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地方热线

  选公仆十年不辍 论功过百姓评说
  本报记者 傲腾 王学孝
  今年春节后的一天,天津和平区的几条街道上,人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不是在抢购什么商品,而是在投票评选自己心目中的“人民公仆”。
  天津市各级干部“做人民好公仆”活动发端于和平区,逐渐推及全市。目前,广大干部争做人民好公仆已由响亮的口号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并已形成共识:评选上好公仆,是人民群众给予的无价奖赏。
  10年前,天津和平区百姓为感激那些为自己办好事的基层领导干部,自发地搞起了由百姓奖赏领导的活动,由此拉开了“评选人民好公仆”活动的序幕。随后,红桥区、河西区、南开区等相继开展了“学习焦裕禄,争当人民好干部”、“公仆一日”、“万名公仆进万家”、“公仆送温暖”等活动。在总结各单位主题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市委就全市深入开展“做人民好公仆”活动作出了统一部署,把这一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于这一活动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从而得以坚持十年,不断深入,健康发展。
  “有困难找公仆”,已成为天津广大群众挂在嘴边的话。
  河西区工商局大营门工商所党支部书记、所长景志刚,是国家人事部命名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一次,一位老太太到所里打电话,景志刚从电话中了解到这位老太太叫马家蒲,是一个88岁高龄的孤寡老人,平时无人照顾,生活困难。景志刚毅然决定把这位老人作为包保对象,和同志们坚持长期上门服务,为马老太太安装烟筒、炉子,买煤,劈柴,洗衣服,修电器。老太太见人就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国家干部好!”
  天津市河北区房管局工会主席倪光珍始终把定盘星定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上。一次,一位双目失明的退休老职工想把房子调一下,和儿子住在一起,好有个照应。她知道后,想方设法,几经周折,把一套楼层好,阳光充足的三室一厅分给这位老职工。老职工激动地说:“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党的阳光却照亮了我的心!”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天津市各级公仆们办的惠及900万百姓的实事,是有口皆碑的:“引滦入津工程”,使天津人喝上了甘甜的滦河水;菜篮子工程,使津城百姓一年四季肉蛋菜丰盈;“三环十四射”及八路二桥的修建,使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大为改观;危陋平房改造,几年内让50万居民喜迁新居……
  做人民的好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要体现在为民办实事上,而且要体现在清正廉洁、秉公办事上。几年来,全市党政机关干部在公务活动中,基本做到了市内不吃饭,下乡不喝酒,自觉不涉足营业性娱乐场所。有关方面提供的材料表明,近一年多时间内全市各级党政机关拒绝吃请受礼达14万多人次,折合人民币1000多万元。全市清理出245辆超标车,全部妥善处理。在中央联合调查组上路检查和全市组织的18次突击检查中,没有发现违规的车辆。据全市抽样调查,天津市广大人民群众对全市反腐败斗争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满意和比较满意率高达90%以上。
  第二煤气厂煤管科科长史维信,每年掌管着3.4亿元的购煤款。1993年7月,他去山西某矿洽谈业务,对方趁他不注意悄悄把1万元现金放进了他的手提包,等上了火车他才发现,退已经来不及了,便带回了天津向厂党委讲明了情况,在对方来津办业务时退了回去。1994年3月,一家合资企业急需1.5万吨原煤,找到史维信后明言:只要压低煤价,每吨给他2元好处费。史科长听后笑着说:“请你回头看看那是什么?”对方扭过头去,看到墙上高悬着“公生明,廉生威”几个大字,无话可说,按规定价进行了结算。
  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得如何,干部是否清正廉洁,群众眼里最清楚,心里最明白,也最有发言权。所以,一年一度的春天评选公仆活动,他们都踊跃参加。百姓把无价的奖赏——选票投给他们衷心拥戴的人,公仆以模范的言行在百姓心目中树起了无形的丰碑。
