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巾帼园)
专栏:专稿

  “一片冰心在玉壶”
  ——记百岁革命老人帅孟奇
  胡家模 陈亚舟
  大家敬她、爱她,从心底里钦佩她!因为她是一个心底无私的人,心里只有党和人民的人。
  长寿的秘诀在于“无私”
  今年,帅大姐跨越了百岁大关,102岁了!在一次散步时,她的养女舒炜问道:“您长寿的秘诀在哪里?”她笑着回答:“秘诀就在于无私,心底无私天地宽嘛!一个人头脑里不要有私心杂念,不要去考虑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比如和人家比房子大小,比钱拿多少,比职位高低,计较这些,就要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烦恼。要多想想革命先烈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才换得的今天,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现在有些人就是忘记了过去,好像烈士们牺牲是应该的,是他们的事,今天活着享受,是我的事,这就不好了。”
  帅大姐从不计较个人利益。1956年她被选为八届中央候补委员,提为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组织上两次要给她提级别,提待遇,被她一一谢绝。1978年12月,她担任了中央纪委常委,以后又任中央组织部顾问,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组织上再次要提高她的工资级别,她依然主动谢绝。党中央号召老同志退下来时,她第一批辞去了中顾委的职务。中顾委开会征求老同志的意见,看有什么要求和要解决的困难时,她对个人生活上的事一条也没提。帅大姐几十年如一日,保持战争年代的艰苦作风,布衣布鞋,粗茶淡饭,经常吃的是馒头,喝些棒子面粥或大米稀饭。她的衬衣衬裤,一穿就是五六年,穿破了就补,再破再补。她有一个补袜板,战争年代从延安带到北京,至今一直留着补袜子用。
  帅大姐住在一个朴实的四合院。木床、书柜、长桌,极为普通。多年来,她一直就在这样一间简朴的屋子里工作。
  帅大姐从不为自己多花一个铜板,但她对国家、对人民却是分外大方。十年浩劫中,她被监禁了7年多。那期间,每月仅发给她30元生活费。平反后,补发了两万元工资,她将这笔钱连同利息全部上交了国库。这些年,她还多次支援教育事业。有一年,她的家乡汉寿遭大水,一所小学被淹,她闻讯急得坐立不安,从积蓄的工资里拿出5000元,捐赠给家乡维修校舍。有同志劝她:“大姐,你不要把钱都捐掉了,自己该吃的吃点,该花的花点,也给侄儿、侄女多留一点。”她听了微微一笑说:“我过得不是很好吗?留钱多了,对孩子没有好处,古话说得对,‘无数朱门出饿殍,许多白屋出公卿’。”
  不为亲友谋私利
  1981年冬,帅大姐在学习陈云同志《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讲话的座谈会上,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党风问题十分严重,现在有些人对党和国家利益看得很轻,对自己的利益却看得很重,有的干部为自己的子女、亲属走“后门”升学、出国、找好的工作,他们心中只有亲戚、朋友、儿子、孙子,而没有党和人民的利益……她对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大声疾呼:“每个党员,尤其是老同志,都要以陈云同志的讲话为镜子,好好照照自己,身体力行,扫除身上的政治灰尘。不论是部长、局长、党委书记,有了错误就要接受人民批评,进行自我批评,讲面子是保不住面子的,真理会撕掉你的面子。心中只有儿子、孙子、亲戚,没有人民,人民就要抛弃你!”
  为了党风的好转,她给党报写了几篇文章,呼吁老同志做出表率,传好党风。
  帅大姐这样写,这样说,也这样做。有一年,她的一个侄外孙,千里迢迢从家乡来到北京,求奶奶给县里打个招呼,谋个工作做。帅大姐语重心长地对侄外孙说:“农村也需要知识青年。你身体差,种田不行,可以搞副业嘛!”侄外孙回到家乡去,却以奶奶的名义找到县委书记,要求给他安排工作。这件事被帅大姐知道后,立即让秘书写了两封信,一封给县委书记,开门见山地交待,凡是她的亲戚打着她的名义去县里谋求特殊照顾的,一律不要理睬;另一封给侄外孙,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的错误,同时鼓励他做一个勤劳勇敢、大有作为的青年。
  帅大姐侄儿侄女多,亲戚也就多,想要找帅大姐安排工作,解决个人问题的人也就不少。但都被她一一回绝,同时告诫亲友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腐朽的旧作风。我们共产党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勤务员,不能为了私利,败坏党风。
  警钟长鸣正党风
  帅大姐一直注意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她写文章、谈话,不止一次地给人们敲响警钟:“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有的人有那么多房子还给子女千方百计谋房子,这只会脱离群众,害了子女。”
  80年代之初,帅大姐的侄女帅承朴已有两个孩子,可她在京没有房子住。有一天,帅承朴把憋在心里许久的话向姑姑掏了出来,想请姑姑设法帮她解决住房问题。姑姑听了,摆了摆手说:“不行,不行,我是个共产党员,不能以权谋私,因此不能为你要房,住房的事由你们单位解决。”到了1987年,国务院管理局在西直门盖了新楼,国管局的负责同志问姑姑有什么要求,要不要房。姑姑说不,连一居室也不要。
  1986年秋,帅大姐的养女舒炜已经离休,第一次有机会与家人一起陪同帅妈妈到广州治眼疾。在此期间,帅妈妈在广州住处召开了临时党小组会。与会者有秘书、公务员,还有舒炜夫妇。会议由帅妈妈主持,当大家谈了游览广州、深圳开放城市的感想后,帅妈妈突然把严肃的目光投向舒炜,并用严厉的口气说:“这次你们去深圳玩了两天,没有给宾馆交住宿费是不对的,这是占国家的便宜,也是自私的表现,一定要补上。”舒炜对情况作了解释,说明已请陪同人员代交,才解除了妈妈的误会。帅妈妈语重心长地对舒炜说:“我再送你8个字:继承父志,切勿自私!”这次不寻常的党小组会,像长鸣的警钟,一直响在舒炜的心里。
  左上图:帅孟奇和在她身边长大的两个孩子沪子和承朴。
  下图:帅孟奇在逗重外孙女丹丹。(附图片)


