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1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打好企业改革攻坚战
  黄海嵩(河南):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企业的升级和联合,这对于实现企业经营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意义重大。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如何贯彻这一点呢?我们的办法是“优势企业+名牌产品+资本授权经营”,把地方相对好一些的企业和濒临倒闭企业中的好产品结合在一起,再由政府成立的建设投资公司参股注资授权经营。这种政府投资法人化、法人投资股份化的“三位一体”的做法,对于搞好企业经营,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优势企业的低成本扩张行之有效。
  郑斯林(江苏):强调规模经济,并不是要把每个企业都搞大,而是要根据不同产业和产品对经济规模的要求,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水平,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高的发展路子,培育一大批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益的行业“小巨人”。江苏在这方面的做法是:集中力量扶优扶强,鼓励和支持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促进一批大企业集团迅速成长;下决心使长线产业部门中的一部分亏损而又没有前途的企业退出市场,使资本存量由低效率企业向高效率企业集中;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和名牌产品的优势和作用,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多种形式,联结和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促进存量资产的优化组合。
  王宝银(河北):企业要发展,必须追求规模效益,我所在的河北八达集团近几年之所以由一个小啤酒厂发展成为有16个成员单位的大集团,第一,走了一条由理性扩张到规模效益之路。其次,必须围绕规模效益强化企业内部计划性,形成科学、严谨的管理系统,建立相应的决策、经营、激励、约束、调控机制,使企业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跨越。第三,知识经济是实现规模效益的重要支撑点,让知识转化为经济效益,才能加速企业发展。
  蒋进(江苏):在实现企业资产重组问题上,必须优先考虑技术进步,切忌不考虑企业间的技术联系,强行搞“拉郎配”,盲目扩大规模。
  吴瑞林(江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还是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能大则大,宜小则小,不要搞什么“是大好还是小好”的争论。在企业改组和联合中政府要继续发挥作用。
  梁映光(山西):振兴国有企业,必须抓住职工队伍这个最活跃、最直接的因素。市场经济机制要求下的企业不是靠人多来办事,而是靠精干、高效的人员来运作。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应该是责任型、技术型、经营型的群体。如何在职工教育工作上抓住关键,我认为应该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完善约束激励机制等三个方面下功夫,从而为企业步入市场,培育和组建出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王玉芬(山东):企业联合兼并要量力而行,能兼并三个不兼并五个。不要兼并的企业数量上去了,优势企业拖垮了。
  李锦斌(吉林):搞活国有企业应注意四个问题:一是在国企改革中通过资本运营,把死钱变成活钱,实现资产重组;二是要善于以自己手中的小资本运筹社会大资本,通过股份制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增强企业资本实力;三是善于联优化劣,把优势企业资本盘大,把劣势企业盘活,使企业形成新的优势;四是善于运用无形资产,搞好优势互补。
  王纯(吉林):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是一条可行之路,但核心问题是产权处置。有的股份制企业很不规范,名义上是搞股份制,实际上没有制度创新,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实行股份合作制既要尊重职工意愿,但也不能限制股权向少数人手里集中。建议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作相应修改。
  李泽添(香港):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积极稳妥地进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观点,我很赞成。这样做,一是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利于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二是利于企业筹集资金,发展生产;三是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效益;四是利于壮大国有企业。现在对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议论很多,应承认搞股份制不是万能的,工作中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进行,注意不要一阵风。
  于希信(山东):政府工作报告谈中小企业篇幅不多,实际上,不少地区财政收入大头是靠中小企业。对那些产品有销路,发展有后劲,现在资金有困难的中小企业要扶持。抓大放小,不等于对小的不管,要防止片面性。
  张二辰(河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中央提出的16字方针,采取有力措施,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落到实处。正确理解和实施“抓大放小”,“大”与“小”应根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所起的控制力来确定,不能搞层层“抓大放小”。
  李现武(云南):深化国企改革,一要以实现政企分开为重点,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要坚持“三改一加强”,对国企实行战略性改组;三要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要通过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增强企业的活力。
  张国光(辽宁):报告把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是完全正确的。与此同时,如果把一个国有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试点地区,选作突破口,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取得经验,更具有指导意义和示范作用。
