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16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走向大市场

  信息:离农民
  是近还是远?
  本报记者 董建勤
  近年来,部分农副产品供过于求的问题成了上下犯难的事情。相当多的农民丰收之际后悔当初市场信息不灵,不该盲目种植,“凭感觉”、“跟风跑”。对此,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司长闵耀良认为,“目前,农副产品市场信息的渠道还不通畅,广大农民还缺乏对市场供求变化的分析预测能力。信息引导和服务越来越重要”。
  实际需求急火火
  市场信息不灵的教训近在眼前。
  一年生越冬蔬菜牛蒡,市场主要在韩国和日本,1997年供大于求。江苏丰县金陵乡齐阁村前两年出口效益看好,已发展到2000亩,人均收入5500元;去年连同周边地区一下子扩大到8万亩,结果有的地方只卖到四五分钱1公斤。
  虚假信息泛滥,鱼目混珠。一些不法之徒利用人们急于发财致富的心理,散布虚假信息以发不义之财。最为突出的是针对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民,以帮助脱贫致富为名,大量发布稀有动物养殖、名贵植物种植的虚假信息,诸如珍珠熊、蝎子等,并许诺重金回收,致使成千上万的人血本无归。
  教训使人聪明。河北省永年县的农民刘言林搞蔬菜运销,由于信息不灵,两年下来,不但没赚到钱,还赔进8000多元。他所在的批发市场与中国农业信息网联通后,他常先打电话问行情,有目的地发菜,不出一年半时间,就赚到3万多元。
  采访中记者感到,目前基层和农民对市场信息需求的呼声日益强烈,要求为他们提供准确的政策、市场、科技等致富信息。北京远郊贫困乡的一位年轻而有事业心的党委书记,从杂志上看到养美蛙致富等两条信息后,居然带着人开车前往提供信息的河南、江西两省跑了一趟,急切之情可见一斑。
  信息服务路漫漫
  “一头热”,这是一位吃过亏的年轻农民对当前农业信息现状的描述。他说,尽管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很迫切,而信息却“像雾像雨又像风”,不知“你离我是近还是远”。
  我国农户大多经营规模小,缺乏依靠自身力量获得信息的能力和财力,在发展生产中信息匮乏。当前农民在获得信息方面,一是途径少;二是不实用;三是滞后。他们的主要信息源不外乎这几方面:生产经营者的口耳相传,道听途说;集贸市场的价格公告和相互交流,以及一些农业服务机构和政府发布的简报和媒介上定期公布的信息。调查表明,某农业大省农民订阅报刊只占1%—3%,加上可以收集到政府和有关方面信息的农民总共不足10%,而各方媒体的广告信息又是工业品居多,包括供销社、农技站等传播农业信息的中介组织,大都未形成发布农产品信息的规范化渠道。
  长期以来,统计、市场监测和预测主要是为各级政府部门服务,真正用于指导农民生产的信息并不多,服务功能单一。只是在近几年,强化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才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共识,农业部于1993年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农业系统信息体系建设的规划和工作规范,在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为基层和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也已初见成效。但是,面对形势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需求,信息服务和引导还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目前县、乡两级农业服务组织亟待在政府的推动和指导下建立一整套快速有效、可以共享的农副产品信息网络。
  大量准确、适时的商品供求、农业技术等信息究竟怎样到农家?事实上,已有一些地方探出了行之有效的路子。山东平度市利用当地建立的“江北农业科技市场”,与国家骨干信息网络联通,把经过筛选的信息接通到全市各个乡镇政府和较大的村庄。北京、江苏、湖南等地也有些区县、地市走出类似的路子。
  与此同时,宏观的市场预测,一家一户做不了,一省一市不好做,中央有关部门有必要汇总全国各地及国际市场信息,做出农副产品的短期、中期及长期预测。农业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方瑜认为,市场预测可以减少农民因信息不灵造成的损失,我们要立足建好中国农业信息网,同时提供更多全面、准确、权威的分品种、分区域预测报告,为培育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业和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农业信息市场起到“龙头”作用。
  不过,信息到农家的路途注定不可一蹴而就。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副司长张玉香介绍说,按照有关方面的要求,农业部制定了《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要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信息体系模式。今年继续开展直接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试点工作,在不同经济区域建立以县级农业部门为主要环节、为农民提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需各类实用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先期取得经验,以点带面,然后逐步推开。
  全国“鱼米果肉”生产大县重庆市长寿县科技赶场上,农民正围着科技人员“抢”资料。
  樊强摄(附图片)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田野风

  “啃”太行的人们
  ——全国山区综合开发试点县平山县纪事(上)
  本报记者 周泓洋
  “轰隆”,又一声开山炮响,西柏坡乡党委书记韩二秃说,这48吨炸药,可造300亩宜林地。平山的林地靠炸,也靠“啃”。
  太行东麓,滹沱河畔的河北省平山县,不平,八成是石质山。山区综合开发试点选在这里,可苦了平山人。搞开发,老农李梦龙说,没有炸药,不行!这山,是“啃”出来的!
