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尔希波夫遗体告别仪式在俄举行
  李鹏致唁电高度赞扬阿尔希波夫
  新华社莫斯科3月3日电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原苏联驻华经济总顾问阿尔希波夫的遗体告别仪式,3日在莫斯科中央门诊医院追悼大厅举行。
  肃穆的灵堂内,摆放着俄罗斯联邦政府、俄罗斯共产党中央、俄中友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俄友协、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以及薄一波、万里同志等敬献的花圈。
  参加告别仪式的有俄罗斯各界代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工作人员、中国其他驻俄机构代表,以及阿尔希波夫的生前友好等约200人。他们向这位为苏中和俄中友好事业奋斗一生的老战士献上一束束鲜花,寄托深深的哀思。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临时代办张喜云在告别仪式上宣读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致阿尔希波夫夫人的唁电。李鹏总理在唁电中高度赞扬阿尔希波夫50年代作为驻华经济总顾问为新中国建设所做的艰苦工作,以及他作为“人民友好使者”为促进俄中两国人民友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俄罗斯各界代表也先后致悼词,缅怀阿尔希波夫的功绩,称颂他的崇高品格。
  阿尔希波夫2月28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91岁。阿尔希波夫的骨灰安葬在特洛耶库洛夫斯基公墓。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南对安理会决议表示满意
  美国继续对伊进行武力威胁
  新华社联合国3月3日电 (记者谢美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3日发表声明说,他对安理会一致同意他与伊拉克政府就武器核查问题达成的谅解备忘录表示满意。
  安南通过其发言人办公室发表的声明说,安理会于2日同意这一谅解备忘录为伊拉克遵守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和与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充分合作提供了一次机会。他还说,谅解备忘录的签署表明联合国履行了职责,伊拉克也已表示要履行有关义务,这是个良好的开端。
  安南表示相信,如果联合国和伊拉克双方能保持这一良好势头,确实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安理会将考虑取消对伊拉克的制裁问题,伊拉克将可能重返国际大家庭。
  新华社华盛顿3月3日电(记者符泉生)在联合国安理会2日一致通过支持秘书长安南同伊拉克领导人达成的武器核查协议的决议后,美国继续对伊拉克进行武力威胁。
  白宫发言人麦柯里在吹风会上说,安理会决议中有关伊拉克违反协议将导致“最严重的后果”的条文“意味着采取军事行动”。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的一个集会上说,“最严重的后果”的意思很清楚,即这一警告授予在伊拉克不能履行承诺时对其采取行动的权力。他又说,美国不会无限度地对伊拉克一味采取和平和忍耐的政策。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理查森甚至说,安理会的这项决议为美国打击伊拉克开了“绿灯”。驻海湾地区美军司令津尼3日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说,驻海湾美军已作好准备,随时可能对伊拉克采取行动。
  然而安理会决议中并没有自动授权美国在伊拉克违反协议的情况下对伊动武的内容。
  俄罗斯、中国和法国等国认为,“最严重的后果”并不意味着自动对伊采取军事行动。美国对伊拉克发出的军事威胁与大多数国家的立场不协调。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度大选结果基本明朗
  无一党派过半数组阁争夺已开始
  本报新德里3月4日电 记者李文云报道:印度第十二届大选结果今天基本明朗,截至记者发稿时,在前三阶段已经完成投票、计票的532个席位中,印度人民党及其盟友获249席,国大党及其盟友获166席;联合阵线获96席;其他独立党派21席。没有一派政党获得超过议会席位半数即272席的简单多数,再次出现“悬浮”议会。因而印度人民党与国大党两党间为争夺组阁授权的新一轮较量已经开始,联合阵线中的党派、其他独立党派的态度及印度总统纳拉亚南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印度本届大选于2月16日开始投票。3月1日前三阶段主要选区投票结束,3月2日开始计票。计票期间,12个计票中心都高度戒备,当局部署了准军事部队保护存票库房安全,维持秩序。政府各部门停止办公4天,印度选举委员会安排了许多观察员在各中心监督计票过程。
  第四阶段投票尚未开始,因只涉及边远地区少数几票,对全局已无大影响。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法律软弱的重灾区
  ——南科西嘉省长遇刺引起反思
  本报驻法国记者 王芳
  位于地中海西部的科西嘉,以拿破仑的故乡而闻名,这里景色宜人,有“美丽岛”之称。70年代中期,科西嘉分裂主义运动爆发,从此,科西嘉绑架爆炸案频仍,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科西嘉问题也就成为法国历届政府备感头痛的难题。2月初,岛上发生了一起有预谋的恐怖事件,在大区首府阿雅克肖市中心,政府派驻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科西嘉大区区长兼南科西嘉省长埃里尼亚克遇刺身亡。此案震惊了全法国,人们不约而同地发出疑问:为什么科西嘉会酿出这样的悲剧?