  南存辉(浙江):要保持民营、非公有制经济的增长势头,促进民营、非公有制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加大对民营、非公有制企业的扶持力度。第一,必须加强立法工作,维护民营、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使之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第二,对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具备股票上市条件的民营、非公有制企业,应该允许上市,以扩大社会融资,进行资本经营,加快企业发展。第三,加强信贷扶持,放宽金融政策。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妥善解决再就业问题
  孟金元(江苏):搞好再就业工程是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工作。常州市近两年来非常重视再就业工作,制定36条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先后分流安置近5万人。经过实践,我们感到,搞好再就业工程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好一个度,正确处理和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之间的关系。为了促进下岗待业人员尽早、尽快实现再就业,建议尽快制订并实施一些优惠政策。一是对于下岗待工人员从事个体经济、合伙经营的,劳动、工商、税务部门要给予政策扶持。二是国有、集体等经济组织安置下岗待工人员占本企业职工人数比例较高的,视安置比例情况可以享受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加强用工执法监督,对安置下岗职工的非公有制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劳动保护、医疗保险及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下岗职工的后顾之忧。
  曹中厚(山西):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要走向市场,部分职工下岗再就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政府要高度重视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太原市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已经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制定了再就业实施的一系列办法,加强了对再就业的宏观工作指导。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下岗职工再就业要采取企业安置、自谋职业和社会帮助安置相结合的办法,但要以企业安置为主,职工不能完全脱离企业,企业对职工再就业要负责到底,不能随意把职工推向社会。要在企业内部想办法,要尽量多分流少下岗。对于自谋职业的下岗职工,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给予扶持,如工商、税收等。无论如何,要首先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问题,在这方面政府要起保证作用。同时,建议有关方面还要宏观控制下岗职工的数量。
  任克礼(河南):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生活保障工作,是今年各级政府的一项突出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一是深化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下岗职工的后顾之忧。二是进一步加强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建设,逐步形成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的机制。三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想办法搞好搞活大中型企业,控制职工下岗。四是加快国有小企业改制与发展的步伐,为下岗职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五是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鼓励、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扩大和增加社会就业。建议中央今年召开职工再就业专题会议,研究政策,提出办法。
  杨金镜(山东):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应当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烟台是国家推行社会保障制度试点的城市,到目前已基本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会人心安。职工怕下岗,主要是怕下岗后生活无着,医疗无着,老无所养。建立起完善的保障体系,就使他们增强了面对企业破产和下岗的承受力,就为他们脱离企业走上社会重新就业壮了胆,安了心。几年来,全市先后有5万余职工下岗,由于其中大多参加了各种保险,都平静渡过了面临的暂时困难,并大都找到了新的职业。
  吴勉坚(湖北):实施再就业工程,妥善解决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认为,实施再就业工程,关键是要拓宽思路,广开门路,引导下岗失业职工从“再就业”走向“再创业”。当前,应紧密结合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突出抓好“六个转移”:一是向第三产业转移,二是向个体私营经济转移,三是向乡镇企业转移,四是向开发性农业转移,五是向企业内部转移,六是向劳动力市场转移。
  董伟平(浙江):对下岗人员的重新安置,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对他们再就业前素质的培训和教育。一些单位不愿意接收下岗职工原因很多,但担心下岗人员不能胜任新的工作则是共性的问题。比如,像我们这样的大型商贸集团,为了拓展经营,急需招聘有一定营销经验、懂管理、懂电脑、懂外语的下岗人员,但很难找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发挥全社会的作用。首先是政府要重视下岗职工再就业前的素质教育,并纳入人才培训的总体规划;其次是调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承担一部分下岗人员的培训任务;其三是动员接受单位因地制宜搞好再就业职工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方兆祥(安徽):下岗职工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系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关系社会稳定与否。企业职工下岗,应当注重在企业内部消化吸收,不能把下岗职工完全推向社会。从目前情况看,企业要走出困境,关键在于开拓市场。要积极启动农村市场,企业要通过深购远销,把适合农民需求的工业品销售到农村,把农产品购入到城市,使城乡互补,共同繁荣。
  黄寅逵(四川):建议从三方面做好再就业工作:一是建立一个工作格局,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心的格局。二是制定配套措施,开展好职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广开就业门路。三是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就业观念,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形成“社会需要就是我的选择”的新就业观。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农村政策