  太行人,怎样“啃”山呢?最近,记者走村串户,爬坡越岭,被太行人“啃”山的激情感动着。
  韩二秃,不要老伴,不要房子;要树
  摊上“试点”,平山上上下下高兴,这不仅意味着每年有数千万元扶持资金,更重要的是,西柏坡人看到了靠林果摆脱贫困的希望。这一点,乡党委书记韩二秃心里明镜似的,于是,这心就扑在了400万亩太行山,连老伴都不要了。
  1996年春天,西柏坡乡6076口人,家家锁门户户上山,在已炸开的太行山乱石中整地造林。老韩的老伴原本就脑供血不足,不慎又摔伤,十几天了,老韩一直在山上忙活,日均要指挥栽1万棵树,没顾得上回去看一眼。工程结束,蓬头垢面的老韩回到家,妻子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数落:“兄弟,你就要你的树,不要老伴啦!”
  栽上的树是心肝儿。半年过去了,8月4日滹沱河肆虐,随后即酿成华北水灾,西柏坡最先尝到滋味。
  路冲了,电线断了,二秃在家呆不住了。8月5日凌晨3时,二秃披了件雨衣,打起手电,从村里往乡里赶。没路,山沟满是水,他就绕山梁走,一道山梁一道山梁往下爬,等站到新造的林区指挥泄洪保树时,西柏坡的干部们已经认不出自己的书记了。
  县林业局长冯书庆说,谁曾想,老韩一走,家里房后就发生泥石流,房子三面全埋在泥石中,泥石流从后窗冲了进来,老伴和小孙子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好在有众乡亲帮忙清理了泥石流,否则,房子冲不垮也被泡塌了。老农们说,俺们二秃书记不要房子,要树。
  握着这位老书记粗糙的大手,记者在心里说,正是千万棵像您一样的大树,擎起了共和国的大厦。
  王韶华,不要功,不要命;要有点追求
  33岁的乡长王韶华是开山放炮的总指挥,为了人均1分耕地7亩山场的西柏坡绿起来,为了老区人富起来,他不要命了。
  去年正月十三,太行山绿化工程实施万炮齐轰绿太行计划,西柏坡是主炮区,10万响火炮已经安装妥帖。为安全和准时,这位“不要命”的总指挥不顾危险亲自带领技术人员检查各炮区、炮位。随着王韶华的一声令下,火炮相继起爆,砂石飞向天空,恰在此时,突然狂风大作,裹挟着砂土和火药烟尘冲向处于炮区中心的指挥台,砸向王韶华。“乡长快跑!”此时,总指挥如果离岗,1000多名点炮手将会乱作一团,10万火炮将毫无秩序地爆炸,而有的则根本不会被点着。王韶华坚定地站在指挥台上,从容地指挥放炮。30分钟过去了,10万响火炮安全起爆。揉着被石块砸伤的脸,望着炸出的7800亩山场,王韶华笑了。
  说起他的“不要命”,王韶华说,小事一桩。看看王韶华的小事吧,开发两年来,西柏坡坚持“山、水、林、田、路、电”综合开发的总原则,已经开发山场1.4万亩,整修平台150万米,挖树坑50万个,植树35万棵。挖渠、修路、架电线;飞播、育苗、铺滴灌。西柏坡全乡人均搬动土石方250立方米。
  说起他荣获全国十佳公仆、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王韶华说,人总要有点追求,我追求奉献,这是实话。那些荣誉不应该是我的,应该给老区人民。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何时不再“跟风跑”?