  10年来,随着“做人民好公仆”活动的不断深化,各级各类的先进人物大量涌现,充分展示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天津市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
  张宝瑞摄(附图片)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热点追踪

  从南京至吴淞口不足四百公里的长江水岸线上,竟建有一百零六个万吨级码头,数百个万吨级以下的码头泊位,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码头“超生”何时了
  桂慧樵
  前不久,记者顺长江而下采访下游地区港口建设情况,所到之处,一派“繁荣”景象。从南京至吴淞口,几乎所有的沿江市县均设有一个以上的沿江开发机构,有的称为沿江或港口开发区,有的称为重大建设项目办公室,不一而足;此外,还有不少外地、外省或外国的经营实体也争相来到长江下游水运口岸,投资开发码头泊位。
  据记者调查了解,从南京至吴淞口这不足400公里的狭短水岸线上,目前已建成106个万吨级码头,还有数百个万吨级以下的码头泊位,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港口一个劲地建,码头一窝蜂地上,果真有这么大的需求吗?以中外合资南京国际集装箱装卸有限公司为例,这个年设计通过能力为30万标准箱的码头,近年来装卸总量均在15万标准箱左右,比设计能力少了一半,且呈不断下降趋势。对外开放一类口岸的常熟兴华国际集装箱码头,一位操作经理苦涩地说:“我们这些高效率的装卸设备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也许10年过后,也不一定能形成生产规模。”
  尽管如此,目前一些地方和一些新开发的港口,还处在多方投资、多家建设的热潮之中,有的甚至不按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盲目立项,竞相争上港口和码头项目。
  其实,码头建得再多,港口规模再大,也只能是总量的分流而已。就长江下游而言,现有水运设施,已然相对过剩。重复建设,不仅劳民伤财,也是一种浪费。而这种遍地开花的结果,已使现有码头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干线班轮难以形成,还使本已形成专业化、高效化和集约化的中心港口,逐渐失却昔日的“中心”作用。
  无序建设,引发无序竞争。一些码头为了自身利益,不惜采用压价、杀价等不正当手段谋求生存,破坏了运输市场的正常秩序。比如说,某类货物按规定每吨装卸费为36元,但一些港口码头为争得货源、留住货主,恶性杀价30%—50%。由此出现了一种反常现象,有的港口尽管装卸总量上去了,但一年下来还要亏上几百万元,甚至更多。据了解,近两年来,长江下游码头由于杀价竞争,造成损失超过3000万元。有的码头由于效益不佳,陷入困境。更有甚者,有的港口还因水域或资源等问题而发生斗殴事件……
  岸线管理也存在问题。岸线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合理利用长江岸线及其水深是建港的基本原则。但有的地方不按岸线规划行事,造成岸线使用不当;有的盲目上马,导致码头护岸崩陷和码头前沿淤塞……某个港区4个万吨级泊位就占了4公里岸线,年吞吐量只有200多万吨,使岸线资源浪费严重。
  长江下游码头建设失控状况,引起了上下各方的关注和重视。一些有识之士指出,一个城市不论港口码头的管理体制、产权归属如何,都要将这个城市内的所有港口码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对那些新建且尚未形成规模、利用率又低的港口码头,可走区域联合之路,以成片开发,形成群体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记者见闻

  农民办科协
  能人“闹”渭源
  本报记者 陈伟光
  3月末,甘肃定西地区普降瑞雪。望雨欲穿的农民,此时正忙着播种一年丰收的希望。
  定西地区渭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资源贫乏,人均耕地少,必须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才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对此,县里领导明白,老百姓心里也亮堂。所以这里农业土专家特别多,曾出现过“八大(科技)能人闹渭源”的盛况。