  历史上,科西嘉一直是兵戎相见之地,18世纪下半叶归属法国。由于该岛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加之经济不发达,长年来,国家总是对它格外照顾,它不仅在法律、语言和文化、教育等方面拥有相当的自治权,还获得了特别地方行政区的地位,去年又被划为免税区,享受一系列优惠。每年,国家资助上百亿法郎,外加巨额的欧盟津贴。岛上80%的企业享受减免营业税;当地的所得税、关税、烟酒税、社会分摊金等普遍低于内陆。在保障就业方面,近26万居民中,有一多半被安排在公营部门工作。然而,财政上的大量“输液”,并没有带来期待中的经济振兴。科西嘉至今仍属于贫困地区,基础建设不足,农业和旅游业债务沉重,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科西嘉人的祖先是克尔特—利古里亚人和古伊比利亚人的后裔。随着时代的变迁,独特的科西嘉文化,已融入法兰西民族文化遗产的宝库。有关的调查一再说明,大多数科西嘉人并不赞成分治,对少数分裂分子的做法深恶痛绝。令人奇怪的是,这些年,分裂主义分子非但未偃旗息鼓,反倒越来越猖狂,竟至走出地下,在街上公开散传单,书标语,枪杀警方人员,发展为明目张胆的恐怖活动,向国家政权挑战。
  在科西嘉问题上,法国长久以来缺乏一套明确有力的长远政策。70年代末打击严厉,拘捕和重判了一批搞恐怖活动的独立主义分子,岛上局势趋于稳定。80年代以来,政策有所放松,恐怖势力卷土重来。国家不仅不取缔恐怖组织,反而允许电视台直播分裂主义分子戴着黑面罩举行武装集会的镜头,并给他们发现金,进行安抚,这种暧昧态度姑息了犯罪分子。他们打着“自治”的招牌,向国家要钱,要权,要“独立”,并且越来越具有黑手党的特征。在科西嘉,财政长期不透明,公共资金管理不善,恐怖分子逍遥法外,正义不得伸张,执法者和揭发者遭受人身威胁。前年6月,总理朱佩决定不再同分裂主义组织谈判,他任市长的波尔多市政厅立刻受到科西嘉恐怖分子的袭击。惨遭毒手的埃里尼亚克省长,曾在生前果断处理过几桩可疑的案件,或涉及黑道插手的外来资金,或取消了某些人的地方议会选举资格。他的被害标志着科西嘉悲剧的升级。一位法国同行分析说,科西嘉是“国家放任和法律软弱的重灾区”,这是“法兰西民主的代价”。他的话看来切中要害。
  省长之死震动了社会,当地民众终于打破沉默,组织了空前的万人集会,要求政府严厉惩治恐怖分子,彻底切除科西嘉的痈疽。“维护国家的绝对统一”,“在科西嘉恢复法制国家的尊严与权威”,已成为法国朝野的共同呼声。
  (本报巴黎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丹希望中国发挥更大作用
  本报喀土穆3月3日电 记者安国章报道:中国是个大国,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地位,苏丹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苏丹全国议会议长兼苏丹国民大会总书记图拉比今天在此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讲的话。
  图拉比指出,当前是多极世界,一两个大国控制和左右世界的时代已经过去。他说,中国是个大国,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力量的强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日益突出,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在与别国的交往中不盛气凌人,欺压别国,主张国与国之间平等、友好、合作,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把视线转向中国,苏丹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谈到苏丹与中国的关系时,图拉比说,多年来,苏丹与中国的关系很好,两国一直相互支持、合作。苏丹极为重视与中国的关系,相信这种良好关系一定会随着历史的前进更加巩固和发展。图拉比高度赞扬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他说,由于中国执行了一条正确的政治和经济路线,中国的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第6版(国际)
专栏:

  多国部队表示不介入科索沃事件