第7版(巾帼园)
专栏:

  人生的至境
  马利
  革命老前辈帅孟奇同志,以百年之寿,总结养生秘诀,唯“无私”二字。
  “无私”可以益寿。这一世纪老人的人生经验,对年轻晚辈是有益教诲。
  帅大姐多次谢绝组织给她提高工资级别;不肯就个人生活私事给组织增添麻烦;不愿为亲属的住房紧张向组织伸手。日常生活,布衣木床,粗茶淡饭,很有些尅苦自己;但是,一看到大水淹了小学校,就担心孩子如何上学,从自己不多的积蓄中拿出钱来,立即汇去帮助孩子们重建校园。
  帅大姐从小参加革命,论贡献、论资历、论职务,都有条件,有权利享受更高更多的待遇。但是,她生活的最高准则,并不是个人的享受,家族的私利,所以她拒绝了对个人私利的追逐,不为私利所累,一心只为人民的事业。
  磊磊落落,坦坦荡荡;清清白白,福寿百年。
  这是一种崇高的品格,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这种品格,当成了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在人民群众中享受到了极高的威望。周恩来总理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在他百年诞辰之际,人民群众用各种形式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其实,这不只是怀念一个人,更是怀念一种精神和品格。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商业活动得到空前的活跃发展。人们的许多行为,都常常受到某种商业利益的驱动。在这种商业利益面前,有些掌握了某种权力的人堕落成了腐败分子。不但自己身败名裂,更给党和国家利益造成了极大损害,人民群众无不恨之切齿。
  有些人对私利的追逐没有止境,这叫“欲壑难平”。被揭露出来的某些腐败分子,贪污受贿常常数以百万、千万计;生活奢侈糜烂,对人民财产挥金如土。这些行为,正是他们腐朽的人生观念的外在化。他们可耻可悲的下场,可谓咎由自取。
  重温老一辈革命家的人生风范,会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比之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格与情操,那些为个人私利奔忙,整日蝇营狗苟,真是霄壤之别。
  帅孟奇同志以“无私”服务于人民,以“无私”教育亲属,以“无私”养生益寿。常言道,心底无私天地宽。有广阔之天地驰骋人生,应该算一种人生追求的至境。


第7版(巾帼园)
专栏:

  周总理,我们怎能忘记您
  王小马
  提起周伯伯,邓妈妈,如今已是五十出头的宋琴仍然眼睛湿湿的,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
  50年代末,中央派宋任穷去大西南工作。全家随迁,只留下女儿宋琴、宋小平在北京读书。
  有一年,在“八一”建军节的晚会上,宋琴见到了周恩来总理。总理仔细问起宋琴家里的情况,并让她带妹妹明天到家里来吃饭。第二天,宋琴没有找到妹妹小平,便一个人去了。到了西花厅,周伯伯和邓妈妈已早早坐在那里等着她们了。
  “孩子来啦。”邓妈妈说话的声音特别温和。“妹妹怎么没来?”
  宋琴不好意思地说:“没有找到她。”
  周伯伯说:“那我们就吃饭吧。”
  一边是周伯伯,一边是邓妈妈。宋琴似乎觉得自己坐在中间不合适,站起来想换个位置。邓妈妈马上问:“你是怕电风扇吹着吗?”被邓妈妈一问,宋琴反倒不好意思又坐了下来。那是困难时期,说是四菜一汤,汤里只有一根大腔骨。邓妈妈把那块骨头放在宋琴盘子里,第一次和周伯伯邓妈妈一起吃饭,宋琴不好意思上手抓,那块腔骨就一直放在盘子里没动。邓妈妈说:“你不吃就浪费了。”周伯伯却宽厚地说:“孩子要是不想吃就算了。”
  考大学前一年的5月1日,宋琴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周总理,她说:“周伯伯,明年我要考大学了,您给我推荐一个学校吧!”周伯伯说:“你自己想上哪个大学呢?”宋琴说:“我想上军工学院。”总理想了想说:“那你应该找你陈赓伯伯去呀。”我说:“陈伯伯说那里不收女生。”总理笑了笑说:“喔?我给你去问问吧。”
  这次谈话很短,宋琴很快也就忘了。有一次她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参观时碰到陈赓伯伯。陈伯伯拍着宋琴的脑袋说:“你这个小鬼,给我告到周伯伯那里去了!我告诉你啊,我们军工收女生了。”
  后来周总理慰问大庆时到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他穿一身灰色的中山装,在露天广场看学生们的篮球比赛。邓妈妈也来了。她和女学生们在一起聊天,问宋琴她们的生活情况,并嘱咐学校对女孩子要有特殊照顾。邓妈妈还对大伙说:“告诉你们,女孩子能上军工学院可是宋琴的功劳呀。”
  有一次,宋琴接到妹妹宋小平的来信说:“我看见周伯伯了,周伯伯让我问你好。”接到信宋琴特别激动,可又不好意思为这点事再去打扰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宋琴有次回北京时,偶遇周总理。周伯伯却问宋琴:“我让小平代我问你好,她问了吗?”宋琴惊讶了。立刻答道:“周伯伯,小平写信跟我说了。”宋琴没想到,对一个孩子,周总理也那样关心,那么在意。
  宋琴和小平特别崇拜周总理。她们俩在陈赓伯伯家看见周总理和邓妈妈的大照片就很想要一张。有一次见到周总理,宋琴说:“周伯伯,我们想要一张您的照片。”周总理问:“你们要哪一张?”宋琴说:“就是我在陈伯伯家里看到的那一张!”后来,周总理一直记着这件事。周总理到东北视察工作去的时候,特意带来了一张他的标准像和一张邓妈妈亲自签名的他们俩人的合影,转交给了宋琴。
  几十年过去了,这些事时时闪现在宋琴的脑海里。她说:这样的好总理,人们怎能忘记他!


第7版(巾帼园)
专栏:美的创造者

  蓝天上的微笑
  周莹
  所有乘坐过国航飞机的乘客都不会忘记空中小姐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优雅大方,温柔热情。微笑,是一种美的服务。
  在培训时,每一位乘务学员都要对着镜子笑上10分钟。可我觉得要紧的是这微笑后边,只要具备一颗“微笑”的心,那么你脸上的微笑才会最美、最真切,才会去打动别人。
  微笑,如果要你在劳累了一天,疲惫不堪的情况下,精神饱满地面对每一张陌生的面孔去微笑致意的时候,就要求乘务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能把那份疲倦抛到九霄云外。也只有微笑才能最直接地去打动每一位乘客的心。无论这位乘客在上飞机前的心情有多么糟糕,面对微笑的脸,一切问题就都会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在我成为乘务员之前,憧憬过蓝天服务的浪漫。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整整一个月全封闭式的军事训练。摸、爬、滚、打,每天下来我们的后背总是满满一大片汗渍与汗碱。我们这些原本很娇气的女孩,现在个个都像是一名合格的军人,从列队到练兵,样样都拿军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一个月下来,白皙的皮肤黝黑,瘦弱的身体却变得更加结实。
  迎着朝霞,伴着晚霞,我们忙碌在蓝天之中,把真诚的微笑,细致的服务送给每一个乘客,让他们在万里碧空得到一份美的享受,有一个好的心情,留下一次美好的记忆。


