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4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身边的话题

  现代化进程与心理健康
  中山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副教授 景怀斌
  生活中,人们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苦恼反而增加了?这样的感受为一些统计数字所印证。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精神病的患病率50年代为2‰,70年代为7‰,80年代仅15岁以上的人中就已达10.5‰,90年代初达12.6‰。另据报道,上海市精神病患者有75万人,其中重度患者有20万人,而且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另外,据不同方面的统计综合来看,目前青少年各种心理疾病达到20%左右。
  面对这些数据,该如何解释它?这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现代化,如何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关乎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问题。
  应当肯定,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整体上在提高。但是,现代化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挑战。这里试分析其内在的原因:
  首先,与随着现代化进程人类两大本性文化的日渐分离甚至矛盾所营造的文化背景有关。人类文化可以粗略地分为理性工具文化和情感精神文化。理性工具文化指人类(或某一个社会文明形态)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所创造的有效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提高人类物质生存质量的文化体系,诸如物理、化学、电子学、计算机等以及社会制度文化,它以效率为最高原则,提倡科学理性,最大限度地限制人的非理性、感情因素。所谓情感精神文化,指人实现心理快感、生存信仰,提高精神生活质量而创造的文化体系,如宗教、信仰等等。这两种文化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现代化社会的运作是建立在理性工具文化之上的,它以效率原则为最高原则。所以,现代化社会是理性工具文化的胜利。这当然是历史和文明的进步。然而,人类情感精神文化的领域大大减小了,早期社会中密切的、互助的人际关系淡漠了,越来越被商业功利行为所替代;家庭越来越没有神圣感,感情越来越成为飘渺的东西……人们以前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失去了,产生失落感。
  其次,现代社会的“我向关注心理取向”与“生存他向化”之间的内在矛盾,是造成现代人心灵问题的直接原因。现代化社会是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它使人们有条件、有时间关注自己的“心灵”。例如,人们不再为一日三餐担忧,不为衣不暖身而发愁。普遍的五天工作制,各种各样的现代化设备,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供了大量的闲暇时间。同时,现代化社会人们的互动关系变化了,过去,我们晚上可以到朋友家里畅谈,现在,去看一个朋友,也要电话预约。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程度和强度日益减弱,而对自我的关注日益增强。这有三层含义:一、现代化社会重视和认同个人价值。这是因为,现代化社会的高度发达来自大众的成就,而这是通过提倡和尊重个人的潜能和价值来实现的。有研究发现,即使是东方这样传统上以团体为重心的社会,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人们的个人价值取向也明显增加了。我们的研究也证实,有84.1%的中国城市居民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取得成就的动力。二、现代人“心灵优先”,人们对精神生活或精神享受有更大的期望。现代化社会,人们普遍希望有丰富、高质量的精神生活,社会逐步形成了尊重个人权利、尊重个人隐私的氛围。三、社会鼓励多种多样的成功,人们的各种欲望得到充分调动。然而,与此不一致的是,现代社会,人们的基本生存日益社会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只有一技之长,只能依赖他人才能生存。这有三方面的后果:一、人的自我生存能力越来越低,自我控制感越来越弱,自我有效性越来越小。二、人们必须了解外部世界,要参照外面的世界来决定自己的生存方式。三、社会化生存使心理的比较性大大激发了。在一个封闭的社会中,人们很少知道外面的事情。但是今天,电视、计算机互联网使天涯近在眼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诱发了人的各种心理期望。社会化生存使人感到软弱,也激发了人们的期望。
  第三,现代社会人的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产生各种各样心理疾病的直接原因。现代化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这些都使人们感到紧张,压力增大,不断使人处于应激状态,对人的心理—生理机能的正常作用产生消极影响。
  在当前的中国社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处于历史性的时代巨变时期,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原来人们赖以生存的一些基本价值观念正在变革,这对人们的心理冲击是可想而知的。
  总之,现代人的心理问题是一个社会机制性的问题,它只会越来越多,而不会越来越少。
  由于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常常带有道德性判断,认为心理有毛病,有怪异的想法和行为,就是个人道德品质有问题。结果,中国人常常羞于承认自己的心理问题。在心理调节上,中国人呈现为“个人为中心的边缘型心理调节模式”,即中国人主要是靠自己以及心理意义上的密友进行心理调节。
  面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我认为:一是要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科学观念和知识,使人们认识到:心理疾病和道德品质不是一回事,心理疾病如同感冒、发烧等生理疾病一样,是人的机能系统因为种种原因而出现暂时异常,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心理疾病也是能够康复的。二是针对中国人在心理健康上的文化特点,研究自我心理保健的理论和方法。中国人“个人为中心的边缘型心理调节模式”昭示,解决中国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自我心理保健是一个思路。这要在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心理学来研究。三是倡导心理健康能力教育,以应付心理健康的时代性问题。应当倡导把心理健康能力当做人的基本的能力之一来培养。这些都需要我们心理健康研究工作者付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请您留意