  新华社萨格勒布3月3日电 联合国驻波黑多国稳定部队发言人路易斯·加尼奥3日在萨拉热窝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科索沃问题时说,多国部队不会对今后在科索沃发生的冲突事件进行干涉,因为其使命仅仅限于波黑和克罗地亚。
  据克罗地亚通讯社发自波黑的报道说,加尼奥在谈话中重申,在科索沃发生的事件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北约部队司令部正对科索沃局势进行分析。但这并不是驻波黑稳定部队的事情,因为这不属其管辖范围之内。我们目前的使命已排除对科索沃和马其顿进行干预的可能性。
  这位发言人指出,驻波黑稳定部队的任务除负责在波黑履行代顿和平协议外,必要时还负责向克罗地亚的东斯拉沃尼亚提供支持。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种族歧视势力抬头
  德国军队排外事件激增
  新华社华盛顿3月3日电(记者范颂九)美国一家名为“南方贫穷法则中心”的组织3日公布的调查报告表明,美国的种族歧视势力抬头。
  报告说,美国种族歧视组织去年比前年增加了20%,目前有474个此类组织及其分支机构在全国从事种族歧视活动。
  报告说,这些种族歧视组织包括三K党和一些反犹太人的宗教团体。这些组织在全国发展分支机构。
  报告说,这些组织还通过在因特网上设网址和发行鼓吹白人至上的摇滚乐光盘,宣扬针对少数民族的暴力行为,借以招募信徒。
  新华社波恩3月3日电(记者吕鸿)德国联邦议会防务专员马林费尔德3日在波恩宣布,德国联邦国防军去年发生的右翼势力排外事件达177起,比上一年增加4倍。
  马林费尔德说,在这些排外事件中,94%为德军士兵所为,军官占6%。
  马林费尔德对德国联邦国防军中右翼势力排外事件激增表示“忧虑”。他认为,这是近年来德国右翼势力排外事件增多的一个反映。


第6版(国际)
专栏:

  拉那烈被判五年刑
  新华社金边3月4日电(记者雷柏松、张瑞玲)柬埔寨军事法庭今天缺席审判柬埔寨前第一首相诺罗敦·拉那烈,以非法进口和运送武器罪,判处拉那烈有期徒刑5年。
  审判是今天上午在柬国防部进行的,共有10名证人出庭作证或提供书面证词。拉那烈是去年7月因金边武装冲突事件被解除第一首相职务并流亡国外至今的。他一直拒绝柬埔寨法庭对他的指控。
  柬埔寨将于今年7月26日举行全国大选,依据柬法律,拉那烈一旦被判有罪,必须获得国王特赦后才能参加大选。因此,西哈努克国王何时赦免拉那烈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第6版(国际)
专栏:

  魏茨曼蝉联以总统
  新华社耶路撒冷3月4日电(记者戚德良、戴巍)现任以色列总统埃泽尔·魏茨曼4日在以议会选举中击败执政的利库德集团总统候选人阿莫尔,当选为以色列第八届总统。
  以色列总统选举是以秘密投票方式进行的,在120名议员中,魏茨曼获得了63张支持票,阿莫尔获得49张选票,另有7名议员在投票时弃权。反对党工党和梅雷兹党对魏茨曼的当选起了重要作用。从投票的结果看,执政的利库德集团的部分议员也对魏茨曼投了赞成票。
  魏茨曼现年73岁,本届总统任期于本月4日到期。魏茨曼将于5月18日就职。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私枪泛滥
  左图:在美国,有不少戎装佩枪的少女。这位小姐腰挂一支左轮手枪,依然出入公共场所。右图:这位76岁的史密森太太腰间插着一支自动手枪,用以防身。
  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罗分别举行学术研讨会和报告会
  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
  本报莫斯科3月4日电 记者刘刚报道:俄罗斯政府官员代表、俄中友协和远东研究所负责人、中国驻俄大使馆代表及俄罗斯各界学者日前聚集在远东研究所讲演大厅,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举行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由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远东研究所副所长米亚斯尼科夫主持。他在致辞中说,“我与周总理1959年国庆节见过面。当时正是台湾海峡危机,周总理夜以继日地工作,显得非常疲惫。在中国随处都可以感受到,人民爱戴周恩来,人们对他的敬称只是‘总理’二字。”米亚斯尼科夫说,周恩来的最突出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从年轻时起就从事革命活动,为祖国和人民的前途与命运而奋斗。在国际上,周恩来是20世纪最优秀的外交家。他广学博识,平易近人,道德高尚。凡是见过他的人都对他有一个突出的印象:他既有坚定的原则性,又有高度的灵活性。米亚斯尼科夫还说:“在俄罗斯,一些为国家做过贡献的人总是在胸前挂满勋章,而我见到的周恩来胸前只有一个小徽章,上面写着‘为人民服务’。”