  冬文
  信息时代正大步向我们走来,以经营信息及各种社会服务为盈利手段的信息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与此同时,伴随全球性经济竞争的激化,各行各业对信息的依赖性亦愈来愈大。谁能及时、准确、迅速地把握信息,谁就是赢家。
  就目前的我国农业而言,市场信息对于蔬菜和经济作物的影响最为显著。据悉,各类大棚蔬菜已突破1亿亩,加上大田生产的蔬菜,人均占有量已达250多公斤,供求总量趋于饱和。自1995年以来,应时蔬菜价格大多降价20%以上,而成本费用却居高不下,造成增产不增收乃至减收。但由于缺乏信息,各地还在盲目发展,基地建设大同小异,品种单一,缺乏特色,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烂市”现象。这是不是意味着太多,不能搞了呢?不尽然,关键是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品种、质量、时间差的竞争日趋激烈,信息作用举足轻重。
  诚然,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是我国农业生产在新时期面临的基本矛盾之一,讲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关键是要加强对市场的分析、预测,为农民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
  自农村改革以来,农民对于种什么,何时种,怎样种,有了充分的自主权,但由于信息不灵乃至缺乏,流通渠道不畅,对市场反应迟钝,“跟风跑”的意识较浓,看到别人成功了自己也想试试,拼命地向一条路上挤,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农民的这种感觉,往往起误导作用;与此同时,不少地方政府在指导工作上坚持以增量求增效,搞一刀切,也易于引发供求格局突变,造成新一轮的大起大落,影响经济发展。
  可见,加强对农民的信息引导和服务,使分散的经营和国内外大市场接轨成为当务之急。我国有9亿农民,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主要在农村,5000万贫困人口也集中在农村。如对目前的现实情形听之任之,不用信息手段加以引导;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化不能全面启动;如不通过立法对信息产品的从业人员进行严格规范,保护广大农村消费者的权益,则势必将影响农业、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打好扶贫攻坚战

  挣脱贫困的冲刺
  ——河南省伊川县扶贫攻坚纪实
  宋赞斌 葛高远 张健笙
  “国定贫困县”,曾经如同大山一样,沉重地压在河南伊川70万人民头上,这顶帽子去年摘掉了,在洛阳市属7个贫困县中率先解决了温饱问题。
  开发扶贫“五结合”
  伊川从“五个结合”入手,在广阔的社会经济舞台上唱活了扶贫工作这出大戏。
  扶贫开发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种植结构相结合。经过全县多方筹资7000万元,历时5个冬夏,扩大了水浇地面积14.7万亩,形成了“红薯岭、谷子坡、玉米川、稻谷滩”的作物种植新格局。
  扶贫开发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确定了“五业(畜牧、温棚、烟叶、林果、劳力输出)富民”的思路,共建成了35个龙头企业,23个商品基地和32个综合专业市场,初步形成了产业化格局。
  扶贫开发与兴县工程相结合。以煤、电、酒、油为拳头,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1993年以来,多方筹资11.4亿元,建成了全国地方电厂装机容量最大(2×12.5万千瓦)的伊川第二发电厂,年创产值4.5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带动了全县煤炭、运输和乡镇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扶贫开发与对口帮带相结合。在交通部对口扶贫扶持下,投入资金2700多万元。改善和新修了54.4公里的干线公路,修建砂石路27条,实现了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汽车。
  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县委、县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工作组,对全县“瘫、懒、散、乱”的村,尤其是贫困村的领导班子进行了整顿,调整贫困村支部71个,使其凝聚力、战斗力和发展经济意识明显提高。
  到村入户“五落实”
  全县实行了由区域经济开发和扶贫到户并重的战略,把重点直接瞄准一家一户,从五个方面狠抓落实。
  一是贫困户落实,摸清贫困户底子。从县直机关、各乡镇抽调500余名同志,逐村和贫困户面对面入户算账。
  二是帮扶干部落实。全县领导动员县、乡3512名机关干部和343名基层干部、党员、致富能手和3828户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县委书记刘应安春节前就和鸦岭乡于营村贫困户杜周旺结成对子,新年伊始,便来到杜家送上1000元帮助上项目。
  三是致富项目落实。规定每个贫困户1997年人均收入必须超千元,各户都围绕这个目标,以短、平、快项目为主,以种、养、加项目为重点,全县3828个特困户共落实项目10547个,户均2.76个。
  四是项目资金落实。发动县、乡、村干部每人垫付500元—1000元,帮助贫困户上项目。全县3512名扶贫干部共为特困户筹措资金392.2万元,户均达1000元以上。1997年全年投入的扶贫资金户均达1500元。