  民间借贷须知
  潘家永
  民间借贷是公民个人之间的一种融资行为,是广大城乡居民解决生产、生活资金困难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几年来,民间借贷呈上升趋势。这里特提醒公民之间借贷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一、借贷要合法。合法的借贷关系才受法律保护。出借人应当弄清对方借款的用途。如果明知他人借钱是为了从事赌博、诈骗、买卖毒品、枪支等非法活动,仍出借的,出借人不仅得不到债权,还会受到民事、行政乃至刑事法律制裁。另外,一方若乘人之危,采用欺诈、胁迫等手段使对方违心借贷,也属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二、应当订立书面借贷协议。民间借贷双方往往系亲朋或熟人,许多出借人出于信任或碍于情面,大多未要求对方立下借据,一旦对方否认,出借人即使诉诸法院,也会因空口无凭、无法举证而败诉。因此,出借人一定要与借款人订立书面协议,写明双方姓名、借款数额、时间、期限、利率和违约责任等内容。借款金额要用大小写分别写明,并要数额相符。
  三、约定利率要适当。如果是有息借款,双方应在书面协议中约定利率。利率可适当高于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其中生产经营性民间借贷的利率还可以适当高于生活消费性借贷利率,但最高均不得超过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含利率本数),否则,超过部分法律不予保护。若因利率约定不明而发生争议,可比照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另外,借贷不得计算复利即利滚利或在出借时就将利息扣下。
  四、必要时可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出借人在出借钱款时,要根据自己对借款人的熟悉程度,了解对方借款的用途,是否有还款能力,来决定出借数额的多少。如系数额较大的借款或借款人偿还能力有限或存在风险,应要求借款人找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第三人做其保证人,或要求对方提供相应的财产作抵押,并注意了解对方的担保能力。保证和抵押要订立有书面协议,有些财产抵押还应到有关部门办理抵押物登记。
  五、要及时依法催收到期借款或起诉。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出借人向法院请求债权保护的诉讼时效为2年,即自借款期满之日起的2年之内,其债权受法律保护,如果超过2年才起诉,就丧失了诉权,除借款人自愿履行外,别无他法讨回借款本息。因此,当借款到期时,出借人应及时催收。当借款人逾期不还款,经催要无结果时,债权人应及时向法院起诉。当然,如果借款人暂时确实无力还款,债权人可以在时效届满前让其写出还款计划,诉讼时效就可以从中断时(即新的还款期限)起重新计算。债权人在讨要借款时,应当注意依法进行,切不可因借款人不还款而采取过激行动暴力索债,这是法律所绝对禁止的。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外来务工青年园地

  打工青年有“三怕”
  我高中毕业后便步入了打工者的行列。几年来,逐渐认识到了打工的艰苦,了解了打工青年内心的忧虑与渴望。一般说来,我们打工者心中有“三怕”:
  一怕不安全。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青年,来到城市打工,心里总是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本村的一位打工青年,由于一件小事与当地的一名工人争吵了几句,被打得鼻青脸肿。有的打工者挣到钱之后,或被偷、或被人抢去,由于人生地不熟,也不敢去公安机关报案。不少打工青年整天提心吊胆,总觉得会被别人欺负,祸从天降。
  二怕受骗。打工青年大多是由熟人介绍工作,或是自己找工做。常常是干完活拿不到钱,或者是拿不到应得的全部工资。由于不懂法律,不知向有关部门投诉,只得忍气吞声。有的青年领到钱之后,又被一些狡诈的骗子以各种形式骗走,白白辛苦一年。
  三怕出事无人管。在外打工,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比如说施工时出现的伤亡事故。由于大多是由熟人介绍跟包工头干活,没有什么正式的用工合同,即使有合同,有些条文也不清楚,所以,一旦有事,便无处去说。再如生活福利问题、工资待遇问题等,大都没有一个明确的部门来管。这些都成了外出打工者的心病,令他们忧虑重重。
  安徽萧县杨楼镇 孙乐业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外来务工青年园地