  最令记者感兴趣的,还是去年底成立的渭源县连丰农作物良种试验示范协会。这是个农民自愿结合成的民间组织,以农户试验、示范的方式,推广农业新技术,为农民提供有偿服务。协会不仅在莲峰乡下寨村设有总会,还在各乡、村设分会、支会。协会聘请了省内8位农业科技专家做顾问。类似的协会,在甘肃省尚无第二家。
  在莲峰乡下寨村,我们见到了协会会长李茂春。李茂春今年58岁,从里到外透着农民的淳朴和泥土气息。毕竟读过初中,教过书,李茂春说起话来有条有理。他介绍了协会成立的始末。
  农村实行责任制后,农民以户为单位分散经营,原有的生产服务体系解散了。县里虽有种子公司,但因为不搞实地试验,农民不大相信它,就仍沿用六七十年代的种子,小麦亩产总在250公斤左右徘徊。事实告诉李茂春,这样下去,实在是对土地和劳力的浪费,必须引进新品种。1992年,李茂春从山东引进冬小麦891,在弟兄和亲朋好友的地里试种,当年小麦亩产达500公斤。示范作用产生了,求种者纷至沓来。
  初试成功,李茂春信心更足了。截至1997年底,他共从全国各地引进春小麦品种73个,冬小麦品种28个。试验结果显示,有50多个品种可以在本地区大面积种植,其中16个品种累计种植面积已达20多万亩,平均每亩增产200公斤。
  买种的人越来越多,李茂春每年繁育的原种根本不能满足大伙的需要。于是,一些人自愿与他联合,繁育应用品种。目前,协会会员已达36户,有试验田400多亩。协会试验示范的农作物品种,也不再局限于粮食作物,还包括部分经济作物,如油菜、黄芪等。李茂春还把自己这些年来科学实验的成果进行总结,用土语方言写成3本小册子:《冬小麦高产种植方法》、《春小麦高产种植方法》、《黄芪高产种植方法》,送给来买种子的农民。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起协会的前景,李茂春哈哈一乐,说:“由农民自己在地里试验并推广的做法,大有可为。”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下岗职工的故事

  掌权不私亲 女儿先下岗
  陈沸宇 蒋利荣
  3月28日,记者在乌鲁木齐一家餐馆偶遇朱香兰,她正在洗刷碗筷,忙得满头大汗。
  “你不是在新疆木材总公司储木场当机修工吗,怎么到这里洗碗来了?”记者好奇地问道。“我今年2月份下岗后,就来这里打工了。”她忙得头都没抬。谈起下岗的经过,小朱说:“木材总公司是自治区林业厅直属企业。父亲1992年从部队转业后,分配在林业厅搞人事工作。当时,我把保住工作岗位的希望寄托在父亲身上。但父亲动员我说,你们单位这次有一批人要下岗,你要带头,否则其他职工的工作就不好做。”
  “我干这活两年多,已经很得心应手了,况且我才21岁,身体又这么单薄,您不替我今后的前途着想吗?”小朱哭着对父亲说。“你不要光考虑个人得失,要为单位工作的大局着想。”父亲耐心地做女儿的工作。做女儿的太了解自己的父亲:他是说一不二的。这位当了25年兵的汉子,性格耿直、刚毅、无私。对于这样一位父亲,女儿是拗不过的。朱香兰流着泪点了头。朱福德立即通知木材总公司的领导,让朱香兰先下岗。
  朱福德一直对女儿很“苛刻”。朱香兰学过开车,近几年林业厅先后调进15名驾驶员,却从来没有轮到她。按林业厅的规定,领导子女不在身边的,可以安排一个子女在厅机关工作。朱香兰却没有沾上这份光。朱福德倒是想尽办法提出方案供厅党组讨论,把一批长期在边远山区林场工作的职工子女安排在厅机关工作。朱香兰下岗,总以为父亲会给她提供一个再就业的机会。但是看到父亲面带难色时,就不忍心让父亲为难。于是,她东奔西跑,找到这家私人餐馆打工。“你是不是觉得很失落和委屈?”“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谁让我有这么一个父亲呢。”朱香兰红着脸笑着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组织人事处处长朱福德让女儿朱香兰率先下岗,在自治区林业系统干部职工中受到称赞。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群众呼声就是决策依据
  中共山东省即墨市委书记 王怀岳
  王怀岳,1959年生,大学本科毕业,高级经济师。1976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胶南县琅琊乡乡长,灵山卫镇党委书记,胶南市委副书记,即墨市委副书记、市长,现任中共即墨市委书记。
  为政一方,就要爱一方百姓,安一方群众,富一方人民。对此,我未敢稍有所忘。工作中我体会到,要真正做到“爱民、安民、富民”,仅靠一种责任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种视人民如父母的感情,只有对人民群众有了真切的感情,我们的作风才能转变,才能把各种工作真正做好。