  五是档卡资料落实。对全县所有贫困户全部建档立卡,每个贫困户都有《贫困户脱贫致富记录卡》和一本大事记。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乡情实话

  福建
“人情费”知多少
  本报讯 据福建省农调队农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97年福建农民各类赠送亲友的现金支出人均达到152.89元,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5.5%。平均每户农民家庭一年要花费729.29元的“人情费”支出,远远超出同年农户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户均106.99元)、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户均247.85元)、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户均421.38元)、家庭设备和用品及服务方面支出(户均468.56元)、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户均194.04元)。
  农村“人情费”主要用于各类红白喜事、各种大小节日时,亲友间互送红包、礼品。近年来,福建农民“人情费”支出连年看涨,人均额1997年比1996年增长了30.1%。
  (郑进)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小议

  此风不可长
  福建农民年支出“人情费”居高不下,连年看涨,已成了一大负担。不仅影响部分低收入农户扩大再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据悉,有些农户并非愿意给自己增加这样的额外负担。但是,农村社会看重的是“你来我往”,否则便会引起亲友的非议;且攀比之风日烈,“你有我也有”,甚至要“我比你出手还大方”。部分收入低的农民,尽管手头紧张,但顾及脸面,也只好跟风,类似的情况不仅福建有,其他省区也有。希望各地加强引导,坚决刹住农村过猛的人情消费风。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打工妹之家”两岁了
  4月4日,近百名在京打工妹欢聚北京柏树胡同7号,为自己的组织——“打工妹之家”举办成立两周年庆祝大会。
  由《农家女百事通》杂志社发起主办的打工妹之家是我国第一个完全以农村进城务工女青年为对象的NGO(非政府)组织,于1996年4月6日正式成立,最初设在柏树胡同一间10平方米大小的平房内。经过两年的发展,“打工妹之家”不但拥有了自己的活动室、电脑房,而且总结出一整套服务外来女工的组织管理经验,成员由最初的100名发展到今天的300多名。
  目前,北京市约有300万外来务工人员,其中100万为打工妹。“打工妹之家”发起人谢丽华女士表示,今后“打工妹之家”将继续本着全心全意为打工妹提供咨询和帮助的宗旨,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职能。(小董)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被树为“全国庭院经济高效产业示范村”的湖北省洪湖市柏枝村探出一条以名、特、优养殖为主导的产业化发展新路子。
  图①:仅“十里鸭廊”这一项养鸭就逾10万只,富了本村村民,且带动了沿洪湖的9个乡镇和20多个渔场养殖业的发展。
  图②:该村兴隆达饲料厂,年产饲料2万吨难以满足村内外养殖户的需求。
  图③:过去穷得叮当响的方老汉(左)说:“你瞧,这20筐蛋最少也要卖3000多元钱呢!”李晓祥摄影报道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四面八方
  农行哈市分行
  巧打“城市牌”
  本报讯 哈尔滨市下辖十二个县(市),既是大都市,又是大农区。中国农业银行哈尔滨市分行及时调整经营方针,把城市作为储蓄业务的主战场,极大地增强了资金供给实力,今年一季度各项存款首次突破一百亿元大关,比上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六,其中有百分之八十三来自城市。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可用资金,去年以来,该行累计为省、市供销系统发放商贸贷款六亿元、农业生产贷款十亿元。
  (赵力 刘延明 魏铁军)
  农行安化支行
  推行等级管理
  本报讯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安化县支行今年率先在系统内推行了行员等级管理。该行从改革员工分配机制入手,制定了一套办法,激励职工苦练基本功,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按能定级,以绩取酬,拉开工资档次与差距,逐步打破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人员素质、思想状况与经营效益得到全面提高。(张剑)
  农行黄州支行
  筹资支持春耕
  本报讯 农行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支行多方筹集支农资金,目前,共组织春耕支农专项资金一千二百多万元,投放贷款九百四十六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二十三点六和百分之二十六点九。今年开春早,该行积极从全区农行系统抽出八十多名员工,组成四十多个春耕支农服务小分队,普遍深入全区各个乡镇、场、村组及农户家中,实行“边摸底,边筹资,边落实,边发放”的服务方式。
  (方胜刚 陈志国)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徐鹏飞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