  中国驻俄临时代办张喜云,历史学博士、《远东问题研究》杂志主编戈里高里耶夫做了主题演讲。他们说,周恩来在本世纪20年代初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并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人物。他为中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了一生,他所创建的辉煌业绩永存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心中。
  3月5日,俄中友协还将举办周恩来纪念晚会。远东研究所和莫斯科190汉语中学也要联合举办活动。
  本报布加勒斯特3月4日电 记者梁晓华报道:罗马尼亚历史研究所昨天举行报告会,隆重纪念罗马尼亚人民的老朋友周恩来总理。罗各界人士100多人应邀出席。
  主持报告会的该所所长索林·康斯坦丁内乌教授说,周恩来是当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罗中友好协会名誉主席、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尼·康斯坦丁内斯库在发言中,也称赞周总理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是罗中友好事业的奠基人。
  罗前驻华大使罗明用中文激动地说:“周恩来,我们的好总理!”他以自己亲身的经历,介绍了周总理开创的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取得的成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万隆会议,从“乒乓外交”到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另一位罗前驻华大使、现罗中友协主席伏洛雷阿·杜米特列斯库说:“1970年罗马尼亚遭受水灾时,周恩来在中国对罗援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罗马尼亚人永远不会忘记这些。罗中友谊是‘患难见真情’。我们要推动两国经贸合作,促进罗中传统友好。”罗社劳党主席伊利耶·维尔德茨和罗中混合委员会主席、前第一副总理尼古列斯库·米其尔,作为周总理生前接见的最后一个外国党政代表团的团长和成员,深情回顾了周总理1975年在医院里接见他们的情景,说“这是罗中人民友好情谊的最好证明”。
  这次报告会是由罗马尼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罗中友协和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联合举办的。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刘古昌也在大会上发言。


第6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外国专家忆总理
  本报记者 杨汝生
  在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前夕,应国家外国专家局的邀请,一批长期在我国工作的外国老专家聚集在北京友谊宾馆的会议大厅,怀着无限的深情缅怀他们的老朋友——周恩来。这些曾为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做过贡献的老人,有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与周恩来结识,有的曾多次受到过周总理接见。他们除了在座谈会上热烈发言之外,有的还写成文章回忆周恩来对外国专家无微不至的关怀。