  许行贯(浙江):目前的粮食和部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是结构性、局部性和暂时性的,决不能认为中国的粮食和农业问题已经解决了。农民收入不能逐年提高,启动农村市场以至整个市场是困难的。建议:一是要深化农村改革,在稳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方案要尽快出台,理顺购销关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三是依靠科技要提到更重要的位置,推广省工省本产量高的技术,增加农民收入。还要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摆到重要位置。
  雷仁义(陕西):从陕西情况看,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使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社会秩序不断好转,广大农民在新形势下兴起了四热,即修路热,兴水热,办学热,兴办科技热。农民群众有五盼:一盼加强对农业的领导,二盼加大对农业特别是水利设施的投资,三盼发展多种经营,四盼科技下乡,五盼强化对农业的服务。
  夏益昌(浙江):建议:1.尽快制定粮食法,规范粮食经营行为。2.保护价收粮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仅靠一省去执行是不够的。3.谁定政策谁出钱,使事权与财权相统一。4.对政策性挂账资金实行停息,以减轻地方财政和企业的压力。
  王发水、乔金岭(河南):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多,建议:一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是农民负担过重,反弹现象严重,如不认真解决,势必影响农村的稳定;三是要发展乡镇企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市科技人员下乡,提高乡镇企业的科技水平。
  卢功勋(山西):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一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二要继续稳定农村经济政策,这是做好农村经济工作的关键;三要继续加大农业投入,要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多种投资形式,广开财源,扩大投入,切实注重投资效益;四要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工作;五要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各级党政领导和机关要改进作风,深入农村,及时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农村经济才能全面发展,依靠农业安邦富民。
  谢世杰(四川):搞好农村工作,一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要稳定粮食购销政策;三要稳定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四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尤其是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五要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政领导要在关键时期抓农业,稳定农民的情绪。
  曾元禄(重庆):在“落实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后面加上以下内容:“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
  桑逢文(吉林):国家应该进一步采取扶持政策,调动产粮区的积极性。建议国务院认真研究,分清中央与地方的粮食事权,分清亏损责任。要在推进粮食体制改革的同时,帮助主产区衔接好粮食销路,给主产区增加专储任务和出口量。建议国家在每年春耕前下达专储计划指标,以便主产区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种植业结构。
  谢铁骊(吉林):农业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但农村仍然有许多贫困户,卖粮难的问题也时常出现。还有些地方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坑农害农的问题,都应认真解决。要恢复和发展农村电影放映队,多给农民放些科教片,促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
  孙文盛(山西):党的十四大,特别是十五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赶不上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发展差距十分明显,形成了不平衡发展的态势。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家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国家要考虑中西部有的地方还突出地存在着生存问题,如没有水,连树、草都没有,资源十分匮乏。中西部地区要自己救自己,把国家给中西部已出台的倾斜政策真正用足、用活、用好。建议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国企改革的扶持力度,增加资金分配额度,以缓解过去由于国家需要在中西部建设的企业设备老化、技术陈旧、资金负债率较高的矛盾。另外,扶持中西部地区建立健全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统一的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
  令狐安(云南):中央对中西部的发展十分重视,政府工作报告中三个地方讲到了中西部发展问题。加快中西部的发展,一要基础先行,加大投入。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中西部发展的最大障碍,政策上应有大的倾斜;二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三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在中西部地区工作,思想要更解放,作风要更扎实,政策要更灵活,工作效率要更高,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要更深,发展才能更快。希望党中央、国务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给予更多帮助。
  张宝三(云南):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中西部的发展,对我们是个鼓舞。云南只要做好工作,发展就可能更快一些。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加快中西部发展的配套措施。
  尹克升(新疆):当前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下岗人员增多,贫困人口数量增加,国家对此要切实予以重视。