  善待打工者
  去年从内地来新疆打工的人比往年少多了,也许这种情况在乌鲁木齐市还不太明显,但在其他一些地方却十分突出。
  近日,我市进行了一次乡镇企业运行状况检查,企业法人反映最多的就是缺少劳动力,而最为严重的又是中小型煤矿、砂石厂、砖厂。我市还发生过几起“挖人”事件,企业之间竞相抬高薪水,争夺工人。不少企业由于生产编班缺人,未能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去年这种局面的呢?最近我走访了几位建筑承包人和有关部门领导,从中了解到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受国家重点项目三峡工程的吸引,出现了“孔雀西南飞”现象。二是由于铁路部门调整票价,加之新疆路途遥远,如果来后效益不佳,就不划算,因此不少人在近处找活。三是由于本地人歧视和无礼相待,使一些打工者对新疆失去信心。我就曾亲眼看到一个民工向包工头索要工资回家,却惨遭工头毒打。
  凡此种种,我觉得我们能够做也应该做的工作是善待打工者。记得以前看过报道,广东珠海市专门制定了政策,对外来民工从人身安全、切身利益、职业介绍和劳动待遇等方面给予照顾、优惠,使他们能更好地为珠海建设作贡献。这不能不说是一着高棋。
  近年来,新疆的发展日新月异,一座座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铺就通车,一车车原煤开采出来,其中无不凝聚着打工者的辛勤汗水。新疆同内地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要迎头赶上还须努力。我们不仅欢迎投资者,也欢迎打工者前来建设。
  新疆阜康市广播电视局 佘再兴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

  报纸伴我成长
  我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一岁时过继给大伯,由于伯父早逝,伯母患重病,我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1964年底,我报名参军到了部队,在连部当文书。连队领导拿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给我讲读报的意义,指导和帮助我读报。我从报纸中汲取知识和精神营养,进步很快,参军半年便被评为先进战士,入伍10个月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把《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中刊登的重要文章、理论知识和模范人物事迹分门别类剪贴了18本,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通过部队初中和高中速成文化班学习考试,我取得了初中和高中毕业证书,先后被提拔为副排长、连队政治指导员、团参谋、师干部科副科长和团副政委等职。1986年初转业回湖北英山县后,我把《人民日报》和《湖北日报》当做自己适应新形势、学习地方工作的良师益友,从中找方向、找政策、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的理论知识、写作水平和工作能力都有较大提高。转业12年来,先后在国家级报刊发表新闻、论文等文章18篇,省地级机关和报刊用稿31篇,并获得了武汉大学大专文凭和高级政工师职称。
  30多年的学习与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报纸的指导和帮助,就决不可能有我的成长与进步,我衷心地感谢报纸所给我的一切。
  湖北英山县科委 胡映球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编读往来