  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的日本专家高野广海回忆说,在50年代到60年代,周总理经常到广播电台来,他有幸多次与周总理晤面。周总理还用日语同他们打招呼,使他们备感亲切。
  高野讲了一件令他终生难忘的事情:60年代末,他回到了日本,时值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然而,由于国际广播电台的日语广播受到“文革”影响,所使用的语气和词语难为日本普通听众接受。高野就此率直地给国际台写了一封信,建议对外广播一定要注意收听对象和广播内容。没有想到,这封信竟然转到了周总理那里,并引起他的重视。后来,周总理在接见两位日本朋友时讲了这件事,肯定了高野的批评意见。两位朋友返日后遂向高野讲述了此事,使他感动不已。
  年逾八旬的《今日中国》名誉主编、宋庆龄基金会名誉主席爱泼斯坦在1938年便见过周恩来,后来工作中更是经常与周总理接触。他回忆说,英文刊物《中国建设》(后来改名为《今日中国》)一直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在国外产生过很好的影响。但是,1958年受“左”的思潮的干扰,刊物中充满了政治口号式的内容。周总理知道此事后,当即指示杂志要保持原有的风貌,并说有关中国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报道中已经有了政治内容,若再硬加进政治内容,便会是刊物政治化,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周恩来关心外国专家生活的动人事例更是不胜枚举。著名医生马海德先生的夫人苏菲女士回忆说:“我们有什么事,只要找到周总理,他从不会过夜处理。”另一位专家说:“和周总理说话,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忘记了他是国家总理。”在“文革”期间,一些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受到不公正对待,只要反映到周总理那里,他总是认真对待,指示有关部门尽快办理,不少专家都受到了周恩来的关心和帮助。爱泼斯坦讲了这样一件事,那时,在《中国建设》杂志社工作的美国语言编辑克艾文是清华大学一位中国教授的妻子,当她的丈夫因莫须有的罪名遭到迫害后,她本人也被学校的造反派软禁起来。一天晚上,她悄悄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并逃过看管人的眼睛溜到外边,把它投进了邮筒。周总理看到了这封信,指示恢复她的自由和在杂志社的工作。
  高野还讲述了另一件感人的事情,鉴于70年代日本可以对年过50岁的人发放失业保险金,他回到日本后为了专心从事写作,办理了失业手续。然而不知是谁将高野“失业”的消息传到了周总理那里。高野在日本很快收到了周总理的邀请信,请他再次来华工作,并对他的工作和生活做了具体安排。
  爱泼斯坦还回忆说,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每年她过生日的那一天,周总理总要去看望她,和她的中外朋友在一起欢聚。一次,斯特朗在家里宴请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博士和夫人等。总理听说后也赶来,他们只好给他挤出一个座位。他高兴地和大家见面交谈,谈了半个多小时才起身告辞,又去参加一个预先约定的外事活动了。
  早在1946年就与周恩来见过面的美国农业机械化专家寒春深情回忆说,1972年,他81岁高龄的母亲率团访华,不幸在无锡的一家旅馆里中风。周总理得知此事后,指示要千方百计进行抢救,来自当地和上海的十几名医生立即组成了抢救小组,旅馆也顿时变成了医院。他母亲脱险后,总理还关照派一名医生护送老人回国。寒春说,他母亲一直活到92岁高龄才去世,这是与周总理的关心分不开的。说到这儿,寒春哽咽难语,激动的泪水润湿了双眼……


第6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东瀛寄语思恩来
  本报驻日本记者 于青
  周恩来总理曾对一位日本友人说:“‘饮水不忘掘井人’,就是不忘民间外交的功绩。”人们不会忘记,战后中日关系是从民间外交开始的,这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周恩来不仅是民间外交的发明人,也是身体力行的推动者。伟人百年诞辰之际,记者采访了几位日本民间人士,倾听他们诉说对周总理的思念之情。