  纪尽善(四川):西部发展问题应引起中央高度重视,现在东、西部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不利于搞好协调的宏观体系。建议国家从搞好转移支付、财政投资、资源开发以及鼓励外商向西部投资等政策上,发展西部的基础产业、水电、高新技术和教育事业,尽可能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王锡炳(湖南):扶贫攻坚,不仅仅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湖南湘泉集团是地处我国中西部贫困山区湘西的大型国有企业,近年来,我们发挥自身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不断加大辐射能力,帮助地方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乡镇企业;同时,通过兴办希望小学、包村扶贫、代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等多种形式,引导当地群众更新观念,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应该说,作为企业,投身扶贫开发,不是能不能,而是为不为的问题。大到对口帮扶一乡一村,小到一加一资助失学儿童,企业只要树立起一种社会责任感,是应当而且完全可以有所作为的。
  蒲海清(重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表明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的问题是关注的,开发中西部的政策是明确的,但还需要研究落实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具体措施,特别是要在改善投资环境上下功夫。要给具体的特殊政策,比如建立保税区,搞开发区,对基础设施的投资给予更多优惠等等。
  瞿文智等(新疆):要进一步突出扶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内容。要适当提高国税留成比例。贫困地区国有中小型企业生存困难,职工下岗较多,不利于社会稳定,国家应充分重视,区别对待。
  周本立(安徽):从中西部地区实际情况看,既要立足于自力更生,也要有赖于国家扶持:一、国家应进一步规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使中西部贫困地区更多地享受国家优惠;二、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立项、投资上更宽松一些;三、提高中西部地区贷款额度,并允许地区存贷款自由流动;四、加大全国范围配置生产力的力度,促进国内经济一体化。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建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洪涛(台湾):去年我国取得高增长、低通胀的成果,是很不容易的。去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亚洲,韩国、日本均受波及,但我国顶住了。香港本是这次金融风暴冲击的目标,由于中央的支持和香港特区政府措施得力,使得香港经济未受损害。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于今后的发展很有警示作用。
  陈有庆(香港):我国须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温和的通胀和经济增长,为发行债券并购入银行债务提供了契机。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中国十分重要。必须向世界先进债券市场学习,建立完整的架构和良好的运作。要有良好的监管条例,为金融机构提供详尽的风险指引,并为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提供风险管理的培训。最为重要的是,必须建立一个市场资讯系统,让监察机构和市场人士能够快捷准确地掌握市场资料。
  温嘉旋(香港):国企改革和金融改革是两项大的工程。改革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一是要加强法治。二是要有公平竞争的环境,无论外资、个体、国有企业都应同等对待。三是要致力打击贪污腐败。四是要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坚持科教兴国。
  夏宝芳(广西):金融改革要注意与企业改革相结合,信贷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金融管理与发展并重。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金融改革要增大“特”字,舍得眼前国家少收、让利,求得长远的民族团结、经济共同繁荣。
  李川(福建):对东南亚金融风暴给我国造成的影响及其危害性的估计,宁可大些不可小些,以便我们居安思危,从容应对。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政府工作报告在这方面的表述要加大分量,提出更有效的对策。
  厉以宁(湖南):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要保持在8%,第一,要适当增加投资。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还可以增加就业。第二,必须用分期还贷的办法来解决居民购房问题。有人担心银行贷款给老百姓买房子,会收不回贷款。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另外,还可以考虑把一批廉价房出租给买不起商品房的职工。第三,要加大对高新科技的投资,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关于东南亚金融风暴,我们要吸取两个经验教训:一是政府不要插手拼凑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企业合并是市场行为。二是要制止公司伪装上市,取缔非法集资,非法揽存款。中国经济要真正振兴起来,必须靠高科技。为什么有些国家90年代不如80年代,因为没有高科技的支撑。
  刘彦彬(河北):树立全社会的信用观念,应加强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金融法律、法规和其它金融知识的社会宣传,提高全民的金融意识、投资风险意识,树立全民信用观念,让讲信用变成人们遵循的一种良好习惯,成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素质。二是加强银行内部的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内控机制,以及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三是严格审查贷款项目,包括对贷户及其生产经营情况的审查、对银行信贷人员业务活动全过程的审查监督。四是依法规范信贷活动。
  秦池江(黑龙江):金融改革和宏观调控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是全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行为不规范,社会商业性融资渠道闭塞,企业间拖欠债务越来越多。在金融改革中,要以政府为主导,认真贯彻票据法,依法保证债权人的权益,尽快建立健全票据市场和企业信用制度。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提高乡镇企业科技含量