  即墨是一个有106万人口的县级市,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日趋兴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不容置疑,一些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部分群众的生活仍然贫困的问题,也客观存在。这些问题尽管是个别的、局部的,但作为“地方官”不去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就是失职。因此,我们要求市委、市政府成员以党的十五大精神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市委决策的第一信号。春节前夕,我们对本市长期令人关注的两大热点——引黄(河水)济青(岛)有关村庄土地征用费归还问题和带资入厂合同制工人本金返还问题,向全市人民作出公开承诺:迅速解决。此后,我们多方筹资1285.5万元,使这两件影响数千群众生活而又多年悬而未决的难点问题得以解决。
  “爱民、安民、富民”是一个有机整体,这当中,仅仅停留在“爱民、安民”是不够的,关键是要达到“富民”的目的,带领人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民”。为把富民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变过去“我要你干”为“我做给你看,我带着你干,我帮着你富”。我们坚持每一位市级领导包一个贫困村庄和一个困难企业,要求乡镇干部到村庄搞示范,传帮带,此项工作有的乡镇做得很好,我们将在全市乡镇推广。从干部们的行动中,群众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实践使我体会到,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关心的问题,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作“衣食父母”。这样,干群关系就会密切,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附图片)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不妨下访
  欧阳光华
  河南社旗县长年有人上访,有的人成了“上访专业户”。县委书记不无感慨地说,日复一日地接待“上访团”,我成了“救火队长”,县里各职能部门成了“救火队员”。被动地应付解决,效果并不理想,尽管工作也做了,时间和精力也投入了,上访路上仍然人来人往。后来,县委县政府转变了工作思路,组织机关干部组成“下访团”,走向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主动找农民了解情况做思想工作,替农民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效果立竿见影。上访的人流不再,渐至上访办“门前冷落车马稀”。农民从“下访团”身上感到“官风”好转了,农民的怨言少多了。
  由“上访团”而想到“下访团”,不仅仅是个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问题,这里面反映的是共产党对待衣食父母的态度和感情。农民们说得好,“下访团”的同志把工作做到了我们家门口,只要政府想着我们,我们能克服的事,能忍耐的事,就克服了,忍耐了。为什么一下访,老百姓就那么通情理了呢?农民们是宽容的,他们确实有许多实际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只要我们的各级干部将心比心地经常下去走一走,体验一下底层生活,自觉地把“谱”放一放,把高高在上的身子落下来,踏实地跟衣食父母一道站在自己的土地上,老百姓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埋怨。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无悔人生

  设计人生
  ——记“温州十大优秀青年”周德文
  本报记者 袁亚平
  “我很早就有一个美好的愿望,读十年书,教十年书,办十年企业,写十年书。”
  他果然从一介书生,成为浙江巨龙实业有限公司总裁,被评选为“温州十大优秀青年”,被誉为“学者型的企业家”。
  白皙清秀的脸上,架一副金丝边眼镜。这位文质彬彬的周德文,今年36岁。他依然记得初入温州的窘境。1983年夏天,大学毕业的他被分配到温州,没有一个亲戚朋友,不懂一点当地方言。就凭着胆量和学识,他闯进了这个竞争激烈的城市。不到一年,他调入新建的温州大学,担当了繁重的教学工作,开设多门课程:《企业经营管理》、《经济活动分析》、《国际市场营销》、《外贸会计》。
