”。法国《解放报》也指出,“伟大的法兰西,在它的伟大中也有黑暗的一页,只有从阴影中走出来的国家才会更加伟大”。
  对于87岁的巴蓬来说,10年监禁形同无期徒刑,在审判中,他就多次病倒住院。尽管舆论对法庭的判决不尽满意,但此案的真正意义还在于警示未来,教育年轻一代汲取历史的教训。一项调查表明,法国中学有90%的学生对国家这段历史一无所知,搞不清法国在“二战”中究竟是战败国还是战胜国。但在审判巴蓬期间,年轻人所表示的关注超出了预想,旁听席上总是坐着不少年轻人。巴蓬是维希政权第一个也可能是最后一个受审的高级官员。美国一位历史学家建议,巴蓬案应作为一个富有教益的重要事件载入世界史,让后人永远记住这次历史的审判。(本报巴黎4月4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斯里兰卡修改法令 新闻记者免吃官司
  本报新德里4月5日电 记者李文云报道:4月4日,斯里兰卡外交部长卡迪加马宣布,斯将通过一项修正案,对那些与泰米尔猛虎组织接触的新闻记者免予起诉。卡迪加马说,那些同泰米尔猛虎组织人员交谈或接收他们传真的记者,将不会因此吃官司。
  今年1月,在泰米尔猛虎组织用炸弹袭击了斯最神圣的佛教寺庙之后,斯政府正式宣布该组织非法,任何人传播猛虎组织的任何命令、决定、声明或是主张,都将被判入狱,服刑7—15年。这项禁令在新闻记者中引起恐慌,因为有人定期从猛虎组织在伦敦的办事处获得声明,并在报道中引用。卡迪加马说,对禁令的修改是为了确保记者能自由工作。


第6版(国际)
专栏:

  4月3日,一本高约2.4米的巨型书在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展出,以纪念该图书馆开馆150周年。该书讲述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150年的历史。图为来自洛杉矶的5岁小朋友洛德在津津有味地读书。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基里延科能否过关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刘刚
  4月1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将投票表决是否赞同基里延科为新政府总理。自叶利钦总统正式提名基里延科为政府总理人选以来,基里延科已成为俄罗斯上上下下议论的焦点人物,他能否在国家杜马过关是眼下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3月23日,叶利钦总统根据宪法解散了政府,并于当日任命基里延科为政府第一副总理,代行总理职务。由于基里延科比较年轻,而且在俄罗斯政坛知名度不高,很多人对这一任命感到突然、不理解。几天来,国家杜马中反对声越来越高。但是,叶利钦的决心也很大。4月3日,他再次致函国家杜马,请求批准他对基里延科的任命。4月2日,俄总统、代总理、两院议长“四人会晤”时,叶利钦还建议国家杜马各党团及联邦委员会提出自己的新政府各部部长人选。叶利钦做出的姿态表明,他在政府成员结构上可以做出让步,但在总理人选上没有妥协的余地。
  争论越大,人们对基里延科的身世就越感兴趣。基里延科现年35岁,出身于教授家庭,毕业于高尔基水运工学院造船系,曾攻读国民经济科学院金融专业,获银行业务高级管理人员证书。几天来,记者曾问过一些普通俄罗斯人,他们是如何看待基里延科代总理的,一般的回答是:不了解这个人。也有人认为,俄罗斯是一个泱泱大国,作为政府总理,基里延科还太年轻,缺少必要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国家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他不能当总理。如果当总理,除了具有必备的条件外,至少要有一年以上做部长的经历。”
  目前,杜马议员认为基里延科任代总理以来“听的多,说的少”,议员们要求他拿出自己的经济纲领。有观察家评论说,反对基里延科的人实际上把他逼到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如果他在纲领中反对切尔诺梅尔金政府的“唯货币主义”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就等于否定了俄罗斯近六年来的改革历史,也等于否定了叶利钦总统几年来的政绩;如果宣布自己是切尔诺梅尔金政府路线的拥护者,人们自然要问:既然新总理执行的是旧路线,那么还有什么必要解散旧政府呢?
  4月2日,基里延科在“四人会晤”时详细介绍了他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得到了叶利钦的充分肯定,并预祝他能够通过杜马的“艰难考试”。然而,很多杜马议员对基里延科的基本原则内容表示不满,甚至提出十分尖锐的反对意见。杜马宪法委员会主席卢基扬诺夫说,“基里延科的所有主张都没有离开旧政府的方针。一方面,他说国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另一方面,他又承认自己是总统的人。这使我们无法相信他会有自己独立的观点,会执行自己的政策”。
  基里延科究竟能否闯过杜马这一关?从目前情况看,在杜马中占多数的俄共议员团、人民政权党和农业党已明确表示将投反对票。有很大影响力的“亚博卢”议员团也表示了反对态度。其领导人亚夫林斯基对记者说,“‘亚博卢’不同意基里延科提出的治国方针,在任何情况下‘亚博卢’都不会支持基里延科”。“我们的家园———俄罗斯”议员团领导人绍欣已公开表示支持基里延科作为总理人选。但人们注意到,“家园”成员中有人对叶利钦总统解散政府的做法十分恼火,并表示在表决时有可能投反对票。以上情况显示,杜马中反对任命基里延科为政府总理的势力已形成一个强大的阵营。俄罗斯一些报刊认为,基里延科作为总理人选在杜马第一轮投票中通过的可能性很小。
  不过也有舆论说,如果认为基里延科绝对不能出任总理一职,那将是一个错误。首先,基里延科有叶利钦总统的坚决支持;其次,虽然基里延科在能源动力部工作的时间很短,但他与石油天然气部门的同事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该部门的实力因切尔诺梅尔金去职受到一定的影响,现在他们将全力以赴支持基里延科登上总理宝座。此外,基里延科几天来积极与各方会晤,希望通过协商争得它们的支持。目前,议会上院多数人表示支持基里延科。
  眼下观察家都非常重视4月7日的“圆桌会议”,届时各党团将提出自己的部长人选。如果叶利钦总统与各党团协商达成协议,这将对4月10日投票结果产生重大影响。人们注意到,“四人会晤”后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的强硬态度已经发生变化,而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也曾表态说,“问题不在于基里延科本人,而在于新政府的方针和纲领”。人们评论说,基里延科能否闯过杜马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圆桌会议”的结果。如果“圆桌会议”达成了令多数党团满意的协议,基里延科在杜马是可以过关的。(本报莫斯科4月5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杀害哈马斯要员疑犯被捕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4月6日电(记者戴巍)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今天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宣布,巴警方已逮捕了5名涉嫌杀害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炸弹专家”沙里夫的激进分子。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在一项声明中说,这5名嫌疑犯是哈马斯武装组织伊兹丁·卡萨姆的成员。沙里夫是在这一武装组织的内讧中被害的。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内阁秘书长拉赫曼说,被捕的5名疑犯全部交代了罪行。但到目前为止,开枪打死沙里夫的伊兹丁·卡萨姆武装组织的主要成员依然在逃。另外,巴勒斯坦安全部门在调查这一案件的过程中,在拉马拉查获了大量炸药和武器。
  3月29日,拉马拉一个工业区发生一起汽车爆炸案。在案发现场,发现沙里夫的尸体。经过调查,巴勒斯坦安全部门认为,凶手先开枪打死沙里夫,随后才引爆了他汽车里的炸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