  杨续喜(安徽):李鹏总理报告关于积极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阐述,非常符合基层实际。发展乡镇企业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坚持发展乡镇企业政策不动摇。二是要坚持走科技进步的路子,不断提高科技对乡镇企业的贡献率。为促进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议国家对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在抓大放小、资金投入等政策方面与国有企业同等对待。
  鲁冠球(浙江):目前,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在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等方面已经滞后,过去灵活的机制也出现弱化趋势,长此以往,必将“返贫”。建议:一是尽快出台乡镇企业法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化、具体化,加大执法力度。二是对乡镇企业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三是希望国家在宏观上进一步加强对乡镇企业的指导。
  江保安(山东):农副产品深加工对农村、对农民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使农副产品加工增值,并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二是可以吸收大批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劳务收入。从事农副产品深加工,对企业来说,更孕育着无限商机,乡镇企业在这方面可以大显身手。菱花集团就是在粮食深加工上大做文章而走上高速发展之路的。
  周作亮(湖北):政府工作报告用100多字讲乡镇企业,这是历次政府工作报告所少有的。这几年的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功不可没。报告在讲到重视重点扶持国有企业时,不能忽视乡镇企业的发展。
  叶昌保(湖北):发展乡镇企业要注意两点:一要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能脱离实际;二要加快乡镇企业嫁接改造,提高科技含量,使乡镇企业上档次、上水平。
  申礼成(河北):现在,乡镇企业重复建设太多,加上资金短缺等原因,使企业陷入困境。乡镇企业也有“大锅饭”的问题,有的小企业是穷庙富和尚。这些问题要靠改革来解决。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落实措施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韩尚文(青海):政府工作报告对五年工作的总结是实事求是的。青海循化作为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它的发展也充分说明这五年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五年之一。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转变观念,树立开放意识,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更加符合自己实际的、比发达地区更加优惠的政策,抓住机遇,走自己的路,加快发展经济,进一步提高撒拉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郭敏杰(新疆):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新疆的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石油开发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相继建成投产,推动了新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疆社会的稳定。但“九五”期间,新疆经济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建议国家在“九五”后三年到2010年,应充分考虑新疆的实际情况和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性,出台若干特殊政策,把帮助和扶持新疆经济发展的措施进一步具体化。
  邓本太(青海):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这既给我们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和压力,尤其像青海省的青南少数民族地区,更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一是要转变观念,按照十五大精神加快改革步伐。二是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鼓励个人、集体一起上。三是加快畜牧业发展和脱贫步伐。
  江村罗布(西藏):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完全符合西藏实际。从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西藏国民经济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是反分裂斗争采取重大措施,掌握主动权,取得重大胜利,社会局势进一步稳定的五年。
  王雨顺等(四川):民族地区的稳定关键是发展,要缩小民族地区与沿海、内地其他地区的差距。建议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帮助民族地区开发水电和旅游资源,发展经济。
  胡达古拉(内蒙古):内蒙古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模范自治区,维护边疆和社会稳定,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对自治区乃至全国意义极其重大,加快内蒙古的发展,除了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努力外,还需要中央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财力上给予支持。
  张慕洁(广西):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国家和有关部门拿出具体的措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已颁布十多年,但没有制定实施办法和单行条例。希望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调查研究,拿出办法,真正做到在资金、技术、人才、教育等方面帮助民族地区发展。同时,建议国家尽快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
  黄康生(贵州):一是要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路、电、水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二是扶贫资金要研究投向和多渠道;三是国有企业改革、优化结构不要只放在发达地区,也要向落后地区倾斜,对民族自治州可以采取试点的办法。
  安永红(甘肃):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应制定一些更优惠政策,如资金投入、贷款、贴息等政策。要对少数民族地区支持一些项目,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返回顶部