  活跃的身影进出校园,思维的触角伸入社会:“温州现象”意味着什么?“温州模式”有何利弊?周德文参与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青年学术社团——温州市青年经济与管理科学协会,并连任了两届会长。他和一群年轻人,分头跑到温州各地,收集各类数据,整理系列创业史,开展理论研讨。几年下来,会员们撰写的100多篇论文,陆续在全国的报刊上发表。
  1993年9月,身为温州大学国际贸易教研室主任的周德文,突然辞去教职“下海”了。
  并非心血来潮,他经过深思熟虑。周德文说:“我长期从事理论教学与研究,时间长了,反而对理论产生一种困惑。因此我渴望投身实践,用实践来检验一下理论,也检验一下自己。”
  周德文出任一家服装公司总经理。他起草制定系列管理制度,采用“先市场后生产”的前卫型经营策略,引进德国、日本一流的服装生产线,聘请上海著名服装公司高级技师……公司生产的西服,荣获“’94国际优质商品博览会金奖”,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周德文显示了经营才干,他向往更大的天地。
  在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5位响当当的企业家,合股创办了一家公司,他们在寻找合适的总经理。周德文前去应聘。主考的董事们长长地舒了口气。
  周德文上任了。面对3个员工,一张营业执照,一间办公室,一切要从零开始。周德文找来温州企业家会员录,将有实力的、素质较高的企业家一一圈点,然后上门,诚恳地商谈合作。3个月后,“包机大王”、“鞋业大王”、“真皮大王”纷纷加盟。屈指一算,扩股32家,巨龙公司注册资金一跃达2120万元。
  “30个企业家抬起一个学者”,这条新闻在温州不胫而走。
  “巨龙”真的腾飞了。巨龙实业建材、巨龙广告、巨龙影视、巨龙旅游等分公司,发挥了巨大的人才效应,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不管商务怎么繁忙,周德文要求自己每年至少撰写两篇以上的学术论文。迄今,他已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管理科学》等报刊上发表30余篇论文。
  “不管成功与否,在适当的时候我准备离开企业界,在新的起点上来研究理论,撰写几本质量较高的论著。”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千年瓷都:德化
  陈国城
  九七岁末,来自福建德化的陶瓷展,一下子吸引了京城百姓的目光。人们不免有些疑问:这个昔日并不知名的闽中小县,何以会有如此规模宏大的精美陶瓷蕴藏其中?
  其实,德化陶瓷已有千余年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德化就有釉陶、印纹陶烧制。至唐五代,陶瓷制作初具规模,瓷艺趋向成熟。经过宋元明清的积淀,德化陶瓷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它取材广泛,从神仙肖像到古今英杰,从飞禽走兽到奇花异草,无所不包。德化瓷人的追求与信仰,喜怒与哀乐在其中得到了惟妙惟肖的体现。德化瓷雕之精华在于人物塑像,而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异彩纷呈的观音。
  如今,一大批工艺美术师和民间艺人全身心地投入陶瓷创作,他们以手中的雕刀,发展和丰富了德化陶瓷文化。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许兴泰四十年如一日,堆泥、制坯、雕刻,先后烧制成功1.05米“立体莲十八观音”,1.75米“立龙观音”等作品,攻克了德化瓷雕作品高度从来不能超过1米的技术难关。高级工艺美术师苏清河1996年创办了福建省第一家民营科研所——莹玉陶瓷艺术研究所,研制出“莹玉白”、“莹玉红”、“莹玉黄”等新瓷种。民间艺人林睦殿一直致力于已失传数百年的历史名瓷“孩儿红”的研制,他反复进行了上千次的配方试验,一种白中泛红、犹如孩童肌肤的瓷种终于在窑火中诞生了。
  为进一步弘扬陶瓷文化,德化县一方面保护传统工艺瓷的生产,促进传统瓷雕创作精品化;另一方面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组建企业集团。现在德化有陶瓷企业近千家,陶瓷企业集团9家,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和紫砂陶、红壤陶等齐头并进的陶瓷产品结构。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散花女 许兴泰作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贵妃醉酒
  唐新禄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