  池田大作(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
  “对于我来说,能见到由衷尊敬的周恩来总理,是一生难忘的历史。那是他逝世的一年前,1974年12月5日晚上。会见的地点是他看病的医院。那一年,周总理76岁,我46岁。他不顾重病在身,为会见我这样一位民间人士,花费了黄金般的宝贵时间。周总理用坚定的声音说:‘全世界应该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友好合作’,‘希望早日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我直接感觉到周总理那胸怀全球的历史洞察力,像显微镜一样,能洞穿人的微妙心理,撼人心魄。他像20世纪的诸葛孔明,但是,他是为人民鞠躬尽瘁,是真正的人民领袖。周总理说:‘我是在樱花盛开的时候,从日本回国的,已经50多年了。’为怀念周总理和邓颖超女士,我同贵国的留学生栽下了‘周樱’和‘周夫妇樱’。那写有‘周樱’二字的石碑,是朝着中国的方向而建的。今年春天,‘周樱’必将烂漫多姿、芬芳四溢。”
  西园寺公一夫人雪江(周恩来称西园寺公一是驻在北京的“民间大使”):
  “最初去中国主要担心两件事。一是日本侵略过中国,我不知道两国人将怎样交往;二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后来知道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北京居住期间,我们得到周恩来总理无微不至的关怀。特意为我们从日本购置榻榻米,修建和式房间。周总理每次接见我们都细心地询问生活怎样、学校怎样。两个孩子都在北京从初中念到大学。我最初是从周总理的身上了解中国人,进而认识中国的。”
  “即使在‘文革’中,周总理仍对我们一家体贴入微。丈夫临终前还对周总理感念不已,告诉我和孩子们说:‘1970年王府井有大字报说我是日本特务,1小时后那张大字报就不知去向。那是周总理命令揭掉的。后来周总理对我说,现在情况复杂,可以先回国,等情况好起来,请你再来。’回国后,周总理还多次邀请我们访华。周总理襟怀坦白、以诚相待的作风令人难忘,他曾说过,作为真正的朋友,要敢于直言中国的不足之处,光说好听话,不是真正的朋友。周总理的魅力至今仍感染着我们一家人。”
  村冈久平(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
  “周总理用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已为人所共知。在此之前,为实现中国乒乓球队参加在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周总理实事求是,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表现出精湛的外交才干。”
  “1971年时,中国处于‘文革’之中,日中邦交尚未恢复。在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中岛健藏等人的推动下,当时任亚洲乒乓球联合会主席、日本乒乓球协会会长的后藤钾二不顾台湾当局的压力和日本右翼的威胁,毅然决定根据中日关系‘政治三原则’,邀请中国乒乓球队参加第三十一届世乒赛。后藤1月25日访华,向中方提交了日方的会谈纪要方案。中方工作人员要求会谈纪要中写入‘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的内容,后藤表示不理解,说中方以前同日本社会党会谈时也没有提出过这种要求,为什么一定要写入日中双方乒协的会谈纪要。谈判陷入僵局。周总理了解此情后,批评了工作人员,肯定了后藤的方案。由此,为在名古屋展开‘乒乓外交’构筑了舞台。”
  “1972年后藤先生去世后,其女婿后藤淳继承后业,现在是爱知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亚洲乒联主席,其孙子后藤泰之日前作为爱知工业大学代表团团长,前往北京参加了’98北京国际女子马拉松接力赛。这是名副其实的世代友好。”
  周总理的博大胸怀赢得了无数日本人的尊敬和爱戴,激励着他们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不懈努力。(本报东京3月1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