  “乔然山”应为“桥岩山”
  编者:这封信是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写来的。虽寥寥数语,但对本报宣传的一片关爱之情跃然纸上,令人感动。他对新闻工作的热情支持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此,我们向李方诗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读了2月11日“读者之友”版刊登的《英雄背后有英雄》一文,使我想起了当年的朝鲜战场。那时我在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东线组(即二十兵团记者组)工作,曾跟踪文章中提到的那支部队采访,并发表了一些消息。战斗之后,我认识了杨育才。文章中提到的地名“乔然山”当时通译作“桥岩山”,当年参加过战役的老同志都清楚地记得,今天不宜把它随便写作“乔然山”。这可能是文章作者采访记录有误。
  北京市 李方诗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匠心独运塑精魂
  尽管伍健说《水浒传》剧组一年多的磨难已使她憔悴许多,但我乍一见她还是忍不住惊讶:作为《水浒传》一剧的服装设计兼监制,她真是太年轻了。
  那是1995年5月,她33岁。在她之前,《水浒传》剧组已淘汰了不少服装设计师。导演也觉得她33岁这个年龄担任《水浒传》这样一个大型电视剧的服装设计,似乎是年轻了些,更何况她从未接触过古装戏。她在《上海舞女》、《豆蔻年华》等影视剧服装设计的成功,并不能证明什么。这是《水浒传》!伍健明白别人的不信任,这是她任南京电影制片厂服装设计8年来一次至关重要的机遇,她得抓住它。她决心把自己也“逼上梁山”。她几乎疯狂地投入创作中。花4000元买来各种资料书,哪怕有时只为了一本书中的一幅画;流连于军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故宫,在青铜器、瓷器等宋代文物中寻找感觉;拿着放大镜,一寸一寸地揣摩《清明上河图》,把握整体风格;每天两三点睡觉,四五点即起,除了吃饭,就是看资料、研究剧本、画图,直画得嘴上起泡,吃不下东西,有时找不到感觉,躺一天后起来继续画……那些日子如今伍健回想起来都心有余悸,她甚至惊诧于自己竟然挺了过来,因为那样的孤寂和压力她委实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伍健终于亮出了自己的实力,一幅幅设计图既体现了宋代的韵味,又不照搬历史,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创意。比如,将宋代铜器、瓷器上的图案奇妙地用在铠甲和李师师的服饰上;受一尊宋代雕塑的启发,让剧中人物的披风一改以往古装剧的固有造型。堪称匠心独运的是,她设计制作的铠甲,一片片都是立体的,再在夸张的肩部罩一个立体的虎头造型,即使身材娇小的女孩子穿起来,立时也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当时这虎头甲一拿出来,轻易不称赞人的导演张绍林也禁不住连声说好。
  “陷”进《水浒传》服装设计后,伍健就将自己的万千情感也熔铸到剧中人物的服装上。偏爱灰色色系的她,在设计中大量运用了这一基调,以体现自然、淡雅的《清明上河图》式的平民风格,但不经意间又会出现一些令人惊喜的突起之笔。李师师与燕青见面,每次都着暖色调的绣花服装,色彩略显艳丽,但绝不浓烈。伍健借此寓示李师师对燕青的一番深情。最后李师师与燕青双双出走时,则是一袭平民化的灰绿色服装,配以斗笠,以示其一洗风尘重返民间浪迹天涯。而宋江的15套服装随着他人生经历的变化,色调从做衙门书吏的黑色、灰色到成为梁山头领的大红、金黄直至招安后官服的灰色,都融入了伍健个人的情感取向。
  300多个人物的1万多件(套)服装,将它们设计、监制出来,还兼任服装员,这个中滋味非亲身经历断不能理解。为人处事崇尚义、德的伍健称自己就是一部《水浒传》,如今下得“梁山”,犹如阮小七、燕青们重返民间,回归自然,感觉有说不出的自由与舒畅。每日里自在地读书、画画、听听音乐,兴致来了,为自己设计几套高品位的时装。最开心的是每天可以和女儿在一起。上“梁山”一年多,只与女儿见了两次面,都是匆匆忙忙,弄得女儿和她没以前那么亲了。她说如今要紧的是努力找回以前和女儿在一起的感觉。
  江苏科技报 窦晓竹
  伍健(图中女性)与“梁山好汉们”。(附图片)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实话实说

  爆竹是禁还是放
  朱卫东
  禁放爆竹三载的河南洛阳市,今年春节又闻爆竹声,一些人似乎又过了一次瘾。现在河南十八个计划单列市,禁放者仅占三分之一。
  爆竹声中除旧岁,放爆竹由来已久,但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放爆竹弊端很多。洛阳在一九九四年七月十四日出台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三载管制,初见成效。然而,一些人很是“念旧”,还有人越了“雷池”。今年一些地方“开禁”,有的人对禁放还能坚持多久开始动摇了。当初赞成禁放的人,为“开禁”擂鼓助威,过去反对禁放的人,更是振振有词。似乎春节放爆竹,才是天经地义。
  洛阳春节的爆竹声带来了什么呢?市政府“通告”规定燃放时间为一月二十七日十八时至二月二日零时。然而,十九日“通告”面世当天便响起零星爆竹声,二十一日后,一些迫不及待的人们违反“通告”大放爆竹,街头“炮”声震天动地,二月三日已过禁放时间,爆竹仍不时炸响。拉炮、摔炮、钻天猴、震天雷、土雷子纷纷登场,震耳欲聋,玻璃门窗哗哗响,坐在家中也心有余悸。不仅如此,火药味浓得呛人,污浊环境,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据统计,一月二十四日至二月一日,洛阳城火灾伤残比禁放同期多了十倍。洛神大酒店遭“炮”击后起火,损失不下百万;有的孩子只图听一声响,被炸断小拇指,把眼角膜炸伤……
  禁放的新乡市,一九九七年春节允许在市区内燃放烟花爆竹,有售爆竹二人,一人大腿被炸成粉碎性骨折,另一人一只眼睛被炸瞎。赚几个爆竹钱,还不够看病治伤的。结果春节一过,新乡市又禁放。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春节已过,但爆竹引出的话题并没有完。规矩好立,贵在坚持。一部法规的订立,预先都经过权衡利弊,反复讨论,既已公布实施,当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否则,朝令夕改,出尔反尔,何谈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世相百态

  广场上的人与鸽
  经过大规模改造扩建的郑州绿城广场不仅比过去宽敞漂亮了,新增的广场鸽更为市民生活增添了乐趣。每逢节假日,便有许多人来到广场,用买来的鸽食喂鸽子。人鸽共处,其乐融融。
  河南郑州一棉公司宣传部 张翼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