第7版(巾帼园)
专栏:

  售粮大户的妻子
  饶汉生 朱建兴 史俊
  全国劳模、售粮大户、江西余干县古竹乡农民朱义财说起他的事儿,总忘不了患难与共的妻子何多香。
  1983年,朱义财在妻子支持下,承包了康山垦殖场400亩荒洲。当年冬天趁着农闲,他们家围堤筑坝的工程动工了。自打开工的第一天起,何多香就没有闲过。又是照顾孩子,又是料理家务,忙完家里又忙田里活。
  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劳动,昔日荒湖,被改造成了片片梯田。插秧季节到了,何多香带领几个帮工下田,天亮起床,天黑回家。连续插秧十多天,累得她一头栽倒在田里,晕了过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当年便收获稻谷8万公斤,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专业户。
  致富后,他们并不满足,1994年,又向落脚湖管理局承包了1000亩荒洲。
  丰收了,朱义财成为全国售粮大户。10多年来,他累计上交国家商品粮450万公斤,上交税利200多万元。1995年夏天,余干县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按理说朱义财家1400亩田地围堤比外湖围堤筑得高,不会被淹。可是,何多香看到,如果不把自家的围堤挖开,就有可能使外湖倒堤直接影响6个乡镇的人民财产安全。便与丈夫商议,把自家的堤坝挖开。那一年,他家田地基本无收,加上防洪抢险开支,损失50多万元。省里、县里得知后,想方设法为他家恢复生产,贷给他们资金10万元,县里也给他家发了救济款。何多香对丈夫说:“发生水灾,国家损失也很大,咱们不要再给国家添难了。”第二年,朱义财夫妇大干一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如数归还了国家所有的贷款和救济。
  “妻子是我的左右手,没有她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每当朱义财向人们诉说自己的创业之路时,总是忘不了夸几句妻子何多香。


第7版(巾帼园)
专栏:

  商海真情
  ——下岗女工杜春艳的故事
  本报记者 周笑浪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对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下岗女工杜春艳来说,1994年的秋天却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
  这个秋天,已经下岗3年多的杜春艳偶然听说东安市场有青年志愿者“扶贫互助柜台”,专门帮助下岗工人,她半信半疑地来到东安市场,向个体户青年志愿者司季红诉说了自己的困境。小司听后,爽快地说:“大姐,你放心,我一定尽力帮助你。”
  小司说到做到,她帮小杜在露天早晚市场租了一个摊点,又从自己的货里挑选一些好销的俏货赊给杜春艳卖。第一次出摊,顾客还真不少,可人一多杜春艳就不知所措,头发晕,一天下来,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赔了。小司知道后,每天起大早帮她看摊,晚上她自己收摊了又赶过来帮小杜站晚市。在买卖间隙,小司教杜春艳如何接待不同类型的顾客,如何分析他们的消费心理,如何介绍商品的性能。这一天,有小司在旁指点,收摊时一算账,净挣27元。捏着27元钱,想起3年来的酸甜苦辣,杜春艳抱住小司,放声大哭。就这样,司季红每天早晚帮小杜看摊,白天还得做自己的生意,一天十几个小时,腿都站肿了,脸和手被秋风吹得裂了一道道口子。小杜过意不去,劝她别天天来了,可小司不听,这一帮就是3个月。
  在小司的指点下,杜春艳做生意渐渐入了门。看着渐渐鼓起的钱包,小杜想到几年来下岗待业的滋味,决心像小司那样,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那些下岗的兄弟姐妹。经申请,她在1995年成为青年志愿者“扶贫互助柜台”的一员。
  徐玉芹是小杜帮扶的第一位下岗女工,小杜像司季红当年帮助自己那样,教她如何上货、如何布置摊位……徐玉芹学得很快,生意很不错。现在,杜春艳帮扶过的徐玉芹和另外3位下岗工人的摊位也挂上了“扶贫互助柜台”的牌子。东安市场的“扶贫互助柜台”也由创建时的5个发展到157个。这正是:商海无情人有情,一花引来百花香。


第7版(巾帼园)
专栏:

  妇女节外节
  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各国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民主、妇女解放而斗争的节日。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地区、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妇女节。
  主妇休息日 每年的除夕到第二天的上午12时,是希腊的“主妇休息日”。这天,家里的大小事均由丈夫承担,主妇们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
  母亲纪念日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母亲纪念日”。这天,家庭成员都要力所能及地做各种使母亲欢心的事情,并向母亲送礼祝贺。
  太太节 每年8月23日至9月13日,是德国汉堡市的“太太节”。节日期间,由妇女组织的艺术团体分别在全市各家剧院演出,内容大都是反映男女平等,充分反映了广大妇女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
  新娘节 摩洛哥的阿特拉每年9月是“新娘节”。节日期间,未婚女青年头蒙面纱,一起坐到集市的祠堂前面,求婚的小伙子则穿梭于姑娘群中,握手求爱。
  百女节 西班牙蒙尔赞镇在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举行百女节。那些订婚待嫁的姑娘身穿洁白的连衣裙,手擎花枝,一起登上镇外的小山丘,祈求将来夫妻和谐、生活幸福。
  姐妹节 我国贵州省东部苗家村寨,每年农历3月15日至18日为苗家“姐妹节”。按传统风俗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开展“游方”活动,这是苗族男女青年的主要社交形式。 李树柯 辑


第7版(巾帼园)
专栏:

  全国妇联表彰100个“巾帼文明示范岗”
  本报讯 记者胡健报道:“三八”节前夕,全国妇联授予北京蓝岛大厦针纺商场丝绸组等100个岗位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荣誉称号,并于2月27日在蓝岛大厦举行挂牌仪式。
  自1997年起全国妇联在全国女性集中的行业,建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树行业新风为目标的“巾帼文明示范岗”。这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窗口行业女职工参与改革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一大批岗位成材、岗位建功的先进个人和先进岗位的涌现,对弘扬社会文明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赵地,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华福周参加了挂牌仪式。蓝岛大厦针纺商场丝绸组在挂牌仪式上向全国各“窗口”行业的妇女姐妹发出倡议: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行动,扎扎实实地广泛开展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勤奋学习,提高技能。以一流的工作成绩,一流的工作水平,一流的工作经验谱写妇女事业的新篇章,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再立新功!


第7版(巾帼园)
专栏:巾帼风采

  韩瑞芬再立新功
  张坤平
  韩瑞芬任某部政治处组织股长、主任时,就成了全国、全军和军区闻名的先进典型,曾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1990年10月,组织上决定调她进机关当计生办主任。韩瑞芬深知,司令部直属部队分布在华北五省(市、区)数千个值勤点上,走一遍几个月,有近万名育龄夫妇,要搞好计划生育谈何容易。但当她想到这是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就毅然上任了。
  上任后,韩瑞芬就像上足了劲的发条,走边防,上高山,钻坑道,对计生情况摸底调查,虚心向专家请教,半年跑遍了所有单位。每到一处,她都反复宣传计生方针和政策,讲述提高人口素质和部队全面建设的关系,督促基层建立健全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完善目标责任制,并开展优教优育和争创文明幸福家庭活动。
  韩瑞芬近几年抓计划生育,对讲课上了瘾,不光讲计生科普知识,还讲人生观、事业观。为讲好课,她自费购书上千册,经常备课到深夜,几年来,光讲课稿就写了30多万字。累得她眼窝凹陷,经常失眠。有人说她是“吃饱了撑的”。她笑一笑说:“这只是在打基础。”就这样,她针对不同对象因人施教,每一课都注意借古喻今,以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感染官兵。大到几千人,少到几百、几十人,不管是在冰天雪地的训练场上,还是在暑热炎炎的车间里,她都讲得非常认真、投入。几年来,她先后讲课180多场,听众达4万多人,使党的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
  韩瑞芬坚持走访官兵家庭,为特困独生子女送温暖,把党的关怀带给官兵。几年来,她走访慰问2640多户,多次用自己的钱物帮助官兵解决困难。一次,她到内蒙古边防某基地指导工作,听到勤务连指导员的儿子被车轧死,其妻精神恍惚,第二天韩瑞芬就赶到百公里外,安慰劝解他的妻子,又捐款救急,使这位指导员的爱人很快振作起来。
  凭着对计生工作的无限热爱,韩瑞芬任计生办主任7年来,军区司令部系统无一人早婚早育,无一例计划外生育,无一人违纪受处分,使司令部计生工作走在北京军区先进的前列。这位“全国三八红旗手”,最近又被评为全军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
  图为韩瑞芬(右三)正在和女战士座谈。 姚培臻 摄(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